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二章

路加福音2120

本段经文的中心事实是,“为你们生了救主。”这件人类历史上千万年来最惊人的事,以虔敬而精致的语法,借着天使陈述出来。

研读这故事时,首先须注意

1·地上的光景(15节);
2·其次是那事实(67节);
3·最后是天上的活动(810节)。

地上的光景(15

地上的光景是甚么?本章一开始就说,“当那些日子,该撒亚古士督有旨意下来。”该撒亚古士督是罗马的第一个皇帝,他真正的名字是该尤士奥克塔弗斯(Caius Octavis)。“亚古士督”颇富含义,那是他的头衔。“该撒”则是别人对他的尊称。过了一段时间,“亚古士督”的头衔消失了,“该撒”反而成为他的头衔。当他成为罗马帝王的时候,曾和人讨论他的头衔应该是甚么。他不愿意被称为“执政者”,因为那暗示他的职位是短暂的。他也拒绝被称为“国王”,他觉得意义还不够广。罗马元老院和他商量的结果,为他创造了一个头衔“亚古士督”,是从“亚古”(Agur占卜官)这字演变来的,指明他享有宗教的制裁权。随后他就朝着这个方向前进,就是声明罗马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具有神权。国家大权逐渐由人民身上转移到军官手中,最后这一位能干而狡猾的人,终于掌握了最高的大权。他成了罗马第一个皇帝,第一个大将军。大将军是军队里的头衔,本来罗马的将军一律被称为大将军,但到最后取消了所有其地的大将军,成为一人专政的独裁政府。罗马共和政体瓦解了,取而代之的是该撒亚古士督统治下的罗马帝国。

在那个时候,雅努斯(Janus)神庙的大门已经关闭了二十多年,并且以后又继续关闭了三十年。雅努斯神庙关门,就表示当时没有战争。罗马共和国有战争时就打开雅努斯神庙的门,四境太平时就关起来。“当那些日子”,罗马共和国转换成罗

马帝国,罗马人和全世界都在一个暴君的统治下。那时该撒亚古士督下了一道命令,要天下的人都报名上册。他的铁令如山,没有人可以例外。大家都前去了,有身着紫色华服的罗马贵族,有衣衫褴褛的庶民。那段时期天下太平,没有战争。也许你会说,那真不错!事实上那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我并不是在歌颂战争,但那时没有战争的原因,却是因为人们被迫降服在暴政之下,无人敢稍露头角或表达自己的看法,那是有史以来最黑暗的时刻。

这件事也影响了地中海东岸那个动乱的小城拿撒勒。城内的约瑟和马利亚也不得不夹在犹大和加利利的群众中,前去注册。他们虽然是无名小卒,却得受罗马政权的控制。虽然约瑟是大卫的后裔,他仍然得服从命令。他必须回到他的本家报名上册。于是他带着他的妻子马利亚一同前去。

这两个人在该撒亚古士督的命令下,往他们的本家去。看看那个女子,她旅行的时候腹中孕育着神的儿子。看看那位男子,他生命中最急切的事是护卫着那女子。如果我们能站在较高的位置,从属天的观点来看这个世界,就会发现很多事情又有了另一番面貌。他们在该撒亚古士督的命令下,必须往伯利恒去。但是早在六百五十年以前,圣经的预言就提到了这件事:

伯利恒以法他阿,你在犹大诸城中为小,将来必有一位从你那里出来,在以色列中为我作掌权的。祂的根源从亘古,从大初就有。耶和华必将以色列人交付敌人,直等那生产的妇人生下子来。那时掌权者其余的弟兄必归到以色列人那里。祂必起来,倚靠耶和华的大能,并耶和华朼神之名的威严,牧养祂的羊群。他们要安然居住,因为祂必日见尊大,直到地极(弥524)。

读到这段在事情发生之前六百五十年就已说出的预言时,我实在看到该撒亚古士督在整出戏里,不过是一个不足为道的小傀儡;而真正重要的角色,却是那怀着神儿子的女子,和细心呵护着她的那男子。他们去伯利恒,是出于该撒的命令。该撒为何要下那道命令?我们可以从马太福音中找到答案。马太特别指出,当希律王问祭司长和文士,基督当生在何处时,他们说,“因为先知书记着。”马太这样引述,等于说,希律下这命令,是应验了先知的预言,并且这事是在神的掌管之下发生的。预言里宣告人子要生在伯利恒,“必日见尊大,直到地极。”就是治理整个世界。这正是该撒梦昧以求的,但他没有得逞。那女子腹中的人子,才是世界的主。这是从属天的角度所看到的地上的光景。

降生(67

6,7节记载他们到达伯利恒时,那惊天动地的事件发生了。让我们再一次注意地上的光景。“客店里没有地方。”客店是甚么?我们读到这个词的时候,也许会想到客栈,或是现在所称的旅馆。但这不是“客店”的意思。在新约圣经中我们译成“客店”的字有两个,一个是pandocheion,意思是客栈,一个有老板主持,并供应食物、住处的地方。另一个字是kataluma,那仅是一个围栏,供旅客放置牛群之用,那儿有时也附有住处,让旅客过夜,但不供应食物,只供应水。那里没有老板管理,也没有任何其它服务。即使这样的地方都没有空处了,约瑟和马利亚甚至连一个放置牛群的围欗都找不到。

怎么办呢?在这刻不容缓的紧要关头,他们不得不在外头找到一个停脚的地方,于是婴儿就在那儿诞生了。马利亚将婴孩放在马槽中。没有宫殿,没有房子,没有旅店,甚至没有放置牲畜的围栏。祂出生在一个一无所有的地方,甚至连牛住的围栏都没有。祂出生,并被放在屋外的马槽里。祂就这样来了。这是何等的荣耀,何等的奇妙!祂略过了宫庭、住家、客店,诞生在一个最卑微的地方,任何一个婴孩也不会降生在比这更卑微的地方了。

然后是有关这伟大的中心事件之记载。“她生了……用布包起来。”这多么美丽!又是多么可怜、可悲、寂寞!在女性生涯中最需要温柔照顾的时刻,她却是孤独的。路加的笔法非常突出。她亲手用布将婴孩包起来,放在马槽中,没有任何人代劳。我思想这件事时,不禁想起耶稣快要离世时所说的一段话,“妇人生产的时候就忧愁,因为她的时候到了。既生了孩子,就不再记念那苦楚,因为欢喜世上生了一个人。”当然那就是马利亚的经历。

“就生了头胎的儿子。”它单纯的意思是,耶稣是她最年长的孩子,是头生的儿子。但这话还有更广阔的含义。头生不仅是指时间上的第一,也是指地位、秩序、重要性上的第一。新约中,祂被称为“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祂又被称为“从死里首先复生的”;祂也被称为“在许多弟兄中作长子”。另外还有一个更深刻的主旨,这孩子是谁的?是神的儿子。就在那个马槽里,在那个小城伯利恒中,神的儿子成为人的样式,进入人类历史的洪流中。威廉斯以撒(Issac Williams)所写的一本好书《圣诞》(The Nativity)中有这么一段话:

神那深不可测的计谋往前移动了,那极深的奥秘之源喷出了泉水,列国因此将得到痊愈。但是,从人类社会的外表看来,除了水面一阵涟漪之外,看不见任何其它动静。

天上的活动(810

主的使者夜间向一群正看守着羊群的牧人显现,主的荣光四面照着他们。我想大部分人都同意,那些牧人可能是圣殿的牧人,正看守着将作为祭物的羊群。不管怎样,他们当时正尽本分地看着羊群。他们不是在靠近伯利恒的地方,他们后来说,“我们往伯利恒去。”可见那里离伯利恒还有一段距离。他们正看羊时,天使突然出现了。天使没有在该撒的宫庭里出现,也没有在圣殿中出现,却来到牧人面前。他带来了天上的信息,和主的荣光。牧羊的人大感惧怕,因此天使一开始就说,“不要惧怕,我报给你们大喜的信息。”天使的话似乎暗示,这世上缺乏喜乐,好几代以来这世界都末听闻过任何好消息,人们心中充满的,只是对压迫之暴政的恐惧。这世界被迫屈服,充满了悲伤、愁烦、绝望。然而从神那里来了一位天使,对牧人说,“不要惧怕,我报给你们大喜的信息,是关乎万民的。”

11节就是那大好的信息。我们现今的翻译是为了音调和谐而略有调整,事实上在希腊文中,三个名词前面都没有冠词。天使说,“因今天在大卫的城里,为你们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

救主,就是能以救赎的大能,王的权柄对付世上一切有罪的人。基督,就是弥赛亚,是能应付世上一切的混乱,实现真正的统治权,实现神国的人。主,就是能面对永恒,面对一切世代的人。天使说,祂降生了,祂今日降生了。天使告诉他们如何去找祂之后,“忽然有一大队天兵,同那天使赞美神。”

让我们在这里任由我们的想象力飞驰,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整个天空传出那伟大的荣归主颂,声达地上,响彻伯利恒的原野。“在至高之处荣耀归蹄与神,在地上平安归与祂所喜悦的人。”

这就是那孩子诞生的意义,就是救主,基督,主的意义。“在至高之处”是形容天,就是神的居所,荣耀归与神。至于地上呢?平安归与祂所喜悦的人。平安就是和平。各处的人都在谈论和平,想要谋求和平,有时他们根据对这节经文的错误翻译和误解,想要去制造和平。他们说,天使是说“平安归于这世上喜爱和平的人。”因此他们说,只要我们将爱好和平的意愿实行出来,就可以得到平安。事实上,除了在神所喜悦的人中间,这世上不可能有和平。和平只能建立在神所喜悦的人身上。

试着眺望三十年以后的情景。这婴孩长大了,经过童年期和青少年期,成为三十岁的壮年人。祂即将展开弥赛亚的奇妙事工。祂接受洗礼时,忽然从天上有声音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注意这句话和前段讨论的那句话之间的关系。那婴孩已长成讨神喜悦的人。只有当人类像祂那样讨神喜悦时,和平才会降临。裁军会议不能带来和平。限制武器、缩减军备都是好主意,但有甚么用?所有国家都在竞相倍增他们的飞机舰队。人类何其无知,这样下去永远无法获得和平。

天使的歌颂,不仅在欢迎那婴孩,也在欢迎从那婴孩繁衍出的新族类。那婴孩是第二个人,是末后的亚当。从这孩子身上,要生出一支能满足神要求,讨神喜悦的族类。将有平安归与他们。

有一个古老的预言,严厉的警告后来的世代:“我的神说,恶人必不得平安。”人必须先得洁净,然后才有平安。

让我们以开头的那句话“为你们生了救主”作结束。祂已经来到这世界,为了是要使那因犯罪、悖逆、堕落而不讨神喜悦的人类,重新得到神的喜悦。但愿我们心中常常记住“救主”这两个字。伦敦的帕克博士(Dr. Joseph Parker)讲到这段经文时曾如此说,

“今天……为你们生了救主。”这世界不需要一个顾问,这世界已经用自己的计谋走入了绝路。这世界也不需要一个理论家,人们已经竭尽智力作了,结果却坐在自己智慧所造成的黑暗中。这世界不需要一个改革者,一个能改变其外表的,暂时的关系之人。这世界不需要一个花时间去重新调整这杜会的轮子、滑车、各样机械功能的人。这世界需要的是一位救主。“救主,是一个动人的名字。它不是官方的头衔,不是你想象中必须穿着礼服在其面前鞠躬行礼的威严职位,“救主”乃像一个含着眼泪的天使,其双臂大有能力,好像神的电光,但其心肠却温柔无比。“救主”是一个综合的名词,它里面含有人一切的本性和神一切的属性;它包括了过去的一切历史,和一切应验了的预言,以及一切启示的奥秘;它的温柔胜过了女子的爱情,朮威严足以使傲慢的君王谦卑下来。

路加福音22139

这段经文主要的价值,在于它巧妙地将马利亚的孩子、神的儿子和旧制度连结起来。整个故事启示了神的作为。虽然有一切难处、危险、阻挠,祂依然向前迈进。所有的历史都可以证明这个真理──“我们的神正在前进。”马利亚的孩子,神的儿子之降临人世,和过去的一切事都有关连。祂的降临使一个新的日子露出了曙光,使神的一个新步骤揭开了序幕。

我们可以从本段经文中,看到过去神的制度,以及那些满怀期待、虔诚的神的百姓。那旧的制度起始于亚伯拉罕,经过了无数个世纪,一直具有预言的性质。它存在于这世上,作为神对这世界说话的方法,它里面的一切都是在预告未来的事物,这些事物都是尚未成就的。亚伯拉罕始终是一个先锋,总是朝向人所未曾触及的领域前进。所有的仪式,礼仪,国家生活中的一切事,都是朝着一个目标前进。我们关上旧约圣经时,就能体会到我们已经跟随着一支荣美、慈爱的队伍,朝着一个尚未完成的目标前进。但旧约突然的结束,留下一个很大的空间。我们要在这里停下来思想一下,旧制度里神的百姓一直是在神的旨意中,他们是神的工具,不是神的目标,他们乃是达到神目标的方法。神的旨意是借着祂的选民,使祂的意念能为世人知晓。这意念不是从耶稣基督的降临起始的。祂的降临使神的意念达到了顶点,得以完成。基督降临之前,神就如此爱这世界,因此祂最后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世人。祂不是在赐下独生子的时候,才开始爱世上的人。

然后我们可以从这段经文中,看到旧的制度和人。我们从摩西的礼仪来观察旧的制度;从旧约圣者所说的话来看旧制度里的人,就是西面和亚拿,以及围绕着那婴儿的一小群人。正当西面手中抱着新生的救主之际,亚拿来了,她称谢神,并且对那些期待以色列得赎的人讲论神。耶路撒冷中有一小群人,正等待着以色列的蒙救赎,显然他们常常聚在圣殿的院中祷告,也许一块唱着希望之歌,役此谈论。每一回我读到亚拿对那一群人所说的话,就会禁不住想起玛基在四百年之前所说的一段话:

那时敬畏耶和华的彼此谈论,耶和华侧耳而听,且有记念册在祂面前,记录那敬畏耶和华思念祂名的人。万军之耶和华说,在我所定的日子,他们必属我,特特归我。

在这四百年中,神一直拣选了一些余民,他们明白他们立国的意义,期待着以色列被赎的日子。从摩西的礼仪中,我们看见了这婴儿与旧制度的关系;而西面的祝福、诗歌和亚拿的预言都在歌颂这种关系。

这段经文的第一部分,记载了两个不同的摩西礼仪。

1·21节记的给孩子行割礼及命名的仪式;
2·22节和24节所记,将孩子献与主,以及献祭的仪式。

根据摩西的律法,一个孩子满了八天以后就要受割礼,并且取名字。到了第四十天,母亲得了洁净以后,就将孩子奉献出来。

行割礼

21节里提到两件事,行割礼和取名字。割礼的仪式可以使每一个希伯来男孩与神百性的国家生活发生联系。单单祂的出生还不足以代表这一点。虽然亚伯拉罕的时代没有这个仪式,但从那时起,几千年来任何希伯来男子必须经过割礼,才能成为这个属神之国的一分子。那是神的记号,神的证据。

神又对亚伯拉罕说,你和你的后裔必世世代代遵守我的约。你们所有的男子都要受割礼,这就是我与你,并你的后裔所立的约,是你们所当遵守的。你们都要受割礼,这是我与你们立约的证据(创17911)。

根据今日的医学理论,割礼被承认是一项非常合乎卫生的仪式;但它同时也是一种记号和证据,以记念神与那个国家所立的约,神借着这约,得以向着完成祂对人类的旨意这目标前进。

因此这个马利亚的孩子,神的儿子,借着割礼的仪式,成为那国的一分子。祂属于那个国家,祂是大卫的后裔,因为祂母亲是大卫的后裔。但祂作为大卫后裔的这个事实,并不能使祂与整个国家发生关系,祂必须经由割礼,才能与整个国家连结起来。保罗说祂“为女子所生,且生在律法以下”。借着割礼的行动,祂与这个神所建立、保持、管理的国家,发生了联系。

给孩子取名

另外一个相关的仪式,就是给孩子取名字。路加很谨慎地注意到一个事实,就是耶稣的名字不是马利亚和约瑟取的,而是祂“没有成胎以前,天使所起的名”。当祂进入这个国家的生活中时,这名已经赐给祂了。圣经中一共有四个男孩的名字,是在他们出生之前天使就取好的,那就是以实玛利,以撒,约翰和耶稣。

祂的名字是耶稣,我们知道这名字,我们多么喜爱这名!

我们不妨停下来,思想这名字的意义。前面我们已经说过,“耶稣”在当时是一个很普遍的名字,意思是耶和华的救恩。这是天使给祂取的名字。马太福音记载,天使告诉马利亚,也告诉约瑟这个名字。天使对约瑟说,“你要给祂起名叫耶稣,因祂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这婴孩的诞生,使这名字最初的用意实现了。耶和华的救恩!那就是祂的名字,那就是祂来到世上的意义。

将孩子献与主

然后提到祂出生四十天之后的事。这里有一点很奇妙,值得我们注意。23节有一个括号,说到“正如主的律法上所记,凡头生的男子必称圣归主。”

为了明白这节经文,我们必须知道这话是何时说的?它是甚么意思?出埃及记132,12说,

凡头生的,无论是人是牲畜,都是我的,要分别为圣归我……你要将一切头生的,并牲畜中头生的归给耶和华,公的都要属耶和华。

如果我们仔细读,就会发现神的意思是,那国家中每一个家庭里的头生男子,都应该作祭司。

但是我们若再读民数记31113,又会发现神改变了祂的安排。

耶和华晓谕摩西说,我从以色列人中,拣选了利未人,代替以色列人一切头生的,利未人要归我。因为凡头生的是我的,我在埃及地击杀一切头生的那日,就把以色列中一切头生的,连人带牡畜都分别为圣归我,他们定要属我,我是耶和华。

利未支派被分别出来,履行祭司的功用,利未支派的男子就取代了以色列家庭中每一个头生男子的地位。神最初的理想,是叫头生的儿子担任祭司。我们研读圣经历史时,会发现最有趣,最吸引人的事情之一,是神会顾念人类的软弱。一次又一次,当人类无法达到神的理想时,祂就会在仪式或条文上(而不是公义上)调整祂的理想,来符合人的水平。神对以色列整个国家的理想,是希望它成为一个祭司的国度。他们无法达到那个标准时,祂就设立亚伦作为祭司的代表。神他们的理想,是希望他们成为神治国家,除了神自己,没有国王统治他们。但是他们要求一个王,神就顺应了他们,给他们一个王。这里也是同样的情形。神的理想是每一个头生的儿子都作祭司,但因为他们达不到这个理想的高度,祂就设立利未人代表头生的儿子。

马利亚将耶稣带至圣殿时,就应验了神最初的理想和旨意。祂是头生的儿子,被献给神。耶稣进入了祭司的职分中,而不是利未支派的职分中;祂不是进入一个代表别人的祭司职分中,而是照着神最初的旨意,进入头生子所担任的祭司职分中。因此,这孩子不仅借着割礼,进入这个国家,祂也借着奉猷的仪式,进入祭司职分中。

马利亚上去的时候,还照着律法,带了她的祭物。她用“一对班鸠,或用两只雏鸽献祭”。利未记128,记载了用那些东西献祭的原因,

他的力量若不够献一只羊羔,他就要取两只班鸠,或是两只雏鸽,一只为燔祭,一只为赎罪祭,祭司要为他赎罪,他就洁净了。

马利亚就带着婴孩和一对班鸠上去。她有何权柄如此作?律法规定,她如果买不起一只羊羔,她就可以这样作。那就是说,这是穷人的祭物,而马利亚并没有甚么财富。这个婴孩被献上,不是借着富人的祭物,而是借着穷人的祭物。祂降生时,略过了宫殿,略过了华厦美舍,降生在最贫寒的马槽里;祂在圣殿中照着神最初的旨意,被献作祭司时,祂母亲所献的,也是穷人的祭物。

西面和亚拿

接着是西面那美丽的行动和歌唱。路加形容他是“又公义又敬虔”的人。“公义”是描述他与一般人的关系,“敬虔”则描述他与神的关系。他在圣殿中,素常盼望以色列的安慰者来到,有圣灵在他身上。他得了圣灵的启示,知道自己末死以前必看见主所立的基督。我们看见这位年老的人站在那里,怀中抱着历代以来所期盼的那婴孩。他口中就唱出美妙的诗歌,那是有关主降生的一连串诗歌中最后的一首。他说,“主阿,如今可以照你的话,释放仆人安然去世。”

他怀中抱着那孩子,他实际上是说,现在你的仆人依照律法的规矩抱着你,但却受制于你在这世界所订的限制,求你让我安然去世吧!他抱着那孩子,表明了他的死期近了,那不是一种毁灭,而是一种释放。那伟大而荣耀的事不久将显露出来,这孩子将被置于死地,但祂要打破死亡的权势;不久将从使徒的著作和后世无数的诗歌中看见那伟大的事实──祂废除了死亡,而西面已经知晓了这些事。如今他抱着小小的婴儿,唱道,“主阿,如今可以照你的话,释放仆人安然去世。”因为“我的眼睛已经看见你的救恩”。

西面的陈述中,对那婴孩降临的意义之认识,似乎也比以利沙伯的祝歌,马利亚的赞美歌,撒迦利亚的祝歌更清楚。他说,“你的救恩,就是你在万民面前所预备的,是照亮外邦人的光。”

试想想当时外邦人的光景,他们的哲学是要寻找一个解决之道,寻找亮光来照亮敬虔的人,但他们失败了。现在有光来了,要揭露你民以色列的荣耀和启示。西面实际上说,这孩子是神古代百姓的历史上最终的一位。

就在内面仍抱着孩子的时候,女先知亚拿走进来,她多年守寡,一直住在圣殿中,她转过去对那一小群忠信之人讲论孩子的事。

我们不要忽略了内面对马利亚所说的一件事。他告诉她,她的心要被刀刺透;相关的,他又说到那孩子,祂的来临要使以色列中许多人跌倒,许多人兴起,祂又要作毁谤的话柄,叫许多人心里的意念显露出来。这些预言的每一项都有丰富的含义,而且每一项都已经应验了。

请注意我们讨论过的那些旧制度的代表人物。那是一群多美妙的人啊!撒迦利亚,一位祭司;以利沙伯,亚伦的后裔;约瑟,大卫的后裔;马利亚,大卫的后裔;西面,耶路撒冷的居民;亚拿,在圣殿事奉的人;约翰,撒迦利亚和以利沙伯的儿子;最后一个是耶稣,祂是希伯来一切制度中最后绽放的花朵和果实。那一小群忠信的人围绕在祂左右。祂奇妙地结束了旧时代,开启了新时代。

路加福音24052

这段经文非常有趣。它单独见于路加福音,其它福音都未记载这件事。那是路加在解释耶稣的身分时,特有的技巧之一。正如他在序言中说的,他先详细考察耶稣这个人,然后以卓越的方式表达出来。路加应用了我们近代心理学所教导的方法,来处理他的数据。近代心理学主张,要研究一个人的人格,必须从他出生以前的数据开始研究。这也是路加开始考察耶稣这个人时,所采用的方法。因此他为我们留下了童贞女怀孕生子的记载,他一定是从马利亚那里得到这个故事的。

揭露了一个人出生前的事实之后,还有甚么重要的事?根据现代心理学的理论,接下去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是青少年期,约从十二或十三岁开始。路加也是如此,接下去他清楚地为耶稣十二岁那年的情形,描绘了一幅画像。

人格发展的下一个阶段是成熟期。关于这阶段,路加记载了耶稣三十岁时的情景。

本段经文显明了耶稣进入青少年期的情景。首先是祂头十二年生活的一段简短而完整的文字,“孩子渐渐长大,强健起来,充满智慧,又有神的恩在祂身上。”

然后路加又用同样简短而完整的话,说明祂由青少年到成年这十八年里的情形,“耶稣的智慧和身量,并神和人喜爱祂的心,都一齐增长。”

让我们先看祂头十二年的生活,那是成长阶段。他在头十二年中“长大”,接着的十八年中“增长”。这中间是有区别的。

头十二年的生活

“长大”用在生命的范畴中时,是指生命的活动。“长大”不需要任何意志上的责任。没有人是因为想要长大而长大。生命的长大不需要任何责任。不要漏掉了这一点!因为我们观看这一位独一的,至高的主时,也能够从祂身上得到一些亮光,应用在我们自己的孩子身上。每一个孩子从出生到青少年期(十二、三岁左右),准一的事就是长大,除此以外别无他事。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除了顺服权柄,不应该再有其它的责任;而要小孩子顺服的目的,也是为了使他能够自由地脱离其它一切事的辖制,而不觉得有任何的责任。这就是耶稣的故事!祂在逐渐长大。

路加描述祂的长大,说祂“强健起来”,那是指身体力面。我们可以用虔诚的心来想象这一切。那个婴孩原先躺在马利亚的臂弯里,后来开始学走路,学会拾起东西,放下东西等新技巧。这一切耶稣都经历过。祂在这十二年中逐渐长大,身体日益强健。

然后,祂“充满智慧”,似乎祂整个孩童期都满有智慧。次经的书描述祂自婴孩起,就一直充满智慧。路加的叙述表示,祂借着观察、发问、受教,得到各样的知识。

然后是最终,也是最美丽的描述,对这孩子人格成长的描述在此达到了顶点。“又有神的恩在祂身上。”恩典首先能使一个人喜乐、可爱;其次使这个人想要用他自己感到快乐的事,去影响其它的人;最后,使人竭尽全力如此作。神的恩在这孩子身上。

因此路加在描述这十二年的生活时,采用了基本的事,省略了次要的事。也就是说,他用一般孩子共有的事来描述耶稣,而不是将祂分别出来。两个不同家庭或地区的孩子,他们生活中一切次要的事可能是迥然不同的,但基本上,所有孩子是一样的。这孩子在身体、心理、灵性上强健起来。所有的孩子都有身体、心理、灵性上的成长。神的恩不是首先降在孩子身上,而是降在孩子的父亲、母亲、家庭、环境上。不管如何,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理想的孩子。

让我们来观察孩童耶稣在圣殿中的画面。我们注意到这里的名称有了变化。“孩子渐渐长大”的“孩子”一词,在希腊文中是指幼小的孩子,尚未长大的孩子。现在路加说到“孩童”耶稣,这两个词的意思完全不一样。一般虔诚的犹太人父母,他们的儿子在这个年龄都要接受Barmitzvah的仪式,Barmitzvah的意思就是“律法之子”。耶稣可能是去圣殿接受这个仪式,祂也可能已经在拿撒勒的会堂中接受了这个仪式。有一点可以确定,祂进圣殿的时候,是带着律法之子的权利进去的。在那之前,一个孩子的父母必须担负这孩子在宗教方面的责任,但受过了仪式之后,他就必须自己负责。耶稣在这时,已经是律法之子了。

祂独自逗留在耶路撒冷,那是一种出于祂个人意志的举动。祂现在必须为自己作些事,所以祂进入殿中,坐在拉比(教师)脚前受教。祂自己想要作一个学生。

祂以门徒的身分坐在那里。他们与祂谈论,教导祂,并且问祂问题。祂的回答使他们大感惊奇。然后祂也像所有门徒一样发问。祂从平日在冢里所受的宗教训练中提出问题,祂的问题同样使人吃惊。那些教师们对这个单纯、质朴、有神恩在其身上的孩童,在发问和回答问题时所表现的澄澈理解力和心灵的见识而感到希奇。他们从未见过像祂这样的孩子。

然后马利亚和约瑟来了。他们发现祂失踪时已经走了一天的路程。毫无疑问的,他们一大清早就出发,一直到黄昏才开始寻找祂。“以为祂在同行的人中间。”我想他们对这孩子一定有十足的信心,所以没有探问祂在何处,以为祂一定是在同伴中。但是黄昏来临了,作母亲的自然开始找寻她的孩子,却发现祂不在那里。他们就离开同行的人往回走。他们已经离开耶路撒冷有一天的行程,所以他们,必须再走一天回到耶路撒冷;他们找到祂时,已经是第三天了。他们发现祂在殿里,他们听到祂的谈论而感到惊奇。然后祂的母亲对祂说,“我儿。”这里用的又是另一个词,不同于40节里的“孩子”,和43节里的“孩童”。那是一个母亲温柔的话语。希腊文这词的意思是“我所生的”,马利亚就是用这个词,她的意思是,“孩子,我所生的,为甚么向我们这样行呢?看哪,你父亲和我伤心来找你。”

然后我们首度听到这孩子口中吐出的话,是如此美丽,单纯,天真,自然,真实。“为甚么找我呢?岂不知我应当以我父的事为念么?”祂窴际上是说,母亲,你当然了解我的,但你为甚么找我呢?

“我应当以我父的事为念。”这是祂生命里最中心的事。这孩子说,“我应当。”表达了祂认识到祂与神的关系,祂对神的责任,以及祂对这责任的回应。“我应当”三个字·启示了这孩子的完全。

接着路加告诉我们,“祂就同他们下去,回到拿撒勒,并且顺从他们。”这个理想的孩子,祂的意志是要遵行神的旨意,但祂将这个意志表达在对父母的顺从上。也就是说,这个孩子顺服神旨意最好的方法,是与通常的情况互相配合。祂不能逃避对抚养祂长大的家庭所当负的责任,但在祂天父旨意的管理之下,祂将自己的生命顺服在家庭的权柄之下。

接着的十八年生活

52节简短但意味深长地说明了接下去十八年的情景。整个事实涵盖在一句话里,“都一齐增长。”这句话和形容祂头十二年生活的“长大”一词全然不同。发拉尔(Furrar)说,“这里用的增长一词是从‘先锋’一词来的,意指军队一面砍伐树木、一面向前挺进。”柴义尔(Thayer)这位伟大的文字学家说,“增长的意思是用锤击打使其变长,好像铁匠打铁一样。”

我不打算在这两个权威之间,决定那一个才是这字的止确字源。两者的定义都有相同的概念。我们若细察“增长”这词的构造,它真正的意思是向前砍,向前打,不停的劈砍。因此这词是指一种不屈不挠的行动,而不是被动的发展。这孩子在前十二年中渐渐长大,是被动的发展,没有任何意志上的责任。但是现在祂成了律法之子,祂必须自己闯出一条路来,祂的生命中有了责任。祂在未来不只是被动的发展,并且要学会控制整个生命。祂的一切都要增长。

祂如何增长?

智能增长

第一是“智慧”。祂必须面对难题,寻找数据,并且找出答案。从祂青少年期到三十岁之间,我们看见一个完美而自然的心灵发展过程。祂不仅是长大,并且一切的心灵成长都在祂的意志控制之下,祂正在闯出自己的一条路。我们可以恭敬的说,祂在智慧方面日渐增长,祂已经准备就绪,升火待发。

身体增长

第二是身体力面。现在秩序有了变动。幼年期第一要紧的是身体“强健起来”,那是小孩子最重要的事。现在则是心灵最要紧。当然也不可忽略身体的发育。祂的身量日渐增长,祂不仅长大·并且学习身体的操练和节制,用原则来管理、控制祂的感情。

属灵增长

最后是属灵方面,“神和人喜爱祂的心,都一齐增长。”幼年时,有神的恩在祂身上。现在祂则住在恩慈中。希腊文中,这句话前面有一个介系词Para,意指“位于身旁”。祂在神和人身旁,所得的恩慈一天天增长。这段成长的年月中,祂一直在神和人的身旁,保持着与神的交通和与人的交通。因此神和人喜爱祂的心一天天增长。我们由此看出耶稣由童年进入成人时,祂属灵方面的一切是在顺服神的意志控制之下发展的。

这就是神的第二个人。整段经文中,我们看见祂由童年进入少年期,这个孩子来到了青少年期,成为律法之子。一切事都是为了顺应祂父神的旨意,然后是十八年的增长。下一讲中我们将看到祂三十岁以后的情景。──《摩根解经丛书》

 


版权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