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 |
睚鲁的信心
让我们打开马可福音5章,我们一起来看第21-24节,以及第35-43节:
耶稣坐船又渡到那边去,就有许多人到他那里聚集,他正在海边上。有一个管会堂的人,名叫睚鲁,来见耶稣,就俯伏在他脚前,再三地求他说:“我的小女儿快要死了,求你去按手在她身上,使她痊愈,得以活了。”耶稣就和他同去,有许多人跟随拥挤他。 还说话的时候,有人从管会堂的家里来,说:“你的女儿死了,何必还劳动先生呢?”耶稣听见所说的话,就对管会堂的说:“不要怕。只要信!”于是带着彼得、雅各布和雅各布的兄弟约翰同去,不许别人跟随他。他们来到管会堂的家里,耶稣看见那里乱嚷,并有人大大地哭泣哀号,进到里面,就对他们说:“为什么乱嚷哭泣呢?孩子不是死了,是睡着了。”他们就嗤笑耶稣。耶稣把他们都撵出去,就带着孩子的父母和跟随的人,进了孩子所在的地方,就拉着孩子的手,对她说:“大利大古米!”(翻出来就是说:“闺女,我吩咐你起来!”)那闺女立时起来走,他们就大大地惊奇。闺女已经十二岁了。耶稣切切地嘱咐他们,不要叫人知道这事。又吩咐给她东西吃。 |
马可福音5章21-43节是一段非常特别的经文,因为第21-24和35-43节是在谈论同一个神迹(主耶稣使睚鲁的女儿复活),而第25-34节则谈论另外一个神迹(主耶稣医治患血漏的妇人)。这段经文特别之处,就是记载了两个交叠在一起发生的事情。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两件事情的主角都是女的,第一件事是关于一个十二岁的小女孩,而第二件事则是关于一个患了十二年血漏病的妇人。这又有什么奇怪呢?男人需要主耶稣医治,女人也一样需要,这又有什么特别呢?
我们不要忘记,当时的社会是一个重男轻女的社会。在当时的社会,女人是非常卑微,没有地位。当时社会的一些有名望、有地位的人,是不会跟女人谈话的。所以在约翰福音四章告诉我们,当主耶稣跟一个撒玛利亚妇人谈话时,门徒都非常的惊奇,他们不明白主耶稣为什么要跟一个女人交谈。即使到今天,重男轻女还是中东国家的普遍现象,但是在这段经文里我们可以看到,神的心肠可不是这样的。主耶稣当时是非常的忙碌,圣经其它地方也告诉我们,主耶稣忙到一个地步,甚至连饭也没时间吃,但是他还愿意花时间帮助两个女人,可见他没有轻看妇女的需要。
我们今天看这段经文时,感受不会很深,如果回到当时的社会背景中,我们就会体会到主耶稣所做的事是极其不寻常的。那些被社会所轻看的人,主耶稣一点都没有轻看他们,主甚至还关心和怜悯他们。主耶稣的举动,大大的提升了妇女的地位,他透过这些行动来教导我们:神关心每一个人,不论是男人还是女人。
让我们看第21-24节,这里说到睚鲁找主耶稣,求他帮自己的女儿治病。第23节说,睚鲁再三地求主耶稣,也就是说,睚鲁并非只求主耶稣一次,他是不断地求。在这里,我们也可以学到一些有关祷告的原则。圣经经常教导我们要恒切地祷告,你是否这样的祷告呢?还是祷告两,三次便了事,反正已经交给主了,主答应当然是最好,不答应就随他吧!圣经教导我们要恒切地祷告直到神应允我们。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祷告原则。如果我们的祷告要蒙应允,我们就要效法睚鲁,他再三地求主耶稣,直到主答应他的请求。
关于睚鲁这个人物,还有一点我们当留意的,就是他对主耶稣的态度。第22节告诉我们,当睚鲁见到主耶稣时,他马上俯伏在主的脚前。你有没有见过这样的动作呢?睚鲁不是跪在主的跟前,他是俯伏在主的脚前。跪和俯伏是很不同的,跪是用两个膝盖顶在地上,而俯伏则是双手双脚和头部都贴在地面。这就是所谓的五体投地了。
在圣经里,有很多人向主耶稣求助,但是,很少人像睚鲁那样,俯伏在主的面前。睚鲁的举动除了表达他心里的迫切,也表达了他对主耶稣的相信。如果我们对主缺乏信心,我们是不会如此劳师动众,自甘卑微。第22节也告诉我们,睚鲁不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他是一个管会堂的人。那么管会堂的又是什么人呢?管会堂的人不是指那些看门的人,而是指会堂的领袖。管会堂的人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他们在自己的地方,都是有头有脸的人。
但是睚鲁一点都没有在意自己的身份地位,他完全不顾自己的面子而俯伏在主的跟前。这是非常难得的,试问我们今天有多少人愿意这样做呢?不要说那些名门望族做不到,即使普通人也很难做出这样的动作,因为实在太丢人了。如果我们真的有急事需要求主,我们也不会在众人面前俯伏向主祷告。我们都会把房门关上,然后才俯伏在主的面前求他。但是睚鲁不是秘密地在众人背后俯伏在主的面前,他是公开的来到主的跟前俯伏求他。他这样做,真的需要很大的谦卑、勇气和决心。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他的迫切,从而也明白主为什么会答应医治他的女儿。主耶稣帮助睚鲁不是单因为他再三地求他,或者因他是一个有地位的人。神不会以外貌待人,只有那些自甘卑微的人神才会听他们的祷告。
这使我想起一位弟兄的经历。这事情发生在十几年前,当时,那位弟兄信主已经有一段日子了,但是他的属灵生命非常不好,到一个地步他连参加聚会也很不稳定。有一次他出席了教会的圣餐聚会,在弟兄姐妹领圣餐之前,他突然举手表示说要分享几句。没有人会预料到他会有这样的举动,他走了出来,跟着就跪在圣餐的桌前,在众弟兄姐妹面前向神承认他的罪。他将他以往所犯的罪没有掩饰的一一向主承认。他的举动令我们感到惊讶,因为这是出于他自己的主动,没有人要求他这样做。可见这是主在他心里的工作,以致他看到自己问题的严重,所以他才会以这种迫切的行动来求神的饶恕。他这样的举动真的需要很大的决心和勇气,这不是任何一个基督徒都可以做到的。
我想说的是,谦卑俯伏在主的面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所强调的不是俯伏或者跪拜的动作,而是他们对主的态度。从这位弟兄,或者从睚鲁的身上,我们可以看见他们内心的迫切。因着他们谦卑迫切的求,主就答应了他们的请求。这是祷告蒙应允的秘诀。当我们来到神面前祈求时,我们究竟有多迫切呢?我们是否带着一颗谦卑的心俯伏在主的面前呢?
谦卑自己是祷告蒙神垂听的先决条件。在旧约的列王纪下5章记载了一个人物叫乃缦,他是亚兰国的大元帅。当时的亚兰国是非常强大,经常欺压以色列国,逼使以色列国向亚兰王进贡。乃缦非常得亚兰王的宠爱,因为他帮助亚兰王打了很多场胜仗,立了很多功勋。但乃缦后来却患了大麻疯,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皮肤病,在当时是没有办法医治的。乃缦的使女告诉他以色列有一位先知,名叫以利沙,他有能力治好大麻风。乃缦听了后就决定去以色列找先知以利沙。亚兰王还为他写了一封信要求以色列王找人帮乃缦治大麻风。
以色列王收到信后不知所措,以为亚兰王故意在为难他,想找借口攻打以色列。先知以利沙便挺身而出,通知以色列王叫乃缦来见他。于是乃缦便带着许多礼物来见以利沙。以利沙却不肯出来见乃缦,只打发仆人吩咐乃缦到约旦河中沐浴七次便可以得痊愈了。乃缦原本以为先知以利沙会出来迎见他,为他按手祷告,求耶和华医治他的大麻风。谁知道以利沙不但没有见他,还要他到约旦河沐浴,这简直是在羞辱他。乃缦当时非常的愤怒,打算调头就离开。
为什么乃缦这么生气呢?如果你知道约旦河是什么样的一条河,你就能够明白乃缦的心情。虽然约旦河在圣经里是非常的出名,但实际上它只是一条很小的河。它远远比不上中国的长江,黄河。所以乃缦觉得很无聊,如果要沐浴,亚兰国的河岂不比约旦河的水质更好吗?为什么要老远来到以色列的约旦河沐浴呢?
很多时候,当我们向神祷告,我们一点都不懂得谦卑。我们要求神帮我们做这做那,如果神没有按照我们的意思成就,我们就会对神不满,好像是神欠了我们似的。有些基督徒对传道人的态度也是如此,他们觉得传道人帮他们是理所当然的,如果传道人的服侍不周到,他们就会批评他。我们很多人的态度就像乃缦一样,只想从神那里得到帮助,却不肯谦卑自己。难怪以利沙不愿意出来迎见他,正是因为乃缦不懂得什么是谦卑。
不过,乃缦的态度比我们想象中好多了。当他正想离开时,他的臣仆便拉着他,劝他说:“如果先知要你做一件大事,你岂不会马上做吗?现在先知只是要求你做一件很简单的事,你为什么动怒呢?” 乃缦确实有他的优点,就是肯听别人的劝告。当他听了臣仆的劝告后,他就谦卑下来,听从先知以利沙的吩咐到约旦河里去沐浴。果然,七次之后他的大麻风就完全痊愈了。
乃缦的故事教导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属灵功课就是,只有那些真正谦卑在神面前的人才能够经历神。自甘卑微是祷告蒙应允的条件。圣经经常提醒我们:神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如果你来到神的面前,对神诸多要求,仿佛神是欠了你似的,你可以肯定,神是不会听你的祷告。神不会垂听这种人的祷告。我们必须效法睚鲁的榜样,放下自己的面子,迫切地向神求,神必然会乐意听我们的祷告。
浪子的比喻也是教导我们这个重要的功课。当浪子对父亲诸多要求、诸多不满时,父亲和他的关系是名存实亡。因为浪子没有一个谦卑感恩的心来待父亲,所以父亲跟他的关系是极其的疏远。当浪子良知发现后,他体会到自己的不配,他主动地向父亲认错并且甘心地当父亲的仆人。他开始体会到是自己亏欠了父亲,而不是父亲亏欠了他。到底我们是抱着什么样的态度来到神的面前呢?
因着睚鲁迫切的请求,主耶稣终于答应到睚鲁的家去医治他的女儿。但是,在前往睚鲁家的中途,主耶稣遇到了一个患血漏病的妇人,那妇人挤在人群中偷偷摸主耶稣的衣服,她相信只要自己能够摸着主耶稣的衣服,她的血漏病就会痊愈。结果因着她的信心,她的血漏病就痊愈了。在这个过程中,这个妇女就耽误了主耶稣的时间。跟着在第35节,睚鲁家里来人说:“你们的动作太慢了,小女孩已经死了,不需要再劳动主耶稣了。”
让我们尝试将自己放在当时的环境,如果你是睚鲁,你会有什么感受呢?你千辛万苦地去求耶稣,甚至不要脸的俯伏在地上求他,结果他终于答应了。那时,你的心里突然有了盼望,心想这次女儿有救了。谁知道在途中却遇上这个女人,耽误了主耶稣的时间,结果女儿死了。这是多么大的打击,希望转眼间成了泡影。这个打击之大,不是我们可以理解的。睚鲁女儿的死究竟是谁的错呢?是患血漏病的女人的错?还是主耶稣的错?这个女人反正已经患了血漏病那么多年,难道不能再多等一天吗?既然主耶稣已经医治好她,为什么主耶稣还要跟她纠缠下去,以致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主耶稣为什么那么不敏感呢?
如果我们是睚鲁,我很肯定这些念头都会在我们的脑海里闪过,这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反应,就是怨天尤人。虽然如此,我们还是看到睚鲁和他家人对主耶稣的尊重,他们没有因此而埋怨主耶稣和那妇人。他们认为,既然女儿已经死了,便不用再劳烦主耶稣了。也许他们明白,生死有命,不需要怨天尤人。但是事情并不是那么表面,整个事件让我们看到睚鲁的信心。让我们用以下的时间去学习睚鲁的信心。
正如我刚才说过,如果我们处身在睚鲁的位置,我们就如同从希望的高峰,一下子摔到绝望的深谷里,我们肯定会怨天尤人。但是睚鲁的反应又是如何呢?我们如何能够看到睚鲁的信心呢?另外一点我们当留意的是(这一点也是这段经文的独特之处),当睚鲁来求主耶稣医治他女儿时,他的女儿是在患重病,还没有死。但是当主耶稣答应医治他女儿后不久,女儿的情况就恶化了,最后甚至死了,这一点我们必须要留意。很多时候,当你将事情凭信心交托给神后,你以为事情自然就会有好转,结果事情非但没有好转,反而会一波三折。
而这一段经文就是要提醒我们,这种情况是经常会发生的。所以我们必须要熟读圣经,圣经的教导帮助我们明白神的作为,好让我们懂得如何去配合他的旨意。如果我们不读圣经,我们是不会明白神做事情的原则,我们会以人的思维去假设,信了耶稣后什么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所以当事情没有按照我们的意思发展时,我们的信心就会动摇。圣经告诉我们,事实不是这样的。
从前在教会里发生过这样的一件事,有一位朋友来教会听道,他是一个非基督徒,当时他是跟母亲一起住。母亲的年纪很大,身体不好,有很多不同的病,所以他经常要花时间照顾母亲。每一次来教会,他都非常不放心母亲单独一个人留在家里,他担心母亲在家里会出什么事。教会的传道人就鼓励他凭信心将母亲交给神看顾,自己就专心地寻求认识神。他也愿意学习凭信心去依靠神,于是他每个星期天都继续地来参加聚会。
有一天他突然停止参加聚会,教会的传道人就找他,看看他近况如何。他告诉传道人,有一个星期天聚会完后,回到家里时,发现母亲晕倒在地上。幸好他回来得及时,于是他马上扶她起来,给他抹药油。母亲最后终于清醒过来,没有什么大碍。这位朋友觉得很奇怪,他有参加聚会,也很认真学习圣经,也有为母亲祷告,为什么神不保守他的母亲呢?为什么神会让他母亲晕倒呢?他开始怀疑神的真实,于是他就决定不再参加聚会了。
在第36节,主耶稣鼓励睚鲁不要让这些消息动摇他对神的信心。主耶稣叫他不要怕,只要信。当女儿还没有死时,要睚鲁相信主耶稣能够医治她还不算太难,至少睚鲁也曾经见过耶稣医治其他有病的人。现在女儿死了,主耶稣还要他继续相信耶稣能够改变一切,这实在是信心考验的极点了。这种情况是很常见的,所以我说,不要以为信了主之后一切都一帆风顺,如果你的生活是一帆风顺,那么你的信心就会遭受亏损,因为你的信心没有经历任何操练和考验。主耶稣借着睚鲁女儿的死,来带领他的信心更跨越一步。
圣经里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说,约翰福音11章告诉我们拉撒路病得非常严重,于是他的家人就急忙找主耶稣,请主赶快过来医治他。但是,当主耶稣接到消息后,他并没有马上过去,他依然在原地多逗留了两天,等到拉撒路死了,耶稣才出发往拉撒路的家。当主耶稣到达目的地时,拉撒路的姐姐告诉他,拉撒路己经死了四天。言下之意就是,如果主耶稣听到消息后马上赶来,拉撒路就不会死,现在一切已经太迟了。
很明显的,主耶稣是故意拖延时间。为什么他要这样做呢?约翰福音11章4节告诉我们,这一切都是为了叫神得到荣耀。当事情的难度越高,神的能力就越加的彰显。治好一个病人相比叫死人复活,哪一样来得困难呢?哪一样才更能显明神的能力呢?很多医生也可以医治好病人,甚至非常严重的病医生也能够治好。但是面对一个已经死了四天的人,再好的医生也束手无策。
主耶稣为什么要等拉撒路死了四天才出现呢?原来犹太人有这样的一种概念,就是当人死了三天后,还不算真正的死了,必须到了第四天才算是真正的死了。所以主耶稣等了四天,就是为了向他们证实拉撒路已经死了,他的复活绝对没有任何人为或者巧合的解释。神的作为非常的奇妙,绝对不是我们可以想象的。所以我说,当你把困难交托给神后,你不要以为事情会马上好转,有时候事情可能会变得更糟。
另外一个例子就是以色列人出埃及。以色列人在埃及当奴隶,受了很多苦。他们向神呼求,神就差派摩西去拯救他们离开埃及。但事情并非这么简单,当摩西去见法老王要求他释放以色列人,法老王非但没有答应,反而加重以色列人的工作。从前是法老王提供草给以色列人做砖头,现在他们必须自己到外边捡草回来做砖,而且砖的数量还是跟以前一样。当以色列人听了这个消息后,他们都纷纷埋怨摩西,他们不明白,为什么神答应拯救他们,而事情不但没有兑现,他们的境遇反而雪上加霜。
我们必须要明白,相信神不是为了消灾解难,如果你是为了逃避困难而信耶稣,那么你跟拜偶像的人是没有区别的。神的确会帮助和拯救我们,但他绝不是按照我们的意思来帮助我们。当以色列人出了埃及,神并没有预先将红海分开好让他们能过去。神让他们体会到自己是走投无路时,才将红海分开。神要他们明白,当困难越严峻,神的荣耀就越发彰显。我们千万不要被眼前的环境动摇我们的信心。主耶稣让睚鲁经历这个考验,就是要教导他信心的功课。主耶稣鼓励他,不要因所听到的恶讯而害怕,要相信神到底,这样他就可以看见神的荣耀。
如果你是睚鲁你会否放弃呢?为什么我们相信主能医治病人,却不相信主能够叫死人复活呢?这岂不是环境令到我们的信心动摇吗?有不少基督徒的信心是在乎环境的。如果生活条件不错,他们就觉得是神的能力保佑他们,于是就非常相信神。当经济条件不好时,神的能力似乎减少了,他们的信心就动摇了。当经济飞腾,找工作自然就容易,倚靠神也不太困难。但是当经济萧条时,找工作就困难多了,神的能力会因此而减弱吗?当然不会!那么为什么我们的信心却常常因着环境的变迁而动摇呢?究竟我们的目光所注视的是什么呢?圣经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是凭信心生活,我们就不会凭眼见来行事了。因为两者是不能兼容的。
我们要常常将眼目集中在主的身上,不要被外面的假象影响我们。环境只会影响我们,但不能影响神,不论是平静安稳,还是狂风巨浪,对神来说是没有区别的,因为一切都是在神的手中。但对于很多基督徒来说,环境往往成为了他们信心的考验。因为我们很容易被四周的环境所影响。当四周的环境安稳、我们便充满喜乐,对神满有信心。如果四周的环境动荡,我们便开始忧虑不安,我们对神的信心突然消失了。神昨日、今日直到永远也是不变的,只要我们不动摇,将信心寄托在信实的神身上,我们必然会经历他的能力。这是第一点我们能够从这段圣经中学到的功课。
让我们来看第二点。在第35-36节我们看到,当有人告诉睚鲁女儿死了,主便鼓励睚鲁不要怕、只要信。跟着在第37节,主耶稣做了一件很特别的事,他只带着雅各、彼得和约翰同去,他将其余的门徒留在那里维持秩序,不让其余的人跟着来。为什么主耶稣之前又让他们跟着,现在又突然间不允许他们跟着去呢?很明显的,这是跟第35节有关的,因为有些人在动摇睚鲁的信心,他们劝他不要再劳动主耶稣,因为女儿已经死了,主耶稣又能做什么呢?睚鲁的信心肯定受到动摇,所以主耶稣必须鼓励他不要怕,只要信。如果在这一刻他对主有怨言,或者失去信心,听从众人的意见请耶稣离开,主必然会离去。但是睚鲁选择了顺服主的话,没有听其他人的意见。主耶稣不但用话语来鼓励他,并且还将他跟其他人分开,免得众人继续影响他。
同样的,在第38-40节,当主耶稣来到睚鲁的家时,见到很多人在乱嚷和哀哭。主耶稣便对他们说:“为什么乱嚷哭泣呢?孩子不是死了,是睡着了”。他们就嘲笑主耶稣,主就将他们通通赶出去。为什么主耶稣要将他们赶出去呢?他只需要使睚鲁的女儿复活,其他人不就相信了吗?很明显的,主这样做就是不想让这些人的反应影响睚鲁的信心。这是很重要的,如果睚鲁没有信心,主便不能够帮助他。这里我们看到的第二点就是,人的信心很容易被别人负面的反应所动摇。
很多时候,别人一些负面的话就会使我们灰心丧志,失去信心。所以我们要小心,不要被别人消极的话影响,更不要因自己缺乏信心而说负面的话去影响别人,使人泄气。还记得曾经有一位弟兄想要全时间侍奉神,于是他就辞退了工作,打算到别的城市接受培训。正当他收拾好行李,将要离开之际,教会中的一些弟兄姐妹就对他说:你的儿女那么年轻,如果你放弃了工作,他们将来的生活和教育又怎么办呢?大人可以吃苦,但是你得考虑小孩啊!
这些话令到弟兄非常沮丧,那一刻他的信心几乎被动摇了。所以我们不要小看人说的话,一些负面和消极的话可以削弱人的信心。幸好这位弟兄对主的心志坚定,最后并没有受到影响。所以我们要小心我们的言语,如果我们的言论绊倒了弟兄姐妹,后果就会非常的严重。正如主耶稣警告我们,那些绊倒人的,倒不如将大磨石拴在自己的颈项上,沉在深海中。我们要留意自己的舌头,看看自己平时是说些什么样的话,到底我们的话是积极鼓励人的,还是充满怨言和批抨呢?
有一位姐妹告诉我说:她学习在自己的教会聚会中多点主动分享来鼓励弟兄姐妹。因为在她所属的教会,弟兄姐妹都不十分积极彼此分享。所以她有这个心志,每个星期都主动分享自己的一些读经心得。她求主赐给她读经的心得,好让她自己能够明白神的话,同时间也可以鼓励别人。但是,当其他的弟兄姐妹知道后,他们都对她说消极的话,他们认为她这样做像是在勉强自己分享,这样的分享很不自然。这位姐妹有一颗积极的心志,为什么我们要说消极的话批评她呢?这样的话非但不能造就人,甚至是在削弱别人的信心。
做为基督徒,我们也必须懂得分辨该跟什么样的人来往。你必须分辨哪些人能够激发自己,哪些人是会败坏自己的信心。所谓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主耶稣带着彼得、雅各和约翰三人同去,其中一个原因正是他们三位能够鼓励睚鲁的信心。所以保罗在提后2章22节嘱咐我们要跟那些清心祷告主的一起追求主,原来我们所交的朋友也会影响我们的信心。难怪俗语有说:“观其友,知其人”,看看这个人交些什么样的朋友,就知道他的为人。
当然,这不是说我们就不需要帮助那些软弱的人。我刚才所说的是如何彼此做伴,相互鼓励,大家在属灵上有健康的影响。说到帮助那些软弱犯罪的肢体,那是另外一回事。我们去帮助对方,正是因为知道对方犯了罪,所以我们除了要有爱心,也需要警醒,正如到火中去抢救人一样。这跟彼此做伴,相互鼓励是完全不同的事。如果不分清楚,我们很容易就会被那些软弱犯罪的弟兄姐妹所影响,最后弄得自己的属灵生命也败坏了。难怪保罗在加拉太书6章1节提醒我们,在帮助人的同时,我们也当小心,免得被对方迷惑。
让我在这里作一个总结:我们从睚鲁的例子中看到,如果我们想得到神的帮助,我们必须要有信心,而我们的信心也必须要坚持到底。我们也看到,我们的信心往往容易受两样事情所影响,第一就是环境,第二就是人。很多时候,当周围的环境改变时,我们的信心便动摇了。或者当旁边的人说消极的话时,我们的信心也会被他们的言论所影响。我们必须紧记住,神是信实的,他是不会改变的,我们不要被环境或者人影响我们对神的信心。只有当我们坚信到底,我们才会看见神的能力和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