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课
 第二十一课

經文十九11~二十8

主題 聖城耶路撒冷

說明

猶太人,特別是法利賽人認為因著他們的血統及守律法,他們一定可以進神的國,因此藐視那些殘廢者、稅吏、罪人,但耶穌卻以行動告訴他們:凡謙卑悔改相信祂,委身於祂的人,都是神國的一份子。醫治完瞎子和撒該之後,已經臨近耶路撒冷,許多人以為耶穌即將起義革命,耶穌一方面要表明:不錯,祂是要來作王的。但另一方面,又說不是作地上的王。

分段研討:

一、良僕的比喻(11~27節)

1. 11節 耶穌是在怎樣的情境下講這比喻?

2. 12~14節 主人往遠方去作什麼?交代僕人什麼事?他本國國民作了什麼決定?

3. 15~24節 三個僕人各有怎樣不同的表現?主人的賞罰如何?

4. 25~27節 對僕人賞罰的原則是什麼?如何處置仇敵?

5. 根據比喻的背景與內容,你認為這個比喻的重點是什麼?

二、騎驢進城(28~40節)

1. 28~34節 這個事件發生在什麼地方?他們如何取得驢子?

2. 35~38節 門徒們作了哪些事?這代表他們的心情及對耶穌的期待是什麼?

3. 39~40節 法利賽人要求耶穌作什麼?為什麼?耶穌如何回答?

4. 28~40節 這樣公然、凱旋式地進城,是很危險的事,耶穌為什麼要這麼作呢?

三、為耶城哀哭(41~44節)

1. 41~42節 在門徒與眾人的歡呼聲中,耶穌卻是哀哭,為什麼?

2. 43~44節 耶穌似乎在預言耶路撒冷會遭遇什麼事?

四、潔淨聖殿(十九45~二十8)

1. 45~46節 耶穌進入耶路撒冷,作的第一件事是什麼?為什麼?

2. 47~48節 猶太宗教領袖們都想要殺祂,為什麼?

3. 二十章1~2節 宗教領袖們質疑耶穌什麼?

4. 3~7節 耶穌為什麼以約翰的權柄反問他們?他們如何回答?為什麼?

5. 8節 耶穌為什麼不回答他們?

五、結論

 這一整段都在討論耶穌的身分與使命,門徒、百姓、仇敵對祂各有什麼不同的看法、期待?耶穌如何看待自己的身分與使命?現代信徒是否仍然可能對耶穌有錯誤的認識與期待?

註:

1. 十九章29節 「伯法其和伯大尼、橄欖山」,伯法其無法確知位置,伯大尼是在耶路撒冷郊區的村落,離城約二英里,橄欖山在耶城東面,和聖殿相向。

2. 十九章30節 「驢駒」,舊約撒迦利亞書九章9節,曾預言彌賽亞要騎著驢子進城。古代君王也騎驢子,代表和平。

3. 十九章43~44節 公元七十年,羅馬提多將軍為弭平猶太人的反叛,圍攻耶路撒冷,並拆毀聖殿、聖城。

4. 十九章45節 「殿作買賣的人」,宗教領袖在聖殿高價賣祭牲,又和國外回來獻祭的人兌換奉獻用的本國錢幣,賺取高利。

 

研經指南

一、11~27節

1.略。

2.略。

3.略。

4.略。

5.這個比喻是因耶穌將近耶路撒冷,眾人以為祂要建立地上的國,祂於是講這個比喻,說明祂會到很遠的地方去,表示祂會在耶城受難,但那不是失敗,而是去得國。祂的僕人有一個共同基本的任務,就是要活出信仰,善用恩賜,就能長進,反之則會失去。耶穌再來,必要審判拒絕祂的人。

二、28~40節

1.略。

2.他們把衣服當馬鞍,鋪在路上,大聲歡呼。他們仍然以為耶穌要起義革命了。

3.法利賽人抗議門徒將彌賽亞的稱號加諸耶穌身上,而且這種狂熱的行動 ,可能引來羅馬軍隊的干預。

4.雖然門徒們及百姓對耶穌的使命認知錯誤,但他們對祂的身分的認知是正確的,祂這樣進城是符合祂的身分的。

三、41~44節

1.「平安」在聖經中主要指「與神和好」,耶穌為他們不知與神和好而哀哭。

2.耶穌預見耶路撒冷將被毀滅,這事果然在公元七十年發生。

四、十九章35節~二十章8節

1.潔淨聖殿。耶穌似乎要表明祂的使命不是政治性 的,而是信仰性的。

2.耶穌這時已經正面牴觸他們的既得利益,而且祂所作的一定極得民心。

3.他們質疑祂以什麼權柄潔淨聖殿。

4.耶穌以約翰的洗禮的權柄反問他們,這問題和他們的質問類似,一方面封 住他們的口,其實已經同時回答了他們的問題。

5.他們明明知道答案,卻硬心不相信,耶穌也不理會他們。

五、結論

許多人希冀的是得勝、神奇、超能的主,但主所顯示的卻是一位無能的大能者,出人意表地以軟弱者的姿態,走一條苦難的十架窄路。每一代的門徒,都當背起十架,信仰不是用來趨吉避凶、逢凶化吉,而是從耶穌苦難的一生,復活的盼望中,得著生之勇氣、力量,積極、勇敢地面對生命中任何的變異,以信、以望、以愛事奉上帝,服事當代的人。

 


版权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