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福(五1~12)
马太福音五至七章通常称为“登山宝训”,主要描写天国子民应有的生活准则。这里所说的“山”,是迦百农一个平滑的山坡。耶稣在群众面前把这些真理教导门徒,并且向他们强调知行合一的重要。
祂首先宣布八类人可以蒙受神所赐的福气:
1. “虚心”(3)是指认识自己灵性的贫乏而愿谦卑接纳神的引导。
2. “哀恸”(4)是指认识罪恶的可怕,因而为自己的罪、为世界的不平与不幸感到悲伤。
3. “温柔”(5)是指认识自己的软弱和限制,而愿意柔顺地安于神所安排的境遇,并以谦和的态度面对周围的人。 4. “饥渴慕义”(6)就是迫切盼望个人与神建立正常和紧密的关系,进而盼望公义得以在世上彰显。
5. “怜恤”(7)含有宽恕、原谅的意思。
6. “清心”(8)就是内心纯洁无伪。
7. “使人和睦”(9)是指追求与缔造和平。
天国子民所追求的价值标准,是与属世的人所追求的完全不同,因此,他们是不受欢迎的一群,也要为持守真理而遭受逼迫;然而,他们却要为此而欢欣,因为神已为他们预备荣耀的赏赐,他们也得以与那些被景仰的忠心神仆并列,一同享受属天的福气。
我们还须注意下面的一些原则:
1. 这八种品格并不是人性的自然表现,而是透过神的恩典和圣灵的工作所产生的果效。
2. 这些品格把信徒与非信徒在本质上的分别显明出来。
3. 所有信徒都应遵照这教训去生活。
4. 所有信徒都应表彰整个教训的各部分。
祈祷 恳求主赐我足够的力量去活出天国子民的荣美品德,好叫我成为祢有力的见证。
有影响力的信徒(五13~20)
·世上的盐(13)
这是指信徒在品格方面的影响。盐有防腐作用,表明信徒有责任防止社会落入败坏的景况中;盐也有调味的功能,显示信徒要帮助世人体会生命的真正价值。在罪恶控制下的人生,充满了无奈与痛苦;世人必须认识生命的另外一面,生活才有意义、有光彩。盐必须投入食物中,才能产生味道;同样,信徒也要投入人群中,藉着接触来影响社会、把世人带到主跟前。
不能发挥影响力的信徒,就像失了味的盐。古时的盐往往混有很多矿物质,当盐份失去而只余下杂质时,便淡然无味,只有被丢弃。没有影响效能的信徒也是如此。
·世上的光(14~16)
这是指信徒在行为方面的影响。在圣经中“光”代表真理和圣洁;信徒是光,表示他们不单只要传扬真理,也要有圣洁的生活见证。光的照射是无孔不入的,信徒的见证也不应局限于自己的家庭、团契和教会,乃要将影响力远达于社会、国家和整个世界。
·信徒的义(17~20)
登山宝训并没有废掉旧约律法的道德要求,而是要成全和提高其中的标准。“律法和先知”乃旧约圣经的总称。“成全”含有应验、实行、引申其含义的意思。律法既有其永恒的价值,天国的子民也当尊重和遵守;然而,他们遵守的动机和态度,应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不同。文士和法利赛人往往只因传统和本分而机械式地遵守诫命,但信徒要因爱神而乐意谨守祂的命令,这样才是天国子民应有的表现。
祈祷 求主使我生活得像盐和光,能影响别人的生命;使我从心底里乐意遵行祢的旨意。
律法的精义(上)(五21~32)
耶稣在以下的每一项讨论中,都先引述文士对摩西律法的解释,然后说出自己的看法,目的在表明神并不是要求人只按字面遵守律法,乃是要本诸内而形诸外。
·仇恨形同杀人(21~26)
凡心里仇恨人的,相等于杀了人。因此,信徒不仅不可以有杀人的行动,就是连愤怒的意念和辱骂人的话都要摒除,否则难以逃避神的审判。“拉加”即“蠢材”,指人在才干和智慧方面的短缺。“魔利”即“傻瓜”,指人在心灵与道德上的缺点。“地狱”原文译自希伯来文“欣嫩子谷”,此谷位于耶路撒冷之南,是被掳后期时以色列人焚烧垃圾的地方,故被借喻为恶人死后受报应之地。
·淫念与淫行(27~30)
犯罪的眼目和意念,与犯奸淫的动作本身同样有罪。信徒要有付代价对付罪的决心,就像残缺上天堂总比全身下地狱好,因为没有一样罪恶是值得我们为它而受审判的。若果今天在你的生命中,仍然依恋着一些罪中之乐,就要倚靠主的能力加以舍弃!
·休妻的问题(31~32)
犹太拉比在解释摩西律法中休妻的条例时,有些认为摩西准许人休弃婚前有不贞洁行为的妻子,有些则认为可休弃那些作出任何事令丈夫不悦的妻子。耶稣却指出婚姻是终身大事,绝对不能儿戏,除非妻子不贞在先,否则丈夫不能休妻另娶,因为这行动不仅辜负原先的配偶而犯了奸淫罪,还间接迫使对方犯同样的罪。在当时的社会,一个没有丈夫可倚靠的妇人,是极难独立生活的,所以她们大多数要另嫁他人,因而也犯了奸淫的罪。耶稣在这里清楚表明了神设立婚姻的原意,也为所有处身于这个道德败坏的世界中的信徒,确立了一个正确而崇高的婚姻观念。
祈祷 求主继续在我的生命中作工,叫我彻底离罪归祢。
律法的精义(下)(五33~48)
·起誓的问题(33~37)
当时的人在起誓的事上已达到任意使用的地步。同时,法利赛人认为人若以其它东西代替神的名字作为起誓的对象,在违背誓言时所犯的过错便没有那么严重。耶稣指出这说法是错误的,原因是神既为万有的主宰,根本没有一个誓言可以不把祂牵涉在内,所以我们应该随时随地说老实话;若从不说谎,便不必起誓来证明自己说话的真实性。“指着”是依赖某人或某事物以证明誓言是真实的。“大君”是指耶和华神。
在这个尔虞我诈的社会中,信徒更要谨守自己的口,做一个绝对诚实的人。
·报复的问题(38~42)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一种“等量施报”的法则;若某人犯了强暴罪,地方长官必须有一个公道和平衡的相对比例,用以惩处罪犯或裁定赔偿。耶稣却教导门徒,在个人的层面上,要主动放弃报复,并要以善胜恶。世人或会认为“有仇不报非君子”,对得罪自己的人必须还以颜色,否则不能发泄内心的积愤;耶稣却要求跟随祂的人,以爱心化解仇恨,以良善响应奸恶。
·爱仇敌的问题(43~48)
摩西律法中并没有“恨你的仇敌”一语,可能是文士加上的解释。“税吏”乃负责为罗马帝国征收税款的犹太人,常欺诈犹太百姓,故此被犹太人鄙视为不洁者。耶稣指出善待自己的朋友和邻舍,并没有甚么不寻常的地方,一个不信主的人也会这样做,何况主的门徒更要以天父完全的爱作为效法的榜样,不分敌我地去爱所有的人,这样才可以显明自己真正是天父的儿女。
祈祷 主啊,让我更深领会祢对我的爱,以致我晓得怎样去爱别人。──《新旧约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