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
【71.那稣所说“会看见撒但从天上坠落”一语,到底是指当时看见撒但坠落呢?还是追述人类以前撒担的坠落呢?(路十章18节)】
这个问题有两个答案:
一、主那稣说:“曾看见”,乃是追述他在天上仍未降世之时“曾看见”撒但因背叛而从天上坠落。神学家从以赛亚书十四章12一20节和以西结书二十八章11一19节找出旧天使长因叛变而成为撒担的暗示。该处有“坠落”与“摔倒”等字眼。主那稣心目中的“撒但的坠落”,便是指这两段经文所暗示的史实而言。当然,旧天使长因背叛而坠落变为魔鬼,那时在天上的圣子一定很明白当时的过程。
约翰在拔摩海岛写启示录时,也描写他所见的异象,说魔鬼的尾巴拖拉着天上星辰的三分之一,摔在地上(启十二章4节),相信这“插入的异象”,也是追述撒但以前的坠落史。
二、第二派人士相信,主那稣所说的撒担坠落,是指属灵方面的事实。当门徒出外传道时,鬼也服了他们,是指人们相信了主那稣为救主,魔鬼便从人们心中被赶出来。正如主那稣在约翰福音十二章31节所说的“这世界的王被赶出去”。他也说:“这世界的王受了审判”(约十二章11节),俱可能作为他看见撒但从天坠落的解释。
这两种解释,都有人采用,而以采用第一解释的人较多。――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路十20】一个人最大的荣耀并不在于他做了些甚么,而是在乎上帝为他做了些甚么。这是千古不易的道理。在减轻人类痛苦方面,哥罗芳的发现,大可以宣称是医学上最大的发现。有一次有人问发现这种麻醉剂的辛浦森爵士(Sir James Simpson):『你认为你最伟大的发现是甚么呢?』这个人正期待着他回答是『哥罗芳』。但辛浦森对他说:『我最大的发现是耶稣基督是我的救主。』──《每日研经丛书》
【88 爱邻舍的比喻要义解法如何?(路十25-37)】
答:这是耶稣对于一个律法师(即教授律法的师父)来试探祂提到「我该作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的问题时而设的一种比喻,耶稣以问答问,说出律法的精义(路十27),而论到爱邻舍之事例,来回答律法师的问语,其要义解释如下:
①比喻中的人物(路十30-35)——有一个人——乃指为一个堕落的罪人。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表明一个人离开平安之城,贪爱世界,走向世界被咒诅的地方(参书六26,王上十六34)。落在强盗手中——表示落在魔鬼与牠的使者手中。偶然有一个祭司……利未人看见他,就从那边过去了——祭司和利未人为律法和礼仪之代表,他们是宗教主领袖,对于罪人无能为力,无法可施,漠不关心。表明耶稣为救主,是罪人之友,祂就动了慈心,施行拯救(路十九10,路前一15)。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伤处——油润肤止痛(赛一6),酒能杀菌洁净伤口,油与酒也是预表主的圣灵和宝血。到到店里去照应他——这客店表示教会,为安慰眷顾人的地方。第二天拿出二钱银子交给店主说,你且照应他——二钱银子表示全部圣经新旧两约,圣经的话,有如精金之宝贵(诗十九10),为医人之良药(箴十七22),店主表示教会牧师。此处所费用的,我回来必还你——表示耶稣第二次降临再来的日子,祂要赏赐祂的仆人。(以上解释多非主的原意,仅作比方参考)。
②承受永生(路十25-28)——律法师所问「我该作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这一类的话,在圣经中屡见不新(可十17,路十八18,徒十六30),但祂的动机不是要为自己得救来问这话,而是要试探耶稣(路十25,太廿二35),看看祂的教训是否合乎摩西的律法,且有一个极大的错误思想,以为他该做什么能得永生,其实永生不是因人行事,以什么工价可以赚得的(参罗三20,28,卅二题),乃是出于神的恩赐(罗六23)。耶稣为要叫律法师看出他自己的软弱(路十28,可十二29-31)。人若完全能遵行律法上的话(路十27),就必称为义,可是凡有血气的没有一个因行律法能在神面前称义,这个律法只能塞主各人的口,叫他知罪(罗三19,20,加二16),定人之罪,不能使人得救有永生,惟有因信耶稣基督,才能获得永生的盼望(约三36)。
③谁是我的邻舍(路十29-37)——耶稣为律法师回答这个问题,就讲了一个爱邻舍的比喻中的人物事态之描述,将爱那一个落在强盗手中之人的邻舍显示出来,要律法师效法,照样去行,让他对于律法上所讲的爱有了正确的认识(利十九18,申六5),若能完全照着做出来,才是行善的本色,而成为爱人的好榜样,因为神的旨意原是要人行善,可以堵住那胡涂无知人的口(彼前二15,太廿二34),所以使这个原先显明自己有理,自以为义,故意问难来试探耶稣的律法师,听了主的比喻以后(路十29,参太廿二35-39),也就心悦诚服,不再发生什么问题,无话可说了。——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路十25~37】在那店(教会)里面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被打得半死的人,一种是店主(Inn keeper)。我们不是前者,就是后者,再没有第三种人。一般弟兄姊妹以为被打得半死的人必是初信者或软弱跌倒的人,而店主必是长老或成熟老练的信徒。其实,甚么时候,你觉得需要别人的照顾时,你就是那个被打得半死的人;甚么时候,你里头有负担,有一颗心要去探望照顾信徒,你便是那个店主。固然,我们每个人都有软弱的时候,甚至刚强时也需要彼此照顾,但在教会中,我们不能老是作个接受供应的人。我们应该起来,积极主动去喂养照顾弟兄姊妹。虽然主所给我们的二钱银子好像不够用,但我们若有心为主摆上,必会从主那里得到补偿和源源不断的供应。
【路十27爱的表现 】“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路10:27)
一位山里的弟兄有一块梯田正种在不信的邻居的梯田上方。这年,两人都种上水稻。在稻禾正猛长的时候,连接晴了半个月,梯田缺水了。这位弟兄不计辛苦地去山下挑水灌田,第二天清早去田头一看,水已被下层梯田的邻居放去了。第二天,这位弟兄又辛辛苦苦地挑满了水田,谁知又被放去。弟兄面临这无理的待遇,只有恒切祷告,求主使他不会因此而怀恨邻居。 更使他能积极地表现主的爱:“主啊!你在世界遇到人的这样对待,你将会如何?”
看见主,力量来了,第三天他又去挑水,并且把邻居的田里也挑得满满的。这爱的炽热炭火无论放在谁的头上谁也会有感觉的。基督的爱终于使这位不信的邻居悔改了,几担水能救一个人的性命。
“你们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饶恕你们的过犯; 你们不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不饶恕你们的过犯.” 太6:14,15
“你的仇敌若饿了,就给他吃;若渴了,就给他喝.因为你这样行, 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头上,你不可为恶所胜,反要以善胜恶。” 罗12:20,21 ── 佚名《喻道小品》
【87 耶稣何时曾看见撒旦从天上坠落?(路十28)】
答:耶稣对他们说,「我曾看见撒旦从天上坠落,像闪电一样。」这一句话是对祂所差遣出去传道回来的七十个人说的话,可有两种意思的解释,一种意思是指当他们出去传道,赶鬼,鬼也服了他们的时候(十17,参九40),耶稣就看见魔鬼失败了,从天上被逐出去,亦正如祂所说:「这世界的王要被赶出去。」(约十二31)。另一种解释的意思,乃按耶稣追述祂在未降世仍在天上的时候,祂曾看见撒旦因背叛神而从天上坠落,我们从旧约先知书中可以寻出预言这事所显明出来的征兆(赛十四12-15,结廿八11-17,注),以上两种就诶是也是解经家们对于这个问题在大体上的看法,不过多数解经家者,是以这另一种的解释信以为然也。
注:参拙著旧约圣经问题总解——一四九题——一六O页。——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路十30】从耶路撒冷往耶利哥的路,谁都知道,是一条极之危险的旅途。耶路撒冷在海拔二千三百呎以上;而耶利哥附近的死海却是在海拔一千三百呎以下;因此,在短短二十哩之内,两地高度的相差却有三千六百多呎。由于路途险窄,怪石嶙峋,弯角出没无常,此地使成为盗贼的乐园。在第五世纪,耶柔米(Jerome)指出时人尚称这条路做『红路』或是『血路』。在十九世纪,人在通过这条路之前,仍须要把保护费交与当地的酋长。迟至一九三十年代的前期,莫顿(H. V. Morton)还遇到警告,假若他要走这条路,他得要在入黑之前赶到家里:因为有一个叫珂布.吉达的(Abu Jildah),专搞拦劫车辆,搜掠旅客的勾当:得手之后,苦察末来到以先,他已逃上山去了。耶稣讲述这故事的时候,祂是在讲述一些在耶路撒冷下耶利哥路上经常发生的事情。──《每日研经丛书》
【路十31~32】祭司、利未人代表宗教徒。
提后三5『有敬虔的外貌,却背了敬虔的实意。』
约十六2『人要把你们赶出会堂;并且时候将到,凡杀你们的,就以为是事奉神。』
【路十33~34】「惟有一个撒玛利亚人,行路来到那里,看见他就动了慈心,上前……」
一个无望无助的罪人所做不来的事,救主耶稣却乐意在旁为他而做。主耶稣基督降世,为要拯救罪人,并作罪人的朋友,好帮助罪人亲近祂。我们所以有亲近祂的可能,就是因为祂先来亲近我们。因着这事实,我们纔可能摸着「天」。我记得有一次,我和一个弟兄在他家里坐谈,他的母亲和太太在楼上,他的小儿子和我们一起在客厅里。忽然那小孩子想要一些东西,就高声向他的母亲喊叫。他母亲回答说:「你要的东西在这儿,你上来拿吧!」但他仍然向母亲喊叫:「妈妈,我不能上去阿!这么高的楼梯,请你带下来给我吧。」那小孩子实在很年幼,而楼梯又高,于是母亲终于把他所要的带下来。救恩也像这样。只有主取稣亲自来就近我们,我们的需要纔能得着解决。假如祂没有来,我们这些罪人便永远不能就近祂。但祂已「从天上降下来」,于是我们便得高升了。―― 倪柝声《旷野的筵席》
【路十34】路加福音里有两个『店』字:
(1)二7『店』原文是解带子、行囊,休息,安歇的地方。那里没有地方为着主,祂是被拒绝的。
(2)十34『店』原文是由『接待』和『一切人』二字合成的。只有接待一切人的教会是主去的地方。
【路十35】『店主』
弗六7『甘心事奉,好像服事主,不像服事人。』
太廿五37~40『…这些事你们既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
太廿四45『谁是忠心有见识的仆人,为主人所派,管理家里的人,按时分粮给他们呢。』
要在教会中事奉(要有对的立场)――比方医生要在医院里。
不要小看自己,徒十5『西拉和提摩太从马其顿来的时候,保罗为道迫切。』
【路十38~42】马利亚坐在主的脚前听主讲道,她有一个最好的态度,至少包含有四点:(一)她是在「耶稣」脚前,不是别人的脚前。时时刻刻亲近主,爱主,敬拜主,不住地与神交通,与神同在。这是生命长大最短、最快的路程。没有一个办法能赶得上这一个。(二)她坐在主的「脚」前,不是坐在「面」前。意思就是在一个极低微的地位里。谦卑是一个得神祝福最重要的态度。因神拒绝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谦卑并非小看自己,乃是不看自己,或者说看自己等于零。(三)她是「坐」着,不像姊姊「忙」着。所以安静常是属灵的能力。今天人最大的难处,就是不能在神面前安静,常被眼睛和心思带到外面的世界去。(四)她在那里「听」主讲道。主的道就是灵,就是生命。主的自己是借着道给人的。她的听道,就是给主机会将主的自己交通给她,好叫她得着主而像主。她在那里一直作一个接受主自己的人。她所听的不止是声音,并且在那里遇见主。─ 俞成华《生命的信息》
【72.多数人认为马利亚坐在耶稣脚前听道就是爱主,到底是马利亚爱主呢?还是主耶稣爱马利亚?(路十章38一42节)】
多数人认为马利亚坐在主脚前听道乃是爱主的表现,许多人在祈祷时也引用马利亚这事作为祈祷的心愿。可是,坐在主脚前听道,同时也得了上好福份,怎能说她是爱主呢?
爱是“牺牲”,不是“享受”,爱是“给”,不是“取”。
马利亚坐在主脚前“听”道,也“领受”了上好福份,只能说是主那稣爱他。那么,怎样纔能表示她真的爱主呢?那是当她在主那稣被卖前数日,她拿出极贵的香膏来,打破玉瓶,把香膏膏主之时,纔能说她是爱主了。因为她不再“受”,乃是“给”,不是享受,乃是牺
牲,不是“获得上好福份”,乃是“奉献极贵香膏”。
我们如果爱主,也应如此。我们如果析祷,也应求主使我们能像马利亚那样牺牲宝贵香膏,让主享受,使主满足。――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路十41~42】「耶稣回答说,马大,马大,你为许多的事,思虑烦扰,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
马大作了许多的事,但是主说不可少的只有一件,没有那么多!亲爱的,到底不可少的一件是甚么东西?这没有别的,这不可少的一件就是基督,也就是马利亚所拣选的。这不可少的一件,我们怎么能得着呢?就是平静安稳的在主的面前,也就是马利亚所作的。主耶稣不是说马大作得太多,主耶稣乃是说她想得太多了;主耶稣不是说她办事办得太多了,主耶稣乃是说她的挂虑太多了。有许多人外面的事情并不忙,但是他里面却忙的很。有的人为了五天以后所要作的事,已经先忙了五夜,睡都睡不着,一直在那里思虑。主并不是说,不要作事;主乃是说,你作事尽管作,但是不要思虑烦扰。
基督徒的生活就是这样。我们应当殷勤作工,不可懒惰。外面勤劳作事是应该的,外面忙不要紧,但是里面要安静,里面只存有一件东西─基督。主在这里要求我们一件事,就是要我们在任何的环境中,都不被环境所摸着。外面的事情无论有多少,你总不能让它进到你的里面来。在你的里面只有一个人,就是基督在你的里面只有一件事情,就是与基督亲近。外面可以很忙,但是里面一直是与神交通的。感谢神,这里不只有马大,这里还有马利亚。马利亚已经拣选了那上好的福分,就是与神交通。我们外面尽可以作马大,但是里面千万不要作马大,里面要学马利亚。里面完全是与主联合的,是与主交通的,是安静的,这是一个最宝贵的经历。像劳伦斯弟兄,一天到晚要为许多人豫备饭食。如果是我们的话,就忙得好像与神要失去交通了,好像连主都被我们忘记了。但是劳伦斯里面与神的交通,一点不受外面事情的影响。哦!他真是一个认识与神同在的人。所以我们要听,主说不可少的只有一件!这一件就是里面安息在主的面前,不断的与主交通,而满意于我们的主。── 选
坦白说,为主做工也有时是一种肉体的私欲,当群众拥挤着来听你讲道时,实在是兴奋的享受。相反的,如果你被迫闷在家里,从早到晚为着世务忙碌,你心里会埋怨说:「哦,这样的生活真是毫无意义啊!如果我能够出去事奉主,那是多么伟大呀!但愿我能自由到各处去传道!」但是,这并不是属灵,这不过是天然的倾向和嗜好,许多我们所谓的「为主做工」,只不过是为着满足自己的欲望。可能你天性好活动,呆在家里便如坐针毡,因此,便想到外边去,到处做神的工,叫自己得到一点发泄。
是的,我们应当尽我们所能的来服事弟兄,也应当劳苦不息的去拯救罪人,但首要的是我们应当扪心自问:「我是否服事主自己!」―― 倪柝声《旷野的筵席》
【爱主你的神,又要爱人如己】
吃喝他们所供给的
一、扩大工人行列
1.差遣七十个人
2.欢欢喜喜的回来
3.欢乐而感谢
二、好撒玛利亚人
1.动了慈心
2.扶他骑上自己的牲口
3.带到店里
三、马利亚的选择
1.你为许多的事思虑烦扰
2.在耶稣脚前坐着听祂的道
3.那上好的福分
── Chih-Hsin Chang《An Outline of The New Testa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