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
前一課,主耶穌在講道中,也在醫病、趕鬼時,宣告神國的臨到,宣揚神國的福音,並且宣告祂就是「基督」 的身分。此時祂要選立神國的使徒,並要教導他們福音的信息。
一、揀選使徒(12~16節)
1. 12節 耶穌如何進行禱告?祂為什麼這樣禱告?
2. 13~16節 耶穌挑選哪些人作使徒?你知道當中幾個人的職業嗎(五3、10、27,利未就是馬太)?
1. 17~20節上 來聽講道的有哪幾種人?耶穌主要針對哪種人講?
2. 20節下~23節 一般世人認為怎樣的人有福氣?耶穌認為怎樣的人是有福氣的?耶穌的意思是什麼?
3. 24~26節 哪些人是有禍了?為什麼?耶穌真正的意思是什麼?
1. 一般的人如何對待仇敵?耶穌要求門徒如何對待仇敵?有哪些原則?為什麼要愛仇敵?
2. 耶穌的教訓和「不抵抗主義」有什麼不同嗎?
1. 「論斷」是什麼意思?論斷和辨別是非有什麼不同?
2. 38~42節 耶穌用了哪幾個比喻?比喻的重點為何?
3. 40節 「學生不能高過先生」是什麼意思?
1. 42~45節 主耶穌用樹與果子來比喻什麼?
2. 46~49節 兩等根基的比喻,重點又是什麼?
試整理全篇講章的重點,你覺得自己哪些思想或行為是必須修正的?
註:
這篇講章和馬太福音五~七章的登山寶訓很像,應該是主耶穌兩篇相似但不同場合的講章。
1.耶穌單獨、通宵、到山上禱告,祂很謹慎地挑選十二門徒。
2.耶穌的門徒中有幾位漁夫、有稅吏,還有革命分子(奮銳黨)。
1.聽眾有門徒、百姓、有病的、被鬼附的等。但20節,耶穌似乎主要是針對門徒講的。
2.一般人認為大富貴、快樂、受人歡迎才是有福氣,但耶穌卻說:貧窮、飢餓、哀哭等才是有福。耶穌的意思 應該是指:人若知道自己在神面前是貧窮、飢餓,常得罪上帝,並因此常為罪哀哭,這樣的人是有福的,因為神的國是他的。
3.相對的,那些自以為在神面前是富足的、飽足的、喜笑的,就有禍了,因得不著神的國。
1.一般人對待仇敵是採取報復主義,耶穌卻要求門徒要愛仇敵、善待敵人、祝福咒詛的,為凌辱的禱告。原則 :愛、善待仇敵;願意人怎樣待你,你就怎樣待人;像天父一樣慈悲。因為天父恩待那忘恩和作惡的,就是我 們,我們也該效法祂。其實,單為了自己,也不要報復,因為懷恨會扭曲、殘害自己,至終傷害了自己。
2.聖經中的「愛」,包含著公義,因此「愛仇敵」並不意味姑息、縱容罪惡,而是公義地制裁犯罪者,但希望 他更好,而不是報復、咒詛。
1.論斷是站在上帝的立場判斷人、並定人的罪,且不饒恕。不要論斷人,是知道自己也是罪人,帶著謙卑、饒 恕,辨別是非。
2.耶穌用量斗、瞎子、學生與老師、眼中的刺與樑木,四個比喻,耶穌以這些比喻教導門徒:善待別人,別人 也會善待你;基督門徒要明白真理,否則只會將人帶錯路;要效法基督;律己要嚴,待人以寬。
3.「學生不能高過老師」,當時並沒有圖書館、電腦,學生能得到的資訊,幾乎全從老師來,耶穌要門徒專心 效法祂,特別要防範屬靈的瞎眼和缺乏愛。
1.人要注意自己生命的品質,要表裡一致。
2.要以主的話作為生命的根基,且遵行,才不致被世界的潮流沖垮。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