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
路加十七1-10
路加在这十节经文里,记载了在比哩亚那个安息日下午所发生之事的最后一部分。主责备了法利赛人的嗤笑之后,再度转向他的门徒,他所说的教训仍是连贯的。本段经文包括他所教训的四个主题。首先是绊脚石(1—2节),然后是饶恕(3一 4节),接着是信心(5—6节),最后是服事(7—10节)。
第一、二节是为了耶稣所谓的「小子」而说的。马太福音里,我们看到有一次他也用了同样的词「小子」,显然那是指小孩子。但此处他不是特别指小孩子。我不是有意将小孩子排除在外,他们当然包括在其中,但他说这话是特别指那些与他有亲密来往,却为法利赛人所轻视的群众。
请注意他当时所看到的世界的光景,今日世界的光景依旧如此。他说绊倒人的事是免不一了的。在一切小子四周,在一切男女的周围,都有绊脚石,使他们跌倒、失败、犯罪。他看出这些事是无法避免的,因此他严厉地说,「但那绊倒人的有祸了。」这话启示出,引起人绊倒的行为是错误的。
今日这个事实仍然存在。我们放眼去看,今日的国家、城市、各地人们生活的光景,不管是贫民窟或林荫大道,不管是学府或监狱,只要是有人生活的地方,就有绊倒人的事。我们的主因此说,「绊倒人的有祸了。」
尽管绊倒人的事是无可避免的,但绊倒别人的人不能因此就逃脱他们的责任。我们不妨广泛地来考虑、应用这句话。我们的主此处是在追溯人类犯错、失败、犯罪的原因,找出那些置放绊脚石的人看。他看到的不只是小子们的跌倒,并且看到这事后面隐藏着的那个绊脚石。我们的主不是说,跌倒不算犯罪。他也没有说,跌倒之人所犯的罪不是真正的罪。但此刻,他所考虑的是原因。他实际上是说,在小子的道路上置放绊脚石的人,他要比那因绊脚石而跌倒的小子更为有罪。
再来看看这祸。「但那绊倒人的有祸了。」这里没有为「祸」下任何定义。我们的主不是说,要将磨石拴在这人的颈项上,丢在海里。那只是逃避祸害的方法。「还强如」,基督的意思是,一个人与其让他绊倒小子,还不如将他淹死在海里。那还可能是一个逃避因绊倒人而面临的祸害之方法。我们若忘了这话是主紧接着论死后之事的话之后,对门徒说的,就会认为主丝毫没有描述、解释这个祸害。如果我们读了那个被放在财主门口的「小子」拉撒路的故事,就会多少了解一些这祸害。
我们要好好思想这一个原则,它不仅适用于世界局势和光景,也适用于我们自己身上。世上那些男女、老幼,那些单纯的人,愚昧的人,都会在各处遇见陷井,他们也会因之跌倒;但是那些置放绊脚石的人,他们最终的罪要比这些被绊倒的人更大。
因此他就论到第二个主题。「你们要谨慎;若是你的弟兄得罪你,就劝戒他。他若燠悔,就饶恕他。倘若他一天七次得罪你,又七次回转说我懊悔了,你总要饶恕他。」
我们的主毫无中断地直接谈到这题目,虽然这个转换有些突然,但他实际上是从另一面来谈同一件事。假如有人在我的道路上置放绊脚石,假如他犯罪得罪我,我对他的态度应如何?我应劝戒他,他若懊悔,就饶恕他。如果在一天之中,他七次放置绊脚石,或者他放了七个不同的绊脚石在我的道路上,又七次回转说他懊悔了,我就当饶恕他七次。绊倒人的固然有祸了,但你自己也要提防小心。如果弟兄得罪你,劝戒他;他若懊悔,就饶恕他。我若这样作,就不致使那绊倒我的人,因我而被绊倒。
请小心注意,我们的主说,他若懊悔,就饶恕他。如果一个人毫无澳悔的样子,就不要饶恕他。如果他毫无回心转意的迹象,如果他坚持犯罪,不断作我们所劝戒他不可作的事,就不要饶恕他。饶恕是建立在他的懊悔上的。主又说,他若七次得罪你,又七次「说」,我懊悔了,你总要饶恕他。这话实在使我受责备。他首先说,他若懊悔,就饶恕他;然后他知道人的心,就从另一个层次着眼,他说,如果这人「说」他懊悔了,就要饶恕他。情愿饶恕一个口是心非的人七次,以获取我们灵魂的圣洁和美丽,也比拒绝饶恕一个真诚懊悔的人要好,免得我们绊倒了他。
然后我们读到,「使徒对主说,求主加增我们的信心。」如果这话是西门彼得说的,我就不会觉得惊奇。但路加此处所用的「使徒」是一个复数。他们一致感觉到为难。他们说,「求主加增我们的信心。」这是他们说过的最有智慧的话。这个请求表明了他们认识到,要实现主所提出的这种生活是何等困难。因此他们说,「加增我们的信心。」那是一个聪明的请求,因为他们没有说,求主加增我们的爱心。不,他们说,加增我们的信心。信心可以抓住未见之事,以支持生活中各样的活动。「信……是未见之事的确据。」加添我们的信心,使我们对永恒的事,具有更大、更坚定的把握,否则我们就无法活出你所要求的这种生活。
耶稣的回答颇有意义,也富启示性。他说,「你们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种,就是对这棵桑树说,你要拔起根来,栽在海里,它也必听从你们。」
我曾说过,他们的请求很有智慧,但请注意他的纠正。他们说,「求主加增我们的信心。」他实际上是说,你们不需要更多的信心。如果你们谈论的是信心的大小,你们只要有芥菜种那么小的信心就够了。你们需要的不是信心的量,而是信心的质。
一粒芥菜种的里面,有什么特殊之处?就是生命。芥菜种里面的生命最后生长起来时,不仅足以拔起桑树的根,也足以拔起一座山。主在另一个场合也说到山,「就是对这座山说,你从这边挪到那边,它也必挪去。」
意大利有一个受人瞩目的坟墓,是根据埋在其中的那人生前的嘱咐,而以花冈岩造成的。他生前安排,要用一大块花冈石覆在他的坟墓上面。他说这样作的目的,是为了将来若真有复活的事,他不致于从坟中起来。我们会对他的愚昧一笑置之。有趣的是,那块数吨重的花冈石现今仍在那儿,但已经一分为二了。原来当他被埋葬的时候,工人正将花冈石置于他的坟上之际,忽然有一只鸟衔着一粒橡子飞过,正巧将橡子掉在那儿。他们嘭的一声,将花冈石覆盖上去。你现在去看,就能看见那块数吨重的花冈石,自中间整齐地分裂为二,那棵由橡子生长出来的橡树,正从裂缝中直挺挺地长出来!橡子里面活的生命,
竟分裂了那块花冈石。
耶稣说,如果你有芥菜种那样的信心,你的信心若有活生生的本质,你的信心若超越死板的教义,而不仅仅是接受智慧的道理,你的信心若是活的,那么它就会在你的生命中产生一些结果,与你所宣告的信仰互相一致,这样就没有一件事是不可能成的。你就可能饶恕你的弟兄七次,你也不致成为任何人的绊脚石。
然后,他来到最后一个主题,这里再度呈现一个明显的对比,但他单刀直入的说出来。「你们谁有仆人耕地,或是放羊。」这是和前面互相连着的。他知道人若有芥菜种的信心,足以移山,就可能会产生骄傲;因此他说,「你们作完了一切所吩咐的,只当说,我们是无用的仆人。」
他用一个对比的比喻,来介绍这个观念。我们把这个比喻(7—9节)铭记于心,再回头看路加第十二章的记载,「你们腰里要束上带,灯也要点着。自己好像仆人等候主人,从婚姻的筵席上回来。他来到叩门,就立刻给他开门。主人来了看见仆人警醒,那仆人就有福了。我实在告诉你们,主人必叫他们坐席,自己束上带,进前伺候他们。」
主在那里是论到他自己,他宣告说,他的仆人作完了一天的工作之后,他就要叫他们坐席,他要伺候他们。此处他说,你能想像这种情况吗?这是寻常之举吗?这是一个相对的比喻。他在这个比喻中向门徒指出世界的方法。他警告他们,要避免属灵的骄傲。他刚说过,你们若有芥菜种那样的信心,就必看见有大事成就。现在,他实际上说,你若见有大事成就时,不要忘了那是因为你有活的信心;你不能在所成就的事上居功。即使在属灵的胜利时刻,你也要逃避骄傲,因为即使我们是佼佼者,我们也不过是无用的仆人,我们只是尽了自己的本分而已。
奇妙的是,不久之后,他要为我们作那些世上的主人不可能为他们的仆人所作的事。那全然是出于恩典,我们无权要求,也不能因此沾沾自喜,以此夸口,或趾高气扬。服事的目的若是为了得奖赏,那就是自私的服事。但很多时候,我们仍喜欢谈论将来要得的奖赏。这种为奖赏而服事的态度不是基督徒的态度,而是非基督徒的态度。主为我们虚己,他是为「那摆在前面的喜乐」而服事。但他的喜乐是什么呢?乃是拯救别人、祝福别人的喜乐。
这一个安息日下午的奇妙故事就到这里结束。让我们再略为回顾一下。我观察到,耶稣在经历这一切环境时,所表现的是何等光明、奇妙。首先是别人批评他破坏安息日,因为他在安息日医治了一个人。然后他们继续批评他与罪人来往,并嗤笑他那超越世俗的观点。我观察那一个安息日时,第一个吸引我注意的是,在世界的层面上而言,他是没有安息日的。他在各处都不得安息。那法利赛人首领家中的聚餐使他不能安息,因为他们的生活是虚假的。犯罪的群众使他不能安息,因为他们正陷于痛苦、忧伤、和需要中。那些气势凌人的官长也以无礼的话和嘲笑,破坏他的安息。即使是他虔诚的门徒,也因他们的迟钝愚昧而使他不得安息。
但是当我们再仔细看时,就能看见在远离世界的喧扰之处,有一个永恒的平面,在那儿他有永远的安息日。他以全然的沉静,和永不枯竭的力量,经历尘世的道路。他在安宁和自信中,走完了他的道路。他是我们光明的主,他为了人类,放弃一切安息的念头,但他至终安息在神怀里,在那里得着了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