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
马可十32-52
在马可福音所记主耶稣基督的启示中,第十章第四十五节乃是其中心经文。这节经文像一颗完美的宝石,闪烁出荣耀的、美丽的光泽。但它不同于宝石,它并不是反射外来的光辉。它奇妙的光泽乃在于所宣告的真理,它的光泽存在于自己里面。宝石本身不能带给黑暗亮光,这节经文却能从它本身发出亮光,照亮人性罪恶和人性需要的黑暗深渊。然而要研究这节经文,要发现它的内在亮光,我们必须按照它的背景来解释。它的大背景是整本马可福音,耶稣,神仆人的全部事迹--从他开始时简短的介绍,到最后升天,并且在天上为那些属他的人代祷的描述--这一切事迹都把亮光集中在这节经文上,使我们可以更了解这节经文的意义。而这节经文的直接背景是马可福音第十章第三十二节到第五十二节的这段经文。
耶稣以神的地位对付了那个少年的官以后,他又继续前往耶路撒冷的旅程。在这里,马可简短清楚而生动的描写了继续这段旅程时的情形。先是耶稣单独坚决的往前走,然后是心带讶异的十二个使徒远远的跟着,在他们后面又有一群心里害怕的人跟从着。仔细的读这一段简短的描述,可以发现那种严肃的气氛紧紧的盘据在那些人的心里。我们看到我们的主,这位多受痛苦、常经忧患的人,没有人了解他。虽然这十二门徒紧紧跟随着他,但他们却没有一个人了解他。他决心走这一条路,走向他受苦的高峰。我们看到这十二个人虽然忠心耿耿,却愚鲁不开,对于他最近教导他们时的语调,感到讶异不解。对于他最近所说的话,和所作的事,他们都迷惑。最后我们看到那些群众带着神秘的感觉跟着他。我们经常可以发现,群众如果看到某些奇异、古怪、超自然的、可怕的事物,心中都会充满一种畏惧和尊敬。
过了一段时间以后,他把十二门徒聚集在身边,不受群众的搅优。然后他用以前未曾有过的详细词句,对他们说明他所要遭遇到的一切事。就在这种气氛之下,雅各和约翰提出他们所关心的问题。耶稣用无限的恩慈,柔和的回答他们。虽然十二个门徒中其余的人对他们所关心的问题都感觉不悦,然而主用很大的耐心指责那十个门徒。就在指责他们的话语中,他说出了这一节经文,「因为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偿。」然后他们就继续向耶利哥前进。出耶利哥时,他们看到了巴底买。
首先我们要思想这节经文本身,然后我们要按所发生的那些事件来了解这节经文。
首先思想这节经文本身。这节经文像一首完美的音乐,带有它自己的信息。这节经文的主调是具有革命性的,并且可以叫人产生盼望。它是具有革命性的,因为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而这位人子乃是被膏为王、为主、为领袖的弥赛亚,最后的政权要落在他的肩头上。两千年已经过去了,然而世界还不了解这一点。甚至于教会也才刚刚了解到,他这一句令人讶异的宣告之深刻意义。不管如何,这句宣告的主调也是可以叫人产生盼望的。「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在这一句伟大而恩慈的话背后,隐藏着奴隶的、压制的、暴虐的、一切破坏毁灭人性的黑暗阴影。解释这节经文最好的方法是安静的默想。我特别强调这点,先不要去理会那些详细的解释。
我先要强调的是讲话的这个人,然后再思想他所讲的话。讲话的这个人是「人子」,这是我们主最喜欢用来称呼他自己的头衔。我们可以注意到在福音书中,除了一次以外,没有人称呼他是人子。而且这一次也是因为他用这名称的次数太多,所以他的敌人用同样的头衔来称呼他。他们问说,「这人子是谁呢?」同时也请注意,这些人听到「人子」这个头衔,也可以感觉到这是具有弥赛亚的意味。在他那个时代,凡是虔诚的人都知道,这个头衔和弥赛亚有密切的关系。他们听到他说自己是「人子」而不是「一个人子」,一定立刻会把这个头衔和先知书中所讲的弥赛亚连在一起,并且知道他用「人子」的头衔自称,是在表明他所负的弥赛亚使命。「人子」是弥赛亚的一个头衔,这是一个事实。我们的主显然喜欢这个头衔,所以常常用它。这个头衔也使人注意到他人性的一面。弥赛亚,一点儿都不错!但是他也是人子,他是全宇宙的主宰,然而他也和自己所管理、统辖的一切有密切的关系。从一方面来说,他的权威是完全的,也是最终的。在这一方面,他无限的超越了一般的人。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在凡事上他却与我们一样,经过试探。他是一个多受痛苦,常经忧患的人。他了解我们的饥饿,我们的疲倦,我们的眼泪,因为他是人子。
其次要记住,我们的主在这里使用这个头衔,和他最近对那少年的官所宣告的话有密切的关系。他对那少年的官暗示了有关自己的一些重要事情。在他面前,他把自己放在神的地位上,命令他跟从他。这命令要他完全的、毫无限制的顺服。而现在他则用「人子」这一个头衔来称呼自己,表示了他用来显明这基本真理的方法。这两者之间并无冲突。他说话时并没有放弃神子的绝对权威。注意他的话是,「人子来。」这里所用的动词表明,他在还没有来以前就已经存在。他的尊贵、荣耀和奥秘,是人所无法了解的。这一切都集中在他这个人身上。他来了。他来有一个目的,而这个目的在他还没有来以前就已存在了。所以我们所听到的声音是从永恒里发出来的,是由深处对深处而发的。这声音是人子的声音。
现在我们要同样简短而概略的听听他的宣告,他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他是「虚己」的人,他把一切的抱负和他自己的益处都倒空了。按照这个出自耶稣心中的宣告的含义,他对自己毫无抱负,他对自己的益处毫不关心。他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不是要人们聚集跟随他、服要他、高举他、尊敬他,不是要逃避受苦或忧伤,不是要使自己喜乐和享受,「乃是要服事人。」他「虚己」的第一件事是倒空他的抱负,而以神的事为中心。「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直译应该是,「人子来不是要受服事,乃是要服事。」我们主说,他来不是要受服事,乃是要服事。他所指的不是服事人,而是服事神。他来不是要受服事,他毫无自己的野心,从不关心自己的利益。不过另一方面,他来却带着另一个抱负,这抱负乃是为神的荣耀,要讨神的喜悦,完成神的旨意。
藉此,我们看到了这一位人子在人类历史中奇妙的显明了。他没有私己的野心,他不关心自己的益处,反以神为中心。他只有一个超越、火热的渴望,就是在他的一切思想、言语、和行为上,能叫神的名得着荣耀,使他的国降临。他来不是要受服事,乃是要服事。
假如这一段伟大的宣告停止在这里,我们只能以敬畏的心,站在这位「虚己」的耶稣面前,却仍听不到福音。不过在他宣言的最后部分,我们听到了福音,福音的信息临到了我们的心灵。这并不是附带的东西,而是这一位神的仆人内心的表露。「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这也是为了荣神益人。神藉着耶稣显明了自己,他的荣耀藉着人的得救赎、蒙医治、和复原而得实现。
让我们在这种背景的光照下,再看一次这一段伟大的宣告。因为我们对本段经文的故事太熟悉了,所以谈谈对这段经文的一般印象,反而比详细的研究它对我们更有帮助。「人子来,并不是要受服事,乃是要服事,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从本段经文的第一部分,我们看到了他服事的道路。这道路在他对门徒所说的话中显明了,就是他必须上耶路撒冷受苦、被杀,但他要再复活。后来雅各和约翰问他那个问题的时候,其他十个门徒也与他在一起。我们看到了与他一同服事的那些人,也注意到他对付他们的方法。最后,我们看到那个瞎子的呼声传到他的耳里。乍看之下,这件事似乎和整段经文的思想不一致,实际上它们之间却有密切的关联,因为这件事是接着他所讲的话之后所作的一件服事工作。
关于本段经文第一部分所显示的他服事之道路,请注意他语气的坚决。耶稣这时特别注意要吸引他门徒的思想,使他们把思想集中于他实际上就要受的苦,以及从受苦中所要得到的胜利。我们要从整段经文来看基督所说的他服事之道路到底是什么。第一,他宣告他服事之道路是要前往当时那个一切反对神、破坏人的中心重镇--耶路撒冷。熟悉当时历史的人都知道,那时有三大世界权势存在:以罗马为中心的军事专制政治的权势;以希腊为中心的知识和商业兴旺的堕落权势;以耶路撒冷为中心的败坏的宗教权势。耶路撒冷从某些意义上说,是这三个权势之中心,因为和人类生命有基要关系的,乃是宗教的权势。这位人子向耶路撒冷前进,面对当时一切反对神的权势,也就是一切破坏人性的权势之集中地。他以前常常上这座城市,他是何等的爱它。他必须再去一次,他知道这一次,一切世上的权势都在那里等候他。它们有一个明确而具体的目标,乃是要制止他的声音,毁灭他。
第二点,请注意这是一个奥秘。他前往那个地方,要把那些邪恶权势的猛烈攻击集中在自己身上。他以神的身分,决心前去感受这些敌对势力最终的反对。他以人的身分,决心前往承受这些权势的毁灭。这些权势是那些敌挡神的道路和旨意的权势,也是那些毁坏人性的权势。以神的身分,他前往要把这一切权势的密集炮火集中在自己身上。以历史的、肉眼可见的人之身分,他前往接受即将临到他身上的毁灭。
然而,服事的道路不仅仅是他前往那个敌对势力集中的地方,也不仅仅是他可以把那些猛烈的反对集中在自己身上。他服事的道路是以绝不能被征服的能力,大步前进的道路,这也是一切敌对势力无法克服的能力。所以,他不单单是前往十字架,也是前往接受加冕。他不单单前往死亡,也是前往复活。不单单前往围绕宝座四周的乌云和黑暗,也是前去和那作为宝座根基的荣耀和公义合作。他能对这小群人说,第三天他将再复活。他受苦的道路乃是以他那不可被征服的能力走出来的。他的能力均在于他完全接受,神的旨意,在于他完全与神的活动合作。而因为不需要倚靠其他的能力,所以这能力更加显得坚
强。
如此,我们看到这位人子前往那些破坏毁灭人性的权势集中之地,因为它们是敌对神的。我们走到它往前进,以便可以集中一切敌对权势猛攻,以自己的心灵亲自去体验它们。但是请看他的眼光,从他的眼神可以看出,他有必胜的把握。一切道德的权势都反对它,他无路可逃。他必须破鞭打、被压碎、被杀死。不,还有一些道德的价值在支持着他的心灵,一些属灵的力是在使他得着更新。他们杀害「他的身体,但是他们所能作的只是如此而匕。而他却要成为一个领导者,要把那些道德的价值和属灵的力量引导出来,使它们进入一个新的力量和生命中。这就是人子服事的道路。
然后,我们要简单的看看这幅古老而熟悉的美丽图画,人物就是那些与他一同服事的人。他们可分成两类,这是有意义的。雅各和约翰属于一类,其他十人属于另一类。请看这两个人,听听他们当天所说的话。所有的解经者都指责他们两个人,我的看法却截然不同。我不相信他们的话语是出自个人的野心。他们说,「夫子,我们无论求你甚么,愿你给我们作。」耶稣回答说,「要我给你们作甚么?」他们说,「赐我们在你的荣耀里,一个坐在你右边,一个坐在你左边。」暂且不要批评他们,先想一想当时的气氛。「在你的荣耀里。」然而,他即将被吐唾沫,即将被鞭打,即将被嘲弄,即将被杀死。是的,这一切他们都知道。但是他们也知道,他即将进入他的荣耀里。他们希望有分于他那荣耀的能力中。哦!他们真是伟大的人!他们虽然不是完全理解,对他所要经历的事,对他所要经历的过程都一无所知,也不知道那苦杯,以及他所要受的痛苦之洗是什么,但是他们相信,他必要进入他的荣耀里。
然后请注意他的恩典。他允许他们有分于他的受苦。事实上,他是在对他们说,尊贵的地位根本算不得什么。他说,他只能把这些属灵的地位给予那些已经准备好的人。因为这些人虽然无知、不能了解,但他们已经见过他的荣耀,因为他们虽然在那黑暗的时刻,却仍然有信心要求与他同在荣耀里,所以他说,是的,我所喝的杯,你们也要喝,我所受的洗,你们也要受。
如果福音书的记录到这里为止,那就好了。但并不如此,我们接下去便看到了那十个门徒。他们恼怒那两兄弟。耶稣责备这十人是应该的。虽然他们受责备,但这十人也是非常大方的。他叫那十个门徒来,对他们说,你们不了解这件事,你们不了解这两个人。「你们知道外邦人有尊为君王的治理他们。」然后,他就不再和那十个门徒或那两个门徒作更多讨论。最后他所说的一句话是,人子来不是要得到常人所想的那种君王的冠冕,人子来不是要在人群中高声发号施令,像世界上的统治者一样。人子来是要脱去自己的尊贵,除掉它自己的王权,亲身负起奴隶服事的轭。这样他就可以高举别人,并藉着他所高举的那些人之爱心和忠心,而赢取最后的宝座中。实际上他对那十人和那两兄弟,以及历代以来的基督徒所说那句话的意思是,你们若要认识我的权威和能力,必须和我同走这条路。
接着是医治巴底买的事。这件事就是在这种气氛下发生的。首先我们听到这个乞丐呼号求助,以及门徒们责备他,不许他作声。我们不但不该责怪门徒,反而应该了解他们。除非我对这件事的解释完全错误,否则这些门徒心中是在说,耶稣要教尊我们什么,我们并不完全了解,但他所要教导的一定是大事。他的心所牵挂的都是些大事。我们不能管那个人,现在不能让一个瞎眼的乞丐打搅他。但是耶稣却站住了,并且说,叫他过来。于是他就医治了他。
从小事上可以看到一个人的伟大。在本段经文中所显明的基督的伟大看法和目的,藉着这一件小事得到了证明。在他前往耶路撒冷的路上,他竟然还能停下来,答应那瞎眼的乞丐之呼求。我要更进一步说,假如他不行医治这个乞丐,就等于否认了自己所作有关服事的教导。不,假如他拒绝帮助那些在痛苦中呼求的人,就等于拒绝上十字架。耶稣医治病人并不是一件随便的事。他担当了我们的忧患,背负了我们的痛苦。所以在他医病能力的背后,有他那测不透的救赎大功在支持着。
主现在正进入他的国度。哦!是的,外邦人今天问我们,你们的神在那里?按人类的标准来看,世界历史中最黑暗的时刻,乃是他们把生命和荣耀的王钉在各各他罗马人刑具上的那一刻。我们是否有雅各和约翰的异象?我们是否仍然有信心,知道王一定要进入他的荣耀里?虽然在时间的过程中,人性必须长期受苦,虽然无辜的人被当作有罪,但我们似乎能看到:
真理虽常被置于死刑台,
误谬虽常坐宝座,
然而死刑台却影响未来,
影响那未知之境,
神站在阴影下,
看顾保守属他的人。
属于基督,有基督教信仰的人应该上到高处,扩展视野。王正在进入他的国度!「黎明之前黑暗最深,婴孩降生之前腹痛最剧。」这就是基督徒的态度。
若要有分于他伟大的国度,条件是要先有分于他喝的杯、他受的洗、和他的服事。我们在这一方面实际所认识的是何等微小!我们所能认识的也是何等有限!我们如何能够开始与我们的王真正有分?我们所遇到的第一个瞎眼的乞丐,就是我们的机会。我们本地那些身分显然不重要,但确实需要帮助的人对我们呼求时,那就是我们的机会。假如耶稣走过那个瞎眼的乞丐时,因为他思想的都是大事,而不肯帮助他,那么他就违背他降临世界的初衷。他不能越过那人而不管,因为他充满了热诚,也因着这热诚使他甘愿上十字架。愿神帮助我们,让我们出去,观看他荣耀的来临,分享他心灵的痛苦,下一次有人要求我们的帮助时,我们就把它的热诚实行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