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
路加十六14-31
这段经文显然是和前一讲所讨论的经文相连的。这里记载了法利赛人的事,他们的打岔和嘲弄,以及主因此对他们所说的教训。
短短几句话,就记下了他们的打岔,「法利赛人是贪爱钱财的,他们听见这一切话,就嗤笑耶稣。」
这句话指明了一种公开而积极的打岔。路加先告诉我们这些人的实情。他们「是贪爱钱财的」,是贪婪无厌的。他们生活中最关心的就是物质财产,那也是我们主一直在对他门徒谈论的主题。他们听见了主的这些教训,「就嗤笑耶稣。」
「嗤笑」一词译得极佳,但我们不妨看看这词的原文Ekmuk一 terizo,直译是翘起鼻子,或咧着嘴。这个字的字根是出自mud-terizo,指动物的鼻子,但被用来形容人嘲笑或轻视时的面部表情,它代表轻蔑的意思。但这里用的字是 Ekmkukterizo,多了前置词ek,标明了一个事实,就是他们是公开的如此行。这些人不仅鄙视耶稣,并且公然嘲笑他。他们对这个贫穷的加利利人所谈论关于钱财的话嗤之以鼻。对他们来说,耶稣的这些教训简直荒谬可笑。他们的嗤笑是公开、粗野、轻蔑的,这正足以揭露他们的本来面目,就如路加所记载的,他们是「贪爱钱财的」。他们生活中最关心的就是钱财。
对于他们的嗤笑,我们的主以几句肯定的话相应(15—18节),然后对他们说了一个故事。
他首先使这些人面对一种动机上的对比:一个是人的眼光,一个是神的眼光;一个是完全符合人的意见的生活,一个是总将神放在眼前,遵这异象而行的生活。
然后他说了一句启示性的话,「因为人所尊贵的,是神看为可憎恶的。」他所说「人所尊贵的」是指什么?我们可以从诗篇第四十九篇中找到亮光。那里是论到爱慕钱财之人,值得我们细读。在那篇诗里,诗人说到富有的人,「他活着的时候,虽然自夸为有福(你若利己,人必夸奖你),他仍必归到他历代的祖宗那里。」请特别留意括弧里的那句话,「你若利己,人必夸奖你。」
那句话在今日仍适用。我们仍然喜欢夸奖那些生财有道的人,称他们是成功者。人们总是称赞那些精于积攒钱财的同伴。
因此他用一句异常讽刺的话,来启示神对这种事情的态度,他说,「因为人所尊贵的,是神看为可憎恶的。」直译的话,就是那些在神唤来是恶臭的。
他接着针对整个情况作了一个醒目的评论。「律法和先知到约翰为止。从此神国的福音传开了。」神国包含了神的王权神的权柄,神的主权。请注意,我们的主形容那是「福音」我们很容易认为,那是指神恩典的信息。当然它最终是有这个含义,但基本上,那是指神管理的信息。
耶稣说,律法是从摩西起,到约翰为止。然后呢?然后就是神掌王权的福音。那么福音是否会将律法挤到一边去呢?他谨慎地否定了这种想法,「天地废去,较比律法的一点一划落空还容易。」
神掌王权的福音不会将律法挤到一边,但却启示了这福音的严格要求。他下面的话就解释了这要求,「人人努力要进去。」他说这话是什么意思?我们再来看看法利赛人,就能找到答案。他们是依人的想法,作为生活的标准。人们因为他们善于谋取利益而称赞他们。他们妥善地照顾自己,在地上积攒财宝。这样的人若想进神国,就必须努力,将他们的私心践踏于脚下。他们讥笑他是理想主义者;因他对属世钱财的轻视而嘲笑他;并且嗤笑他有关金线价值的看法,因他认为金钱的价值在于结交朋友,以后好迎接我们进入永恒的帐幕。对于这一班人,他实际上是说,用人的眼光看,你们是不错的;你们在人眼中被称为义,但神知道你们的心;人所尊贵的,神看为可憎恶。律法到约翰为止。现在,神王权的新宜告、新解释、新宣言来了。你们若要进入那国度,就必须努力。这是他一向对于进神国所持的观点。
「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任何人要进入那国度,都必须用这法子进去。
然后,他忽然又谈到了离婚的事。许多解经家觉得很难解释,为什么这段话会出现在这里。有人认为是后人添加进去的。我想主在那时说这段话,是有一个符合当地情形的原因。当时官长们对离婚的事态度很随便。连希列都说过,如果一个妇人在汤里放了过多的盐,他的丈夫就有足够的理由可以和他离婚。今日,我们似乎又回到了希列的时代。耶稣知道这些人,也许基于当时的一种认识,而忽然说出,「凡休妻另娶的,就是犯奸淫。要被休之妻的,也是犯奸淫。」
然后他说了一个故事。我们称它为财主和拉撒路的比喻。有人甚至给这财主取了一个名字「戴夫斯」(Dives),但新约没有记载这财主的名字。这是一个比喻吗?我不敢武断的回答。耶稣没有称之为比喻,路加也未如此说。并且事实上,虽然他未提到财主的名字,但他却提到了那个乞丐的名字。这样,很可能他是在说一件实际发生的事。它也可能只是一个比喻,若是这样,至少我们会觉得很惊奇,因为它是耶稣所说的比喻中,惟一提到人名的。
比喻也罢,历史事实也罢,这个故事介绍了两个人,并且描述了他们在地上的光景。财主穿着紫袍和细麻布衣服,天天奢华宴乐。有的版本旁注说,「天天欢乐奢华。」「欢乐」的希腊原文是 lampros,只是指「辉煌的」。这个字小是在暗示一种值得羡慕的辉煌,而是指外表上的辉煌。我想最好的翻译应该是「华丽」。这个财主的装扮奢华,排场华丽。这是有关他的一个醒目的描述。这里没有说他犯了任何罪,以致于我们应该将他贬为下流之辈。他的生活只注重外表的华丽。他是一个财主,以自己为中心,尽量炫耀他的财富。甚于路加说到那讨饭的被放在财主的门口时,所用的「门」那个字,也有华丽之门的含义。这是很重要的,让我们看见他是那一种人。不论古今,任何世上的法庭都不会逮捕或谴责那一种人。相反的,人们都称他为义,夸奖他,说他混得不错。我们主在介绍他的时候,把重点放在他的夸耀财富上。
再看看另一个人。主用悲哀的语调描述了拉撒路的苦境。「有一个讨饭的……浑身生疮。」我们必须处身犹太地方,才能了解这情形。「要得财主桌子上掉下来的零碎充饥。」不要在此处妄自加上「也没有人给他」的句子,那是浪子比喻中的事。他可以得到一些零碎吃。这个画面仅仅在呈现一个贫穷落魄之人的光景,而没有涉及到社会的光景。
耶稣又说,「并且狗来舔他的疮。」狗比财主的心还要善良。那是我们主对这两个人所作的对比。现在法利赛人会歌颂财主的成就,而冷眼不睬那个讨饭的。
但这两个人的故事还没完。主继续说,「后来那讨饭的死了……财主也死了。」两个人都死了。财主纵有万贯家财,也无法贿赂死神,逃避一死。讨饭的也不能延迟死亡片刻。他们都死了,在死这件事上他们平等了。法利赛人即使对讨饭者之死存有一丝悲伤,也会说,「像他这样的人,死了还算是福气呢!」但对财主之死,他们会说,「这人死得真可惜!不知道他留下了多少家产?」也许他们还会说,「他真是个成功者!让我们为他写传记,来勉励后进吧!」
他们都死了!故事结束了吗?没有!耶稣说故事尚未完呢!每一个人都会死,但死亡不是一切的结局。死亡不是财主的结局,不是乞丐的结局,不是任何人的结局。
那么,两人的死有何区别呢?圣经上没有说到拉撒路被埋葬。很可能他根本没有下葬,因为当时在耶路撒冷,凡是无名的、无主的乞丐若死在街上,他们的尸体就被运到城外的革赫拿,扔进烧垃圾的火里一起焚烧。
那个财主如何呢?他「死了,并且埋葬了」。不知道他的葬礼花了多少银钱!
现在,一切都结束了。他们将一个尸体扔进革赫拿,将另一个尸体埋葬了。但耶稣说,还没有完。耶稣用犹太人在神学上用的术语说,那个讨饭的死了,「被天使带去,放在亚伯拉罕的怀里。」犹太人也用另一个词「祭坛底下」来描述人死后,灵魂所去的这个极乐之地。耶稣说,天使带他进入光明中,那儿再也没有黑暗;带他进入亚伯拉罕平静安息的怀中,那儿再也没有疮,没有饥饿。
至于另一个被埋葬的那人遭遇如何呢?他「在阴间」。阴间是离世的灵所去的世界,拉撒路也去到阴间,他们两人都在阴间。但主说,他们在阴间的时候,一个人被放在亚伯拉罕的怀里,那是安息、宁静、痊愈、平安之所;另一个却在火焰里受痛苦。
我们的主在这个故事中,对那些人所要说的重点是什么?首先,他指出善用今生权益的重要性。这里的财主,他没有利用不义之财结交朋友。
因此,他又指出,人死后的光景是由现今生命的实况所造成的结果。这财主活着的时候专营己利,举世都称他为义,交相赞美,但神却厌恶他;因为他的生活是以自我为中心,他的灵魂已经腐坏了。他一旦死亡,就进入自己所造成的光景中。
也许整个故事最吸引人注意的是最后一句话。这人说,请打发人到我弟兄那里去;亚伯拉罕回答说,他们有摩西和先知的话可以听从,他们若不听从摩西和先知,就是有人从死里复活,他们也不会听劝。
那句话启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一个生命若不为道德的事实所影响,他也不会为奇迹所影响。不久之后,另一个名叫拉撒路的人死了,耶稣使他从死里复活。圣经清楚记载,就是这同一班人竟然想要杀掉拉撒路。后来,他们杀了耶稣,耶稣又从死里复活。但是他的复活,并不是为了要来劝这一群人,因为他们缺乏让神居首位、用永恒的标准来衡量一切生活的认识。
这是主的教训中仅有的一次,将幔子升起,让我们看到人死后的光景。「他死了。」那不是故事的结局。一个是被天使带走,一个是在火焰中受痛苦;我们的结局是那一个?这要看我们的生活是依从神的国度呢,还是依从人虚假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