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
约翰一1,14,18
我们既已从第二十章第三十,三十一节的附记中,看过作者对本书的说明,现在就要来看此书有系统的记载,也就是由第一章第一节至第二十章第二十九节。这个系统可分为前后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一个摘要,总纲或综合,是在第一章的头十八节。我们通常称其为「开场白」。只要我们不把他当作是一般的序言,我就不愿对这个词多费唇舌。他绝不止是个言,因为这十八节解释了其后(一19一二十29)的每件事。此后的记载是用来证明头十八节所声明的每件事之准确性。说不定约翰在最后才写这十八节,当他选择了他要的兆头并写完他们之后,再作一个总结,是最后写成的。另一面,当然有可能他先写下他的总纲,然后再写下那些证明他的事情。不管这总纲是先写或后写,他仍是个总纲,书中的每件事,都源自于那十八节。按照约翰所看到的整体的真理,是关于「耶稣基督」是神的儿子,都包含在这头十八节的经文中了。
因此我说,按此书的结构可把他分成二个段落;头一段落是每一件事的总纲、纲要或提要。这一段提示了约翰的主题。他用我们所谓的开场白来阐述他的主题。在说完他的主题之后,接着从第一章第十九节起,一直到第二十章第二十九节止,他选择性的写了一些兆头,用以证明在总纲中所陈述每件事的准确性。
这一段主要的叙述可再分成两部分。头一部分是一些重要的声明,包含第一节,第十四节,以及第十八节。其馀的都是一些附带的叙述。在第十四节里面,有些译本的翻译者都把某些字放在括弧内,他们之如此作,乃是因为那些被放进去的话,对主要的思路来说,是补充性质的。这种情形适用于第二至十三节以及第十五至十七节。因此,在这段落中,共有三个括弧。
这是这段开场白的结构,先是一段陈述,就是第一节,然后有一段括弧的话来说明他,就是第二至十三节。接下去是第二段叙述,就是第十四节,而在此节里面就有括弧的话,来说明他。然后又是一个附带的说明,乃是第十四至十七节。末了是第三段叙述,就是第十八节。
我们现在就来看这几个主要的经节所表达的思想,第一,第十四与第十八节。在第一节中有三句话,在第十四节中有三句话,在第十八节中有两句话。
「太初有道」,
「道与神同在」,
「道就是神」。
第十四节同样有三句话,但不容易清楚看出来,第一句话是很清楚的,第二句话虽有,但没有主词,却可以从上文看出来。第三句话只是一个片语,但是其主词与述语也可以看出来。因此我们就把主词加在第二句话里,把主词与述语加在第三句话里,就成了下面的三句话:
「道成了肉身」,
「(这道)住在我们中间」,
「(这道是)充充满满的有恩典有真理」。
在第十八节里有两句话,列举于下:
「从来没有人看见神」,
「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他表明出来」。
现在我们要注意,在第一节里的三句话与第十四节里的三句话是相关连的。若是我们把他们轮换着读,就可以看出来。并不是第一节读完紧接着续第十四节,而是先读第一节的第一句话,接着读第十四节的第一句话,馀此类推。
「太初有道」,「道成了肉身」;
「道与神同在」,「这道住在我们中间」;
「道就是神」,「充充满满的有恩典有真理」。
在第十八节里有两个宣告,第一个宣告属于第一节,第二个则属于第十四节。兹再将其列举于下:
「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
「从来没有人看见神」,
「道成了肉身,支搭帐幕(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有
恩典有真理」
「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他表明出来。
现在让我们来看第一节:
「太初有道」,
「道与神同在」
「道就是神」。
关于这一节已经有许多的着述,因此几乎没有必要再对他详加说明。但是有一些普通的事实是值得注意的。
如果我们只有这三句话,而没有底下的经文,我们必会有两种后果:第一是关于其观念的真实性,第二是这些观念是令人费解的。这是一个似非而是的说明,但一点也不错。
我们现在就来看这三句话本身。首先我们会注意到的词是「道」,他关联到一个动词,这动词在英文翻译里一点也不显眼,但在希腊文里是十分突出的,但不在其动调本身,而在于他使用的时态。
我们先来看这个名词「道」。他是什么意思?在希腊哲学中1ogos这字是常用的字。这是不错的,但我不相信约翰使用这个字时,只是受到希腊哲学的影响。他受的影响倒是来自希伯来哲学,这是很重要的区别,我建议每一个学生都看伯尼博士(Dr.Burnee)的书「第四福音之亚兰原文」(The Aramaic Originof the Fourth Gospel),在某些点上,我并不同意伯尼博士的见解。但无疑的,他证明了约翰福音的思想是属于亚兰文(当时希伯来人通用的语言)方式的,而不是希腊文方式的;并且他发现这本书必定是一个巴勒斯坦犹太人的着作;并且作者写此书时决不会迟于主后七十五年。因此他主张此书作者的想法是属于希伯来人的。当约翰使用希腊文里的logoS时,他必定是得自希伯来文Memra这字的启发。这个字具有希腊哲学的意义,但更是合乎希伯来哲学。
那么,希腊文的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呢?他所指的乃是整个思想领域,是隐藏在每一具体东西背后之抽象观念。其观念或许可用「智慧」这个字来表达。希腊哲学家认为智慧是在一切工作之先,且是一切现象原先的本体。
希伯来哲学家说:事物是来自思想的。只要有事物,就证明有思想。希伯来哲学家进一步又说,「如果事物是来自思想,那么思想就来自思想者。」希腊哲学家并没有说得这么多。希腊哲学家说,「在一切事情背后,必定有思想,但思想是抽象的。」希伯来哲学家说,「除非有思想者,否则就不能有抽象的思想。」因此,希伯来哲学家说,「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
端。」希伯来哲学家说,「在这宇宙中没有至终无法解决的问题。」他是在思想者的心思中得着解决的。「起初神创造天地。」神就是思想者,然后有思想。而一切的事物,乃是这思想者思想和行动所造成的后果。关于第一节中的名词就说到此为止。
我们再来看其中的动词,「太初有道,道舆神同在,道就是神。」正如前面说过的,这样的翻译,对我们来说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因为英文并不像希腊文那样有变化。在希腊文里面这里每一句话的时态都是未完成时态(imPerfect tense),而未完成时态并不能指出某件事情是过去的,现在的,或将来的,而只指出是继续进行的。「有」(Was)说出是一种继续的状态。「太初有道」是一种继续存在的事实,「道与神同在」也是继续存在的事实。「道就是神」是恒存的事实。因此未完成时态乃指没有办法用我们所谓的时间来衡量的一个存在的状态,时间仅是从永远所划分出来的一小部分,为要帮助有限的东西达到永世的荣耀。此处所用的动词,把我们带进没有时间的境界里,「太初有道」这句话主张智慧的存在。「道与神同在」这句话说出智慧的位格化。我姑且使用这个字,而且当我们使用这个字时,我们不是想到我们自己,应该想到那位「无限的位格」。若是我们把「位格」想作是属于人的境界时,是相当受限制的。同样的,「道就是神」或可以希腊成语译成「神就是道」。这就是说智慧的性质,就是这一「位」的性质,「智慧」在他里面藏着。
我们紧接着要说,虽然就着某些意义而言,这几句经文的真理可由经文本身揭露,但是他们究竟是难以明了的。因为其中有一点难以明了,结果他们全部都难以明了。这一点就是「神」。我们无法解释「神」,因此他的思想就是一个奥秘;他超过我们的限度,他之与神同在是必然的,但也是难以解释的。
我们暂且先看看第十八节,「从来没有人看见神。」这是希腊或希伯来的哲学所能理解的限度。他们只能认识到智慧及其「位格」、思想及思想者的存在,仅此而已。「从来没有人看见神。」这是第一节所能带领我们达到的境地。但达到了多远的境地呢?只是达到存在的事实——「太初有道;存在的律——「道与神同在」;存在的性质——「神就是道。这些都是抽象的。但在此希伯来哲学家胜过了希腊哲学家,因后者从未确定有神的位格。
我们再来看第十四节。请再注意其中的名词与动词。这里有一个相同的名词「道」,但动词是不同的,不是「有」或「是」,乃是「成了」。这个字并非指某种新事物的起头,乃是指已经存在的东西,只不过出现时成了新的。「道成了」这是一个动词,另外一个动词是「住」,按字义讲,乃是支搭一个帐幕的意思。
在第一节与第十四节里「道」的意思是一样的。但此地的动词是新的,不再是不分过去、现在、未来,只标明「继续」性的动词,而是宣告说,有事情发生了,是从未有过的,是新鲜的。「道成了」并且这道「住」在我们中间。
「道成了肉身」,其中「肉身」这字是用来包括整个人类的天性。既成了肉身,这道就支搭他的帐幕,住在我们中间。底下是个片语,显示当这件事成为新鲜的事时,我们所看到的情景,将是「充充满满的有恩典有真理」。
请再注意第一节与第十四节间的关系。「太初有道」是说到存在的事实;「道成了肉身」是说到一个新的存在型态;是一个新的型态,不是一个新的存在,是同一个存在的新型态。保罗写信给腓立比人说,「你们要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他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己。」他虚了自己的什么呢?是倒空他的神性么?不是,乃是显现的形态。「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这是一个新的型态——「成了人的样式。」「道成了肉身」是一个新的开始。「太初有道」指他无时间性的存在。「道成了肉身」是存在的新型态。
再看「道与神同在」这句话。在这种存在的新型态中,他「支搭他的帐幕在我们中间」是谁呢?是同一位道。因此,这一位以往我们看不到的,现在开始可以看见了;以往我们无法知道的,现在开始可以知道了;以往我们从未听得清楚的,现在听清楚了。
最后约翰把他从新的显现中看到的一切,作一个结论说,「充充满满的有恩典有真理。」
这是基督教的一个简单说明,别的都不是基督教。若是有人想藉着细细观察成为人的耶稣,以建立基督教的话,他们定规要失败。基督教乃是秉守希伯来的哲学,接受其准确性,却宣布了神计划中一个新的事实,这样把我们往前带到一个希伯来哲学所无法达到的地步。「道成了肉身,支搭帐幕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的有恩典有真理。」「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
将他表明出来。」这是基督教内容的总纲;他启示了人无从发现的事实,为叫我们明白他并顺从他。
我们看最后几句话,「从来没有人看见神。」按字面意思说,乃是「没有人曾经看见过神。」但现在,「只有这位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他表明出来。」许多权威古抄本把「独生子」写作「独生神」。没有人敢断定约翰到底怎么写,因为有的古抄本这样写,有的那样写。这是没有关系的,因为「生」说出儿子的名分以及彼此的关系;而无论约翰怎么写,其观念都是一样的。神的儿子乃指与他具同一性情的那一位。他将神表明出来。
但怎样表明呢?「道成了肉身。」这种道成肉身乃是表明神的方法。现在请看一件特别引人注意的事情,约翰写道,「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在父怀里的」这几个字标明一个限
制。他说出这位子将他父亲显露出来的事物,与这句话——「在父怀里」所表达的美丽、温柔有关,他来所要启示的,乃是神的心。他来并不是要启示神的智慧、能力和威严,这些事都在大自然里启示出来了,虽然我们从未全然认识他们。因为这些事我们现在不可能完全明白,我们将来在永世里还要用心观察他们。但耶稣来到,乃是将神的心表达出来,他是从父的怀里来启示他,就着这一点来说,这是一个有限的表达。本来这表达该是无限的,因为没有人能测量或揣摩神的心;但这里是指他从父的怀里说话。
在此,约翰使用了一个具有启示性的动词,「他将父表明出来。」「表明」是个美丽的词。就着某些意义来说,按照一般人的普通知识而言,这个字已经够好的了;但如果我按照希腊文翻译的话,这句话就成了「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他注解了」。什么是注解?乃是将原来晦暗的意思显明,使人看出原意。注解乃是把原先一直存在,若非被显明出来,人就看不见的内容,显明出来叫人看见。
耶稣就是神的注解。他权威性的把人原先所看不见的内容显明出来。「从来没有人看见神,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他注解了。」
这就是约翰的纲要。根据记载,当我们可称颂的主在肉身的日子里,约翰会将头靠在他的怀中。当他这样作时,他不仅感觉到一颗人心的跳动,并且体认出那永恒怜悯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