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
【路廿四5】有些人把耶稣看作至完美的典范。祂确然是无瑕的典范;然而完美的典范亦可以成为世上最令人伤心的事情。世世代代以来,雀鸟提供人类一个飞翔的典范,但一直要到现代,人类才得以在空中飞行。我们当中有些人在年少时,曾经在学校写过习字簿。簿的七端,印着一行清晰的铜版字,我们就在下面一行行的空格上模拟抄写。要模拟这些完美的典范,简直是要叫人气馁,吃力不讨好!而这时候,老师便会来到身旁,以她底手,引导着我们的手,挥笔行格之上,这样我们便较接近理想。耶稣就是这样,祂不单只是个典范;祂要帮助我们,指引我们,加添我们的力量,好叫我们能够跟从祂那完美的模式。祂并不仅仅是生命的模范,祂乃是活活泼泼生命的临在,要指引我们的前路。
我们还须要从死人中寻找一直活着的耶稣,因此,我们的基督教里头,极可能缺少了某一些重要的东西。──《每日研经丛书》
【90.以马忤斯的两个信徒,何以起初不认识复活的那稣,后来忽然认识他?(路二十四章13一16、30、31节)】
一、可能因为没有想到,或说不相信死人会复活,所以不去理会同行的客人是谁了,即使面对面看着那稣,也不会相信是那稣。
二、可能因为伤心、忧愁过度(17节说他们满面愁容),以致精神恍惚(16节说他们眼睛迷糊),时近黄昏,所以无法辨认同行的客人为谁。马可福音十六章12节原文说“那稣变了另外一个形像向他们显现”,可能他们无法辨认。
可是等到他们三人进去坐席要吃饭之时,按照当时犹太人的规矩,是客人“掰饼”分给家中各人的,不像中国人要主人服事客人(30节说那稣掰饼)。等到主那稣掰开饼要分给他们二人之时,他们可能因为发现这位客人手掌中有一个洞(钉十字架之故),而且左右手都一样,他们又马上想起在路上他为他们讲解圣经的情形,于是相信他就是复活的主那稣。可是,说时迟,那时快,主那稣也晓得他们认出他来了,“忽然那稣不见了”(31节)
忧愁、痛苦、灰心与不信,会使人失了“有主同在”的快乐与经。――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往以马忤斯路上与两门徒谈话(路廿四13~35)】
耶稣复活的那个星期日,第二阶段的重大发展与两个门徒有关,他们并非十一使徒的其中两个(加略人犹大已死,十二使徒只余下十一个)。革流巴并非使徒之一,但在耶稣的其他跟随者当中,革流巴也不是重要的人物;至少,新约各卷都没有及他。至于革流巴的同伴姓甚名谁,我们甚至不得而知,即使他与革流巴同获首次与复活主同行的荣耀。既然两人并非十一使徒中的成员,耶稣仍选择显现与他们,就是要告诉教会无论信徒是否属?某一特殊圈子,亦不计较信徒于何时认识他;耶稣都一视同仁,与众门徒同在。即使这两门徒初时认为耶稣已死,离他们而去,但他们后来深信主已有复活的身体,因为已看见复活的主。这段经历使他们日后可以更有力地作见证;耶稣这次显现,对以后无数世代的信徒都特别有帮助。
作为基督的门徒,我们毋须为不属?昔日被基督所拣选的使徒而耿耿于怀。纵使生命里充满了逆境,撒但恣意攻击,在地上生命完结时踏入坟墓;我们毋须拥有使徒的身份,也能经验生命的完全改变,亦深信与基督连在一起的生命是永恒的。以马忤斯路上的两个门徒彼此说:「在路上,他和我们说话,给我们讲解圣经的时候,我们的心岂不是火热的么。」(路二十四32)他们的经历足可以成为典范,展示了与主同行、契合的意思,听取他根据旧约圣经所作的教导。
耶稣显现与以马忤斯路上的门徒的一段事迹,只可见于路加福音。这位福音书的作者特别着意记述耶稣与信徒个人的关系是何等亲切,照顾男、女信徒。我们得衷心向他致敬(当然亦要感谢引导他写下圣经的圣灵),将这段令人感动的事迹记载下来,包括在耶稣复活后的见证之内。这段经文详尽地描述了,沮丧、失望的态度可以变得活泼而丰盛,靠着信心与复活主同行,他已经克胜死亡与罪恶。
这段事迹还有一点值得我们留意的特色。正如向抹大拉的马利亚显现时的情况一样,耶稣显现与以马忤斯路上的门徒,最初没有以惯常的形像出现,声音也不同;于是门徒认不出是他,还以为他是外乡人,不了解耶路撒冷的情况(路二十四18)。耶稣与他们详谈,将旧约有关弥赛亚受苦后才得荣耀的预言向他们讲解清楚。还有,他们稍事休息,在路旁的食物店坐下,耶稣擘饼,感谢父神。到这时,门徒才认出神就是主耶稣。然而,就在他们认出耶稣的那一刻,耶稣立时消失了。那就显示这位有血肉和骨,能用手将饼擘开的新朋友,是超然的存在。他同时拥有神及人的身份,克胜死亡,从坟墓里复活过来而得着神奇荣耀的身体,可以照着自己的目的与意愿,在神认为适当的时候出现或消失。
那两个门徒本来是赶路的,但耶稣离开后,他们立刻折返耶路撒冷,希望尽快回城。他们把握每一刻,回到门徒聚集的地方,宣告耶稣复活这桩令人振奋的消息,以及他们与复活主曾有一段长时间在一起:「两人就把路上所遇见,和擘饼的时候怎么被他们认出来的事,都述说了一遍。」(路二十四35)── 艾基斯《新约圣经难题汇编》
【91.主耶稣复活之后,他生活与行动的方式,与常人有何不同,需要饮食与睡眠否?(路二十四章30、39一43节)】
复活的身体是一个奇妙到难以解释的“体”,除非我们将来从死中复活后,亲身体验到那种情形,否则无法了解。保罗要描写这复活之体时,也找不到一个合宜的名词,只能详尽加以解释,然后称之为“灵性的身体”(5PIRITUAL BoDY),因此可简称之为“灵体”(林前十五章35一44节)。
这个灵体带着“灵”与“体”两种不同功用。可以吃,也可以不吃,吃了不会与常人一样有消化等麻烦,不吃亦无饥饿的感觉。主那稣复活后曾吃过一片烧鱼。他在加利利海边再度显现时,也曾为门徒预备早饭(约二十一章12节那早饭是那稣用神迹预备的,不是门徒预备的)。相信那稣也进早餐,因为15节说“他们吃完了早饭”,主那稣也在内。
复活后的灵体,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主那稣的行动比今日的飞机还快,称之为“飞”仍有语病,只能称之为“显现”或“出现”。忽然在此显现,忽然在彼出现。而且,也不受空间与物质的限制,门徒关上门,主那稣忽然来站在当中,两次都是这样(约二十章16、26节)。
在这里有一个难题是难题中之最难者乃是:主那稣复活后的四十日中,不向人显现之时,他的灵体隐藏在什么地方?虽然曾有多种不同的解释,但真正的解释必须到天上去问主那稣,纔能获得最正确的回答了。――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显现与聚集在一处的门徒看(路廿四39)】
根据路加的记载可知,从以马忤斯路上回来的门徒向众人说出那段特殊的经历,刚刚完结,主耶稣就站在众人当中,他穿过紧锁的门户,向聚集在一处的信徒显现(参路二十四36)。没有亲眼见过复活主的信徒,不禁惊喜交集。耶稣以恩慈的态度,说出一句他惯常说的祝福话:「愿你们平安」(希腊文是eirene hymin,无疑是代表亚兰文的selama 'ammekon[约一十19])。为了消除信徒的惊惧,耶稣立时将自己复活的身体,重得生命的具体特征,显给他们看。「你们为什么愁烦,为什么心里起疑念呢」(路二十四38);耶稣随即伸出手来,又脱下鞋子,让门徒看清楚他手脚上的钉痕(33-40节)。耶稣甚至让他们看肋旁的伤痕;当他在十字架上断了气时,兵丁曾用长茅刺他的肋旁(约二十20)。「你们看我的手,我的脚,就知道实在是我了。摸我看看,魂无骨无肉,你们看我是有的。」(路二十四39)
有多少信徒上前来摸他,我们不得而知,但在众信徒当中,可能有些人会觉得这事太神奇了,简直难以置信。于是,耶稣为这些人提供一个更奇妙的证据:「你们这里有什么吃的没有。他们便给他一片烧鱼。他接过来,在他们面前吃了」。(路二十四42-43)
耶稣以行动显示,自己就是他们所爱的那位主,并且已从死里复活。正如向以马件斯路上的门徒所说的一样,耶稣向聚集中的门徒解释,他所经历的受苦、死亡及复活,早由旧约圣经——由创世记至玛拉基书——启示出来。耶稣将旧约分为三部分,就是摩西(指五经)、先知及诗篇。(请注意,耶稣当时的犹太人,习惯将五经及诗篇以外的经卷总称为「先知书」,包括历史书、但以理书、大小先知书,甚至连同智慧文学;否则「诗篇」就是指那五卷诗歌书。)诚然,整本旧约圣经,重心都置于神的儿子之处;但耶稣当时所要提出的,是旧约对他传道、受苦并死亡的预言。这包括在五经(创三15,四十九10;申十八15-18;还有五经内的献祭及祭司职份所预表的),先知书(例如赛七14-九6,五十二13-五十三12)以及诗篇内(特别是十六10及二十二);上述经文所预言的,在耶稣复活时就达到高潮(路二十四44-46)。因此,耶稣向众信徒指出,他被钉十字架前所受的苦难,以及十字架的羞辱,这一切都在神救赎人类计划之内,而且是神在万有之先所命定的。信徒不应为他们所信的主被钉而觉得羞辱及惊惶;刚刚相反,他们应视十字架为最大的胜利,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借着牺牲自己,耶稣便买赎了悔改的罪人。信徒得此确据,应该将主耶稣拯救罪人的好信息,传至世界各地。
向众信徒解释他的受苦及死亡后,耶稣接着便宣告信徒所当负起的伟大的使命。他命令信徒,奉主耶稣的名,将罪人得赎的好信息传开,由耶路撒冷开始,传至万邦。信徒见证耶稣的死亡及复活,就有责任将这好信息传开。然而,耶稣察觉到,为要使信徒有效地完成使命,他们必须从神处得着能力,就是神在圣经里所应许的能力(参珥二28-29)。耶稣接着便总结自己的谕令,指出一条传福音使命的公式:「父怎样差遣了我,我也照样差遣你们。说了这话,就向他们吹一口气,说,你们受圣灵。」(约二十22)教会全体要待五旬节才得着圣灵,但从信徒得睹复活主之时,已获赐圣灵永远内住于他们里面,使他们得着神圣的能力。信徒的身子就是圣灵的殿,他们亦接获一项神圣的任务,向世人传讲主耶稣——他就是道路、真理和生命,若不借着他,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十四6)。
作为神信息的宣告者,传道人或宣教士得着圣灵的能力,传讲福音,将主耶稣在各各他为罪人牺牲的信息,告知罪人。然而,必先要有福音传至,人们才得间并进而接受神的赦罪。因此,在神的仆人所到之处,忠心为神作见证,当地人才得闻福音。从这个角度看来:「你们赦免(aphete tas hamartias)谁的罪——即是向他们传讲基督,谁的罪就赦免了」(约二十23)。换句话说,照着神的预知并拣选的恩典,这些人是被神拣选的(希腊文完成式被动语态的apheontai,有这个含义);借着福音使者的传讲,他们得以进入得赎者的行列。反过来说,那些未听闻福音的,就得不着进往得赎之途;因此,没有福音传给他们,就注定他们永远灭亡了;「你们留下谁的罪,谁的罪就留下了」(这是照着神预先所立的旨意)。较早时,基督也曾透露这项神圣而重要的任务;那时候,是彼得承认耶稣的弥赛亚身份,耶稣以象征手法表达这项任务——「天国的钥匙」(太十六19)。耶稣升天后,在五旬节那一天,彼得首先用这条钥匙;他以感动人心的说话,讲解神的救赎,使听众醒悟过来!彼得使用这条钥匙,为三千名在当日信耶稣的人,开启了天堂的路径。
根据约翰记载,在耶稣显现的时候,十一门徒中多马并不在场(「多马」的希腊文是「低土马」,意即双生子)。这可能是出于神自己的计划,在复活主首次与初期教会相聚之时,使多马不在场。因为稍后多马就会奇怪为甚么自己力求目击耶稣复活的证据,却没有被他人的热诚与喜悦所感染。多马要求有客观的、可见可触摸的证据,然后才心悦诚服;他深信人死后一切就结束了,到达生命的尽头。人死了,尸体也被埋葬,怎能复活过来呢!这压根儿没有可能。他听到死人复活的传闻,认为是荒诞无稽的。因此,要他相信耶稣已复活,实在有违他的意愿。尽管众门徒都与多马有深厚交情,而且是值得信任的;然而,无论他们怎样言之凿凿见过复活的耶稣,并与他谈话,多马也无法相信他们诚恳的见证(约二十25)。多马认为,他们所见的只不过是幻觉。
没有人会期望多马能相信违反常理的事。然而,就在一星期后(即耶稣复活那星期日之后的那个星期日),耶稣第二次显现与这班信徒(参约二十26、二十一14)。这次,多马在场了。他也会很顽固,怀疑耶稣复活的真确性:「我非看见他手上的钉痕,用指头探入那钉痕,又用手探入他的肋旁,我总不信。」(约二十25)复活后的耶稣第二次进入那房间,和第一次一样,他亦穿过那扇紧闭着的门,也说出惯常的祝福话:「愿你们平安」;之后,他就站在多马面前,对他说:「伸过你的指头来,摸我的手,伸过你的手来,探入我的肋旁,不要疑惑,总要信。」(约二十27)
多马要求确凿的证据,现在,证据呈现在他的面前了。多马没有别的选择,他只有相信;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身体,现在复活了。多马触摸耶稣身上的钉痕与伤疤,就在这一刻,他相信了;以前的顽固与疑惑,现在已被他视为愚拙,毫无价值。多马所能够做的,就是跪倒在耶稣面前,悔改过来,以尊崇的态度喊出:「我的主,我的神。」(约二十28)
走笔至此,要讨论复活主与众使徒第三次会面的情形。这一次,门徒已离开耶路撒冷,回到加利利,因为耶稣曾吩咐他们在那里等候他(太二十八10;可十六7)。参与这次会面过程的,只有五个人(最少是有五个人参与捕鱼,就是彼得、多马、拿但业、雅各和约翰);建议捕鱼的是彼得,因为这样可以缓和等候主的紧张情绪。有某些学者认为,彼得出海捕鱼,是想放弃使徒的职份重操故业,做一名渔夫,但这种解释是没有根据的。纵使时至今日,亦有一些全职的牧师学效彼得,放松一阵子。彼得当日穿着甚单薄(约二十一7),由此可推测,当时是炎热的夏夜,故此难以入寐。于是,一些人随着彼得捕鱼,却一无所获。
最后,朝雾渐渐笼罩着湖面,众门徒在蒙胧中看见一个人,站在岸边向他们说:「小伙子,你们有吃的没有?」「还没有!」那陌生人继续说:「向右边撒网罢,你们会有丰富收获。」虽然不大可能有丰富渔获,但他们遵照指示撒网。渔网立时沉重起来,网索拉得紧紧的;这次必定是一网千斤!约翰立时醒悟这是出于神的;只有耶稣才能成就那本来难以完工的事。约翰大声呼叫:「是主。」
接着发生的事情,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毋须在此复述。但根据约翰福音所载,这次事件有一项重要的特点(约翰将这段插曲置于全书之末)——爱与事奉的相互关系。「西门,你爱我么……你喂养我的羊。」对于耶稣来说,爱是最首要的。耶稣迫使彼得三次肯定对于他的爱——彼得在大祭司院子内,亦是三次不认主。彼得为主工作,必须是全人投入,热爱并委身于主的工作,以诚恳的态度来配合那伟大的爱之诫命;这样,彼得的工作才能讨主喜悦。假如彼得对耶稣的爱乃出于至诚,就必须将爱心施与神的百姓——基督的羊(羊羔与羊:包括儿童及成人)。彼得对耶稣可谓至死尽忠,日后,他被钉死在木头上(约二十一18-19)。彼得爱耶稣,就必须愿意为「弟兄」付上自己的生命。
耶稣复活后以至升天(徒一9)的那段日子,必定多次与门徒相聚。但路加只是简单地记载耶稣在「四十天之久向他们显现」(多次被看见,[optanomenos]),并向他们「讲说神国的事」(徒一3)。根据在哥林多前书的记载,基督复活后前往加利利,曾经有一次显现与超过五百名信徒看(参林前十五6);这些显现,可能是在加利利境内的某座山(太二十八16)。虽然圣经没有指出此山的名字,但极有可能是他泊山,这是加利利境内最高耸奇伟的一座山。在那次显现中,耶稣呼吁门徒委身于传福音的事工;他向门徒肯定,他自己就是复活的弥赛亚,天父已将天上地下的一切权柄(pasa exousia)交付给他;纵使是升到天上荣耀的境界之后,耶稣也与门徒同在,直到永远(太二十八20)。门徒的责任就是前往世界各地,传讲福音,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信徒施洗,并教导信徒遵守基督的命令。马太二十八19-20完整地记载了基督所吩咐的「大使命」。
基督复活后,做了一连串的事,但在最后一天,基督不能在加利利。无疑,加利利是最多信徒聚集的地方。基督是在橄榄山顶离开世界升到天上;这山离伯大尼不远。基督从这山顶上升,是最适合不过的了,因为从撒迦利亚书十四4得知,正当米吉多大战发生之时,基督会降临在橄榄山上。他踏足在山上的一刹那,就有大地震令此山由西至东裂开,成了一个大谷。
基督离世升天之时,有多少信徒围观,目睹橄榄山顶的情景,我们不得而知,不太清楚有几许信徒参与这件有记念价值的事件。若根据使徒行传一15,推测当时有一百二十个信徒看见耶稣升天。因此,「一时显给五百多弟兄看」(林前十五6)应该是指较早之前,在加利利的一次显现。马太二十八6只提及十一位使徒,有可能他们是其中核心份子,当时还有大重人围着他们。反过来说,假如在耶稣升天之日,有五百人围观,其中就会有380人不接受基督严肃的指示,没有留下来等待十日后圣灵降临的五句节(路二十四49)。然而,这番推测似乎不大合理。
耶稣离世升天之前,门徒聚在一起,询问一条极重要的问题:神的国是否即将在地上建立呢?门徒急欲知道神的计划,他何时才会在全地建立起他的主权,以胜利者的姿态,成就其计划。耶稣回答这条问题,但没有更正他们暗地里的过份乐观(门徒以为,神的国不久就会完全建立在地上);但耶稣指出,在神国于地上建立之前,会有一段艰难的日子,正如在橄榄山讲论所暗示的(太二十四5-4)。门徒没有需要询问耶稣何时再来,这问题对他们来说是不适合的,门徒所要做的,就是承担起那大使命,将福音传至地极(徒一7、8)。
最后,耶稣在伯大尼的山顶上举手给门徒祝福(路二十四50),正当这时候,耶稣就突然升天离开这地面,从他们的视线中,消失在云彩的另一端。门徒则站立在原地,仰望天堂,满心奇怪讶异;这时候,有两个天使出现(可能就是在耶稣墓穴中显现与妇女看的那两位),向门徒肯定,耶稣怎样升往天上,也怎样再次从天降下来。这项令人欢欣兴奋的讯息还萦绕耳际,门徒便下橄榄山;随后的十日,他们一起祈祷守餐,直至五旬节基督的圣灵降下来,浇灌他们每一个。── 艾基斯《新约圣经难题汇编》
【101 耶稣是从何处升天?再来时又要降临何处?(路廿四50,51)】
答:路加福音记载说,「耶稣领他们到伯大尼的对面,就举手给他们祝福,正祝福的时候,祂就离开他们,被带到天上去了。」这里所说「到伯大尼的对面」乃是指着橄榄山说的(徒一12),这山高约2688尺,为巴勒斯坦山之一,是介于伯大尼与耶路撒冷之间(两地约二英里),离耶路撒冷不远,为两地往来必经之路,此山的一部分或有时适用的关系(可十一1,11,路十九29,廿一37,廿四52),主耶稣未离世前,曾在这橄榄山水暖工为耶路撒冷哀哭,对门徒讲论祂的降临预兆(路十九41-44,太廿四3-9,可十三3-8),以后也在此山西坡上的一个客西马尼园中,因世人的罪孽恳切祷告,常和门徒聚集之所在。先知以西结曾看见神的荣耀离开圣殿移到这山上,从这山上升(结九3,十4,18,19,十一22,23),后来又临到这山上,归回圣殿(结四三2-5),预表神荣耀所发出之光辉的耶稣(来一3),既被以色列人弃绝,也就从这山上升了(路廿四50,51,徒一12),解经家另外根据先知撒加利亚的预言:「那日,他的脚必站在耶路撒冷前面朝东的橄榄山上……」(亚十四4)这一句话,咸认基督再来时要降临在橄榄山上,是路加所记天使的话说:「你们见祂怎样往天上去,祂还要怎样来。」(徒一11)的预言前后相合,以为是指着主升天与再来时,乃在同一的地方山上是矣。——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92.主耶稣是在橄榄山升天呢?还是在加利利某山上?(路二十四章50一51节;太二十八章16一20节)】
路加说得很清楚,主那稣领众门徒到伯大尼的对面,即指橄榄山而言,他在该处被带到天上。使徒行传一章12节题及“橄榄山”,一般解经家都相信这山与上文所记主那稣升天有关,所以相信主那稣是在橄榄山升天。但圣经没有一次明文题及。因此,有人看马太福音二十八章16节所说,众门徒到了加利利,那稣与他们约定的山上,便怀疑主那稣是否在加利利某山升天的(有一年老牧师曾向我两次发此疑问)。看圣经地图5,便知加利利有一“他泊山”(TABOR)。耶利米先知称此山是“在众山之中”(耶四十六章18节),相信此山形势必壮观,主那稣不能在此山上升天吗?又有人看诗篇八十九篇12节所说的“他泊和黑门都因你的名欢呼”,可能是豫言主那稣能在黑门山上显像和他泊山上升天而言。
解经家坚持主那稣是在橄榄山上升天,另外是根据撒迦利亚先知的豫言(一四章4节),说基督再来要降临在橄榄山,这与主那稣升天时,那两位天使所说的豫言相配合,天使说:“他怎样往天上去,他还要怎样来(徒一章11节)。这是指着那稣上去与回来在同一的地方(另有解经家则谓此言指他上去回来的方法,并非指地点而言)。
解经家又根据地理方面的指示,认为橄榄山比海平面高出2,723尺,他泊山只高1,843尺,因为主那稣应该在较高的山上升天。
我们认为主那稣与众门徒先到加利利山上聚集,主那稣在马太福音二十六章32节说要比门徒先往加利利。在主那稣复活之后,在空坟墓中的天使也重复主的话说:“他在你们以先往加利利去”(可十六章7节)。然后,主那稣四十天显现之后,再到橄榄山,在该处升天。升天之后,众门徒从橄榄山回到耶路撒冷(徒一章12节),在一座楼上祈祷。
如果从加利利的他泊山走到耶路撒冷,最少要步行三天,那就与时间的程序不合了。――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进入祂的荣耀】
耶稣和他们同行;讲解经上的话
一、耶稣荣耀的复活
1.妇女们寻找耶稣的身体
2.天使宣告祂已经复活了
3.妇女们把这一切的事告诉门徒们
二、耶稣荣耀的显现
1.往以马忤斯的途中
2.在耶路撒冷所出的事
3.等候所应许的
三、耶稣荣耀的升天
1.举手给他们祝福
2.被带到天上去了
3.拜祂,称颂神
── Chih-Hsin Chang《An Outline of The New Testa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