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主耶稣步向耶路撒冷 9章51节至19章10节 |
路加福音的书卷中间部份,是以主耶稣迈向耶路撒冷的旅途为主题的。在上篇加利利传道期间的后段,祂已述说走往圣城的必需性。彼得的供认耶稣是救世主,变貌山的异象都有力佐证了耶稣是受苦的弥赛亚与荣耀的主(大22、31、44)。
路加福音这段长篇(九51~十八14),未用上马可幅音(可九41~十12),而用马太与他自己所用的原始材料。
加利利传道事迹的记载,除了六章的宝训、八章撒种的比喻外,路加注重耶稣的行传。本段主耶稣走在从加利利往耶路撒冷的旅途中(九51~57,十1、38,十一53,十三22、33,十七11,十八31、35,十九1、11、28),路加突出了主耶稣的教训。格言式教训外,主耶稣设了约有廿个比喻:祈祷(十一1~13)、悔改(十三1~9)、迷失的寻回(十五章)、宽恕(十七1~4)、仆人的本份(十七7~10,十四25~35),以及其他有关神国的譬喻。主耶稣的教训先针对门徒(九51,十24,十25,十一13),然后针对反对、抵挡者(十一14~54)。十二章以后,门徒、敌对者与普遍听众则先后不一。
如细分路加观音这第三(中间)部份,主的行程有明显的三段:(一)九章51节至十章42节,行程远到伯大尼;(二)十三章22节至35节,途中各城乡;(三)十七章11节至19节,经过撒玛利亚与北部的加利利。
路加十八章15节至十九章44节,回到了马可福音十章13节,整个历史故事进入了主耶稣实际生活上的一系列轨迹──约但河最后一次过渡,经耶利哥进入耶路撒冷。是主在世传道生涯的最后一周了。
第一章 做主门徒的本份与职责(路九51~十24)
撒玛利亚人弃绝主(路九51~56)
往耶路撒冷途中的第一站撒玛利亚,主与祂的门徒遭受弃绝。但主对敌对的撒玛利亚人却静默忍耐。这是主的爱心(参阅他在雅各井边对撒玛利亚的妇人讲道,约四1~12及良善的撒玛利亚人,路十27~37)。主禁止门徒以恶报恶。
「撒玛利亚人」,是以色列人与定居撒玛利亚山地的外邦人结合的后代(参阅王下十七5~7、24)。他们有自己的摩西五经版本,在基利心上的圣殿敬拜真神。他们是犹太人的眼中刺,不相往来的路人(拉四3~24;约四9、20、27)。但主也要拯救他们(约四21、24;徒一8;徒八4~8)。
第五十一节 「被提上升」指主在耶路撒冷完成十字架的救恩后复活升天(徒一9~11;路廿四50、51;参阅王下二1)。此词相等于约翰福音中「得荣耀」(约十三31,七38、39)。
第五十三~五十四节 撒玛利亚人不欢迎面向圣城旅行的人。他们不接待主与门徒。被激怒的雅各与约翰(「雷子」可三17)请求降下天火来烧灭他们(王下一10、12)。门徒想藉主耶稣的权柄真的祈求天上降火,还是假设譬喻而已?姑且不论用意如何,门徒的要求,表现了非常大的信心,间接地证明门徒曾奉主耶稣之名行了大神迹奇事(参阅九1,十17)。
第五十五~五十六节 雅各与约翰不体贴神的意思(可八33)。主耶稣转身责备他们(有的版本到此为55节之全句,下接「他们就往别的村庄去了」为56节)。
主责备门徒说:「你们的居心如何(你们存着什么心意呢)?!」后,便接着阐明人子来世间不是要灭命,而是救人的生命(太十八11;路十九10)。主是悲悯为主,「压伤的芦苇,他不折断;将残的灯火,他不吹灭。」(太十二20)。
跟从主的决心(路九57~62;太八19~22)
往耶路撒冷途中,三个人请耶稣接纳为门徒。主的要求:
(一)无论往何处去,应有居无定所,身无安家之决心;(二)神国之事应重于身家之事;(三)坚持跟从主到底而不回头变志的决心。
第五十八节 狐狸多见于巴勒斯坦(士十五4;尼四3;诗六十三10;歌二15;哀五18;结十三4)。与有窝巢穴洞的鸟兽比较,人子无安身定居之处。为了神的国,祂必须时刻应召赴命(太八19~20;参阅来十三14)。
第五十九~六十节 「回去埋葬父亲」:人一死立即埋葬(约十一1~14、17;徒五5~6、10)是犹太人的习俗。孝道礼俗要求子女尽安葬亡亲(参考:创廿五9,卅五29,四十九29,五十3、13;书廿四29~30)。这位受主呼召为准门徒的托词:(一)要到父亲过世安葬尽礼后,才来跟主;或(二)他的父亲刚刚离世,请求先回去举哀。
这句「让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谚语式的表达,指出了:
(一)世俗人生死庆哀之礼,任凭他们去料理;(二)本句的精义:在主眼光中,所有未接受基督的生命(约八12,十10,十四6;罗六3~8,八2;西三3~4)都是灵性还未复苏的「死人」(参阅结卅七1~2、4、6;路十五24、32;弗二1,五14)。所以让那肉身还活着但灵命死亡的人,去埋葬那已经断气的人。跟从主,来得生命,应比俗事重要。
第六十一~六十二节 与以利沙先回去辞别家人(王上十九20)的本质不同,这位准门徒要回去辞别家人。主耶稣要求以「神国之务为先」,而且,农夫耕田指神的工人为永生之道工作(参阅:提后二6;林前三6~9;主叫门徒出去收割田面的比喻,约四35~38;太九37~38;路十2)。正如农夫耕犁直垄道,须要注目前视。他们不能时时往后看。为神国与生命事业努力的人,须专心一致,不能为俗务所缠累,他们也不能为过去罪担、旧我所缠绊(参阅腓三13;来十二1~2)。
主差遣七十门徒(路十1~20)
参阅约翰福音七章,可见主耶稣在住棚节期间,曾一度在耶路撒冷附近,并熟悉犹大地村落城镇。因羁留日短,故差遣七十二门徒,到祂将去的城镇,先作传福音的工作。行在主面前,预表主耶稣再临以前,教会负起收割的工作(参阅玛四4~5) 。
在这以前,主曾差遣门徒到犹大地(约二13~三36)。
本章的末后,主到了耶路撒冷邻近的伯大尼,以后一度回到撒玛利亚与加利利(十七11~12)。
本段分为三小部份:(一)主对受差遣门徒的交代:要有温良性格、聪明机智以及实地工作的应对(1~11节);(二)弃绝主福音的个人或城邑有祸了(12~16节);(三)门徒完成主所托付的使命的凯旋喜乐(17~20节)。
主交代门徒传道事上,成为以后教会圣工的一些原则:(一)两两成群、是属灵的精诚团结、互相代祷、互相扶助;(二)传道者要受爱心诚挚的接待,神会施恩祝福予那接待的人;(三)以祈祷与传道为事的传道者,藉神的能力与智慧,传神国的福音及医病赶鬼。
第一节 「七十门徒」其他版本作「七十二门徒」。路加的「七十」,与圣经上七十列邦(创十章)──代表全世界的着眼点有关。「七十」源起于旧约神叫摩西设立七十长老(出廿四1~9;民十一16~25)。进入传道的中末期,主耶稣逐渐把圣工放在门徒的肩上。「两个两个的」一方面通力合作(传四9),一方面同作见证(民卅五30;申十九15;太十八16;约八17;林后十三1;提前五19;来十28)。彼得与约翰(徒三1;四1~13、19)、保罗与西拉(徒十五40)等例证凡多。
第二节 「穑多工少」(太九37~38;约四35),所以当求「庄稼的主」即天父,差遣更多的工人去收「祂」(不是任何人自己)的庄稼。「庄稼」:禾捆收回天仓,即引带世人到神的面前(参阅约四35~36;西四3;太十三39;启十四15)。
第三节 如同羊羔进入狼群(太十16;参阅徒廿28~29),因为外界凶恶风险(廿一17;参阅帖前二14~16;彼前四12)。
第四节 不带钱包、粮袋,不带第二双鞋(可六9):只要全心依靠神(参阅九3,廿二35)。「路上不要问人家安」,不是那种挥手、点头、说声早的问安,乃指避免东方社会(如阿拉伯人连陌生人也要伫足长谈)路上寒喧闲谈、耽误时间的习惯。因为,传福音的工作上,不宜浪费时间于无谓的社交礼仪上。
第五~六节 「平安」的问候与祈愿不是口头形式的,而是与神恩典有关(约十四27;徒十36)。「平安之子」意为:(一)平安和祥的人;或(二)配得平安福气的人(参阅「地狱之子」太廿三15,「今世之子」路十六8等的表达句)。
第七节 5~6两节主叫门徒访问、见证于不同的家庭。为了工作联络上之方便,与造就培养接待之家,门徒得停留于同一个家庭中(九2;太十11;可六10),食用这家所提供的(有什么就吃什么,十8)。「工人得工价是应当的」(提前五18;林前九3~18)是神国的一个属灵原则。门徒带主赐予的属灵福气,换来了饮食上的供给(加六6)。
接待门徒的,表示接纳主与祂的福音,每家以「爱餐」与门徒相交接(参阅徒二42~47;犹12)。这是有固定住所的门徒,流动地与不同的众人交通。但是主耶稣提醒门徒不要从这家「搬到那家」,为了:(一)满足现况;(二)尊重东家(门徒要时常自重);(三)专心对内造就的工作(段落完成与对外发挥功能时效)。
第八~九节 门徒须自重、简朴。万事以传神国的福音为先(参阅可六7;路九2)。
第十~十一节 参阅「九5」。虽然对方无诚意接纳,但临别时也必须强调:「你们该知道,神的国临近」之类的见证。因为撒种是本份(林前三6;九16~17;提后四2)。
第十二节 正如荣耀有大小的程度(林前十五41~42),刑罚有轻重的区分(十二47~48)。所多玛「罪恶极重」(创十三13,十九9、13;赛三9;哀四6;彼后二6;犹7),受到神毁灭。但弃绝神福音的城邑(或个人),在审判的那日(廿一34;太七23;可十三32;提后一12~18,四8)要受更重的刑罚。主耶稣强调了趁着今日要听从福音的真理,以免受将来极重的审判。
第十三节 哥拉汛(太十一21)有人推论为现今克拉谢(Kelazeth),特尔昏(Tel Hum)城之北三哩。伯赛大参阅「九10」。主耶稣到过这加利利海北岸的两城,并行过奇事异能。
第十四节 西顿、推罗(参阅四26,六17)这二个城代表邪恶的外邦城市,他们没有听到道理而悔改的机会。与此比较,加利利的哥拉汛与伯赛大城,听过福音而不肯悔改接受。将来审判日,犹太人的城邑要比外邦人受更重的刑罚。
第十五节 迦百农──主耶稣在加利利传道的中心(四23、31~37,七1~10;约二12,六24~65),却骄傲僭越。它如巴比伦城(其王预表路西佛 Lucifer,魔鬼的别称)要提升与至高者同等。必贬到阴间受永刑。
「阴间」在旧约通指死人的幽暗归宿处。新约的阴间则是极其痛苦,恶人灵魂受刑的地方(太十六18;路十六23~24)。
第十六节 收纳、接待,听从主门徒的人(九48;太十40;约廿21,十三20)就是接纳听从主。弃绝主门徒就是弃绝耶稣,也就是弃绝天父(参阅约五23)。
因主的名鬼服七十门徒(路十17~20)
第十七节 七十位门徒完成传道任务回来(十1)。因主耶稣的名鬼被镇服(可十六17)。奉主差遣、与主有关系的人赶鬼才有效(参阅徒十九13~16)。
第十八节 有人主张主耶稣在七十门徒赶鬼时,看到撒但从天坠落。七十门徒赶鬼,驱定镇压附鬼恶症而已,不至涉及到太初撒但自天上被摔下来的灵界争战。
主耶稣的这一句话应从三方面看:
(一)主以造物主的身份,在亘古目击撒但如何犯罪而被击打(结廿八12~17;赛十四12~15)。
(二)以圣经预言之寓未来于过去,或寓过去于未来(或现在、或过去、或未来会合于超时空的异象、预言中)的原则看启示录十二章7节至13简:撒但及它的使者与天使争战后,被摔下去。主耶稣是看到太初也看到将来魔鬼之国度(与神的千禧年国度──即圣灵做王的属灵国度相对抗)最后的败灭。
(三)再以主耶稣本身来说,祂藉十字架败坏掌死权的魔鬼(来二14~15)。主传道的开始到祂得胜的十字架就是要打击魔鬼的权势(参阅创三15;路四1~13,七21,八2~3、26~39,九1~2、38~42,十三10~17等)。主耶稣再来时,「主的日子」天国实现时,一切魔鬼、死亡及阴间都被扔入火湖里(启廿7~15)。
「像闪电」指其迅速、突然。原文「像闪电」的修饰语用法:(一)我看见撒但像闪电一样从天上坠落;(二)我看见撒但像天上的闪电一样坠落。
第十九节 主耶稣给的权柄可以践踏蛇和蝎子:(一)实例如保罗在马尔他岛上(徒廿八3~5;可十六16~20)。(二)譬喻上而言,胜过邪术、恶魔、毒害(诗九十一13;申八15)。靠主胜过仇敌、恶者(罗十六20;太十三39;弗六12~18)。
第廿节 赶鬼行神迹不过今生、短暂性的。「名字录在天上」即得救进入永生才是永恒至要的。旧约有关「生命册」的预言(出卅二33;诗六十九28;但十二1;赛四3~4);说谎占卜的不能列入生命册(结十三9)。新约中,「长子」(即指为主宝血赎出,有圣灵同证为天国后嗣者,加四5~7;罗八16、17;来十二23)、天上的国民(腓三20)、得胜、圣洁的信徒(启三5,廿12~15)都有名字列在「天上的生命册」。他们要得神的眷顾、保治,将来要获天父赏赐永生。
耶稣欢乐,门徒得悉神旨的恩宠(路十21~24;太十一25~27)
路加与马太均记主耶稣向天父的感恩。聪明通达人明白神旨的真谛──天父的恩宠启示(太十三16~17)。有关门徒所亲身体验的(约壹一1~3),马太强调耶稣基督当代的人无法领悟,路加则指出以前的先知、君王、义人盼望而未得见闻。
第廿一节 「欢乐」是一种由衷欢喜的激情,圣灵充满感动人子耶稣使然(徒十三52)。「欢乐」或「喜乐」为基督徒人生观之一(加五2;帖前五16;腓四4)。主嘱门徒欢乐(十20),自己也为神旨意与能力行于地面、明白天父与祂的关系而欢乐。
「父」,同义词为亚兰语「阿爸」(加四6)。耶稣对祂与天父的父子关系,认识与维持得最明确密切。祂感谢天上的父(参阅诗七17)。「父」一词给人一种亲切关怀的思想感情(参阅创廿二7亚伯拉罕与以撒之间的亲爱称呼)。「天地的主」,神超越万有、创造保治之主宰(创十四9、22;徒十七24;赛四十二5)。真神将「这些事」──神经纶的奥秘,尤其耶稣基督的神国福音,只向祂拣选的人显明。那些「自以为聪明」(罗十一25,十二16),或者充满世俗经验不单纯的人(太十一25,即世上「通达人」,徒十三7;林前一19)却明白不了,接受不了这神的奥秘。只有那单纯、虚静、圆明、柔弱的人(道家老子称之为「朴」、「婴儿」)才能得「道」(参阅一51~53;林前一18~31)。
「父啊!是的,因为你的美意本是如此。」这句对于处在任何景况,而能明白与接受真神旨意的人,应该是一句感人肺腑的千古金句。
第廿二节 「一切所有」指天上地下,宇宙万有都是耶稣的(太廿八18;约三35;腓二9~11;西一15~17)。「交付」(「传予」一2)的原文,指师傅传授托付技能、知识、传统给门生(一2;参阅可七13;林前十一2、23),也指授予权柄能力(四6)。天父将神国的奥秘、属灵传统、智慧与权柄能力交付耶稣。
人子耶稣与天父的关系是相互认识的(约十15),而且是合一的(约十30,十四8~11)。
第廿三~廿四节 门徒有福了(七23,十一28,十二37;徒廿35),因为瞻仰了耶稣的音容、体验了生命之道的奥秘(太十三16~17;弗三2~6;约壹一1~3)。
历代神的代言者(大小先知及经卷执笔者)、君王(马太作义人)──包括玛可比王朝热心事奉主的国家领袖,大多想看到、听到弥赛亚的来临与犹太的复国。那些存着信心的君王(大卫、希西家、约西亚)、先知、义人,并没有得到主耶稣带来的神国与「应许」的天上美好的家乡(来十一13~34;约十四1~3,十七24)。主的门徒亲自在祂的身边(八10,
九18~27;彼前一10~12),比他们更幸运更有福气。
第二章 做门徒的灵德(路十25~十一13)
良善的撒玛利亚人(路十25~37)
本段有两对「问答」。第一对(25~28节)相似于「可十17,十二28~32」主教训守诫命的真义。第二段(29~37节)以故事点出「守诫命」与「得永生」的实质关系,并批判了犹太教的形式主义(加三12;罗十5;路十八9~14)。
第廿五节 律法师即文士(十一45;太廿二35)。他试探性的问题,有意:(一)抓耶稣的把柄(参阅太廿二15);(二)自显对律法之义(太廿二16~17);在耶稣面前他伪善地问起如何承受永生之事。
第廿六~廿八节 耶稣以反诘将问题导回神的话上。要得永生,人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即以「完全的个体存在」爱神(申六5)与「爱邻舍如同自己」(利十九18)。爱神方面法利赛人、文士是毫无疑议的尽心尽力。
第廿九节 自显为义的文士问:「谁是我的邻居?」意谓有人不是邻舍,而且有些人可以不是施爱的对象。
有人以故事中,耶路撒冷不知名的人是耶稣,被犹太人所弃,却为外邦人所接纳。从故事整个象征性看此说欠周全。这个人指任何一个(犹太人)所代表的信者。
从耶路撒冷到17哩远的耶利哥,下降坡度约2300英尺,故为「下到」。地理上的下降,灵意而言,是一种从耶路撒冷──神的圣殿(太五35;诗廿七4,廿六8)下到耶利哥──受咒诅的城(书六26)。象征信仰的堕落。亚伯拉罕暂居埃及(创十二10)、罗得下到所多玛(创十三12~13)、拿俄米离开伯利恒(「粮食之家」──神丰盛恩典)到外邦摩押(得一1~5)。他们都尝受了苦果。
第卅节 往耶利哥的荒野,正是强盗(十36,十九46)活跃之处。
落在强盗的手里,象征离开圣城──神的教会的人,单薄无助情形下,为魔鬼(约十五19;彼前五8)所侵袭。「剥了衣服」,指基督徒的「衣着」──尤其是圣徒的义行与荣耀(启十九8;腓一27;西一10;弗四1)都被夺。「赤裸」,指羞辱(启十六15,三17~18)。
「打个半死」指在灵性生死边缘(弗二1、12~13)。
第卅一~卅二节 祭司与利未人(代下卅27)。祭司负担圣殿内供奉职祭事,而利未人则担任较琐碎的会务工作。他们两个人看到躺在路边的人,都避开了。
常理判断,可能是:(一)怕受伏击,(二)怕麻烦。但最主要的原因,他们怕被尸体沾污而成为不洁净(利十一27)。但事实上,落在强盗手中的人,还没死亡,不足构成不洁净之嫌。最适切的解释,就是这些明白律法,事奉圣殿的祭司、利未人,只有仪文,没有爱心(参阅六6~11)。
第卅三节 为犹太人看轻的撒玛利亚人(王上十六24;王下十七24~41;路九51~53;约八48;四9),却动了慈心。不顾氏族之仇隙,显出爱心──正是神要求以色列人要善待异邦陌生人(利十九34)、仇敌(出廿三4~5;王下六18~23)。
第卅四节 「油」为敷伤止痛剂,「酒」为消毒用。「撒玛利亚人」,为人所见弃,预表耶稣基督(赛五十三3;约八48)。「油」与「酒」预表恩典与真理(约一17)。
「旅店」指教会。「旅店主人」,治理教会的长执圣工人员(林前十二28)。灵意而言,主耶稣把陷在罪恶与魔鬼手中的人救出,给予恩典与真理,并交予教会──祂的身体(徒廿28;弗一23)照应。
第卅五节 撒玛利亚人把从耶路撒冷来的那个人交予店主,答应以后再来清帐报偿。预表主交代教会长执传道人作牧养的工作(约廿一15~17;彼前五2~4;林前四2),主要再来清帐(来十三17;太廿五14~30;帖前二19;太廿四46)。
第卅六~卅七节 主耶稣向律法师「提问」:祭司、利未人、撒玛利亚人(代表了旧约律法、仪文的传道者、与主耶稣),那一个是这位落在强盗手中的人的邻居?主强调「邻居」的爱心行动比唱高调、下界说更有价值、更实际。律法师想选择自己邻舍来施行爱心,但主耶稣的教训:爱人如己应博济广施,不以自己喜恶为转移。更伟大的,人当如主耶稣爱仇敌(六27;罗十二20)。在神的面前,谁是仇敌?撒玛利亚人抑或犹太人,答案都是否定的。
马大与马利亚(路十38~42)
「良善的撒玛利亚人」阐明了主耶稣有关爱人如己的道理。本段马大与马利亚接待主耶稣,则指出人应如何爱神服事主。
本纪事有下列数点可注意:(一)犹太教不反对妇女受教于摩西五经,但犹太人教师通常不积极赞成妇女学习。主耶稣却允许妇女加强习道。
(二)41~42节主对马大的温和劝慰责备有为不同学者所支持的六种措词:
1.马大,马利亚已经选择那上好的福分......(余同)
2.马大,你太烦扰。马利亚已经......
3.马大,你为许多的事烦扰。马利亚......
4.马大,你为许多事思虑烦扰,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马利亚已经......
5.马大,你为许多的事思虑烦扰。不可少的有一些事。马利亚已经......
6.马大,你为许多事......但不可少的有一些事。马利亚已经......
(三)路加未指出伯大尼的地点。他集中于马大与马利亚为两种事奉主的典型。马大善于料理伙食,马利亚善于把握机会听道。主所温和责备的,是马大未能选择「上好的福份」,而为次要之事思虑烦扰(参阅约六27)。
第卅八节 主与门徒进了一个未名的村庄──马大与马利亚住的伯大尼(参阅约十一1~2;十二1)。但这次访问不是约翰十一~十二章所记逾越节的那次。马大即亚兰语的「马尔」(「女主人」的意思)。是否以寡妇或以大姊身份理家(约十一21~28,十二2),不详。
第卅九节 马利亚(亦即「米利暗」的别名,「被高举」的意思(参阅一27注)在耶稣脚前听道──安静、敬虔、专心听道;一如学生围坐在坐着讲论的教师旁边(徒廿二3)。
第四十节 马大「忙乱」──被牵引、缠绊,过份负荷。马大愿意听道,但为饭食伺候之事所耽搁、烦扰。气急败坏地责怪主耶稣不让马利亚去帮助伺候之事。
第四十一节 「思虑」(十二11~22、25;太六25~34)指未注意到神的事,无信心地关心世俗之事(参考:林前七32~35)。
第四十二节 「上好的福份」指属灵的福气──主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约六63)。马大应如马利亚明白本末轻重、先后缓急。
主的祈祷文(路十一1~4)
主祷文教导门徒如何正视个人与神在肉身、灵性上的关系。「祷告」就是神人关系的一个主轴,个人灵力、灵智、灵德长进的关键处。
马太福音第六章9节至13节的主祷文,是路加福音主祷文的扩大,用于教会与个人崇拜祈祷上。两篇的主题相同。
第一节 主时常祷告(三21,九18、28)。犹太人宗教群体、施洗约翰门徒等有一定的祈祷模式。五旬节圣灵降下内住于信徒,除了用悟性祈祷,「灵言」是神人交通的属灵语言(林前十四2、4)。同时圣灵会教导门徒如何祈祷(罗八26、27;弗一17;约十四26,十六13)。在圣灵未降以前,门徒应知道如何以言语来对天父祷告。就近主请教祷告的,可能是新的门徒。
第二节 主教导祷告文。首先称呼求告于「父」──「在天上的父」即「天父」(罗八15~17;加四6、7;来十二9)。天父是我们祷告的对象。
呼求天父后的本文包涵,(一)神的旨意坚立于普天下,即神的国与神的义遍行。(二)门徒的日常生活与属灵争战,蒙主保治、得胜。
愿神的名被尊为圣(赛八13,廿九23;结卅六23,参阅彼前三15)。人若尊敬神的名──代表其内在性格、权能与特征,必以心灵与诚实拜祂(约四24),永不会犯罪、亵渎祂。
神的国降临(可九1,十一10;路十七20,廿二18,十9~11)。神国,一方面是将来的天国(太廿五34),一方面指神所统治为王的心境、身家、教会(十七20~21,十9,十一20;罗十四17;来二22~24)。
凡是被主圣召、宝血洗净成为祂的国民,这一集体叫「神国」(启五9、10;徒廿28)。圣灵内住彰显于个别信者,也是「神国」的降临、与同在(太十二28;可九1;路十七20~21)。
神国的降临,有以下特点:(一)神为王,人为祂的义器(罗六19),(二)神的统治,即是「撒但的国」的远离与结束。人必须藉主的恩典与真理,出黑暗入光明、出死入生(徒廿六18;西一13~14)。但不可忽略的,「撒但之国」常与神国对敌交战(弗六12;彼前五8~9;启廿9)。(三)天国实现时,义人得永生。这是永恒的、不能震动的神国(来十二28;彼前一3~4)。
神的旨意,即神的道路、神的意志、愿望与动向。神有绝对自主而有时难测其深奥的旨意(罗十一33;赛五十五8、9)。祂的旨意有时却显而易见(罗十8;徒十七27)。对普天下而言,祂希望人人明白真道,就祂得救(提前二4);对信徒而言,祂要求圣洁、相爱、遵命(帖前四3;约十三34;耶七23)。
主的旨意畅行于祂的天上属灵国度。但在混沌黑暗的罪恶世界,神的旨意,却有罪恶的阻隔(赛五十九1、2)。只是我们须靠主的能力与每人的殷勤,去为神打美好的仗使神旨如晨光照耀(提前一18,六20)。
第三节 「日用的饮食」(中文的「饼」或「饭」与「面包」或「食物」同义「七33;约十三18;帖后三8、12」)有如下涵义:(一)生存之所必需;(二)当日之所需;(三)日日之所需(早祷时为「今日」祈求,晚祷时为「明日」祈求)。
靠神的恩赐,我们得食(申八17~18;徒十四17)。以色列在旷野每日外出拾取吗哪,所得刚好当日所需之份量(出十六18;箴卅8)。信徒也当以劳力作工,换取神所赐的食物(帖后三12;帖前四11;徒廿34)。并在「今日赐给我们」事上,学习不为明天忧虑(太六34),时时知足(提前六17)。
第四节 在祈求日用饮食之事上,信徒应记取主耶稣所说的「先求神的国与神的义」(太六33;约六27、48、50)。求天父赦免我们的罪。(亚兰语hoba「罪」与「债」同义,五20,七41~43,十三4;太十八23~35)。犯罪就是亏欠了神的荣耀(罗三23)。我们信主受浸,得以称义,但日常难免有软弱过失(约壹一8~10,五16~17;雅三2)。人在神面前必须有「无亏的良心」(提后一3;提前一5;徒廿四16;林后一12),所以当时常悔改求神赦免(十八13、14;诗五十一17,卅四18)。
求主饶恕,有一必行的附带条件:「如同我们也赦免亏欠(得罪)我们的人」。主所附的「一千万两」与「十两」银子的两个债主,正说明「不怜悯人的必不蒙怜悯」的神公义原则(太十八23~25,六14、15,七2~5)与「七十个七次(无限次)」原谅别人的教训(太十八21~22,五23~25)。
「不叫我们遇见试探」:因为我们肉体软弱(太廿六41;罗七18~23),若不靠主,容易为恶所胜(弗二2~3;加六16)。虽然神会叫我们忍受得住试探(林前十12~13),我们当祈求上主不叫我们「遇见」,或「降服于」可能导致跌倒的试探。夏娃不拒绝蛇的狡猾诱惑,步步坠入圈套而犯罪。「雅一14、75」,就是鉴戒。
「救我们脱离凶恶」:「凶恶」即「恶者」魔鬼,一切邪恶之首(约八44;帖后三3;约壹五19)。脱离恶者的试探最有效的办法,要时常治死内在发动的情欲,随时多方祈祷,转向神(雅四7;来四15、16;林前九27)。平时要祈祷(弗六18;罗十二14)、查经(诗一一九1~11、58、59、92~94、105)、儆醒(弗五15~16;帖后一11~12;提前六11~16)。
半夜借饼喻祈求圣灵(路十一5~13)
「半夜借饼」为共观福音惟一的记载,与十八章1节至8节的「不义的审判官」同为祈求圣灵为主题。
本段分为两部份:(一)第一部份自5节至8节「情词迫切」借饼得允(5~8)。(二)主耶稣应允「凡(恳切)祈求的就得着」至宝的圣灵(9~13)。
这借饼的比喻蕴涵两个相辅相成的教训:(一)神有如那门内不愿起来的家主。祂有自己的旨意与时候(参阅十八1~18;启六 9、10;彼后三9~10;该二3);(二)主勉励信徒不怕挫折、继续恳切祈求祷告、耐心等候。
第五节 「你们中间......」描写了主耶稣与听众的亲切关系,也是主惯用的「提问」(十一11,十二25,十四28,十五4,十七7;参阅:十四31,十五8)。主耶稣对听道的人「现身说法」,使听众置身于求饼的人立场,并接受要推出的属灵教训。
第六~七节 巴勒斯坦村庄单间土屋(太五15)。半夜要起来取面包食物,得惊动屋中高床台席上睡觉的其他家人。要走到门口也得在黑暗中经过在地上蜷伏休息的家禽家畜。半夜敲门需索东西是不讲理的行为。
第八节 「情调迫切」的原文有「不怕羞」的含意。本为不合理的叩求,却因心情言词的恳切,使得门内的朋友不厌其烦地下床──也为了不使人误会他的绝情──拿面包给叩门的邻居。
第九节 主耶稣勉励门徒要祈求、寻找、叩门──三个迫切殷勤的追求动作(可十一24;约十四13,十六23、24)。如大有信心忍耐的迦南妇人(太十五21~28)、耶利哥城的两个瞎子(太廿29~34)、寻找无价的珍珠──真理(太十三44~46),都是祈求寻找得着的例子。
第十一~十三节 人间有罪性的父母不会把无用的石头、有毒的蛇蝎当作面包、鱼、鸡蛋给他们求食物的儿女。何况,慈爱的天父会把更宝贵的圣灵(参阅太六11「好东西」)给祈求的人。因此,可知:(一)圣灵是必须藉祈祷请求得来的(主耶稣应许在先;约十六13~16,十六7~8,十五16~20,廿一20~23;路廿四48、49;徒一4、5、8,祷告、祈求等候于后:徒一13、14,二1)。(二)圣灵是宝贵的得救凭据(弗一13~14;加四4~7;罗八8~9;徒十九2~7)。
第三章 主与法利赛人的论争(路十一14~54)
犹太人诬称耶稣靠别西卜赶鬼(路十一14~23;太十二22~27;可三22~27)
本段记主医治被哑巴鬼附着的人,以及其不同的反应。主阐明了:(一)「别西卜」,即撒但,不可能自相残害(17~18节)。(二)犹太人如认主靠别西卜赶鬼,他们自己的赶鬼不免有同样的嫌疑(19节)。(三)靠神能力赶鬼,是神国临到的现象(20节)。(四)被鬼控制的人被释放,就是撒但被击败(21~22节)。(五)不与主耶稣相合的人,有与魔鬼相合的危险(23饰)。(六)鬼赶出后,应接受神的永生之道,儆醒自守,以免重蹈覆辙(24~26节)。
第十五节 鬼王「别西卜」(十一19;太十二27,十25),源出于新旧约400年之间的文籍。「别」(Beel-)相当于「巴力」(Baal「主」的意思)、「西卜」(zebul原意为「房殿、高处」或作「丘坛、殿」参阅王上八13;赛六十三15)。「别西卜」原字涵有敌对、仇敌的意义。以革伦(Ekron,非利士地五个大城中最北的一个,离地中海9哩,东离耶路撒冷城约15哩)的神祇「巴力西卜」(Baalzebub),意即「苍蝇之主」(王下一2),可能为「别西卜」的双关语。
第十六节 为赶鬼神迹希奇(14节)、诬蔑(15节)之外,还有第三种人的试探(四2,十25)。他们要求主施行从天上的神迹。
第十七节 一国一家如相争则分裂(参阅十一18,十二52~53,廿二17,廿三34)。「一家相争」的原文意思为:(一)一家内哄;(二)一家与别家相争;(三)家家相继倾倒的三种释法。以第一种适合题旨。本节是主的第一个答辩。
第十八节 「撒但」是它国度的代称(参阅林十二12)。撒但国内如相争、必不能立足。
第十九节 主耶稣、使徒的世代,也有别人赶鬼的事情(徒十九13~14,八9;约瑟弗斯的「古迹」八卷)。主耶稣第二个答辩:如祂本身被误为靠撒但,犹太人则靠什么来赶鬼?
第廿节 「神的能力」原文亦作「神的手指」(出八19;申九10;出卅一18;诗八3)或作「神的手」(出七4~5,九3、15),与「神的灵」同义(太十二28、31;代上廿八12、19;结八13,卅七1)。
「神的国临到你们」,意即神的能力、救恩、国度临近了,听众应把握住。主的第三答辩。
第廿一节 以比喻为主体的第四个答辩。「壮士」即撒但。「披挂」即武装或能力。「住宅」(宫殿、庄园)即魔鬼的势力范围。
第廿二节 「更强壮的」指主耶稣。夺去魔鬼的盔甲兵(太十二29与可三27作「先捆住那壮士,再抢夺他的家财」)即制服魔鬼,剥夺它的能力。「赃」则魔鬼的拥有物。「分了赃」即解救释放魔鬼所辖制的人(参阅十三16)。
马可三章与马太十二章同样的比喻,用盗贼入屋的形象,别路加此处用争战(参阅昆兰公社的弥赛亚式争战的形象),出自旧约神对仇敌的争战(赛五十九16~18)。
第廿三节 主的第五答辩。主耶稣与魔鬼的征战──即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争战中,人不可能处在中立的立场。弃绝主甚或论断主的,即是敌对主的(九50;太十二30;可三28)。
不同主一起收聚羊群──主的百姓,即帮助恶者拆散(太十二30;约十12,十六32),不扶助圣工的,就是敌挡圣工(参阅林后九8)。
人当留意:把圣灵的工作──如靠主的能力赶鬼,故意诬蔑为邪灵的工作,就是犯了不可赦免的亵渎圣灵之罪了(太十二32)。
第廿四~廿六节 主的第六个答辩。
污鬼在「无水之处」游行寻找安歇之处。「无水之处」,即:(一)干燥、荒凉之处;(二)无人之处。旧约记载鬼出现于荒废之城市(赛十三21,卅四14)。魔鬼掌管幽暗败坏的人心世界(弗六12;加五16~21;启十八2),故必以混乱的人群与内心为其发动情欲欲、疯狂、暴动之处。
马可五章13节中格拉森的群猪附鬼后坠湖,间接反映了犹太文籍中的迷信──污鬼喜爱水湿之处(注)。
注:H. L. Strack and P. Billerbeck, Kommentar zum Neuen
Testament aus Talmud and Midrash, Munchen, 1956, IV:1, pp. 517~518.
第廿五节 污鬼找不着可歇脚之「人心」,它便重回它所出来的「屋子」。打扫整理干净了的屋子──附鬼的人恢复理智、洗濯装束一如常人,但里面仍空虚、荒废着,就是还没有「神的国与神的义」内住,邪灵仍会乘虚而入。
第廿六节 因为无生命、真理与光明的果子,魔鬼会肆威侵害。「七」个鬼代表更厉害的威力,故那人末后的情况会更恶劣(彼后二20)。所以人得医病赶鬼的神迹以后,必定要相信、即刻接受主耶稣的得救福音与遵行祂的诫命。
真正的福气(路十一27~28)
尽管天主教学者过份强调27节女人所说的话以突出马利亚「圣母」的地位,本段的主题是主耶稣肯定了肉身以外的属灵关系(参阅可三31~35;路八21)。接续本章犹太人的谗言(14~26),而做出了如下结论──人应听而遵行神的话,即接受耶稣的教训而不应攻击祂大能的言语行迹。
第廿七节 女人的话语类似一45,十四15的表达形式。「怀你胎、乳养你的」当然指马利亚。羡慕之话语,涵有:(一)有主耶稣这样儿子的母亲有福了;(二)这样的母亲,一定受神特别恩眷的;甚至:(三)但愿我有这样的儿子,该多有福呀!
第廿八节 主耶稣的回答「是」肯定了母子的肉身关系与马利亚蒙大福的事实,但是祂更强调听而遵守神道──神的诫命、律法与教训(可十20;约十二47,十三17,十五14;罗二
26;徒七53;廿一24;路六47~48,八21;太七24~27;雅一22)的人都是母亲、弟兄姊妹。
约拿的神迹(路十一29~32;太十二38~42;太十六1~4;可八11~12)
前头记载有人求主耶稣显神迹(十一16)。以下是主的批判与责备。与马太十二38~42比较,马太对约拿的神迹叙述得较详尽(太十二40)。南方女王与尼尼微城的先后次序,路加与马太相反(马太有意将约拿与尼尼微人并置。「马可八11~12」(参阅太十六1~4)对约拿之事一字没提。这些叙述的差异,源出于不同口头系统与抄辑的缘故。
第廿九~卅节 这世代是邪恶的世代(太十六4泛称「一个邪恶淫乱的世代」、参阅徒二40;申卅二5;腓二15~16;可八38;太十二39)。主道成肉身,带来了充充满满的恩典与真理,就是一个神迹。但犹太人不相信接受,还要求神迹。所以耶稣认为他们邪恶、顽梗。
「约拿的神迹」(「神迹」或作「豫兆」参阅结十四6;赛廿3,十八8),即:(一)约拿在大鱼腹中三天三夜──预表主耶稣被钉埋葬、三日后复活(拿一17~二10;路九22;太廿七63);(二)神要审判不悔改的邪恶淫乱的尼尼微世代(拿一1,三1~4;路十一29~32、23),主的话也要审判不信、邪恶的世代(约三16~18,五24~38)。
第卅一节 「南方的女王」即示巴女王(王上十1~13;代下九1~12),她来自今日阿拉伯南方的叶门,到耶路撒冷瞻仰圣城的光荣、听取所罗门王智慧的言语(王上十4~10,十二27)。主耶稣就是智慧(箴八22~27;弗一17)、义者(约壹二1)。祂的荣耀与权能远超过所罗门王,但犹太人却远不如饥渴慕义、不远千里而来的示巴女王。神是审判主,也是检察官(参阅六1~2)将以示巴女王为例证定犹太人不信的罪。
第廿三节 外邦尼尼微人听了约拿的警告而悔改(拿三6~10),故比选民以色列更有义(约一11,十二37)。比约拿更大的主耶稣,将以外邦人相信悔改的例证,来定选民的罪。
心里的光明与黑暗(路十一33~36;太五15;六22~23;路八16)
主耶稣与犹太人的论辩,本段为结束。主耶稣强调听道的人应心眼瞭亮,而不应继续停留在黑暗昏昧中(参阅林后四2~6)。主耶稣及其天国的福音如明光照耀,只有灵性瞎眼的人才看不到光(约一5~14)。
第卅三节 「地窨」(即地窖)或「量斗」,指把灯点亮隐藏或覆盖起来,失去照明的作用(参阅八16)。
第卅四节 光线由有如灯光作用的眼睛进入身体。亚兰语的「全身」也指全人格存在。「瞭亮」即「健全」(太六22~23)。眼睛如健康明亮──慧心明眼,那么整个人格、身心也就充满了「光明」──神的恩光、真道与智慧(十一36;约九5、25)。
第卅五节 与太六22的警戒语气比较,此处勖勉人当「省察」(罗六17;林后四18;加六1;腓二4)。惟恐人失去福音的真光,他的里头生命便黯淡无光。
第卅六节 主耶稣强调「全身」──灵(本我)、魂(意志、心智),体(肉体)的全然光明。内在的光明,辉映于外界。因有福音的真光,「全身」(整个所以为人的存在体)成为明灯照耀。
对法利赛人律法师的批判(路十一37~54;太廿三1~36;可十二38~40)
法利赛人攻击主耶稣不遵守饭前洗手的礼仪,引起主耶稣对法利赛人律法整个观念及系统的批判。法利赛六祸中三个针对一般法利赛人,三个以律法师为目标,尤其他们的形式主义,缺少了神的义与生命力。
法利赛人注重外表洁净却忽略内在贪婪。注重细节仪,却忽略神的公义与爱。因为是宗教领袖,他们充满了骄傲、自大。他们这些亏欠与罪成了盲目的领路人,误引了百姓。
属于法利赛人系统的律法师,在神面前亏欠了神的荣耀。他们曲解了神律法的精意,订出了许多不合情理的条例。他们自古以来就反对、逼迫先知。他们禁止自己与别人进到神的面前。
与马太福音廿三章七祸比较,路加有引言(39~40)接着两组灾祸。马太有较长的引言、其「入犹太教出外邦信徒」及「起誓」不见于路加。
第卅七节 法利赛人视自己为高高在上的宗教热心者。在政治宗教圈子,他们主张一种分离、特殊的犹太文化。他们仰望一位政治宗教上的弥赛亚,坚守律法师对摩西律法的口传、笔传的注解诠释。
有一位法利赛人请耶稣吃饭(参阅七36)。上阶层的犹太人通常每日上午九点左右用清淡的早餐,下午四点左右用正餐。工作前还吃了点心。安息日除了早晚两餐,上午会堂聚会后有中午的正餐(七36,十四1)。
第卅八节 请客的主人因耶稣未遵守饭前洗手的礼仪(可七2)而大为惊奇。饭前洗手在旧约律法并没明文规定,法利赛人却信守这习惯。
第卅九节 洗净杯盘的里外,本有律法的规定(利六28,十一33,十五12)。主耶稣指责法利赛人只注重外表仪文,就像只洗净器皿的外边,不顾器中的秽物,忽略了心中的邪恶与贪欲(太廿三25)。
第四十节 「无知的人」(中译「魔利」太五22,亦有「瞎眼」之意,太十五14,廿三16~24)。「造外面的,也造里面的」:(一)真神(「匠人」赛六十四8,廿九16,四十五9;耶十八6;罗九20~25)创造万物之外表,也造里面。所以,里外、表相与本质都应兼顾;(二)清洗外面的,也应清洗里头。
第四十一节 人若能施爱赒济(十二33;太六2~4),凡物都洁净了。因为有里头的善心、怜悯,即马太的「先洗净杯盘的里面」(太廿三26),行为自然也就合乎神的要求了。
第四十二节 第一祸:法利赛人注重繁文缛节,而不行公义和爱神的事(太廿三23、24)。
旧约律法只规定献上谷物、酒、油(申十二17,十四23)。犹太人律法师加上了芸香、薄荷、香芹菜等香草。不可不行的是什一捐及供物,但更重要的是:公义、怜悯、谦卑、与神同行(弥六8)。
第四十三节 第二祸:自高自大,好受人尊重(可十二38~39)。
法利赛人喜爱在会堂内坐在「高位」──俗称:「摩西座位,犹太人律法师、长老等面对会众坐在微微升高的座位上。这。「座位」也代表宣读摩西律法、教训人的位子(参阅太五
1)。
法利赛人喜爱别人的请安(在街上第一个被人问安的表示有地位有面子),也喜爱「高师」、「大人」等头衔(太廿三6)。
第四十四节 第三祸:法利赛人如污秽的坟墓。人一碰触到坟墓就有礼仪上的不洁净(民十九16)。但危险的是这些坟墓是隐藏的。人不经意踩过、犯了不洁净之忌而不自知。主耶稣的本意:法利赛人的外表虔诚,隐藏着贻害人的内在恶臭。另外,犹太人习惯以白漆粉刷坟墓,使人易办而免误碰触,所以马太用「粉饰坟墓」形容法利赛人外表妆饰美观,却藏满了死人的骨头(太廿三27~28)。
第四十五节 由法利赛人转向律法师、文士为批判目标(法利赛人为通称、律法师为职称)。
第四十六节 律法师的第一祸:将难以负荷的重担──繁冗琐细的条规,加在犹太人的生活上。这种「古人(或作长老)的遗传」(可七5)、抹杀了神律法的机动生命力(徒廿七10;太十一30,廿三4),也使人难堪不安(徒十五10;参阅太十一28~30)。
律法师「不动一个指头」:法利赛人、文士只以口头教训,自己却不实行(太廿三3)。
第四十七~四十八节 律法师(也扩及一般犹太人领袖)的第二祸:为他们祖先所迫害的先知造墓(太廿三29~31)。虽然当时有为过去名人修建坟墓以示纪念的习惯,主的话是讽刺的:律法师与他们的祖先同出一辙。前代杀害、后代修冢。历代解释有三:(一)你们祖宗杀害先知,你们进一步肯定这事实。(二)你们祖宗拒绝领受先知的话语而进一步把他们杀害了。你们同样地不愿意听从先知。(三)修筑前代先知的墓,修筑以表示尊敬哀恸,来表示这代比以前祖宗更配得神的爱。这是一种不必为犹大人自己的罪过而悔改的障眼法。
第四十九节 「智慧」一词:(一)「神的智慧」(一如箴言八章人格化了的智慧;(二)遗佚了的一本犹太人「智慧书」;(三)耶稣本身的自称;(四)旧约时代的智慧文学传统。钦定或改为本英文圣经直接用「神的智慧曾说」(一如旧约的套语「主万军之耶和华说」)。另外,有将介词放于「神」与「智慧」之中:「神用祂的智慧曾说」(或「神在祂的智慧中曾说」)。
此处的「先知和使徒」不是以弗所书二章中为教会根基的「使徒和先知」(弗二20,三5,四11;林前十二28)。
他们是历代神所差遣的先知与义人(耶七25~26;太廿三34作「先知、智慧人、文士」)。神的差遣是连续性的,甚至在耶稣的世代,施洗约翰、主耶稣本身,以及以后叫使徒保罗(徒十三45、50,十四2、19,十七5、13,十八12,廿3,廿一27,廿三12,廿四1~9)、约翰(启一9)、彼得(约廿一18~19)、雅各(徒十二1~2)都受逼迫、杀害。这是经上所说的,属血气的逼迫属灵的(加四29)。
第五十节 犹太人从「创世」(历史的开始)所流众先知(马太作「义人」,因为亚伯不被列在先知之中)的血(参阅徒廿二20;罗三15;启十六6),都要「问」(即报应)到耶稣的世代:犹太人速受到毁灭的灾难(参阅十九42~44,廿1~18)。
第五十一节 亚伯与撒迦利亚这两个名字代表旧约的义人先知。亚伯为义人受害的第一位(参阅创四1~11;来十一4,十二24)。「撒迦利亚」在解经上有困难。南朝犹大国祭司撒迦利亚(为在公元前800年,祭司耶何耶大的儿子)因责备众民离弃神而被石头打死于圣殿内(代下廿四20~22)。但是马太廿三35却将这位公元前9世纪「耶何耶大的儿子」(代下廿四章)写成「巴拉加的儿子」(亚一1「比利家」的儿子亦即赛八2「耶比利家」的同音名字,引起抄写经卷上的手笔混淆)。历代志为希伯来文旧约圣经最末后之一卷,故祭司耶何耶大的儿撒迦利亚被害,代表了旧约圣经最后出现的一名先知。
第五十二节 主耶稣再提起律法师的祸害。文士律法师把「知识的钥匙」──通往神(箴九1)、救恩的智慧(提后三15)与知识之门路夺去(马太廿三13记法利众人关闭了天国的门),自己不进去,连别人也阻挡了。
第五十三~五十四节 法利赛人、律法师自此更加恶意他要「引劝催逼」耶稣说话──即要多方伺机抓住耶稣的话柄,以诬害控诉耶稣的罪名。
第四章 迎接将来的危机(路十二1~十三21)
主警戒门徒(路十二1~12)
上章的法利赛人、文士六祸,接本章主对门徒与众人的教训。题旨:(一)虚假伪善,在神面前无不显露(十二1~2)。(二)门徒不必惧怕那逼迫人的,也不必惧怕不能杀害生命灵魂的恶者。(三)亵渎圣灵不得赦免。
第一节 「这时」原文即「同时」。上万人的众人聚集。「上万」即「许多」(「一万」徒十九19),为「无数的」之意(徒廿一20;太十三33,十六12;犹14;启五11)
「酵」指「罪」、「污秽」、「异端」、「恶毒」(十三21;太十三33,十六12;林前五6;加五9)概括了上章所提到法利赛人文士的「假冒为善」(可十二15;太廿三28;加二13;提前四2)。
第二~三节 参阅八17;太十26;可四22。伪善的法利赛人与一切虚伪遮盖的事,不能逃避全视鉴察人心的神(传十二14;林后五10;罗二16,十四10~12;太十二36;林前四5)。「内室」(太六6),象征隐秘处。
与马太比较,路加强调人暗中的言行,必暴露于光天化日下,马太则阐明门徒从主耶稣亲自所学习的,也要公然宣扬出去(太十26~27)。
第四~五节 主称呼门徒为「朋友」(参阅约十五13~15),在共观福音中,惟此一处。路加未用马太「身体~灵魂」对比,而只用「杀身体」。路加用「丢在地狱里」来形容马太的「杀灵魂」(沈沦的借喻)。盖路加认肉体死,灵魂不灭(参考十六19~31;徒二27)。
主耶稣要门徒不要惧怕那只能伤害肉体的权威逼迫者。门徒应当畏惧有权柄能力杀身,又使灵魂丢入「地狱」的神(希伯来文 Gehenna,是永刑之火不灭之地方,参阅可九43~47;赛六十六24;王下十六3,廿三10)。有权柄将人丢入永刑之火的,不是魔鬼,而是神(可九45~47;雅四12)。
第六~七节 麻雀为穷人的食物。神若恩眷微小的动物,更会纪念祂所造包括人类在内的万有(创一28)。细数发根神显得细腻精心的关注与爱护。
第八~九节 马太的「在天父面前」,路加则用「神的使者面前」。4节提到门徒应当不畏惧人的逼迫,本节重申人在今世对主耶稣的态度,决定了末日审判时神对人的报应。「认」指承认、矢志效忠;在公众、审判庭面前承认救主,拥护持守信仰(罗十9;提前六12;多一16;约壹四15;约贰7)。
主耶稣以「我」为即席的谈论目标,「人子」指主荣耀权柄的身份、职衔。人子即审判主(约六27~29;太廿四27~31)。
第十节 「干犯」指恶意咒骂、诋毁、撕弃(廿二65;徒十三45,十八6,十九37)。干犯肉身卑微、满心慈爱的耶稣,是出于无知(参阅廿三34),「亵渎圣灵」;(一)圣灵是真神的灵,也是耶稣基督的灵,神圣不可侵犯。祂的救赎恩典与权能,天上地下一切的皆应拜服称颂。(二)恶意诋毁圣灵的工作(参阅太十二24~31、32)、故意犯罪(来六4~8,十28~31)、背道,歪曲谬传得救福音(加一6~9)、邪行奸淫(林前六13~20;太五21~23、27;徒十五28~29)、公开否认弃绝主耶稣(路十二9~10),欺哄圣灵(徒五1~11),以及其他神所憎恶的罪。(加五19~21;启廿一8、22),都是不可赦的亵渎圣灵之「死罪」(约壹五15~17)。
第十一节 「会堂」是犹太人地区性的法庭,「官府」指外邦人的司法机关(廿20巡抚的政权)、「有权柄的人」指掌权的人(罗十三1)。
第十二节 门徒被解往法庭、被审时,不必担心该如何分辩。只要忠心、坚定不移、依靠主,「圣灵」要指教当说的话(出四12;申十八18)值得注意的,此处的训诲保惠师,别处的福音用「父的灵」(太十20),或「我(耶稣)」(路廿一14、15)。
无知的财主(路十二13~21)
有人要求主耶稣代为分家产,主藉此机会指出「生命(生活、存在)」与「家产」的真正关系(15节)。「无知的财主」(16~20节)的比喻刻画了世上虚浮的财产(22~23节)与天上的真正财宝(33~34;太六19~21)。
第十三节 典型的巴勒斯坦分家产写照。一家的兄弟各人有了家产的份额,按理还得主在一起(参阅十五11~12浪子的比喻;诗一三三1)。本节较年轻的弟弟要求哥哥给他应得的家产。如遇纠纷,通常请长老(或称拉比──主耶稣此处被称为拉比或「夫子」)来解决(参阅民廿七1~11;申廿一15~17)。
第十四节 主耶稣不是社会改良者,也不是民事的判官。祂乃是「神的国神的义」。
第十五节 主警戒众人要谨慎自守(参阅约壹五21;帖后三3),免去各种的贪婪(可七22;西三5),以免陷入罪恶、离弃真神,以致自取败坏毁灭(提前六9~10)。
主耶稣进一步点出属灵生活的秘诀:不在家道丰富──物质的丰盛,乃在于属灵的生命丰盛(约十10;西一19,二9~10;腓四10~13)。
第十六~十七节 15节的「家道丰富」引进了比喻。财主的田多产丰,无处可收藏。
第十八节 短视无知的财主之自白。(「自白」常出现于路加福音中,十二17,十五17~19,十六3~4,十八4~5,廿13)。他以物易物、在无定的物质上周旋。
第十九节 对灵魂(本我)的愚昧、自白(参阅诗四十二1、5,一○三1~2等处,心灵渴慕,呼唤神、赞美祂的大恩)。财主叫灵魂安逸、吃喝快乐(传八15;林前十五32)。这是世人的「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享乐主义。
第廿节 神直接涉入无知、愚妄者的企图。无知的人(十一4O;诗十四1)不知生死、赏赐夺取在于神(伯二10,一21;申八18;诗五十10~12,八十九11)。无知的财主一连说了五次「我的」(17~2O),夺取了神的荣耀。他沈缅虚浮的眼前、罪中的享乐。不知为将来灵魂的得救努力(提前六17~19)。「你所预备的、要归为谁呢?」是精警句(传二18~23、26)。
第廿一节 只为自己积财,而不知荣神益人,在神面前是贫穷的(参阅启三17;箴三13~16)。
神的国与真财宝(路十二22~34;太六25~34、19~21)
第廿二~廿三节 君子忧道不忧贫。庸俗的人忧虑、奔忙于衣着饮食。主教训我们不应这样做。
第一个理由:生命胜于饮食、身体胜于衣裳。人活着乃是靠着神口中所出的一切话(四4)。
第廿四节 第二个理由:神的保治遍及乌鸦(马太用飞鸟,代替犹太人认为不洁净的乌鸦。门徒比飞鸟贵重,更会得到神的养活(参阅赛四十11,四十九9~10;诗廿三1~2)
第廿五~廿六节 不必为生活忧虑的第三个理由:生活境遇是一客观存在,思虑无法增减其质量,所以,人的思虑愁烦,不能增加寿数(原文作「年纪」或「身量」参阅二52)的一刻或作「一肘」,约18英吋,参阅启廿一17;约廿一8)──即无法加添任何岁数。
第廿六节 既然不能以思虑增加生命的时数,何必挂心世俗衣食琐事呢?
第廿七节 巴勒斯坦野地的百合花,有白色、有紫色,故与所罗门的紫色王袍相比。所罗门王的荣华显耀(代下九13~28细数其一代风华),竟不如一朵孕藏大千世界的小花!
第廿八节 盛开一日即雕谢的野花,丢入火炉为燃料。花草的雕零比喻短暂的人生(伯八12,十四2;诗卅七2,九十5~10,一○三15~16;赛卅七27,四十6~8;彼前一2)。尽管生存期间短暂,花草有神所赋予的荣美。信不过神的保冶,就是「小信」。主对「小信的人」的责备出现有四处:加利利海风浪中的船渡(太八26)、彼得履海的丧胆(太十四31)、门徒误会主所说法利赛人与文士的酵(太十六5~8)、及路加所记本节。
第廿九~卅一节 外邦人忧虑吃穿,门徒则当求「神的国」:寻求神统治的国度(心境、身家、教会与将来永生的天国)。人若寻求属灵的福气,较次下的物用,天父必加倍(太六33)、这是神国的属灵原则。
第卅二节 「小群」贯穿圣经天父为牧者,祂的选民为小羊的中心思想(十五6;赛四十11;结卅四31;约十16;创四十八15;徒廿28~29;彼前五2~3;可六34,十四27;太十9,廿五32~46,十八12,二6)。牧者对小羊的关系应为喂养、聚集、抚慰、引导(赛四十11),而羊群对牧者的本分:听从(约十3~4)、跟从牧人的脚踪(约十4)、认识(约十14~15;弗四13;提后一12~14)。
羊群虽面临各种危险(参阅太十16),主教训不要惧怕(约十四27,十六33;路一13、30,五10,廿二29)。因为主答应将「神国」赐予相信顺命的门徒(约十四1~3;但七13~18;林前十五24~28)。
真财宝(路十二33~34;太六19~21)
马太六章比较了地上不定的钱财与天上永存的财宝(参阅路十二16~21)。路加指出,凡是信靠神而有神国活泼盼望的人(彼前一3~7;彼后一3~4),对地上财富有一份超越之心。
第卅三节 突出犹太人的施舍善行(参阅太十九16~22;徒九36,十2,廿四17)。变卖自己所有,赒济穷人,是神所悦纳、祝福的(诗一一二9;林后九9;箴十一24~25)。
「永不坏的钱囊」(参阅该一6破漏的囊)、「用不尽的财宝」,指稳固不衰残的赏赐。主用「贼」(十二39)、「虫蛀」(太六19)形容地上物质的不定与败坏性(参阅约六27;林后五2~4)。
第卅四节 「财宝在那儿、心也在那儿」,属灵与属肉皆然。
主再来与善仆恶仆的报应(路十二35~48;太廿四43~51,廿五1~13;可十三33~37) 主耶稣升天后,将神家的管理,交予祂的门徒(林前四1~2)。祂(人子)还要再来清帐(来十三17;太廿四42~46)。路加十二35~38、47~48共观福音中仅见此处。
第卅五节 近东、中东的日常衣着长袍,工作时,即用腰带束起。「束腰」指儆醒、预备、「进入状况」(十二37,十七8;弗六14;启一13,五6;出十二11)。
「点灯」尤指夜间准备迎接要来的主(太廿五1)。基督徒应将油(指圣灵,约壹二27;来一9)充满于灯──器皿(指心内,罗六13;林前三16,六19),进而如世上的光,将神恩召的美德光照于黑暗世界中(太五14;腓二15)。
第卅六节 原文的时式,表示了主人回来时刻的不定(参阅十七20,廿一7;可十三33、35)。
此处「婚筵」泛指喜庆的筵席(参阅十四8、26;斯二18,九22),而非指「羔羊的婚筵」(启十九7~9;太廿五10)。儆醒等候的仆人,主人一「叩门」,随即应而开门(参阅十三25;太廿五11;启三20)。
第卅七节 本节主旨是「儆醒」(可十三34~35、37;太廿四42~44,廿五13;徒廿31;林前十六13;西四2;帖前五6、10;彼前五8;启三2~3,十六15)。
主人回来了看见仆人儆醒等候,自己将束上腰带(参阅十二35;约十三4),叫他们坐席(参阅十三29)。主服事祂所爱的门徒(太廿28)。
第卅八节 希腊人与犹太人将午后六点至早上六点分为三更。罗马帝国则分为四更(太十四25;参阅徒十二4;可十三35称为「晚上」、「半夜」、「鸡叫」、「早晨」四个更辰)。本节的二更、三更约在子夜以后,黎明以前。本节述儆醒的仆人有福气。
第卅九节 警戒主来如贼之不可预知(彼后三10;帖前五2、4;启三3,十六15)。
第四十节 主耶稣再来的时辰不可知(太廿四42~44;徒一7),所以门徒得时常预备(太廿五1~7)。
第四十二节 针对彼得的询问(41),主回答如下;(一)做神家的仆人,要有忠心(太廿四45;廿五21;林前四2;来三5;提后二2)与有见识──即属灵的知识与判断力(徒六3;弗一17;西一9;提前三9;提后二15,四2);(二)神的管家对主所交托的羊群要按时分粮──注意教会的灵性需要,作个别辅导,适时适地加以督导、教训、引导。这种有见识、聪明、尽职的仆人有福了。
第四十四节 受主信托而完成治理服事神家的人,主耶稣要将更大的责任交与他们(太廿五21~23)。
第四十五~四十六节 有一种仆人因主来得迟,就懈怠、滥用职权、作威作福,甚至行为不检点(参阅结卅四2~4;犹12)。
不意之间,主来了(十三35,十九43;哈二3;来十37;彼后三10;启二25,三3),就要处罚这种恶仆人。
「重重处治」原文作「砍剐」、「切成块子」(出廿九17;来十一37;参阅路十九27),意即切开──从光明众子的国中赶出去(太廿五30,七23,八12,十三42、50,廿二13),
离开神的面与祂权能的荣光(帖后一9)。因为这种恶仆人与假冒伪善(太廿四51)、不忠心、无用的仆人同罪。
第四十七节 另外一种仆人,明白主的托付,但因欠知识而不预备,也不顺神的旨意行动。这种仆人要「多受责打」(参阅廿10~12;可十二3~5)。
第四十八节 主耶稣点出知情与不知情之罪过(民十五30;申十七12;诗十九13)。
正如上几节所强调的,本节说明人必须履行由神所领受的责任。多受的(六38,十二20),神必多取。恩赐、工作能量与职份皆然。这是神国的原则。
事主与不事主的纷争(路十二49~59)
本段49~53节记主耶稣对门徒预告信仰危机。49节至54节祂提醒群众识别现今世代;57节至59节被告与原告应和解的比喻,说明乱世中明哲保身之道。
第四十九节 主耶稣亟愿「火」已点燃大地。圣经上的「火」精意如下:(一)神公义、圣洁、威严的显现(出三2~6,十九18;王上十九11~13;启一14,十九12),(二)神与选民的契约(创十五17;亚伯拉罕照神吩咐献祭立约;利六8~13祭坛之火常烧不可熄灭);(三)神降天火悦纳燔祭和脂油(利九24;创十五17;基甸,士六21;大卫,代上廿一26;所罗门,代下七1~3;以利亚,王上十八38);(四)焚烧洁净的象征(赛四4;六5~7;彼前一7),(五)审判、刑罚的火(创十九24;利十1~2;申四24,六15,五25,十八16;王下一10~14;摩一4~二5;赛廿九6,卅27~33,六十六15~16;番一18,三8;玛三19;太五22,七19,十三40~50;约十五6;来十27;彼后三7~12;启八5~7,廿9~10、14)(六)神子民受逼迫(诗六十六12,六十九2~3;赛四十三2;彼前四12~17;但三16~23),(七)基督的圣灵所赐予门徒火热的心(廿四32;徒一5,二3、42~47,四23~24、31~35,五41、42,六3~7,九31,十一19~24,十二24;罗十二11~12)。
本节记主耶稣来把火丢掷在地上的涵义,指祂要分出善与恶,信与不信。祂要用圣灵的能力把神的选民改造成「新造的人」,使他们有事奉主的热心。然而,相信的与事奉主的,将要受逼迫,如经过火炼。「火」乃代表焚烧洁净,也代表纷争、分别、善者的熬炼与使者的刑罚。
第五十节 主迫切拟接受「当受的洗」。此处非指洁净礼或赦罪的洗礼,乃指困苦患难(参阅九22,十七25;诗六十九1~15,四十二7;彼前二4),主的十架苦杯(可十38;太廿六42)。
第五十一节 主来要把「平安归于祂所喜悦的人」(二14;赛九6),但是要伸张神国神义,在不信的世代中有纷争之事(参阅弥七12)。
第五十二~五十三节 为了信仰主的得救福音,家中产生了对立与冲突。
第五十四~五十五节 主转而向群众说话。云起西边,头兆雷雨(参阅王上十八44)。南风或西南风是自沙漠吹刮来的热风。这两节所述均符合巴勒斯坦的气候。
第五十六节 能分辨气候的众人──主称他们为伪善者(六42,十三15)──只看到现象界(雅一11;传一5~7)。主耶稣却提醒他们要分辨「这是什么时候」──邪恶淫乱弯曲
的世代(申卅二5;腓二15~16;可九19;林后四3~4;可八38;太十二39),主要来扬净麦场,公义审判的日子(三16~17,十三30);同时,这是主悦纳人、拯救人的时候(四18~19;林后六2)。
第五十八~五十九节 被告的与原告的往法庭的路上。可能的案件:债务人被债主拖往法官裁判。法律处理的背景:因为犹太人的诉讼纠纷,通常由文士(律法师或称长老)处理(十二13~14),所以这是外邦希腊文化中的断案。
主耶稣要这种纷争之事,得到和解,免得法官裁决被告的有罪。交付衙役关到专为债务人所设的监牢去。
这个比喻的教训:(一)主教导「怜悯向审判夸胜」(雅二13;太六12,五44、23~26)。(二)天父藉耶稣宝血赦免我们罪债(千万两),我们也当赦免同伴之债(1O两),以免招受天父的追讨刑罚。(三)在事主与不事主的信仰事上对立冲突的事实外,主耶稣教导人应当把握机会与神、与人和解(弗二13~18;林后五18),免得受神审判。
主叫人悔改(路十三1~5)
第一节 有人将新近发生于耶路撒冷的事告诉耶稣。这件新闻是:一部份加利利人在圣殿献祭(显然是逾越节宰杀牲畜)时、被彼拉多的兵屠杀了。故曰「彼拉多(三1)使加利利人的血搀杂在他们的祭物中」。
数件类似历史事件发生于第一世纪的前半期,包括公元前4年约3000名犹太人在逾越节暴乱被屠杀,公元26年该撒利亚为挖渠圳之事所引起的骚乱,公元36年撒玛利亚人受攻击等,都与本节故事无关。犹太人历史家约瑟弗斯有关彼拉多的记载缺漏不全,所以彼拉多屠杀加利利人之事,只见于本段圣经。
第二~三节 法利赛人与传统的观念,认为死难是罪的报应(参阅伯四7,八20,廿二4~5;约九1~2)。犹太人因而认为被杀的加利利人比众加利利人罪恶更深重。但是主耶稣否定了这种想法。
主耶稣阐明人若不悔改,都要遭受神公义的审判。
第四~五节 西罗亚池是由基训通往耶路撒冷的渠道所积成的蓄水池(代下卅二30),位于圣城的东南角落。罗马帝国时代,彼拉多曾挖一水渠,增加供水量。西罗亚池旁的楼房倒塌之琐事,未列入史载。被压死的18人,原文形容为「欠债的人」即「罪人」。但主耶稣也否定了这些受殃者比其他圣城居民更有罪的观念。祂要每一个人都悔改、免去死亡。
不结实的无花果树(路十三6~9)
第六~七节 旧约无花果树代表以色列民(何九10;耶八13,廿四1~8;弥七1)。犹太人葡萄园内通常也种植其他果树(申廿二9;王下十八31;弥四4)。
此外葡萄园的灵意指神的田地、神的教会(赛五7;林前三9;约十五5;歌七11~12)。无花果预表新约选民。「园主」指天父(约十五1~2)。真神对祂选民期待有「果子」(参阅可十一12~14);成圣的果子(罗六22;彼前一15)、光明的果子(弗五9;腓二15)、仁义的果子(腓一11),颂赞感谢神造益人的嘴唇果子(来十三5)、捐输奉献的果子(来十三16)与圣灵的果子(加五22~23)。
「三年」是一个约数。「砍」指割除、切开,即受永远沈沦的刑罚(参阅约十五2~5、6;太廿四51,廿五30,三10,七19)。「白占地土」,不仅浪费阳光、雨露、肥料,而且夺取了其他果树可结硕果的机会。
第八~九节 管园的代求。请园主让他松土加肥后,看看是否结果,再决定砍斫(参阅赛五1~6;何九10;珥一7)。
主在安息日医治驼背妇(路十三10~17)
本段:(一)表露了犹太教领袖的虚伪(十一37~54)。(二)神有将人从魔鬼的权势拯救出来的恩典(徒廿六18)。(三)主耶稣(与以后的门徒)一面教训人,传神国福音,一面医病救苦。
第十一节 病了十八年的妇人,被「鬼」──原文作「使人病弱的鬼」所苦害(四33、38~39,八2)。她并没有丧失神志,但受病痛折磨、驼背之苦。
第十二~十三节 出于怜悯,主用了一句话,伸手按着,这位驼背的妇人立即直起腰来(参阅五20~25,六8,十四3~4)。受恩典的人,随时归荣耀给神(徒三8)。
第十四节 「管会堂的」即「会堂的首席人物」为了耶稣干犯安息日不可做工的条例(医病的动作)而大怒。引摩西律法(出廿9;申五13)攻击耶稣的善行。
第十五节 犹太人经典密需那(Mishnah)允许人在安息日可以将牲畜牵到水边去饮水,但不可驮负物件。会走迷失的牲畜准许可以用某种绳结去系绑起来。为了近井边,人可以破例超过「安息日的路程」(大约3000肘或半英哩)带牛羊到井边饮水。
主耶稣责备管会堂的关心需要饮水的牛羊,却漠视人的生命福祉。
第十六节 主耶稣理气上占优势:为牛骡畜牲的生命可以做的,为人更可以做。何况,这位妇人虽然在社会地位仅次于男人,也是亚伯拉罕的子孙(参阅一55),是神选民的一份子(参阅十九9;徒十三26)。既受了魔鬼18年的苦楚,应该立即解开她的捆绑。
第十七节 与耶稣作对的都羞愧(参阅赛四十五16;林前一27;彼前三16)。同时,群众因主所行的荣耀之事(七25、26)而欢跃(参阅十九37)。
芥菜籽与面酵的比喻(路十三18~21;太十三31~33;可四30~32)
神国──教会历史发展的预影。芥菜种子预表它由小到大的成长过程。面酵则说明它恶毒的影响作用巨大。
第十八节 主对神国比喻的引言,类似犹太人比喻、故事的发问型式(参阅可四30)。
第十九节 芥菜籽黑色,可长出约4英吋高的菜丛。最高大的菜株可达9英吋。巴勒斯坦的芥菜籽通常不种在菜园,而种在田里。
「菜长成树」表明本质的改变、突异。从使徒教会的原始福音到异端迭起,天主公教的确立(犹3;加一6~9;弗二19~22;约贰9;林后十一4),说明了天主教改变了福音,扩大了其势力范围(由使徒教会的近东、地中海周围,扩展到欧洲大陆;由单纯属灵的福音真理,被改变为政教合一,教皇制度)。
「飞鸟」指列国(但四12、21诸国来就近巴比伦王朝;参阅结十七23;卅一6)。主比喻中飞鸟栖宿这棵大树上,预表了自古以来诸邦列国受天主教制所荫庇、左右。
第廿节 强调19节教会成长过程的突异与迅速。圣经中的「酵」代表虚伪,形式主义:不合真理的教训(太十六6、l2)、淫乱罪恶(林前五6~8;加五9)。
「三斗面」的13.13公升(或4又4分之3加仑)一小把面酵能于一夜之间,全团面都发酵了。
教会历史发展过程指出:对人文世界虽有贡献的天主教,在人类灵魂得救的福音事工,正如面酵,有了极恶劣的影响与阻害作用。
第五章 神国的道路(路十三22~十四35)
当进窄门(路十三22~30;太七13~23,八11~12,廿16,廿五10~12)
第廿二节 地理背景:往耶路撒冷城途中的乡镇。尽管希律王及保皇党人的阻挡(十三31~35),主耶稣不辍其神国福音的工作。
「得救」:(一)相信、悔改、受洗归入基督,为得救的入门(徒二37~38;林前一18;林后二15),(二)称义后的成圣(即藉主宝血洗净罪污,罗三24~25;得天国产业凭据的圣灵,藉以灵修、守道、成圣,弗一13~14;加五22~23;太七21~23;约十四23,十五10;帖后二13)为得救之过程;(三)在末日审判时,得进入天国享受永生(提后四18,四7~8),为得救的完成。
第廿四节 主未直接回答「得救的人少吗」之问。祂却强调每个人当「努力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的门宽路大,引到永生之道的门窄路小崎岖难行(太七13~14;徒十四22;可十24~25)。人要得永生,必须舍己、符合主耶稣的荣神爱人守诫命的标准。
主耶稣也强调「现在」当努力进窄门,免得将来不能进入(参阅传十二1;约八12~24;九4;徒二37~42,廿二16;林后六2)
第廿五节 「家主关起门来」指天父关闭恩典门:即再没有神宽容人、拯救人的机会(提前二4),亦指末日审判主来迎接得救的子民之时刻(太廿五11~12)。主耶稣在门口,(一)不应门,(二)要说「不认识你们」(太十33,七23,廿五12)。
第廿六~廿七节 被拒在门外的人解释:他们曾与主坐席、奉主名教训、传道(太七22)。
主将很严厉地回答:「我不知你们是谁」(因为跟神国与得救的福音无关,弗二12~13;约贰9;启廿二14~15)。「不知你们从哪儿来」(不归属基督,加三27~29;弗四4~5;罗八9)。「你们这一切作恶的人」(不按照真神旨意、圣经教训的人,太七23),「离开我去罢」(离开神的面与权能荣光、进入永远沈沦,帖后一6~10)。
第廿八节 将来天国里头,将包括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等「族长」──以信被称义的选民的先祖与众先知义人(太八11;徒三13,七32;来十一9)。但是,不信与违命的犹太人(十13~15;来三7~12、19,四2;太廿三37)将被赶到外面的黑暗(太廿二13,廿五30)在那儿哀哭切齿、痛愤忧苦、懊悔莫及(太八12,十三42~50,廿四51,廿五30;启十八19)──指地狱的刑罚(十六23~28)。
第廿九节 神要从地之四方召集他的选民(启五9~10,七1~4、9,十四1~5)。神的国度里,人要享受属灵的光明、喜乐、福气、天父恩待赏赐。这情况圣经形容为「筵席」;(一)道理的筵席:如查经团契、灵恩布道会(赛廿五6,五十五1~3,六十五13;太廿二2~14)。(二)圣餐的筵席(廿二14~21;可十四15;约六53~56;林前十一23~28)。(三)主再来时天国的属灵筵席;羔羊婚筵(启十九7~9),进入永生天国的福乐。
第卅节 「在后的要在前(先、首)在前(先、首)的要在后」这一句(看似不可能而实可能)格言表达了神国属灵原则:
(一)那些相信事奉主的新信者,在追求属灵的恩典、知识与赏赐上,与信仰历史长远的基本信者有同等立足点,但有后生可畏、青出于蓝的现象。(二)那些在今世贫穷、愚拙、卑微、犯罪而肯悔改的(十八9~14,十九5~10;林前一26~30,四9;太十八3~4)在天国要为大,且要受大赏赐。反过来说,那些今生富足、有智慧的、自高自大,自认无罪而不肯悔改的,将来在天国里不是无份,便是要成为小,而且无赏赐(启三17;太六1,廿26~27,十九30);(三)外邦人与犹太人在新约神的救赎经纶有先后时序,但后来居上。(四)神有绝对自主而且公义的赏赐标准。在葡萄园工作了8小时、6小时、或1、2小时的工人竟都得一钱银子的比喻,神屡次提醒人在不同先后时间要做祂的工作,末日祂要赏赐永生(太廿1~16)。
主警告希律、为耶路撒冷叹惜(路十三31~35;太廿三37~39)
本段耶稣警告希律的事,仅见于路加。为耶路撒冷城哀哭(34~35)接续32节的预言。此处重现了主耶稣向圣城的旅途。
第卅一~卅三节 离开「这里」:指离开希律安提帕所管辖的加利利地或约但河东的地界。报信的法利赛人与要杀耶稣的希律王有何动机,不详。推测希律王惟恐有另一个如施洗约翰的人物,惊扰他(参阅九1~9)。此处法利赛人对耶稣是出于友善、或敌对,很难得自别处经节来推定。对主耶稣来说,这个劝告是忽略了神要祂上耶路撒冷的旨意。
「狐狸」在犹太人文籍中是代表狡猾、阴私的动物。犹太人有一句,「宁为狮尾,不为狐首」,因为狐狸微不足道。主耶稣对希律安提帕的微词中有这两种含意。
主耶稣要继续做祂的圣工(原文现在时式表达未来式):赶鬼(十一14、20)与医治(徒四22)。「今天、明天、第三天」一词是希伯来语或闪族语系表达:(一)「今明天」短暂的持续工夫,继之为即将速速成全的某特定事件。(二)「今天明天」为准备期间,「第三天」为神于雷轰、闪电、密云中显现(出十九10~11),(三)「今天明天」指「日日(每天)」(参阅十一3)。主耶稣每日医病赶鬼,使神国的权能临到。但是,关键在于「第三日」──「成全」十字架的救赎计划。
第卅三节 继续引申上节主必须完成的最终目标──在耶路撒冷受害复活(九22~31)。
「今天、明天、后天我必须前行」一句正意应为:
(一)每日医病赶鬼、传神国福音的工作,主耶稣要继续在旅途中执行,是希律王不能阻挡的。
(二)与32节同义,主行医病赶鬼之事,是祂本身成全十字架的救恩事功前的道路(模式)。
「先知不可能在耶路撒冷之外丧命」一句不是通指所有的先知都死在耶路撒冷。正意乃古来的先知,大多出现在民族信仰的中心──圣殿所在地,宣传神的旨意、警告,而遭排斥、杀害。
第卅四节 主想到祂必如先知之一位被害于耶路撒冷,对这个屡次排斥神代言者的大城,引起了无限的感慨与悲伤!
耶路撒冷一向被看如众子的母亲(参阅耶廿二26;加四24~26),但是她(城中的显要权冑、宗教领袖)却历代不断地用刀剑、用石头杀害先知(参阅十一51;王上十八4~13,十九10;耶廿六20~23;尼九26;代下廿四21;撒上卅6;王上十二18,廿一10~15;太廿一35,廿三35;徒七47~58,十四5;来十一36~38)。
主耶稣多次极愿聚集耶城的儿女好像母亲聚集小鸡于翅膀底下:(一)从事实上来看,主耶稣的生平,多次到过耶路撒冷城(正如约翰福音二13、23,五1,七10、25,八1所记载的),而要使犹太人明白真神差遣基督救世的道理。如此,马太廿三章主耶稣受十字架苦难前的为耶城哀哭,较合乎历史时间的先后。
(二)主对耶路撒冷的关怀,呼吁,用「母鸡翅膀聚集小鸡」的借喻。「翅膀」为保护、荫庇之意(太廿三37;申卅二11;诗十七8,卅六7,五十七1,六十一4,六十三7,九十一4;得二12;赛三5)。
第卅五节 为耶路撒冷城哀叹后,主预言圣城的荒凉。正如神藉耶利米先知预言悖逆的犹大家的被毁(耶十二7,廿二5),耶稣预指耶路撒冷被神弃绝而交在仇敌(罗马)手中。
本节下半句说,耶路撒冷将不再见耶稣,这是肉身的人子最后一次羁留于圣城。「直等到圣城百姓说: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不是指主耶稣骑驴进入耶路撒冷,受居民高呼「和散那」的那事(十九35~38)。因为,「马太廿一6~10」主荣耀雄伟地入城后,才为圣城即将荒芜哀叹(太廿三37~39)。
「奉主名来的」(诗一一八26)指:(一)复活升天的耶稣,以「圣灵」赐予门徒(廿四49;约十六16,廿21~23;徒一8,二1~4)所建立荣耀的教会(徒二38~47;弗一23,四3~6,三5~6,二19~22)。所以,「奉主名来」的教会──耶稣身体(徒九4~5,廿二7~8,廿六14~15;扫罗逼迫基督徒、教会,耶稣说是「我」),荣耀称颂耶稣的名(腓二9~11);(二)弥赛亚将来再临施行审判(太廿四30,廿一9)。
法利赛人的筵席(路十四1~24)
十四章1节至24节的中心地点是法利赛人的餐席上。路加集中地描述主耶稣教训有关为主为客的为人之道,与受邀参加神国救恩筵席之众生相。
主医治胀病的(路十四1~6)
本段继续了上章法利赛人等对基督的恶意(十三14~35)、主在安息日医治病人(十三32、10~17)及法利赛人与主对安息日的不同守法(十三10~17)的三个主题。
第一节 法利赛人的首领(参阅约三1)或指管会堂的(参阅八41)。在某一安息日(希腊原文复数作单数用,六1,廿三54;徒一12)聚会后的餐上。如果这位请客的法利赛人是「公会」首领之一,则故事地点应在耶路撒冷,席上必有很多法利赛人(十四3)。他们要试探主耶稣──可能他们把患胀病的人安排在当中。这是路加书中第六个筵席(五29,七36,十二35~37,九16,十39,十一37)。
第二节 水膨病是一种身体肌肉组织与孔道肿胀的疾病。犹太人律法师认为此种病症由行为不洁净而来的。
第三~四节 主对法利赛、文士的问话,重复了祂不久以前安息日医病所问的(六1~11;十三10~17)。法利赛人无言以对。主利用这机会治好那人。
第五~六节 主再问一个合乎情理法的问题。预期的答案是:安息日可以把掉在井里的牛驴拉上来。所以救人的命更合情合理(十三15;太十二10~11)。5节的「筵」或作「儿子」亦通。
席上的首位(路十四7~11)
本段以属世的常识比喻人在神面前应如何自卑(廿二24~27;可十35~45),并批判了法利赛人在宗教传统上的自高自满(十一43,廿45~47)。
第七节 社会礼仪:(一)地位尊贵的拣上位,(二)显贵的宾客迟来,(三)犹太人餐席上的首位是在桌子的头端或者中间座垫位置的中央。这种喜爱争大、首位,是基督徒应该避免的(雅二1~4)。
第八~十节 符合了经上所言──「请你上来,强如在你觐见的王子面前,叫你退下。」(箴廿五26)。
第十一节 「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为神国的属灵准则(十八14;太廿三12;伯廿二29;箴廿九23;雅四6;彼前五5)。
教训做主人的如何选邀客人(路十四12~14;六27~36)
第十三节 午饭(参阅十一38)、晚饭(或作筵席、大餐,参阅十四16~17、24,廿46)上,四种人被邀请:朋友、弟兄(或作近亲)、亲属(或作邻居十五6、9;约九8)、富足的人。这是锦上添花的主客往来,彼此已得了报答。主耶稣言外之意,他们不可能再得到天上的报价(参阅太六1~3)。
第十三节 摆设筵席,应考虑照顾到那些贫穷鳏寡病弱的人(参阅申十四29,十六11、14,廿六11~12)。因为他们更配得供给赒济与爱心的关怀。
第十四节 虽然这些病弱残疾贫穷、卑贱的人无力报答,神在「义人复活」──即主再来的时候,这些有爱心的施舍者要得福气。
为何主单提「义人复活」?圣经上明指主再来时,众人都要复活(徒廿四15;约五28~29;罗二5;林后五10;提后四1),接受审判。但是,义人是在神的荣耀中复活的(腓三20;林前十五51~54、41~44),而且,义人在神的国里,要如神的荣耀发出光来(太十三43)。
救恩的大筵席(路十四15~24;太廿二1~14)
本段以筵席为主题(1~14),义人的复活(14)与「神国」都与之有关连。整个「筵席」的题旨,在于阐明:(一)真神的救恩是为普世而设的;(二)大多数不配得救恩的人寻找理由拒绝;(三)那贫穷、残废、瞎眼、瘸腿的代表那些无法参与犹太教崇拜献祭、上流社会活动的可怜人,却要蒙受神的恩眷。
谁是那些拒绝被请赴宴的人?(一)神言的收受转达者──犹太人(罗三1~2);(二)虔诚的犹太人、使徒教会内的犹太人与外邦信者,先是被请而后不配、弃绝主的福音。是故,主仍然继续呼召得救的人。
第十五节 「在神国里吃饭(面包、粮食)」指享受神的道理灵粮(耶十五16;启十9~10;摩八11;诗一一九103;赛廿五6;约六48、63),以及后来能进入天国享受永远的属灵福气。这等人有福了。
第十六~十七节 主比喻中常以「有一人」为主角(十30,十二16,十五11,十六1、19,十九12)。摆设「大筵席」即神施予恩典。
被邀请的人指神所选召的以色列民。家主于请帖或邀请通知发出后,再派仆人亲自去唤请。这种作为反映了古时犹太及罗马人社会的礼俗(参阅斯六14)。预表上而言,历代以来神差遣先知仆人去提醒以色列的上层社会、祭司、百姓履行神与选民充满恩典、慈爱,全备的契约。
第十八~廿节 被请的客人异口同声地以借口托词拒绝主人的邀请(参阅:申廿5~7,廿四5):买地、试牛与娶妻。
第廿一节 仆人回报客人拒绝被邀请的消息,主人动怒,因为客人辜负甚至侮辱了主人及他好心的延请。马太廿二章7节,王派兵去除灭那些拒绝王命甚至凌辱王仆的恶人。这更可理解。
主人派仆人到城里的大街、小巷去延请,本不配上等筵席的贫穷、残废、瞎眼、瘸腿的人(十四13)。这些宛如旧约的「余民」(六20;王上十九18;赛十四32,廿九19;罗九27,十一5),也是世上所认为愚拙、贫贱的人(林前一18~29)。
第廿二~廿三节 座上仍有空位,主人再次派人到偏僻、乡下的路边、离墙下(乞丐栖身处)。「勉强」他们赴宴,也是近东的礼俗:客人首先客气地辞谢,一直被催迫到答应为止。
第廿四节 主耶稣最后对祂身边的听众作结论。主指出「我的筵席」──祂所传神国的福音、救恩大「筵席」(启三20,十九9;可十四25;太八11,十二12,廿二1~14;诗廿三5;赛廿五6)。
门徒所付的代价(路十四25~35)
本段包括:(一)为主舍己、日日背十字架跟从主的必要(25至27节);(二)建楼的比喻(28~30);(三)主出征的比喻(31~33);(四)失味的盐(34~35)。
此处主对众人(正如先前对祂门徒一样)警告得救的道路需要明白舍己、吃苦与忠诚的重要(九18~27、57~62,十三24;约十六33;提后三12)。他们必须像聪明的工头或将出征的王先估计建筑或军需费用,才动手建构、征战。同理,做主的门徒,也必须有眼光、心志与代价。不冷不热、一知半解的门徒,就像那些半心半意的筵席客人(十四18~20),到头来是被弃绝的。所以不要失去盐的本味(参阅太五13)。
第廿五节 主耶稣经过约但河东的比利亚地,趋向耶路撒冷路上时,无数的人群同行(参阅七11)。
第廿六节 来到主面前,是应主呼召的第一步(参阅六47;约五40,六35;太十一28)。主还要求:「跟从我」(十四27;太十37~38;可八34;参阅九23)。
要跟从主,人则当爱主比爱自己的一切更多。凡事以主为第一优先。参阅申卅三9;希伯来语或英译的「恨」与「爱」相对,此处「恨」的正意是「爱得少」。因为主不会教导门徒去恨恶父母儿女兄弟姊妹。
第廿七节 人要跟从主,除了爱主极深,还要「背十字架」:舍己、顺命、完成做主门徒的本份(九23;参阅腓三10)。
跟从主意指人自我否定、自我牺牲、专一爱主,顺服主的旨意(参阅申十三4;王上十四8,十八21;王下廿三3;可十五41) 。
第廿八~廿九节 调查研究、估计商议、是祷告求主带领外,人在任何圣工上必须做的步骤。否则就如打了地基,上面的建物却无法完成,贻笑于他人。
第卅~卅二节 兵家的进退攻守、战略与战术的运用。若不能胜敌,则应趁早订和约。
第卅三节 26~27节的重申。为了跟从主,门徒应对自己所有的一切道别(九23)。
第卅四节 盐(太五13;可九50)可以(一)调味,(二)防腐,(三)医用。微颗细粒、默默造益他人。盐因此用来形容基督徒的品德(彼前二12;西四6;可九50)。
第卅五节 失了味的盐(希伯来语「盐」语根tPl有「盐」伯一6与「愚昧」耶廿三13;伯一22;廿四12之双关语。因此失了味的盐,即不合宜、愚昧了)。盐被弃在外面,亦即形容基督徒被主看成又懒又恶的「无用的仆人」,被拒于天国恩典与赏赐之外,必在外面的黑暗里哀哭切齿了(太廿五30,八12) 。
正如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主耶稣强调;「凡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太十一15,十三9、43;启二7、29,三6、22) 。
第六章 迷失者的福音(路十五1~32)
本章包括了失羊、失钱,浪子的三个比喻,阐述神对以色列家、新约选民的爱(耶卅一10~20)。
失羊(3~7节)、失银(8~10节)是日常生活的写实,浪子(11~32节)则为一篇有声有色、动人心弦的故事。这三个比喻说明「失而复得」的喜乐。「迷失」在犹太教、基督徒信仰中指「与神远离」(诗一一九176;耶五十6)。主来就是拯救迷失的人(十九10),而天父与祂的使者会为罪人悔改回头,归回到真神身边而大为喜乐。
这三个比喻有大小份量、价值观的渐进法。令人注意:第一个比喻,百只羊之一迷途;第二个比喻十个银钱之一失落,而第三个比喻,两个儿子中之一迷失。浪子回头的比喻,则为全章总纲的高潮。
一双迷羊的寻回(路十五1~7;太十八12~14)
第一~二节 主被议论为「税使与罪人的朋友」(五29~32;可二15~17)。
第三节 原文为单数「一个比喻」(其实下接着三个比喻。同样单数也用于五36中的两个比喻),应为「一个有比喻性的论述」集合名词。中译本的「比喻」单复数均可。
第四节 「你们中间」(参阅十一5注)有一百只羊的。不为法利赛人、文士所接纳的牧人,可能也是主耶稣身旁的听众(十五1),也可能为主耶稣对法利赛人的假设。
牧人通常在傍晚数点全部羊群。他发现一百只中之一只迷失了。他把九十九只撇在旷野──不是不顾他们的着落,通常牧人都有帮手(参阅约十3)可以照顾。
第五节 牧人费劲地寻找迷羊,找着了就将羊扛在肩上(参阅赛四十11):一种爱心关怀抚慰的动作,也是一种欢欣愉悦的成就感。
第六节 他向朋友邻里(十四12)邀约「一同欢喜」──无疑地在筵席上同乐。
第七节 「天上」提示着众天使围绕着颂赞服事神于天庭的一种形象(伯一6,二1;启四9~11,五11~14)。一个罪人悔改──改过弃恶,归向真神,从神的眼光看来,是极其欢乐,可贵的。
「九十九个不用悔改的义人」的原意:(一)全句如用比较级「比......更」,即一个罪人悔改的喜乐比99个不用悔改的义人欢喜更大时,本句则解为「神本来就喜悦这些(99个)义人」。(二)如用连词「而是」,本句则为:神会喜悦这个悔改的罪人,而不会喜悦于「那些自认不需悔改的义人」。
失钱的比喻(路十五8~10)
第八节 「十块钱」实际上是十个希腊的银币。一个drachmas约等于罗马的一个denarius(一个denarius约等于一日的工资)。公元前300年,一个drachmas银币可购得一只羊,但公元后第一世纪的同银币贬值了。
路加是否采用当时叙利亚通用的银币,还是采用读者所熟悉的drachmas单位,不得而知。比喻中的妇人的十块银元,可能串于颈项上,或放在她的钱包里。这些钱想象是她的储蓄或嫁奁之部份。
巴勒斯坦的小土屋,土地板,屋子有的没有窗子,有的只有小小的通风透光的窗子。银币掉在地上杂碎、草堆中很难发现。所以得「点灯、仔细找」。
第九节 「失而复得」的欢喜,邻人朋友(粗菜小食)的同喜。
第十节 真神的使者,如真神一样,也为罪人能悔改回头而欢喜快乐(赛六十二5;耶七13,卅二41;结十八23、32,卅三11;何十一8;番三17;约三16;罗五6~11,八32;彼后三9)。
浪子回头(路十五11~32)
旧约时代,神对祂那远离正道的子民,施以慈爱的呼唤、等候与恩待(耶卅一18~20;参阅何十一1~9;赛六十三15~17)。「浪子回头」阐明了新约圣经、尤其是路加的神学观:悔改与神的怜悯带来了神与人的和睦及喜乐。
第十一节 主耶稣以常用的起头(十30,十二16)开始祂的比喻。
第十二节 故事的第一折。小儿子年约18岁至20岁,未婚。旧约的律法规定,长子可得家业的两份。如父亲去世,小儿子可能就得家中所有的三分之一。如果父亲尚在,他要求分家产,就只能得九分之二的份额而已。小儿子定意领取应得之家产时,以后对家产无任何权利(十五19)。当小儿子要分产业时,父亲一定也把长子的份额分为大儿子,而自己则倚靠大儿子产业过活(十五31)(法律允许父亲有权分享分出的财产)。
第十三节 小儿子把所得的一切「收拾」起来(有「变换成为现金」的含意)。犹太人携款远行,大抵为到达较大的城市做生意(参阅雅四13)。然而小儿却任意放荡,挥霍钱财(参阅弗五18;多一6;彼前四4)。
第十四节 故事第二折。绝路困境临到:一无所有加上饥荒。
第十五节 小儿子去投靠那地方的庄稼人。这位外邦人养猪(养猪被犹太人认为不洁净,利十一7)。
第十六节 小儿子屈尊做犹太人所不屑的放猪工作。此处,他更进一步与猪认同:企望得猪食。
第十七节 「醒悟」的时候,他才知晓处身如何境地(参阅九32),明白自己所犯的过错何其大。小儿子在极其困厄中,才知父亲家中的雇工、短工都比他有余。
第十八~十九节 他深深悔悟其挥霍放荡、得罪了「天」(神),也得罪了父亲。愿回去当一个雇工。
第廿节 故事第三折。久伫门口日日盼望儿子回头的父亲,一见小儿子相离甚远,就跑去「抱着他的颈项、连连与他亲嘴」(徒廿37;创四十五14~15,卅三4)。
第廿一~廿二节 小儿子坚定地表白心意,但他还没有把话说完(有的版本有「把我当作一个雇工罢」,系文士手抄加添进去的),父亲就吩咐仆人:(一)将上好的袍子拿来给小儿子穿上;(二)给他戴上戒指;(三)鞋子穿在脚上;(四)宰牛犊摆设筵席欢乐地庆祝。
父亲的这些吩咐,都有实际与属灵的涵义。换下褴褛的乞丐服,换上配合「儿子」的上等袍子。预表得神赦免的人,藉主宝血称义,披戴基督、有基督徒的义行(加三27~29;弗四21~24;林后五17;罗三24~25;启十九8)。
「戒指」表示权威的印记(创四十一42;斯三10,八8),也是契约的记号。预表基督徒必须有圣灵的印记(林后一22)、从神来的权能(罗十五18;来二3~4),并守约从属主(林后五17~19;罗八9;弗三6~7)。
「鞋」是自由人的记号(奴仆不着鞋)。家中只有主人、后嗣才着鞋(客人来访时得脱鞋)。鞋也预表基督徒有属灵的自由,可以靠主引导走在主的义路上(出十二11),并传主的福音(弗六15)。
特别预备的肥牛犊(十五27、30;来九12、19)、「肥甘脂油」预表神恩典的丰盛(诗一○三1~5)、与光明喜乐(赛五十五2,六十一3;来一9)。
第廿四节 「死而复活、失而又得」(弗二1;路十九10)是父亲喜极泪下的原因。
第廿五~廿六节 故事第四折。大儿子自田里回家途中听到作乐跳舞的声音,便问一个仆人因由(故事没有交代为何到现在他才得悉他弟弟回家。可能因为作业地离家甚远)。
第廿七~廿八节 仆人的回答与大儿子的不平与生气。他愠怒地不肯入屋同乐。
第廿九~卅节 大儿子赌气地向父亲埋怨(参阅太廿12),他多年服事父亲,一直尊重顺从父亲的命令,然而从未得到特别的款待、庆筵。
大儿子对父亲的怨尤,数点值得注意:
(一)大儿子不肯进屋,父亲出来婉劝:这是父子不同性格的写照。大儿子的出发点是「审判」,而父亲的是「怜悯」(雅二13;罗九14~16)。
(二)父亲没「给我」一只「山羊羔」,倒「为他」宰了「肥牛犊」:大儿子刻意突出我与他、山羊与肥牛,以示父亲的不公允、自己被亏待。
(三)我为你「服事」(原文指仆役)多年:是他对长子本份的缺少认识。是他怏怏不乐的原因。服事父亲,理所当然。既已甘心效命,何必怨尤?
(四)「我从没违背你的命」:是该尽的本份、属实。言词之外是一种自义之词。
(五)父亲「从没有」给我一只山羊羔:他没注意到他已享有父亲的家产、家中的温暖。福中不知福,是也。却为一只羊羔,而忘重大情节。
(六)他称回家的浪子为「你这个儿子」,而不是「我的兄弟」:对父亲缺少尊敬,对弟弟待之如外人,缺少了爱心。
(七)「你这个儿子和娼妓吞尽了你的产业」:不属实、臆测的指控。小儿子是得了他应得的份额。他在远方过着放荡的生活,有否与娼妓为伍,故事无清楚交代。
第卅一~卅二节 父亲很有爱心地、亲切地向大儿子说话:(一)父亲与大儿子常同在,(二)家中父亲一切所有的是大儿子的。正如圣经上所言:「耶和华是我的产业、是杯中的分」(诗十六5,廿三1~6;林后十二9)。
大儿子理当一同欢乐,原因「你这个兄弟」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十五24;雅五19~20;加六1)。
家中的大儿子,代表着灵性上自义、心胸狭窄、恪守条文字句而忽略基督爱的精义的人。他们塞住怜悯的心,专事论断、审判别人。
第七章 财富与天国(路十六1~31)
聪明的管家(路十六1~9)
本段阐述一位精打巧算的管家,得悉将被解雇时,便以方法,取得债务人的欢心、为自己铺后路。主耶稣称他为:「不义」,但勉励门徒应学习这些管家的聪明、要为将来进入神国的事有预备、忠心、智谋与作为。
第一~三节 与15章同地点,主耶稣接着向门徒教训。「管家」是产业家务经纪人(十二42)。他「浪费」主人的财物:指他擅自动用,或者处理客户之债务、租金不当而使主人损失。
主人要解雇他,并限定管家帐目要交代清楚。管家的自白(十二17,十五17~19):无力锄地(作工)、羞于行乞。诚然是一个只会理事而不会操作的「秀才」。
第四节 管家想到利用债主客户来做依靠。
第五~六节 管家把主人的租户、有业务来往的商家一个个地叫来。显然,他们尚不知管家之将被辞。
「一百篓油」(约39公升,或8.6英制加仑,或10.32美制加仑)约值一千denarius,管家减为五十篓油。
第七节 「一百石麦子」(「石」原文为koros,容量单位约220公升或48英制加仑),约值2500 denarius(时价每石约25~30 denarius)。管家减低为八十石。
第八节 不义管家的比喻故导是否结束于7节?有两种可能性:
(一)8节上半句应否为故事之结尾,而下半句是叙述者(耶稣)的评论;如是,8节上半句则是管家的主人的反应;(二)如第8节为故事的结束,8节上半句是耶稣的夹叙,引到祂8节下半句以下的教训。
文法上来看,8节开头的「主人」(原文「主」)指:(一)主耶稣、(二)当家的主人。如以(一)主耶稣为文中「主人」而言,第9节的起头「我」则由第三人称,变成第一人称直接叙述法(参阅十八6~8)。反过来说,「主人」指「家主」(参阅十四23~24的文章格调)。本章3~ 5节与本节同样指管家的主人。虽然,有人会以主人称赞他管家的不义作法为矛盾。但是主人的称赞,是有关仆人的眼光与打算,不是他的作法。
如果故事结束于7节,则「主人」只出现于起头的第2~3节,不见于他对管家的反应。如此,故事情节欠始末均衡。
如以「主人」为「家主」,8节下半句则应(一)出自家主的口中,或(二)出自路加作者的评论。文义上而言,(一)家主不会提出「今世之子」与「光明之子」的比较;(二)由路加,尤其是主耶稣的口中提出「光明之子」更适切。从第9节的连词「又」看,第8节应是「主」(不是「主人」)耶稣的话。
「子」为希伯来语对属于某一特定阶层人物的通称,例如「来世之子」、「此世之子」(即「人们」)。「光明之子」(约十二36;帖前五5;参阅弗五8),也为巴勒斯坦昆兰公社所使用。但主耶稣指的是属于他国里的子民(参阅西一13;约壹一7)。
第九节 「不义的钱财(亚兰语──玛门)」。法利赛人认为任何不合法手段得来的钱财,在神眼光,都是沾污的。钱财(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清高之士称之为「阿堵物」)善用之可以成为好的仆人,处之不当,则成为恶的主人。
主耶稣教导门徒应善用钱财,结交朋友。「朋友」(原文为复数,不指箴十八24或约十五14~15的主耶稣),系指那些领受施舍、恩惠的人。把金钱用在慈善、圣工上,许多人会因此直接或间接蒙受神恩。
「钱财无用的时候」另作「你们(门徒)衰亡、离世的时侯」,乃由于文法上人身位格字尾的误差。本节述钱财无用之时──即主再来时,一切有形质的都熔化灭尽(彼后三10)。
「他们」要接你们(门徒)到「永存的帐幕(指天国、永生)」去;「他们」是谁?「不义的钱财」用法是单数,故不指钱财。
「他们」一词,指(一)受恩惠的「朋友」们;(二)有学者主张是「神的使者」──即「神」的代称。(若以三位一体的「他们」指神,则离谱、不合经训了);(三)拟人化的「善行」。
末日主再来审判时,这些蒙受善行恩惠的人,在主面前,为门徒作证。因这些善事,门徒要承受天国的福气。
忠心的管家(路十六10~13)
第十节 人能对小事、细节用心、忠诚认真,必能对大事用心、忠诚。反之亦然。主要求管家「忠心」(十六11,十八11;林前四2)。
第十一节 「不义的钱财」:即世上财物的惯称(不必刻意解为「不法手段得来的钱财」)。「真实的钱财」指神国的真正财宝,属灵的事业。
主的意思是:人对世上的财富、事业能忠心,对神国的事业、真正的财宝就能忠心、堪受交托(林前九17;约二24;加二7;帖前二4;提前一11;多一3)。
第十二节 「别人的东西」指世上的财物,因为世上货财物资都由神赏赐、暂交人经手保管的。
同理,只有「福音」「得救的工程」(林前三8~15,九16~17;约十五27;太廿八19~21)才是「你们(门徒)的东西」。
第十三节 神国的属灵要求:一个仆人不能事奉两个主:神或玛门(太六24)。因为神要求人「尽心尽意尽性尽力」爱神,即以人心整个心身、性情、智力、能量来对主忠诚、事奉。
主对法利赛人的责备(路十六14~15)
第十四节 法利赛人因为爱神也爱财,故嗤笑主有关要在钱财忠心、甚至要专一爱神的教训。
第十五节 主责备法利赛人在人面前的自大(「以......为义」,七29)。法利赛人施行赒济义举;但(一)做在人面前,要得人称赞(太六1~4),(二)认为因虔诚施舍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得财。
然而,神鉴察善行背后的动机(参阅二35;撒上十六7;代上廿八9;诗七9)。
律法与先知(路十六16~18)
以施洗约翰为界线划出「律法先知时代」与「神国的福音」时代。然而,17节强调摩西律法的精神与原则(甚至连细微的「一点一划」)都不能废去。18节是17节的实例:摩西律法时代与主耶稣的时代,人不可无故休妻。
第十六节 「律法和先知」涵盖旧约的总称(廿四44;太五17;徒十三15,廿四14,廿八23)。
希腊语的「到」(及至):(一)直到、不包括施洗约翰抑或(二)直到、也包括施洗约翰,由本文中的动词来决定。但是本句没动词。尽管如此,路加福音视施洗约翰既可包括也可不包括在旧约的律法与先知的时代内。原因:施洗约翰是与主同时代传扬神国的福音的人(三18;参阅一77),所以他处在神国福音的开始的时期(但必需注意的是:主耶稣是神国福音的开始,八1;可一1;太四23,九35;来十二2;徒一22)。
「神国......人人努力进去」指要进天国,人必须有排除万难,勇往直前的精神(腓三12~13;徒十四22)。
第十七节 律法的恒久性(太五18)。天地悠悠尚会过去,律法上的「一点一划」(指希伯来文原有子音字母上下的音标或希伯来文第七字母),不会消失。意即律法在神国来临的时期仍不失其效用性。人当注意:(一)律法包括律例(有关祭司、献祭、节期、饮食、洁净规矩)、典章(社会民法)、与诫命(永不可废的良心道德律)。主来成全律法(律例,西二14~17;来九10~14、28,十1~12)。(二)「律法」狭义指「摩西五经」(加三10;五4)或「律法书」(Torah),广义指包括摩西五经、先知书、历史书、及其他经卷,而以「律法」与「先知」来概括旧约时代;此「律法」与「恩典」「应许」相对。(三)神的诫命,即十条诫命,有时也称为律法(雅二9~11;罗七7~14)。
主耶稣来(一)成全律法的礼仪条文字句,(二)更坚固律法、神人契约的原则性与尊严性(罗三31),(三)予律法更高的属灵内容与生命(太五27~46)。
第十八节 主以体妻与犯奸淫(太五32,十九9)来说明律法的尊严与不可废。(太五27~32;约八4;罗二22,十三9;雅二11;参阅出廿14;申五18)。
旧约律法允许男人可以休妻另娶,这不算犯奸淫。但主耶稣说:「摩西是因犹太人硬心才准许他们休妻」(太十九8)。主耶稣认为若非妻子淫乱,丈夫不可休妻另娶;若与别人通奸、或休妻另娶,丈夫便犯了奸淫,娶被休的妇人的人,也犯了奸淫(太五32,十九9;可十11)。
再从女人观点而言,妻子与别人通奸、或离弃丈夫另嫁,妻子便犯了奸淫(可十12)。
财主与拉撒路(路十六19~31)
本段接续前段主对法利赛人的谈道。题旨:(一)「在先的将在后、在后的将在先」,神将刑罚不仁的富人而提拔敬畏神的穷人(一53,六20~23,十三30),(二)贪婪、侈淫将受神弃绝(十二15、2O~21),(三)趁着今生敬神守诫命,免得后悔莫及。比喻中,为富不仁的财主,对孤苦病痛的人不伸出救援之手。拉撒路是神所眷顾的穷人。圣经上虽无明记拉撒路的义行,但从他的名字涵意及路加福音中将贫穷与虔诚得福连结在一处看,拉撒路代表今生在世间贫贱而灵性蒙福的人。
第十九节 财主,未着名字,代表今生骄奢淫佚的富足人。「紫色袍」代表尊贵、王室的记号(斯八15;但五29),是用上等羊毛或用极贵重的埃及产棉料作成的。财主的「奢华宴乐」(参阅加五21;林前六10)是天天不断的。
第廿节 「拉撒路」是「以利以谢」的缩为,原意是「神必帮助」。主耶稣所有的比喻中,惟有此处有特定的名字。主耶稣提过贫穷人要接受神国福音的恩典(四18,六20,七22,
廿一3,十四13、21)。财主「门口」的原文「门」指大厦、大城市的外头入口处(太廿六71;徒十17,十四13)。拉撒路被朋友「放」在门口行乞,可能因为生重病或残废。无力行走。他满身生疮,极其可怜。
第廿一节 拉撒路的愿望:要得财主的面包屑、剩饭。由桌上掉下来的面包屑,通常是狗吃掉的(参阅太十五27)。拉撒路可怜到不如狗的地步。他满身的疮,有狗来餂。形容人间只有狗来同情他。
第廿二节 一贫一富的都离世。拉撒路被天使带到「亚伯拉罕怀里」,享受天国(乐园)福气。
圣经中,「天使」执行以下任务:(一)服役基督(来一14);(二)传达救恩的信息(二14;廿四4~7;徒一11;提前三16;彼前一12);(三)天上圣乐赞歌的「圣歌队」(十五10;林前十三1;启五11~12);(四)保护、救治神的百姓(但六22,十10、13、21;诗卅四7,九十一11;创卅二1;太十八10;徒五19;帖后一7~10;启十二7);(五)奉行神旨与耶稣同降临、打击恶人(太十三41,廿五31~32;帖后一7;启廿1~3)。
「怀里」指:(一)小孩倚偎在父母亲的怀中(约一18),(二)比喻贵宾接近主人座席之亲密(约十三23)。
财主死了,也埋葬了,但并没有得到天上的福气。
第廿三节 犹太人的死后灵魂归宿为一假想的、幽暗的、暂时的境界,在那儿等候末日复活。旧约族长时代的雅各设想他身后的去处:阴间(创卅七35,四十二38,四十四29~31),是早期的死亡归宿观念。
主耶稣在比喻中将末日审判被定罪所受的「地狱刑罚」来形容幽暗阴间的痛苦(启十四10~11)。圣经的「地狱」是永刑的「火焰处」(十三17;赛卅三14,六十六24;太三12,五
22,十三40、42、50,十八8~9,廿五41;可九43~48;启十九20,廿10、14、15,廿一8)。地狱是幽冥黑暗恐怖之所在(太八12,廿二13,廿五30;犹6、13;帖后一9)。地狱──以「虫子不死一直啃咬」的形象来形容极端苦楚的地方(可九48)。
「举目远远望见」为一「借代」。主耶稣用时空观念来描绘财主的受苦。拉撒路之享受天国福乐,与之成一显明对比。
第廿四节 亚伯拉罕为选民的祖先,故有权威。财主向他呼求救助。财主叫出拉撒路的名字,证明他生前认识拉撒路(但是他对拉撒路并无怜悯之心)。
「用指头尖蘸水点舌头」:以少数的滴水,来解火中的苦。无济于事。
第廿五节 亚伯拉罕称财主为「儿」,可能是对族亲的称呼(参阅约八37)。提醒他生前死后的情况。
第廿六节 天堂、地狱之永恒分界线──以「深渊」的形象来形容。
第廿七~廿八节 财主渴望亚伯拉罕差遣使者到他父家作见证,以免遭受财主相同的刑罚。财主作了一个不可能的要求,因为(一)今生来世界限已定,(二)除了天使服役之灵,死后灵魂无能回人间。
第廿九节 亚伯拉罕回答财主:财主家中尚活着的弟兄,有摩西五经(廿四27;参考约五46)与先知书(参阅十六16、31,廿四27、44)。摩西及先知书通常在犹太人会堂诵读、学习。
第卅节 财主仍坚持他的要求。希望有人死而复活,去劝化财主家中的人来敬神爱人。
第卅一节 亚伯拉罕的答话:硬心不悔改接受的人,就是有神迹,也是不相信(十12~16)。
第八章 主对门徒的教训(路十七1~10)
路加十七章中主对门徒教训了宽恕、信心、尽仆人本份,以及谨防人子再来的日子。他也对法利赛人提到神国在心里的道理,证明以心灵与诚实拜神的重要(约四24)。
绊脚石(路十七1~2;可九42;太十八6~9)
第一节 「绊脚石」指使人信心冷淡、犯罪或离弃真道的言语、行为。圣经形容为网罗、绳索、圈套(诗一四○5)。
「绊倒人的事免不了」(参阅太十八7;林前十一19;提前四1;出卅二1~6;犹11)。主耶稣强调使人跌倒的人有祸了。
第二节 「把磨石拴在使人绊倒的人颈上,丢在海里」是修辞用语的比方、隐喻。意思就是:宁可让绊倒别人的人淹沈到海里去(或根本不存在),而不使他活着去绊倒小子(贫穷、软弱的人、小孩子、主的门徒等)。
饶恕人(路十七3~4;太十八15)
第三~四节 「得罪」,原文用于得罪神与人的行为(参阅十五18、21;徒廿五8;林前八12)。主教导如何对待得罪我们的人:求主赦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别人的债(太六12~15)。人家有过错。得罪我们的地方:叫我们当以爱心指正,婉言劝戒(帖后三13~15;西三12~13),(二)无限次的原谅,以示宽怀大量(太十八21~22;林前十三4~7)。
信心的能力(路十七5~6)
第五节 门徒要求耶稣增加他们的信心。人的信心,有如潮汐之高低。另外要求行异能的信心,有时要借着祷告求主保守、加添(参阅可九24;林前十二9;提后一6、7)。
第六节 主教训人若有如芥菜籽一样大的信心,合乎神旨意条件下,则天下无难事。马太福音处的「移山」(太十七20)、马可的「移山填海」(可十一23~24)都强调信心、顺服神时,所祈求的事必成全(太七7~8)。「移山倒海」与「拔桑树根、栽植于海里」是修辞上的强调语气法,不必实指。然而信心有这样移山倒海的果效。
仆人的本份(路十七7~10)
本段强调信心须与行为配合,而且为主作工是一种本分(参阅雅二14、26;林前九16~17)。主耶稣的用意在批判类似法利赛人的想法:做善事、守律法,便可以在神面前擅自邀功得赏。(当然,十二35~37的比喻,说明了神并不忽略那些信实、儆醒、勤奋的仆人而要加以赏赐)。
第七节 主的第一个「提问」(参阅十一5注解):仆人耕田,放羊回家后,主人会叫他坐席吃晚饭吗?答案是否定的。
第八节 主的续问。主人岂不叫他继续他的仆役操作,做家务吗?答案是肯定的。
第九节 比喻中主的第三个提问。指出主人有权命令家仆做事而不必对仆人致谢。意味着:(一)天上的真神有绝对的权威,(二)顺从神命而服事神是世人、门徒的本分,而不是功劳。
第十节 主由上面三个问题,提出教训(参阅十四33,十五7、10)。主的工人、圣职人员,要:(一)作完一切神所吩咐的;(二)当尊主为大,一切荣耀归真神,(二)当谦逊地认识到自己是「无用的仆人」(撒下六21~22)。为主所做的,是「尽本分」(林前九16~17;参阅路十八11~12)。
第九章 人子的再临(路十七11~十八8)
十七章11节的地点与主耶稣的动向,为以下叙述全节做了一个新的引头。十个淋疯病人的医治(参阅十四1~6相同性质的事件),虽与中心题旨无直接关连,却是一个意义深长的「插曲」。
本节分为三段落:(一)神国心来临(17~21);(二)人子再来的日子(22~37);(三)祷告的重要性(十八1~8)。
惟一感恩知报的撒玛利亚痲疯病人(路十七11~19)
路加突出了十个受医治之中的撒玛利亚淋疯病人,回头向主耶稣俯伏感恩(15~16)。主对这「外族人」归荣耀给神的赞赏(17~18)。是以后撒玛利亚得享神国福音的伏笔(徒一8,八5、8、25,十五3;参阅约四3~30)。
第十一节 主耶稣往耶路撒冷城的途中(九51,十三22)。文义上,主耶稣南下耶路撒冷时,经过撒玛利亚与加利利之中间地界(并非地理上先到南边的撒玛利亚,再北上加利利的反方向)。
第十二节 主耶稣进入撒玛利亚一个不知名的村子。淋疯病人不能进入人群,故住在被隔离的郊外。他们迎着主耶稣,「远远的站着」,因按着律法他们不能接触人(利十三45~46;民五2)。
第十三节 对主喊着「耶稣」名字,是不寻常的称呼,「夫子」(五5;八24)本为门徒对主的专用称呼。可见,这十个痲疯患者,对耶稣极其倾慕。
第十四节 淋疯洁净后,须到祭司处去鉴定(五14;利十三49,十四2~3),以便恢复常人生活。主没有用言语或动作来医治,只吩咐这十个患者到祭司那儿察验。这是一种对他们顺从与信心的试验(参阅王下五10~14)。
第十五~十六节 十个中的一个回来归荣耀于神。说明了世人甚或选民忘恩负义的占大多数(参阅赛一2、3)。到主耶稣脚前俯伏感谢的,不是犹太人,而是外族人──撒玛利亚人!
第十七~十八节 主耶稣针对这个撒玛利亚人心感恩,而提出三个问题。是修辞上的「提问」与「反讽」:不是十个淋疯者得洁净?那九个在哪儿?除了这外族人,再没人回来归荣耀与神么?
第十九节 只有这个听从主话、有信心、归荣耀给神的人,得到主所赐的平安与拯救(七50,八48,十八42;徒八26,九11;可五34,十52)。
神的国在心中(路十七20~21)
「神的国」指:(一)神的国境、属灵的境地;(二)神的王权、统治。
第廿节 法利赛人期待一个外表可见的、属地面上的神国。主耶稣却说,神的国是属灵的(约十八36~37)。不是用肉眼来衡量、窥探、观察的(参阅林前二10~14;约十四17)。
第廿一节 神国的存在,不在乎人随意呼喊:「看哪,在这里;看哪,在那里」(参阅可十三21)。神的国,就在你们「心里」或作「你们当中」──即在你们可以揣摩而得的范围内(徒十七27)。神的国「在乎公义、和平、并圣灵中的喜乐」(罗十四17),只有从「水与圣灵得生的人」才能看到、才能进入(约三3、5;多三5)。是心清手洁的人才能站得住的地方(诗廿四4) 。
人子的日子(路十七22~37;太廿四23~28、37~41)
主耶稣对门徒教训:当如何准备迎接主来的日子。主来的日子即末期:(一)主如夜间的盗贼不可预知,突然降临来施行末日审判(彼后三10;太廿四42;帖前五2;启三3,十六15);(二)是世人沈溺罪中之乐、耕种盖造之中;(三)末世危险的日子(提后三1~5)、不信、冷淡、弯曲悖谬(太廿四10~12);(四)假道异端、假基督假先知充斥的时候(太廿四5、23~24)。(五)空前大灾难的日子(太廿四21~22)。
第廿二节 「日子」将到:「日子」为复数,旧约圣经的「日子」指将来审判的时期(赛卅九6;耶七32,九25)。主耶稣指「日子」为人子的日子──指「末日」主再临前的期间。
本节下半句门徒期望看见而看不到「人子的一个日子」,解说纷纭:
(一)希腊原文的「一个」,按照正确句构,可以解为「甚至」,「连」:「门徒肉身上期望看见而毕竟看不到人子(再临)的日子」。
(二)「一个」与「第一个」同义。「门徒期望看见而看不到人子日子中的第一个日子」。然而,不知何谓「第一个日子」。
(三)与26节的「挪亚的日子」(复数)、28节「罗得的日子」(复数)平行结构看,「人子的日子」,盖指主耶稣降生、传道、成全十字架事功的救恩、至祂末日再临前的这一段时期。可以统称为「末期」。那么,「人子的一个日子」应指末期晚雨圣灵降临、预言中大灾难、与主再临结束这天地、实现天国与地狱中的任何一件大事。门徒只经历早雨圣灵使徒教会──主的日子,却看不到末后日子的情况。
第廿三节 若有人说:看哪,主在这儿。看哪,主在哪儿(可十三21;太廿四23)或「看哪,基督在旷野、看哪,基督在内屋」(太廿四26)。门徒不要相信。因为末期很多假基督、假先知要兴起(太廿四24、5;提前四1;帖后二1~4;赛四1)。
第廿四节 「人子降临好像闪电一样,从天这边一闪、直照天那边」。本节包涵:(一)末期晚雨圣灵(基督的灵)降临所建设的真教会(耶稣的身体),如闪电从东边发出直照到西边(太廿四27),要出自东方(结四十三2;启七2;赛四十六10~11,廿四15;何六3)。真教会末期的工作、威严荣耀要大过先前使徒教会(该二9),而且如闪电之迅速与威力,真教会的福音要藉主的能力,从天之这一边直传到那边(赛二2~3;太廿四14)。
(二)主再来的日子,如闪电之令人措手不及、威烈可畏(廿一26~27;玛四5;珥二11;帖前四16;五2~3;林前十五51~54),普天下都要看到主的降临(廿一25~27)。
第廿五节 主耶稣话题回到道成肉身的人子传道生涯:耶稣必受苦难、被人弃绝(九22;廿四26;可八31)。
第廿六~廿七节 主耶稣以「挪亚的日子」比拟于主的日子。其特征:(一)「神的儿子」(属灵人)随意挑选「人的女子」(属血气的)信仰因而堕落(创六2、3);(二)世人的罪恶滔天、「终日所思想的尽是恶」(创六5)、地上满了强暴(创六13);(三)惟有挪亚是蒙神恩眷的义人(创六9;彼后二5);(四)神吩咐挪亚传义道、按照神的尺寸、格式造「方舟」(创六14~18、22);(五)人又吃又喝、又娶又嫁、一直到洪水来到,神关了「方舟」的门。他们措手不及,懊悔已迟,就被灭绝了。
主再来前,末世的方舟──真教会,照着主耶稣的命令,效法使徒榜样(弗二19~22),传扬得救福音的真理(加一6~8;启廿二18~19),有圣灵同在(罗八9;约廿21~23;弗一13、14)、神迹奇事随着(可十六20;来二3、4;林后十二12)。末期的特征,也正如上述的挪亚世代。真教会一方面照神的尺寸样式,如新妇妆饰准备齐全(启廿一2,十九7~8),一方面呼吁人们赶快在主的审判日来临以前,相信耶稣救主预备进天国(彼后三8~13)。
第廿八~廿九节 罗得的日子:(一)所多玛城(代表罪恶世界)罪大恶极(创十三13;罗二24~32;彼后二6~7);(二)人们又吃又喝、又买卖又耕种又盖造;(三)神降天火毁灭(创十九15~29);(四)神为了亚伯拉罕的缘故,救了「为恶人淫行忧伤的义人」罗得(彼后二7)。
第卅节 人子降临显现的日子,是在「火焰中同着大有能力的天使」(帖后一7),「在一瞬间、号筒末次吹向」(林前十五52)有能力、有大荣耀地驾着天上的云降临(徒一10~11;太廿四30)。
第卅一节 主耶稣的「那日」指大灾难来到的某一特定日子。我们当注意主耶稣所说的大灾难,近指如公元70年罗马兵攻打圣城的历史事件(太廿四15~20),远指历代的大灾难祸患。最后指主再临前空前大灾难(太廿四21~22)。
在灾难来到时,人们在房顶上、田里等处,不应入屋取拿物品(可十三15~16),应速速逃命。
第卅二节 罗得妻子不顾天使的吩咐(创十九15、17),心中贪恋不忘城中的家产财物,回头观望,就变成了一根盐柱(创十九26)。罗得妻子的回头看,象征信徒不信神的话,贪爱世界,不愿与罪恶全然切断,中途丧命,最为可惜。
第卅三节 参阅九章24节注解。末期真教会兴起,圣徒的营与蒙爱的圣城──属灵的真教会、真信徒会受恶魔、敌基督等包围攻战(启廿8~9)。那些惧怕畏死,想妥协、变节、弃绝永生之道来保全肉体生命的,必定丧失灵魂生命的得救。
为主耶稣不惜牺牲生命,起来维护、固守、争辩真道(犹3),忠心、忍耐到底的人必能得永生(廿一19;太廿四13;参阅但三1~30;林后十一23~29,十二8~12)。
第卅四~卅五节 对称的连句。「那一夜」指:(一)灾难于人们仓促不备之间临到的实质时间(上述耶路撒冷被毁);(二)众人沈睡、迷醉、灵性不儆醒的时刻(罗十三11~12;弗五16~18;帖前五5~8);(三)主如夜间的贼,突然降临(彼后三10)。
「两个人」、「两个女人」概括所有的两种人(以类别而不以数目计算):信与不信、能得救的与不能得救的人(太廿五33、46)。「取去一个、撇下一个」,指主耶稣要接其中一部份去享受天国永生福乐、得赏赐(约十四3;腓三20~21;帖前四14~17;太七21~23;提后四7~9),「撇下」指受主弃绝(十三24~28;太十33,十二37~50,廿五11~46;帖后一7~9;启十四17~20)。
床上与磨坊,概括人间的静与动、休息与操作劳动。主再来时,普世有的在白日里劳动,有的在黑夜睡眠。床上的两人可以指任何人,也可以是夫妇。
第卅六节 此节在多数版本被略去(圣经抄誊的文士,可能因认为夜间不可能在田里工作而省略之)。
「两个人在田里」,实际上指田家主人的仆人(推磨的女人,则为田家主人的婢女),在田里工作。灾难战祸一到,有的幸免、有的丧亡。灵意而言,「田里工作」指为神救人事功(林前三9;太九37~38)而工作的人。主来时,有的被取、有的被弃(太七21~23)。
第卅七节 「尸首在那里,鹰也必聚在那里」。以希腊原文的用语,来决定此节的精意。aetos是鹰(结十七3、7;启四7,八13,十二14),也可以指秃头鹰、即鸷(雕)鸟为之类(太廿四28;利十一13;申十四12)。「尸首」指灵命与神生命隔绝的「死」人(创二17;弗二12~13,四18~19;结卅七1~10)。
如约伯记卅九章30节所记:「他(大鹰)的雏也咂血、被杀的人在那里、他也在那里」,主耶稣说的「尸首在那里,鹰也在那里」是一句格言式的表达句子。针对门徒所问的;何处可见被接取、被弃绝的事?主耶稣回答的涵意包括:
(一)以鹰聚集于尸首的现象看,空前战乱灾难,尸首遍野之时(太廿四21、22),就是人子再来的日子。
(二)鹰代表为神传警告的使者(启八13)──真教会或圣徒。世上在黑暗混乱、动荡不安时,神的选民就要把生命的道、神权能的恩召,要表明给那些灵性尚未复苏、活在罪中的世人(罗五12;结卅七1~10;西一13~14;彼前二9~10)。
(三)鹰代表圣灵的能力(启十二14;赛四十31;出十九4;申卅二11)──「鹰」的希伯来文字根是「强有力」。主耶稣所说的鹰与尸首关系,灵意上就代表了混乱绝望之末期,神的圣灵要降临到世界所有血气,死在罪中的世人(珥二28),(神眼光中的枯骨尸体,结卅七1~2;路九59~60),赐予世人灵魂的复苏与得救的盼望(林前十五45~49;约三3~8;多三3~7;弗三16~19;罗八2、6~9)。圣灵所召集的各方、各族、各民、各国,蒙主宝血得赎(徒十43,廿28;启五9~10)、成为主名下的真教会(弗一23,二19~22,四3~6,罗十二5;来十二22~24)。
不义的法官(路十八1~8)
人子再临的教训以本段如何恳切祈祷为结束。神最后要为祂的子民伸张公义(启六9~11;申卅二43),但祂要求信徒信实地、迫切地不断多方祈祷(弗六18;罗十二12 ;西四2~3),以便能靠主站立得稳(林前十六13;弗六10),做得胜的基督徒(启二7,三5;约壹五4~5)。
第一节 主对门徒勉励:「常常祷告」(徒一14;弗六18;罗十二12;帖前五17),「不可灰心」(来十二2~3)──指不可疲乏、厌倦,丧胆馁志(参阅加六9;帖后三13;林后四16;弗三13)。
第二节 小城受理债务纠纷,冤屈事件的审判官,与犹太人会堂与法庭有别。这位法官不敬畏神,不尊重人。(旧约时代敬畏神的威严审判,这位法官却轻慢神的公义审判,参阅赛廿六10)。
第三~五节 一位卑微无助的寡妇(参阅哀一1;出廿二22~24;诗六十八5,八十二2~4;雅一27),经常不辍地求伸冤。她哀求多日,不获听诉。原因:不是审判官之不愿,就是不敢受理。但却因为这位寡妇之「缠磨」,「烦扰」,他最后出面替她伸冤。
第六~七节 主加强语气地指出这比喻的教训性。不义的官,尚且会因人的「情词迫切」(十一8)、不灰心馁志的祈求,而予人伸冤,何况公义、慈爱的神呢?(答案是强调性的肯定,参阅约十八11)。
选民昼夜呼吁(诗四十三1,八十八1),要求神垂听,伸冤──刑罚逼迫选民的恶人,或拯救选民脱难苦境(参阅徒七24)。「神为他们忍了多时」意谓:(一)神有祂预定的时候(传三1),人看起来似乎迟延(哈二3;彼后三9);(二)神耐心地垂听,去宽容不义的人,为的是要人悔改(彼后三9;罗二4;参阅帖前五14;林前十三4)。时候一到,神的忿怒便要倾倒,施行公义审判(罗二5~11;启廿二12)。
第八节 神必然要速速地为选民伸张公义,平反直枉,引领保治(参阅徒十二7,廿二18;罗十二19,十六20;启廿二6)。
末日主耶稣再来时(但七13~14),一方面施行公义审判,为选民伸冤,一方面祂预期看不到世上有信德的人(提后三1~5;太廿四12)。主以问句结束,目的要门徒保持信心到底(来三12~14;四1~2)。
第十章 救恩的广幅度(路十八9~十九10)
法利赛人和税吏的祷告(路十八9~14)
正如主耶稣其他的比喻(十五11~32,十六19~31;太廿一28~32),本节圣殿中祷告的比喻,突出了信徒或世人的两种性格对比。鉴察入内心的神(撒上十六7;诗七9)厌弃灵性高傲、顽梗、自义的人,却接纳忧伤痛悔的心灵与罪人的悔改(诗五十一17;赛卅八2~5;拿三5~10,四11;太十二41) 。
第九节 「仗着自己是义人,藐视别人的」指法利赛人的类型。人眼中的「义人」指遵行律法而要靠行为称义的人(罗二17;参阅罗三20、28,四1~13)。神眼中的「义人」是因信接受神恩典而靠主宝血赦罪称义,遵守诫命的人(罗三9~22;弗一5~11)。
因为智识与行为而自高自大,转而轻视别人(参阅徒四11)。法利赛人自称比别人有更高的义行与良好的虔诚。但主耶稣斥责他们为「假冒伪善」,形式主义者(太廿三13~36)。
第十~十一节 主假设法利赛人与税吏上山坡上的圣殿去祈祷。耶路撒冷犹太人每日有上下午的定时祈祷(一10;徒三1~2)。个人祈祷不在此限。
法利赛人站着祷告(站着是祈祷方式之一),却充满了自义、自满自足──为神所憎恶(太六5;箴六17;诗十八27,一○一5),法利赛「自言自语的」祷告,是以自己为中心的祷告。外表看来他向神祈祷,心中却点数自己功德,因而亏欠了神的荣耀。
这位法利赛人开始吹嘘自己,拿自己与别人比较。他不是与虔诚谦虚爱神的人比较──如撒母耳(撒上一20、28,二18、26),但以理(但一8、17,二20~23、28~30,五13~24,六4~10,九23,十11、19),或西面(二25~32)。
他说他不像别人,不是敲诈欺诳者,不是不义、犯淫乱罪的人,他甚至轻蔑地指着旁边站着祷告的说,他不像这税吏。
第十二节 这位法利赛人每周禁食两次(参阅五33)。律法规定犹太人除了赎罪日(利十六29、31,廿三27、29、32;民廿九7)禁食外,其他日子自行禁食(参阅本文五章33节至35节注解)。但他禁食远超过律法的规定。而且,他献上「一切所得的」十分之一,也远超过律法的规定。
第十三节 税吏的祷告:(一)自觉有罪,不配亲近神,故「远远站着」;(二)深深内省自疚,「连举目望天也不敢」;(三)无限哀伤痛悔,「捶胸」求神赦免(胸部的心,被认为是罪的座位、发动处,箴四23~24;太十二34;十五18~19;捶胸以示谴责悔罪);(四)谒诚恳求神「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
由外表行为、心态、情词,都表现了这位税吏无限的「殷勤、自诉、自恨、恐惧、想念、责罚」(林后七11;诗五十一17,卅四18;赛五十七15,六十六2)。
第十四节 主耶稣明确地指示门徒:是税吏而不是法利赛人在神面前有义(原文比较级的「比」严格用法是「是甲而不是乙」参阅撒下十九43;创卅八26;诗四十五7)。
「被神称义」即被神看为无罪。因为「神要怜悯谁就怜悯谁」(罗九18),何况法利赛人犯了灵性上的贫穷、瞎眼、赤身(启三17~18)。
比喻的结论: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十四11,一53;赛五十七15)。
主耶稣与小孩(路十八15~17)
路加自九章51节一直到本章14节,没用上马可褔音九章43节至十章12节的材料。自本章15节开始复用了马可十章13节至16节的故事。
有关主耶稣与小孩子的事迹,马可的结婚、小孩及财富与进天国的教训有连环性(可十1~31)而路加突出小孩的样式为进天国的条件。
第十五节 「婴孩」(二12)马可作「小孩」(可十13)。
从16节的「小孩」看,「小孩儿」包括婴儿孩童。
本节的背景是父母亲带孩童到长老或文士面前,通常由长老等用手按触祝福祈福(参阅创四十八14;王下四33~35)。
第十六节 主耶稣肯定小孩子与神恩典的关系。天父是万灵之父(来十二9),小孩也蒙神拣选(约十五16;诗一一五13)。祂接纳孩童也祝福他们。
第十七节 像小孩子的人才能进入神国。人必须回转像小孩子的(一)天真无邪(箴廿11;约一47);(二)满心相信顺从(参阅创廿二章以撒与老父同行);(三)单纯清心、爱慕神的话(太五3~6;彼前二2;太十一25),远离成人世界的罪恶,世故经验的弯曲诡诈、污秽邪僻等等。
富官人(路十八18~23;太十九16~22)
18节的「永生」紧密地连接上段「神国」主题。本段分为三小节(一)主耶稣反诘富官人并谓天上真神才是良善的。(二)那人回答主耶稣他遵守十诚。(三)主耶稣叫他变卖财产去赒济穷人,还要跟从主以得永生。可惜却难为了这富家人。
第十八节 有一个「官」或「领袖名流」,可能是管会堂的(八41),或公会中之一份子(廿三13、35,廿四20;参阅十四1)。他关切地询问如何进入永生(十25;参阅徒二37,十六30)。
第十九节 主耶稣推辞这人对他「良善的夫子」的称呼。虽照犹太人用「良善的人」形容人的好品格(参阅六45;太十二35;箴十二2,十四14;传九2),主耶稣对这种谀媚语不以为然。主耶稣荣耀天父(约八50,十三31,十四13),称赞天上的父为「良善」(诗廿五8,八十六5)。
第廿~廿一节 「诫命」指良心道德律的十条诫命。主耶稣特别提出第七、六、八、九,五诫来概括。对犹太人来说,第一至第四诫,是不言而喻的(参阅申六4~9)。
这位富家人一如其他虔诚犹太人从小便恪守这些诫命(参阅十八11;腓三6;徒廿六4;可十20)。
第廿二节 主耶稣要他变卖一切分给穷人(十二33,十九8)。这样做,他就有财宝在天上(六23~25,十二13~14;太六19~20)。而且,主要他「来!」(参阅约十一43;启十七1,廿一9;徒七3、34)「跟从我」(九54~62;太四20、22;可一18~20)。
因为他很富足,受了财富的缠绊(提前六9、10、17~19),只重今生,不重永远的生命与天上的贵富,遂怏怏离去。
财富与赏赐(路十八24~30)
上面那有钱有地位的人失去为自己积财在天上,跟从主得永生的机会,主耶稣接着用修辞学的夸饰:骆驼穿针眼比财主进天国容易。同时,祂认为神的权能能感化包括财主在内的人进天国。
彼得提起财主所不能做的:撇下一切跟从主。主的答复:虚己舍物从主事主的,今生来世均得福气报赏与永生。
第廿四节 没有信仰、灵修的有钱人,因为:(一)充满今生私欲思虑、筹算、困扰(八14;提前六9~10),(二)生活在宴乐、败坏与淫佚中(十六19;雅五5),(三)爱玛门胜于爱神,故难进入神国。
第廿五节 骆驼,庞然大物。针眼,微细之洞眼。以偌大之骆驼穿过细小之针孔,喻其不可能。主耶稣这句讥语式的表达,类似以后犹太律法师一句成语:大象穿针。
有人拟将「针眼」解释为「城之偏门」,骆驼必须屈身俯首才能进城,以喻富人财主必自卑才能进入天国。这种说法虽合理却没有根据。
第廿六~廿七节 本节「谁能得救?」之问响应前头「主啊,得救的少吗?」(十三23)。主耶稣强调一切出于万权能神的旨意。我们的得救在于:神的怜悯、赐耶稣基督予世人的大恩典(多三5~7;约三16~17、3~5;犹20~21)。
人无法脱离世上邪恶、财富之缠累,但「在人所不能的,神却能」(创十八14;耶卅二17~27)。
第廿八节 彼得与其他门徒为主撇下一切:谋生的行业,家庭与自己来跟从主(太四20~22;可一18、20),与主同受黑夜寒霜、白日干热,过着奔波不定、冷暖人间的生活。
第廿九~卅节 主耶稣肯定了这个神国必行的属灵原则:「人为神的国,撇下房屋、家人等,都要在今生得百倍祝福,来世得永生」(伯四十二10;太十九29;弗一4~14;提后四18、7~8)。
主预言受难(路十八31~34;太廿17~19;可十32~34)
主耶稣第三次预言祂在圣城的受难(九44)。马太、马可同事件的记载,西庇太的两个儿子──雅各与约翰请求主得国(他们误解为地上王国)得侍立左右(太廿20~28;可十35~45)。
路加强调人子被交受难,应验旧约的预言。也初次提到外邦人(罗马兵)在钉十字架的角色。
第卅一节 与门徒上耶路撒冷!主耶稣的而步走向圣城,神的救赎经纶必须在那儿应验(九51~62,十三22,十七11,十九28)。
旧约先知书预言主的受难(廿一22,廿二37,廿四44~46;诗十六、廿二、六十九篇;赛五十三章;徒十三29,廿四14;可九12,十四21)。
第卅二~卅三节 人子要被交(九44;可十33)予外邦人──罗马政权手中,被戏弄(路十四29,廿二63,廿三11)、侮辱、吐唾沫(可十四65,十五19)、受鞭打(太廿七26;可十五15)。然后被杀害──钉死在十字架上。第三日要复活──主藉十字架败坏掌死权的魔鬼(来二14~15)。死而复活,彰显神的大能(罗八11;约十一25~26,十18,五21,六40、44)。
第卅四节 没受真理的圣灵──保惠师(约十四16~17、20、26,十六13~14)以前的门徒,对于主为何与如何要受难的深意寓义,不能深刻领悟(参阅弗一17~18;徒二14~36,三12~26,四8~12;十34~43)。门徒的不能明白隐藏的神旨意与作为(参阅九45),为以后主复活显现于往以马忤斯的两位门徒下了伏笔(廿四16)。
耶利哥的瞎子得医治
(路十八35~43;太廿29~34;可十46~52)
巴勒斯坦北部加利利人为了避免经过撒玛利亚,通常取道约但河东的比利亚,再过约但河经耶利哥城,上耶路撒冷。所以耶利哥成了交通、商业重镇。主耶稣传道的足迹,正经过耶利哥城。
应对着瞎子的信心与恳求,主耶稣医治了他,结果:瞎子一路跟随耶稣,归荣耀给神。
第卅五~卅六节 一个瞎眼的乞丐,马可记他的名字叫做巴底买(可十46),代表了又穷苦又困厄可怜的人,问起街道上何事。
第卅七~卅八节 得悉是耶稣经过,他即大声呼叫:「大卫的子孙,可怜我罢」。受苦的人出于真诚向神呼求(诗四1,六2,九13,廿五16,廿七7,卅10,卅一9,四十一4,五十一1,八十六16)。
「大卫的子孙」(太廿31,廿一9)于犹太民族信仰有其深远的历史意义。这名称及其实质的「大卫苗裔」,代表着神与祂选民的契约。围绕着圣殿与约柜(代表神的临在),真神要坚定大卫的王位与大卫的国(撒下七12~16;诗八十九3~4)。「大卫的子孙」是以色列盼望的弥赛亚,是以色列在整个历史变动中的一种归回故土,复国的民族愿望。
然而,大卫的王室及其地上的王国并不稳定长远。以色列王朝历史中,充满了宫庭篡夺残杀,外强内祸(撒下九章至廿章;王上一章),所以属地的王国,在耶稣基督救赎的计划中是没有意义的。旧约先知所云的:民归回故土寻求大卫王(何三5;耶卅9),大卫的苗裔得政权(赛九6~7;耶卅三20~22),神要坚定祂对大卫的永约(赛五十五3),都是应验在天国的王──救世主耶稣基督身上的(太一1、21)。因基督是大卫的主(太廿二42~45),如旧约的大卫,耶稣基督是新约选民的大牧者(诗廿三1~2;结卅四23~31,卅四15;赛四十11;约十11~15;彼前二25;来十三20)。
巴底买,如其他犹太人一样,正盼望弥赛亚的来临。因主耶稣走遍城乡市镇,祂行神迹异能,传神国福音;为困苦穷人、罪人的朋友,名声早已传遍巴勒斯坦:祂是大先知、神的基督,甚至被误认是犹太人的王,要来复兴地上以色列国的。
第卅九~四十节 尽管别人拦阻、责备,这位瞎子越发喊叫(可十49~51)──一种为了就近主排除万难,不怕威迫利诱的勇敢与恒毅,是真神所喜悦的(十九2~4;可二1~5 ;太十五22~28)。
第四十一~四十二节 主问瞎子:你要我为你做什么?主要知道的不是瞎子的心愿,而是要发掘瞎子的信心。瞎子回答:「我要能看见」。
主耶稣用权威的命令句子:「你(可以)看见!」。神迹是在信心与顺从的情形显出来的(七50,八48,十七19)。
第四十三节 瞎子立即得到复明。如撒玛利亚的淋疯得医治,巴底买(一)归荣耀给神(二20,五25),看见神恩典的众民也因此赞美神(五25~26,七16,八39);(二)跟随耶稣、赞美服事主。
税吏撒该(路十九1~10)
主耶稣进耶利哥赐救恩予为社会所不容的税吏,是主往圣城传道旅途中的高峰,(一)代表神救恩的普遍性、主耶稣来世间为要拯救罪人(路五31~32,七22~23)。(二)撒该就近主耶稣,为罪人悔改归正设下了一个楷模:至诚热切寻找耶稣(十九2~4)、欢喜迎接恩主(十九5~6)、在神面前以行动表现切实悔改(十九8)。
第一~二节 主耶稣进入耶利哥城。人群当中,有税吏长撒该。「撒该」其希伯来文原意是「公正者」(参阅马可比二书十19),却是税吏行径的讽刺。
第三~四节 因为拥挤在主耶稣身边的人多,身量矮的撒该,无法穿过人群。一心求见主,他心生一计,爬上桑树顶。撒该见主的动机:(一)他知道耶稣是罪人与税吏的朋友,也是救主;(二)税吏利未已成为有价值的人──主的门徒(五27~29)。
第五~六节 撒该拟隐藏自己于树上,但是无所不知的主耶稣,抬头呼唤「撒该下来,我今天要住在你家里」──神的福气要临到祂所悦纳、眷顾的家庭!
对于主的邀请,撒该「急忙」下来,而且「欢欢喜喜」的迎见、接待耶稣。这是人对圣召的把握机会与喜乐!
第七节 闲杂人的议论(五30,十五2)。
第八节 撒该为了弥补前过,付出了确实悔改的行动,(一)报答主耶稣对他的恩待;(二)堵塞议论的众人的闲言,证明他在主面前要成为一个蒙恩的清白新人。
他决定:把家产所有的一半赒济穷人。而且以四倍偿还他所讹诈的人。这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支出。犹太人律法师通常规定,一个人最多可以用家产的五分之一捐于慈善救济。
第九~十节 「今天救恩到了这家」──主耶稣释放了为过去罪担、良心亏欠束缚的撒该,使他进入了神国的恩典(一69~77,十1~20,廿三43;徒十2,十一14~16,十六15、31,十八8)。主是「好牧人」(约十9、10)必须寻找以色列家失丧的羊(十五4;结卅四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