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第十五章

 15.6群众聚集在比拉多面前,舍弃了耶稣,而选择了巴拉巴。为什么呢?因为耶稣提供的通往自由的道路需要时间、责任和牺牲;而政治煽动者巴拉巴使用的是不负责任的暴力,却能吸引平庸之辈,并满足他们潜在的暴力欲望。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岁月,民众往往因看不见国家与民族的希望而变得很盲目,失去了人性正常的理性判断。

    福音并不想把耶稣的死归罪于整个犹太民族。福音证实,不仅仅是选民的领袖,还有大多数平民都拒绝了耶稣的启示,他们后来同样拒绝了宗徒的传教(罗10:19)。现在,天主派遣他的圣子作为先知预言的救主前来,而公众却将他交给了外邦人。从此以色列的历史打上了这一悲剧的烙印(玛27:25;路21:24)。在以色列人中耶稣将成为一个不愉快的回忆,因为人人知道当他在十字架上时,一切都分裂了(谷15:38)。不过拯救了以色列并引导它历史的天主,将把十字架根植于其历史中。

    从教会最初日子开始,圣神教导宗徒:犹太人舍弃耶稣这一事实,使得基督徒非常愤慨,但这却是天主计划的一部分(宗4:14-15;罗11:25-32)。如果犹太人不舍弃他,天主又怎么可能把自己的慈爱启示给我们(若1:5)?“对那些走向毁灭的人,十字架上的信息是愚蠢的,但对我们得救的人来说,却代表了天主的德能威力”(格前1:18)。天主的子民,无论是犹太人还是基督徒,在面对这种悲剧时,像其他人一样盲目(依42:19)。

    15.16耶稣受到了折磨和嘲弄。在世界任何地方,当军警不再把犯人当作自由人和兄弟姊妹时,什么事都可能发生在他们身上。遵照罗马的法律,耶稣受到鞭刑,但这种刑罚并非出于残酷,而是因为鞭打造成的失血和体力消耗可以加速被钉在十字架上的人的死亡,从而缩短他受苦的时间。

    双臂钉在十字架上的人会窒息。为了要呼吸,他必须把重量从双脚移到臂上,因此更加重了由双脚和腕上钉子所造成的巨大痛苦。一旦他没有足够的力量这么做,就会窒息而死。所提到的苦酒是罗马士兵普遍饮用的饮料。虽然“没药”(一种草药)可以减轻痛苦,但是耶稣拒绝这可以减缓他痛苦的东西。

    15.33和好

    厄罗依,厄罗依,拉玛,撒巴黑塔尼:这是咏22开头的诗句。这首圣咏以痛苦的呼喊开头,而结尾则是对胜利之确定。这首圣咏不断提到救主的受难。

    耶稣临死的呼喊是项奥秘,因为钉在十字架上的人通常会因耗竭和窒息而死,无法如此叫喊。但是没有人能夺走耶稣在他自己的掌握之中的生命,只有他决定时才会放弃。那些在他附近的人感到震惊:这是失败还是胜利的呼喊?

    有时候一个人的死亡会造成家庭的分裂,但有时候死亡也会导向和解。耶稣死在上面的十字架,是由两根木头做成的,直立的一根指向天空,另一根水平伸展于天地之间。耶稣使人类和天主,以及人们彼此之间达成了和解。

在耶稣的死亡中,天主表现出了他对人类最伟大的爱,凡看出这一点的人,就能和天主和好。他们不再受制于对天主的畏惧,而是开始了解我们并不受制于盲目的命运,我们永远生活在天主爱的关怀中。

    圣所里的帷幔,从上到下,裂成两半(38):这意思是说天主不再停留于凡人不能进入的地方。天主离开了令人生畏的圣殿,通过他受伤的圣子住在我们中间:受伤,不仅是因为罪恶,也是因为他对我们的悲悯。

    民族和各国之间的和解。在耶稣来到我们这个世界之前,天主还未开始消除分隔人类的障碍,仅将自己和犹太这一个民族相联系。但自从耶稣诞生,所有人都受到进入天国的召唤(弗2:11-16)。以前,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和仪式,现在亦是如此。但基督文化的扩展,使更多的人能通过对钉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稣而反思自己的宗教精神,从而促进人们寻求彼此团结与尊重的渴望。所有个人和民族,虽然彼此之间有差异,但只要认识并相信,便能和解。

    这个人确实是天主子:罗马百夫长很肯定地宣称耶稣是一个义人(路23:47),即一位杰出的人。马尔谷故意让“天主子”这几个词出自罗马百夫长之口,因为这个外族的官员代表了:从这个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人身上认出天主子的外邦民族。

    耶稣有好几次坚持:不要称他为天主子(谷1:44)。他这么做是因为:除非人们知道耶稣是怎么死的,并从中相信他的复活,否则没有人会知道天主是谁,天主子又意味着什么(玛11:27)。见罗3:24。

    15.42亚利玛太的若瑟急于领回并埋葬耶稣的尸身,因为依照犹太律法,必须在日落前埋葬受刑人的尸体(申21:22-23),尤其在重要庆典前夕,更应如此。所选择的坟墓是山丘上的岩石凿成的,入口非常低,且用一块大圆石封住,类似于磨坊中用的石头。见若19:41的注释。

    就像埋在土中的种子,耶稣的身体被安葬了起来,以等待新生命的到来。(罗6:5;亦请参见玛27:52之注释)。


版权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