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请看谷11的注释。玛窦、马尔谷和路加这三位作者,都记载了耶稣进入耶路撒冷后的事。若望把这个故事放在耶稣传教生涯的开始,很难说哪一位福音作者的写作更接近事实。这再次证明了每部福音作者自己不同的写作目的。对相同的素材有不同的情节及结构安排。福音不是耶稣的传记,因而故事的细节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故事细节的顺序也不是很重要的。
耶稣光荣地进入耶路撒冷时,让我们想起九月帐篷节的情景,而不是逾越节前几天的气氛:
-人们欢乐的气氛更为接近帐篷节,这是所有节日中最受欢迎的。
-像在这个庆典当天,到史罗亚池的游行队伍一样也有树枝和棕榈叶,人们唱着圣咏118:“奉主名而来的人是有福的!”而且呼喊:“贺三纳!”(也就是拯救我们!)
-也提到橄榄山,在那里架起了庆典用的树枝和树叶搭成的帐幕。
匝14中曾提到过这个节日,并预示了圣殿的净化。
福音的作者将耶稣进入耶路撒冷的时间放在逾越节的前夕,可能是因为他们仅一次提到耶稣上耶路撒冷。
他们进入贝特法革:贝特法革这个小村庄是进入东耶路撒冷的入口。根据法律,人们应该在耶路撒冷庆祝逾越节,因城市不够大,不能容纳十万来过节的朝圣者,因此就有必要扩大耶路撒冷的管辖范围,将像贝特法革一类的小村庄包含进去。在那期间,耶稣也常常在伯达尼(21:17)住宿。
从婴孩和幼童的口中,你受到最好的赞颂:圣咏8的这句诗是人们用来赞美天主的,但耶稣把它用到自己身上,在其它的场合他也曾这么做过。
21.12见谷11:15的注释。
耶稣“净化了圣殿”,实现了匝14:21的预言。拉3章也预言了这事:“上主将来净化他的子民和他的圣殿”。作为先知,耶稣呼求人们对天主的尊敬。作为天主,他开创了一个精神和真理上的宗教的新纪元。若2:21提到新圣殿,也就是基督:表达了他对这事件的理解。
21.18这个事件能帮助我们理解耶稣很奇怪的行为:那时不是无花果结果的季节,但是耶稣找果子。他诅咒了这树。耶稣这么做有特别的目的:利用先知的教诲方式,引起门徒们的注意和警觉。无花果树代表了犹太人,耶稣的话预示到:他们没有结出天主所预期的果实。
21.23耶稣的身份在我们今天的人来看,就像是一个犹太教会平常的信徒。他尊重圣殿的司祭和长老。但他用言教和行动说明,如果宗教领袖们想要人们负责任,他们自己就要身体力行,特别是在人们需要的时候,他们应该为天主站稳立场,但他们却没有那样做,也做不到。洗者若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21.28这个比喻是指司祭长拒绝承认洗者若翰是天主的使者。
许多罪人因为若翰的宣道而悔过,忏悔自己的罪愆。这些人就有了接受耶稣讯息的可能性,耶稣为他们开启了天国的大门,向他们显示了“父”的真面目。司祭对洗者若翰的呼唤毫无反应。他们既没有改变的愿意,也认为没有必要。
每一个传教的团体都会遇到类似的事情:许多不知如何全心奉献的基督徒既不参加传教的工作,也不接受别人的分享,因为自认没有改变的必要。
21.33见谷12:1之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