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第六章

有另一個安息日,(路加福音6:1)(耶穌這時打算要來處理一些和安息日有關的事件。前面我們已經交代過,法利賽人非常重視安息日;而且一直想藉機挑耶穌的毛病,責怪耶穌的所作所為。他們怪祂和稅吏吃飯。耶穌當然就反駁他們,對法利賽人說,你們這些人都是舊皮袋,我可不打算把新酒裝在你們的舊皮袋裏頭,我要開創出一個嶄新的係統來裝新酒)。路加這裡記載一段耶穌和法利賽人之間的衝突,全都發生在安息日那一天。有一個安息日,(路加福音6:1)這個日子的記載很有趣。然而我們並不知道第一個安息日到底是什麼時候。

有一個安息日,耶穌從麥地經過。(路加福音6:1)(這裡指的是麥子;他們稱麥穗最頂端的部分為蜀粒。所以耶穌他們其實是從麥田經過)。

他的門徒掐了麥穗,用手搓著喫。(路加福音6:1)每年到了五月下旬,加利利地區整片豐盛的麥田,就開始變為棕黃的顏色,麥子也逐漸枯乾,那片景色相當地動人。(這地區種滿了麥子,麥子一向豐收,所以被稱為以色列的麵包籃。)你如果碰巧經過那裡,還可以掐個麥穗,用手搓開;然後張開手掌,吹掉麥糠,就可以生吃麥子。麥子含有豐富的營養,放進嘴裡,就像嚼口香糖一樣,你可以整天嚼,或是就吞下去;麥子的營養非常豐富,特別是新鮮的時候吃更棒。每回我如果剛好在那個時候以色列,總是喜歡走過麥田,摘個麥穗,像當年耶穌的門徒一樣,把麥穗用手搓開,吹掉麥糠,放進嘴裡頭嚼;麥子含有豐富的營養,對身體很有益處。

就猶太律法來說,這麼做是合法的。你如果肚子餓了,可以到麥田去,盡情地吃到飽;但是你不可以把麥子帶出麥田之外,你不能拿一把鐮刀,跑到你鄰居的田裏,收割一堆麥子帶回家。你可以到麥田裏,盡你所能吃到飽為止。所以門徒經過麥田,如果那天不是安息日的話,他們肚子餓了就捻下麥穗,用手搓了吃,這是完全合法的。安息日那天,人們不准預備食物,或者背負任何擔子。因為麥子算是帶有重量的東西,掐了麥子吃,就算是背負擔子了。法利賽人就等著找機會,挑耶穌和門徒的毛病。有幾個法利賽人說:“你們為甚麼作安息日不可作的事呢?”耶穌對他們說:“經上記著大衛和跟從他的人,飢餓之時所作的事,連這個你們也沒有念過麼?他怎麼進了神的殿,拿陳設餅喫,又給跟從的人喫。這餅除了祭司以外,別人都不可喫。”(路加福音6:2-4)大衛那時正在逃避掃羅王的追殺。他和隨從他的人來到聖殿,求祭司給他們一點東西吃。祭司說:我沒有東西可以給你們。大衛說:那我只好拿這些陳設餅吃了。除了祭司以外,其它任何人若吃了陳設餅,是不合乎律法的。聖殿裏的桌上通常會擺著十二條麵包,陳設在神面前,代表以色列十二個支派;這象徵神在以色列十二支派當中。陳設餅得供放在桌上七天;七天之後,祭司再把餅給吃掉。大衛和他的隨從來到聖殿,肚子非常饑餓;祭司卻說:我沒有東西給你們吃。大衛就說:那我們只好拿陳設餅吃了。大衛和他的隨從就吃了那餅。於法來說,他們不該這麼做;然而,人生存的基本需求卻可以超越律法之上。門徒現在正面臨著肚子餓的基本需求;他們經過麥田的時候,肚子餓了。他們所處的情況就和當年大衛的情況類似,人的基本需求超越律法之上,所以他們就掐麥穗吃了。耶穌說:“人子是安息日的主。”(路加福音6:5)(耶穌在說:“各位請聽清楚,安息日也是歸我管轄的。”)又有一個息日。(路加福音6:6)(這回耶穌到了迦百農。)耶穌進了會堂教訓人。在那裡有一個人右手枯乾了。(路加福音6:6)馬太和馬可也都記載了這件事,但是只有路加特別提到,那隻枯乾的手是右手。我們要記得,路加是個醫生,他對人們身體毛病的細節,有特別的興趣。所以他很細心地觀察到,那人枯乾的手是在右邊。

文士和法利賽人窺探耶穌,在安息日治病不治病。要得把柄去告祂。耶穌卻知道他們的意念。就對那枯乾一隻手的人說:“起來,站在當中。”那人就起來站著。耶穌對他們說:“我問你們,在安息日行善行惡,救命害命,那樣是可以的呢?”(路加福音6:7-9)如果有人問你這個問題,你會怎麼回答?“在安息日行善行惡,救命害命,那樣是可以的呢?”(路加福音6:9)什麼時候,行惡或害命成為合乎律法的事了?他們當然無法回答耶穌這個問題。祂就周圍看著他們眾人,對那人說:“伸出手來。”他把手一伸,手就復了原。他們就滿心大怒,彼此商議,怎樣處治耶穌。(路加福音6:10-11)耶穌現在開始在激怒他們了。

突然間,我們看到法利賽人的處境變得很可笑。當你發現自己因為如此而處在一個無法控制的局面,你唯一的反應就是轉向暴力。你知道自己被人抽了一鞭子,你只得反攻回去。你被人擊倒了,又找不出原因,怎麼辦?你當然得反擊,因為你再也無法為自己的處境合理化了。我們注意一下,當耶穌說:“伸出手來。”(路加福音6:10)祂是在要求那個人作一件根本不可能的事。他大可和耶穌爭辯說:“主啊,我沒辦法伸直啊,我的手早就枯乾了,你没看到嗎?我從來就沒有使用過這隻手。你想,我要是能夠把手伸直,我還會故意讓它老是垂在一旁嗎?”他也大可和耶穌爭辯,說:“對不起,先生,我做不到;我是很希望能把手伸直,但我就是辦不到。”當耶穌對他說,伸直你的手;耶穌其實是在要求他做一件不可能的事。然而,那人並沒有和耶穌理論,他只是盡力試著照耶穌的吩咐去做。耶穌對那人說:“伸出手來。”(路加福音6:10)他試著順從耶穌的吩咐。突然間,他發現,他能照著吩咐而做了這個完全不可能的事,我的手沒有辦法伸直,然而手卻自己給伸直了。

耶穌吩咐他做了一個根本辦不到的事,但是那個人決定選擇順服;就在他作了這個選擇的時候,奇蹟發生了,主立刻賜下足夠的能力,使他能照著主的話去行。我們的問題是,我們大概就會站在那裡和主辯論。耶穌是給了許多我們根本辦不到的吩咐,祂說:“所以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馬太福音5:48)“主啊,我怎麼可能完全,你明明知道我肉體上的軟弱。”你一定會這麼爭辯的,不是嗎?耶穌說:“你們要堅強。”你會說:“主啊,你想想看,我要是能堅強的話,我還會讓這個弱點來折磨我,吃盡這麼多苦頭嗎?”耶穌說:“你們要過得勝的生活。”你會說:“主啊,你以為我不想得勝嗎?”你會和主爭辯,而不只是單純地順服。雖然情況在人看來,是完全不可能,然而一旦你決定聽從主的話,在剎那之間,他會賜給你所需要的一切,讓你行出祂所吩咐的。你只要決心順服,主不會叫你去做事,而不把你所需要的力量加添給你,讓你有足夠的能力去施行祂的吩咐。這真是太好了。

那時,耶穌出去上山禱告,(路加福音6:12)(路加讓我們再一次看到耶穌這麼地重視禱告生活)。祂整夜禱告神。(路加福音6:12)你們有好多人,整夜不停地在禱告室作守望禱告;你可知道,是誰在那裏陪你們嗎?是我們的主。祂說:“只要有兩三人奉我的名聚在一起,我必與你們同在。”(馬太福音18:20)主耶穌一向習慣徹夜不停地禱告。你們有個好的禱告同伴了。你知道祂為什麼整夜禱告神嗎?因為第二天,祂會做一些很重要的決定。祂要從一大群跟隨他的人當中,選出十二個人來,稱他們為使徒。耶穌在做重大決定之前,總是先用一段時間禱告。我想,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榜樣,值得我們學習;我們如果真是聰明的話,最好乖乖地遵行。當我們得做重大決定的時候,我們真是需要花一些時間禱告,尋求神的帶領可以做出合祂心意的決定。到了天亮,叫祂的門徒來。就從他們中間挑選十二個人,稱他們為使徒。(路加福音6:13)以下就是十二個使徒的名字。

這十二個人有西門,耶穌又給他起名叫彼得,還有他兄弟安得烈,又有雅各和約翰,腓力和巴多羅買,馬太和多馬,亞勒腓的兒子雅各,和奮銳黨的西門,雅各的兒子猶大,〔兒子或作兄弟〕和賣主的加略人猶大。耶穌和他們下了山,站在一塊平地上。同站的有許多門徒,又有許多百姓,從猶太全地,和耶路撒冷,並推羅西頓的海邊來。都要聽祂講道,又指望醫治他們的病。(路加福音6:14-17)被耶穌的名所吸引的人,不僅來自南邊的猶太地和耶路撒冷;甚至有人從北部沿海地區的推羅和西頓,也都前來聽耶穌傳道,求祂醫病。

還有被污鬼纏磨的,也得了醫治。眾人都想要摸祂。因為有能力從祂身上發出來,醫好了他們。(路加福音6:18-19)身為醫生的路加,在這告訴我們一件很有趣的事;他提到有能力從耶穌身上發出來。我覺得有意思的地方是,這整個事件:能力從耶穌的身上發出來,人們來摸祂,病就得醫治,都是發生在耶穌通宵禱告之後。耶穌舉目看著門徒,(路加福音6:20)從這裏開始到整章的結尾,可說是登山寶訓的濃縮篇;馬太福音五,六,七章記載的篇幅比較完整。由於這兩個地方記載的內容有很大的出入,所以有的學者認為,這段經節其實不是登山寶訓,而是耶穌在別處的講道,內容恰好和登山寶訓有一些類似的地方。但是這兩段經節的內容與登山寶訓還是有很多不同的地方,這個理論是蠻能站得住腳的。耶穌舉目看著門徒說:“你們貧窮的人有福了。因為神的國是你們的。”(路加福音6:20)照這個世界的標準來看,你在世上的生活也許是相當地貧窮;但其實你是有福的,因為神的國是屬於你的了。“你們飢餓的人有福了。因為你們將要飽足。你們哀哭的人有福了。因為你們將要喜笑。人為人子恨惡你們,拒絕你們,辱罵你們,棄掉你們的名,以為是惡,你們就有福了。”(路加福音6:21-22)耶穌說:“為了我的緣故,”“當那日你們要歡喜跳躍。”(路加福音6:23)我到今天為止,還沒看到任何人,因為是基督徒,遭到同事背後說壞話,蒙受無故的陷害,仍然能夠歡喜跳躍。許多人為了這樣的遭遇來找我協談,他們來的時候,都是帶著一張長臉,一幅受盡委屈,打擊,準備要豎白旗的樣子;他們因為身為基督徒,在工作場所遭遇了種種不平的試煉。他們會對我說:“我真不敢相信這星期所經歷的折磨是真的,”有的人說:“我的頂頭上司根本是在拿我出氣。”然而耶穌說:“當這些事情發生的時候,”“要歡喜跳躍。”(路加福音6:23)為什麼呢?“…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路加福音6:23)“他們的祖宗待先知也是這樣。但你們富足的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受過你們的安慰。你們飽足的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將要飢餓。你們喜笑的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將要哀慟哭泣。人都說你們好的時候,你們就有禍了。因為他們的祖宗待假先知也是這樣。只是我告訴你們這聽道的人,你們的仇敵要愛他,恨你們的要待他好。咒詛你們的要為他祝福,凌辱你們的要為他禱告。”(路加福音6:23-28)突然間,耶穌給了我們一連串的命令,根本沒有人能做得到。我大可和他爭論說:“主啊,你要我愛我的仇敵?我可辦不到。我才不要善待那些恨我的人,更別提要我去祝福那些詛咒我的人了!”

耶穌的這些命令實在是不合常理,讓我覺得渾身不舒服。我曾經跟主爭辯;我真的跟祂辯。我跟主說:“你這些命令根本是太不合情理了。”但是如果我繼續爭辯,我就會依然保留那枯乾的手。我永遠沒辦法改變;我總是會想要板平,想要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我就會時時刻刻想尋求報復,而最後就是被胃潰瘍所擊倒。但是如果我定意順服主的吩咐:“主啊,我願意去愛我的敵人,但是你得替我愛他們,我自己做不到。”當我決定順服的時候,我就發現,神自然會賜給我足夠的力量去遵行祂的吩咐。我所需要的,就是一顆願意順服的心,不必和主爭論,只要願意去遵行。當我願意的時候,我就發掘到得勝的秘訣:主自然會賜給我條件和能力,得以遵行祂的吩咐。“有人打你這邊的臉,連那邊的臉也由他打。有人奪你的外衣,連裡衣也由他拿去。凡求你的,就給他。有人奪你的東西去,不用再要回來。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路加福音6:29-31)許多人從消極負面的角度來教導這段經節。“己所不欲,毋施於人。”這是非常普遍的現象。

回教的阿拉,中國的孔夫子,以及其它歷代聖賢,都曾經教導過類似的名言;但是這些都是從消極的角度來看。凡是你不喜歡的事,你不希望別人加到你身上,所以你也不要加在別人身上;這是一句良言,值得我們遵守。耶穌卻是以正面積極的態度來教導,並不只是抱著消極的態度,因為你不喜歡別人打你,所以你也不去打別人。耶穌用積極的角度來看事情:“你願意人怎樣對待你,你也怎樣對待人。”當你做錯事,你願意別人如何對待你?你希望人們以仁慈,了解又富同情的態度來待你;那麼,當別人做錯事時,你也應該同樣地用仁慈,了解又富同情的態度來待他們。耶穌說:“你希望別人怎麼對待你,你就用同樣的態度來對待人。”耶穌將消極性的態度轉為積極的態度,祂教我們採取積極正面的行動,而不是只消極地避免去作某些事。“你們若單愛那愛你們的人,有甚麼可酬謝的呢?就是罪人也愛那愛他們的人。你們若善待那善待你們的人,有甚麼可酬謝的呢?就是罪人也是這樣行。你們若借給人,指望從他收回,有甚麼可酬謝的呢?就是罪人也借給罪人,要如數收回。你們倒要愛仇敵,也要善待他們,並要借給人不指望償還。你們的賞賜就必大了,你們也必作至高者的兒子。因為他恩待那忘恩的和作惡的。你們要慈悲,像你們的父慈悲一樣。”(路加福音6:32-36)我們大概又要開始和主爭辯了,不是嗎?這些都是主的吩咐,讓我們學習不要再和主辯論,而是選擇,定意去遵行祂的吩咐就好。

“你們不要論斷人,就不被論斷。你們不要定人的罪,就不被定罪。你們要饒恕人,就必蒙饒恕。”〔饒恕原文作釋放〕(路加福音6:37)接下來這段,是有關“施與受”的法則。給,是一個原則,是一個屬靈的律。我們向來都在學習如何遵守自然律,並且用他當作生活的準則,因此也得到許多的益處。然而我們也需要學習屬靈的律,這段經節講的就是屬靈的律;這個律其實是相當實際可行的。你或許會問:“我想不通它是怎麼樣運行的,”我也想不出來,但我知道它絕對是行得通的。“你們要給人,就必有給你們的。並且用十足的升斗,連搖帶按,上尖下流的,倒在你們懷裡。因為你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甚麼量器量給你們。”(路加福音6:38)保羅說:少種的少收,多種的多收。這話是真的。(哥林多後書9:6)“因為你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甚麼量器量給你們。”(路加福音6:38)當我們給出去的時候,主就照著我們給的標準還給我們;但是祂通常還會多給,祂會用十足的升斗,連搖帶幌,滿滿地加給我們。

 “你不見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對你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這假冒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後纔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路加福音6:42)我相信耶穌說這些話的時候,是面帶笑容的。讓我們想像一下這麼一幅可笑的畫面:一個人自己的眼睛裏擱著一根大樑木,卻很費力地想幫忙鄰居挑出他眼裏的一根小刺。所以我相信,耶穌一定是邊笑邊說這段話。不是嗎?我們不就是像這個樣子的嗎?我們很善於批評,喜歡挑別人的毛病,經常準備好,隨時可以指出別人的缺點和弱點;我們真是需要求神的憐憫和幫助。因為即使是我們最好的一面,裏頭仍然有許多的惡性存在;在我們最壞的個性當中,依然可以看到許多的美善。沒有任何人夠資格去評論其它的人。耶穌正是在對我們說:“檢討一下你自己的所作所為吧!”“你不見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對你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這假冒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後纔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因為沒有好樹結壞果子。也沒有壞樹結好果子。凡樹木看果子,就可以認出他來。人不是從荊棘上摘無花果,也不是從蒺蔾裡摘葡萄。”(路加福音6:42-44)你不可能從仙人掌的盆中,採到無花果。“凡樹木看果子,就可以認出他來。人不是從荊棘上摘無花果,也不是從蒺蔾裡摘葡萄。”(路加福音6:44)種什麼,就長什麼。“善人從他心裡所存的善,就發出善來。惡人從他心裡所存的惡,就發出惡來。因為心裡所充滿的,口裡就說出來。”( 路加福音6:45)當你站在人群中注意聽他們談話,通常,你很快地能夠知道那些人心中的景況。“人心裡所充滿的,他口中就說出來。”(路加福音6:45)那是很容易就會流露出來的。有時候,你站在某些人當中,聽他們談話;那個情形就好像你站在一個敞開的化糞池旁邊。你知道他們心裡頭充滿了些什麼東西,簡直是臭氣沖天。

耶穌接著問了一個很有趣的問題;我想今天晚上我們每個人也都應該問自己同樣的問題。“你們為甚麼稱呼我‘主阿,主阿,’卻不遵我的話行呢?”(路加福音6:46)“主,”這個稱呼,隱含著統治,管轄和服侍的關係。祂是主人,我是僕人。在我們的文化體系裏,你很難了解,身為奴隸是怎麼回事。你不能擁有任何屬於你自己的東西;你只不過是另一個人的附屬品。主人有任何的要求,奴隸必須完全遵從,不准提出任何的質問。對一向獨立慣了的美國人而言,我們根本無法了解那是何種情況。我們可以在嘴上很輕鬆地說:“主啊,主啊。”

我們稱耶穌為我們的主人,卻一點也不順服祂的話,這和事實就有了很大的差距。耶穌在這裏給了我們許多的教導,可以幫助我們好好地思考一下,順服主人應當是什麼樣的態度。雅各說:只是你們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自己欺哄自己。(雅各書1:22)我們讀了耶穌這些很理想化的要求,吩咐我們該怎麼做,該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就說:“主啊,我辦不到;再怎麼樣我也做不到你所吩咐的。”耶穌會回答說:“你為何稱我為主,卻不遵照我的話去作呢?”主耶穌正是在對我們說:“你若不願意遵行我的吩咐,那我根本就不是你的主人了。”

這段話其實是提供了一個機會,讓我們能做一番徹底的自我反省。使徒保羅告訴我們,當我們來到主的聖餐桌前,人應當自己省察,我們若是先分辨自己,就不至於受審。(哥林多前書11:2831)我想,我們經常會有個傾向,就是把那些我們不贊同,不怎麼喜歡的的命令擺在一旁;然後只選擇那些我們喜歡的去遵守。喔!這個好,我喜歡這道命令,這是最合我心意的。我想,我們必須小心,不要有這種的態度;人們對事情有不同的解釋,我對這點也有不同的看法。

然而,如果我們要稱祂為我們的主,我必須注意祂所有的命令和吩咐,至少我得下決心,願意去順服。我們不該和主爭辯,只要選擇願意去遵行就好了。“凡到我這裡來,聽見我的話就去行的,我要告訴你們他像甚麼人,他像一個人蓋房子,深深的挖地,把根基安在磐石上。到發大水的時候,水沖那房子,房子總不能搖動。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有古卷作因為蓋造得好〕(路加福音6:47-48)更深一層地認識耶穌基督,並且在神的話語上努力向下扎根,為我們的信仰鋪造堅固的根基,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我們看到太多膚淺的根基,太多的人試著要建造那種沒有根基的超級建築物;他們把信仰的房屋建築在情感,個人的經歷,建造在興奮刺激,榮耀讚美之上。當暴風雨來襲的時候,如果我們的信仰不是扎根在穩固的盤石之上,這個房屋是不可能抵擋得住打擊,仍然能夠豎立在那裏。“惟有聽見不去行的,就像一個人在土地上蓋房子,沒有根基。水一沖,隨即倒塌了,並且那房子壞的很大。”(路加福音6:49)這兩種根基都會遭到暴風來襲,承受考驗的時刻。主耶穌並沒有答應我們,能免於種種的考驗,試煉或艱難。每個人遲早都會面臨考驗。我們一生當中,都會遇到許多的困境,是我們無法明白或理喻的;當我們試著想要去了解,為什麼一個充滿慈愛,良善和公義的天父,竟然會允許我們遭遇所面臨的難處;我們實在是百思不解。暴風雨遲早會臨到,它來臨時將要無情地掃蕩摧毀。如果我們平時不花時間下工夫,建造穩固的根基;你將會發現,暴風來臨的時候,你周遭所有支撐你的統統都要倒塌瓦解,你自己也將被激流沖走。我們必須了解,往下扎根,完全的順服,遵行主耶穌的吩咐,是多麼重要的事。讓我們採取行動,實際去遵行,而不是只站在那邊和主爭論,告訴祂為何我們做不到;為自己的不願順服,尋求種種的藉口。祂不需要聽你的解釋;祂要你去改變你所處的情況。你會說:我就是沒有辦法做到。沒有錯,祂也知道你辦不到。但是你就是得試著去做;當你定意順服,在剎那間,主自然就會賜給你所需要的力量,讓你能遵行祂的吩咐。求神幫助我們,讓我們願意真正地順服祂。


版权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