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
【耶稣在棕枝主日进耶路撒冷,究竟有多少驴子参与其事?一只或两只?(可十一2)】
关于耶稣进耶路撒冷一事,马太二十一2提及有两只驴,是母驴和它的驴驹。但马可十一2及路加十九30的平行经文,就只提及那只驴驹,却没有记载母驴。三段经文并非互相矛盾;因为三卷福音书都指出,耶稣是骑着一只未曾被人骑过的驴驹(Polos)进耶路撒冷;因此,问题只在于那只母驴。马太二十一5引述了先知撒迦利亚书九9,指出基督的象征性行动应验了撒迦利亚的预言,后者记载:「谦谦和和的骑着驴(hamor),就是骑着驴('a-tono-t)的驹子('ayir)。」马太继续指出,当耶稣骑在驴驹上时,那母驴走在前头(7节)。
将母驴也包括入这段经文内,有何用意呢?只要稍为思量,也知道个中原因了。一只驴驹从未被人骑过(这样才符合象征意义),那么,在它心理或情感上,必定仍然依赖母亲;纵使在那时候,它已完全戒了奶。因此,要使驴驹驯服,最好就是由母驴领路,走入耶路撒冷城。虽然驴驹从未被人骑过,亦未有接受训练沿着路面行走,若母亲走在前面,它必定会跟随。
撒迦利亚书亦没有指明在胜利进城的那一刻,是由母驴担任有象征意义的角色,先知只不过是为符合诗体的平行句法,而指驴驹为「驴的驹子」。无论如何,马太亲睹耶稣进城(马可及路加却没有这经历),知道母驴走在前面,领驴驹及耶稣进城。故此,马太与另外两卷符类福音是没有冲突的;上述记载更肯定了马太是当日情境的目击者。── 艾基斯《新约圣经难题汇编》
【耶稣咒诅不结果子的无花果树,究竟发生在圣殿的银钱兑换者被逐之前,抑或之后?(可十一11~19)】
根据马太二十一12-17,基督于棕枝主日入耶路撒冷,就直往圣殿,将里面的买卖牛羊者(牛羊用作献祭),兑换钱银者(朝圣者所携带的金钱,需兑换为圣殿库官所接受的钱币)悉数赶出去。路加十九45、46的记述则较为简短,指出耶稣进入圣殿后,就赶出在里面做买卖的商人。但马可十一11-19却清楚指出,耶稣赶走殿中商人之事,发生于星期一,而在此事之前,耶稣咒诅一株不结果的无花果树(12-14节)。至于马太福音,在洁净圣殿后才提及咒诅无花果树(二十一18-19);路加甚至没有提及咒诅无花果树这事件。因此,我们只需考虑马太与马可的记载。这两段经文,如何能和谐一致呢?耶稣无论如何不会在连续的两天都洁净圣殿,还说了同一句话:「我的殿必称为祷告的殿」。
设若我们略读马太福音,以了解其记事的技巧,就会发觉马太的作者有时候会将事情按照其性质排列,而没有严格地依照先后次序;但马可及路加的特色,就是按次序来记事。马太五、六、七章的登山宝训,极可能是耶稣一气呵成的宣讲,那时,群众坐在传统上称为祝福之山的山脚,而那山位于加利利海东岸。其实,山上宝训的某些段落,亦有在其他情况下出现,路加六20-49在平原上的讲论就是其中一个例子;这意味着耶稣在三年传道的过程中,在巴勒斯坦及其邻近区域,常根据同样主题作出讲论。无论如何,马太倾向于将相同主题的材料放在一起,成为合逻辑的一段段经文;在第十三章有关天国的八个比喻中,马太这种倾向是显而易见的。在展开一个主题后,马太总希望一直承接着,直至有关的事件或讲论结束为止。这是马太福音中常见的情况。
马太及马可均记载,耶稣在棕枝主日入城后,就径往圣殿(太二十一12;可十一11);两卷福音书的作者亦同意,耶稣当中有进入圣殿,四周细看;毫无疑问,耶稣极不满于当时圣殿的环境,商人叫卖之声,此起彼落,一片嘈吵。情况混乱,一如三年前神往圣殿时所看见的;在那次,耶稣拿着绳子当作鞭子,将商人赶出圣殿(约二13-17)。在那一次,耶稣控告他们将神的殿当作买卖的地方(马太与马可所记,耶稣在最后一周内入圣殿,他所引用的是赛五十六7)。
马可接着记载,在当日(即主日的下午),耶稣并未公然表示自己的不满。他便前往伯大尼,可能是撒拉路、马利亚和马大那里,在他们家中留宿。我们可以肯定,当晚他曾用一部分时间来祈祷,向天父求问,明天应该做什么。到了第二天,即是最后一周的星期一,耶稣带着门徒返回耶路撒冷:途中,他看见一株没有果子的无花果树,使他记起以色列国亦是不结果子的。于是,耶稣以此树作为实物教材,教导门徒一番。
无花果树只长叶子,却没有结果子的迹象(以巴勒斯坦的气候来说,无花果树当时还未到结果子的季节,但这株无花果树毫无结果子迹象,只是长满了叶)。耶稣便使这树立时枯干(显然是在当天就落叶了),并以此教导门徒凭信心祈祷的能力(因为耶稣是以祈祷来咒诅这棵树),甚至可以成就更伟大的事情,就是将大山投往海里也成(参太二十一20-22;可十一20-25)。
照着事情的先后次序,马可记载耶稣重返耶路撒冷圣殿;耶稣引用旧约圣经的说话:「我的殿必称为万国祷告的殿。」将那些繁喧叫卖的商人、兑换银钱的贩子,全部赶离圣殿(太二十一13;可十一17;路十九46)。至于马太福音,则照着一贯的风格,将星期一发生洁净圣殿一事,附加入星期日周围观察圣殿的过程中。与马太的作风不同,马可依照先后次序来记事。在咒诅无花果树洁净圣殿熟先熟后这方面看来,路加福音没有问题,因为此卷书没有记载无花果树被咒诅这件事。── 艾基斯《新约圣经难题汇编》
【69 耶稣为什么要咒诅无花果树?有何教训?(可十一12-14)】
答①无花果树做早系载于旧约圣经创世纪三章七节,亚当,夏娃曾以其叶制作围裙之用,此树须经多年培植,始见结果茂盛,其树干长足高约九至十三尺,间亦有高达二丈余者,夏时叶密,荫浓凉爽(约一48),在巴勒斯坦所植种类繁多,岁获两次,经常是在秋天结果,可以作饼,常为犹太人重要之食品(尼十三15,撒上卅12),亦有治病之功效(王下廿7)。
②耶稣曾经来「到了无花果树下,竟找不着什么,不过有叶子,因为不是收无花果的时候。」意思是这树上既有叶子,也就应当有果子,可能再过八九天,就要到了成熟收果子的时候。从植物学上说,犹太地无花果概是先结出第一粒像绿色小瘤的果子,才生长出新叶子来,现在叶子已经很多,远远已可看见,且还未有人到来收果子的时候(可十一13),就实际而论,树上理应有果子累累满挂,但竟然出乎意料之外,只有叶子每没有果子,不尽结果子的本分,所以耶稣咒诅这树,连根都枯干了(可十一20,21,太廿一19,20)。
③这颗无花果象征犹太民族,长满了啦宗教信仰的叶子,徒有续表其名,结不出公义的果子(参路十三6-9),耶稣看他们是早已蒙了神的特别恩典,应当为神结果子,但是没有果子,所以遭受咒诅,祂以这无花果树上所行的神迹,特要预言表明审判犹太国的结局(参赛五4-7),且从这件事上,祂为门徒启示了信服神,而认识靠信心得能力和祷告的功效(可十一20-24,太廿一21,22),由上面情形可知耶稣并不是因为祂饿了来向这棵树发怒(参太四2-4)。今日我们信徒应当领受主在这颗无花果树上所作的教训,为祂多结善果,荣耀主名,免遭将来的咒诅灭亡(太三8,10,七19-21,约十五8,弗五9,腓一11,西一11)。——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可十一12~14】文学家兰勃却尔斯(Charles Lamb)曾经描写过一个人(Samuel le Grice)。在他的一生当中可以分成三阶段。在幼年时,人们对他说:『他将来会成就大事。』,后来他长大变老了,却没有做过甚么大事业出来,于是人们对他说:『倘他真心尝试,他可以干出伟大的事业出来的。』但到了生命终结时,他们又对他说:『以前他若肯去做时,他必会创出一番事业出来。』这样看来,他的一生只是像一个应许的故事,始终没有应验。倘若这件事是耶稣的一个行动比喻,耶稣所指责的,就是那个没有『应验』的『应许』了。──《每日研经丛书》
【可十一12~14】
问:马可福音十一章十二至十四节,主咒诅无花果树,是否太难为它了,因为结果的时候还没有到?
答:无花果树结果有两季,有冬季无花果和夏季无花果。主所说的是冬季的无花果,这棵无花果树连余下的果子都没有了。── 倪柝声
【47.凭“因为不是收无花果的时候”一语研究,这棵无花果树应该有果子,还是应该没有果子?(可十一章12一14节)】
主那稣到了无花果树下,竟找不着什么,不过有叶子,因为不是收无花果的时候,所以主那稣咒诅该树,该树连根都枯干了(20节)。许多圣经读者觉得奇怪,以为既然不是“结”无花果的时候,主那稣为什么咒诅它?
对于这件事,我们应明白另一个重要解经原则,那就是:“不要被自己的眼睛所欺骗”。
圣经是说:因为不是“收”无花果的时候,我们的眼睛却骗我们,以为是:不是“结”无花果的时候。于是我们看错了,解错了,别人也听错了,于是以讹传讹,瞎子领瞎子。
一、“不是收无花果的时候”,意即树上已结了许多果子,但尚不是收果的时候,可能再过几天或一个礼拜才到收的时候,那么树上的无花果一定已经很多。但这棵树竟然只有叶子,没有果子,不尽结果子的本份,所以应当受咒诅。
二、从植物学来研究,无花果树是“先结第一粒果子才生长树叶的”,现在既然叶子很多,远远也可以看见(13节),则树上理应有许多果子。何以连一粒果子都没有?岂非应受咒诅?
三、无花果树不必开花,并非创造主减少它的美丽,乃是免除它开花的义务,把开花的力量拿来结果子,使它所结的果子比别的树更多。但这棵无花果树只长叶子,叶子代表虚名,并不结果,于是“无花果”变成“无花亦无果”。徒有虚名,徒有外表,不尽责任,白占地上,怎能不受咒诅?参路十三章6一9节另一无花果树可能被砍掉的比方,就知道神对无花果的严格了。
犹太地的无花果经常是在秋天结果,果子累累是在初冬,有时果子一直挂在树上到初春。因为是野生的,利便行人,所以不可能有任何人把所有果子收到自己家中,犹太人都知道这种情形。“主那稣看见树上有叶子,就往那里去,或者在树上可以找着些什么”,从这几句话便知道这棵树应该有果子。
四、圣经本来没有章节的,乃是后人分出来的。如果13节的话停在“不过有叶子”一句之未,14节变成这样:“因为不是收无花果的时候,所以那稣对树说:从今以后,永没有人吃你的果子”,我们就更易明白那稣咒诅该树的原因了。①
①1英文圣经在13节是这样说:For the time of figs was not yet。所谓time of figs根据原文用字习惯是指收果子的时候。――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可十一12~14,20】很多解经的人,都在这棵无花果树上作文章,认为它应该结果子而不结果子。但是马可福音上不是明明地说:『因为不是收无花果的时候。』
主耶稣这么作,无非是指着以色列这个国家而说。他们既是神的选民,应该结果子而不结,所以到后来国家才会灭亡。同样地一个基督徒,也应该多传福音荣耀主,若不结果子,在灵命上也会枯干的。―― 何晓东《新约圣经难题探讨》
【可十一23】「...他若心里不疑惑,只信他所说的必成就,必给他成了。」
这里有两个「成」字,一个是「必成」,一个是「成了」;「必成」是人信心里的必成,是信心里的事实,因「信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成了」是神为人成了的事实;有信心中的事实,以后神就为人成就事实的事实。── 谢模善《新约全书释义补编》
【可十一24】
问:马可福音十一章二十四节的信心是一个应许。这样,二十三节的信心也能抓住,作为应许么?
答:可以的。不过分别在这里:二十三节的信心是恩赐的信心,二十四节的信心是恩典的信心。这两节的信心都是根据于二十二节对神的信。── 倪柝声
【可十一24】「所以我告诉你们,凡你们祷告祈求的,无论是什么,只要信是得着的,就必得着。」
信心,就是你接受了神的事实。你曾否如此想过呢?真实的信心,常是根据于过去的。那些关系到将来的是盼望,而不是信心。虽然它们两者有很密切的关连,却有着相当的区别。从主耶稣所说的话,(即上面所引经文)你们所得的保证乃是:如果你相信,你已经得着你所祈求的(当然,那是指着在祂里面所求的),这样,「你就必得着。」你若相信你可以得着什么,或者能够得着什么,甚至说将要得着什么,那都不是这里所指的信心。必须是你相信已经得着了,这纔是信心。这样的信心,表现在话语上不是:「神能够做」,或「神可以做」,或神「将要做」,或「神必定做」,而是肯定的宣告:「神已经做好了!」基督徒的生命,发轫于相信神所做成的事实,而这个生命以后的进展,也基于此。―― 倪柝声《旷野的筵席》
「只要信是得着的,就必得着。」这里有两个「得着」,一个是信心中的得着,一个是事实中的得着。头一个「得着」有的原文是「已得」,内中也有意思是「必得」,即事虽未实现,但在信心中乃如同已经实现;也有的原文是「现得」,意思是祷告的自己相信了,自己在信心中得到了。这也就是说,出于信心的祷告,才大有功效。── 谢模善《新约全书释义补编》
「凡你们祷告祈求的,无论是甚么,只要信是得着的,就必得着。」
这里说到信心的祷告,所用的动词都是现在式的。我们有没有这现在的信心呢?── 信宣
【洁净圣殿】
只要信是得着的,就必得着
一、是从来没有人骑过的
1.一匹驴驹
2.主要用牠
3.分享主的荣耀
二、不是收无花果的时候
1.有叶子,但没有果子
2.咒诅就枯干了
3.信心的能力
三、从天上来的权柄
1.从人间来的权柄
2.属灵的权柄
3.耶稣的智慧
── Chih-Hsin Chang《An Outline of The New Testa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