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
路加十八31-十九10
现在我们要进入路加所记载的这「道」服事工作之最后阶段(他在第一章第二节里以「道」来称呼我们的主)。从这里开始,每一件事都蒙上了十字架的阴影,或是带着十字架的色彩。一直要经过这段深沉黑暗的日子,一切的黑暗才会变成复活的荣耀曙光。
有一点很重要,我们不妨在此停留一下,注意观察路加如何不断让我们面对面看见,我们的主在这一整段时期里那从不改变的目的。第九章第三十一节,他告诉我们摩西和以利亚在荣光里显现,谈论耶稣「去世」的事,「就是他在耶路撒冷将要成的事。」同一章第五十一节说到,「耶稣被接上升的日子将到,他就定意向耶路撒冷去。」
我们再看第十三章第二十二节,「耶稣往耶路撒冷去,在所经过的各城各乡教训人。」第十七章第十一节,「耶稣往耶路撒冷去,经过撒玛利亚和加利利。」现在到了我们正在研读的这段经文,第十八章第三十一节,「耶稣带着十二个门徒,对他们说,看哪!我们上耶路撒冷去。」这个结果一直继续到下一章(第十九章)第十一节,「众人正在听见这些话的时候,耶稣因为将近耶路撒冷,又因他们以为神的国快要显出来,就另设一个比喻。」以及第二十八节,「耶稣说完了这话,就在前面走,上耶路撒冷去。」因此我们看见,他这一路上都是「向耶路撒冷去」。
本段经文可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31—32节)是叙述最后那些事的过程;第二部分记载了两件事,都与耶利哥城有关,一件是他接近耶利哥城时发生在城外的事,一件是他进城后发生在城内的事。
让我们特别留心看前四节经文。首先我们必须记住,他那时是在对他的门徒说话。「耶稣带着十二个门徒。」他似乎是将其他的门徒留在外面,单独对这十二个门徒讲下面的教训。这十二个门徒是他所拣选,所指定与他在一起的,不久他将要打发他们出去。这两年半来,他们与他有最亲密的联合。那时他们正陷于困惑的阴影中,因为他从该撒利亚腓立比就开始告诉他们,他必须走向十字架。从那时起,他们虽然紧随着他,心中却是充满。惧怕、困惑、惊讶。从他第一次预告十字架到现在已经有六个月了,路加这时说,「耶稣带着十二个门徒。」他要告诉他们,将要发生之事的过程。
「看哪!我们上耶路撒冷去。」这是头一件事。「先知所写的一切事,都要成就在人子身上。」这是整体的叙述。然后他就启示那个过程。「他将要被交给外邦人,他们要戏弄他、凌辱他、吐唾沫在他脸上,并要鞭打他、杀害他。第三他要复活。」
请特别注意他说这一切将发生的事。从那一刻起,路加就按着这个程序来记载。「上耶路撒冷去」的旅程是从第十八章第三十五节开始,一直继续到第十九章第四十四节。「被交给外邦人」的记载是从第十九章第四十五节开始,一直到第二十二章第五十四节的中间部分。然后他又仔细描述这个过程,他说他们将要「凌辱他」,这是从第二十二章第五十四节的中间开始,继续到第二十三章第二十五节。「杀害他」的记载是在第二十三章第二十六节到五十六节。「他要复活」记载在第二十四章的前十二节里面。
这个过程首先吸引我们注意的是耶稣所说,「我们上耶路撒冷去,先知所写的一切事,都要成就在人子身上。」他是在宣告说,他前面的道路已经在先知的笔下启示出来了;这些先知所预告的一切事都将要应验了。
那么,先知所预告的是什么事呢?第一,「他将要被交给外邦人。」耶稣被以色列人交给外邦人去治死,这件事本质上是把他出卖了,但它还有更深的含义。五旬节那天,十二个门徒中有一位,他当时虽然不明白耶稣所说那过程的意思,但他在五旬节时回顾以往,就提到了这件事,他说,「他既按着神的定旨先见,被交与人」——同样用这「交」字——「你们就 籍着无法之人」——就是外邦人——「把他钉在十字架上杀了。」
因此彼得一方面认出耶稣被以色列人出卖了,一方面他采用了「被交与」一词,来描述这项行动乃是「按着神的定旨先见」。当耶稣说他将要「被交给」外邦人时,他固然在指明以色列的罪,但也同时表明了他认识到:临到他的一切事都是在神的管理下。
然后他仔细描述将临到他的事。「他们要戏弄他,凌辱他,吐唾沫在他脸上;并要鞭打他,杀害他。」这一切都是他在外邦人手中时发生的。是罗马的兵丁和罗马的权势所作的。这样并不因此减轻以色列人出卖他的罪,因为你若雇凶手去杀人,远比你亲自去杀人更罪大恶极。但这里涉及了外邦人的世界。罗马帝国和罗马地方官所代表的外邦人世界并非毫无亮光。罗马的律例就证明罗马人并非没有亮光,他们知道分别善恶,分别义和不义。耶稣被交给外邦人最高的法律和政府阶层。从他的例子上,我们看见他们恣意破坏律法的原则和公义。罗马的巡抚说,他查不出他有什么罪来,但他还是因着群众的咆哮,而使他被击打、被人吐唾沫、被苦待。这就是人性的罪。以色列人的罪是将他交给外邦人;而在临到希伯来人的启示之外的外邦人,他们的罪是破坏了义,使他受凌辱。
然后,「杀害他。」那是最终的罪。那是罪在人类历史上的最重表现。他们杀了他。人类历史上有许多骇人听闻的记录,但没有一件比杀害耶稣更可怖。罪在这事上表达了它最严重、最败坏的一面。当我记起他的身分,他在世为人时的生活方式,他的一言一行和他的服事工作,并且看见他死在加略山的十字架上时,我就会想,除非这件事有比历史或实际情况更深刻的解释,否则掌管这宇宙的一定不是一个善良的神;或者说他从未允许这类事发生。但是不久之后,复活的亮光照明了十字架,五旬节来到,我看见败坏了的犹太人和罗马人都重新有了一个新的灵,和新的生活方式,洁净的江河开始涌入人类的事务中,这时我才知道,他的死有远比「被杀害」更深刻的意义;这时我才知道,那是最重的罪,那也是最重的恩典。
当然,这并不是整个过程的结局,他最后说,「第三日他要复活。」我们在思想到十字架,和基督与十字架的关系时,不可忽略了他有关复活的这句话。我愿意重复这个在解经时不可省略的事实,就是自从该撒利亚腓立比之后,耶稣每一次预告他的十字架时,都同时预告了他的复活。
本段经文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它启示了耶稣是如何清楚地知道一切将临到他的事。他告诉他的门徒,每一件将临到他的事之细节。我们若用这些记录来解释十字架,就不会说耶稣是一个受害者。他实际上是一个胜利者。如果我们说,他是带着英雄的风度,向人类所不可避免的事实屈服,我们就是歪曲了真理。我们所得到的启示是,他是行在神所命定的道路上;即使当他经历了十字架的痛苦后说,「父阿!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之时,他仍然抬头挺胸,有着无限的尊严。
路加在结束这一段主对门徒的谈话时说,「这些事门徒一样也不懂得,意思乃是隐藏的,他们不晓得所说的是什么。」这是难免的,他们当然无法明白他的话。他说他将要去耶路撒冷,他们明白这个意思。他们或许也明白他所说将被交给外邦人的事,那是一个法律上的用语,指明官长可能采取的行动。他们或许也明白他将被戏弄、受凌辱、被吐唾沫;因为如果他落入敌人手里,这一类的事是可能发生的。他们也明白他所说他将被杀害的话。但是,当他说到第三日他要复活时,他们就糊涂了,他们抓不住这话的含义。因此他们也无法明白他受苦和受死的意义。
现在我们来看路加所记载的两件事,都是在他刚开始他最后一次的耶路撒冷之旅时发生的。这两件事非常美丽,也广为人所知。
「耶稣将近耶利哥的时候,有一个瞎子坐在路旁讨饭。」耶稣已经渡过了约但河,再度来到犹太地。耶利哥距离耶路撒冷约有十五哩。他正要进耶利哥的时候,就发生了这瞎子的事件。我们不要将这个瞎子和巴底贸混淆。马太和马可都提到瞎子的事,马太记录有两个瞎子得医治,马可只提到一个。他们中间有一个就是巴底买。马太和马可所记录的,都是耶稣正离开这城时医治了那瞎子。路加则清楚指明,这里的瞎子得医治是在耶稣将近耶利哥城时发生的。
这瞎子听见众人的脚步声,就问是怎么回事?别人告诉他,是拿撒勒人耶稣经过。他就大声呼叫,「大卫的子孙耶稣阿,可怜我吧!」显然这人听过耶稣的事迹,他对耶稣的称呼颇有意义。由于某种未解释的原因,他不仅是听过耶稣,并且也相信他。他用一个完整的弥赛亚头衔来称呼他,「大卫的子孙耶稣阿,可怜我吧」
「在前头走的人就责备他,不许他作声,他却越发喊叫。」这时他放下了「耶稣」的名字,但仍保留弥赛亚的头衔「大卫的子孙。」
然后呢?「耶稣站住,吩咐把他领过来。」注意事情急遽的发展。我们不妨将这个戏剧化的故事里面的对话,用诗的形式表达出来:
大卫的子孙,可怜我吧!
你要我为你作什么?
主阿!我要能看见!
你可以看见,你的信救了你!
结果如何?瞎子得看见了,他就跟随耶稣,归荣耀与神。众人看见这事,也赞美神。
那时他正走向他的十字架。一个瞎子出于信心,称他是大卫的子孙;基督呼召他,并给他看见。如此我们就在这个行动上,看见了十字架的怜悯和大爱。
然后他就进了城。当时的耶利哥城里住着许多罗马的税吏,和耶路撒冷的祭司,这是颇富暗示性的事实。那城是一个罪恶之地。耶利哥通往耶路撒冷的公路上满是凶险。主所说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就是以这条公路为背景。因此他前往这城的举动颇有意义。这是自古以来就被咒诅的城市。他当时正走向他的十字架。他不必经过耶利哥。当时还有其它的路线可走,但他却到了耶利哥。这里惟一记录发生在耶利哥城里的事,就是撒该的故事。我相信他去耶利哥的原因,就是要寻找撒该。
撒该是一个税吏长,也是一个财主,用那个时候的情形来衡量,就知道他是一个恶棍。罗马的征税系统绝对不会使一个人致富,除非他在当收的税额之外又强加勒索。罗马政府给一个税吏特定的区域,他就负责在这个区域内收税。罗马有一定的缴税期限,这人必须到时候缴上罗马所规定的税额。除此之外,罗马就不再多问了。如果他是一个义人,他的收入也足够开销。由于他大权在握,他若是一个恶棍,就会趁此大饱私囊,成为财主。当一群这样的税吏到施洗约翰面前,问他说「我们当作什么呢」时,他知道他们,因此他说,「除了例定的数目,不要多取。」撒该是一个税吏,又是一个财主,这证明他是一个恶人。
但他是一个好奇的人。众人走过,瞎子听见了,撒该看见了,但他看不见众人拥挤的原因,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他很想探个究竟。请注意路加怎么说,「他要看看耶稣是怎样的人。」
他并不是要爬上桑树去看耶稣。他根本不知道他是谁,不知道是何人如此吸引大众。但由于他身材矮小,不能越过众人的头和肩膀观看,而他心里又好奇,又不想罢休,所以他爬到一棵树上,要看看这个围在众人当中、引起如此骚动的人是谁。
耶稣走到桑树下,他看见了撒该,就说,「撒该,快下来!今天我必住在你家里。」他下来了,满心欢喜地接待耶稣。我不禁想,他欢喜接待耶稣的一个原因,可能是他乐意作任何足以使法利赛人恼怒的事。
然后,幕暂时放下来了。耶稣进了撒该的家。你有没有听见外面众人的议论?还有那一群法利赛人、官长们的议论?他们看见他进入撒该的家,就说,「他竟到罪人家里去住宿。」对他们来说,这真是惊骇的事。他竟然接受一个恶棍的款待,而且还是他主动要求的。那是基督对待撒该的第一个方法,他要他款待他。
我常常会想,耶稣在房中对他说了些什么?我相信他一定很有礼貌地和他谈话,但是除了礼貌的话之外,他一定还有更深刻的谈话。不久幕又拉开,或者说门打开了,他们两个一起走出来。路加说,「撒该站着。」意思是他已经从他家出来,要对众人说一些话。他当着众人的面对耶稣说,「主阿,我把所有的一半给穷人。」
那是他的第一句话。他没有描述他过去的生活,只是说出他新的决定。很可能他长久以来一直在强取穷人的一半财物,现在他要拿出这些来。他又继续说,「我若讹诈了谁,就还他四倍。」那也是他的新决定。他愿意赔偿。
因此他与耶稣交谈后,出来时他有了两个决定:我要施给,我要赔偿。他当初进去时,一心想要有所得着。他出来以后,一心想要给别人什么。他以前只想利用自己的生命来利己,现在他要用公义的方法来舍己。他们在屋内时一定发生了什么事。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不必苦苦思索,因为耶稣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今天救恩到了这家。」
是救恩,将一个贪婪的本性转为仁慈;将一个自私的生命转为公义。耶稣又加上一句说,因着所发生的事,他已成了亚伯拉罕的子孙。
然后他从他自己行动的立场,来解释这整件事:「人子来,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他在那个家中寻找撒该,找到了他,并且拯救了他。我们看见这个蒙拯救的人,他主要的特点是,我给;他急切要行的是,我赔偿。
再一次我们不要忘记了,耶稣那时一直在向他的十字架前进;不论是对瞎子,或撒该,他都是在十字架的能力之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