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
马可一4-13
「耶稣来」(可一9),这是马可福音第一段经文的钥字。正如我们已经讲过的,这本书的主题是「神的儿子,耶稣基督福音的起头」。这故事就循着对耶和华的仆人所作的描述发展下去。一直到在该撒利亚腓立比,彼得认耶稣为基督以前,在早期的这些记录中,他一律被称为「耶稣」。在该撒利亚腓立比,彼得承认他是「基督」以后,「基督」这个头衔出现了五次:一次是耶稣用来称呼自己(九41);一次是他论到自己与大卫的关系时,用来称呼弥赛亚(十二35);一次是他提醒门徒要防备假「基督」(十三21);一次是大祭司质问他的身分时提到的(十四61);最后一次,是他临死以前,大祭司讥诮他时用到的(十五32)。
「神的儿子」这个称号,在该撒利亚腓立比以前,被用了两次,且都是出自污鬼。除此之外,只有大祭司质问他时,才再用到这个称号。那时大祭司质问他,「你是那当称颂者的儿子基督不是?」他回答,「我是。」这个称号最后出现,是在他被钉十字架时。当耶稣死时,百夫长说,「这人真是神的儿子。」
若要真正了解他早期的生涯,我们必须以「耶稣」这个名字所代表的一切来认识他,我们必须先把因为知道他是基督、是神的儿子而产生的那种心理态度摆在一边。「基督」是一个既神圣又奥秘的头衔。其实,若要更完整的了解这个头衔的意义,我们就必须先按当时那些人眼中所看到的他,看他是拿撒勒人耶稣。
本段经文中,我们有「福音的起头」开始时的情形。马可以生动活泼的几句话,描写了施洗约翰的事工。这位施洗约翰就是玛拉基所预告的那位为弥赛亚开路的先锋,他的使命也由以赛亚加以描述了。然后他简短、迅速、但生动的记录了拿撒勒人耶稣、耶和华的仆人实际从事他奉差来完成的事工以前,所经历的那些阶段。
他用「从加利利的拿撒勒」一词指明过去,然后就记录他受洗、受膏、受试探的事实。这就是「福音的起头」开始的情形。这些事实对于他的服事工作具有特别意义,所以他才记录下来。我们也要按这次序和这关系来思想这些事实。
「耶稣从加利利的拿撒勒来。」在那里,他「虚己」成为众人中的一分子,生活了三十年之久。人看他时,也看不出他和其他人有什么不同。人也看不出他的身分有何深刻的奥秘,更看不出为了他的服事工作,他会受过什么膏。他的名字是当时最普遍的名字之一,「耶稣」乃是希腊文,相当于希伯来文的约书亚。很可能当时在拿撒勒,在耶路撒冷,以及整个犹太人地区,有许多人都叫作约书亚。这个名字和其他的名字并无不同之处。他的头上没有光圈,他身上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他只是众人中的一个。
他从拿撒勒来。这个地方,甚至连那个最敬虔、敦厚、心地单纯的拿但业都说,「拿撒勒还能出甚么好的么?」他所来自的加利利,犹太人通常都轻蔑的称之为「外邦人的加利利」。
对耶稣来说,拿撒勒是它由童年长大到成人的地方,是他在身量和智慧上成长的地方,也是神和人喜爱他的心不断增长的地方。不但如此,拿撒勒也是他亲身体验世人生活的地方。在那里,他必须履行普通人与神交通的责任。这是一种奇妙而神秘的交通,和其他人的经验有所不同。然而,这样的交通,其实也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在拿撒勒,六日他都辛劳的作工,但是每逢安息日,他都「照他平常的规矩」,和其他的人一同到会堂去崇拜、研读律法,听人讲解律法。在那里,人们被带进一种亲近神的气氛中,可以感受到耶和华他们祖宗的神之同在。在拿撒勒,他度过了一段作为木匠的忙碌日子。他学会使用工具,以制造牛轭和犁,以建造房子。他是一个普通的工人,肩负丂般人都有的责任,也经历了一般人的经验。
但是,对他而言,拿撒勒不止是这一切,拿撒勒更是一个安静的地方,是一个隐居、一个默想的地方。从「人喜爱他的心」这句话可以看出,当时他并没有受到人批评和反对的困扰。在那些安静的年间,他从十二岁的童年长至到下十岁。和那些童年时生长在乡村,不受城市繁忙压迫的幸运儿一样,它有机会可以深入思想。
「耶稣来」,它从这一切中间出来,并且他是在「那时」出来的。那时,因为约翰的事工,犹太地有一个奇妙的属灵复兴。当时耶路撒冷四周地区,那些骄傲,以自己为中心的人,因为这事工,内心受到长久以来所未曾有的感动。人们蜂拥出来,听这个奇异刻苦的传道人。而他仿佛用鞭子鞭挞他们,用犁犁开了他们的良知,呼召他们悔改。他们既悔改了,就纷纷从犹太地和耶路撒冷出来,受他的洗,承认他们的罪。就在这一个属灵的复兴时刻,这位年轻的木匠就离开拿撒勒,来了。在这一天,福音的曙光已经临到。
他来受洗、受膏、和受试探。我们研读这福音,就是要按照它的特色:「简短」,来讨论这些事。
他来受洗。为了要了解他来受洗的意义,我们必须记住约翰事工中的一般事实。约翰所传的是悔改预备得赦罪,而不是悔改使罪得赦。除了耶稣的事工,没有人的罪能得赦免。约翰所作的事工,叫人悔改,目的只是为未来另一个赦罪的事工作预备。这就是何以马可在这里比马太更强调约翰的信息之原因。约翰自己宣告说,「有一位在我以后来的,能力比我更大,我就是弯腰给他解鞋带也是不配的。我是用水给你们施洗,他却要用圣灵给你们施洗。」约翰的洗是伴随着悔改的一个记号,但圣灵的洗就不止是一个记号了,而是一种能叫生命更新与重生的能力。因着这能力,人的罪才能得赦,才能开始一种新的生命。约翰的事工在于使人悔改,预备使罪得赦免,并宣告,那一位能够满足罪得赦免一切必备条件的基督就要来临。耶稣来,就是为着这一个赦罪的事工。
「他受……洗。」这里我们看到一个最奇异的事实,如果约翰的洗是内心悔改的外在记号,那么耶稣来受洗,我们当如何解释?马太告诉我们,约翰看到他来,就望着他说,「我当受你的洗,你反倒上我这里来么?」我们要知道,约翰说这话时,还不知道他就是弥赛亚。约翰自己明白宣告,在看到圣灵降临在耶稣身上以前,他还不知道他就是弥赛亚。耶稣曾说过,从许多方面看,约翰是希伯来人漫长历史中最伟大的先知,凡妇人所生的,没有一个大过约翰。这位约翰有清楚的道德洞察力,像众先知一样,能够毫无畏惧的直视聚集在他四周围的群众。约翰看着这位来受他洗的耶稣,就说,不,这是悔改的洗礼,我在这里是为那些悔罪的人施洗。我自己必须受你的洗,你竟然到我这里来。这是他以先知的立场,承认并宣告耶稣是无罪的。
那么,他又为什么受洗呢?他以悔改的人之身分受洗,他受的洗也是悔改的洗,他受的洗也是认罪的洗。但他不是为自己悔改,他认的也不是自己的罪。在那个时候,他把自已与那些成群结队前来受洗的人联合,他与他们在知罪、悔罪、认罪上联合。在他受洗的时刻,我们看到了神仆人最庄严、最奇妙的形像。他从拿撒勒安静而孤寂的环境中出来,背负起人类罪恶的重担,将之当为自己的罪。他所作的,正如圣经所说的,「他为我们成为罪。」
因此「耶稣来」,是在人们广泛关心内心改变的时刻,他把自己与罪人联合,以使罪人能与他联合。因此,正如马太告诉我们的,他自己说,「我们理当这样尽诸般的义。」除非有悔改,就不能尽诸般的义。悔改能使人称义,悔改也是称义的条件,但是悔改本身并不能产生义。他悔改、认罪,象徵了他是无罪的,却与有罪的人联合,目的是为使他无限的爱、怜恤、公义能归给罪人,因为他已承担了他们的罪,忍受了他们的忧患。这是无限的奥秘,超越我们能力所能了解的。他如此来受洗,表示他服事的方法是与罪人联合,被列为罪犯之列,如此他就可以担当多人的罪。这是以赛亚论到神的仆人时所说的话。
接着发生了什么?「他从水里一上来,就看见天裂开了,圣灵彷佛鸽子降在他身上,又有声音从天上来说:『你是我的爱子,我喜悦你。』J「一上来」一词表明天上对他洗礼所代表的一切,有立即的反应。只有路加宣告在天开启圣灵降临时,耶稣正在祷告。他进到水里受洗,全身浸入水中,又从水里出来上了岸,就在那里祷告。在那时,他立刻接受了使命。他也为此使命献上自己。他的受洗是他献身的举动,圣灵的降临是神将他分别为圣的举动。并不是说,此时此刻是拿撒勒人耶稣第一次接受圣灵。他整个人都是受圣灵的服事照顾。他的肉身生活都受到圣灵奥妙与大能的事工之支持。他在拿撒勒那几年所度过的也都是被圣灵充满的生活。但是,这次的圣灵降临是新的,有分别为圣的作用,对他与对我们,都含有奇妙的意义。圣灵的恩赐以一种全新的意义,全新的重要性,和全新的能力赐给神的这一位仆人。
在全部圣经中,只有这里提到圣灵以特别的形式显现。他以鸽子的形状降临,这是拿撒勒人耶稣无限温柔,无限驯良的象征托号。后来耶稣教导门徒时,曾经说,「你们要灵巧像蛇,驯良像鸽子。」这里象征的是耶稣的驯良。如果要完成他所献身的事工,驯良乃是必备的条件。
但是,在肉身上说,他是希伯来人的后裔。这种象征性的记号对希伯来人还有比驯良更深远的意义。鸽子是最低贱的人所献的祭物。所谓最低贱并不表示献祭者内在的价值,而是指他的能力。最贫穷的人若不能以别的牲畜为祭,可以用鸽子作他们的赎罪祭。圣灵以鸽子的形状降临,和神的儿子「虚己」的真理有奇妙的吻合。这是象征他把驯良和献祭带给了最贫穷阶层的人。在他受膏的那时刻,他接受了能力,可以从事他所献身的事工,因此应验了以赛亚的预言,「看哪,我的仆人,我所扶持,所拣选,心里所喜悦的,我已将我的灵赐给他。他必将公理传给外邦。他不喧嚷,不扬声,也不使街上听见它的声音。」
天父也认可了他。天上的声音响在他的灵里,别人是否能听到?我们无法知道。神所说的话直译是,「你是我的儿子,我所喜爱的,我很喜悦你。」藉着他受洗的象徵,他已经表明自己献身于一切受苦和受死的奥秘。然后,天上有声音说,「你是我的儿子,我所爱的。」后来,在他的事工中,有一天他自己曾说,「我父爱我,因我将命舍去。」在那献身的时刻,他的天父为他作见证,宣告神接受他献身的举动。这献身的举动,表明他要藉着(并超越)悔改,又藉着脱罪重生,和更新,使人完全成义。
天上的声音又说,「我很喜悦你。」以赛亚很久以前就已写下,「我所拣选,我所喜悦的」等句。马可又在此宣告了这就是以赛亚所预告的「福音的起头」的故事,这就是福音的起头。
在这里我们看到,他已面对他的使命;已接受了神所赐的能力,以完成这使命;又已在灵里得到了证实,就是他所作的乃是与神合作。如此他来了,不但要与罪人联合,并要得到神一切能力资源,以完成这使命。
最后,他来受试探。在这里我们又看到了马可惯用的特徵。马可写道,「圣灵就把耶稣催到旷野里去。」马太和路加都提到他受圣灵引导到旷野受试探的事实。但是马可用了一个特别的字,圣灵就把耶稣「催到」旷野里去。照字面翻译是,圣灵把耶稣「赶到」旷野里去,这和后来用于指耶稣把鬼赶出去的「赶」字相同。
如果我们看到这事属世一面的事实,就可以更了解其属灵一面的价值。如果我们从属人的一面来看这故事,就更能体会到作者的原意。从「圣灵就把耶稣催到旷野里去」,圣灵把他丢出去,圣灵把他赶出去,我们可以看到一幅生动的画面。拿撒勒人耶稣匆忙的,迅速的进到旷野里去。他不止是从容不迫的,而且迅速的,毫不停留的进到旷野,就好像东西被丢出去无法停止一样。从他的受洗可以看出,他灵里的决定;从他的受膏,也可以看出,他藉以完成他使命的那些能力之来源。现在他急忙的面对仇敌,不是带着轻举妄动的灵,而是带着安静、预知的灵。因为这是一个真正的试探。圣灵在他受膏以后,催他去面对那破坏、剥夺、毁灭人性的邪恶势力。
马可这里所记最重要的,不是他在旷野四十日然后受试探,而是「在旷野四十天受撒但的试探」。马可没有特别指明他受的是什么样的试探,不过我们可以说,他所受的试探即马太和路加所记的那些试探。从马太和路加所记的这些故事,我们可以看到魔鬼用来试探人的种种方法。今天人受的试探虽然千变万化,但是都可以归纳入撒但对耶稣的几种试探中。
他开始传道时说,「神的国近了;你们当悔改,信福音」。神的国近了。这个宣告显示了他事工中最迫切的愿望。为什么他进入水中受洗?因为要尽诸般的义。「义」是属灵王权的建立,是神国的建立。为了达到这目的,他必须对付当时该地的情况,当时人的需要和失败。这个国度必须是一个面包的国度,可以满足人物质上的需要。但它也必须无限的超越这个层次。它必须是与神相交的国度,能对付人属灵的本质。它又必须是一个美丽荣耀的国度,在它最终得建立之时,神属性中最高的美事都要成就。
耶稣来要建立这个国度,并受试探四十日之久。因着饥饿,他被试探去怀疑神是否真正的照顾他;因着摆在面前巨大工作,他受试探去试试自己可能偏离神的指引多远,能采取多少主动;他受试探去试试这世界的国度并其荣耀与华美,是否可以不必经过他洗礼所蒙徵之方法而达到。
激发他献身于这事工的原因有三,即:信、望、爱。四十日之久,他受试探去怀疑「爱」,去和「信」挣扎,去疑惑「望」。四十天之后,这些东西变为非常凶恶,非常具体,非常可怕。这真是一个货真价实的试探。我知道,长久以来神学家和学者就已在争论耶稣能不能犯罪。可是除非他真正尝过受试探的滋味,他就没有受过试探;除非他感受到试探者的诱惑,就没有面对过真正的试探。这样的试探历时四十天之久,从不间断。
结果如何呢?马可的描写很生动。和马太与路加不同,他绝口不提耶稣的得胜,只有简单的说,他「与野兽同在一处,且有天使来伺候他。」许多解经者说,「与野兽同在一处」意思是要表明当时的可怕光景。我的看法却不是如此。希腊文「与……同在一处」的介系词所表明的是最密切的连系,是联成一体的。他「与野兽同在一处」,但野兽对他并不野。他乃是神所造的人之典型,实现了神最初造人的意愿,可以完全面有效的管理低等的受造物。野兽对其他的人野,但是在旷野环绕他的时候,它们知道他是自己的主人。它们不是以他为神,而是以他为完全无罪的人看他。他「与野兽同在一处」。每一次我到动物园参观,总希望可以和狮子们玩一玩。在将要降临的国度中,狮子要与羔羊同卧,小孩要领它们玩。那时,它们的兽性都要消失了。他「与野兽同在一处」。这乃是道德上的得胜。他乃是那些低于他的受造之物的主。天使也伺候他,这是一种提示性的言语。如此,他就被看为属神的人,虽然受到了试探却仍完全。
如此,「耶稣从加利利的拿撒勒来」。在那里,他度过了三十年「虚己」的生涯;在那里,有三十年之久,他放弃了统辖一切的主权,这主权在他的奥妙里,原属他所有;在那里,有三十年之久,他顺服父母,也受到属人的一切限制。他降生为人,发现人都在犯罪。他成为他们的一分子,与他们一同悔改,一同受洗。他来到神面前,神以圣灵膏他,作为回答并印
证他崇高的旨意。他来到撒但面前,与他发生冲突,并制服了他。
我最好引用一段以赛亚的话作为结束,「看哪!我的仆人,我所扶持、所拣选、心里所所喜悦的,我已将我的灵赐给他,他必将公理传给外邦。」这是耶和华在耶稣降临以前几百年论到他的话,而在耶稣出现时,耶和华又说,「你是我的儿子,我所爱的,我很喜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