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一章

约翰福音21125

很显然的,这一章是约翰福音的附录,是一个后记,也就是当整个福音系统完成之后,他补写的。这个福音系统在前一章的第29节已告结束,然后他再加一段话,告诉我们他何以写这本书,也在无意间透露了他是如何写这本书的,“耶稣在门徒面前,另外行了许多兆头,没有记在这书上。但记这些事,要叫你们信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并且叫你们信了衪,就可以因衪的名得生命。”然后再隔多久他再加上另一个附录,没有人知道。这就是我们要看的第21章。

我们首先当看见,约翰写这个附录不是要证明耶稣的复活。他已经给了我们复活的证据。他之写这后记乃是要用某些方式和实例来启示复活的耶稣是如何的一位。这一点可以从约翰写这故事的引言看出来。而事实上这个故事所摸着的点,比他自己所说明写此书的目的还深些。这引言表明,这一章的内容乃是耶稣的启示,是耶稣自己所盼望这群门徒看见的。

请仔细的注意这里的措辞。“这些事以后,耶稣……显现。”这句话里的动词是主动的,表示这件事在耶稣的心中是有目的的。这故事是十分美丽生动的。我们设想自己就在那里,在加利利海边,这些渔夫对这个海是再熟悉不过了,他们过去作渔夫的生涯中,一直都是在这海边度过的。这样的设身置地之后,请再注意约翰如何讲述这故事。他说,“(耶稣)向门徒显现。”此处希腊文直译是“显现自己”,意思是照耀出来。那就是说,耶稣以某些方式把自己照耀在他们身上。不管这一章的内容如何,那乃是耶稣特别要这一小群门徒看见的事。祂显现祂自己。然后下面又说,“衪怎样显现记在下面。”同样的字“显现”说了两次,其意思仍是照耀出来,显明。照耀或显明甚么呢?祂自己。这是了解这一章里面每件事的关键。

我们把这一章全部读过,就可以看见这里有一小群的人。他们的名字在本章一开头的地方都被提及。其中有些人我们在前面耶稣生平的故事中曾遇见过。西门彼得是我们第一批遇见的人之一。多马我们也遇见过。拿但业,耶稣说他是心里没有诡诈的。雅各和约翰,我们也知道。然后其它二位的名字没有被提及,他们代表基督的教会中一大群无名的群众,这些人是形成教会真正力量及骨干的人。当我们读过这整章时,我们会记得他们,虽然其中一些人并没有多少事让我们看见。关于雅各、多马、拿但业或者其它两位的事,在这里并没有更多的记载。不久我们会再看到西门和约翰的事情。但是这一章的价值并不是要启示西门或约翰是怎样的人;它乃是要启示耶稣基督。祂显现祂自己。祂以两种方式启示祂自己,先是向那群代表教会的人启示祂自己;然后再向组成教会个别的人启示祂自己。

在祂与这群人的关系中,我们看见祂和祂教会的关系,因为这群人是有代表性的。十二个人并没有都在那里。这里提到的是七位,其中五个人有名字,两个人没有。任何一群的基督徒,往往可以代表整个宇宙性的教会。这是基督教可贵的地方,“无论在那里,有两三个人奉我的名聚会,那里就有我在他们中间。”因此无论在那里,若有两三个人,七个或更多的人聚集,就基本原则来说,教会就潜在性的在那里成立了。因此,祂就显现了祂自己。这个显现的事记载到第14节为止。然后我们看到祂在这一群人中间处理个别的问题,但祂并没有使他们离开群众。这些个别的人乃是西门与约翰。

先来看头一步骤。我们要把握住它的气氛。我们先来看看这一群人。他们的情况如何呢?他们没有安息。在此之前他们遭遇过十字架的悲剧,他们一切的希望因此都一扫而空。可是他们现在知道祂还活着。祂已经在楼上向他们显现过了。他们知道祂还活着,但是他们还是不明白。在祂复活后与升天前之间的四十天,所发生的是无比或近乎离奇的奇迹,是关于祂的出现与消失。他们绝对不晓得他们下次可以在那里再见到祂。祂岂不是未开门就进到房子里面来吗?而如今他们又下到他们所相当熟悉的海中了,他们没有安息,因为对事情没有把握。十字架的悲剧因着祂的复活而被转变成得胜,但是他们不明白。这一切太令人困惑了。他们不安、烦恼,因为似乎样样事都不确定。

于是那个很爱行动的西门好像在这样嘀咕着,我可忍受不了这种光景;我必须作点事情,我要打鱼去。他们就跟着响应,说,我们也来。他们这么一表示,就等于说,我们的情况也差不多。换句话说,他们盼望借着行动从不安中得着解脱。

对我来说,他们出去打鱼这件事到底对不对,似乎是一件小事。对这件事我不予深究。我个人认为他们是错了。祂曾经告诉他们要等候,直到他们领受从上面来的能力。可是耶稣并没有责备他们。他们没有安息,而想要以行动求得解脱,可是他们并没有得着解脱;相反的,他们产生了另一种新的不满,因为他们一事无成。

这一群属于祂的人,代表着历代以来的基督徒,他们是那样的不安,不明白他们生活中所经历的事情。在我们心中对耶稣有极大的把握,却是莫明其妙的困惑着;想以行动求得解脱,却是一再的失望。对于这样的人祂如何显现祂自己呢?首先祂一点没有责怪他们去打鱼,或者责备他们的不安或任何其它事情。祂向他们显现时,就直接进入他们的经历中。整夜的打鱼,一条鱼也没有打到,他们已经很失望了。于是祂出现在那里,站在海岸边。那时他们的小船约在一百码外,甚么也没有,空着船随着水流漂过来。然后祂说,“小子,你们有吃的没有?”他们回答道,“没有。”然后祂又说,“把网撒在船的右边,就必得着。”首先发现祂到底是谁的乃是约翰。他说,“是主。”彼得当时赤着身子打鱼,一听见是主,就束上一件外衣,“跳在海里”游水到主这边来。

路加在他路5章里,说到祂从前曾如何帮助他们打过一次鱼。那一次他们根本不应该去打鱼的。祂已经呼召他们,而他们也放下一切跟随祂,后来他们竟又退回去打鱼。那一次祂也没有责备他们,祂使用他们的船作为临时讲台,再一次让他们收获海中的丰富。就在那时候彼得说,“主阿,离开我,我是个罪人”,他这话是甚么意思呢?好像他在说,我已经失败了,放弃我吧;我不该离开你,去重操旧业。

如今祂又给他们满网的鱼。他们蒙召并不是要捉死的鱼,而是要得着活生生的人。这是祂在早先那个场合中已经告诉他们的。如今他们又回头去打鱼了。然而,祂来到他们那里,似乎是对他们说,你们去打鱼,整夜都不如意,我却能绐予你们美好的早晨。“衪怎样显现……,”祂是复活的主。祂同情他们当时失败的经历,同情他们的挫折,同情他们不满,这不满并没有解决他们的不安。在此祂以较低层次的动作来启示祂的能力。若是他们要的是死的鱼,祂就帮助他们得着这些。

然后怎样呢?他们到了祂那里,看见有炭火,无疑的这是那早晨祂在岸上所点着的。不要把任何超然的东西读进这件事里面。这完全是天然的。那是一堆木炭的火,不是煤炭的火。这种火是慢慢点着的,常常需要人弯下腰来吹吹气。耶稣可能就是这样作了,祂点燃了木炭的火,这是他们看到的。复活的主为他们预备了早餐。当时他们不敢问祂是谁,因为他们知道祂是谁了。并且当他们不晓得说甚么时,祂说,你们来,止一止你们的饿肚吧!我们好像能够看到这一群人坐在岸上,看着祂。祂作了甚么呢?祂使他们坐下,自己侍候也们。祂竟成了一个侍者了!不要怕我提这一点。我们若是到了一个旅馆,就会有一个男人或女人来侍候我们。这就是耶稣所作的。祂递给他们饼,也递给他们鱼。祂服侍他们,直到他们都吃饱了。这一群人就代表着整个教会。祂显现祂自己,就进入我们最贴身的经历中,供应我们肉身的需要,供应早餐,并服侍我们。

如果我们按照耶稣心中所思想的大计划来看的话,祂在这里的显现自己就特别的美好和荣耀。祂心中的这大计划,可以从以下祂和西门的谈话中看出来。祂在人类中间的伟大计划,不能把祂和属祂之人切身的需要分开。我们是否因为所处的环境而困惑或被打倒,感觉不安?在这些奇特而又翻腾的时刻中,我们是否被打倒了而不知何所适从?祂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中显现祂自己。祂自己的目的和事业是广大的,但这广大并非就使祂对属祂之人切身的需要,甚至对我们所看为极小的事漠不关心。这些人经过一夜的辛劳,已经相当疲倦,而且必定是又冷又饿;而复活的耶稣为他们点上火,又预备了早餐。祂就是这样向他们显现。

我们再往下看,立刻就看到祂和其中两个人谈话,主要是和一个人。底下的每件事很显然的都是相当个人性的。但是在耶稣和他所谈的话中(不管是与彼得或约翰),个别的人还是和其它的人相关连,也和这位“主人”的计划有关。人格的真正价值绝不在个人身上看出来,乃是在他和人的关系中看出来。生命的价值并不存在生命本身里面,生命的价值乃是在于他和其它远近的人的关系上。

约翰和彼得之间的对比很引人注意。就着天然的情形而言,他们是很难相处的。但就着超然的来说,是可以相处的;因为当超然的能力包围着他们时,每一个人都觉得需要其它的人。就着气质上来说,他们是完全不同的。彼得看重事情,是较实际的人;他主动,诚恳,忙碌。我们为着这种人感谢神。而约翰是沉思型的人,他显得有点对人疏远,因为他在作梦,也看见异象。这两种人很难相处得很好,除非他们发现:在事情的超然境界中,一个人若可以没有另一个人,他就是一个愚蠢的人。过不久我们听见彼得说到约翰,“主阿,这人将来如何?”或者更按字面翻译,乃是“这个人甚么?”西门这个有行动而讲求实际的人,可能实际上这样说到约翰,“这个人怎么样?他总是在作梦,他会怎么样呢?”可是当我翻开使徒行传时,就看见圣灵已经把他们带进耶稣基督里新的关系中。他们两个人一起行动,一个诗人与一个讲究实际的人彼此需要。若是这个讲究实际的人没有如诗的梦境,他的妢使他活不下去。并且这位诗人身边如果没有一位讲究实际的人,他就要整日哀叹了。

我们现在来看祂与彼得的谈话。但我们要先来看看这位复活的主。祂是以甚么身分来找他呢?后来祂对彼得说,“餧养我的小羊,……牧养我的羊……餧养我的羊。”“我的小羊,我的羊,我的羊”。从这些词句里,我们看出基督当时心里所想到的是甚么。若是我们回到约翰10章,在祂公开工作的日子里,我们看到祂在耶路撒冷对属祂自己的人,也对众人说,“我是好牧人,好牧人为羊舍命。”“没有人夺我的命去,是我自己舍的;我有权柄舍了,也有权柄取回来。”祂是好牧人!所以那早晨在提比哩亚海边,耶稣的思想仍是牧人的思想。祂想到祂的小羊,祂的羊。马太对这样的思想有所解释。在他福音书第9章末了,他告诉我们耶稣对人类怎么看法。“衪看见许多的人,就怜悯他们,因为他们困苦流离,如同羊没有牧人一般。”如今祂站在湖边,看到全世界的人类,也看到历代以来的人类。祂好像指着这些人说,“这些人是我的,也是我的小羊。”“这些人是我的,也是我的羊。”祂从这个角度与彼得谈话。这里的所有格代名词说出祂的主权和祂救主的身分。

所以祂是在向他指明,他将来的工作是甚么。西门的工作是甚么?他是这群人中的一位,也是这群人的代表。这工作直接和祂身为牧人的事业有关。“餧养我的小羊”,“牧养我的羊”,“餧养我的羊”。

我们再回头看马太的话,“(衪)就怜悯他们”,因为他们困苦流离,如同羊没有牧人一般。所以祂这时候就告诉西门,他的工作乃是要牧养他们。牧养羊群并非永远是徜徉于花径绿地,以及平静的溪水边,亦非甜蜜舒适的田舍生涯。有时候牧人须离开羊圈,出外到深山野地间与狼搏斗,被狼牙咬伤,为要救回小羊。

在此主也启示了胜任这工作的条件是甚么。祂说,西门你真的献身于我么?我们的主所使用的字之含义远超过情感上的爱。祂说的是完全的献身。西门不敢攀升到他的主所用那个字之崇高境界。他诚实的回答说,他爱祂,所用的完全是情感上的字。祂再问他,你愿意献身给我么?他这一次还是爬不上去。他说,是的,我爱你。然后因着祂无限的恩爱,主就下到西门所用的字上,说,你爱我么?西门不喜欢这样,他不喜欢耶稣下到他所用较低层的字上。但他还是使用了那个字,“主阿,你是无所不知的,你知道我爱你。”

所以餧养主的小羊,牧养主的羊的条件乃是向着主的爱。但是我们不要忘记祂要的爱,是绝对奉献的爱。

当祂这样说完了祂的宏大计划之后,我们的主就把西门个人将来的遭遇告诉了地。祂告诉他,年轻的时候,他要束上带子,并随意往来。这是一个年轻西门的写照,说出在遇见耶稣之前,他是一个怎样的男孩,少年人,青年人;是意气用事,独立,能够处理他自己事情的人。祂并非在责备他,而是在述说他过去的光景。然后祂告诉他,在他身上将有甚么不同的光景。当他年老的时候,他将是一个非常不同的人;他将不会以自我为中心,也不会自满。他要伸出他的手,别人要替他束上腰。而且,他们要带他到他不愿意去的地方。换句话说,耶稣以无限的温柔在向这个人说:使他与过去的光景成对比的,乃是由于十字架从此要成为他人生的准则。而且祂也预言西门将来会忠于那个准则。在这一点上约翰加上这样的话,“耶稣说这话,是指着彼得要怎样死荣耀神。”他的话加强了基督话语的意义与价值。

在约翰这个评注之后,他又继续述说耶稣的话。耶稣对彼得说,“你跟从我吧!”或者按字面翻作,“你和我一同行走吧!”当然在实际的谈话中,这些话是紧跟在祂说到彼得要怎样死的话之后。祂已指出了他的工作乃是“餧养我的小羊”,“牧养我的羊”,“餧养我的羊”;又启示其条件,乃是对他的主之完全奉献。我们可以想象彼得在说:我永远达不到这个要求!然后耶稣就以极温柔的话告诉他,祂知道他按天性是怎样的人;但是如今一切都改变了。他将会忠心的走在这条路上直到终点。然后是祂所下的命令,“你和我一同行走吧!”祂可能会提醒彼得,他的主已经走上了十字架,但是祂的十字架却引到复活。彼得也将是这样,因为当主复活的第一天在楼上时,耶稣说过,“父怎样差遣了我,我也照样差遣你们”。

底下的事道出人的天性与经历,也启示了主的权柄与方法。西门的弱点立刻又显露出来了,他想要支配别人。他说,这个人怎么样?主立刻就很尖锐而又似乎有一点刻薄的责备他,“我若要他等到我来的时候,与你何干?”换句话说,“不用管闲事。”不要太管到别人,而破坏了你自己心灵的光景。然后祂在这方面又说,“你和我一同行走吧!”你和我一同行走,一生面向十字架和我一同行走,你就能蒙拯救不致于太去干涉到别人生活的事。这是一句奥秘的话,并且主也故意这样说。约翰告诉我们,有些人误解这句话。也许约翰当时并不明白。约翰这样写的中心点乃是,我们的主个别的处理属祂之人的事,而且祂的方法别人不明白,也无权过问。这意义非常明显,对我们也是极大的安慰。

荷顿博士(Dr. Horton)在一首诗里,以约翰的口气说道:

衪说到了我──我不明白──
  是神圣的爱之柔细倾吐,
其语萦绕我心,我将它存记
  作为代代征兆。
衪向我倾意,说我或将留此
  直等衪来;藉此佳语,
我却遥见蜿蜓路径,幽暗中星光闪闪
  在此我将伴主同走。
衪并非说,我将不死──哦,不,
  衪曾以死工作,我亦将效法;
衪意非指,在我睡倒之前
  衪将返回,招聚拣选圣众。
衪意难测,但我要等候,
直到衪来,因衪已近;
新郎新妇已结连理枝
  如今是永世,天堂在此。

这首诗意境深远,对于主向彼得说的话之于约翰的意义,有极美丽的描绘。

这就是主向他们显现的经过。因着人生的许多共通处,它和我们也有密切的关系,而且祂把这一切共通处都组织成祂这良牧心属之崇高宏伟的计划。──《摩根解经丛书》

 


中华圣网整理制作: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