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息日喫物╱治病六:1-11節:
1 有一個安息日、耶穌從麥地經過。他的門徒掐了麥穗、用手搓著喫。 2 有幾個法利賽人說、你們為甚麼作安息日不可作的事呢。 3 耶穌對他們說、經上記著大衛和跟從他的人、飢餓之時所作的事、連這個你們也沒有念過麼。 4 他怎麼進了神的殿、拿陳設餅喫、又給跟從的人喫。這餅除了祭司以外、別人都不可喫。 5 又對他們說、人子是安息日的主。 6 又有一個安息日、耶穌進了會堂教訓人。在那裡有一個人右手枯乾了。 7 文士和法利賽人窺探耶穌、在安息日治病不治病。要得把柄去告他。 8 耶穌卻知道他們的意念。就對那枯乾一隻手的人說、起來、站在當中。那人就起來站著。 9 耶穌對他們說、我問你們、在安息日行善行惡、救命害命、那樣是可以的呢。 10 他就周圍看著他們眾人、對那人說、伸出手來。他把手一伸、手就復了原。 11 他們就滿心大怒、彼此商議、怎樣處治耶穌。
此事於太十二章1至8可二章23-28亦有提及,舊約對於守安息日有相當嚴格的律法,但是猶太人的遺傳又加上一些背理的極端限制,以至違背了神原來的意思,耶穌確說衪是安息日的主就等於宣告衪的神性。
1-2節:在猶太人的傳統律法規條中,共有三十九項在安息日禁止進行的活動,收割就是其中一項。律法教師甚至仔細描述不同的收割方法,其中一種是把麥穗放在手裡搓,就像門徒在這裡所做的。神的律法說,農夫不要收割田邊的農作物,好留給旅客和窮人(參申225),因此門徒並沒有偷取麥穗,也沒有破壞守安息的誡命。事實上,他們只是違反了法利賽人的傳統規條,而非神的任何律法。
2節:法利賽人以為他們的宗教系統能夠解答一切問題,耶穌與他們的系統不同,所以他們不能接受耶穌。我們也可能基於相同的原因而把基督遺忘了。要小心,不要以為你或你的教會已有了一切的答案,沒有任何一個宗教系統可以完全包含基督,或完全地滿足他對世人的要求。
3-5節:每星期聖殿的桌子上都會放著十二個餅,代表以色列十二個支派,這餅稱為陳設餅。這些已陳設過的餅,只有祭司可以吃。耶穌被指違反安息日的規定,於是他引用大衛很著名的故事(參撒上21-6):有一次,在大衛逃避掃羅追殺時,他和其部下便吃了這陳設餅,因為他們的需要,比宗教上的規定更重要。耶穌也在講同樣的道理:人的需要比人的規定更重要。耶穌把自己及門徒與大衛及其部下比較,其意思是說:「如果你們定我的罪,也就是定大衛的罪。」
5節:耶穌說自己是「安息日的主」,其意思是他創造了安息日,他有權駁回法利賽人的傳統和規條。創造者永遠比受造物大。
6-7節:按照宗教領袖的傳統,安息日不可治病。他們認為治病就是行醫,是醫生工作的一部分,而任何人都不可在安息日工作。對於宗教領袖來說,維護他們的律法,較把人從痛苦的煎熬中解救出來更重要。
11節:耶穌的敵人極之憤怒,因為他不僅知道他們想些什麼,更藐視他們的律法規條,揭露他們內心的恨意。他們的恨意與他們對律法的熱衷結合,竟驅使他們策劃一件明顯地觸犯律法──殺人的事,這實在是極大的諷刺。
挑選十二門徒六:12-19節:
12 那時、耶穌出去上山禱告。整夜禱告神。 13 到了天亮、叫他的門徒來。就從他們中間挑選十二個人、稱他們為使徒。 14 這十二個人有西門、耶穌又給他起名叫彼得、還有他兄弟安得烈、又有雅各和約翰、腓力和巴多羅買、 15 馬太和多馬,亞勒腓的兒子雅各,和奮銳黨的西門、 16 雅各的兒子猶大、〔兒子或作兄弟〕和賣主的加略人猶大。 17 耶穌和他們下了山、站在一塊平地上。同站的有許多門徒、又有許多百姓、從猶太全地、和耶路撒冷、並推羅西頓的海邊來。都要聽他講道、又指望醫治他們的病。 18 還有被污鬼纏磨的、也得了醫治。 19 眾人都想要摸他。因為有能力從他身上發出來、醫好了他們。
照人性方面來說,在耶穌的一生中除了衪的死和復活以外,這件事是最重要的;因為衪把一生的工作交托給這一班人去發展。固然,衪知道自己從天上會藉著衪的靈給他們引領指導和幫助,然而仍然須考慮到他們的特性和才幹,因此耶穌在作最後挑選之前用整夜的時間禱告神。
經過兩年訓練之後(參閱馬太十章)衪差遣他們出去「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
新約中關於他們的工作只說了一點點,----在巴勒斯坦,小亞細亞,希臘和羅馬等處。
也許十二門徒中他們協議各自去到不同的地方,或者是各人認為自己有引導去他所認為最適合的地方,有時他們是兩個兩個的出去,無疑的他們各人曾去看望別人所建立的工作。
大約主後六十二年,保羅在歌羅西一章22節:中說「這福音傳與普天下萬人聽」。如此看來,在三十年之中,基督的福音己經傳遍了整個在那時候的世界。
據傳說,十二門徒大多數以殉道結束他們為基督所作的見證。所以就整個來論,除了衪所許可的一個賣主的門徒以外,耶穌對於十二門徒的挑選和訓練是很成功的。
12節:福音書作者留意到耶穌在做大事之前,他都會花時間去獨自禱告。這一次,他是要遴選弟子──十二門徒。當你要決定你生命中所有重要的事情時,都要以祈禱為基礎。
13節:耶穌有許多門徒(學生),但他只選了十二位使徒(傳遞信息的人)。使徒是他的核心小組,他給他們特別的訓練,以他自己的權柄差遣他們出去。他們就是建立基督教會的人。在福音書裡,這十二個人通常稱為門徒,但在使徒行傳裡,就稱呼為使徒。
13-16節:耶穌選擇「普通人」來作自己的門徒,他們的背景和性格各自不同。今天,神呼召「普通人」來建立他的教會,宣講救恩的信息,以愛心服事人。我們獨個兒會覺得自己沒有資格有效地事奉基督,但我們走在一起,便會有力量,用不同的方法事奉神。求神賜你耐性,去接受教會中不同的人,彼此同心協力,建立教會。
14-16節:不同地方所記載門徒的名字有所不同,例如彼得有時稱為西門或磯法;馬太又稱利未;巴多羅買與拿但業是同一個人(參約45);雅各的兒子猶大也稱為達太。
19節:耶穌治病的能力傳開後,群眾都出來想要摸他。對很多人而言,他已成為一個帶來好運的人,一個充滿魅力的魔術師。人們只想得到肉體的醫治,或看到神跡奇事,而不是想得到神的寬恕和愛。今天有些人同樣看神為宇宙的魔術師,看祈禱不過是一種使神玩把戲的方法。然而,神並不是魔術師,他是主;祈禱不是一種控制神的方法,乃是將我們自己放在他的掌管之下。
第六章20-49節:山上寶訓
這在一般人都認為是馬太五六七章所記教訓的一種簡述,在太五1衪是「上了山,既已坐下」。在路六17衪是「下了山,站在一塊平地上」。那是說從一個更高的地方下來,照情形看,說話的時間恐怕相當的長,衪可能有上山也有下山。
兩處的記載有些不同,我們不能確定究竟是只有一篇教訓而有不同的記錄呢,還是同一篇教訓在不同的時候講出來,耶穌不斷教訓人,可能衪說這些話用不同的方式有幾百次那麼多。也可能是衪主要的教訓彙記在一起,一種衪重要訓誨的簡述,這些記在字句措詞極優美,所含的教訓積極性是無可比擬的,在文學上找不到更好的作品。 (請參閱太五六七章詳細註釋)
論福╱論禍六20-26節:
20 耶穌舉目看著門徒說、你們貧窮的人有福了。因為神的國是你們的。 21 你們飢餓的人有福了。因為你們將要飽足。你們哀哭的人有福了。因為你們將要喜笑。 22 人為人子恨惡你們、拒絕你們、辱罵你們、棄掉你們的名、以為是惡、你們就有福了。 23 當那日你們要歡喜跳躍。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他們的祖宗待先知也是這樣。 24 但你們富足的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受過你們的安慰。 25 你們飽足的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將要飢餓。你們喜笑的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將要哀慟哭泣。 26 人都說你們好的時候、你們就有禍了。因為他們的祖宗待假先知也是這樣。
在這裏耶穌發出奇異論調,稱那些一般世上人認為可憐的人為有福的人: 虛心的,哀慟的,溫柔的,饑渴慕義的,憐恤人的,清心的,使人和睦的,為義受逼迫的。
這與世界的標準恰恰相反。但是對於每一種人,並非在於不幸處境的本身有甚麼好處,乃是在於將來的榮耀賞賜。對於耶穌,衪很知道天上要比地上生活超過無數倍,因此衪認為任何一種情形如果能夠增加渴慕天上都是一種福氣!
在馬太五章稱為「八福」,這裏起碼有四個方法來理解這八種福氣:
(1)是門徒和所有信徒的倫理法典和道德標準;
(2)是天上價值觀和地上價值觀的對比,即是永恆與短暫的對比;
(3)是法利賽人的膚淺信仰和基督所期望的真實信仰的對比;
(4)表明舊約所期待的,將會在新的國度裏成就。
你不能把這些[福分]當作多項選擇題----選取你喜好的而放棄其他。八福是一個整體,指出跟隨基督的人所應當做的事。
20-26節:這段經文,可能跟馬太福音所記載的山上寶訓出於同一篇講道,也可能是耶穌在不同的場合所作的類似的講道。有人相信這段經文不是由一篇講章組成,而是綜合了耶穌平時的教導。
20-23節:這幾節:經文稱為「論福篇」,說明了跟隨基督的意義和人們的行為標準。它將天國的價值觀與地上的價值觀互相對比,顯明跟隨基督的人可預期在地上所得到的東西,和神會賜給他們的福氣;又把虛假的敬虔與真正的謙卑對比;最後,它更顯明舊約的期望如何在神的國度中得以成就。
21節:有些人相信耶穌所說的飢餓是對義的渴求(參太6),另外一些人說這是肉體上的飢餓。無論如何,猶太人認為財富是得神喜悅的記號,但耶穌宣告祝福臨到飢餓的人,實在令他的聽眾大吃一驚。然而,他這樣說其實與古老的傳統一致,舊約常提到神對窮人和有需要的人的關心(參撒上5;詩147;路53)。
24節:假如你希望從財富中得到滿足,那麼你只會得到金錢財物,但這些不能存到永遠。所以,不要為尋求舒適的生活而付上永生的代價。
26節:舊約時代有很多假先知。他們說國家繁榮、戰爭勝利等預言,都是人們希望聽到的,因此討得君王和群眾的歡心。然而,受歡迎的話並不一定是真理;人們的奉承不會帶來神的認可。追求群眾的讚賞,而不尋求神的真理,至終必悲傷後悔。
金律六:27-38節:
27 只是我告訴你們這聽道的人、你們的仇敵要愛他、恨你們的要待他好。 28 咒詛你們的要為他祝福,凌辱你們的要為他禱告。 29 有人打你這邊的臉、連那邊的臉也由他打。有人奪你的外衣、連裡衣也由他拿去。 30 凡求你的、就給他。有人奪你的東西去、不用再要回來。 31 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 32 你們若單愛那愛你們的人、有甚麼可酬謝的呢。就是罪人也愛那愛他們的人。 33 你們若善待那善待你們的人、有甚麼可酬謝的呢。就是罪人也是這樣行。 34 你們若借給人、指望從他收回、有甚麼可酬謝的呢。就是罪人也借給罪人、要如數收回。 35 你們倒要愛仇敵、也要善待他們、並要借給人不指望償還。你們的賞賜就必大了、你們也必作至高者的兒子。因為他恩待那忘恩的和作惡的。 36 你們要慈悲、像你們的父慈悲一樣。 37 你們不要論斷人、就不被論斷。你們不要定人的罪、就不被定罪。你們要饒恕人、就必蒙饒恕。〔饒恕原文作釋放〕 38 你們要給人、就必有給你們的。並且用十足的升斗、連搖帶按、上尖下流的、倒在你們懷裡。因為你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甚麼量器量給你們。
在此是把馬太五章和七章所有的作一種縮短寫法,耶穌的教訓當中,例如愛我們的鄰舍如同自己,愛我們的仇敵,和我們願意人怎樣待我們,我們也要怎樣待人,實在比我們人類自私的本性高超得太多,因此我們有時連試試遵行一下都不肯,還借詞說耶穌一定知道衪所給我們所定的教訓乃是不可能做到的理想。然而耶穌自己是遵行這些教訓的,衪教導我們無論受到如何的苦待都不可有懷恨之心;不但如此,我們還應當善待那些苦害我們的人,且要愛那些恨我們的人。
27節:猶太人藐視羅馬人,因為他們壓迫神的子民;然而,耶穌告訴他們去愛這些敵人。這些話使許多人離開耶穌。其實他並不是說要對敵人有愛慕之心,而是指一種出於意志的行動。愛我們的仇敵,就是做一些對他們有利的事情,我們可以為他們禱告,也可以幫助他們。儘管世人都敵擋神,耶穌仍然愛所有世人,他要我們跟隨他的榜樣,愛我們的仇敵。所以,你要尊重你的敵人,如果你也想得到這樣的尊重的話。
35節:愛就是行動。要令你的愛發生作用,方法之一是主動去滿足別人的需要。愛我們愛的人和我們信任的人,這並不困難;然而,主也要我們愛那些不喜歡我們或計劃要傷害我們的人。我們借給別人的金錢,應看為禮物借出去,而不是放高利貸,使自己獲利更多。所以,要像獻給神那樣施與他人!
37-38節:真正肯饒恕別人的人顯明他已經得著了神的饒恕。耶穌用一幅升斗的圖畫保證我們有十足的回報。如果我們批評人而不肯體諒人,就將同樣地被批評;如果我們以善良、恩慈、憐恤的心待人,就會得到十足份量的回報。所以,我們應該愛人,而不要論斷人。
責人之心責己╱兩樣根基六:39-49節:
39 耶穌又用比喻對他們說、瞎子豈能領瞎子、兩個人不是都要掉在坑裡麼。 40 學生不能高過先生,凡學成了的不過和先生一樣。 41 為甚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 42 你不見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對你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這假冒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後纔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 43 因為沒有好樹結壞果子。也沒有壞樹結好果子。 44 凡樹木看果子、就可以認出他來。人不是從荊棘上摘無花果、也不是從蒺蔾裡摘葡萄。 45 善人從他心裡所存的善、就發出善來。惡人從他心裡所存的惡、就發出惡來。因為心裡所充滿的、口裡就說出來。 46 你們為甚麼稱呼我主阿,主阿,卻不遵我的話行呢。 47 凡到我這裡來、聽見我的話就去行的、我要告訴你們他像甚麼人、 48 他像一個人蓋房子、深深的挖地、把根基安在磐石上。到發大水的時候、水沖那房子、房子總不能搖動。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有古卷作因為蓋造得好〕 49 惟有聽見不去行的、就像一個人在土地上蓋房子、沒有根基。水一沖、隨即倒塌了、並且那房子壞的很大。
責人之心責己六:39-42節:這一類的話,說得非常之多,很顯然的,耶穌的意思是要我們重視聽從衪的教訓。總有一天那些巧用耶穌名字的人會遭遇悲慘的毀滅(太七22,23)。遵守實行耶穌的教訓在生活中的人,到最後計賑的時候,要算為好的。
39-40節:學生不會超越老師,所以你要清楚你跟隨的是正確的老師和領袖。他們將要教導你更認識信仰,也要給你可靠的引導。
41節:耶穌這句話的主要意思是說我們不應太過分看別人的罪,以致忽略了自己本身的罪。我們常常將自己的錯誤合法化,卻指責別人同樣的錯誤。別人眼中的哪一種小刺,最容易叫你挑剔呢?每當你想挑剔時,要記著你自己眼中有梁木,這樣你或許會覺得沒有那麼多話要說。
42節:我們不應害怕別人說自己假冒為善,而將信心藏起來影響自己生命的成長。一個人嘗試做正確的事,卻經常失敗,這並不是假冒為善;一個人的行動與感覺不同,也不是假冒為善。很多時候,我們必須放下自己的感受,去做需要做的事情。信心軟弱並不是虛偽。那麼,哪種人才是假冒為善的人呢?那些為了引起別人注意、得人稱許、接納或欣賞而假意作出宗教行為的人,才是假冒為善者。
兩樣根基六:43-49節:
45節:耶穌提醒我們,說話和行為能反映出我們最真實的信念、態度和動機。假如我們心存欺騙,那些偽裝的良好表現就不會持久,你心裡所充滿的,必定會從你的言語和行動中顯露出來。
46-49節:服從神好比在堅固的根基上蓋房子,當洪水臨到時,房子仍然迄立不倒。生命處於平靜時,根基是否穩固似乎不大重要,但是,危機來臨時,我們的根基便會受到考驗。你的生命要建在耶穌基督這穩固的磐石上。
49節:為什麼有些人建房子不立根基呢?也許是他們不想付出打根基時的艱苦勞動,又或許他們想節:省時間。不論他們的原因如何,蓋房子不立根基的人都有共同的特點,就是目光短淺,並且會後悔。當你發覺自己只是聽,卻沒有遵照神的話去行時,就要想想是什麼原因了。
版权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