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
【可九23】「你若能信,在信的人,凡事都能。」
许多合理的祈求,有时被神故意延搁,原因是为了要教导我们信心的功课。在信心大学中有许多必修课:信心的试验,信心的实习,信心的忍耐,信心的毅力,信心的得胜等等。这些都是要花许多时间去学习的。如果你向神祈求了,可是答应并不来来临,你怎样呢?要继续相信神的话,不要因眼见或感觉摇动;在你这样站牢的时候,你的能力和经验都会增长的。圣经中的伟人─亚伯拉罕、摩西、以利亞等─并非开始就是伟人,皆受过信心的训练以后,纔能胜任神所为他们安排的地位的。以约瑟为例,诗篇一百零五篇十九节说:「耶和华的话试炼他。」试炼他的,并不是囚犯生活的苦楚,乃是早年神在梦中应许他的话─他将比他的哥哥们更高贵。这句话常在他面前。按照他一生的经过,这个应许的实现似乎是不可能了─现在他孤孤单单的被囚在牢狱里,受着冤枉。他在监中不知祈求过多少次,求神使他恢复自由,可是神故意把他的祈求延搁,好使他在绝望中多学习信心的功课。神试炼他的时间很长,但是这也就是他的灵性长进的时间,当「祂所说的应验了」─他被释放的时候,他已经能柔软的用爱心和忍耐去对付他的刚愎的哥哥们了。这样的经历是非常难受的,当神宣布了祂的心意以后,过了好久,仍不实现,这实在是非常难忍的事情;但是这就是信心的训练,这训练能使我们更认识神。── 选
【可九23】「你若能信,在信的人,凡事都能。」
我们难得能听到信心准确的解释。有一次我们聚会的时候,一个青年人问起怎样可以从神那里得到需要的帮助。于是,有一个亲爱的老妇人站起来,伸出她的指头来指着那个青年人,很郑重的回答说:「你只要相信神已经作了,事情就成了。」这纔是信心准确的解释。多少时候,我们最大的危险乃是:求了神之后,我们不相信神已经作了,我们倒设法去帮助祂,还请别人去帮助祂,然后看神怎样去作这件事。真的信心,一经「阿们」神的「我肯」,就放手,让神独自去完成祂的工作。它的不二法门就是:「当将你的事交托耶和华,并倚靠祂,祂就必成全」(诗卅七5)。──《地上的天上生活》
耶稣向这个孩子的父亲讲出这个神迹的条件──『在信的人来说,凡事都能』──耶稣其实想对他说:『治好你的儿子的药方不是在我,而是完全靠你!』这并不是一个神学上了不起的真理;而是一个普世的办事真理。倘人带着失望的心情去做事,结果是一无是处,只有带来更大的失望;但当人靠着信心去做事时,则头头是道,成功的机会便展露出来。加富尔(Cavour)有一次讲过,一个政治家必须具有『事事都可能做得来的预感』。我们当中常常被不可能的感觉吓呆,所以神迹不会在我们眼前出现啊!──《每日研经丛书》
【44.赶鬼为何要用“禁食析祷”的方法?(可九章29节)】
那稣说“非用禁食祷告,这一类的鬼,总不能出来”。这是主那稣所宣布的赶鬼方法,但是为什么祷告还要加上禁食呢?我们在圣经发现下列数件禁食祈祷的事。
一、主那稣在受试探前,曾禁食四十昼夜(太四章1一2节)。
二、巴拿巴与保罗被差到国外布道时,那些为他们按手的同工们曾两次禁食祷告(徒十三章1一3节)。
三、巴拿巴与保罗在各教会中选立长老后,也禁食祷告(徒十四章23节)。
四、那稣教门徒在禁食时要梳头洗脸(太六章16一18节)。
五、有一个法利赛人每礼拜禁食两次(路十八章12节)。圣经并不解释为何要禁食,但只吩咐要禁食及有禁食祷告的示范,证明是有未解释的理由的。
我认为在祷告禁食,肠胃没有等待消化的食物,消化器官则有休息机会,粘附在肠壁的杂质有机会被清除,对于身体的健康是有很大的裨益。但,最重要的是,当身体的力量不必用在食物的消化工作时,可能会因祈祷之故而转变成为心灵的力量。这种由物质的力量而变成心灵的力量的奇妙,不为科学家所明白,因一般科学家并不研究心灵的问题。
既然主那稣吩咐我们在赶鬼时,要用禁食祈祷的方法,则我们顺服他的命令比研究“为什么”更佳。
不过有许多人虽因减肥而禁食,却不祈祷,那种禁食并无属灵的益处。――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可九35】当寇松勋爵(Lord Curzon)死时,士丹尼.包尔温(Stanley Baldwin)作过一段颂词,他说:『在我坐下来之前,我想讲几句只有我才有资格讲的话。因为只有一个首相才能深入他的肺腑,看透他的心;而我有两次机会看见他的失望和忍受很大的打击──第一次是我当选为首相,而他落选;第二次是我告诉他应该出任国防委员会的主席,而不应做外相。两次的经历都使他十分失望,但他从来没有用任何说话,表情或间接的诽谤来埋怨:他的口从不会出怨言,而能全副精神的去履行任务,埋头苦干。』这就是一个伟大人物的好典范,不以谋取高位作为人生的目标,而是随时准备在任何岗位去为国家服务。──《每日研经丛书》
这里有一个关于希腊斯巴达人(Spartan)的故事。他的名字是培达理多斯(Paedaretos)。当时在国中选三百个贤能出来掌管国政,而他也是候选人中的一个。但当入选的名单公布时,他却名落孙山。他的朋友于是十分失望而来安慰他:『人们应该选你才对,你一定会对国家有很大的贡献!』但培达理多斯却说:『我很高兴知道在斯巴达中,有三百个人比我更贤能。』此后这些话一直存留下来而为人所乐道。当别人越过了自己的头时,自己不应该产生恶念或嫉忌。──《每日研经丛书》
【可九38~40】许多时候,我们因为未认识别人的思想,便立即去判断别人的是非。潘威廉(William Penn)曾说:『你自己不明白的事,不要妄作反对和鄙视。』京士利威廉士(Kingsley Williams)在简易美语新约中把犹大书第十节译成:『他们妄肆批评每一件事物,因为他们并不明白。』──《每日研经丛书》
通到上帝的路有许多条的。丁尼生曾说:『上帝有多种方法把自己启示出来。』莎云蒂斯(Cervantes)有一次也说过:『路途真是多得很,但上帝会按着祂的旨意,带领每一条路的人到天堂去的。』这个世界是圆的,若两个人从一个地点出发,起初各走相反的路,但结果他们又会在途中相遇的。所有的路,只要人肯花长时间去走,至终必会通到上帝的地方去。倘若有人或有某一教会,以为自己单独获得了救赎的专利权,那简直是荒谬得可怜。──《每日研经丛书》
容忍的基础,就是简单的去接纳,相信真理的围绕轨迹是广阔无比的。莫黎(John Morley)写过一段文字:『容忍就是叫人尊敬一切可能存在的真理;这意味着承认真理,住在不同样式的大厦里,穿着不同颜色的衣服;说不同的方言。容忍意指应该坦白尊敬藏在人心里的良知,所具的自由,可以抗拒机械化的形式,千篇一律的规条和社会的压力。简言之,容忍就是一种伟大的爱心,超越信心和盼望。』不能容忍的人自然会刚愎和自以为是;以为在自己认识的真理之外,就不会有真理存在。
倘若有人强要制定一些主义,目的要铲除一切道德和有文化的基督教社会的根基时,我们必须起来去阻止。但阻止的方法是去指出它的错误,而不是用暴力去铲除。有一次之伏尔泰(Voltaire)用一句很鲜明的说话定下了言论自由的概念:『我虽憎恶你所说的话,但我宁愿为维护你有说这话的权利而牺牲自己。』──《每日研经丛书》
这里有一个富有东方色彩的寓言。从前有一个人,家传一只戒指,镶着一颗奇异的宝石在上面,凡人带了这只戒指后,性情自然变成和蔼可亲而人见人爱。这只戒指可以说是附有一种魔力的。于是父子相传直至后代,而这只戒指亦十分灵验,使戴上的人从善如流。后来到了戴这只戒指的人生了三个儿子,而父亲的烦恼来了,他应把这只戒指传给谁呢?于是他叫人仿效真的指环,再多做了两只。临终前,叫了三个儿子前来,把爱心的话,临终赠送给他们,而且每一个儿子都得到了一只戒指。后来三个儿子不约而同的发现了多了两只戒指,于是引起一场纷争,但他们又不知怎样去处理才好。于是求助一名聪明绝顶的法官。那个官把三只戒指仔细把玩一番,便对他们说:『我也不知道那一只才是真的,但你们自己应该知道啊!』那时三兄弟却十分惊奇,哑口无言,相对了一会;然后那个法官再继续说下去:『倘若这只指环真的如此灵验,带上的人一定会有善良的人格表现,那么我和城中的人借着你们以后的行为,便会告诉你们谁真谁假。你们如今各自分散,凡是以仁慈、诚实、勇敢和公义待人的一个便是真指环的主人了。』
这件事只有用生活的表现去证明出来。信仰若使人结出好的行为的果,我们大可不必指出别人的信仰是荒谬的。倘若我们能够记得这点时,我们自然学会容忍的美德了。──《每日研经丛书》
【可九41】有一个非常可爱的故事,是从一个海外宣教士讲述出来的。她向一班非洲小学生讲解奉耶稣的名给人一杯凉水的教训,当时她坐在阳台上,刚好有一群土著脚夫,背着重担子朝着村庄的广场走来,他们走路疲倦而又口渴,于是坐下来歇息一下。这些土人是从异族来的,他们知道别的土人不会给水让他们饮的,因为种族的界限仍然存在。但当这些疲劳的脚夫坐下不久,而这位教士也正望得出神时,从屋里走出一行女孩子来,而且每人的头上都带着一个盛满水的瓶子,朝着那群人走去,她们虽然脸上呈露出羞人答答的样子,心里还有点恐慌;她们跪下来,献上瓶中的水给他们饮。这些脚夫当时亦十分惊奇,但亦不顾忌甚么种族的界限,接过水,饮完又递回给那些女孩子。她们立即飞奔走向女教师的面前说:『我们已把凉水给了口渴的人,而且是奉耶稣的名而做的。』她们竟照足耶稣的话去做。
替人服务不是一件难事!它只是表示自己的仁慈而且可以满足别人的需要就够了。玛可麦(Mahomet)许久之前说过:『引导迷失方向的路人走回正路;给一杯水与口渴的人;向你的弟兄微笑,这一切都是爱心的表示。』──《每日研经丛书》
【可九42】著名小说家奥亨利(O. Henry)讲述一个故事,描写一个女孩子的母亲去世后,由父亲抚养。父亲经常出外工作,到了晚上才回家。每晚他坐下来,脱去外衣,便抽烟斗和看报纸,把双脚放在火炉的铁架旁。这个孤单女孩子走来想逗父亲和她玩耍;但他推说自己十分疲倦,必须单独歇息;随着便叫女儿到街外玩耍。这个女孩子在街上长大!结果就染上了一切陋习。后来这个女孩子死了。她的灵魂升到天堂时,彼得见她便对耶稣说:『主啊!这个女孩子甚么坏事都晓得做,我们把她抛进地狱,好吗?』耶稣说:『不可以!让她进来,让她进来。』那时耶稣的眼睛亦显得十分严厉:『去找那位不愿与女儿玩耍的父亲;他才是要抛进地狱的人。』其实上帝对罪人并不苛严,但对那些存心引人犯罪,制造机会使人沉沦,有意或无意用败坏的行为,做了较弱弟兄的绊脚石的人,上帝便会重重的惩罚他们。──《每日研经丛书》
【45.地狱在何处?犹太人的地狱观念如何?(可九章44一48节)】
地狱是早年中文圣经译者借用佛教的名词,佛教有八大地狱、八寒地狱、热地狱及十八层地狱等,俱皆死后受刑的痛苦地方。圣经希腊文此字为6EHENNAr*va音译为“机欣那”,意即,‘欣那之地”,是从希伯来的“欣嫩谷”GE一HINNOMdjnQ》一词而来。在约书亚时代已有其名(书十五章8节),该“谷”是在耶路撒冷之南,后又称为“欣嫩子谷”,相信是同一地点,或是该谷扩展的一部分。看圣经后面附录的地图3左上角的附图,锡安之西南便可找到欣嫩子谷了。
该谷长约一里半,首先是犹太人的罪犯火葬场和焚烧垃圾之处,后来因为不断有人在该处焚烧死兽、死人和一切废物;以致日夜有火焚烧,成为“不灭之火”的地方。同时,也有许多尸虫,渐渐遍满全谷。犹太拉比于是以该地比方“地狱”,并且说,欣嫩子谷可能是“地狱的门口”。
犹太人的次经(摩西离世传及以斯得拉后书)曾提及欣嫩子谷为罪人受刑罚之处。
阿拉伯人现在称旧约的欣嫩子谷为BIR EYYUB(悲而哀狱堡)。
主那稣在这里是借用犹太人所熟悉的地狱观念,来警告他们不要使任何人跌倒。
至于地狱究竟在何处,因为是属于肉眼看不见的世界境域,我们指定在某一处是徒然的,那些到了地狱在永火中受苦的灵魂,也无法告诉我们,地狱是在何处。地狱在何处,并不重要,在地狱中受苦的悲惨事却是真确而又可怕。可参看路加福音十六章22一29节。――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67 地狱的虫是不死的,火是不灭的何意?(可九48)】
答:地狱一词原是指着欣嫩子谷说的(参十八题),古时在耶路撒冷之西南有一谷,名欣嫩子谷(书十五8,十八16),在这谷中有一处名叫陀裵特(赛卅33,十九1-6),犹太人常在那里将儿女献给摩洛神(代下廿八5,卅三6)(注),在约西亚王时,因用死人的骨头污秽了那地(王下廿三10-14),于是犹太人将圣城各种污秽之物,并死的畜牲以及犯人的尸首都运到那里烧(王下廿三10),那地常有虫吃尸首,又有火常烧各等不洁之物,所以犹太人将那谷地当作地狱之预表,而虫是不死的,火是不灭的。
注:参拙旧约圣经问题总解一五九题——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你若能信(可九14~29)】
一、子被鬼附(17~18节)
二、门徒束手(17,28~29节)
三、父有疑惧(22~23节)
四、救主垂怜(25~27节)
── 斐有文
【上了高山】
你若能信;我信不足,求主帮助
一、耶稣在山上变了形像
1.带着三个门徒
2.先知和律法
3.我们在这里真好
二、被哑吧鬼附着
1.鬼捉弄他
2.把他带到耶稣跟前
3.门徒暗暗的问耶稣
三、门徒争论谁为大
1.愿意作首先的,他必作众人的用人
2.不叫你跌倒
3.被丢在地狱里
── Chih-Hsin Chang《An Outline of The New Testa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