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彼得认耶稣的弥赛亚身份( 8:27-30 )
○太 16:13-19;路 9:18-21|
(一)地点:伯赛大往該撒利亚腓立比的路上,事由:耶稣問门徒:「别人认为
耶稣是谁」。8:27
●「該撒利亚腓立比」:位於伯赛大北方四十公里的黑门山麓,是以土利
亚省(Iturea)的首府,希律腓力王居住之地。
(二)门徒据实回答,耶稣反問门徒认为他是谁,彼得回答:「是基督」,耶稣
禁止门徒外泄这個消息。8:28-30
●「你们」说我是谁:这個「你们」在原文中是被强调的,显示出耶稣問
问题背后真正关注的是门徒的看法,而非众人的看
法。
●「基督」:希腊文的「基督」,等於希伯来文的「弥赛亚」,意
思是「受膏者」,可以泛指先知、祭司、君王。但是
主要用来称呼旧约中上帝应许要差来拯救百姓的那一
位君王。
◎马太福音记载了耶稣对彼得的称赞,而马可福音却只字不提,这应該是
马可的资料来源:「彼得」的谦虚所致。而彼得虽然在此用「弥赛亚」
一词,却未必真的知道弥赛亚的身份与工作,所以耶稣还是一贯的禁止
他弥赛亚的身份被传扬開来。
二、第一次预言受难( 8:31-33 )
○ 太 16:20-23 路 9:22
(一)耶稣教训门徒说自己必须受苦、被杀、三天后复活。 8:31
●「从此」:在原文中是表达「一個很重要的转捩点」。
●人子「必须」:原文的意思是「人子受苦、被弃绝、被杀和复活」这四
件事情是必须的。而且这個「必须」并非指著耶稣「必
须」,因为原文是「无人称动词」,所以指的是「事情
的必然发生」。且在新约中这個「必须」的原文常常与
「神的旨意」有关,亦即某事的「必须发生」是因为神
旨意的关系。
●「弃绝」:意思是「经過试验后再加以弃绝」。这里显示犹太领袖们
不是因为无知才弃绝耶稣,而是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弃绝的
。
◎这是耶稣第一次预言他的受死,第二、三次分别在 9:31 与 10:33-34
。
◎ 9:31 的「从此」,似乎表达出当门徒认知耶稣是基督之后,耶稣就进一
步深入的讲述他的使命,也就是「替死与复活」。
(二)彼得劝告耶稣,却被耶稣責备为撒旦,因为彼得只体贴人的意思。9:32-33
●「明明的」:「大胆讲说」、「坦白」。
●「彼得就拉著他,劝他」:直译是「彼得把他拉到一边,開始斥責他」
。
●「劝」:原文是個强烈的字眼,「斥責」或「責备」。
●「体贴」:指「思想的方向」,也可以做「袒护某一方」解释。
●就「責备」彼得:原文跟32节的「劝」是同一個字。彼得要責备耶稣,
反而被耶稣責备。
◎彼得似乎对耶稣「复活」的宣告没有反应,而比较在乎耶稣即将受死。
这可能是因为当時的犹太人还比较无法接受「今世复活」的观念,而比
较接受「末日复活」的观念,所以彼得当時清晰可以理解的,就是耶稣
受死的信息。
◎耶稣指責彼得为「撒旦」,应該是其提出的意见,跟撒旦引誘耶稣不要
用受苦和替死的方式实现弥赛亚工作的意图不谋而合,所以遭受耶稣严
厉的指責。
三、作门徒的代价( 8:34-9:1 )
○ 太 16:24-28 路 9:23-27
(一)耶稣告诉门徒:「要跟从他就必须舍己,背十字架来跟从他」。8:34
●「舍己」:deny himself (NIV version),由 太 16:24 :
「舍(533,aparneomai)」:拒绝、否定。在新约中使用:彼得三次否
认耶稣,在神的使者前必不认。
「己(1438,heautou)」:自己。用於第三人称单数和复数是表示说话
和行动为同一個人。
「舍己」可能指放下自己的個性,拒绝自己天然求生存的、避危险的
需求。舍己的中心概念:過去把自己的生命放在第一位,现在则把神
国摆在第一位,可以为了神而舍命。
●「背起十字架」:钉十字架是罗马時代的死刑,犯人必须亲自背负十
架的横梁往刑场受死。在当時的人听来,意指随時
有可能舍去性命、准备受苦--把你的生命放在刀口
上。
在希腊原文中 (1)「背起」:为過去式,表示由過去的某一点開始。
(2)「跟从」:现在式,表示持续不断的。
(二)通则就是:要救自己地上生命的人就丧掉永恒的生命,为耶稣和福音丧掉
地上生命的,就必救了永恒的生命。 8:35
●「丧掉生命、救生命」:前者可指肉身的、今世的性命,后者
可指属灵的、永恒的生命。
(三)(永恒的)生命是最重要的,即使赚得全世界,失去生命也没有意义。
8:36-37
●「赔上」:「亏损」的意思。
◎虽然陈述了跟随耶稣的巨大代价,耶稣还是表明不计生命的代价跟随他
是一件「值得」的事情。
(四)拒绝耶稣和耶稣的道,也必招致拒绝,并且听众中有人要看到上帝的国
临到。8:38-9:1
●「神的国」:the kingdom of God.指神的主权的彰显、神的旨意的
自由运行,既是现在的事实,也是未来的盼望。在此可能指登山变像
的事情(启导本、NIV的解释),但也可能指耶稣的复活、五旬节的圣
灵降临、耶路撒冷的被毁。
◎跟随耶稣除了是一件值得的事情之外,也是避免未来灾祸的关键。
四、登山变像( 9:2-10 )
○ 太 17:1-9 路 9:28-36
(一)時间:第一次预言受死六天后,地点:一座高山,人员:彼得、雅各、
约翰。耶稣在三個门徒面前变了形象,衣服洁白放光。 9:2-3
●「变了形象」:「改变了外型」的意思。
●变像的山可能是黑门山,较接近該撒利雅腓立比,而且较高(超過
两千七百公尺)。
○路加福音里说「说了这话以后约有八天」,而马可福音则是认定是「六
天」,显然马可的资料来源(可能就是彼得)对这件事情的時间非常的
清楚与看重。尤其马可福音一向很少记载事情发生的确实時间,因此这
里的「六天」似乎是相当不寻常的慎重。
(二)以利亚、摩西显现跟耶稣说话。9:4
●摩西、以利亚:代表旧约律法的颁布者和先知的职份。
(三)门徒很害怕,不知道说什么好,彼得就建议为耶稣、摩西、以利亚搭棚
子。9:5-6
●「拉比」:对「教师」或「主人」的称呼。
●「惧怕」:原文不是指一般的害怕,而是指「敬畏」的意思。
(四)有云彩遮盖他们,有声音宣告耶稣是爱子,要门徒听他。忽然间周围只
剩下耶稣和门徒同在。 9:7-8
○云彩和声音,让人想起 出 24:16 耶和华由云彩中
说话的景象。
(五)耶稣嘱咐门徒在他死里复活前不可将所看见的告诉人,但门徒仍然不清楚
死里复活的意义。 9:9-10
◎登山变像可以有幾种意义:
(1)显示神儿子的荣耀,这荣耀现今是隐藏的,他再来時将完全显示
出来。
(2)证实耶稣是神所立的基督。
(3)对门徒来说是一個重要经历( 彼后 1:16-18 ),因他们刚被提
醒耶稣受难之死将到,颇觉灰心。
五、关於以利亚的讨论( 9:11-13 )
○ 太 17:10-13
(一)门徒問耶稣:「经学教师说過以利亚会在弥赛亚之前临到」。9:11
◎这個問题显然表示门徒都已经相信耶稣是弥赛亚,所以才会怀疑怎么没
有看到以利亚出现。
(二)耶稣除了回答门徒的問题,说以利亚已经来了,并且说到人子也要受苦。
9:12-13
●「固然」:「的确」。
●「任意」:「照他们所願的」。
◎这里的以利亚指的是「施洗约翰」(参考马太福音十七章13节)。
◎「正如经上所指著他的话」:大概是指 王上 19:2,10 ,当年
耶洗别要杀以利亚,而耶稣時代希律与西
罗底也要杀施洗约翰。
六、醫治被鬼附的男孩( 9:14-29 )
○ 太 17:14-18 路 9:37-43
(一)耶稣下山后看到众人为著门徒,并且有文士与门徒辩论,众人看到耶稣
就靠拢過去。 9:14-15
●「希奇」:「非常惊讶」的意思。
◎面对门徒的挫败与被鬼附之人父亲的失望,文士的反应居然是辩论。
我们是否也曾冷血的踐踏别人的苦难?把苦难当成一個理论与研讨的
对象,而非真实的痛苦?
(二)耶稣询問辩论的内容,而有人回答自己带一個被哑巴鬼附的儿子来请门徒
赶鬼,门徒却无能为力。 9:16-18
●「捉弄」:「抓住」、「得捯」的意思。
●「不能」:原文是「不够刚强有力」的意思。
(三)耶稣感叹这個世代的不信,并要人把被鬼附的人带来。耶稣询問病人的状
况,而病人的父亲据实以报,并且挑战耶稣:如果能做什么就怜悯、帮助
他们。 9:19-22
●「抽疯」:「抽筋」。
●「你若能做什么....」:原文是表示孩子的父亲预期耶稣「能够做什么
」。这显示孩子的父亲虽然经历门徒的失败,
对耶稣还是有相当的信心。
●「帮助」:原文的意义是「向求救者跑去」,「赶快去帮助」的意思,
是相当生动的字眼。
◎耶稣的感叹,大概有一大半是针对门徒的不信以致无法赶鬼吧。
(四)耶稣回答父亲挑战:「你若能信,在信的人凡事都能」,孩子的父亲立刻
表达他願意信,但是他的信心不足,求主帮助。9:23-24
●「你若能信」:有些抄本做「你若能」,就是耶稣重复小孩父亲的挑战
。
●「凡事都能」:应該是「凡事都可能」的意思,而非「都能做」。
●孩子的父亲問道:「你若能作甚么(But if you can do anything),求
你怜悯我们, 帮助我们。」耶稣对他说:「你若能信,在信的人,凡
事都能。」(" 'If you can'?" said Jesus. " Everyting is possible
for him who believes" ) 孩子的父亲立時喊著说:「我信! 但我信不
足, 求主帮助。」
耶稣反問孩子的父亲,問题不在於耶稣有没有能力作,而在於父亲有
没有信心相信。真正相信的人才不至於局限神的作为。
◎显然,门徒的失败有效的打击小孩父亲的信心,徒弟不行,师傅又能
厉害到哪里去?我们是否也在不知不觉中阻碍了人对耶稣的信心?
◎「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帮助」,这是一個非常值得深思的祷告,小孩
的父亲诚实的说明自己的状况,并请耶稣就他目前的状况来帮助他,耶
稣显然答应他的要求。我们是否勇於坦然的求耶稣就现状帮助我们?
(五)耶稣斥責鬼,治好小孩的病。9:25-27
(六)门徒询問自己为何无法赶出鬼,耶稣回答「必须透過祷告才能赶出这类
的鬼」。9:28-29
● 门徒显然把主所赐给他们的能力当成理所当然的,他们没有祷告,忘
了这种能力不是出於自己,乃是耶稣所赐。
◎耶稣把赶鬼权柄赐给门徒,应該是限於「实习行动」中,而门徒显然
误解了权柄的来源,把实习当成一般情况了。
七、第二次预言受难( 9:30-32 )
○ 太 17:22-23 路 9:43-45
(一)耶稣離開之前赶鬼的地方,暗暗的经過加利利。 9:30
(二)耶稣又预言他要受难,三日后复活,门徒却还是听不懂也不敢問。
9:31-32
●「於是」教训门徒:原文直译是「因为」,亦即表示耶稣不願意人知道
他到加利利的原因是他即将对门徒教训受难与复活
的道理。
●「被交在人手里」:可能是指「被犹大出卖」或「被上帝交付给人」。
●「不明白」:原文的時态显示门徒是「继续不明白」耶稣说的话。显示
由第一次预言受难到现在,门徒还是不清楚耶稣受难这件
事的意义。
●「不敢」:原文的時态也显示出「持续不敢」的意思。
八、争论谁为大( 9:33-40 )
○ 太 18:1-5 路 9:46-50
(一)门徒在往迦百农的路上争论谁为大。 9:33-34
●「议论」:「持续地争论」。
◎「门徒不作声」:他们大概相当尴尬。
◎这其实是相当悲哀的事情,耶稣谈他的受难,而门徒关心的却是谁为
大。「骄傲」似乎总是人最大的引誘。
◎许多解经书都提到:在当時的犹太团体里,阶级与地位是十分正常与
重要的問题,所以门徒有这些争论(尤其知道耶稣可能離開他们)算
是相当正常。
(二)耶稣说明:「谁願意作首先的,就必作众人末后的与用人」。 9:35
◎谦卑、願意服事人的人才可以当领袖。
(三)为耶稣的名接待甚至是一個小孩子,也就等於是接待耶稣,也就是接待
天父。 9:36-37
(四)约翰告诉耶稣说「门徒禁止不与他们一道跟随耶稣的人奉耶稣的名赶鬼」
,耶稣指正其错误,因为「不敌挡就是帮助」。 9:38-40
◎约翰大概想要岔開话题所以提出这個問题,却进一步的显露出争正统
的偏狭心态,这种心态跟「争谁为大」的心态相去不遠。
九、耶稣在加利利最后的教训( 9:41-50 )
○ 太 18:6-9 路 17:1-2
(一)因著信徒的名给信徒好处,不能不得赏赐,让信徒跌倒,不能不被处罚。
9:41-42
●「我实在告诉你们」:耶稣这里的用语等於是在发誓。保证、强调这些
人一定会得赏赐。
●「小子」:可以指「小孩子」、「卑微的信徒」、「幼嫩的信徒」。
●「跌倒」:指著「使人在信仰上跌倒」、「摧毁人的信仰」、「使人遠
離神」。
●「大磨石」:指著由驴子推动的那种巨大的磨石。
(二)应該勇於弃绝犯罪与誘惑,因为犯罪将导致人进入地狱不灭的火。9:43-48
●「地狱」:由希伯来文「欣嫩子」音译成希腊文。
欣嫩子谷是起初犹太人们以婴孩为祭献给迦南神摩洛的地
方。献的方法是把婴孩放在摩洛神像烧红的双臂中。
约西亚王( 列下 23:10 )废除这种可憎的仪式
后,这山谷就成为焚烧垃圾的地方。那地方的火日夜不停
的烧著,所以被用来表示上帝要施惩罚的地方。
●「用火当盐腌個人」:这句话有不少不同的解释,不過拿来接上文,指
著地狱的恐怖似乎比较合乎文理。
◎前面提到使人信仰跌倒是很严重的事情,这一段就提到使自己的信仰跌
倒也是很严重的事情,宁可割舍一些感官上的享受,也不要面对地狱之
火。
◎这里的意思,应該不是要人自残以解决犯罪的倾向,而是用强烈比拟的
方式(当時夫子习惯的表达方式)要人弃绝罪恶。其中「手」、「脚」
、「眼」或者是意指人类的感官。
(三)基督徒的本质是好的,但失去了内在的本质,就四不像了。基督徒群体中
应該有调和的能力。 9:50
●「盐」:有「调味」与「防腐」用途。在此指基督徒在世间也应該有「
防腐」和「调味」的效果。
●「盐失了味」:当地使用的盐是含有杂质的盐,当盐分使用完時,就只
剩下杂质,失去了咸味。这些杂质有原来盐的形状,却
失去了其本质,只能丢掉了。
◎「盐失了味」,应該不是警告基督徒必须努力成为世界的防腐与调味剂
,否则会被丢弃。而是表明如果是基督徒,本质上应該就有盐的功能,
如果没有盐的功能,那就显明内在没有盐的特质,只不過是无用的杂质。
十、关於離婚的教训( 10:1-12 )
○ 太 19:1-12
(一)地点:犹太的境界、约但河外。背景:众人聚集,耶稣正教训众人。10:1
●「约但河外」:这里指的是约但河东的比利亚境内。
●「聚集」:「同行」、「聚集」。这里形容众人聚拢過来跟耶稣一起
走。
◎事实上在马可福音九章末了和十章1节之间还发生了很多事情,都记载
在 太 18 约 7:1-11:57 路 9:51-18:14
之内。马可福音九章结束時,距離耶稣受难大约还有半年多一点
的時间,到了马可福音第十章時,就只剩下幾個星期了。
(二)法利赛人提問题:「人休妻可不可以」,目的是要试探耶稣。10:2
◎此处引自 申 24:1-4
◎当時对於離婚,有两派看法:
(1)希列(Hillel)派:在任何情况下皆可休妻,甚至包括「妻子烧焦
了饭」这种微不足道的理由。
(2)沙买(Shammai)派:比较保守,只准「淫亂」为休妻的理由。
◎在此可能法利赛人想让耶稣说出敌对希律的话( 可 6:17-29
),因为施洗约翰指責希律的婚姻問题导致杀身之祸。
(三)耶稣反問他们摩西的规定,法利赛人回答以「写了休书就可以休妻」。
10:3-4
●「休」书:法律术语,处理有关「放弃对某物之权利」的事宜。
●休「书」:原意是「小书卷」,在此处当「证件或信件」用。
●「休书」:「離婚证明书」,在当時必须由男方写给女方,以免日后
男方又回来干扰女方的生活,或者日后女方被误认为淫妇
。因此被休的女方就获得了某個程度的保护。
(四)耶稣解释摩西是因为以色列人心硬,所以定这条例,其实上帝的心意是要
夫妻连合不可分開。 10:5-9
●「心硬」:「心里刚硬」,指「人顽强的抗拒神」。此字不曾在一般的
世俗文献中出现。
●「離開」:「離開」或「撇下」。
●「配合」:「结合」。
◎这里耶稣表明「准许離婚」是一种莫可奈何的妥协,因为人心顽强的抗
拒神,所以只能以较小的恶来避免较大的恶。或者这种定律法的观念值
得我们注意与学习。我们常常都以为法律的目标是要「完全避免犯罪」
。
◎耶稣把婚姻的基础推到上帝身上,是上帝设立婚姻,所以必须慎重对
待。
(五)门徒在屋里私下問耶稣,耶稣回答離婚另娶或另嫁的就是犯奸淫。10:10-12
●「辜负」:「干犯」、「得罪」的意思。
◎「妻子若離弃丈夫另嫁」:希腊和罗马的法律允许妻子主动休夫,但犹
太人是不允许的。不過犹太人中也有妻子休
夫的。
◎離婚后是否能再娶或再嫁的問题是许多解经书特别提出来说要再多加讨
论的地方,由於看法不一,在此就不再多谈。
十一、耶稣为小孩子祝福( 10:13-16 )
○ 太 19:13-15 路 18:15-17
(一)有人带小孩求耶稣摸他们,门徒責备那些人。 10:13
●「摸」:在此应該是「按手祝福」的意思。
●「小孩子」:原文难以区分到底是「十二岁左右的小孩」还是「婴
孩」。
◎在巴勒斯坦,作母亲的通常习惯在孩子周岁的時候,把孩子抱到知名的
拉比那里接受拉比的祝福。这里所记录的情形就是在这种风俗之下,人
们找耶稣来祝福自己的小孩。
(二)耶稣为此愤怒,并要门徒不禁止小孩到耶稣那里。因为神国是属於像小孩
子一样的人的。人要像小孩子才能承受神国。并且为小孩子祝福。10:14-16
●「恼怒」:原文是一個表达强烈情绪的字眼,显示耶稣相当愤怒。
●「让」小孩子:「允许」、「任凭」。
●「因为在神国的,正是这样的人」:正确的意义是「因为神国是属於
这样的人的」。
●「祝福」:原文時态显示耶稣是「重复的祝福」他们。
◎耶稣对那些阻止小孩到耶稣面前的门徒发怒,或者我们也可以想一想自
己是否为了「补习」、「才艺班」等等理由禁止小孩到耶稣面前?而教
会也可以想一想有没有放弃带小孩子到耶稣面前。这里特别用强烈的「
恼怒」来表达耶稣看到「信他的人」(门徒)人阻碍小孩子接近他的感
受,我想基督徒应該多思考。
◎到底为什么「神的国属於像小孩子的人」?有很多种说法。或许都有一
定的道理。有人说是小孩子的「谦卑」、「自认无法自救」。有人说是
小孩子的「完全信靠」等特质使得神国属於有这种特质的人。圣经没有
明说答案,这些猜測都有其可能性。
十二、富有而年轻的长官( 10:17-31 )
○ 太 19:16-30 路 18:18-30
(一)富有的年轻人与耶稣的对话 10:17-22
1.主角:年轻人( 太 19:20 )
(1)富有 10:22
(2)有自信(自认从小遵守律法) 10:20
(3)官( 路 18:18 )
2.年轻人来問耶稣要做什么事才可以承受永生。 10:17
●「跪」:「屈膝跪下」,只有马可福音记载这一個细节。
●「永生」:原意是「来世的生命」,「承受永生」的意思相当於「
得」永生、「进入」永生。
◎一個年轻、有钱又有道德与自信的官,为什么还要問耶稣关於永生
的事呢?显然他也没有永生的把握。而他的观念是典型的功德主义
,认为可以「做」某一些事情以换取永生。
3.耶稣問少年人称耶稣是良善的有何意义?并指出唯有神是良善的。10:18
◎耶稣的回应可能为了显示他自己的神性,并提醒年轻人他应該也达
不到他即将要认定自己已经达成的「完全地步」。
4.耶稣提醒他诫命的内容,而少年人自认自己都遵守了。 10:19-20
●「不可亏负人」:原文是「欺诈」、「剥夺」。在旧约中是指「扣留
雇工工资的行径」。一般解经家把这句话等同於第
十诫:不可贪心。
◎耶稣已经先提醒少年人,除了上帝没有人是良善的,而这少年人显
然没有听进去,他对自己遵守诫命的能力还是很有把握。
◎有趣的是耶稣只拿十诫中第二部分(关於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部分)来
询問少年人,而没有拿第一部份(关於人与上帝关系的部分)。
5.耶稣看这人,就爱这人,并对他提出另一個挑战:「变卖所有分给穷
人并跟从耶稣」。 10:21
●「看著他」:「凝视著他」。
●「你还要来跟从我」:原文是「来!跟从我」、
「Come! Follow Me.」。
◎耶稣提出的要求是说「一件事」,亦即「变卖财產」和「跟随耶稣」
是同一件事,看得出耶稣知道这人問题所在,但耶稣仍然爱他,而这
让少年官知难而退的要求也是出於耶稣的爱。这实在值得令我们深思
。
◎有解经书认为这是耶稣拿十诫的第一诫来考验少年人:「放弃财富,
把上帝当第一位。」,结果少年人失败了。这個说法颇有道理。
6.少年人听见耶稣的话就忧忧愁愁的走了,因为他的產业多。 10:22
●「脸上就变了色」:有阴沈、抑郁的意思,用来形容脸色变忧愁。
●「產业」:指「土地」或「地產」,表示这少年人是個大地主。
◎这人忧愁,显示他无法在永生和產业中间作抉择。也显示出他并
没有遵守第一诫「以上帝为上帝」。
(二)有钱的人难进天国与天国的赏赐 10:23-31
1.耶稣感叹依靠钱财的人难以进神的国,甚至骆驼穿過针眼比财主进神国
还容易。10:23-25
●何等的「难」:「幾乎不可能」、「非常困难」,是一個罕用字。
●「希奇」:「惊愕」
●「骆驼穿過针的眼」:可能是当時流行的口语,表示「不可能的事」
。当時拉比们常常用「大象穿過针眼」来形容
「不可能的事」。
●「针的眼」:就是指「针孔」,而非第九世纪以后一個名叫「针眼」
的城门进口。
◎当時的人把财富当成」是上帝的赐福,所以耶稣说财富将阻止人进天
国時,门徒的讶异是可以理解的。所以耶稣会再次解释清楚他的意思
是「依靠钱财的人难以进天国」。
◎「依靠钱财的人难以进天国」是一個重要的警告,尤其在一個丰裕的
环境中,「有钱」好像是一种必然,在这种情况下,是不是我们会被
「财富」所吸引而遠離天国呢?
2.门徒觉得稀奇,問耶稣说:「这样谁能得救呢?」。 10:26
◎门徒的观念中很可能认为富有的人做许多事情都比他们容易,甚至在
传统的犹太教中,财富是上帝的恩赐,有财富也让人比一般民众容易
守律法、献祭,所以如果连富人都难以得救,那谁有资格得救呢?
3.耶稣回答以「在神凡事都能」。 10:27
◎耶稣在此把得救的可能交回到上帝手里....也点出福音的真谛。
4.彼得告诉耶稣:门徒已经撇下一切所有的跟随了耶稣。 10:28
●「撇下」:「離弃」。
●「跟从」:原文的時态显示是「继续不断的跟从」。
5.耶稣回答:为耶稣和福音撇下财物与亲情的,要在今世得百倍,来世
得永生。但今世要受逼迫,且许多在前的要在后,在后的要在前。10:29-31
◎「并且要受逼迫」:这是马可福音特别的记载。
◎这里「百倍」应該是指「关系」上的「许多倍」。而非指实质上的获
得更多的财富与亲情。基督徒虽然可能为信仰牺牲亲情,却获得更多
弟兄姊妹之情。失去土地或房屋,但却如同拥有更多的房屋和土地(
因为许多人願意分享他们的财富)。
◎「许多在前的将要在后....」也许解释成「神的国里,人的地位和名
次往往出人意料」比较合宜。这句话在这里应該是一個警告,警告那
些願意牺牲物质,但却以此为骄傲的人得要小心,免得因为自满而反
而停滞而居后了。
十四、雅各与约翰的要求( 10:35-45 )
○ 太 20:20-28
(一)西庇太的儿子雅各、约翰来求耶稣实现他们的心願。 10:35-36
(二)雅各与约翰希望能够在耶稣的荣耀里坐在耶稣的左右边。 10:37
●「右边」、「左边」:「右边的座位」是「要位」,而「左边的座位」
是次尊贵的位置。
◎显然这两個门徒是向耶稣求天国里除了耶稣之外的最高地位。
(三)耶稣表示他们两個不知道自己求的是什么,他们却自认可以承担,於是耶
稣预言他们两人也要受苦,但还是无法给他们左右边的座位。10:38-40
●所「求」的:原文的句型是表达「为自己求」的意思。
◎「杯」:在旧约中是代表「福乐」或者是「苦难与刑罚」,而这里的意
思是指「苦难与刑罚」。
◎「受洗」:指的是「被灾难或危险所淹没」。(参考 诗 69:15 )
◎这里的「杯」跟「洗」,指的应該就是「十字架的死」。
◎这两個门徒这時冲口而出的「我们能」,可能是不经思考的。但未来他
们的确也为主受苦了。
(四)这個举动惹来另外十個门徒的恼怒。 10:41
(五)耶稣表达信徒中的原则是「谁願意为大,就必做众人的仆人」。10:42-44
◎对权力的追求与争夺是每一個组织间都会发生的事情,基督徒的组织是
否能体会耶稣所说的「领袖必须作众人的仆人」呢?基督徒组织是否能
够逃離争权、争领导地位的陷阱呢?
(六)因为耶稣自己实踐这個规范,不但服事人,而且舍命做多人的赎价。10:45
◎许多人认为45节是马可福音的钥节,说明了马可福音所记载的内容。
十五、醫治瞎子巴底买( 10:46-52 )
○ 太 20:29-34 路 18:35-43
(一)地点:耶稣和门徒出耶利哥城的時候。
主要的人物:巴底买(底买的儿子)。当時他坐在路旁。 10:46
●「巴底买」:亚蘭文之「bar」是儿子的意思,巴底买就是「底买的儿
子」的意思。
◎当時有新旧两個耶利哥城。这人应該是坐在就耶利哥城和罗马人所盖的
新耶利哥城之间的路上。
(二)巴底买听见耶稣,就高喊,要耶稣可怜他。10:47-48
●「大卫的子孫」:原文是「大卫的儿子」,这個名字是弥赛亚的头衔。
●「責备」:原文的時太显示是「不停的責备」。
(三)耶稣叫瞎子過去,瞎子就丢下衣服跳起来到耶稣那里去,对耶稣表示他希
望能看见。 10:49-51
●「放心」:「放心」、「勇敢」的意思。
●「拉波尼」:亚蘭文的称呼,意义是「我的主」,语意比「拉比、夫子
」强。
◎「丢下衣服,跳起来」:瞎子太兴奋了,就把外袍一丢,人跳了起来。
(四)耶稣醫治瞎子,瞎子就在路上跟随耶稣。 1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