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第十五章

一, 复习与背景:

1-3章讲为主预备道路:第1章是关于施洗约翰的预言和诞生,第2章是关于主耶稣的降生及成长,第3章是施洗约翰的预备道路。第4章是主服事的开始:在旷野受试探并在家乡遭拒绝,并在迦百农赶鬼、治病、传道。5-6章讲召门徒的事:第5章讲到呼召首批门徒,包括彼得、雅各、约翰和马太;第6章讲到拣选12使徒的事,并传讲门徒所当有的品格。7-8章是关于主治病、赶鬼、传道的事,包括:医治百夫长的仆人、拿因城寡妇的独生子死里复活(7章)、患12年血漏的妇人及12岁之睚鲁的女儿(8章);在格拉森赶鬼(8章)及撒种的比喻(8章)。第9章讲到差遣12门徒并显明主为基督的身份,围绕这个身份又有登山变像及下山赶鬼的事。第10章讲到差遣70门徒,又讲到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及在马大马利亚家中“不可少的只有一件”的教导。第11章先讲祷告,包括主祷文及“情词迫切”的比喻,又接着讲到与法利赛人的冲突:透过赶鬼及神迹的谈论来言及法利赛人和律法师的祸。第12章讲到对门徒的劝戒,告诉他们在各样环境中当如何预备自己。13-14章讲神国的事:13章用芥菜种和面酵的比喻来讲神的国;14章用筵席的比喻来讲神的国。15章讲到神愿意看见什么样的人在神国里。

二,分段和主要内容:

分为四段。1-2节是引言,正是基于这个导火索,主耶稣一连用三个比喻来说明,指出神的意念与人的意念是何等的不同:法利赛人和文士以为唯有象他们这样的自以为义的人(见路16:15)才是神所看重的,但主却说,他们的自义是枉然的,神喜爱罪人悔改。3-7节讲迷羊的比喻,这个比喻在太18:14亦讲到,并且说“你们天上的父,也是这样不愿意这小子里失丧一个”。8-10节是失钱的比喻;11-32节是浪子的比喻,此比喻可说是主耶稣所有比喻中最广传的一个。

三, 启发性问题及应用:

问题1:对比众税吏和罪人及法利赛人和文士这两批人对待主耶稣的态度,这对我们有何提醒?
众税吏和罪人他们是“挨近耶稣要听他讲道。”法利赛人和文士却是“私下议论”并定主的罪。今天我们自己是挨近主的时候多还是定别人罪的时候多?我们是用心听道的时间多、还是私下议论别人的时间多?我们愿意接触什么样的人?是有地位、有权势从外表上看能帮助的我们的人?还是穷苦、困难、弱小需要我们去帮助的人?今天我们福音的对象是谁?是社会的底层呢?还是中层、甚至高层?我们是愿意在这些人身上费时、费力、费财呢?还是想从这些人身上得财?14章中主在讲到请客吃饭时,要请那些“贫穷的、残废的、瞎眼的、瘸腿的来”(21节)。雅1:27中说,“在神我们的父面前,那清洁没有玷污的虔诚,就是看顾在患难中的孤儿寡妇,并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这实在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提醒,免得我们自己落入法利赛人和律法师的光景。

问题2:迷羊的比喻要告诉我们什么?
法利赛人和文士不愿与罪人接触,他们自己觉得比那些人强。但神的心却是挂念这些罪人-迷失的羊。主耶稣借着众人极为熟悉的场景,即100只羊内少了一只、并被牧羊人寻着来说明神的心意乃是不愿有一人失落。这个比喻所强调的乃是罪人悔改带来天上的喜乐,这个喜乐之大,比为99个不用悔改的义人还强。

问题3:失钱的比喻要告诉我们什么?
此比喻照样在讲找着丢失的一块钱之喜乐,同时强调主人是如何刻意地寻找:“点上灯,打扫屋子,细细地找,直到找着。”这是一种“誓不罢休”的寻找!因此找着的喜乐也大。求主怜悯我们!我们自己对失丧的人是否有这样的心?别说“细细地找”,就是失丧的人已出现在我们面前,每主日来到教会的新朋友,我们是否有表现真正的关心?或是我们自己的亲人呢?

问题4:浪子回头的比喻要告诉我们什么?
此比喻中有三个人:父亲、小儿子和大儿子。父亲是慈爱的(20节),饶恕的(21-24节),忍耐的(28节,31-32节)。小儿子是自私的,挥霍的、失丧的、却是悔改的,是那些明显的“罪人”之代表。大儿子是愤怒的(28节)、自义的(29节)、怨恨的(30节)。通常讲到浪子时,人们所说的是小儿子。但实际是这两个儿子均是浪子:一个是离家的浪子,另一个虽然住在家里,却是心灵上的浪子。这大儿子所代表的浪子正是路15:1-2中所指的法利赛人和律法师。他们外表的行为上行得对,但在内心的态度上却全然错了。

如果说迷羊的比喻侧重于天上的喜乐,失钱的比喻侧重于主人的寻找,浪子的比喻则是侧重于罪人的悔改。在此比喻中,从方方面面讲到悔改的过程:经历了犯罪的虚空之后,“醒悟过来”(17节),这是心思里的事;并有认罪的心,“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18节);而且有实际的行动,“于是起来往他父亲那里去”(20节)。
这三个比喻合在一起,给我们一幅完美的画面:神不住地寻找罪人,当罪人真心悔改时,便带来天上的喜乐。

四, 难点:

“7节中99个不用悔改的义人”指谁?不少注释说这99个不用悔改的义人是指那些法利赛人,并且用16章15节主指责法利赛人“自称为义”作为凭据。这种解释不太站得住脚。因为主在7节中明明是说“不用悔改的义人”,而丝毫没有提到这些人是“自称为义”的。实际是当我们仔细读第7节时会发现,主在这里所强调的乃是罪人悔改所带来的大喜乐。主实际上为99个不用悔改的义人是欢喜的,但这种欢喜比起有一个罪人悔改的时候,则就要小一点。这里的侧重点乃是透过对比来说明这种欢喜是大的,而丝毫没有主不为99个不用悔改之义人欢喜的意思。主在讲到人对他的爱与对其他人的爱之对比时,也有同样的用法。


版权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