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课 |
從這幾章的研討,我們可以感受到緊張的氣氛逐漸升高,主耶穌毫不畏懼地指出人的罪,審判宗教領袖的自義。當然,仍然常看見主耶穌對弱勢者的關顧。同時,也很清楚地看到耶穌對自己的使命、生死,神國的未來等,都有確切的把握,祂堅定地呼召人進神的國,撇下一切作主門徒。
一、歎息耶路撒冷(十三31~35)
1. 31節 法利賽人告訴耶穌什麼消息?
2. 32~33節 你如果知道有人要謀殺你,你會有什麼反應?耶穌的反應如何?
3. 34~35節 耶穌為耶路撒冷歎息什麼?發出什麼預言?
1. 1節 耶穌知道法利賽人不安好心,為什麼還去吃飯?
2. 2~6節 耶穌又在安息日治病,祂為什麼要故意常常牴觸猶太人的教條?
1. 7~11節 耶穌所說「如何作客」的比喻,其重點為何?
2. 12~15節 耶穌教訓這位主人,怎樣才是真正的慷慨?有人對耶穌的這番話,發出怎樣的讚歎?
3. 16~20節 耶穌很幽默地提到哪幾種推辭的人,來回答那人的讚歎?這是什麼意思?
4. 21~24節 體面的人都推辭。主人又要僕人去邀請哪些人?這比喻的重點是什麼?
1. 25~27節 耶穌對要跟隨祂、作祂門徒的人,提出什麼要求?這要求是什麼意思?合理嗎?
2. 28~33節 耶穌說了哪兩個比喻?比喻的重點是什麼?
3. 34~35節 鹽的功能為何?鹽的比喻,其重點為何?
前半段,主耶穌指出法利賽人幾個錯誤?在追求信仰上,我們是否也有盲點或停滯不前之處?作主門徒,代價極高。有價值的東西,代價一定很高,你願意撇下一切跟隨主嗎?
註:
1. 十三章31節 這路加並沒有交代法利賽人為什麼警告耶穌說,希律要殺祂,可能是想趕耶穌離開希律王管 轄之地比利亞,到法利賽人勢力較大的猶太地。
2. 十四章35節 「鹽若失了味」,古時並沒有精製鹽,而是鹽磚,用久了,氯化鈉會融化,剩下的磚就被丟棄
1.法利賽人警告耶穌,希律王要殺祂,不友善的法利賽人可能是要趕耶穌到猶大省,在那他們的勢力較大。
2.耶穌一點也不膽怯,甚至帶著鄙視的口氣說希律是狐狸,而且宣稱絕不會停止祂的工作。
3.耶穌歎息耶路撒冷常殺害先知,又拒絕耶穌。將來必成為荒場。
1.耶穌毫不懼怕法利賽人的挑戰,相信祂也希望挽回他們,改變他們許多錯誤的觀念。
2.這顯示許多教條已經成為他們根深蒂固的傳統,耶穌要一次次地衝擊、改變他們。
1.耶穌以比喻指出驕傲的人必降為卑,謙卑的人必升高。
2.宴客應當請那些無力回報的人,才是真正的慷慨。有人聽到復活,不由自主地發出讚歎,在神國吃飯的人有福了,顯然他認為自己一定可以在那吃飯。
3.耶穌幽默地提到,有人因買地,有人因買牛、有人才娶妻,推辭赴宴。耶穌以此回答那人,上帝的確是慷慨的,但那些自以為體面的人,拒絕上帝的邀請,無法進神的國。
4.主人要僕人去邀請城內的殘障者及城外的流浪漢,這是指猶太人及外邦中那些願意接受上帝的人。這比喻表示:神是恩慈的,願意接納所有就近祂的人,但人卻不可輕忽以對。
1.耶穌要求跟從祂的人要愛祂超過至親,也要背起十架。耶穌要求人要將祂擺在生命中的第一位,因為祂是甚至超過自己的生命。這並非要人不愛父母、生命,而是說上帝定要擺在第一位。
2.耶穌說了兩個比喻:施工的要計算花費,免得蓋不起來。王打仗要計算兵力,能否打勝仗。比喻的重點是要門徒計算清楚,跟隨耶穌是要撇下一切,祂不要考慮不周、懦弱的跟隨。有價值的事物,代價一定是高的,只有全心的跟隨,才能經歷作門徒的真喜樂。
3.鹽的功能是防腐與調味。這個比喻重點在指出門徒的生命素質何等重要,其要求是嚴謹的。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