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讲
 第七十一讲

释放巴拉巴代替耶稣
廿叁章18-25节
  众人却一齐喊着说,除掉这个人,释放巴拉巴给我们。这巴拉巴是因在城 作乱杀人下在监 的。彼拉多愿意释放耶稣,就又劝解他们。无奈他们喊着说,钉他十字架,钉他十字架。彼拉多第叁次对他们说,为甚麽呢,这人作了甚麽恶事呢,我并没有查出他甚麽该死的罪来。所以我要责打他,把他释放了。他们大声催逼彼拉多,求他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他们的声音就得了胜,彼拉多这才照他们所求的定案。把他们所求的那作乱杀人下在监 的,释放了。把耶稣交给他们,任凭他们的意思行。

  众百姓大概是因为耶稣既已被公会定罪,不再符合他们心目中弥赛亚的形像;而巴拉巴则因作乱而遭监禁(参19节),反似民族英雄的样子,所以才有此要求。我们得以被释放,乃因主为我们被钉十字架。耶稣若不被除掉,巴拉巴就不得释放;感谢神,因着主耶稣为我们被除掉,我们这些罪人(巴拉巴)才得以被释放。我们既从父魔鬼承受了恶性,就作了罪的囚奴(参约八34),并且必要死在罪中(参约八21、24),但天父的儿子耶稣来释放我们,叫我们得着真自由(参约八36)。宗教徒宁愿要杀人犯和强盗(参约十八40),也不要主耶稣,这暴露了宗教黑暗的一面。今日许多为宗教狂热的人(包括偏激的基督徒),往往不顾道德伦理,毫无生活见证。十字架的口号是「除掉这个人!」十字架乃是要除掉我们的旧造,好让新造在我们 面得着更多的地位。十字架的首要目的,是要除掉我们身上被神判处死刑的成分;神的救恩是要把人带到归於零的地步,而让他的生命越过越丰盛。

  「巴拉巴」,父亲的儿子、拉巴的儿子;「作乱」,造反、叛乱。「这巴拉巴」,他大概是犹太革命组织奋锐党首领,曾在一次叛乱事件中杀人,被捕下监(参25节)。巴拉巴豫表我们罪人原是出於父魔鬼,它从起初是杀人的,是一切说谎之人的父(约八44)。

  「愿意」,想要、意欲;「劝解」,诉说、引起、唤起。钉十字架是当时罗马帝国处决重大人犯的酷刑,只对强盗、杀人放火、叛国等罪大恶极的囚犯施此刑罚。再者,罗马的公民不受此刑。「钉他十字架」,这正应验了主自己早先说的豫言(参太廿19;廿六2)。

  「这人作了甚麽恶事呢」,巡抚在审讯将近终结时提出这样的问话,等於表明他无法审问出主的罪,承认了他的清白无罪。彼拉多始终认为主耶稣是无辜之人(参太廿七24,可十五5、9、12,约十八38;十九4、6、12)。彼拉多叁次宣布,查不出主耶稣有任何罪状(参4、14节);可见他是那无罪的,却替我们成为罪(林後五21),乃为救赎我们这些罪人。马太廿七24-25「彼拉多见说也无济於事,反要生乱,就拿水在众人面前洗手,说,流这义人的血,罪不在我,你们承当罢。众人都回答说,他的血归到我们,和我们的子孙身上。」

  「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据说古时犹太人在宰杀逾越节的羊羔时,先将它的四肢捆於十字型的木架上,使其流血至枯竭而死,故将主钉十字架,正应验了主耶稣作逾越节羊羔的豫表(参赛五十叁7-8,林前五7,约一29)。钉十字架的酷刑,在罗马帝国历史上,仅采用於主耶稣在世前後一段不很长的时期,似乎是神专为应验旧约的豫言和豫表而安排的(参民廿一8-9,申廿一23,徒十叁29,加叁13)。「他们的声音就得了胜」,意即彼拉多屈服於群众的示威,为了顾全他自己的权益、地位,而罔顾真理和良心。彼拉多的妻子还派人来说:「正坐堂的时候,他的夫人打发人来说,这义人的事,你一点不可管。因为我今天在梦中,为他受了许多的苦。」(太廿七19)。

  彼拉多真是一个典型的政治家,他若不是想推卸责任--『把他送到希律那 』(7节),便是顾到众人的意见--「他们的声音就得了胜」。我们若要作基督的见证人,便要引他为 戒。在教会中,如果让属肉体之人的声音得了胜,基督就要无辜受委曲了!所以我们该尽力开启为基督作见证的口,让基督的声音如同众水 訇(启一15),压倒一切肉体的声音,使基督在教会中得着所有的地位!彼拉多如此的定案,充分暴露了政治的黑暗和腐败。

  「任凭他们的意思行」,意即照他们所求的,将主耶稣钉十字架(参23节),这不但应验了主自己所说他要怎样死的话(参太廿19),并且也应验了旧约的豫言(参申廿一23「他的 首不可留在木头上过夜,必要当日将他葬埋,免得玷污了耶和华你神所赐你为业之地。因为被挂的人是在神面前受咒诅的。」,民廿一8-9,加叁13)。彼拉多的作为,乃是世人(特别是政治人物)的典型代表--颠倒是非,罔顾公理,只为讨众人喜欢。许多基督教领袖,也常为了要讨众人的喜欢,便宁可牺牲真理原则,而采取权宜之策,却叫我们的主受亏损。彼拉多为讨众人的喜欢,就违背良心,牺牲了主耶稣。这是一个大的 戒!我们千万不可为讨世人喜悦,而违背良心,牺牲了我们所信的主耶稣。我们若要刚强到底,为基督作见证,便常无法顾到众人的喜悦;因为若是一味地讨人的喜欢,就不是基督的仆人了(加一10)。感谢主,因着他的被交,我们这罪的死囚才得以释放。这是何等的救恩!

廿叁章26-31节
  带耶稣去的时候,有一个古利奈人西门,从乡下来。他们就抓住他,把十字架搁在他身上,叫他背着跟随耶稣。有许多百姓,跟随耶稣,内中有好些妇女,妇女们为他号啕痛哭。耶稣转身对他们说,耶路撒冷的女子,不要为我哭,当为自己和自己的儿女哭。因为日子要到,人必说,不生育的、和未曾怀胎的、未曾乳养婴孩的,有福了。那时,人要向大山说,倒在我们身上。向小山说,遮盖我们。这些事既行在有汁水的树上,那枯乾的树,将来怎麽样呢。

  「有一个古利奈人西门」,古利奈是北非的一个地方名;西门乃是犹太人的名字,他大概是居住在古利奈的犹太人(参徒十一20;十叁1),特地来耶路撒冷过逾越节。「他们就抓住他」,指用威吓的手段强迫人服劳役。「把十字架搁在他身上」,通常十字架是由囚犯本人背负;可能因为耶稣此刻已经力不能支。背着耶稣的十字架,就是交通於他的苦难,在肉身上补满基督患难的缺欠(参西一24)。古利奈人西门全家人竟因他背主的十字架而蒙恩得救(参罗十六13「又问在主蒙拣选的鲁孚和他母亲安。他的母亲就是我的母亲。」)。信徒背十字架的经历,乃是在神主宰的安排下被抓住而搁在我们身上的,但这个抓住却是蒙福的道路。被抓住是指违反我们的喜好、兴趣和天然的感觉等;但在许多不受我们欢迎的事物 头,往往隐藏着宝贵的属灵功课。谁有分於基督的十字架,谁也就有分於基督的救恩。

  「号啕」,捶胸、哀恸的表现;「痛哭」,哀哭、哀恸。「耶路撒冷的女子」,女子意指居民。「当为自己和自己的儿女哭」,意指她们自己和她们的儿女将要遭受更可怕的苦难。我们每一次看到十字架上的主,就应当想到自己的罪--「为自己和自己的儿女哭」--因十字架的主,而为自己哀哭、回转归向主。

  古时犹太妇女向来以生儿育女为有福,若是不能生育,则视为不幸。「因为日子要到」,指主後七十年,耶路撒冷成荒场的日子(参廿一20-24);那时,没有孩子的,比有孩子却让他们备受痛苦还要好受,所以反为有福(参太廿四19,可十叁17)。人们因为不能忍受持续不断的痛苦,反而宁愿死於倾刻之间,以求解脱(参何十8,启六16)。

  卅一节的话可能是当时的一句谚语,主耶稣将其述说出来,意思应是:「有汁水的树」本来不该烧,现在却被烧了--无罪的耶稣不该受死,现在尚且却被罗马政权判处死刑;「那枯乾的树」原就该烧--那些因叛乱而被罗马政权定罪的犹太人(包括因叛乱而受连累的一般犹太人),他们将来的遭遇会比这更甚。这是主耶稣在妇女为他即将受死而哀哭的声中,以豫言方式说出神即将执行对犹太人的审判。「有汁水的树」,表徵主耶稣,他是活的,满了生命。「那枯乾的树」,表徵犹太人(特指犹太教徒),缺乏生命的汁浆,所以是死沉的。主耶稣乃是一棵有汁水的树, 面充满了生命的汁浆;十字架的苦难,不过压出他丰富的汁浆,来成为我们的供应。凡与他联合,住在他 面的,就必多结果子(约十五5)。偏离真道的人是那枯乾的树--他们是秋天没有果子的树,死而又死(参犹12)。

廿叁章32-33节
  又有两个犯人,和耶稣一同带来处死。到了一个地方,名叫髑髅地,就在那 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又钉了两个犯人,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

  「又有两个犯人」,可能是与巴拉巴一同作乱的两个强盗(参太廿七38,可十五7、27)。「髑髅地」,堆放死人头骨之地。「名叫髑髅地」,据说这一个山丘的形状极像死人的头颅,故有此名。髑髅地的希伯来名称是各各他(参约十九17);本节的英文钦定本则叫加略(Calvary),它是从拉丁文转来的,其字义和各各他相同。

  「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又钉了两个犯人,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这句话说出:
  1.正应验了『他也被列在罪犯之中』(参廿二37节)的豫言。
  2.他是以罪犯的身分被挂在木头上,因此亲身担当了我们的罪(参彼前二24)。

  我们天然的头脑和老旧的观念,乃是死人的头骨,应该把它钉在髑髅地,不可让它再下来惹事生非。钉十字架的基督,乃是人类和万有的中心,他要吸引万民来归(参约十二32)。人类的命运,乃系於钉十字架的基督,接受他就得救,得着永生;拒绝他就灭亡,进入永火。他在十字架上藉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魔鬼,使那些一生因怕死而为奴仆的人(就是犯人),能得着释放(参来二14-15)。


版权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