第五章

第五章

上一篇   下一篇

 5.1耶稣就上了山:为耶稣安排山上的场景是为了提醒读者:梅瑟接受律法的地方是西乃山(出19)。耶稣的第一次“训导”(见引言)在玛窦的笔下是献给整个以色列的,是献给全人类的满全的“新律法”。句子“但是我对你们说”在文中重复了六次,是为了使“新律法”与梅瑟律法之间的对比更突出。

    “有福的…”第一段介绍了天主的新子民,新律法是送给他们的。从圣经意义谈,“律法”并不单单是一套诫命,更包括天主对子民历史的参与和指示,正因为如此,以色列是特殊的选民,肩负着世界的使命。是梅瑟引领亚伯郎和以色列的后代逃出了埃及,而新律法正是给亚伯郎和以色列后代的。以色列是多么幸运啊!也就是说你被选中了是多么大的福份啊!在万国中做天主的子民享有多么大的特福啊!你确是有福的,因为天主正是向着你们披露了圣言(申33:29;咏144:15;巴4:4)。

    福音又向我们叙述天主另外的“新子民”-他们不再是犹太人的十二支部落,以及他们的土地、语言、边疆和民族的雄心,天主要在天下万国中召唤他的“新子民”。

    那些听了召叫而欢欣无比的一群是谁呢?他们就是那“清贫”的,那“哭泣”的,是那些有勇气面对自己的不幸、罪过及内心冲突的人。他们是有福的,成为“新子民”,因为他们认识了耶稣,那位期待已久的救世主。他的智慧“也就是他的新律法”开悟了人们的精神,而他的圣神“也就是他的新生命”使人们坚强。不论是谁,只要他能认识耶稣,并接受生活和价值观念上的转变,他就是“新子民”中的一员,是有福的。玛窦在这里写下了真福八端,在路加中却只有真福四端(路6:20-26)(神贫、饥饿、悲痛的和受迫害的人)。这细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两者的主题都是一样的。

    玛窦和路加的主要区别在于:他们的真福是讲给两群不同的听众。路加的“真福”正像耶稣宣讲的那样,是针对平民百姓。耶稣从他们的角度宣讲,他像先知一样大胆明确地指出:你们这些贫穷的人,是最先得天主许诺之恩的人。

    玛窦福音中耶稣的这段话是讲给早期基督徒的。那时初期教会已颇具规模,基督社团内团结了各种各样的人:奴隶、平民百姓和富有的人。玛窦意识到信德和福音给人们带来了显著的变化,因而他说这样的人是“有福的”。为了这个缘故他将耶稣原来的话做了更改。不是只有贫穷的人才能取悦天主,更重要的是内在宽容的态度,充实、喜悦、祥和的心,以及生活方式。他说:神贫的人是有福的……内心纯洁的人是有福的……缔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

    路加指出,福音首先是为贫穷的大众:工人、农民及被社会遗忘的人群……玛窦则教导那些已在教会内的人,怎样用自己的行为证明天主的拣选是值得的。

    称这些人是“有福的”,并不是因为他们受了很大的痛苦。他们是有福的,因为“天主的国”专为他们敞开。

    天国是他们的:接下来是“他们会承受福地”,听起来这有些矛盾,实质并不然。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在耶稣的时代,“天国”是什么意思。基于对天主的敬意,犹太人呼叫天主的时候称“天”,或“光荣者”与“大能者”,所以“天上的国”实质上就是指“天主的国”,如同“天上的父”其实就是天父的敬称。中国人的“天”常是指“神”,不是宇宙中的天空,而是以称呼神居住的地方来代替称呼神本身。读福音时应记住耶稣提到“天主的国”是指在人间天主的国,它和耶稣一同来到我们中间。耶稣就是天国的具体显现和化身:他使那与人性无关的“天”拥有了人类的风景,他使至高无上超越的“天”成为肉身。

    了解福地的真实含义亦很重要。圣经中福地是指“巴勒斯坦”:正是在那地方,天主要来拯救他的百姓。在福音中,作者并未将“物质的”与“精神的”对立起来,整个福音根本没有提到“精神的”这个词。天主通过先知讲话时,他向百姓承诺了一个美丽的地方。在那里,他们将应有尽有:欢宴、丰沃富饶的土地,自由无压迫的生活,充满了正义的王国。然而比这一切更重要的是:天主自己会和他爱的百姓共同生活,他通过圣神来和人民沟通:“他们要做我的百姓,我要做他们的天主。”(则37:27)

    在真福八端中,“天主的国”也是指“巴勒斯坦”,即“福地”。那是雅威许诺给亚伯郎后代的地方,也是天主居于其间,充满和平的地方。渴求正义的人将得到饱饫及天主的神圣性。因为在圣经中正义的意义是成全天主对我们的期待。

    正为了这个意思,耶稣告诉我们:我们将心满意足或我们将得受安慰。我们在现世的安慰,就是我们能体会出天主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有时我们觉得天主对我们的祈祷无动于衷。可我们应坚信生活中的苦难有其目的。信德使我们能欣慰地期待:天主赐给我们的将远远超过我们期待或要求的。和路加相比,玛窦重新组织了耶稣的话,提醒我们要在更高的意义上来理解生活,而不是单单看见眼前的利益。

    天主子民的期待以耶稣的到来而告终:耶稣标志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耶稣告诉人们:天主就在我们中间,对于心地纯洁的人来说,天国是可见的:平常心能见天主。

    受迫害的人有福了,玛窦和路加一样,增加了这项真福。

    5.13耶稣派遣那些受了天国召唤的人:他们的使命是去做世界的光和盐。不是建议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要进入教会,这只是说教会要做世界的光和盐。圣经中讲到盐是为保鲜食物的。天主和那些要永远侍奉他的人之间所订的是盐约(户18:19)。因而耶稣的门徒被称为地上的盐,因为世界经由他们,得益天主的盟约。他们必须不断地在世界上点燃寻求正义和完美的渴望,阻止人类社会对平庸的物质生活感到满足。

    你们是世上的光(14):耶稣并没有说,“你们是最好的”。天主拣选你做那少数人中的一员,并通过你来显示他自己。你与教会将体验那从主而来给予世界的标志。

    光明的子女:厄5:8;伯前2:12;得前5:4。

    5.17新律法从这里开始:这里谈的并非人们通常在宗教中寻获的,比如:禁食、祈祷、为爱而付出的工作。耶稣就此主题只谈了一点点,因为旧约用大量的篇幅解释了这个问题。研究圣经使我们了解到,这样的律法和宗教实践总是和特定的文化相关联,需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改变。

    律法(18):在耶稣时代,此词代表了以色列所有的宗教。“律法”和“先知”,意指全部旧约。

    皆要一一实现的(5:18):耶稣在这里指的并不是诫命。他在这里强调,以旧约为基础的宗教虽是暂时的,却是必须的,是天主救赎大业上必须的步骤。预言终必实现。此宗教的仪式和献祭以一种隐秘的方式揭示了罪和慈悲的奥秘,这一切都将在耶稣其人和其工作中彻底实现。

    对我们来说,奉行圣经中的律法并非完事大吉,他们只是真诚之爱的一种表达。遵行耶稣的律法能帮助我们接纳圣神进入我们的生活中,引导我们的生活。由此我们能找到一种“义”的律法和“爱”的律法。

    在5:19中耶稣指的是诫命。在20节中,如果你们的德行不能超过经师和法利塞人,耶稣指的是律法的精神。

    耶稣教导我们怎样理解新律法的同时,还提醒我们要抵住舒适安逸的诱惑。可是人们很容易误解耶稣的话:如果信仰不是这么严格要求而又容易实行就好了。耶稣指出:没有履行全部律法的人,是无法进入天国的。那些为自己的懒惰找好借口的人也是无法进入的,他们说这些诫命并不重要。唯有对遵行律法的人,耶稣为他们解释律法的精神。

    对这样的人来说,福音不是舒适之路,但却能把人引向更完美的生活。

    5:21你们听到,可是我对你们说:这个对立的句式出现过六次。在耶稣的时代,犹太人在安息日集会时,总要朗读圣经,就像现在教堂每星期都有选定的阅读经文一样。人们使用希伯来或当时适用的阿拉米文的经文。读经后,由集会的犹太经师,或访问学者讲解经文的含义。人们知道耶稣常在读经后讲解,很有可能他常说:“你们刚刚听到,但我现在对你们这样说”,因为他的教导有权威(7:29)。

    耶稣承认人们对圣经经书的迫切需要性,他也并不满足于仅求解释。基督的律法是对纯净心灵的召叫,也就是洁净我们的意念和欲求。这是一种来自与天主交流的新经验的新悟性。当我们转向天父时(那是伟大的革新,仿效天父5:48),我们发现人类的行为是多么不完善。人们眼见的或极力抨击的罪,只是罪的一部分,我们个人的罪包括意识和潜意识中所有会结出邪恶果实的念头。请看玛12:34。

    你没还清最后一分钱之前(26):弥补损失的意思远远超过只偿还非法所得的金钱。我们必须经常扪心自问:我为什么如此软弱,让欲望主宰了我?

    我们常会觉察自己对天主的爱是多么淡漠,而在行善方面的持久力量又是那么短暂。这是多年来错误行为的结果。做过的错事很容易忘掉,可是影响我们整个人的伤害却久久不能愈合。我们可能会毫不在意,会感到快乐,但未清的债务(可能是感情、道义或金钱上的债)会带给我们内在的死亡。

    如果我们不能在此生得到净化,那就会在死亡的过程中或死亡之后得到。教会将这一痛苦的净化称为“炼狱”。在我们内发生的转变(格前15:51),只有在圣神完全根除了我们的邪恶之后才能实现(玛3:11)。

    如果我们从消极的一面去看“净化心灵”,如教会的“炼狱”,或佛教的“轮回”,净化带有惩罚的色彩,可能会给我们的生活制造恐怖的阴影。

    但如果我们从积极的角度去看,“心灵的净化”,其实是一种“自我包容”和“宽恕他人”的行善过程,是一种“还原幸福”的必经之路,这是一种以善出发又回归善的旅行:假若我们心中仍有伤痕,仍有愤恨,仍有指责,仍有判断的欲望和标准,我们怎么能感知到天主无限美善的现实存在呢?我们的阴影阻挡了心灵的眼睛去感受无限的光明。因而“净化心灵”该是一种积极的手段,一种鼓励和奖赏,使我们能够回归,不断地清理自己的内心世界,使我们能重新拥抱全善全美。

    5:27不可奸淫:对现代的很多人来说,婚姻的忠诚已是负担和老派的东西了。现代发达社会的特点是:消费和游动。高消费的生活方式也带来了精神道德的“高消费”-我们必须像更新商品一样更新“爱情”和“幸福”。如果说高消费的市场经济已使我们美丽的地球气衰体虚,大失元气,那么精神和道德的“高消费”已使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上无家可归。耶稣在这里提到的内心精神世界的“纯一”,唯有拥有对所爱的人的这种“纯一”,婚姻的生活才是流动的水。

    假如你的右眼(29):这里我们应特别注意:你、你眼睛和你手的相对性。耶稣在其它地方倡导过放弃一切,追随天主。在这里他大胆地指出:甚至你身体的完整性,若有必要,也应丢掉。老子说:“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是说圣人把自身的安危置之度外,结果他的生命反而得到保全。

    很多人在追求生活中的享受、升级和经济保障,可我们从不去思考这些生活准则到底有多大的价值?人们都想充分地享用生活,有时甚至以健康和身体的限度做代价。但这里耶稣告诉我们:真正有意义的生活并非如此,真正的自我在接受生活的多层次时,应能保持独自的圆融更新。

    这难道仅仅是放弃使我们犯罪或跌跤的欲望吗?耶稣的话远远超过了这层次。我们虽然拼命抱怨生活的悲惨或冷漠无意义,但我们依旧做好了舍去一切仍能享受此生活的准备。假如我们不肯放弃自我,没能听从天主的召叫,那会不会是一种更大的迷失或失落呢?

    5:31谁若休妻,应当给她一张休书:见谷10:1;玛19:3的注释。

    耶稣在这里说的话,是基督徒受到召唤做出勇敢决定的例子。天主有时会要求人们做出巨大的牺牲。没能选择难辛路途的人,必然会失落福音中的某些价值。

    除非淫乱的结合:福音的“淫乱”,希腊原文在这里可有两种解释,其一是指非法的婚姻结合,其二可能是指伴侣的奸淫行为。玛窦在这里指那些原信其他宗教后改信基督教的人,进入教会后,必须解除非法的结合,将原伴侣送走(见格前7:12-16)。

    5:33一遇到事情,许多人就呼叫天主的名字。这是因为他们真正认识主,心中常有主吗?为一点点儿事由就呼叫天主的名,是因为我们还没有体验到他存在的重要性。我们还不曾认知自己内心的虚假和伪善,就去呼叫天主之名,来证实自己的忠诚,这无疑是对全能者缺乏敬重之心。

    多余的话都来自邪恶(37):我们有时向别人道歉,是为了得到他人的认同。天主的孩子们愿让天主照顾他们并保护他们的好名声。真理永远不会被埋没,如果我们能为真理作证,我们就使天主得到了荣耀。请见玛23:16和雅5:12。

    5:38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圣经描绘的那个时代,还是一个暴力无边的时代(申19:18-21)。此法的目的是为了限制暴力和遏制对复仇的饥渴,保护部落中的弱小者。不要抵抗恶人。即使是法律健全的社会,正义的伸张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并未使罪恶减少。耶稣要我们以善待恶,而不是以恶对恶。

    有人打你的右脸,你把左脸也转给他:福音这里建议我们用一种更人道的方式伸张超法律的正义。也就是做第一个打破“恶与暴力循环”的人。如果我们是受到搔扰和伤害的人,就让我们先学会宽恕和原谅。因为每一种冲击,无论是多么合法的冲突,一旦我们参与了,就有责任把恶的伤害转化为善和爱的力量,因为相互间的暴力永远无法产生爱和正义。中国的道强调“柔胜刚,弱胜强”。就是倡导“柔”与“弱”的善意与韧度。日本柔道最重视“出其不意”。这样对手反会失去阵脚,“变被动为主动”,耶稣要我们意识到,天主的善日日在我们内影响着我们。

    有人强迫你走上一千步:耶稣在这里的讲话对象是一群农民,他们深受外国军队的骚扰和压迫。他们一般的反应是沉默的屈服,将怨恨隐藏起来,等候时机报复。他们对这样的忠告会有怎样的反应呢?如果他们真这样做了,或许以色列会晚几年亡国。

    5:43爱你的近人:这是新旧律法的最后一个对比。旧律法讲爱你的邻人,倡导天主子民个体之间的团结。福音不仅拓宽了这层含义,而且告诉人们,这句话是针对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而讲的。群体的自然性带来了团结,但社会中的社团只能在反对其它社团时找到自己的特色并存在。儒家推崇“推己及人”,孔子说“仁者爱人”,都是有亲疏之别的。唯有墨子“兼爱”的主张更接近福音中“爱人”的精神,人己平等。

    恨你的仇人:圣经中并没有这种说法,但有几处与此有关的话,见申7:2。多是指国家的仇人,并非个人的。这条诫命要求人们警惕敌人并灭绝他们,而不是帮助或分享敌国的暴力。今天很多国与国之间已不需要边界,这不能不说是福音精神的功劳。耶稣用天父的全人类之爱来启示我们,去爱我们的邻人。可是我们翻开早报就会发现,这种对“邻人的爱”……不管是什么方式的,它可能来自社会、政府或宗教集团的……这种爱至今对社会中的大多数人来说依旧是不可思议的,与我们生活格格不入,即使对那些基督教国家的信徒来说也是如此。我们应意识到人人在生活中都该有自己的位置,是主为其圆满的计划在引领着我们的脚步,那么我们就该跳出自己的局限性,如同天父一样是成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