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耶稣在犹大传道 9章51节至13章21节 |
一、由撒玛利亚到犹大(九章51-62节)
(一)不接待主的村庄(九章51-56节)
1.耶稣向耶路撒冷出发,经过撒玛利亚的一个村庄,但当地的人不接待
耶稣。 v51-53
●「日子将到」:直译是「日子正在满的时候」。
●「定意( 4741, steerizo )」:(1)被动态:意指面向,表示目的的
坚决,可直译为「将他的面朝向
耶路撒冷前进」。
(2)喻意:坚固、建立、加强。
●耶稣此行并非去受死,而是去展开犹太地的事工,因耶路撒冷是犹
太地的主要都市,在约翰的记载是再住棚节前往。
●撒玛利亚人对于路过该地,要往耶路撒冷朝圣的人都怀有敌意,故
通常犹太人往返加利利和耶路撒冷两地时,是沿约旦和东边的路线
行。
●「使者」:因为以上的原因,所以耶稣派出使者预备地方是一种预
防性的措施。而这里的使者应该是门徒中的一位,而不
是天使。
◎混有外邦人血统的撒玛利亚人素为犹太人仇视,在路加的记载中,
主耶稣并不歧视而且恩待他们,在这一段耶稣拒绝惩罚他们,在十
章讲到「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在十七章中医治十个痲疯病人的
事例中,回头感谢耶稣的只有一个人─一个撒玛利亚人。生动的刻
画了耶稣的心肠肺腑。
2.雅各和约翰建议用降下火来惩罚,耶稣说人子来是要救人的性命。
v54-56
●「火从天上降下来」:旧约以利亚曾做过的,见王下一章9-16节。
约翰和雅各又被称为「雷子」(马可三章17
节),在此可窥见他们的个性。
●「如同以利亚所做的」:在许多好抄本中都没有出现。
●「责备(2008, epitimao)」:斥责、非难、苛责或警告以预防或结
束某事。
●目前最好的抄本55、56两节只作「他转身责备他们、就往别的村庄
去了」。其他的应该都是后来加的。
◎这次约翰和雅各提出这样严厉的建议,可能跟他们亲眼看到耶稣登
山变相有关,他们认为耶稣应该有权像以利亚一样惩罚轻看或敌对
他的人。
(二)要跟从耶稣的人(九章57-62节)
○马太福音八章19-22节
1.耶稣讲到他和门徒的卑微贫寒的际遇:人子没有枕头的地方。 v57-58
●「有一人」:马太福音八章19节说这人是一个文士(经学教师)。
◎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要门徒好好评估自己跟随耶稣的代价。因为跟
随耶稣不是凭一时的冲动就可以胜任,而是需要付上长期的代价。
2.受耶稣呼召的人请求先安葬父亲,耶稣说只管去传神国的道。 v59-60
●依据犹太人的习俗,埋葬死了的亲人是神圣的责任,也是爱的表现
,至为重要连宗教义务都要延后处理。
◎如果此人的父亲已经死了,显然此人应该去埋葬他的父亲,而犹太
人的殓葬习俗也是当日就要下葬,埋葬的事情根本不影响跟随耶稣
的决定。显然此人的父亲尚未死亡,而此人是要求耶稣让他奉养他
的父亲,等到父亲死亡再出来跟随耶稣。
根据马太福音的平行经文,此人应该已经跟在耶稣周围有一阵子了
,而现在才提出这个理由,显然是个藉口(亦即其父亲应有良好的
奉养)。
所以耶稣以此话回答他。中心思想就是「神国」比「父亲」重要。
◎「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灵性死亡的人可以去埋葬肉身死亡的人
,至于灵性活着的人应以天国的事工为
重。
3.要跟从耶稣的人请求去辞别家人,耶稣说神国的侍奉不可以有二心。
v61-62
●「辞别」:意思是「告辞」或「与人分手」。而如果单单是如此,应
该不影响跟随耶稣的决定,也跟上下文无法连贯。而这门
徒讲这话,意思就是要回家去,把家里的事处理妥当后,
时间许可才来跟随耶稣。
●「配」:「放对了地方」、「很合适」、「很是用」。
◎「手扶着犁」:扶犁耕田的农夫,必须定睛向前看才不致耕出歪斜的
犁沟。用以指想成为神国一份子的人,必须对神全心
全意,不让世事调转他的眼目。
◎耶稣回答的意思就是要对神国「专心一意」。
◎其实这两个人都是跟耶稣要求一段长时间去处理他们挂心的事,而耶
稣的回答都是要他们以上帝的国为中心。
二、差遣七十门徒(十章1-20节)
(一)耶稣给七十人的训示,教导他们如何传福音(1-12节)
1.耶稣差遣七十个门徒两两出去实习。 v1
●旧约创世纪载有七十个外邦的国家(创世记第十章);以色列的众
子去到埃及的也是七十人;与摩西一同上西乃山的长老是七十人;
犹太公会也是由七十人组成。
现在耶稣设立七十个人,差遣他们出去传福音。祂给的命立与安排
和差派十二门徒大致相同。(参考马太福音十一章1-15节、马可福
音六章7-13节)
●「设立」:「照明」、「陈列」、「宣告」、「设立」之意。
●「自己」所要到的:是指「耶稣」而非「门徒」。
2.耶稣告诉他们,人对神国信息迫切需要,所以要求上帝差遣工人去传
福音。 v2
●第二节的文字和马太福音九章37-38节所记对十二门徒所作的吩咐完
全一致。祷告求更多的工人,这乃是基督所教导的方法。
3.耶稣以门徒的行动有如羊羔进入狼群。v3
4.实习时应有的心态与行为:v4-12
(1)履行任务须赶快和专心 v4
●「问人的安」:在路上暂停问安闲谈。
●「在路上也不要问人的安」:这里的意思是理应火速去办理上帝
的事,不宜浪费时间在累赘的客套
和寒暄上。
(2)履行任务者应有的表现和待遇 v5-8
●「平安之子」:指「倾向和平的人」,而且是指这个家的主人而
言。
●为主人家求平安符合犹太人的习俗,但在此更是神赐福的途径;
接待客旅是犹太人的美德,但传扬上帝的话的人更应受人接待。
●「不要从这家搬到那家」:原文指「习惯性的搬迁」,这是为了
避免门徒因为太多人接待而搬来搬去
,浪费时间的举动。
◎「不准备」、「不问安」、「不搬迁」、「随遇而安」都是希望
门徒专注于学习传福音,不为其他杂事浪费时间。
(3)任务的内容:医治、宣讲神国临近的信息。 v9
(4)遇到不接受的对待时的举动。 v10-12
●到访后将脚上的尘土跺掉,表示与该处居民断绝关系,他们的罪
恶、沦亡都与自己无干。
●「所多玛」:常与「蛾摩拉」并提,是旧约时罪恶昭彰的城市,
结果遭神审判,被硫磺与火倾覆(参考创世记19章
)。
◎显然这是一个实习的活动,与路加福音九章1-6节耶稣差遣十二
门徒实习的活动相似。其中的教训应该是实习性质。并不是一个
恒久性的教训,可参考在二十二章36-38节,在耶稣被卖之前所对
门徒说的:「但如今有钱囊的可以带着,有口袋的也可以带着,
没有刀的要卖衣服买刀。」
(二)耶稣对拒绝接纳福音的城市所讲的祸(13-16节)
1.不悔改的诸城有祸了,因为古时被上帝毁灭的城市比这些城还好。
v13-15
●「推罗、西顿」:腓尼基的外邦城市,位于加利利北面,他们不像
加利利大多数地方的人,有机会亲眼看见耶稣行神迹及听祂讲道。
●「哥拉汛」:圣经只提到两次,此城接近加利利海,可能位于迦百
农以以北约三公里处。
●「伯赛大」:位于加利利海东北,离岸一点七公里,百姓聚集的地方
,是该城外的野地(见12节)。
●「迦百农」:耶稣传道的大本营,位于加利利海北岸,当地居民有
很多机会看见及听见耶稣,因此,他们弃绝耶稣,所
招致的谴责也就更大。
●披「麻」:「麻衣」,是用山羊毛编织成的粗糙黑色的布料,通常
都是悔改、守丧,或祈求时穿的。通常这种粗糙的布料
是用来作袋子的。
●「蒙灰」:是把灰烬扬在头上,表示惩罚或自卑。
◎知道的越多,责任也越大,这是上帝公平的地方。
2.七十个门徒是基督与上帝之代表。 v16
●「弃绝」:搁置到一边去,不关注。
●「弃绝那差我来的」:哥拉汛、伯赛大、迦百农所遭遇的,也要临
到那些「弃绝」基督的使者所传的信息和工
作的人。
(三)差传完成的喜悦(17-20节)
1.七十人欢喜的回来,报告撒旦也因耶稣的名服了门徒。 v17
●「因你的名」:直译是「在你的名之内」或「用你的名」。
2.耶稣对门徒所言加以证实,一方面肯定自己看见撒旦的失败,一方面
表明自己把权柄赐给门徒。 v18-19
●「我曾看见」:意思是「过去我正看见」。表示耶稣由门徒的胜利
中看到撒旦的失败。
●「我曾看见撒旦从天上坠落」:这七十个门徒胜过鬼,好像闪电从
天发出,那么迅速令人惊讶。鬼是撒旦的使役,所以这正预告了撒
旦的失败。
●「践踏蛇和蝎子」:此两种生物是犹太人熟知的身体伤害来源,也
是旧约圣经里万恶的象徵。创世记三章1-14节
里引诱夏娃的蛇被解释做人类生活中最「原初
」的恶。蝎子是神施惩罚的工具,可参考列王
记上十二章11、14节、历代志下十章11、14节
。犹太法典「他尔根」把这两种生物和撒旦连
结在一起。这里可能指实际的蛇和蝎子或者是
邪灵。而以后者比较可能。
●「仇敌」:应该是指魔鬼。
3.耶稣提醒门徒要欢喜的应该是自己拥有的救恩。 v20
●「记录」(are recorded):原文的时态表示完成的状态,意思是
「已经被记录」。
三、耶稣受圣灵感动欢乐并传告门徒(十章21-24节)
(一)耶稣的祷告(21节)
1.神启示的对象:谦卑人。
2.上帝这样的计画是因为他的美意。
●「这些事」:指耶稣和门徒传道与行异能的含意,也就是「天国的
福音」。
●「聪明通达人」:自以为是、自恃聪明的人。也有可能是用反讽法
来描述这种人(参考路加福音五章31-32节)。
●「婴孩」:谦卑、愿意受教者。
●「被圣灵感动就欢乐」:这里耶稣的喜乐,直接出自圣灵。祂的喜
乐是因为祂跟随者的工作,和他们胜过撒
但的原因。这里的喜乐,和约翰福音四32
到38节记录中,耶稣因着庄稼已经成熟而
内心喜乐一样。
(二)耶稣对自己身分的确认(22节)
1.神启示的媒介:耶稣。
●「知道」:「从经验中得知」的意思。
2.耶稣对自己「弥赛亚」身分有完全的认识,对于自己的职分最终的得胜
也有确定的把握。
●「子『所愿意的』……」:确切宣告耶稣的绝对主权,在救赎的事上
,耶稣有绝对的主权。
●一切所有的,都是我父「交付」我的:「交付」的原文时态表示这交
付,没有时间上的限制。父所
拥有的绝对主权都交付子。
(三)肯定门徒所拥有的福气(23-24节)
1.门徒能够亲眼看见耶稣的作为,亲耳听闻祂的启示,并有分于神国的启奠
,这福气前无古人。 v23-24
●「……转身……对门徒」:这里的「门徒」指的显然是那「十二位门徒
」。
四、好撒玛利亚人(十章25-37节)
(一)律法师的试探与耶稣的对答(25-29节)
1.一个律法师想要试探耶稣。问耶稣:「我该做什么
才可以承受永生」。 v25
●「律法师」:通晓圣经的学者。
●「试探耶稣」:原文表示律法师「想要试探耶稣」。冯荫坤先生认
为这并不一定表示有敌意的试探,而有可能是律法师要对一个身份
不明的教师作些检验。
●「承受」:「得到」的意思。
●「永生」:与「救恩」相等,指「有分于神的国」。
●「我该作甚么才可以承受永生」:直译是「靠着做什么我可以承受
永生」。
2.耶稣反问律法师关于律法上的记载。 v26
3.律法师回答:「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神;又要爱
邻舍如同自己」,耶稣以此为正确答案。 v27-28
●「他回答……」:这位律法师的回答,第一部份取自「谢吗」
(Shema,申命记六章3节、十一章13节),这段经文是抄写在佩经盒
之内随身携带的。第二部份取自利未记十九章18节,显示这位律法师
知道律法。在其他地方,耶稣把这两段经文(申命记六章5节、利未
记十九章18节)放在一起,来回答另一个问题(马太福音二十二章
35-40节、马可福音十二章28-31节)。不论四层面的爱(心、性、
力、意,如本节及马可福音十二章30节所提),还是三层面的爱
(申命记六章5节、马太福音二十二章37节、马可福音十二章33节)
,其重点都是说到,神要求我们完全献上。
●你这样「行」:原文指「继续一直这样做」。
4.律法师反过来询问「谁算是邻舍」。 v29
●「邻舍」:原文的意义是「一个和自己有任何交往的人」。但是犹
太人加上了种族的因素,认为「邻舍」不包括与他们敌
对的撒玛利亚人及外邦人。而法利赛人更可能连一般平
民都不纳入「邻舍」之列。
◎律法师可能是要来抓耶稣的把柄,虽然不知道他到底要用怎样的方式
来抓耶稣的把柄,也许这问题不过是一连串问题的开始,或者这不过
是律法师要来鉴定耶稣水准的测验。但是显然耶稣的反问显露出这律
法师自己早就已经知道问题的答案。所以律法师得要更进一步的问「
邻舍」的问题来显出自己不是故意找碴。
◎律法师的回答与耶稣的回应显示出「靠律法得救」的困难,律法师问
的正是「如何靠行为称义」的问题,而答案正是「地久天长的尽全力
爱上帝与邻舍」,这种一般人无力达成的高标准。
(二)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十章30-37节)
1.有个人由耶路撒冷要到耶利哥去,被强盗抢劫并打伤丢弃。 v30
●「下耶利哥」:「耶利哥城」位于耶路撒冷东面,座落于约旦河谷,
地势低洼。连贯耶路撒冷与耶利哥长约二十七公里的
道路,极其陡峭荒凉,是强盗出没之所。
●「落在强盗手中」:原文有「被强盗包围起来」的意思。
2.祭司与利未人遇到这人,都绕开去了。 v31-32
●「偶然」:「碰巧」、「巧合」、「刚好」。
●「从那边过去了」:可能是为了自己的安危,也避免接触死尸沾染
不洁,有碍执行宗教仪式。这一幅景象生动、有力的表达了犹太人
礼仪律法上的错误。为了保持律法上的洁净,他们把道德的准则和
做人的责任都丢掉了。
3.一个撒玛利亚人经过动了怜悯的心,包裹此人并妥善的安排照料这人。
v33-34
●「有一个撒玛利亚人」:在所提到的这些人,原来在犹太人的心目
中是撒玛利亚人最不可能有这种「爱邻舍」的举动的。
●「用酒和油倒在他的伤处」:酒和油是居家必备之物,可以敷裹伤
口。「油」可以减轻苦痛,「酒」有消毒作用。
●「店」:指「一个接待客旅的公共场所」,和路加福音二章7节耶稣
诞生的「客店」相比,是设备较好,可供旅行者和其车马
休息过夜的地方。
●「二钱银子」:这个数量的银子,是一个普通工人两天的工资,够
在小旅店食宿月馀。
●「我必还你」:他所付的只像是订金,现在他的承诺是其他的费用
。这个人应该是守信用的人,店主显然也知道他的话可靠。
4.耶稣反问律法师到底谁是真正的邻舍? v36-37
●哪一个「是」....邻舍:原文有「成为」的意思
(strong编号:1096)。
●「哪一个是……邻舍呢?」:现在问题变成「谁用行动证明自己成
为一个好邻舍呢?」
◎律法师要弄清楚谁配得到爱,但耶稣却要求人主动去做人的邻舍并
付出爱-不论对方的种族与背景。
◎这个比喻指出犹太人的宗教领袖虽然口口声声说遵守律法,但对大
家公认的律法的总纲却完全没有做到,反而犹太人看不起的撒玛利
亚人倒在真正实践这律法。律法的基本是爱神和爱邻舍,要有怜悯
,律法的精神才能实现。若只为保障一己安全,或者只顾拘泥条文
,罔顾爱神爱人的责任,是对律法精神的破坏。爱邻舍就是帮助一
切有需要的人。
◎「邻舍」这个关系是可互换的,所以撒马利亚人是那受伤的人的邻舍
,也表达了受伤的人是撒马利亚人的邻舍。因此耶稣的意思是「只要
有需要的,都应该是你我的邻舍」,我们也该随时准备成为有需要的
人的邻舍。
五、马大和马利亚(十章38-42节)
(一)耶稣到马大和马利亚家里,马利亚在耶稣脚前听讲道。 v38-39
●「一个村庄」:大概指「伯大尼」,离耶路撒冷大约三公里。
●「接」他到自己家里:意思是「欢迎客人」。
●「听」:原文的时态显示马利亚是「继续的听」。
(二)马大因为事物繁多内心忙乱而要求耶稣差派其妹妹来帮忙。 v40
●「忙乱」:原意是「绕圈子」。
●「就近前来」:马大因忙乱要求帮助就冲到耶稣面前,她的动作带有
爆炸性的味道,她的话也一样。
●「…你不在意吗?请吩咐她…」:这话是指责耶稣,让马利亚独享清
闲而她一人为服侍而忙碌,要求耶稣命令马利亚也起来帮忙。
(三)耶稣称赞马利亚懂得选择不可少的上好福份。 v41-42
●「思虑烦扰」:「思虑」是「分心」之意,「烦扰」是「混乱」之意。
马大里面是毛躁不安,外面是又急又慌。
●「只有…夺去」:马利亚的安静受教、与主亲近,是信徒不可缺少的态
度,也是领受上帝恩典的途径。
◎上帝的话语是一切事奉的基础和根本,不可让教会或个人事务上的忙碌
活动,分散或者占去了应该用在神话语上的注意和时间。马大一心一意
想做个尽责的主人,马利亚一心一意要做个好门徒。耶稣在这个家庭里
的责任不是来作客人,而是要完成祂传道的使命。耶稣责备马大让物质
上的忙碌妨碍了属灵的生活。
六、在犹太的教导(十一章1节 - 十三章21节)
(一)祷告的教训(十一章1-13节)
1.门徒求耶稣教导祷告,耶稣教导之。(十一章1-4节)
○马太福音六章9-15节
(1)门徒见耶稣有深刻的祷告生涯,乃请教之。v1
◎「求主教导我们」:耶稣早先已吩咐过(见马太福音六章7-15节
),但因其以身作则的榜样,使门徒再次对祷告课题有兴趣,而耶
稣则择要再教之.
◎「约翰教导他的门徒」。见路加福音五章33节,马太福音九章14节
可知他们常禁食祷告。
(2)主祷文 v2-4
●「名」:在希伯来文中,名字代表一个人的本质,特徵和人格,
而且按照我们对他的认识或他向我们启示的程度而定。
●「圣」:希腊形容词「hagios」,原意为「不同」或「分别」。
动词「hagiazesthai」,意为不同,给予一个独特的地
位。
◎「尊你的名为圣」:可说「求你使我们能够把与你本性和品格相
称,也是你所要求的独一的地位献给你」。
●「国」:神的国,即指神的旨意能像在天上那样完全的实行在地
上的一个环境。(可参考马太福音三章2节、四章17节)
,所以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是解
说「你的国降临」。
●「日用」:epiousios,原指「跟着的一天」。
●「赐给」:原文的时态表示是「继续赐给」。
●「试探」:peirazein,译做「试炼」比较恰当。
●「凶恶」:指那「恶者」,即魔鬼。
◎「我们在天上的父」:「我们」 指大家而非个人,
「在天上」 提示了上帝的圣洁与能力,
「父」 象徵着造物主与我们的关系是亲
密的。
◎耶稣在马可福音中,只有六次称上帝为父,且从不在门徒圈子外
使用,可见此关系并不随兴而成,必须敬虔看待和有相当的体认。
◎ 「不叫...凶恶」:表示不要让我们遇到无法抵受的试探或试炼
,并救我们脱离魔鬼的权势。
2.耶稣以比喻说明祷告应有的态度及上帝的回应(5-10节)
○马太福音七章7-11节
(1)以朋友透过切求而终于获得答应的比喻来鼓励基督徒要恳切的祈求
天父。 v5-8
●「借」:在此原文所用的「借」是指为朋友的缘故把东西借给对
方,与另一种收利息或生意上来往的借贷不同。
●「请借给我....」:原文语态显示有「现在就借给我....」之意
,表示有急迫性。
●「搅扰」:有「促成、造成厌烦及疲惫」之意,可对照路加福音
十八章5节。
◎「门已经关闭」:当时东方的门锁不容易打开。
●「我不能」:有「我不愿」之意。
●「情词迫切」:有「不顾羞耻」之意,迦南妇人为她女儿的祈求
(马太福音十五章22-28节),及亚伯拉罕为所
多玛的祷告(创世记十八章23-33节)是很好的
例子。
◎即使不方便,朋友之间「情词迫切的直求」也会奏效。上帝对我
们既然比朋友对我们好,那我们对神也可以不顾羞耻的直接恳求
,上帝会愿意帮助我们。
(2)结论:天国的原则是「祈求就给」、「寻找就寻见」、「叩门就开
门」。 v9-10
●「祈求」、「寻找」、「叩门」:此三字的原文时态皆表达出持
续的意思。
◎这里形容上帝的慷慨,只要愿意的人就可以获得。
3.正如父亲知道要拿好东西给儿女,天父乐意将好东西(就是圣灵)赐
给寻求祂的人。 v11-13
●「饼、石头」、「鱼、蛇」,「鸡蛋、蝎子」:皆是鲜明相反的对
比。
◎巴勒斯坦地区的蝎子把爪和尾巴蜷起来,就像鸡蛋的样子。
◎圣灵是上帝要给人的最好礼物,在此耶稣说明上帝的慷慨,也许我
们会求错,但是上帝会如同父亲照顾儿女般的把最好的东西,也就
是圣灵给他的儿女。
(二)耶稣和别西卜(十一章14-23 节)
○马太福音十二章22-30节、马可福音三章20-27 节
1.有人怀疑耶稣所行的神迹是藉着「鬼王」的能力。 v14-16
●「别西卜」:此字是由希腊文直接音译过来,意思是「土地的主宰
」或「土地之神」。虽然在犹太人的观念之中,撒旦
没有正式被称为「别西卜」,但在耶稣的答辩之中,
别西卜很明显的是指撒旦。
●「求」:为持续动作(马太福音十二章38 节)
●「天上来的神迹」:为属天能力的表现。如马太福音十二章 38 节
、十六章 1 节提到之约拿神迹。
2.耶稣对于别人提出祂的异能是藉着「鬼王」的力量来行事提出反驳。
v17-18
●「自相分争」:直译是「一家敌对另一家」。
◎「凡一国自相分争」:指耶稣若是藉着撒旦赶鬼,就表示鬼王的国
度中有分争和破裂。假如撒旦真的要藉祂的力量来毁灭祂自己国度
中的鬼,邪恶的国度就是有了内战,它们国家的命运就要完结。
◎「因为你们说」:指耶稣重复第 15 节人们对祂的指控
3.耶稣叙述自己赶鬼的能力是靠神而来,阐明神国度的临到。耶稣并叙
述撒旦像一个壮士护着自己城堡。 v19-21
●「靠着神的能力」:直译为「神的手指」,马太十二章 28 节所用
为「神的灵」,出埃及记八章 19 节则为「神的手段」
4.指耶稣仍捆绑了撒旦,攻进城堡,掠夺了撒旦的宝藏,彰显神的国度。
v21-23
●「披挂整齐」:「全副武装」。
●「住宅」:「家园」,指撒旦的国。
● 「倚靠」:原意是「说服」,引伸为「信靠」、「倚靠」。
●「他的赃」:His plunder,指耶稣把人夺回。
● 「相合」:With,指站在同一边。
● 「收聚」:如稻的收割、羊群的聚合。
◎首先有人怀疑耶稣所行的神迹,甚至认为祂所行的异能是藉着「鬼王」
别西卜的力量。 耶稣对这些人提出强有力而且毫不留情的反驳。难道
撒旦会和自己作对, 把自己的下属都赶走吗?所以,世人应该看得见
这乃是「神的手段」在他们中间。 唯有如此,才能领悟到,神的国度
离他们是多么近了。 耶稣接着说,撒旦像一个壮士护着他的城堡,但
耶稣比那壮士更强,捆绑了壮士(见以赛亚四十九章 24 -26 节) 攻
进了它的城堡, 掠夺了他的宝藏。
(三)污鬼回来(十一章24-26 节)
○马太福音十二章43-45 节
1.污鬼离开人后,四处寻找安歇之处,找不到就回到原来的地方看。v24
●「无水之地」:指沙漠旷野之地,鬼魔出现的地方。
●「寻不着」:Not finding any,持续的动作。
2.污鬼发现人内心空出来,就找了其他的同伴继续一同去住,于是那
人的情况就更不好了。
◎此几节是专对那些被鬼附着而得痊愈的人说的, 他们的身心如同
房屋一样,必须有居住者在内。 在他们洁净之后如果不被圣灵充
满,便会有再被鬼魔侵占的可能,而且第二次的侵占不只是当初那
个鬼,而是又带来了更多更恶的鬼。
◎NIV study bible认为这里可能是指犹太人中那些赶鬼者所做的工作
,他们自称可以赶出污鬼,却又拒绝上帝的国度,因此鬼只是被暂
时赶出。
(四)真正的福气(十一章27-28 节)
1.耶稣讲道时,有一个女人称赞耶稣的母亲是有福的。 v27
2.耶稣同意这女人的说法,但说明遵行上帝教训的人更有福。 v28
◎当耶稣在讲道时, 一个女人毫不忌惮的大声赞美祂以及他的母亲,但耶
稣并未看重这种出于情绪激动时的话, 只淡淡的告诉她,最重要的还是
要听从并遵守神的话。
(五)责备求神迹的世代 (十一章29-32 节)
○马太福音十二章38-42节
1.众人求看神迹,耶稣阐明在这邪恶世代,除了自己死以外并无神
迹。 (v29-30)
2.尼尼微居民与示巴女王尚且知道把握机会悔改追求真理,但犹太人
面对比约拿和所罗门更伟大的人时,反而顽强不信,在末世审判时
自然要被定罪。 v31-32
●「南方的女王」: 见列王纪上十章1-10节、历代志下九章1-12节
。远道而来的示巴女王
●「地极」:指「最远之处」。
●「要起来」:Shall rise up with,可能指「从死里一起复活」或
为反映希伯来文或亚兰文在法律上的本意「一起站起
来」,也就是原告站起来对被告的指控。
●「一人比所罗门 ( 约拿 ) 更大」:一人,是指耶稣。祂比所罗门
更大,讲说神的智慧,祂比约拿更大,经过死且进入复活。
◎想到那些人时常要求祂从天上显个地上没有的神迹 (16 节 ),耶稣
说,除了传道的先知约拿的神迹以外,没有任何神迹会给这个邪恶的
时代看。约拿曾被奉派到罪恶的尼尼微传扬悔改之道, 尼尼微人听
了就披麻蒙灰痛改前非。 如今,耶稣也扮演着相同的角色,传扬神
国度的来临。如果当代的人真有灵性的话,这简单的信息已足够他
们使用了。 然而他们却不肯悔改,因此在审判之日尼尼微的人与南
方的女王要起来控告以色列人,因为尼尼微人和南方女王没有看到
任何特别的神迹,就听了先知的话悔改了。
(六)论心里的光 v33-36
○马太福音五章15 节、六章22-23 节
1.人点灯是希望所有的人都能看见。 v33
2.眼睛身上的灯,眼睛了亮与否影响人对光线的接受程度,同样的,人
内在对上帝的了解能力也应该要小心维护。 v34-36
●「灯」:指「耶稣」或「耶稣的工作」,让进来的人都看得见。
●「地窖」:指一个隐密的地方。
●「了亮」:Clear,指「单纯」、「纯一无二」。此字也可以用来指
道德上的「真诚」、「纯洁」或「慷慨」。
●「昏花」:基本意义是指「身体上的不适」,也可以用来指「眼睛的
病」或者「道德上的邪恶」。
◎这里的意义是指耶稣出来传道,当然是希望所有人都能看到亮光,
因此耶稣绝对不会不希望人们更认识他。那他为什么要拒绝犹太人
向他求神迹呢?因为这些犹太人看不见耶稣的原因不是因为「光线
不够」,而是他们内在的眼睛昏暗了,无法感受到耶稣所带来的光
。因此耶稣在责备他们之后,用隐约的比喻来说明以色列人的问题
,并希望犹太人小心自己内在的省察能力。
◎这一段经文如果单独分离出来,就难以解释。但由十一章37节中可以
看出这一段讲论和上面「责备求神迹」是连接在一起的讲论,因此把
「责备求神迹」当成是这一段讲论的上文,就容易了解耶稣所说的其
实是要指明犹太人的「领受能力」有问题。
(七)谴责法利赛人和文士 (十一章37-54 节)
○马太福音二十三章 1-36 节、马可福音十二章 38-40 节、路加福音
二十章 45-47 节
1.一法利赛人请耶稣吃饭,并诧异祂饭前不洗手,耶稣告诉他们:「里面
」的清洁远比「外面」的洁净重要。 v37-41
●「饭」:是指在会堂祷告完以后回来时吃的那一餐,而非指早餐。
●「坐席」:Recline at table,「躺卧」,「躺在沙发上」。
●「洗手」:原文是「洗」,意思是「浸入水中」,是宗教礼仪上的
洗濯。
●「如今」:原文是指法利赛人现在作的,也是古时的人所作的。
●「你们里面」:Inside of you,耶稣指责法利赛人把杯子的外面洗
乾净,但却不管里面装的是什么。当然,里面和外
面都一样要洗乾净,不过在程序上应该把洗里面放
在优先。
●「勒索」:「夺取」 ( 马太二十三章 25 节 ) 。
●「邪恶」:「恶人」。
●「里面的」:Which is within,确切意思不明,可能是把杯盘内的
东西拿去救济别人,同时内心也有爱弟兄的情感和公义
,那么外面的也要因此「洁净了」。也有可能是讽刺法
利赛人内心注意的其实是「财富」与「利益」,因此要
把自己内心所看重的分给穷人,执行出「公义」与「怜
悯」,那礼仪上的洁净与否,就反而是次要的了。
2.耶稣指法利赛人的敬虔是虚有其表,疏忽了公义和爱神的事;贪图名
利,使人沾染了污秽而不自知。 v42-44
●「薄荷、芸香」:两者都是调味品和药材,上帝本来只吩咐人由五
谷、酒、油等出产中捐出十分之一,而法利赛人为了表示敬虔,连
薄荷、芸香、菜也捐出十分之一。
●「反倒不行」:这里直译为「忽略」,意思为「从旁边走过」。在
马太二十三章 23 节的原文才应当译为「反倒不行」。 本文 ( 路
加 ) 中为公义和爱神的事;马太则为公义、怜悯、信实之事。
●「当行的」:应当有的。
●「不可不行的」:Without neglecting,「不可忽略」。
●「会堂里的首位」:指会堂中,台上面对会众的那种半圆形的位置。
●「不显露的坟墓」:若有人沾染了坟墓,要有七天的不洁净(民数
记十九章16节)。在马太二十三章 27 节中则称为「粉饰的坟墓」
,指别人不知道自己有多败坏。
3.对律法师的辩解,耶稣指明律法师的言行不一 (v45-46)
●「蹧蹋」:「侮辱对方」。这里律法师发言辩解,是因为通常律法师
也是法利赛人。
●「担子」: 是指律法师靠自己口头遗传,编纂成一套详尽而锁碎的
条规,对一般以色列人而言,这是一个可怕的重担。
●「动」:移动、改进。可能指「帮助遵守」或「修正使之可行」。
4.耶稣指出当代的律法师,不但默许自己祖宗逼害先知的行为,而且还变
本加厉,杀害神的儿子和使徒,所以要加倍的惩罚 (v47-51)
●「修造先知的坟墓」:表面意思为尊崇并记念对先知的记忆。 但在
上下文里,可能另有这样的含意:「他们修造沉重的坟墓,为的是确
保这些先知再也不会回来找活人的麻烦」。
●「祖宗」:亦可指「同质」之人。
●「喜欢」:完全赞同别人作为。外表上这些律法师为那些被他们祖先
所杀害的先知修建坟墓,彷佛他们不同意他们祖先的作法,可是实际
上他们忽略了,他们反对先知的教导,他们所作的竟和他们祖先过去
所作的完全一样。所以他们乃「证明他们自己的不是」。
●「神用智慧」:马太福音二十三章 34 节,耶稣用「我差遣」而没有
用「神的智慧」,本节耶稣乃「靠着神全备的智慧说」。
●「都要问」:May be charged against, 「讨 ( 流先知血的 )
债」。
●「从亚伯的血起,直到... 撒迦利亚的血为止」:亚伯的血是在旧约
中 ( 创世记四章10节 ) 第一个被流出来,撒迦利亚 (历代志下二十
四 22 ) 是最后的一个。从时间上的先后次序言,乌利亚被约雅敬王
所杀是发生在撒迦利亚被杀之后。不过,在旧约正典中,创世纪是第
一卷书,历代志则是最后一卷书 ( 参考马太福音二十三章 35节 )。
5.耶稣指责律法师夺走了知识之门的钥匙,不但自己不进去学习,还阻止
其他人进去学习。 v52
◎律法师是犹太人的神学与圣经教师,结果却让真心想追求真理的人不
得其门而入。
6.文士和法利赛人极力要引诱耶稣多说话好拿他的把柄。 v53-54
●「极力的催逼他」:原文的意思是「怀恨于心」、「对某事愤恨」。
●「引动祂」:诱导祂。
●「引动他多说话」:直译是「他们又用许多问题,想要诱导他多开口
说话」。
●「私下窥探」:意思是「藏在人看不见的地方,伺机攻击」。
●「拿」:「用网罗捕捉」、「打猎捕捉东西」、「打猎」。
◎耶稣责备文士和法利赛人非常严谨的洗刷杯盘的外面, 却完全忽略
了更加重要的里面清洁。 他们矫揉造作,故意超越律法对人的要求
以示敬虔。举例来说, 律法要求他们把一般农作物的十分之一献给
神,但他们却把后园中的几株小菜等微不足道、鸡毛蒜皮的东西也要
计算在内, 却完全漠视了公义和爱神的真意。 他们像未经标示的坟
墓,使不警觉的人失足跌倒,碰到死人沾染污秽。 他们制定了各种
不同条规的要求,如同重轭加在一般人的身上, 自己却袖手旁观,
置身法外,对不胜负荷的人,连一指之力也不肯给予帮助。 他们手
中掌握着开启救恩之门的钥匙,非但自己不肯进去,反而挡住了门口
,连那些想要进去的人,也无法进去。
(八)防备假冒为善(十二章1-3节)
○第1节同马太福音十六章6节、马可福音八章15节。
○第2、3节同马太福音十章26节、马可福音四章22节、路加福音八章17节
1.有众多的人聚集,耶稣开始讲道,警告门徒要防备法利赛人的教导。v1
●「几万人」:应该是夸张的语法,和使徒行传二十一章20节用法一样
。指大量的群众聚集。
●「甚至彼此践踏」:描述群众拥挤的程度。
●「先对门徒....」:先对门徒讲的这段话到十二节为止。
●「要防备」:原意是「把你的悟性用于你自己身上,以避免....」。
●「酵」:犹太人往往以「酵」来比喻罪恶的腐化作用,可以参见哥林
多前书五章6-8节、加拉太书五章9节。
这里指这些法利赛人的错谬教训以及虚伪、邪恶的心态。
2.通则:事情的真相终必显明。v2-3
●「掩盖」:原意是「四面八方完全掩盖起来」。
●「房上」:当时的人公布事情之处。
◎假装敬虔与表里不一,暂时虽然不会被察觉,终究会真相大白。
◎「真实」,是信仰的第一要求。「虚假」,似乎是基督徒的大敌,
与其为了求他人的称赞而假冒为善,还不如真实的表明自己的真相
。上帝是灵,要用心灵和诚实来敬拜!
(九)勇于面对逼迫(十二章4-12节)
○v4-7 同马太福音十章28-31节
○v8-12 同马太福音十章32-33节、十二章32节、十章19-20节
1.杀身体之外不能做什么的,不需要惧怕之。 v4
2.真正要怕的是上帝─杀身体以后有权把人投入地狱。 v5
●「怕」:也可以翻译成「敬畏」。
●「地狱」:由希伯来文「欣嫩子」音译成希腊文。
欣嫩子谷是起初犹太人们以婴孩为祭献给迦南神摩洛的地
方。献的方法是把婴孩放在摩洛神像烧红的双臂中。
约西亚王(列王记下二十三章10节)废除这种可憎的仪式
后,这山谷就成为焚烧垃圾的地方。那地方的火日夜不停
的烧着,所以被用来表示上帝要施惩罚的地方。
3.上帝必然眷顾 v6-7
(1)连微小的麻雀上帝都详细眷顾。 v6
●二分银子大约是合美金一角。
●麻雀是当时穷人的食物。
(2)而门徒比麻雀在上帝眼中更加贵重,甚至连头发的数目上帝都仔细
眷顾。 v7
◎耶稣鼓励门徒不要害怕,因为真正该怕的只有上帝,而上帝却是无微不
至顾念门徒的上帝,既然上帝如此顾念你我,那还有什么好怕的呢?
此段提到天父将是门徒的倚靠。
4.要在人面前承认基督 v8-9
(1)在人面前承认基督与否,直接影响日后基督是否承认此人(即影响
这人是否得救)。
◎此段提到承认基督与否将是未来得救的必须。当然,把基督当上帝就
一定会承认他。
5.说话亵渎圣灵的不得赦免 v10
●参考马太福音十二章31节、马可福音三章28-29节。而马太福音中
「亵渎圣灵」的上下文显明这行为是把耶稣靠圣灵能力所行的真正
神迹奇事,当作是撒旦的作为。
●「干犯」:against。
●「亵渎」:羞辱。
6.当被控告到掌权者面前时,圣灵会教导当说的话。 v11-12
●「不要思虑」:「不要开始挂虑」。
●「当说的话」:直译是「必须要说的话」。
◎此两段提到圣灵的地位以及工作,在面对逼迫的时候圣灵将主动介入
帮助门徒,所以门徒可以有倚靠。且圣灵将亲自教导门徒说话,亦即
门徒说的话将是圣灵的话与圣灵的工作。而把耶稣赶鬼这样的圣灵工
作说成是邪灵的工作的,是亵渎圣灵。那不接受门徒倚靠圣灵说出的
话,岂不也接近是亵渎圣灵?
◎此大段由天父、圣子、圣灵的不可侵犯以及权威,和天父、圣子、圣
灵的顾念与参与来鼓励门徒勇于面对逼迫!
(十)无知财主的比喻(十二章13-21节)
1.起因:有人请耶稣帮他和他的兄长分家产。 v13
●按律法规定(申命记二十一章17节),分家业时,兄长多得一份,
即三分之二归兄长,三分之一归小弟。
●按当时的习惯,夫子有权根据摩西的律法替人分配家产。
◎这人向耶稣发出的请求既自私又只顾现实,他显然没有认真听耶稣
前面的教训,所以发出这与耶稣的教训无关的请求。
2.耶稣拒绝他的要求。 v14
3.耶稣趁机警戒众人不可贪心,因为生命跟家道丰富无关。 v15
●「免去一切的贪心」:直译是「要离去贪求更多的欲望」。
◎耶稣关切的是这人心中的贪念。
4.耶稣用无知富翁的比喻来警戒众人不要贪心: v16-20
(1)富翁丰收,为自己的财富如何收藏担心。 v16-17
●「田产丰富」:直译是「出产量很大」。
●「自己心里思想」:原文的时态表示财主继续不断担心他的问
题。
(2)于是一面定计画建造仓库,一面要自己的灵魂安心享受。 v18-19
(3)上帝责备财主的无知,并要收取财主的灵魂。 v20
5. 结语:凡为自己积财,在上帝面前却不富足的,也是这样,必在自己不
在意的时候,蒙受上帝的审判。 v21
◎这财主终日所担心的是自己的财富问题,而以为财富可以给他永远的福
乐,然而终有一日死亡临到,一切成空。而20节上帝收取财主的灵魂,
与财主的无知并不一定有因果关系,此比喻的重点耶稣在21节已经说明
了,不该做过多偏离主题的揣测。
(十一)不要忧虑(十二章22-34节)
○马太福音六章19-21节、25-34节
1.因为v21的结论,所以门徒不需为生命和身体忧虑。 v22
2.理由与通则:因为生命胜于饮食,身体胜于衣裳。 v23
3.申论: v24-29
(1)自然界生物的生命上帝照顾,而人的生命比这些贵重,所以上帝一
定也照顾。 v24, 27, 28
●「乌鸦」:泛指一切乌鸦类的鸟。
●「百合花」:此字特别是用来指「白色的百合花」,不过一般也
用来指许多类似百合花的花朵。
(2)自己的思虑并不能改变许多重要的事实,那还忧虑什么呢?
●「寿数多加一刻」:原文直译是「使身量多加一肘」。
●「一肘」:四十六公分、十八英寸。
(3)结论:不要求吃甚么,喝甚么,也不要挂心。 v29
●「不要求」:「现在停止求」,原文是现在命令语气。
●「求」:寻求、seek。
●「挂心」:原意是「悬在半空中」,后来转为「忧虑、怀疑」。
◎自己的思虑无益,而且有上帝看顾,因此不必忧虑。
4.吃喝是一般人所担心的,而基督徒的生活需要,上帝早就知道。门徒只要
挂虑上帝的国度,上帝就会把生活所需要的东西供给门徒。 v30-31
5.上帝的子民啊!不要惧怕,因为上帝乐意把国赐给门徒。 v32
●「小群」:这样的语法有「怜悯」的意思。
●「国」:参照路加福音二十二章29节,指主权和治权。
◎上帝的子民应该是把上帝当上帝的一群人,所以关心上帝的国度应该
是正常的表现,也该相信上帝必然供应适当的衣食。 当然,这里没
有说人的日常生活需要不重要,而是提到基督徒的人生目标应该是上
帝的国度,而不该汲汲于生活的需要本身。
6.要变卖所有的分给穷人,积蓄财宝在天上。 v33-34
●「坏」:原意是「老的」、「变老」。
●「变卖所有的分给穷人」理由是在34节。而此句话是不是要按字面遵
守? 还是当成耶稣对 34 节与賙济穷人的加强语气教导?本身无法由
此段经文看出,而我们如果参照路加福音十章 38 节、约翰福音十九
章 23 节,可知耶稣的跟随者仍有私人财产,而耶稣也没有反对他们
拥有。由这些经文可以对照了解这句经文应该做「加强语气」解!意
思是吩咐门徒「不要被钱财缠累」。
◎应用:不要惜物过于爱人,不要让钱财影响自己的心志。
(十二)要警醒预备耶稣再来(十二章35-48节)
○马太福音二十四章45-51节
1.要像警醒的仆人等待主人由婚宴回来一样的警醒等待耶稣再来。v35-36
●「束腰」:当时东方人穿长外衣,不容易走得很快,所以在走动之前
很重要的一件事是把腰束起来。
●「点着」:原文时态显示:「已经点着了,还要继续点着」。
2.主人回来了看到仆人警醒,仆人就有福了。 v37-38
●罗马人把一夜分成四更,犹太人及希腊人把一夜分成三更。
都是由晚上六点到早上六点等分为四份或三份。
◎耶稣用警醒的仆人来勉励门徒要警醒。
3.主人如果知道窃贼何时来到,就会警醒,不让贼摸进屋子。 v39
4.门徒也要一样预备,因为在人想不到的时候,耶稣就会再来。 v40
◎耶稣用主人警醒防窃贼的比喻,勉励门徒警醒等候他再来。
5.彼得问耶稣教训的对象。 v41
6.耶稣用忠心管家的比喻回答彼得。 v42-46
●「管家」:当时人家中所请管理家务的人。
(1)忠心的管家:管理家中的仆人,按时分粮。
结局:主人要派他管理一切所有的。
(2)不忠的管家:恶待其他仆人,吃喝醉酒。
结局:主人要严厉地处罚他,视他为不忠心的人。
●「重重的处治他」:原意是「切为两半」。
●「和不忠心的同罪」:通常是指不信,但这里可能指不可靠、不
能信任。
◎正如「好撒玛利亚人的故事」一样,耶稣用忠心管家和不忠心管家
的表现与结局来回答彼得,就是任谁愿意当忠心管家,都有一样的
福气。
7.知道的多,被要求也多。 v47-48
原则:多给谁就向谁多取,多托谁就向谁多要。 v47-48
◎而这里耶稣更进一步的表示,彼得知道主人的意思,就要负更多的
责任。
(十三)耶稣引起分裂(十二章49-53节)
○马太福音十章34-36节
1.耶稣来如同把火投在地上,如果因此烧起来,也是耶稣的心意。 v49
●「不也是我所愿意....」:直译是「我何等愿意这火已经烧着了」。
2.耶稣知道自己还有应当受的洗(十字架),内心十分迫切。v50
●「当受的洗」:显然是指十字架的死。
3.耶稣来将带来分争(因为对真理认知不同产生的)。 v51-53
◎当真理来到世间时,有人接受有人不接受,因此自然就产生对立。
关键性的真理出现,在人世间引起爆炸性的影响,有如野火燎原。
而耶稣心中迫切的渴望达到上帝交付的替赎使命,似乎也表明了这
使命在耶稣心中也有爆炸性的影响力。
(十四)当分辨时候、按理而行(十二章54-59节)
1.人懂得分辨气象的变化,怎么不懂得分辨这时代呢? v54-56
●「西边」:地中海的方向。
●「南风」:吹自阿拉伯沙漠地带。
●「这时候」:只耶稣所带来的新纪元与抉择关头。
◎众人看过耶稣的神迹记号,应当懂得分辨才对。
2.要自己判断什么才是对的。 v57
3.小心判断不清将让自己到法官面前被判有罪,要为自己的错误付上足够
的代价。 v58-59
●「拉你」:「粗鲁的拉下去」。
●「官」:「执行者」的意思。同英文的practor,执行惩罚的人。
●「半文钱」:约等于美金半分。
◎耶稣用这比喻来解释人应当小心分辨省察,寻求解决之道,免得最
后要为自己的无知付上代价。
◎在耶稣的眼中,当时的众人应当可以分辨这个关键时代的特徵。由
耶稣的所作所为,人们应当可以知道这是弥赛亚降临,神国开展的
关键时刻。
(十五)悔改与灭亡(十三章1-9节)
1.有人告诉耶稣彼拉多的暴行与加利利人的遭遇。 v1
●「正当那时」:显示下面的记录与前面的讲论密切相关。
●「彼拉多」:于主后二十六年至三十六年间任巡抚,管辖犹太、以土
买、及撒玛利亚。
◎很可能是因为耶稣前面的讲论有「审判」的观念,引起一些人把当时
有些人遭到「恶报」的消息告诉耶稣。
2.耶稣表示遇到这些苦难的遭遇并不是因为他们罪比众人多的关系,而旁
观者应该警醒,如果不悔改所遭遇的会比这些更糟。 v2-5
◎当时犹太人的观念认为人遭遇横祸或疾病,一定是因为犯罪的缘故,
所以被上帝惩罚。耶稣一方面指出这观念的错误(没有遭遇苦难的人
可能自以为比在苦难中的人道德高尚),一方面也呼吁众人悔改。
3.耶稣用无花果树的比喻来表达上帝的宽容与审判。 v6-9
●「白占地土」:「使土地完全没有用处」。
◎「无花果」:以色列的国花,在旧约中常常用来象徵以色列国。
◎这比喻显示,上帝一方面是宽容的,愿意给人再一次的机会,却也是
严厉的,充分的赐予恩典后如果仍然不悔改,结局是可怕的。
(十六)在安息日治好驼背的女人(十三章10-17节)
1.时间:安息日。
地点:会堂。
背景:耶稣正在教训人。 v10
2.主角:一个被鬼附着的女人。
生病时间:十八年。
症状:腰弯得一点直不起来。 v11
●「被鬼附着病了」:直译是「有一个软弱的灵」,意思是妇人病因
是这个「软弱的灵」。
●「腰弯」:医学用词,指「脊椎弯曲症」。
3.耶稣医治了女人,女人归荣耀给神。 v12-13
●「归荣耀与神」:原文的时态显示是「开始归荣耀给神并继续归
荣耀给神」。
4.管会堂的指责耶稣不应该在安息日治病。 v14
●「说」:直译是「回答说」。显然管会堂的人认为自己的职责重要
,不应当无视于耶稣干犯安息日的举动,而采取主动的表
现。
●「管会堂的」:负责安排犹太会堂的崇拜程序的人,所以是颇有地位
的人。
5.耶稣指责管会堂的人假冒伪善,即使是安息日,为了维护牲畜的性命
与好处,人还是会牵他们去喝水。而这女人比牲畜贵重,应该在敬拜
上帝的安息日解开她身上撒旦的捆绑。 v15-16
●「主说」:直译是「主回答他说」。
6.耶稣的敌人因耶稣所说的话惭愧,众人因耶稣所行的事欢喜。 v17
●「都惭愧了」:觉得不好意思。
(十七)芥菜种与面酵的比喻(十三章18-21节)
○马太福音十三章31-33、马可福音四章30-32节
1.耶稣用芥菜种的成长来比喻神国的扩张性。 v18-19
●「宿」:「筑巢」、「搭帐棚」。
◎「芥菜」:这种芥菜并不是一种草本植物,而是种在原野上可以
长大成树的,高度可达三公尺以上。芥菜的枝丫间经
常可以见到鸟类栖息,因为鸟喜欢吃芥菜的小黑种子
。此种植物是一年生的植物。
2.耶稣用面酵让整团面起作用来比喻神国的影响力。 v20-21
●「三斗面」:与创世记十八章6节中撒拉使用的面等量。不过不一
定代表什么深切的含意。
◎这比喻可能表达几种可能含意,面酵在圣经中虽然常常表达不好的
意义,但在这里并不一定表达不好的意义。有以下几种可能的解释
(1)天国的扩张性
(2)天国的工作不是肉眼可见
(3)天国的工作是由里面做起
(4)天国的能力是由外面来的
(5)天国的内部还是会混杂有败坏的人(把面酵作负面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