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序言 1章1节至18节 |
我们若研究约翰福音和旧约,必能发现他们在思想模式上有极多相似之处。犹太思想丰富了道的观念。我们在智慧文学里头,发现其中有神藉着智慧的道来创造的观念(参箴八)。紧紧联系的则有拉比的教导:律法书有分于创造。死海古卷的发现更加使人理解到,犹太思想对于约翰福音是很重要的。
然而,本序言具有它的独特性。它的观念是基督教的,目的是作好预备功夫,以记录一位独特人物的生平事迹。本福音书就是理解此序言的最佳钥匙,而不是将它们颠倒了。细细的研读本书,将让我们发现序言其实是吻合了福音书即将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一切。
1:1-18
一1-5 永恒先存的‘道’ 约翰福音与创世记的序言极之相似。约翰清楚表明‘道’先存于世界的被造。这样的意思隐藏在序言里:‘太初有道’。虽然这句的动词的用法属于过去时态,但其意义则属于连续式。现在所存在的道,其实在世界被造之前已经存在了。这4个字介绍了福音书中极深奥的主题,接着下来的两句话更加突显出道的深奥之处。译为with(和合本:‘与……同在’的希腊文前置词,含有相交(communion)的意义。当中又有‘面向神’之意,因此又指出道和神之间有区别。但是,紧接着来的‘道就是神’,却又把读者引进另外一个层面的认识。这样的写法不能够以形容词(那就是:道具有神性)的用法来理解,因为这将削弱了‘道就是神’这句话的意思。既然在原文里,在神之前没有冠词,那么这道必然具神的格性。既然神是个名词,约翰必定是确定道的神格(Godhead)本质。道不单有神性(divinity),祂就是神(deity)。
约翰随即宣告道有创造的大能。希腊原文中特别强调道的力量;重申没有道便没有创造。从创造工作中可让读者体会了道与神之间的亲密关系。新约圣经一再重复基督参予创造这个主题。约翰特别强调这主题是为了抵挡诺斯底思想(gnosticism)里的谬误,后者认为道于本质上与神不同,是神与世界的中介者,从而盼望保护神不受这基本上是邪恶的世界所玷污。约翰继续强调,由于道参与创造之工,生命也就理所当然的在祂里面。这也是本福音书的基础命题,在二十章31节这命题再次受到强调,就是读者在道里可以找到生命。
生命和光有十分紧密的关系。在物质世界里,没有光便没有生命,约翰把这个观念应用在属灵的范畴里。因此,我们必须用第4节所提及的‘光’去理解第5节经文的意思。每个人的心中应有一道光,指的是良心与理性的光。
1:1-5
第5节 第5节的焦点却转移到世人所处的环境──‘黑暗’。与道有密切的关系的光与人有关。人只有透过‘道’才能得着灵性的醒悟。紧接的一句‘黑暗却不明白光’(和合本:‘黑暗却不接受光’),可以译为‘黑暗却无法胜过光’,两种翻译都表达了相同的真理,而约翰福音就这两个翻译均有全面的解释。我们若参照第10至11节,前者的翻译则更加贴切上下文。 1:5
一6-8 施洗约翰的见证 讲述了世界的光后,约翰用了施洗约翰的事奉来揭起耶稣生平事迹的序幕。 1:6-8
第6节 第6节指出施洗约翰的事奉‘是从神那里差来的’。本福音书经常使用‘差’字来形容耶稣的事奉,因此,使用同一字眼来形容祂的开路先锋,真有画龙点睛之妙。也许当时的读者给予施洗约翰的工作有过高的评价(参徒十九3-4),所以施洗约翰一开始就要改正人们的错误观念(参一15、26-27):一方面,约翰否认自己就是那光;另一方面,约翰一再强调自己只是为光作见证(7-8节)。施洗约翰作见证的目的与历代的基督徒相同:就是‘叫众人因他可以信’。 1:6
一9-13 光来到世界 作者从见证的先锋转移到耶稣基督身上。 1:9-13
第9节 第9节虽然还未清楚指明耶稣就是那真光。新国际译本的译法是:‘那照亮人的真光正来到世上’,‘来到’就是指道成肉身。另一个译法(参新国际译本旁注,并和合本)把来到世上这个动词与‘人’联接,全句令人以为每个人诞生时就得到此光。相对之下,前者是比较合理的解释。在基督未降临之前,这世上所存有的光乃是被造的光。基督就如祂本身所宣告一般,乃是光的本体(参八12)。
有一点值得留意的是,约翰所说的‘世界’不是单指个这被造的物质世界,乃是广泛的意味着被造却抗拒神的人类。实际上,相信神的信徒和抗拒神的世人(世界)之间存有明显的区别。
1:9
第10节‘世界却不认识他’ 第10节‘世界却不认识他’,显示在约翰的思想中确有信与不信的区别。世人必须自己面对拒绝接受光的后果。 1:10
第11节 第11节的翻译可引起多重的意义。一是道来到属于祂的地方。另一个则是道来到自己的家,如祂自己的子民以色列。这两种解释也是正确的;不过,根据原着者所使用字眼均属阳性词,则后者的解释较有可能,因为对于作者来说,相信与接受没有太大的分别。 1:11
第12-13节 第12-13节正在把之前数节经文的意思重新演绎。约翰现在将焦点放在那些接受这道的人。凡相信的人均能得到做神儿女的权柄,就是成为神的选民的意思,约翰指的并不是从血气生的儿女。这里间接提及重生的问题,但我们会在第三章再作具体的描述。因为属灵的重生与肉身的出生不同,所以约翰清楚的排除了男女交合之道(情欲、人意)。 1:12-13
一14-18 道成肉身 序言的最后一段开始了耶稣的生平记载,也就是‘道成了肉身’。这句重点放在‘肉身’一词,代表了耶稣的人性。如果约翰只是用‘道披上了人的模样’,就比‘道成了肉身’来得逊色和缺乏震撼力了。‘肉身’将读者的注意力转移至道介入了人间事的历史过程。神圣的道成了人子耶稣。‘住在我们中间’有‘支搭帐棚’的意思,它使人想起当年在旷野里神藉着会幕住在以色列人中间。‘住’变得只有‘暂时寄居’的意思。‘道成肉身’是一件惊天动地的事,约翰迫切地要把这见证公诸于世。约翰亲身见证了耶稣在世的荣耀(14节下)。因此,‘我们’不能解释为所有的基督徒,而‘荣耀’也不能解释为耶稣复活之后的荣耀。按上下文显示,的确有些人见证了耶稣基督在肉身时的荣耀,也可能是耶稣变像时的荣耀;但是,更加有可能的解释是,‘荣耀’指的是耶稣一生的事奉。这种‘荣耀’特别之处在于它是‘父独生子的荣光’,是慈爱的天父给予蒙爱独生子的荣耀。因此,在本福音书的序言已经突显了耶稣基督的独一无二。然而,祂不单是从父那儿来,更是‘充充满满的有恩典有真理’。约翰盼望读者了解,耶稣的事奉是神恩典的彰显和真理的启示。 1:14-18
第15节 第15节的经文显然是特别介入的插句,因为文理显示第16节是紧随14节的。施洗约翰所说的话无疑是加强了约翰为耶稣做的见证。这句重申第1节的意思,指出耶稣的先存性。 1:15
第16节 第16节很清楚地指出这‘丰满的恩典’是‘我们都领受了’的。在此,约翰藉着第一人称再次强调个人性的经验。新国际译本准确地以‘一个接一个的祝福’(和合本:‘恩上加恩’)译出原文的意思。这‘丰满’并非一次的临到我们,而是要我们渐进式的去体验恩典。摩西和耶稣分别带来亲近神的不同方法,显然藉着律法亲近神是比接受耶稣的恩典逊色得多。当然,这里的记载并非要我们去比较它们;我们应该晓得神的工作乃是藉着摩西传下律法,而藉着耶稣施予恩典的。
序言所欲达到的最高目的,乃是要提醒读者有关第1节所言的。若不藉着耶稣,就是那‘道’,世人根本就没有可能认识神。‘从来没有人看见神’使人回想到旧约圣经,因为连摩西都不得见神的脸。因此,在耶稣里的启示无疑是最伟大的,因为祂将神表明出来。接下来的经文,新国际译本采用了相信是更可靠的原文读本:‘在父怀里独一的神’来肯定耶稣的神性。不过,根据‘在父怀里’的文意,‘独生子’的翻译更符合上文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