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
耶稣受死的预备
一、
第十四章开始是马可福音第六大段,也是最后的一段,记载这位受苦的仆人的死和复活,这是本书的高峰。第14-16章包含三个主题:预备,钉十字架和复活。主耶稣降世为人,成就神伟大的救赎工作,给相信他的人开了一条又新又活的路,叫我们可以来到父神的面前。
从第14章我们看到各方面的预备:主耶稣,门徒们,犹大都在预备。面对宇宙间这么大的一件事——主耶稣的受死,预备是意味着试验。通过种种试验,有的是得胜了,有的失败跌倒了。其中蕴藏的教训是十分丰富的。
二、 本章的分段
A 马利亚香膏膏主——试验:什么是优先(1-11节)
B 逾越节晚餐——试验人的骄傲(12-31节)
C 客西马尼园——试验:预备受苦(32-42节)
D 耶稣被捉拿——试验:坚持到底(43-52节)
E 耶稣受祭司长审问——试验:忠心的见证(53-65节)
F 彼得三次不认主——试验:承认主(66-72节)
三、 马利亚香膏膏主(1-11节)
1 时间是在逾越节前两天,也就是主耶稣钉十字架前两天。
2 地点:伯大尼长大痲瘋的西门家。很可能西门的大痲瘋蒙主耶稣的洁净,因此他设宴款待耶稣。
3 第三节,马可没有提这女人的名,约翰福音说是马利亚,拉撒路的姐姐。
4 马利亚打破玉瓶,把香膏浇在耶稣的的头上,受到门徒们的批评,可是耶稣却称赞她。主耶稣为什么称赞她?
(1) 门徒批评马利亚浪费,主耶稣说这是一件美事。因为在地上有一个人竟然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她的神,以爱回应主的爱,主的心得到满足。
(2) 马利亚不是不顾穷人,乃是将主耶稣放在她生命中的优先。如果说到穷人,主耶稣是世上最贫穷的,“祂本来富足,却为我们成了贫穷,叫我们因祂的贫穷,可以成为富足”(林后8:9)
(3) 她所作的是尽她所能的,按照她所有的,全心奉献。
(4) 她将香膏浇在耶稣头上,是为主安葬用。过不久,当主耶稣被捉拿时,门徒逃跑,彼得不认主,犹大出卖主,只有马利亚相信主。
(5) 将要永远记念马利亚所作的这件美事,因为她的心完全被主充满,她所作的把福音的实质显明出来。福音就是神爱世人,舍去祂的儿子,为世人的罪而死,并且得着人的心归向祂。
5 犹大卖主,马利亚尽她所能的爱主,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例子。犹大是十二使徒中的一个,为什么他要出卖主耶稣?很可能是
(1) 贪财。约12:6“他是个贼 ,又带着钱囊,常取其中所存的。”他心中所想的是钱。很可能他跟随主也是为着钱,以为弥赛亚可以给他带来地上的财富和权势。
(2) 受撒但利用。因为他的心是恶的,就给撒但工作的机会。他不是被动的,乃是愿意接受撒但的计谋。
(3) 民族主义作怪。因为他跟从耶稣有他个人目的,以为耶稣可以领导犹太人起来赶走罗马人,成功民族解放。可是三年多来,他看到耶稣并没有这样作 。或许他想藉着政权逮捕耶稣,激起耶稣反抗,起来解放犹太人。不管什么动机,他的卖主留下永远的恶名,遗臭万年。
四、 逾越节的晚餐(12-31节)
1 主耶稣吩咐门徒预备逾越节晚餐(12-21节)
2 亵渎圣殿(14节)
(1) 祂打发的两个门徒,根据约22:8记载,是彼得和约翰。当时犹太人要杀害耶稣,门徒中彼此猜疑,争论谁为大,在最后时刻,耶稣不需要叫很多人知道晚餐的地点和细节,免得这种气氛影响筵席的欢乐。
(2) 彼得,约翰怎么知道在那里预备呢?耶稣是全能的主,祂预先知道一切。祂对彼得,约翰说,你们进城去,必有人拿着一瓶水迎面而来,这就是记号了。这里的人指男性,照犹太人习俗,一般是女人打水,很少是男人打水,结果彼得,约翰所遇见的正如耶稣所说的,他们就预备好了逾越节的筵席。
(3) 最后时刻,耶稣与门徒吃最后晚餐,祂不放过最后挽救犹大的机会。当耶稣指出有门徒要出卖祂,并且说,是同我蘸手在盘子里的人(因为桌上有几个盘子。蘸手在一个盘子是坐在近处的人)。主已经隐约指出是犹大,犹大也问“是我吗”,但他错过最后悔改机会,不肯回头。
(4) 第21节说“人子必要去世”,没有什么可代替十字架,主的死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圣经已经预言了。但是犹大可以不走灭亡的路,他的前途不是不可避免的。最后主看出他死不悔改,就说“卖人子的有祸了。”每当主耶稣说“有祸了”是一句很重的话,是形容祂的爱已经无法挽回一个人或一种情况时说的。
2 耶稣设立主的晚餐(22-26节)
(1) 主耶稣与门徒一起吃逾越节筵席,这也是耶稣在地上的最后一餐。参照约翰福音,好像犹大吃了耶稣给他的饼后就出去了(约13:26-30)。当耶稣设立主的晚餐时,他不在了。因为不属于主的人,与主的饼和杯无分。
(2) 主的晚餐,也可称为圣餐,擘饼记念主。在22-25节,主耶稣和十一个门徒(犹大不在内)一起吃主的晚餐,主耶稣将旧约的逾越节转变为新约主的晚餐,记念神拯救人从罪出来。
(3) 主的晚餐包含两件事:
a. 吃饼。这是无酵饼,表示以色列人离开埃及的旧生活。对新约的信徒说代表从世界,罪和撒旦分别出来,开始一个圣洁敬虔的新生命 。这饼表示主的身体。
b. 喝杯 。这杯包含两个意思:一个是主的血为我们流出,使我们的罪得赦免;一个是主与我们立了新约,所有的约都是用血立的。
c. 当一个人的身体与血分开时,表明这人死了。 所以主的晚餐,吃饼喝杯就是记念主为我们死,直等到祂来(林前11:26)
(4) 从主耶稣在主的晚餐上所说的话(21-25节),可以看到主怎样顺服父神的旨意,成就了伟大的救赎。
a. 主明白父的旨意。耶稣在21 节说:“人子必要去世,正如经上指着祂所写的”基督在十字架的死是父的旨意,耶稣明白,所以说,人子必要去世。
b. 主拣选父的旨意。基督必须死在十字架是父已经定规的旨意,但主耶稣降世为人,祂有自由意志,可以拣选或者不拣选神的旨意。但藉着最后的晚餐,说“这是我的身体”,“这是我立约的血”,表明他拣选父的旨意,愿意为罪人流血舍命。
c. 主实行父的旨意。25节,主耶稣说“我不再喝这葡萄汁,直到我在神的国里,喝新的那日子”,表明这是祂在地上最后的晚餐。并且也告诉门徒,祂必定再来,在地上建立祂的国。那时,祂还要与门徒在祂的国里一起有筵席,记念十字架和祂为人受死。
3 分散与重聚(27-31节)
(1) 经上记着说:“我要击打牧人,羊就分散了(27节)。”当主耶稣被捉拿,门徒就四散,因为主耶稣这位好牧人暂时离开他们了,没有牧人的羊是很可怜的。 即使最勇敢的彼得也不例外,他要三次不认主。
(2) 主耶稣一生的路是孤单的道路,一直走到十字架。但感谢神,父一直与祂同在。因着祂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所以父神将祂升为至高,叫祂从死里复活,赐给祂超乎万名之上的名。
(3) 十字架不是终点,乃是一个过程,主知道十字架之后是复活。所以在28节,主说复活以后,要在加利利与门徒重聚。加利利是主一生服事时间最长的地方,有很多门徒。很可能那次相聚是保罗所说的,主耶稣复活后向五百多门徒显现的那一次(林前15:6)
五、 客西马尼园的争战(32-42节)
1 客西马尼园是主耶稣走到十字架必须经过的一站,祂要好好预备,但门徒却没有,他们睡着了。主耶稣知道十字架是一件大事,严肃的事件,关系到神整个救赎计划。 祂不存侥幸的心,而是恳切地祷告,作好一切准备。
2 主耶稣带三个门徒(彼得,雅各,约翰)同去,不是要他们为祂祷告,或者和祂一同祷告,而是要他们也预备自己的心,等候儆醒,免得试探来到时跌倒。可是门徒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睡着了。
3 客西马尼园这名字的意思是“患难 ”,“压榨(榨油,榨酒)”。名字的意思说出主耶稣要承受的是何等大的痛苦。 祂“惊恐起来,极其难过”,“心里甚至忧伤,几乎要死”(33,34节)。我们无法充分体会主所受的煎熬和忧痛,因为祂所要喝的杯是苦杯。是否这个痛苦只是死吗?不是!主所忧伤的不是身体的痛苦,精神上的打击(当然这些也是超过常人所能忍受的),祂所感到最大的“苦难”,是要亲身担负全人类的罪,神的忿怒刑罰要倾倒在祂身上,甚至父神要暂时离弃祂。但祂顺服父的旨意,“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袮的意思”,毅然地走向十字架。
4 在苦难中最有力的兵器就是祷告,完全的依靠顺服,与父神相交。藉着祷告,主耶稣的心思是清晰的 ,祂的情感是坚强的,祂的意志是刚毅的,祂已预备好迎接将要来临的惊涛骇浪。祂对门徒说,“起来,我们走吧!看哪!那卖我的人近了”(42节)。
六、 耶稣被捉拿(43-52节)
1 犹大寻思出卖主耶稣的最好时机,把耶稣交给祭司长。现在时机来了,他知道客西马尼园是耶稣和门徒常去祷告的地方,并且在城外人烟稀少的地方,这个时机捉拿耶稣,不至于引起群众的动乱。犹大带了许多人来到客西马尼园,以与耶稣亲嘴为暗号,把耶稣捉住。亲嘴是爱的表现,但犹大却用来欺骗人,何等邪恶!
2 彼得拔出刀,将大祭司的仆人一个耳朵削掉(参照约18:10)。他爱耶稣,誓守他的誓言要与耶稣同死,但这个爱是愚昧的爱。因他鲁莽的行动,会危及耶稣的使命,主耶稣从来不用武力来成就父的旨意。彼得热心,但缺乏真知识。
3 一个少年人赤身逃跑(51节)。据圣经学者推断,他很可能是本书作者马可,他不隐瞒自己的软弱。五旬节之后,他重新得力,最终成为主的仆人。
4 在这事件中,我们看到犹大的诡诈,彼得愚昧的爱,少年人(其他门徒也一样)的胆怯,但是我们也看到主耶稣崇高的形像,祂平静安稳,一点也不慌乱,只是说,“你们带着刀棒,出来拿我,如同拿强盗么?”(48节)。为什么要这样?祂不会反抗的。因为祂必须应验经上的话。祂被骂不还口,受害不说威吓的话 ,愿意为拯救罪人舍去自己的性命。
七、 耶稣受祭司长审问(53-65节)
1 耶稣的审问分两个阶段:第一,受犹太人宗教权力机构审问,第二,受政治权力机构(以彼拉多代表的罗马政府)审问。每一个阶段的审问分三段:预审提问,定罪,判决。
2 犹太教的最高仲裁议会(中文译为公会,公议会,英文作Sanhedrin),相当于宗教法庭。议会有71个成员组成,成员分三类:祭司长,长老,文士,由大祭司做主席。议会没有行政权柄,只是处理宗教问题。
3 从福音书记载的耶稣受审的过程,显示了多处背离公议会审判的惯常方式
(1) 一般是定了罪名才逮捕,现在是先逮捕再来找罪名。
(2) 照规定,对于死刑的个案,聆讯和判决要在日间进行,可以让公众监督。但他们对耶稣却是在夜间审问。
(3) 照规定,对于定死罪的案件,不能在当天裁决,至少要延搁一天。因为判决后要立即执行。所以审讯一般不会在安息日或节日的前一天进行,(因为不可以在安息日和节日处决罪犯)。但他们却在逾越节时处死耶稣。
(4) 法律重在公正和证据,定死罪要有见证人,可是没有人可以见证耶稣的罪。他们要寻找见证却找不着(55节),作假见证,但各不相合(56,59节)。没有见证人,却定耶稣死罪。
4 主耶稣不为自己声辩,有人告祂要拆毁圣殿,祂也不回答, “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无声,祂也是这样不开口”(赛53:7),但是当大祭司问祂是神的儿子基督不是时,祂就坚定地说“我是”,而且祂将来还要从天上降临。那时,祂不再是受苦的基督,乃是荣耀的基督,得了权柄,荣耀,国度。
5 公议会的当权者定耶稣该死的罪,有人吐唾沫在祂脸上,有蒙着祂的头,用拳头,手掌打祂。为什么祂要这样受辱受苦?没有别的!就是为了我们这些罪人。所以希伯来书12:3说 “那忍受罪人这样顶撞的,你们要思想,免得疲倦灰心。”
八、 彼得三次不认主(66-72 节)
1 彼得三次不认主,四卷福音都有记载。彼得的失败不是偶然的,虽然他是真心愿意与主同死,不久之前,他还说“众人虽然跌倒,我总不能”(29节)可是他没有预备,在试探来时就跌倒了。“所以自己以为站得稳的,须要谨慎,免得跌倒。”(林前10:12)
2 彼得三次不认主,一次比一次严重:
(1) 67-68节。一个使女说他是同耶稣一伙的,彼得说:我不明白你说的是什么。
(2) 69-70 节。那使女看见他,就对别人说,他也是他们一党的,彼得又不承认。
(3) 70-71节。站住的人又说,他确实是他们一党的,彼得就发咒起誓。
3 我们看到彼得不认主是多么可悲,但同时也看见,主耶稣不否认自己,在众人面前承认祂是基督,是神的儿子。
4 感谢神,主耶稣事先已知道彼得会失败,并且为他祷告。当鸡叫两遍时,彼得想起耶稣说过的话,就哭了。 这是悔改的眼泪,他的心破碎了。彼得最终得到恢复,成为主重用的仆人。
5 马可记载彼得的失败,对当时受罗马人逼迫的基督徒说是一个警告,也是一个应许。 警告:跟随耶稣有可能受死;应许:凡是软弱失败的,只要悔改还是满有希望的。
“祂说,阿爸,父阿,在袮凡事都能,求袮将这杯撤去,然而不要从我的意思,只要从袮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