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入耶路撒冷( 11:1-11 )
○ 太 21:1-11 路 19:28-40 约 12:12-19
(一)地点:橄榄山、伯法其和伯大尼、耶路撒冷附近。 11:1
●「伯法其」:位於橄榄山,在耶路撒冷以东一点六公里。
●「伯大尼」:位於橄榄山东侧的村庄,離耶路撒冷约三公里,是拉撒路
(死里复活的那一位)的故乡。
●「橄榄山」:位於耶路撒冷东边,山高八百公尺。
(二)耶稣差两個门徒去找一匹没有人骑過的驴驹来当坐骑。事情就如耶稣所说
的发生了。11:2-6
●「必看见」:原文的语气是「将看见」。
●「驴驹」:原文是泛指任何幼小的动物,但在七十士译本与蒲草文献中
常常指著「雄的马驹」或「驴驹」。
●「主」:这個字通常用来称呼罗马皇帝,在七十士译本中此字用来翻译
希伯来文的「神」字。
●「主」要用他:可能是「耶稣自称为主」,或者指「神」,或者是「該
驴驹的主人」(这种解释假设該驴驹的主人当時跟耶稣
在一起)。
●「那人必立時让你们牵来」:抄本有两种不同的内容,一是解释为「主
要用驴驹,他会立刻把驴驹送回来村子」
,另一种解释为「那人必立刻送驴驹到主
这里」。
(三)门徒:把驴驹上搭著自己的衣服,让耶稣骑上。11:7
众人:把衣服铺在路上,砍下田间的树枝铺在路上。11:8
随行的人高喊:和散那,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一副欢迎弥赛亚的样
子。11:9-10
●「树枝」:原文是「叶」或「带著叶子的树枝」,约翰福音说是「棕树
枝」,如果是这样,那这树枝就是由耶利哥城带来的,因为
棕树并非耶路撒冷的土產。
●「和散那」:原文是「耶和华啊,请你拯救」,有「请求神立即拯救」
的意思,但也可以用作「称颂语」。犹太人在住棚节時惯
於把棕枝或芦苇砍下来,一边挥舞一边呼喊 诗 118 。
这個词跟「阿们」和「哈利路亚」一样,后来成为敬拜仪
式中的感叹语。
●「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引自 诗 118:26 ,原来的意
思是「奉主名的祝福赐给来過节的朝圣
者」,马可在此引用的圣经与目前的旧
约圣经文字略有差异,让意义变成「耶
稣是应当称颂的」。
●「那将要来的我祖大卫之国」:指的就是犹太人等待已久的「弥赛亚国
度」。
◎用衣服或砍下来的树枝铺在路上,是表示对尊贵者的欢迎或致敬。
◎「是从来没有人骑過的」:做神圣用途的动物必须没有人使用過(参考
民 19:2 申 21:3 撒上 6:7 )。
◎耶稣骑驴驹进入耶路撒冷这件事,应验了 亚 9:9 的预言。
在当時,一個国王只有战争的時候才骑马,平時都是骑驴的。因此耶稣
骑驴进入耶路撒冷,正表达了其谦和与慈爱,而非犹太人心目中政治性
弥赛亚的「君临天下」态势。
(四)耶稣进了耶路撒冷与圣殿,看了各样的物件,就出城往伯大尼去了。 11:11
◎在这里耶稣的表现显得很像一個離家很久的主人重新回家检视自己熟悉
的家具一样。
◎马可福音描述耶稣进耶路撒冷的過程,显得比其他福音书含蓄平淡,这
应該跟马可福音作者的风格有关。
二、咒诅无花果树( 11:12-14 11:20-26 )
○ 太 21:18-22
(一)時间:耶稣进耶路撒冷隔天。 11:12
背景:耶稣饿了。 11:13
事件:耶稣看到一棵无花果树,過去找不到果子(因为不是收无花果的時
间),於是耶稣咒诅无花果:「永没有人吃其果子」,而门徒听到
耶稣的咒诅。 11:13-14
●由马太福音中可以得知这個時间是「清早六点以前」,大约是四更的時
候。这一天应該是星期一。
●「因为不是收无花果的時候」:原文的翻译应該是「不是无花果树盛產
的季节」。
◎「因为不是收无花果的時候」:无花果成熟期应該在六月与九月,而耶
稣显然不会不知道这個道理。在不是无
花果成熟的時候去找无花果吃,找不到
就咒诅果树,显然是一件很特别的事情
。一般认为这是耶稣透過这個行动来宣
告以色列国的审判(在旧约中常常用无
花果来代表以色列国),表示耶稣来到
以色列国,却得不到应有的对待,於是
上帝就将咒诅临到以色列国,让外国不
再透過以色列分享上帝的恩典与真理。
◎「树上有叶子」:或者暗示这些叶子让整棵树看起来很像有果子的样子
,但实际上对人是没有帮助的。就像当時的宗教仪式
,看起来非常隆重繁复,但其实没有真实的内涵。
◎耶路撒冷附近的无花果树通常在三、四月開始长叶子,到了六月所有的
叶子长满之后才開始结无花果。但这棵树是例外,在逾越节的時候就已
经长满了叶子,所以耶稣才会有「找果子」的尝试。
◎把对无花果的咒诅与洁净圣殿放在一起,似乎更是表明了耶稣透過这些
举动宣告他对当時犹太教信仰的审判与唾弃。
(二)時间:耶稣进耶路撒冷的第三天早晨。 11:20
事件:看见无花果树连根都枯干了。 11:20
(三)彼得提醒耶稣他所咒诅的无花果已经枯干了。 11:21
◎这里的记载显示出彼得是马可福音的资料来源。彼得的说话也显示出门
徒对耶稣咒诅的能力仍然不够认识,因此耶稣才会有底下的「信心」教
导。
(四)耶稣以「你们当信神」来回应之,并以「移山」来表达信心的力量。
11:22-23
●「这座山」:耶稣就地取材拿「橄榄山」来当例子,在橄榄山上可以看
见死海,因此耶稣就拿此山和死海来表达信心的力量。
●「移山」:这是当時拉比习惯使用的比喻。
◎ 11:22 已经很清楚的把耶稣的「拉比式讲道」的重点表明清楚,重点是「
祷告時应当有信心」、「应当对神有信心」,而非「人只要有信心就可
以要上帝替他做任何的事情」。
(五)耶稣教导门徒祷告无论是什么,只要信是得著的就必得著。 11:24
(六)耶稣教导门徒祷告前必须饶恕得罪自己的人。11:25-26
●最好的抄本里面都没有 11:26 ,这一节可能是根据马太福音的记载加入
的。
◎这里显示「饶恕别人」跟「上帝是否饶恕我们」有关,这也是主祷文等
经文提到的思想。
三、洁净圣殿( 11:15-19 )
○ 太 21:12-17 路 19:45-48 约 2:13-22
(一)耶稣和门徒进入圣殿赶出作买卖的人,也不许人拿著器具由殿里经過。
11:15-16
◎根据马太、马可、路加福音的记载,耶稣洁净圣殿是发生在耶稣被
钉十字架前数日。约翰所记载的可能是另外的一次。解经家持两种
不同的理论,而一般比较多认为约翰记载的是耶稣传道初期的另外
一次洁净圣殿,另有人推測 马 3:22 一事是因为耶稣在耶
路撒冷洁净圣殿的结果。
◎这里指的应該是「外邦人院」,从外地来的朝圣者不便携带祭物,
而祭司们又指定特殊的钱币(古推罗币)来缴纳圣殿税(理由是罗
马的货币上有凯撒或其他神只的像,亵渎上帝),因此供外邦人敬
拜的地方就变成兑换钱币和买卖祭物的场所。买卖货币和祭物本身
没有什么不对,但是他们不应該在外邦人可以敬拜的地方进行买卖
,而应該退到圣殿外去。当時所献的祭物必须是祭司接纳「无残疾
」的才可以献祭,显然要在圣殿周遭開业也必须获得祭司允许,因
此祭司可以由其中获利。
◎「不许人拿著器具从殿里经過」:圣殿当局禁止持杖、穿便鞋、带
钱囊及脚上沾灰尘的人不准进入
圣殿。凡出城上橄榄山的,不准
取道外院(此举将外院视同是捷
径)。但这個禁令被当時的人忽
略了。
(二)耶稣責备众人:圣殿应該是万国祷告的殿,而以色列人居然使圣殿成为贼
窝。 11:17
●「教训」:原文時态显示出「继续教训」的意思,似乎暗示耶稣前面的
举动是「教训」的一部份。
●「我的殿必称为万国祷告的殿」:引自 赛 56:7 。
●「贼」窝:「贼」这個字是指「强盗」、「土匪」而非指「窃贼」。
(三)祭司长与文士想要除灭耶稣,却又怕耶稣,因为众人对耶稣的教训感到惊
奇。11:18
◎显然在祭司们的心目中,「外邦人的祷告」比起商业利益实在不是一件
要紧的事。耶稣这样洁净圣殿,为外邦人争取敬拜空间,反倒让这些「
宗教领袖」想要杀害耶稣,这真是一件令人叹息的事情....
(四)耶稣每晚離開耶路撒冷。 11:19
二、咒诅无花果树( 11:12-14 11:20-26 )
○ 太 21:18-22
(一)時间:耶稣进耶路撒冷隔天。 11:12
背景:耶稣饿了。 11:13
事件:耶稣看到一棵无花果树,過去找不到果子(因为不是收无花果的時
间),於是耶稣咒诅无花果:「永没有人吃其果子」,而门徒听到
耶稣的咒诅。 11:13-14
●由马太福音中可以得知这個時间是「清早六点以前」,大约是四更的時
候。这一天应該是星期一。
●「因为不是收无花果的時候」:原文的翻译应該是「不是无花果树盛產
的季节」。
◎「因为不是收无花果的時候」:无花果成熟期应該在六月与九月,而耶
稣显然不会不知道这個道理。在不是无
花果成熟的時候去找无花果吃,找不到
就咒诅果树,显然是一件很特别的事情
。一般认为这是耶稣透過这個行动来宣
告以色列国的审判(在旧约中常常用无
花果来代表以色列国),表示耶稣来到
以色列国,却得不到应有的对待,於是
上帝就将咒诅临到以色列国,让外国不
再透過以色列分享上帝的恩典与真理。
◎「树上有叶子」:或者暗示这些叶子让整棵树看起来很像有果子的样子
,但实际上对人是没有帮助的。就像当時的宗教仪式
,看起来非常隆重繁复,但其实没有真实的内涵。
◎耶路撒冷附近的无花果树通常在三、四月開始长叶子,到了六月所有的
叶子长满之后才開始结无花果。但这棵树是例外,在逾越节的時候就已
经长满了叶子,所以耶稣才会有「找果子」的尝试。
◎把对无花果的咒诅与洁净圣殿放在一起,似乎更是表明了耶稣透過这些
举动宣告他对当時犹太教信仰的审判与唾弃。
(二)時间:耶稣进耶路撒冷的第三天早晨。 11:20
事件:看见无花果树连根都枯干了。 11:20
(三)彼得提醒耶稣他所咒诅的无花果已经枯干了。 11:21
◎这里的记载显示出彼得是马可福音的资料来源。彼得的说话也显示出门
徒对耶稣咒诅的能力仍然不够认识,因此耶稣才会有底下的「信心」教
导。
(四)耶稣以「你们当信神」来回应之,并以「移山」来表达信心的力量。
11:22-23
●「这座山」:耶稣就地取材拿「橄榄山」来当例子,在橄榄山上可以看
见死海,因此耶稣就拿此山和死海来表达信心的力量。
●「移山」:这是当時拉比习惯使用的比喻。
◎ 11:22 已经很清楚的把耶稣的「拉比式讲道」的重点表明清楚,重点是「
祷告時应当有信心」、「应当对神有信心」,而非「人只要有信心就可
以要上帝替他做任何的事情」。
(五)耶稣教导门徒祷告无论是什么,只要信是得著的就必得著。 11:24
(六)耶稣教导门徒祷告前必须饶恕得罪自己的人。11:25-26
●最好的抄本里面都没有 11:26 ,这一节可能是根据马太福音的记载加入
的。
◎这里显示「饶恕别人」跟「上帝是否饶恕我们」有关,这也是主祷文等
经文提到的思想。
四、有关耶稣权柄的辩论( 11:27-33 )
○ 太 21:23-27 路 20:1-8
(一)地点:耶路撒冷圣殿中。
事件:祭司长、文士、长老来問耶稣用什么权柄做这些事(应該是指洁净
圣殿的事) 11:27-28
●原文中使用三個冠词,表达「祭司长」、「文士」与「长老」是来自三
个不同的团体。这三個团体就是犹太公会的成员,显示耶稣洁净圣殿的
动作与教训真的不同凡响。
◎这問题的意图明显,如果耶稣承认他的权柄来自上帝,这些人就可以
告他亵渎上帝一类的罪名。如果耶稣说自己的权柄不是来自上帝,那
立刻就会失去了众人的拥戴。
(二)耶稣反用「约翰洗礼之来历」来询問这些宗教领袖。 11:29-30
◎有许多人认为耶稣的回答是一种辩论技巧,不過很可能耶稣也暗示著
众所周知那拥有天上来权柄的施洗约翰,曾经承认耶稣的权柄是来自
天上。因此肯定施洗约翰的权柄同時也肯定耶稣的权柄来源是上帝。
(三)宗教领袖们不信施洗约翰的权柄由天上来,又怕百姓,所以只能回答「
不知道」,而耶稣也就不必回答他的权柄来源。 11:31-33
◎由这些宗教领袖的回答中看不出一点「追求真相」的诚意,只是一种
「利害关系」的思考,真的是令人叹息。
五、恶园户的比喻( 12:1-12 )
○ 太 21:33-46 路 20:9-19
(一)耶稣用葡萄园的比喻来描述犹太人的背逆与上帝的审判。 12:1
●「他们」:指的应該是前一章中的「祭司长」、「文士」和「长老」。
虽然路加福音中提到当時也有百姓在周遭听,不過主要的对
象应該是前面来质询耶稣的宗教领袖们。
◎整個比喻的背景跟 赛 5:1-7 相当有关系。
(二)背景:有人栽种一個葡萄园,建置好硬体设备,就租给园户,自己往国外
去了。 12:1
●「压酒池」:原文是指著「压酒池底下的容器或槽」。马太福音的用字
才是「压酒池」。
◎当時约但河上游流域与不少加利利高地为外邦人(非犹太人)拥有,他
们将田地租给佃农耕种,收定量的农作物为租金,耶稣就是用这個当時
大家熟悉的状况来比喻。
(三)起初园主派仆人们去收租金(果子),结果仆人们被园户打、凌辱、甚至
杀害。 12:2-5
◎这里指的应該是上帝把选民或真理(葡萄园)托付给宗教领袖们(园户
),并派先知(仆人)去选民中间。不過先知屡次被打、凌辱、迫害甚
至杀害。
(四)园主於是派自己的儿子去收租金,本以为园户会尊敬他,结果反而被园户
所杀。12:6-8
●「爱」子:有「爱」跟「唯一的」的意思。
●「產业就归我们了」:根据犹太律法,一块土地如果没有后嗣去认领,
就会被宣告为「无业主之地」,可以由任何人去
认领。
(五)结果园主来除灭园户,将葡萄园转租给别人。 12:9
(六)耶稣引圣经来说明宗教领袖所丢弃的石头,将被上帝立为上帝国度的基础
。宗教领袖们了解比喻是指著他们,所以想抓耶稣,不過因为怕百姓,就
暂時離開。 12:10-12
●「房角的头块石头」:指位於角落,决定两边位置的巨大基石,或指
墙顶上,最中间并支撑整体的石块。
●「指著」他们:「针对」他们。
◎ 12:10-11 引自 诗 118:22-23 。
◎园户因为看出来的人是园主的儿子,所以动了杀机。这些宗教领袖知道
「园户」代表著他们,而他们也的确动了杀机,而且动机也是希望保住
自己独一无二的「宗教领袖」地位(这本应該是属於上帝的)。
七、复活的問题( 12:18-27 )
○ 太 22:23-23 路 20:27-40
(一)撒都該人因为认为没有复活的事情,所以找难题来問耶稣。 12:18
●「撒都該人」:是犹太教中的一派,成员多半是富有的祭司,信仰以
摩西五经为主要根据,不接受口头传统,不相信有天
使、鬼魂和复活这些事。而他们不接受复活的主要理
由就是「无法由摩西五经中找到任何证据」,所以他
们不须要相信。
(二)撒都該人問:一個女人嫁七個丈夫,复活之后这女人到底是谁的妻子?
12:19-23
◎这里是引自 申 25:5 的规定。
◎法利赛人认为这种情况下,当复活時这個女人是第一個人的妻子。
(三)耶稣说明撒都該人会有这样的問题是因为不了解圣经与上帝的大能,复活
之后的人跟天使一样没有婚姻制度。12:24-25
●「错」:「犯错」、「走迷」。
(四)耶稣举圣经来证实复活的事实。 12:26-27
●「摩西的书」:即「律法书」,是撒都該人最偏爱信赖的经卷。
●「荆棘篇」: 出 3:1-6 。
◎耶稣引撒都該人接受的摩西五经来回答撒都該人的問题。如果一個人
真的死了就死了,不存在了(这是撒都該人的看法),那上帝怎么会
是这种不存在的人的上帝呢?
八、最大诫命的教训( 12:28-34 )
○ 太 22:34-40 路 10:25-28
(一)有一位文士听见耶稣回答敌人挑战回答的好,就問耶稣哪一条诫命是最
重要的。12:28
◎根据犹太拉比的计算,律法共有六百一十三条律例。
(二)耶稣以「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神」与「爱人如己」两条诫命为最大
的诫命。 12:29-31
◎耶稣在此用「Shema」中的经文来回答这人,Shema(聆听的意思)经文
是 申 6:4-9 11:13-21 民 15:37-41 ,是犹太
人熟悉的认信经文(敬虔的犹太人每天早晚必读)。耶稣向文士读出
申 6:4-5 。
◎「爱人如己」出自 利 19:18 。
(三)文士同意爱神与爱人比祭祀重要。 12:32-33
●「燔祭」:这种祭祀是将整只祭牲都烧了,任何人都不能分享祭牲的
肉。
●「祭祀」:是泛指另外一类的祭祀,只烧掉部分的祭牲,剩下的祭肉
献祭者可以吃。
(四)耶稣看见文士回答的有智慧,就称赞他離神国不遠。此后没人敢問耶稣
问题。 12:34
●「智慧」:「悟性」、「智力」。
◎「尽全力爱神」、「爱人如己」诫命不难了解,但亲身实踐才是真正
的困难所在。
九、大卫的子孫( 12:35-37 )
○ 太 22:41-46 路 20:41-44
(一)耶稣质疑文士为何说「基督是大卫的子孫」? 12:35
(二)耶稣引圣经说明大卫称基督为主,那为何又说基督是大卫的子孫呢?
12:36-37
●「主」:指耶和华。
●「我主」:指耶和华膏立的君王,在此是指「基督」。
◎这里引的是 诗 110:1 。
十、耶稣谴責文士( 12:38-40 )
○ 太 23:1-36 路 20:45-47
(一)耶稣要人防备文士。 12:38
(二)文士的举动:好穿常衣游行,喜欢人在公共场合問他们安,喜爱会堂里的
高位、筵席上的首位,侵吞寡妇的家產,假意做很长的祷告。 12:38-40
●「长衣」:是当時绅士阶级的标志。
●「高位」:指会堂经卷柜正前方的座位,面向会众,这些位置是留给官
吏或身份特殊的人士坐的。
●「侵吞寡妇的家產」:文士多来自贫穷家庭,而他们的工作是没有薪酬
的,然而犹太人喜欢款待他们,认为款待文士是
敬虔的举动。而耶稣这里的指責是针对文士滥用
这权利,剥削敬虔寡妇的家產。
(三)耶稣说这些人要受更重的刑罚。 12:40
◎这些人都是当時少有的圣经专家,清楚知道圣经的记载与上帝的话,但
却不顺服上帝的话,反倒行出与圣经要求相反的生活,明知故犯,故要
受更重的刑罚。
十一、寡妇的奉献( 12:41-44 )
○ 路 21:1-4
(一)背景:耶稣对著银库坐著,看众人奉献的状况。 12:41
●「银库」:圣殿妇女院的墙上设有十三個收奉献的容器。
(二)有许多财主投了不少钱,有一個寡妇投了两個小钱,耶稣对门徒说这寡
妇因为把自己的一切都献上,所以奉献的比众人更多。12:41-44
●「穷」:原文是「赤贫」、「非常穷」的意思。
●「小钱」:是当時最小的犹太铜币。
●「大钱」:价值最低的罗马铜币。
◎这里耶稣并没有鼓励大家都应該把养生的钱奉献出来的意思,而比较
多是表达上帝看人的奉献价值是看所奉献的对那個人的意义,而非单
单看数量的多寡。
十二、有关末世的讲论( 13:1-37 )
○ 太 24:1-44 路 21:5-33
(一)预言圣殿被毁 13:1-2
○ 太 24:1-2 路 21:5-6
1.耶稣由圣殿出来時,有门徒请耶稣注意圣殿的壮观宏伟。 13:1
◎当時门徒所见到的石头,大小由二十尺到四十尺不等,重量约一百
吨。而根据犹太史学家约瑟夫的记载,这些石头都是白色。
◎大希律执政第十五年(西元前20或19年)開始整建圣殿,把圣殿的基
础扩大一倍,这项整建工程一直到西元六十四年才完工,但是過了七
年,也就是西元七十年就被毁了。当時圣殿长廊的大柱子都是由白色
的大理石制成,高达四十英尺,而奉献之物,最有名的是由金子制成
的大葡萄树,每一株都有一人高。
2.耶稣预言这個圣殿将被拆毁,甚至没有一块石头留在石头上。13:2
◎这個预言应验於西元七十年耶路撒冷被毁。
(二)关於灾难的起头 13:3-13
○#太 24:3-14 路 21:7-19
1.耶稣在橄榄山上对圣殿而坐,幾位门徒私下問耶稣关於圣殿被毁的時间
与预兆。 13:3-4
2.耶稣反而先要门徒谨慎,免得被人迷惑,且预言未来将有些人自称自己
是基督,并且要迷惑许多人。 13:5-6
◎「谨慎」、「避免被迷惑」似乎是这一章的主要内容,耶稣在提到预
兆之前,先要门徒谨慎,免得有人冒名迷惑基督徒。
3.打仗、地震、饥荒都是灾难的预兆。 13:7-8
◎这段经文在西元69年曾经有「最初的应验」,当時罗马皇帝改朝换代
好幾次,加利利一些坚固的城池也陷落。这对当時的教会应該是相当
明确的警告才对。
4.耶稣预言门徒将要受到政治与宗教界的迫害,且福音要传出。 13:9
●「万民」:较好的译法是「给所有的非犹太人」。
5.耶稣安慰门徒,受逼迫時圣灵将替门徒说话。 13:11
●「豫先思虑」:原文是「预先忧虑」或「预先思虑」。
6.为了福音的关系,自己的亲属将伤害自己的亲属,且基督徒将被众人恨
恶,而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 13:12-13
(三)大灾难 13:14-23
○ 太 24:15-28 路 21:20-24
1.看到恶人站在不当站的地方時,要不眷恋的躲避。 13:14-16
◎「那行毁坏可憎的」:,引自 但 12:11 ,大部分的学者认
为这是指「敌基督」,也有人认为是指罗马
军团的旗帜。
2.在灾难的時候,怀孕和奶孩子将有灾祸,要祷告使这灾难不在冬天来临
。因为灾难很大,甚至如果不是因为上帝减少灾难的日子,人类将全体
灭亡。不過上帝为了「选民」把灾难的日子减少了。 13:17-20
◎「冬天」:在这個季节中,巴勒斯坦会有暴雨使河水高涨,无法越過
,可能会阻拦人们的避难。
◎西元七十年罗马军攻打耶路撒冷時,耶路撒冷教会正视这個警告,提
前逃到约但河外的彼拉去了。
◎约瑟夫记载耶路撒冷被毁時,有一百一十万犹太人被杀,九万七千人
被掳。
3.当時许多人将谣传基督出现,也有假先知、假基督可以行神迹,甚至因
为神迹的缘故,选民都被迷惑了。耶稣既然预先说了,基督徒更应当小
心谨慎。 13:21-23
◎「神迹」总是能吸引许多人的眼光与注意,耶稣在此表示,即使是假
先知也能行奇事,以致於连基督徒都会被迷惑了,我们理应谨慎的检
验每一個自称为来自上帝的神迹。
(四)人子降临 13:24-27
○ 太 24:29-31 路 21:25-28 。
1.灾难之后自然界将有大改变,然后人们要看到耶稣有能力、有荣耀的
驾云降临。 13:24-26
2.耶稣要差遣天使把基督徒由四方招聚而来。 13:27
(五)从无花果树学习看徵兆 13:28-31
○ 太 24:32-35 路 21:29-33
1.门徒既然有能力看无花果树的枝叶状况,知道夏天近了,也应該可以
看徵兆分辨耶稣再来的日子近了。 13:28-29
2.耶稣保证他的话一定会实现。 13:30-31
●「世代」:应該是指与耶稣、门徒同一個時代的人。而「这些事」
应該主要是指「圣殿被毁」的事情。
(六)没有人知道耶稣降临的時间 13:32-37
○ 太 24:36-44
1.确实的時间除了天父之外,甚至连天使、耶稣都不知道。 13:32
◎所以如果有人居然自认自己可以清楚耶稣降临的時间(或者世界末日
的時间),显然都不符合圣经的说法。
2.既然不知道确定的日子,门徒应該儆醒祈祷。 13:33-37
◎ 可 13 常被称为「小启示录」。
◎这一大段经文并不容易解释,因为其中穿插著对耶路撒冷毁灭的预言
和对末日的预言。究竟哪一段是针对哪一件事,就是解释的困难所在
。即使我们对末日的经過无法明确的有個统一的答案,但是面对末日
所应該采取的儆醒态度却是可以明确肯定的。那!我们是否真的存有
儆醒的态度来面对每一天的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