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第八章

 认耶稣是基督

第八章可分成两大段。第一段,1-26节继续上一章,关于神迹;第二段,27-38节,彼得认耶稣是基督。第一段,主的教导重点在宣告祂是圣经所预言的弥赛亚(基督)。到第二段,主的教导是让人知道这位弥赛亚必须受苦,受死,然后才得到荣耀。

一、 给四千人吃饱(1-10节)

1 这个神迹与第六章给五千人吃饱的神迹很相似,但仔细思量,各有不同的重点。我们可以比较这两个神迹。

  5000人吃饱 4000人吃饱
地点 伯赛大旷野 低加波利旷野
对象 犹太人 外邦人
人数 5000 4000
时间 与主一起一天 与主一起三天
用的饼鱼 五饼二鱼 七饼,几条小鱼
装零碎用具 七个篮子(手提的) 七个筐子(大些)
记载在何处 四卷福音书都有 只有马太与马可福音


2 给四千人吃饱的神迹

(1) 当时处境:许多人聚集在那里已经有三天,也没有吃的了。耶稣怜悯他们,不愿他们饿着回家。但门徒说,这里是野地,怎能得饼叫人吃饱呢?众人没有吃的,信徒没有信心。

(2) 解决方法:耶稣供应众人需要。门徒只有七个饼,几条小鱼,耶稣拿起饼和鱼祝福,擘开后递给众人。

(3) 结果:众人都吃了,并且饱足了,剩下的零碎有七筐子。

3 教训和应用:

(1) 主耶稣藉着这两个神迹(给五千人和四千人吃饱)教导门徒:每一样服事所需要的都是来自祂。

(2) 给5000 人吃饱的神迹在加利利的伯赛大,主要对犹太人;另一个神迹在低加波利行出,主要对外邦人,说明福音要从犹太人到外邦人,门徒要预备普世的宣教。

(3) 主耶稣两次行叫人吃饱的神迹,因为门徒的心迟钝。我们也一样, 有时需要多次重复学习功课。

(4) 一切都是出于神。神拣选人,神预备,神供应,神负责一切。不要问,“我怎么办啊?”要看到“我不能! 神能!”

(5) 学习在信心中行走。从我们现在有的开始(当时门徒只有几个饼),不必等到自己很丰富的时候,因为主是丰富的,大能的。

二、 防备法利赛人的酵和希律的酵

1 法利赛人求神迹(11-13节)

(1) 法利赛人试探耶稣,求天上的神迹。他们不是信心软弱,而是心里刚硬;不是为了相信,而是为不信找藉口。耶稣深深叹息,说“没有神迹给这世代看。”

(2) 这世代需要的不是神迹。因为:

a. 这世代是一个不信,悖逆的世代。
b. 即使有的话也是枉然。如果他们不听从摩西的话。就是有预告从死里复活的神迹,他们也是不信的。(路16:31)
c. 主耶稣从来不用神迹来证明祂的神性,叫人相信祂。这不是祂行神迹的动机。主的动机是祂的怜悯,恩典,良善。
d. 主耶稣从来不用神迹来征服人的心思,意志。若是这样,就不是信心,而是“科学”。(看见才相信,不是信心)

2 法利赛人的酵和希律的酵

(1) 门徒忘了带饼,耶稣嘱咐他们,要防备法利赛人的酵和希律的酵。门徒不明白,彼此议论,以为耶稣警告他们不要从他们那里买饼。

(2) 耶稣的嘱咐是为了要教导门徒关于神国属灵的性质,不要像有些人跟从耶稣是为了吃饼得饱,也不要把神的国看作只是神迹奇事。门徒当时不明白,后来才明白,“酵”是指他们的教训说的(太16:12)

(3) 法利赛人的酵,指他们的教训和假冒为善(路12:1)。他们的特点是律法主义,注重外表的,机械的,忽略里面的,属灵的。

(4) 希律的酵,代表情欲的生活,包括性欲和权利欲。这两种酵(坏的影响)都能拦阻人与神建立正常的关系。今天也是这样,神是灵,敬拜不能只有形式而没有实质,也不能爱世界,追求物质的享乐。

(5) 耶稣责备门徒的心愚顽(刚硬,对属灵的事不敏锐),提醒他们,主可以供应他们一切的需要。为此,耶稣问他们五个问题。

a. “你们还不省悟,还不明白么?”-- 读神的话要用悟性(心思)。
b. “你们的心还是愚顽么?”-- 愚顽的意思:头脑知道,心不知道。
c. “你们有眼睛,看不见么?有耳朵,听不见么?”-- 要联想,深入地想。不要以为耶稣只是叫人吃饱,要认识祂是供应的源头。
d. “也不记得么?”-- 这只是神计划的一部分,想一想过去神一直作的。
e. “你们还是不明白么?”(21节)-- 门徒最终明白,酵是指教训说的。

三、 医治瞎子(22-26节)

1 地点:伯赛大。这是约旦河东的伯赛大 (Bethsaida Julias), 在加利利海北面。

2 医治:

(1) 主拉着瞎子的手,领他到村外 --- 拉着手表示谦和,爱,温暖,友善。到村外,避免引起人对神迹的好奇心,也避免病人在群众前难堪。

(2) 吐唾沫在眼睛上,按手在他身上---表示主要医治他,激发病人期盼要得医治,里面的信心活过来。吐唾沫和按手都表示主与人直接的接触,医治的恩典临到病人。

(3) 两步的医治:先是看见人像树木行走,然后复原,看得清楚。不是主的能力不够,而且藉此向门徒说明一些真理。

3 教训和应用:

(1) 看见一般代表明白,了解understanding。瞎子的两步得医治说出:我们对属灵的事的看见也是两步,先是朦胧的看见(不太清楚),然后才是清楚的看见。

(2) 主耶稣有开启瞎眼的能力(身体和灵性),也可以纠正模糊的视觉。

(3) 主所作的不一定用同一个方法,也不一定照我们所希望的方法,“祂的道路高过我们的道路,祂的意念,高过我们的意念”(赛55:9)

四、 彼得认耶稣是基督(27-33节)

1 从8:27开始,是本书的一个转折点。耶稣结束了第一阶段的教导,让人明白祂是圣经中预言的弥赛亚。从这段经文开始,教导的第二阶段让门徒知道祂是受苦受死的弥赛亚。

2 该撒利亚腓立比位于伯赛大(约旦河东的伯赛大)北面40 公里,靠近黑门山。在路上祂问门徒:“人说我是谁?”又问:“你们说我是谁?”跟随主的人不是根据别人说耶稣是谁,重要的是不是我们确实知道耶稣是谁。

3 彼得代表其他门徒回答说:“袮是基督。” 这是主耶稣要的答案,也是大的信心宣告,也是信仰的根本。基督是受膏者的意思。旧约时君王,先知,祭司的设立都要用膏油膏他。基督就是神设立的君王,先知和祭司,祂是神完全的代表,是全人类的救主。

4 耶稣禁诫门徒,不要告诉人。因为此时门徒还不能领会弥赛亚的使命离不开十字架。直到耶稣受死,复活,升天,圣灵降临。门徒才将福音传开。

5 在彼得承认耶稣是基督之后,耶稣的教导进入一个新的层次。“从此祂教训他们说,人子必须受许多的苦”(31节)耶稣用“从此”这词含有强调的用意,在此以前祂从未谈到十字架,受死,复活。从此之后,祂教导的基调乃是十字架。

6 彼得或许出于爱心,对耶稣说“主啊!万不可如此。”想不到主用严厉的话责备他,“撒旦!退我后边去吧!”耶稣称彼得为撒旦,是指彼得錯誤的想法來自撒旦,而不是指彼得本人是撒旦。彼得反对耶稣上十字架,对耶稣说也是一个试探。耶稣知道所有的试探至终都是来自撒旦,即使是至亲密友的好意也不例外。

五、 背十字架跟随主(34-38节)

1 彼得反对耶稣上十字架,他不明白神唯一的救法是十字架,除此以外,没有别的道路,不但主耶稣要上十字架,作门徒的人也要背十字架跟随主。这段经文说到作门徒的代价。

2 怎样作主的门徒?跟随主,舍己,背十字架。(34节)

(1) 跟随主。以祂为自己的主,常与祂同在,与祂交谈,领受祂的教导和责备,永不离开祂。

(2) 舍己。英文作deny oneself。意思是不体贴自己的意思,只体贴神的意思。舍己是不以自己为中心,不只求自己的好处,不把自己放在第一。完全的委身,完全的顺服。

(3) 背十字架。这十字架是自己的十字架,不是主的十字架(我们无法背的),也不是别人的十字架。在罗马人统治的时代,当一个人背着十字架在街上经过时,众人知道他是一个死囚,将要钉死在十字架上。所以背十字架表示舍己的极度,以至于到死的地步。

3 背十字架的原因(8:35-9:1),从三方面来看。

(1) 得与失。“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和福音丧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35节)。这是一个重要的属灵真理。意思是,那些活着追求舒适安乐,与世人认同的人必定得不到永远的生命。那些活着为耶稣基督和福音,舍弃他们生命的人,必定要得到永远的生命。

(2) 轻与重。“人就是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36,37节)这里的“生命”也可作“魂soul”,指那个永远活在天上或者活在地狱里的真我(true self ) 。人如果拼死拼活,得着世界给的一切荣耀富贵,但没有基督,结果是永远的灭亡。所有世界的好处都不能弥补这个真我在永远里的损失啊!孰重孰轻难道不值得每个人好好思量吗?

(3) 荣与辱。“凡在这淫乱罪恶的时代,把我和我的道当作可耻的,人子在祂父的荣耀里,同圣天使降临的时候,也要把那人当作可耻的。… 必要看见神的国大有能力临到。”(8:38-9:1)

a. 不肯舍己背十字架跟从主,表示他们以基督和祂教导的真理为羞辱,因此不能从罪中被救出来,将来也不能享受主的荣耀。耻辱和荣耀不能只看今生暂时的,要看永远的。
b. 门徒没尝死味以前必看见神的国大能临到,是指基督在山上变了形象,满有荣耀。门徒在山上看到,预尝了主再来的荣耀。有一天,天国将要在地上完全实现。背十字架跟随主的人必与基督同享荣耀。

六、 背诵经文:(8:34)

“於是叫众人和门徒来,对他们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


版权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