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课 |
在十六章,主耶穌責備法利賽人:貪愛錢財、自以為義、扭曲律法的真義,而且不信上帝所差來的。第十七章,主耶穌繼續指出法利賽人是絆倒人的,門徒不可學像他們,反而要饒恕、要謙卑。最後,並教導將來如何等候主的再來。
根據十六章,你認為法利賽人會在哪些方面絆倒人?
二、3~6節
1. 3節 相對於法利賽人苛刻地對待罪人,門徒應該如何對待罪人?
2. 4節 一天七次是什麼意思?
3. 5~6節 對這困難的要求,門徒向耶穌求什麼?
相對於法利賽人倨傲的態度,門徒應有怎樣的事奉態度?
在這個村子,耶穌行了一個怎樣的神蹟?只有誰回來感恩?這個故事的意義是什麼?
1. 20~21節 從耶穌的回答來看,法利賽人對「神的國」的看法可能是如何?而耶穌的看法呢?
2. 22~25節 耶穌對門徒提到一個怎樣的日子?祂會如何降臨?
3. 26~30節 耶穌以舊約哪兩個時代描述祂再來的時代?有哪些特徵?
4. 31~37節 耶穌以羅得妻子為例,指出當那日未來之前,門徒應當注重的是什麼?
1. 1節 這比喻的目的是什麼?
2. 2~5節 比喻的內容是什麼?
3. 6~8節 你認為這是一個正面或反面的比喻?比喻的重點是什麼?
這一大段仍然是針對法利賽人的一些錯誤觀念、行為,而有的正面教導。請歸納:對上帝、對人的態度,及如何等待神的國降臨等,並以此反省自己。
註:
1. 十七章4節 「一天七次」,猶太人的數字都有意義,「七」代表「完全」,所以不是第八次就可以不饒恕,而是完全的饒恕的意思。
2. 十七章21節 「神的國就在你們心」,猶太人以為彌賽亞來,是要實際掌權統治猶太國,是有形的國度,但耶穌說神的國是在人的心中掌權,那些願意順服神旨意的人,就屬於神的國。
3. 十八章32節 「羅得的妻子」(參創十八16~十九29),上帝要羅得一家人離開所多瑪──罪惡之城,但羅得的妻子貪念城中的財物,回頭一望,化為一根鹽柱。
法利賽人落入律法的字句主義,教導人注意律法的細節、外表意義,使人反而遠離上帝、自我中心、不 憐憫人,追求不義的錢財。
耶穌要求門徒要一天七次饒恕人,「七」在猶太人代表的是「完全」,耶穌要求他們完全的饒恕。門徒認為太難了,向耶穌求信心。
法利賽人反客為主,自己決定上帝的形像。耶穌要門徒知道上帝才是主,人當謙卑事奉、聆聽。
耶穌醫治了十個痲瘋病人,只有一個撒瑪利亞人回來感恩。路加把這個故事放在這,可能也在諷刺法利賽人即猶太人的驕傲,領受神的恩典,卻不知感恩。
1.法利賽人和一般猶太人一樣,以為神的國是外在、有形有體,會實現在時間、空間中的,而耶穌認為神的國已經降臨,是看不見的、在人的心中的。
2.耶穌提到一個祂降臨的日子,是在祂受死之後,而且是門徒看不見的,祂會像閃電一般地降臨。
3.耶穌以挪亞和羅得的兩個時代,描述祂再來的時代特徵,充滿了物質主義、享樂主義。
4.在這末世,人們應當把注意力放在人子身上,不要留戀 世上的物質享受。
1.鼓勵人常禱告。
2.略。
3.這仍然是一個「縱然……豈不……」的反喻,意思是神不像世人,祂樂意給人申冤。
對上帝:謙卑事奉,尊主為大(7~10節),常懷感恩(11~19節),信賴主,常常禱告(十八1~8節)。
對 人:不絆倒人(1、2節),完全的饒恕(3、4節)。 等候神國:讓主掌權(21節),謹慎分辨(23節),讓耶穌成為生命的焦點,而不是物質(32~37節),儆醒禱告(1~8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