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课 |
先讀約翰福音十九章41至42節。「在耶穌釘十字架的地方有一個園子,園子裏有一座新墳墓,是從來沒有葬過人的。只因是猶太人的豫備日,又因那墳墓近,他們就把耶穌安放在那裏」。 一八八一年,哥登將軍在各各他山麓之西,發現一個花園,當前派人挖掘,見有一個墳墓,是十四英尺長,十英尺寬,七英尺半深的石室。入室察看,在右邊有兩個墳穴,沒有人體腐化的跡象。這個墳墓足夠容納一群婦女,和兩個天使站在裏面。在安放身體之處,尤其頭部腳部,也有足夠天使坐的地方〈可十六5;約二十12〉。墓壁上有一個窗,黎明時,太陽光可以照射進來。從這個墳墓看來,每一細節都與聖經的記載吻合。 基督的復活,是教會的根基,是福音的要素。保羅說:「若基督沒有復活,我們所傳的便是枉然,你們所信的也是枉然;並且明顯我們是為神妄作見證的,……你們仍在罪裏。就是在基督裏睡了的人也滅亡了」。〈林前十五14-18〉。世界各大宗師,各大偉人,都是死了,埋葬了,身體腐化了。基督也死了,埋葬了,卻在第三日照聖經的記載復活了。假若基督沒有復活,那麼祂懷胎、降生、神蹟、代死、以及各種奇妙真理就全粉碎無遺了;聖經變成一部謊言小說,使徒所傳的福音,都是捕風捉影,成為販賣謊言的騙子;就是基督的贖罪大法,也不過是南柯一夢罷了。但是這座歷歷如繪的空墳墓,儼然是基督復活有力的鐵證。 如果基督沒有復活,祂的屍體到那裏去了?若說是被人移走,猶太人應該將主的身體搬出來公諸眾人,塞住門徒的口,使五旬節的教會無法成立。若說是祂的門徒自己收藏起來,那自欺欺人的把戲,焉能使許多的使徒,甘願為主犧牲呢?原來猶太人遵守七日的,第七日為安息日,為甚麼教會不守安息日而改守七日的第一日為主日呢?這一日的更改,非出於政府之命令,乃是由於記念基督的復活。 因此基督從死裏復活,是這時代的重要大事,是人類的新紀元,艾德森說:「基督復活無疑的是歷史確定的事實」。愛烏說:「在歷史上沒有一件事,比耶穌從死裏復活,並向門徒顯現的事,更真實的了」。 1節:「七日的第一日」,是新創造的紀元,復活的榮光,將人類的黑暗,死亡,衝散了;把那心靈的憂愁、恐懼、苦悶、失望、都消除了。一班忠心服事主的女門徒,充滿悲痛、絕望、憂傷,預備了香膏,到主的墳墓前,要膏耶穌的身體,以應永久安葬之需。她們根本沒有想到主會復活的這回事。照馬可十六章3節的記載:這群婦女所掛慮的,是無力輥開墓門的石頭,因那石頭很大。她們到了墳墓前,抬頭一看,但見石頭挪開了。 2節:因此,「就跑來見西門彼得和耶穌所愛的那個門徒,對他們說:『有人把主從墳墓裡挪了去,我們不知道放在那裏』」 。這種出人意表的驚駭、慌忙、著急的態度,不是可以擬想捏造得來的。馬利亞因她所敬愛的主死了,埋葬了,已經非常痛苦,如今看見主的身體不在了,更加無法忍受,所以才捷足返回報告彼得和約翰。 3-10節:彼得和那門徒聽了這消息,也很詫異,即時跑來,「往墳墓那裏去。兩個人同跑,那門徒比彼得跑得更快,先到了墳墓;低頭往裏看,就見細麻布還放在那裡;只是沒有進去。西門彼得隨後也到了,進墳墓裡去,就看見細麻布還放在那裏;又看見耶穌的裹頭巾,沒有和細麻布放在一處,是另在一處捲著。先到墳墓的那門徒也進去。看見就信了」。 先前馬利亞所報告的,是只見石頭從墳墓挪開了,是推想主的身體一定是被人偷去了。但由門徒親自到墳墓,實地觀察:看見細麻布在那裏,又看見耶穌的裹頭巾,另在一處捲著。按主的身體,照猶太人的規矩,用幾丈長特別為埋葬所用的細麻布,包起來。那想彼得和約翰看見這裹身的布,仍然照裹著耶穌身體的形狀,原封不動,依然像一個人臥在那裏,只是主不在了。可見主是由裹祂的布出來的。這種奇妙的脫身法使細麻布完整如人形,確是一件超然大事。祂的頭巾好好的疊起來放在一邊,也是從容不迫的證明。為什麼細麻布會有這奇妙的作用呢?我們記得,尼哥底母曾供獻沒藥和沉香一百斤,那正是膠著凝固裹身布,保存主身形狀的原因。他們二人看見這個憑據:.空墳墓,.空細麻布殼,.疊起來放得整齊的裹頭巾就信了。 「於是兩個門徒回自己的住處去了」。 11-13節:「馬利亞卻站在墳墓外面哭」。因她愛主情深,留連不去。「哭的時候,低頭往墳墓裏看,就見兩個天使,穿著白衣,在安放耶穌身體的地方坐著,一個在頭,一個在腳。天使對她說:『婦人!妳為甚麼哭』。她說:『因為有人把我主挪了去,我不知道放在那裏』」 。從這對話中,可以看出馬利亞心中的痛苦。因為婦女們一心一意,在黎明的時候,來到墳墓的目的,乃是用香膏,膏耶穌的屍體。如今到了墳墓,著不見屍體,認為必是被人挪去無疑,因她知道仇敵對主的痛恨。但她愛主心切,見主的屍體不在,不願離開墳墓,只有在那裏痛哭流涕了。 14-16節:當她轉過身來,看見耶穌站在那裏,卻不知道是耶穌。因她根本沒有想到主的復活。「耶穌問她說:『婦人,為甚麼哭,你找誰呢』。馬利亞以為是看園的,就對祂說:『先生,若是你把祂移了去,請告訴我,你把祂放在那裏,我便去取祂』」。這種焦急尋找主身體的心,不論主的屍體放在那裏,她都要去取回來。在這時候,耶穌知道她心中的痛苦,就叫她「馬利亞」。主的聲音一出,她就如夢初醒,認出是主平日叫她的聲音,就轉過身來,用希伯來話對祂說:「拉波尼」(就是夫子的意思)。彼得和約翰因著空墓和所看見的憑據,就信主是復活了。馬利亞是因愛主,聽見主的聲音,親眼看見主的面,信主是復活了。正如主親口所說:「愛我的必蒙我父愛他,我也要愛他,並且要向他顯現」〈約十四21〉。 17,18節:馬利亞一見主復活,歡喜若狂,即想走前去拜祂,耶穌說:「不要摸我,因我還沒有升上去見我的父;......見我的父,也是你們的父;見我的神,也是你們的神」。這裏主尚未升天見父,不准馬利亞摸祂,不久之後,其他的婦女即抱住祂的腳拜祂〈太廿八9-10〉。〈『摸』字在原文有戀戀不捨和拉住不放的意思〉。 19,20節:那日的晚上,就是七日的第一日的晚上,在耶路撒冷,「門徒所在的地方,因怕猶太人,門都關了;耶穌來站在當中,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說了這話,就把手和肋旁指給他們看;門徒看見主,就喜樂了」。 24,25節:但這回耶穌顯現的時候,多馬不在。那些門徒就將耶穌復活顯現給他們看的事,告訴多馬。多馬不盲從附和,因他既看見主死在十字架,看見兩腳被大釘釘穿,看見祂的肋旁被鎗刺透,看見主身上血和水的流出,也看見人用細麻布,加上百斤的香料,將全身包裹起來,安放在墳墓裏面。他是有科學頭腦的人,那能道聽塗說,而信耶穌復活的傳說呢!所以他說:「我非看見祂手上的釘痕,用指頭探入那釘痕,又用手探入祂的肋旁,我總不信」。 26-29節:「過了八日門徒又在屋裏,多馬也和他們同在,門都關了;耶穌來站在當中說:『願你們平安』。就對多馬說:『伸過你的指頭來,摸我的手;伸出你的手來,探入我的肋旁;不要疑惑,總要信』」。多馬看見了可愛的主,真是喜出望外,立時喊叫說:「我的主,我的神」。耶穌對他說:「你因看見了我纔信;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總而言之,基督的復活,是千真萬確的,不容懷疑。主耶穌的復活不是鬼魂的作怪。復活的主叫人摸祂的手,摸祂的肋旁,並且與門徒一同吃飯〈路廿四39-43〉。祂說:「魂無骨無肉,你們看我是有的。說了這話,就把手和腳給他們看。他們正喜得不敢信,並且希奇」。 天然界的東西,如許多植物,冬天枯死,春天又活起來;如許多昆蟲,冬天死了,春天又活起來;或各種的種子,種入地裏死了,以後又活起來。或有人說,因為它們是仍然保有生機。這話是對的。但基督是生命的主,創造的神,祂自己見證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祂死而復活,有何足怪。若是祂死了,不能復活,那才真怪呢! 自五旬節起,使徒們講道,都以基督的復活為題。彼得對猶太人和一切住在耶路撒冷的人說:「神藉著拿撒勒人耶穌,在你們中間施行異能奇事……。祂既按著神的定旨先見,被交與人,你們就藉著無法之人的手,把祂釘在十字架上殺了。神都將死的痛苦解釋了,叫祂復活」〈徒二22-24〉。這篇講道,喚醒了三千人歸主。「大祭司和他的一切同人,就是撒都該教門的人,都起來,滿心忌恨。就下手拿住使徒,收在外監。但主的使者,夜間開了監門,領他們出來」。……後來有人來稟報說;「你們收在監裏的人,現在站在殿裏教訓百姓。 於是守殿官和差役去帶使徒來。......便叫使徒站在公會前,大祭司問他們說:『我們不是嚴嚴的禁止你們,不可奉這名教訓人麼;你們倒把你們的道理充滿了耶路撒冷,想要叫這人的血歸到我們身上』。彼得和眾使徒回答說:『順從神,不順從人,是應當的。你們掛在木頭上殺害的耶穌,我們祖宗的神已經叫祂復活。神且用右手將祂高舉,叫祂作君王,作救主,將悔改的心,和赦罪的恩,賜給以色列人。我們為這事作見證,神賜給順從之人的聖靈,也為這事作見證』」〈徒五17-32〉。 保羅在雅典亞略巴古的地方,向一班當代最有名哲學思想家講道,他的講題是,「神要藉著祂所設立的人〈基督〉,按公義審判天下;並且叫祂從死裏復活,給萬人作可信的憑據」〈徒十七31〉。雅典乃是皮里格士,蘇格拉底,德莫斯尼士,及柏拉圖的故鄉。自主前五百年,到主後五百年,歷一千年之久,這城是哲學、文學、科學、與藝術的中樞,是世界最大的學府。在亞略巴古有兩個學派:(一) 以彼古羅。(二) 斯多亞。都是一時的名流,卻辯不過保羅所傳基督復活的真理,祇有任憑人信了這位復活的主,其中有亞略巴古的官丟尼修,並一個婦人,名叫大馬哩,還有別人一同信從〈徒十七22-34〉。 基督的復活,已經嚇退了死亡,嚇退了看守墳墓的兵了,嚇得祭司啞口無言,嚇醒了三千人信了主,嚇退了當時的哲學家,文學家,和一切不信復活的撒都該人。所以保羅能堅信不疑的誇勝說:「死啊!你得勝的權勢在那裏?死啊!你的毒鉤在那裏?死的毒鉤就是罪;罪的權勢就是律法。感謝神,使我們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勝」〈林前十五55-5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