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耶稣结束在耶路撒冷的公开侍奉 12章 |
十二1-8 马利亚的献上香膏 耶稣在伯大尼受膏的事与拉撒路从死里复活有紧密的关联,使此事显得更加重要。约翰特别提及这事在逾越节的前6天发生(1节),似乎和耶稣开始事奉之前所提到的那6日遥遥相对。那一斤极贵的‘真哪哒香膏’是非常珍贵的,就如犹大所估计相当于一年的工钱(三十两银子),这可能是液体状的香膏。膏抹头部是正确的做法(如太二十六7及可十四3所记),约翰记述马利亚用香膏膏抹耶稣的脚,然后在下一章提及耶稣为门徒洗脚,因此马利亚膏抹耶稣的脚就显得有其特别之处。路加福音七章38节也有记载耶稣的脚被膏抹。虽然二者非常相近,但是它们却有许多不同之处显示它们其实是两件不同的事情。路加福音所记述的是一个犯罪的女人,深深为她的罪后悔;而伯大尼的马利亚却是一个紧紧跟随耶稣的女人,约翰的描绘和路加对同一个人的描绘是一样的。她们二人都是用头发擦干耶稣的脚。犹太人的传统风俗是不允许女人蓬散着头发的,但是马利亚对耶稣的爱却超越了这些传统风俗。约翰提及屋里满了香膏的香气,显示这是作者在e吥繐舻挠H身经历。 12:1-8
第5节 第5节记述犹大埋怨那样做是浪费的,这和符类福音对他的记述是吻合的。他不单被贪婪的罪恶所胜,也落入虚假里。为了支持这种说法,约翰告诉我们犹大出卖耶稣的迹象。‘三十两银子’直译是个得拿利(denarii),其实就是一年的工资。 12:5
第7节‘由她罢,她是为我安葬之日存留的’ 第7节‘由她罢,她是为我安葬之日存留的’,这不是说马利亚还存有剩余的香膏,而是说耶稣把她所做的事视为对祂将来受死埋葬的预备。犹大所关怀的不是香膏还剩下多少,而是耗费了多少。 12:7
第8节‘只是你们不常有我’ 第8节‘只是你们不常有我’,这是独特的人才可说的话,也使人不会觉得祂流于狂妄自大。 12:8
十二9-11 群众对耶稣留在伯大尼的反应 群众所表现的热情和官方的敌意,实有天渊之别。对群众来说,是拉撒路吸引人来的;对那司长而言,他似乎是威胁的力量。第11节由于群众信了耶稣,使大祭司们想要杀死耶稣和拉撒路。 12:9-11
十二12-19 骑驴进入耶路撒冷 逾越节的衔头必定是人山人海的。群众急欲迎接耶稣之情也和官方的表现有天渊之别。 12:12-19
第13节‘拿着棕树枝’ 第13节‘拿着棕树枝’本是与住棚节有关的,不过到了此时则和其他节日有关。摇动棕树枝是对得胜者尊崇的表现。‘和散那’出自诗篇一一八篇25至26节,此诗篇是上耶路撒冷时唱的。‘以色列王’清楚显示此诗所论及的是有关弥赛亚的事情。 12:13
第14-15节 约翰于第14-15节引用了撒迦利亚书九章9节来支持耶稣骑着小驴驹子进入耶路撒冷,而不是骑着战马进城。约翰再一次提到门徒不明日这些事情,只有等到耶稣复活,这里特指得荣耀,门徒才明白这些事情。 12:14-15
第17-18节 第17-18节似乎分别论到两组群众,一组见过拉撒路从死里复活,而另外一组则只是曾听闻此事而已。这事件使法利赛人感到非常为难,他们因此很难施行阴谋。‘世人都随从他去了’可以看出他们为难的心情(42-43节)。这和第十一章48节的记述十分类似的。 12:17-18
十二20-26 希利尼人求见耶稣 这里的‘希利尼人’极可能已经归信犹太教的希腊人,他们因此可以参加犹太人在圣殿里的敬拜。没有迹象可以显示他们委身的程度,但是从他们参与敬拜,就足以显示他们的确诚心寻求神。犹太教有较高的道德标准,故可吸引外邦人相信。这些人极可能来自底加波利,也可能他们早已认识来自伯赛大的腓力。他们希望求见耶稣,是要向耶稣学习,而不单纯为好奇的缘故而来。或许,在约翰的眼里,他们就是这‘世人’跟随耶稣的最好例子。 12:20-26
第23节‘人子得荣耀的时候到了’ 第23节‘人子得荣耀的时候到了’我们无法想象群众如何理解耶稣所说的话,他们未能领会‘荣耀的时候’的重要性。希腊人可能会想象耶稣以荣耀的方式进城,但对耶稣来说,这是祂步向受难的道路。从得荣耀的主题和麦子的比喻来看,这‘时候’就明显多了。 12:23
第24节‘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 第24节‘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指出此宣告的重要性。耶稣把死亡带来新生命的自然界规律应用到祂身上。麦子会继续生长麦子,而耶稣论到自己的受难时亦是如此。祂的死亡会为许多人带来生命。 12:24
第25节 第25节爱与恨的对比突显了一个人对耶稣的回应将带来何种的结局。爱与恨在此只是一种互相对立的相对名词。 12:25
十二27-36 见证与隐藏 此段描绘耶稣知道自己的时刻已经来到了,约翰福音也是一直如此引领读者的。 12:27-36
第27节 第27节耶稣于此所表现灵里的挣扎和符类福音所记述的客西马尼园的痛苦(太二十六38;可十四34)是互相联系的。‘我说甚么才好呢’有两个可能的解释──一为祈求免除这时刻的痛苦,但从耶稣使命的整体来看却是不可能的;另一为祈求使父的名得荣耀。第二个解释符合约翰此处所强调的得荣耀主题,就是耶稣即将在十字架上的得胜。从天上来的声音也证实了此刻的重要性。这天上来的信息具有过去和现在的意义──得荣耀正是耶稣使命的精义(28节)。人们对从天上来的信息有三种不同的回应。 12:27
第29节 第29节对一些人来说,那只是雷声罢了,这些人无法得到任何的启示。另外一些人则知道这是超自然的声音,却以为只是天使的声音。只有耶稣知道这声音是要让人听见然后明白的,但是因着他们没有听见这信息,因此耶稣向他们解释了这信息的意义(31-32节)。 12:29
第31节‘现在’ 第31节‘现在’清楚地指出耶稣的时候已到,也就是‘世界受审判’的时刻到了。这审判是指十字架对现今世界的定罪。对于那些已经藉着十字架接受了耶稣的人,他们已经因为十字架而得着救恩。十字架所带来的双重结果,就是世界的王给赶出去,以及耶稣因此吸引了许多人跟随祂。撒但藉以伤害耶稣的十字架,也同时成为推翻自己权势的工具。 12:31
第32节 第32节原文有‘但’在开始,实际上将高举和逐出分别开来,这两个结果其实源于同一个事件。我们有必要弄清楚‘吸引’这词的意思。在第六章44节也使用了同样的字眼,指天父吸引了许多人跟随基督。但是在这里却是指基督因牺牲的缘故而成了吸引人的力量。这句话没有进一步交代有多少人被主耶稣吸引。虽然这里含有审判的意味,不过其主要的意义乃是指基督吸引人与祂建立更有信心的密切关系。 12:32
第34节 第34节群众的反应显示他们所理解的‘高举’与弥赛亚的永恒性是有所不同的。群众所发出的问题:‘这“人子”是谁呢’不单是当时的群众、约翰的读者,甚至现在也是一直以来的辩论课题。耶稣于回答此问题时使用了序言的说法,就是应用于祂身上的比拟,如祂就是光(35-36节)。我们再一次看见光和黑暗的特殊对比。黑暗代表了没有神的世界。行走在光明中就是跟随着光前进。耶稣指祂的跟随者就是‘光明之子’,就是信靠祂的意思。十字架事件之前后都需要这样的信靠。耶稣就离开他们,隐藏了(36节)显示祂的光是在于祂的教导而非祂的个人存在。 12:34
十二37-50 犹太人坚持不信 约翰接着下来的一段概括耶稣的事奉对人的影响。耶稣所行的神迹并没有吸引太多的人跟随祂,约翰因此引用了旧约的预言(赛五十三1)来支持此现象。以赛亚当年遭人弃绝的经历,也发生在耶稣身上。虽然七十士译本把它译为‘他们闭上了眼睛’,此处的重点却是强调神主权的作为。约翰认为以赛亚书要指出的是,无论是神的话语,或是神的作为(主的膀臂)都无法使人产生对神的信心。约翰引用了以赛亚书五十三章后,约翰又引用了以赛亚书六章10节,就是以赛亚在圣殿看见神荣耀的那一幕。 12:37-50
第40节 第40节耶稣的信息无人相信是令人感到困惑的一件事,虽然以赛亚当时的话不是特指耶稣而说的。 12:40
第41节‘以赛亚因为看见他的荣耀’ 第41节‘以赛亚因为看见他的荣耀’约翰此话引起了一些争议。以赛亚所看见的是耶稣的荣耀或是神的荣耀?约翰用‘因为’一词似乎是要指出以赛亚的预言与耶稣的使命有极之紧密的关系。约翰极有可能认为以赛亚书所论及的受苦仆人就是指向基督本人。以赛亚所要看见的荣耀是属于要来之人的。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以赛亚真的从耶稣身上看见神的荣耀,那即表示耶稣在旧约先知的信息中有极之重要的地位。不过,前者是比较合理的解释。
约翰在第37节里提到犹太人的不信,但其中原来也有一些暗中相信的领袖。然而,他也指出人会因自我的利益而障碍对神的信心。许多时候,信心会因为害怕众人的缘故而被压抑住。
12:41
第42节‘被赶出会堂’ 第42节‘被赶出会堂’等于被革除。在约翰的时候,或许有人企图暗暗的跟随耶稣,这些话就是要责备他们爱人的荣耀过于神的荣耀。 12:42
第44-50节 第44-50节耶稣论到世人对祂的使命的回应之重要性。耶稣曾经静悄悄的隐藏(36节),然后又出现向群众作最后的一番教导才专注于训练祂的门徒(十三至十七章)。第44节‘耶稣大声说’,其实是在事工的最后阶段为祂的讲论作一个总结。在此有很多我们熟悉的主题,如信心的重要性,耶稣与差祂来者的密切关系(在此提及3次),耶稣是光的观念,以及光和暗的对比(44-46节)。另外一个重要主题就是审判(47-48节)。虽然耶稣的话足以审判世人,但这却不是祂主要的任务。祂来的主要目的乃是成就救恩;审判只是救恩的结果罢了。第48节透过耶稣所讲的道审判世人,这联系了约翰在序言里所论及耶稣就是‘道’(一1)。显然的,审判权柄的基础是影响审判的关键因素,这表现于天文和耶稣同心的行为上。 12:44-50
第51节 第51节所论的永生这主题在本福音书已经提过了数次。约翰于总结耶稣事工之际再次强调了祂教导的重要性。它也衔接了接着下来的记述,也就是耶稣对门徒们的教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