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受难 14章至15章
 6·受难 14章至15章

 
  一、拘捕耶稣的阴谋( 14:1-2 )
      ○太 26:1-5;路 22:1-2;约 11:45-53|
    (一)時间:逾越节(又称除酵节)前两天。
          祭司和文士想办法要捉拿并杀害耶稣。 14:1 
          ●「過两天是逾越节,又是除酵节」:直译是「過两天是逾越节和除酵
                                            节」。
          ●「想法子」:「寻找」、「寻求」、「seek」的意思。
          ◎逾越节是尼散月的十四日,除酵节是十五日到二十一日。这两個节日相
            连接,常常交替使用。可以参考 出 12 。
          ◎耶稣被钉十字架的确实時间,在丁道尔的马可福音注释里面有提及(
            299页底)。

    (二)不過为了怕百姓动亂,所以认为节日期间并不適合做这样的事情。14:2 
          ◎逾越节与除酵节期间,耶路撒冷的人口会由五万人增至数十万,面对城
            内这么多而且容易被激动的群众,拘捕耶稣的确是一件危险的事。

  二、把膏油浇在耶稣头上( 14:3-9 )
      ○ 太 26:6-13  约 12:1-8 
    (一)地点:伯大尼长大麻疯的西门家。
          背景:耶稣在西门家坐席。
          事件:有一個女人带一玉瓶真哪哒香膏来膏抹耶稣的头。 14:3 
          ●「一個女人」:由约翰福音中可得知是「马利亚」,马大和拉撒路的
                          姊妹。
          ●「真」哪哒:「纯的」、「真的」。
          ●「哪哒」:香料植物,原產於印度。
          ◎「打破」:表明是「完全的奉献」,瓶子一打破,香料就必须用完,不
                      能再挪为他用了。
          ◎「玉瓶」:古時最上乘的香油是装在玉瓶里。这是一种密封的长颈瓶子
                      ,使用前将颈打破。
          ◎这次的事件与 路 7:36-50 所记载的事件并不相同。

    (二)有幾個人觉得这种行为浪费而生气。 14:4-5 
          ●「三十两银子」:原文为「三百得拿利」。大约当時工人一年的工资。

    (三)耶稣表明这女人所做的是一件美事,因为常有穷人在门徒身边,但耶稣
          即将不在。 14:6-7 
          ◎我们似乎也常常重视「事工」過於「上帝本身」,我们真的「爱上帝」
            吗?还是只是一個「工作者」?

    (四)耶稣说明这女人所做的是尽他所能的,且有如预先将安葬的香膏浇在耶
          稣身上。并说明未来人们传福音時都会述说这女人的所作所为。14:8-9 
          ◎耶稣这样说并非表示马利亚知道耶稣受难的事情,只是这件事情在時
            间上有如是预先膏抹耶稣(犹太人有膏抹尸体的殓葬习惯),比起门
            徒的愚昧与争竞,这女人的表现是充满了「爱」与「奉献」的胸怀。
            耶稣说这样的事情将被纪念....我们是否也能体会马利亚对耶稣的爱
            与奉献?
  三、背叛的协议( 14:10-11 )
      ○ 太 26:14-16  路 22:3-6 。
    (一)叛徒:十二门徒中的加略人犹大。 14:10 
    (二)协议:犹大去见祭司长要将耶稣交给他们,祭司长应许给他银子。14:10-11 
          ●「寻思」:同第一节的「想法子」,「寻找」、「寻求」的意思。
          ●「得便」:「恰当的」、「好的時机」。
          ◎本来祭司长和文士不打算在逾越节动手,大概是因为有犹大当内应,
            所以提前动手。

  四、预备最后的晚餐( 14:12-16 )
      ○ 太 26:17-19  路 22:7-14 
    (一)時间:除酵节的第一天,宰逾越节羊羔那天。
          门徒询問耶稣要他们去哪里预备逾越节的筵席。 14:12 
          ●「就是宰逾越羊羔的那一天」:直译为「当他们宰逾越的時候」。
          ●「宰」逾越:「宰」、「献祭」。
          ◎犹太人在十四日的黄昏(十五日是由下午六点開始)宰羊羔、献祭,
            随后吃逾越节的晚餐。不過整個逾越节相关事宜,得要十四日早上就
            预备。
          ◎根据犹太人的日历,除酵节的第一天是十五日,而宰羊羔是十四日。
            不過也有些证据显示某些地方把十四日看成是除酵节的第一天。

    (二)耶稣指示门徒预备逾越节筵席的地方,门徒也就预备了筵席。14:13-16 
          ●「两個门徒」: 路 22:8 说是「彼得、约翰」。
          ●「客房在那里」:直译是「我的客房在那里」。
          ●「客房」:「住宿处」、「客店」、「客房」。
          ●「摆设整齐的一间大楼」:直译为「摆设整齐、预备妥当的楼上大房
                                    间」。
          ●「楼」:「楼上的房间」。
          ◎「拿著一瓶水」:通常当時的男人是拿皮袋装水,女人才拿瓶子装水。
                            而这里是指一個男人拿瓶子装水,所以对门徒而言是
                            极容易办认的记号。
          ◎根据犹太人的风俗,任何住在耶路撒冷的人,如果有適用的房间,就会
            应朝圣者的要求,提供给他们作庆祝逾越节之用。由这里的对话看起来
            耶稣与屋主已经有所安排与默契。有许多人认为这個房子是马可的房子
            ,有一個重要的理由就是当時的作者常常隐匿自己的名字。

  五、分享最后的晚餐( 14:17-21 )
      ○ 太 26:20-25  路 22:21-23  约 13:21-30 
    (一)当天晚上,耶稣和十二個门徒都到预备筵席的地点,吃饭時耶稣明说有人
          要卖他。14:17-18 

    (二)门徒询問耶稣卖他的人,耶稣也表明卖他的人是谁,并说明自己将要死,
          且卖他的人有祸了。 14:19-21 
          ●「是我吗」:原文的時态是表示問者期待一個否定的答覆,所以应該翻
                        译为「不是我吧?」。
          ●「盤子」:「碗」,可能就是盛「Haroseth」(逾越节晚餐時用来蘸苦
                      菜的一种调味汁)的碗。
          ◎耶稣并没有明说是那一位,只是说明出卖耶稣的人甚至是跟耶稣亲密的
            使用桌上同一碗调味料的门徒。而且很有可能有一個以上的门徒跟耶稣
            共同使用桌上的调味料。
          ◎显然耶稣多次提醒犹大,让他有回转的机会,但犹大终究还是选择卖耶
            稣。

  六、设立圣餐( 14:22-25 )
      ○ 太 26:26-29  路 22:15-20  林前 11:23-25 
    (一)耶稣拿起饼祝福、擘開,要门徒拿著吃,并说这是他的身体。 14:22 
          ●「这是我的身体」:当時耶稣如果用亚蘭文(很有可能)讲,那意思就
                              不单单是指「肉体」,而是指「整個人」。

    (二)耶稣又拿起杯祝福递给门徒喝,说这是他立约的血,为多人流出的。
           14:23-24 
          ●「杯」:可能是「掺了水的酒」。虽然25节说那是葡萄汁,不過在当地
                    的天气下,葡萄汁不久就发酵成酒。
          ●「为多人」:意义与「为所有的人」相近。
          ◎犹太人逾越节晚餐的程序中要喝四杯葡萄酒。可以参考中神的圣经串
            珠注释本的62页中的记载。这里耶稣所拿的,可能是第三杯葡萄酒。

    (三)耶稣告诉门徒自己将不再喝这葡萄酒,直到在神国喝新的那日。14:25 
          ●「葡萄汁」:原文可指任何由葡萄制成的东西。
          ◎「在神的国喝新的那日子」:可能指「新天新地」或「荣耀的复活」之
                                      后与门徒同吃同喝的日子。

  七、预言彼得不认耶稣( 14:26-31 )
      ○ 太 26:29-35  路 22:31-34  约 13:36-38 
    (一)耶稣和门徒唱诗之后出来往橄榄山去。 14:26 
          ◎当時所唱的诗,应該就是所谓的「赞美诗」(Hallel),指的是
             诗 114:1-118:29诗 115:1-118:29 。

    (二)耶稣预言门徒将因耶稣受难而跌倒。 14:27-28 

    (三)彼得反驳耶稣,认为自己绝不跌倒,耶稣预言彼得将在鸡叫两遍之前三次
          不任耶稣。 14:29-30 
          ●「两遍」:有些抄本没有「两遍」一字。
          ◎彼得同意其他门徒会跌倒,他却自认自己绝对不会跌倒。

    (四)彼得与门徒继续否认绝对不会不认耶稣。 14:31 

  八、客西马尼园的祷告( 14:32-42 )
      ○ 太 26:36-46  路 22:39-46 
    (一)耶稣到客西马尼祷告,要门徒停留在一处,只带彼得、雅各、约翰一起去
          祷告。 14:32-33 
           ●「一個地方」:「一块田地」或是「四面围有篱笆的园子」。
          ●「客西马尼」:意思是「榨油坊」(榨橄榄油的地方),此地位於汲沦
                          溪谷东面、橄榄山麓。

    (二)耶稣惊恐难過起来,要三门徒儆醒等候,自己往前去祷告。14:33-35 
          ●「惊恐起来,极其难過」:所要传达的是一股十分强烈、深刻的情绪
                                    ,极其战栗惊恐、忧虑伤痛。

    (三)耶稣要天父:倘若可行就让十字架的苦杯撤去,但还是要遵照天父的意
          思。 14:35-36 
          ●「阿爸」:亚蘭文,原是幼儿对父亲的昵称,一般不会有人这样称呼
                      上帝,耶稣用这個词表现出他与天父之间的独特关系。
          ●「求你将这杯撤去」:直译是「求你叫这杯離開我」。
          ●「杯」:旧约常用「杯」比喻上帝审判所带来的灾祸与苦难,这里的杯
                    应該就是指基督要为世人的罪所负担的刑罚。
          ◎耶稣面对十字架的挑战,他的反应是「祷告」。而耶稣祷告内容也表明
            了「祷告」是可以真实而坦诚的承认自己的软弱与需要,表明了祷告是
            可以不需要任何伪装的。我们的祷告生活到底是怎样的呢?

    (四)耶稣回到三门徒处,看到三门徒睡著了,就要他们儆醒祷告,免得入了
          迷惑。但是门徒仍然无法分担耶稣的忧虑,还是又睡著了。14:37-40 
          ●「西门」:是彼得的旧名字,这种称呼可能有「提醒」的意味,彼得
                      刚刚才说他绝对不会跌倒的。
          ◎在最后的時候,门徒仍然无法分担耶稣的痛苦。

    (五)耶稣第三次来到三门徒处,提醒他们卖自己的人近了。14:41-42 

  九、拘捕耶稣( 14:43-52 )
      ○ 太 26:47-56  路 22:47-53  约 18:3-12 
    (一)犹大带人来抓耶稣,并以「亲嘴」为暗号来定位并出卖耶稣。14:43-46 
          ●「一個暗号」:原意是「约定的记号」。
          ●「亲嘴」:是当時学生向老师問安的惯常表现。
          ◎犹大用学生对老师的敬爱举动当暗号来指出耶稣,算是一個聪明的计谋
            ,可惜他是出卖上帝的儿子。

    (二)旁边站的人有人拔刀出来砍大祭司的仆人一刀,削掉其一個耳朵。14:47 
          ●「有一個人」:约翰福音十八章10节明说是「彼得」。
          ●「大祭司仆人」:约翰福音十八章10节指明那人名叫「马勒古」。

    (三)耶稣质疑抓拿的人,但又认为这件事情实现是要应验圣经的话。14:48-49 
          ◎耶稣的质疑击中祭司们的痛处,他们就是怕群众才不敢公然抓拿耶稣。

    (四)门徒都離開耶稣逃走,为一跟随耶稣的少年人也因为众人要抓拿,就赤身
          逃走。14:50-52 
          ●「麻布」:指「上等麻布」或者「这种料子作的衣服」。这里指的可能
                      是「麻布外衣」或「麻布被单」。
          ◎「少年人」:可能就是「马可」,他的家境很好,所以可以拥有上等麻
                        布的纺织品。,他可能被人由床上叫起来,匆忙中只披了
                        一块麻布就赶過来。这個字也指出此人年纪在十多岁到二
                        十岁之间。
  十、該亚法审問耶稣( 14:53-65 )
      ○ 太 26:57-68  路 22:54-55  路 22:63-71  约 18:13-14  约 18:19-24 
    (一)耶稣被带到大祭司那里,有公会的成员聚集。彼得也遠遠跟著耶稣,一同
          进入大祭司的院子中混在差役中烤火。 14:53-54 
          ●「大祭司」:該亚法,西元十八到三十六年间他当大祭司。
          ◎彼得混进大祭司院子里的记载,可参阅约翰福音十八章15、16节。
          ◎这個审讯破坏了许多公会的规定:不可夜间审讯,不可在大祭司的家中
            审讯等等。

    (二)全公会要找见证来控告耶稣,却找不到吻合的见证。14:55-59 
          ●「治死」:原文的時态表示「至终的目的是要杀死耶稣」。
          ●「公会」:祭司长、文士和长老是构成「公会」的成员,这「公会」是
                      犹太人当時最高的自治机关,成员总数一共七十一名(包括
                      大祭司,他是公会主席)。
          ◎形式上还是要「两三個人的口当见证」才能定罪,所以还是要做做样子
            。可惜可能因为時间太匆促,所以套招也没有套好。

    (三)耶稣在控告中沈默,但大祭司問耶稣是不是上帝的儿子基督時,耶稣回答
          「是」,而且预言众人必看见耶稣坐在天父右边驾云驾临。14:60-62 
          ●「当称颂者」、「权能者」:指「上帝」。
          ◎耶稣的回答「我是」又隐含著「我是上帝」的意义( 出 3:14 
            )。后面耶稣以 诗 110:1但 7:13 来回答自己的
            身份。

    (四)公会就因此定耶稣該死,并有人羞辱,責打耶稣。 14:63-65 
          ●「撕開衣服」:原来是象徵深切悲痛的举动。就大祭司而言,这是一
                          项司法行动,表明他认为耶稣的答覆是僭妄的。
          ●「僭妄的话」:亵渎、侮辱神的话。
  十一、彼得不认耶稣( 14:66-72 )
        ○ 太 26:69-75  路 22:56-62  约 18:15-18  约 18:25-27 
    (一)大祭司的使女指认彼得跟耶稣是同伙的,彼得不承认且避開到前院去,
          此時鸡叫第一次。14:66-68 
          ●「拿撒勒人耶稣」:这样的说法透露出「轻蔑」的态度。
          ●「鸡就叫了」:少数古卷没有这句话。

    (二)該使女又指认彼得第二次,彼得又不承认。 14:69-70 

    (三)旁人又指认彼得是耶稣同党的,彼得发咒起誓说自己不认识耶稣,此時鸡
          叫第二次。彼得想起耶稣的预言,就哭了。 14:70-72 
          ●「第二遍」:少数古卷没有这個片语。
          ◎「加利利人」:加利利人有特殊的口音,很容易辨认。而且大祭司的仆
                          人们不会有加利利人。
          ◎「发咒起誓」:已经不惜用起假誓的方式来否认自己是耶稣的门徒了。
          ◎人其实是相当软弱的,彼得虽然爱耶稣(所以想起耶稣的预言就哭了)
            却无法抗拒自己的恐惧.....
  十二、彼拉多审問耶稣( 15:1-15 )
        ○ 太 27:1-2  太 17:11-26  路 23:1-5  路 23:13-25  约 18:28-19:16 
    (一)隔天早上,公会决定把耶稣解去交给彼拉多。15:1 
          ●「早上」:大约是清晨五、六点钟左右。
          ●「商议」:有些抄本作「開会」,有些抄本作「达成决议」。原文虽
                      不同但意义相近。
          ●「彼拉多」:於西元二十六年至三十六年间任巡抚,管辖犹太、以土
                        买、及撒玛利亚。
          ◎把耶稣送到彼拉多前面是因为彼拉多是罗马巡抚,有权力判人死刑,
            而这些公会成员期盼耶稣被判死刑。详细的记载可以参考 约 18:31-32 
            。

    (二)彼拉多問耶稣是不是犹太人的王,耶稣承认,但对於其他的控告,耶稣都
          不回答,以致彼拉多觉得奇怪。 15:2-5 
          ●「你说的是」:也可以翻译成「这是你说的」。
          ●「告」:「出声指控」的意思,而且原文的時态显示这是「重复的控
                    告」。
          ●「問」:也是「重复的問」。
          ●「不回答」:根据罗马的法律,如果被告不为自己辩护,就必须被宣
                        判为有罪。因此「沈默」是被告少有的表现。
          ◎而犹太公会认为耶稣該死的理由是「亵渎上帝」。然而到了罗马政府
            面前,罪名就改为政治性的「图谋造反」。他们应該知道这样的罪名
            比较能有效的让罗马政府关注,而达成杀害耶稣的目的。耶稣和彼拉
            多的详细对话可以参考 约 18:33-38  约 19:9-11 。
          ◎耶稣的沈默让彼拉多惊奇,其实这沈默也应验了 赛 53:7 
            :「他被欺压,在受苦的時候却不開口;他像羊羔被牵到宰杀之地,又
            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无声,他也是这样不開口。」

    (三)逾越节中,巡抚会释放一個囚犯给百姓,彼拉多想释放耶稣,因为了解祭
          司长陷害耶稣背后的动机是嫉妒。 15:6-10 
          ●「巴拉巴」:亚蘭文原意是「父亲的儿子」。原来是作为人名后的描述
                        词或别号,马太福音中有些版本作「耶稣巴拉巴」,很可
                        能这個巴拉巴的名字也叫「耶稣」。
          ●「作亂的人」:「造反者」。
          ●「原晓得」:「渐渐了解」的意思,而非「本来就知道」。
          ◎如果巴拉巴的名字真叫「耶稣」那彼拉多的回答就充满尖锐的挑衅意味
            :「你们要父亲的儿子耶稣还是要犹太人的王(基督)耶稣?」。
          ◎巴拉巴所犯的罪,正好是祭司长们控告耶稣的罪名。然而众人却选择要
            释放真正犯作亂叛国罪的人,除掉没有作亂叛国的人。

    (四)祭司长挑唆众人,要释放杀人作亂的巴拉巴,把耶稣钉十字架。彼拉多抵
          不過群众的声音,就释放巴拉巴,将耶稣鞭打后钉十字架。15:11-15 
          ◎「鞭打」:这是用一种九尾皮鞭来鞭打人的刑罚,这种鞭子尖端藏著
                      铁块,被鞭打的人会皮開肉烂。因为鞭打的刑罚過度残酷
                      ,所以罗马政府下令凡是罗马公民都可以免受此刑。约瑟
                      夫的犹太古史记载有一名囚犯被鞭至皮肉变成酱状,骨头
                      毕露,死状恐怖。
          ◎彼拉多曾经犯過两次重大错误,一次是把皇帝的肖像放在军旗上開进耶
            路撒冷,引起群众严重的抗议事件。而另外一次是彼拉多决定为耶路撒
            冷城建立一套新的供水系统時,决定动用圣殿的献金,结果使犹太百姓
            群情哗然,发生武装抗议。结果彼拉多决定武力镇压,结果情势不能控
            制,造成重大死伤。因此彼拉多已经累积许多民怨,如果百姓把这些事
            情直接向政府弹劾,彼拉多一定会被革职,所以这時候彼拉多不敢违逆
            众人的意思,而约翰福音十九章12节中犹太人高喊的话,就是暗示要以
            举发彼拉多的失职来胁迫他就范。亦即彼拉多面对正义与自己在巴勒斯
            坦的统治权之间的矛盾,他选择了自己的统治权而放弃正义。

  十三、兵丁戏弄耶稣( 15:16-20 )
        ○ 太 27:27-31  约 19:2-3 
    (一)兵丁把耶稣带进衙门院子里,叫齐全營的兵来戏弄耶稣。 15:16 
          ●「衙门」:指彼拉多在耶路撒冷的官邸。可能位於圣殿西北边的
                      Antonia堡垒或者是大希律王的宫殿。

    (二)兵丁给耶稣穿上紫袍,戴上荆棘冠冕,嘲讽的朝拜耶稣为犹太人的王。
           15:17-19 

    (三)戏弄完后,就带耶稣去钉十字架。15:20 

  十四、耶稣被钉十字架( 15:21-32 )
        ○ 太 27:32-44  路 23:26-43  约 19:17-27 
    (一)古利奈人西门经過当地,被勉强替耶稣背十字架。 15:21 
          ●「古利奈」:是当時非洲北部吕彼亚省的重要城邑。
          ◎通常犯人要自己背十字架的横梁到刑场,此木重大约十三到十八公斤,
            耶稣可能因为受创太甚,以致无力全程背负十字架。
          ◎背十字架的「西门」的家人,后来成为很好的基督徒。可以参考
             罗 16:13 。而此处也说明亚力山大与鲁孚应該是马可福音读者熟悉的
            人。另这個「西门」是個犹太人,而非古利奈当地人。

    (二)耶稣早上九点在各各他被钉十字架,兵丁拿没药调和的酒给耶稣,耶稣却
          不喝。耶稣被钉上十字架之后,兵丁拈阄分他的衣服。15:22-25 
          ●「各各他」:亚蘭文的音译字,意思就是「髑髅地」。
          ●「他却不受」:原文显示出「坚定的拒绝」的意思。
          ◎「没药调和的酒」:犹太人有個习俗(根据 箴 31:6 ),给那
                              些即将被处决的人喝掺入没药或苦胆的酒,使他们
                              对痛的反应比较不敏锐。
          ◎「钉十字架」:犯人的双手被钉在横梁上,双脚被綑或钉在直梁上。柱
                          上另有一块突出的木头,可以让犯人坐上,支撑部份身
                          体重量。只有奴隶以非罗马公民才能够被判处此刑罚。
          ◎「拈阄分衣服」:传统上,十字架的受刑人都是裸身被钉的,所以受刑
                            人的衣服就成为执刑人的所得。

    (三)耶稣钉十字架的罪名是「犹太人的王」,又有两位强盗和耶稣同钉十字
          架。 15:26-28 
          ●「强盗」:根据罗马的法律,「强盗」并非是死罪。而根据马可的用
                      字,这两個人的罪名很可能是「叛亂」,甚至很可能这两
                      人就是巴拉巴的手下。
          ●「这就应了经上的话说:他被列在罪犯之中」:这句话学者大致上都
                                                      认为是后人加的。

    (四)众人都讥笑辱骂耶稣,甚至与他同钉的强盗也讥笑他。15:29-32 

  十五、耶稣之死( 15:33-41 )
        ○ 太 27:45-56  路 23:44-49  约 19:28-30 
    (一)中午十二点到下午三点,遍地都黑暗了。 15:33 
          ●「午正」:原文是「第六個小時」,中午十二点的意思。
          ●「申初」:原文是「第九個小時」,下午三点的意思。
          ●「日头变黑」:应該不是「日蚀」,因为当時正是月圆。而可能因为其
                          他的原因。

    (二)耶稣喊著「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離弃我」,有人听见就送醋给他喝,
          要看结果如何,后来耶稣大声喊叫就断气了。 15:34-37 
          ●「以罗伊!以罗伊!拉马撒巴各大尼」:亚蘭文的音译。「以罗伊」跟
                                                亚蘭文的「以利亚」很接近,
                                                所以旁人听错了。
          ◎教会传统上认为这是耶稣承担了世人的罪恶而遭上帝愤怒離弃的反应,
            大概除了这种解释法,很难有其他的解释可以合理的说明耶稣在十字架
            上忘情痛苦呼喊的理由。
          ◎「醋」:当時平民和罗马兵丁用来提神解渴的酸酒。
          ◎「大声喊叫,气就断了」:这跟一般钉十字架的犯人不同,他们通常
                                    饱受长時间的痛苦之后,精疲力竭,然后
                                    在昏迷中死去。

    (三)圣殿的幔子由上到下列为两半,百夫长看见耶稣死亡的景象,认为耶稣
          是神的儿子,耶稣死亡的见证人包含许多跟随耶稣的妇女。 15:38-41 
          ●「百夫长」:负責在场监督士兵执行死刑的军官。
          ◎「圣殿的幔子」:这块幔子是用来遮蔽至圣所的,平日没有人进去,只
            有大祭司一年一度在赎罪日进去替众人赎罪。而这幔子裂開,表达了上
            帝和世人间的阻隔已经被除去了。
          ◎根据史学家(约瑟夫等)的记载,西元三十年左右,圣殿的东门无故自
            行打開,有大光出现,圣殿巨大的梁木突然掉下来,摔成片段。这個记
            载不一定跟这里所说的幔子裂開有关,不過也有可能是同一件事。
  十六、埋葬耶稣( 15:42-47 )
        ○ 太 27:57-61  路 23:50-56  约 19:38-42 
    (一)到了晚上亚利马太的约瑟去见彼拉多,求耶稣的身体。15:42-43 
          ●「晚上」:这应該是周五傍晚四点以后了。
          ●「亚利马太」:为犹太市镇,在耶路撒冷西北约三十公里。
          ●「尊贵的」:「有影响力的」、「富有的」、「尊贵的」。
          ●「议士」:犹太公会的成员。
          ◎当時的死刑犯尸体通常是不埋葬的,指留在野地任其被野兽吞噬。

    (二)彼拉多对耶稣死亡的速度感到惊讶,便询問百夫长,确认之后才将耶稣的
          尸体交给约瑟。 15:44-45 
          ◎「诧异耶稣已经死了」:十字架的受刑人通常要拖上两三天才死,而耶
                                  稣居然在六小時之内就死亡,当然彼拉多会觉
                                  得讶异。可能耶稣是心力交瘁,所以很快就死
                                  亡。

    (三)约瑟买细麻布裹耶稣,将耶稣安放在石头凿出的坟墓中,用石头挡住墓门
          ,有两位妇女看见安放耶稣的地方。15:46-47 
          ◎以耶稣被埋葬的方式来看,大概约瑟与妇女们都不认为耶稣真的会复活
            ,所以会用石头把墓门挡住。这也更看出约瑟与妇女们对耶稣的爱,即
            使不为了任何回报,他们还是忠实的埋葬耶稣。

版权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