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
8.1有些人觉得第二次增饼只是第一次的重复。事实上,两者有所不同,意义也不相同。第一次,是在提庇黎雅和葛法翁之间(正好是耶稣在加里利工作的中心),人数较多,心情也较为迫切,他们走向耶稣,希望耶稣成为他们的解救者(若6)。
耶稣拒绝了,但是稍后的那天下午,他行了增饼奇迹,这是一个很清楚的征兆,说明他是先知所预言的默西亚。第二天,轮到耶稣要求他们接受他的真正身份时,分裂产生了(若6:60)。
后来,耶稣去了居民大部分是外邦人的加里利边界。他们也想要听耶稣讲道。因此,在湖岸的另一边,即东部,耶稣给他们饼吃,当作告别的餐宴,他们穿过沙漠地带,追随耶稣已整整两天了。
两次增饼事件的不同,不仅在于饼的数量和参加的人数上,还有许多细节表明了它们之间的差别:第一次奇迹发生在犹太人中,而第二次则是在希腊人中,对犹太信仰来说是外邦人。如谷6:43中所提到的“筐”,是指犹太人用柳条编的硬篮子,而8:8中的“篮子”则是指希腊人用的可折叠的袋子。
耶稣两次增饼:这是给人印象最深的奇迹之一。增饼奇迹,在福音书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在若望福音第六章中得以展开论述。事实上,对犹太人和外邦人同样显明耶稣力量的这一奇迹,以它丰富的内涵强调了默西亚的一个基本特征:他用好的食粮喂饱饥饿的人,他为信徒做准备,在圣祭中欢迎他这生命之粮。亦请参见玛15:29的注释。
8.11见玛16:1的注释
法利塞人
法利塞人没有看到耶稣传教的果实。他们没有看到人们得受抚慰,并开始了一种较好的生活方式。他们没有看到那些找到了希望和信仰的人。他们没有看到天主是怎样拯救穷人的。福音书中从头到尾,耶稣与法利塞人始终处于对立面。法利塞人是一个受尊重的强大的团体,在犹太社会中处于最显著的地位。然而他们却顽固地反对耶稣。如果耶稣是降临在我们这个时代,难道不会冒犯某些最强大的宗教团体吗?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法利塞人是虔诚的,而且他们那种虔诚的方式,始终存在着,并将继续存在下去。我们可以把这团体想像成一个严肃的人,他察觉到为天主服务是最重要的事情,他享有良好的社会地位,受过良好教育,因此他决定为天主工作,特别是去引导他人:罪人、能力不足或是教育不足的人。
法利塞人愿意为天主服务,但是却认为天主必须承认他们的侍奉,并给予酬报。法利塞人希望没有对天主负债,因此小心地不让自己陷入罪恶之中,因为他们不喜欢处在需要天主原谅的境况中。
而事情往往就是从这里开始出错的。因为人除非能发现自己的贫乏和弱点,否则无法和天主会面,即使是有钱人和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亦然。当我们感到与最穷困的人,和罪人合为一体时,才会体验到天主的慈悲,并开始全心顺从地爱他。
8.14耶稣告诉门徒们要小心法利塞人的精神,即别让自己成为法利塞人。但是他们没有听,而把精力都放在食物上了。
耶稣说:“小心法利塞人的酵母”,意思是指他们的教诲(玛16:12)。耶稣担心他的门徒们都是普通人,可能会被法利塞人的知识和声名吸引。因此警告门徒们:这些人将信仰建筑在错误的基础之上。
在对圣经的普通理解上,耶稣同意法利塞人的观点,但对于他们中大多数人的精神,却不赞同。作为“老师”,他采用的是一种与法利塞人截然不同的方式。他并不高高在上地教导人,而是自己先做团体中的普通一员,并通过行动培训他们。他让他们反思所看见的和所做过的,尤其是思考当他们与耶稣一起工作时,天主对他们做了些什么。
8.22一个天生的盲人复明时,需要一些时间才能逐渐地使眼睛集中在事物上,才能理解他这双新眼睛所看到的一切。这便是耶稣再度把他的手放在盲人眼睛上的原因。
同样的道理也可用在精神领域中:耶稣并没有让我们一下子就看清一切,皈依是一步一步实现的。
不要回村子里去了:如果这样做了,那么,所有的人都会去找耶稣,想要看他、触摸他,并要求奇迹。而耶稣来是为了和人群有一次真正的会面。
8.27基督——人子
福音在此已经预言了悲剧的结尾。宗徒们也第一次开始思考他们的师傅到底是谁。
你是默西亚:默西亚即希腊单词中的基督。两者的意思都是:“受傅者”或“神圣的”,这个词特指人们长期等待的救世者。宗徒发现耶稣便是基督、解救者,但是他告诉他们:人子要受很多苦。
耶稣为什么自称为“人子”?理由有两个:第一,因为圣经中有一处提到人子光荣地从天上而来,审判所有的人并统治万国(达7:13)。再者,因为耶稣是背负了人类命运的完人。
耶稣必须遭受苦难,因为这是全人类罪人的命运。他必须遭受苦难,受到权威当局的拒绝,因为这是宣讲真理的人之命运。他必须自由地赴死。因为自我牺牲是拯救世界的唯一方法。
8.34舍弃自我是必须的:
-舍弃自我,如亚伯郎,在老年时前往异乡。
-舍弃自我,如梅瑟,同意成为不负责任群体的领袖。
-舍弃自我,如玛利亚,走入一条没有人能理解或帮助她的道路。
-舍弃自我,脱离短暂的生命,好让自己由天主获得重生,如殉道者依纳爵。他被判处让狮子吞食,却说:“我是天主的麦子,但愿野兽的牙齿把我磨成基督的纯饼。我的欲情被钉死,世俗的火烧不着我,我的体内有一股喷泉,自内心向我低诉:去天父那里。”
-如南郭子綦的“丧我”经验:“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汝闻人籁而未闻地籁,汝闻地籁而不闻天籁夫!”(庄子?内篇?齐物论)
背起他的十字架跟随我:耶稣告诉我们追随他,便是跟随他走通往十字架的同样道路。为了要达到成熟,舍弃我们的生命是必要的。换句话说,为了某种高尚的原因,我们必须有所冒险,而不应顾虑我们自己的前途;我们必须找到一种能帮助我们爱的生活方式;我们也要宽容、接受旁人认为我们的一生是失败的想法(路17:33;若13:23-25)。
背起我们的十字架,安然地接受天父每天要我们所作的牺牲,我们也会得到一些比我们所牺牲的更为神奇的东西:那便是内在的自由与深远的快乐(谷10:30)。
想想耶稣所说的话:“来自我,为了我。”而不是“来自天主,为了天主。”因为天主已经以耶稣的身份前来敲我们的门,并向我们提出了非常具体的建议。
谁若以我和我的话为耻:遵从基督圣言的信徒毫不畏惧将受到的质问,他们会受到自称是基督徒的人的无情攻击。因为我们生活在一群“不忠的人”之中,也就是那些口头上虽然没有否认天主,但实际上却侍奉其他神的人(玛16:24;若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