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第七章

{\Section:TopicID=312}入京守节(约七3~5)

            问:主之弟劝主入京守节,此大典也;主对以时未至,窥弟之行也,又潜踪以往,敢问其故?

          答:这节记在约翰福音七章。主的弟兄:()是不信的(5)()所劝勉的是错误的(4)()并非欲主入京守节,不过要祂在京中自炫自己(3);所以,主不听他。并且,主耶稣的死是有定期的(但九26),犹太人此时正伺机杀主(1),主耶稣偶一不慎(),就不能有十字架上的死──这是外邦人的刑罚,犹太人的法子是用石头。祂的弟兄之意以为:主不必怕犹太人,应当趁节期之机,入京显明其大才。这是撒但的催促,故我们的主不听从。第十节更记其他理由。

            我们的主上京不是明去,究也不是暗去,不过似乎是暗去而已。祂自己谨慎,因为犹太人或将在路上杀之,使祂不得入京;这样,则违反路加福音十三章三十三节了。至于祂所以后来又去者:()因为祂的时候已到;()因为祂弟兄去了,祂能安静独往,不受人的注意;()约翰表祂为神,神不能受人的支配指教。这里有个教训:主虽自知应当上京,父未指示祂,祂却待时而动;祂虽上京,究非听其弟兄之言而往,乃是因父命。我们应当效法这个。―― 倪柝声

 

【约七6我们要注意这段经文里独特之处,根据修正本(第6节)耶稣说:「我的时候还没有到。」耶稣时常谈到他的时间,或他的时刻。在其他经文(约二4;七30;八20;十二27)耶稣或约翰所用的字是ho{ra意思是上帝命定的时刻,这样的时间或时刻是不可移动的,不可避免的,必须毫无异议毫无改变地接受,因为这时刻在上帝的计划中决定了有些事要发生。但在这段经文里所用的字是kairos,字义是指机会,意即最适合的时间去做一些事,亦指最适合的环境,我们常把它说是心理时刻。耶稣在这里所讲的不是指上帝命定的时刻还没有到,而是指更简单的事情。他是说现他的机会还未曾来到。──《每日研经丛书》

 

121 耶稣究竟有没有识字念过书?(约七15)】

答:当耶稣在节期上圣殿教训人的时候,犹太人稀奇说:「这个人没有学过,怎么明白书呢?」意思是指耶稣没有在什么名师门下受教(徒廿二33),怎么能解释圣经的教训呢?我们晓得犹太人的习惯,他们的儿童在六岁时要进拉比小学念书,耶稣在孩童时期,也受过这样的教育,看祂在十二的时候,曾在圣殿坐在教师中间,受教听道,专心一志(路二4246-49),后来在旷野受试探时,能以很熟稔的旧约圣经话语,来抵挡魔鬼,使它后退离去(路四3-13),之后,到了拿撒勒又在会堂里念圣经,传道教训人(路四16-21),可知耶稣是识过字,念过属地(参约八6),并且祂的教训皆是出于神的智慧和恩言,所以使犹太人感到稀奇而称赞主(约七1617,路二404752,四22)。——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107.犹太人说:“这个人没有学过,怎么明白书呢?”到底那稣有否进过学校念书?犹太人此语所指为何事?(约七章15节)】

    犹太人的习惯,小孩在六岁时,即入“拉比小学”念书。小孩子们坐在地上或长板凳上,铺沙学写字。拉比首先教一个“听”字,希伯来为“SHAMA”(地砂),然后将摩西五经逐日教导小孩,并且要小孩们在六年小学中背诵许多经文。主那稣在抵抗魔鬼试探时,很流利地引用摩西五经的话,显见他曾在拉比小学中受过良好的教育。据说:小孩子在六年级小学中,有些能背一千以上的经节。不过拉比在讲解圣经时,经常以错误的传统解释教导小孩子。主那稣在马太福音五、六、七章便是纠正许多传统错误的讲论。

    不过,小孩子到了十二岁,便称为”律法之子”,开始遵守律法,由十二岁到三十岁,每一犹太青年人必须学习一门谋生技能。有些人便在这十八年当中加入法利赛党为党员,并且在较大的拉比手下学习律法,保罗便是在大拉比迦玛列门下受教(徒二十二章3节)。可能因为那稣并未加入法利赛党学习律法,所以犹太人说“这个人没有学过”(指未在较大的拉比门下受教),“怎么明白书呢”?指怎能解释圣经而言。――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约七17人若立志遵着祂的旨意行,就必晓得这教训或是出于神,或是我凭着自己说的。」

            要晓得神的旨意,有一个先决的条件:就是为的要遵行。神从来不愿意把祂的旨意给一个不准备遵行祂旨意的人知道。许多人寻求真理,不是为的要顺服;许多人要知道主的道路,不是豫备要走;许多人要明白神的旨意,却无心要遵守。因此,一生一世在那里向着空气斗拳,跑无定向的路。还有人把他头脑里所领会的一点真理、道路和神的旨意,作了他属灵的装饰品,唱着属灵的高调。唉!朋友,如果你要作一个讨神喜悦、合乎神心意的人,你必须下一个决心,愿出任何代价,来答应神的要求。因为只有一个受苦的心志,纔能不从人的情欲,只从神的旨意;只有献上身体当作活祭,纔能察验出甚么是神的旨意。─

 

【约七38信我的人,就如经上所说,从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来。」

            我们常会奇怪,常会发急,说:「为甚么我们不能流出活水的江河来呢?」我告诉你,多少时候是因为我们只「受」不「给」的缘故。进来的东西太多了,我们从来不想到应该让它流出去,所以,里面常会停滞,常会发沉。我们应该让我们所得到的流出去,多作见证,多传福音,多作帮助探望的工作,多找事奉主的机会,这样,就会看见圣灵要替你开更大工作的门,要给你更多事奉的恩赐。─《地上的天上生活》

 

【约七37住棚节是犹太人第三个大节期,三个节期就是逾越节、五旬节和住棚节。所有住在耶路撒冷周围十五英里的成年犹太男子都必须守这三个节。住棚节是在第七个月的第十五日,约为阳历十月十五日。正如所有犹太的大节期,住棚节有双重的意义。

     首先是历史上的意义。在整个节期之内人们都离开他们的房屋,住在小棚里因而得名。这期间,在房屋的天台上,在道街上,在城市的广场中的在花园内,甚至在圣殿的庭院里,到处都搭起小棚来。律法写明这些棚子不能是永久性的结构,而只是特为这节期而建筑起来的。棚的四壁用树枝树叶构成,要能抵御风雨而不遮蔽阳光,棚顶要铺稻草,但要铺得够阔够疏,让晚间能从棚顶看见天上的星。这一切的历史意义就是要提醒人民,使他们不忘记他们曾经有过一个时期,是在旷野里过着无家可归的流浪的日子,头上没有片瓦(利廿三40-43)。目的是「好叫他们世世代代知道我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地的时候,曾使他们住在棚里。」本来一共有七天的,但到耶稣的时候又多加了一天,共八天。所以住棚节的历史意义就是提醒以色列的儿女们,在他们未抵达应许地过安定日子之前,他们曾在旷野流浪。

     其次是农业上的意义。住棚节根本是收获感恩的节期。故此有时叫收藏节(出廿三16;卅四22)。这是最受欢迎的节期,因此有时就简称为这节期(王上八2)。有时又叫做耶和华的节(利廿三39)。在其他各节期中是最特出的,人民叫它做「我们快乐的季节」,因为那正是收割一切庄稼的时候,这时大麦、小麦、葡萄都妥当地收藏了。正如律法所写的,要庆祝「所收的是你田间所种劳碌得来初熟之物,并在年底收藏」(出廿三16)。「你把禾场的榖,酒醡的酒,收藏以后」,就要守这节期(申十六1316)。这不只是为一场收割的感恩,这是为大自然的丰收,使生命生生不息和使生活快乐的欢乐感恩。在撒迦利亚新世界的梦中这个期是被全世界所庆祝的(亚十四16-18)。约瑟夫叫它做「犹太人最神圣最伟大的节期」(见犹太人古代习俗Antiquities of the Jews三;十4)这不只是富有人家的节期,律法写明仆人、寄居的、寡妇和穷人都要分享这普世的欢乐。

     这节期有一个特别的仪节,崇拜者要拿着「美好树上的果子,和棕树上的枝子,和茂密的枝条,并河旁的柳枝」(利廿三40)。撒都该人说这是描写建棚用的材料,法利赛人说这是描写崇拜者到圣殿要带的物品。很自然地,人们接受了法利赛人的解释,因为这使他们可以参与这生动的仪节。

     这项特别的仪节与这段经文和耶稣的话都有密切的联系。可以肯定,他说话时心中想到这仪节,同时很可能用这仪节作为他说话时的背景。节期中的每一天人们都带着棕树枝和柳枝到圣殿,编织成幕形或屋顶形,环绕大祭坛而行。同时祭司拿着个大约两品脱容量的金水壶,下到西罗亚池子去盛满了水,然后经过水门带回来,人们就宣读以赛亚书十二章三节:「所以你们必从救恩的泉源欢然取水。」这水带到圣殿注在坛上作为向上帝的献祭,这样做的时候就唱赞美诗──即诗篇一一三至一一八篇,有利未诗班的笛子伴奏。当他们唱到「你们要称谢耶和华」(诗一一八1),「求你拯救」(诗一一八25)和最后唱到「你们要称谢耶和华」(诗一一八29)时,崇拜者欢呼并向祭坛摇动他们的棕树枝。整个戏剧性的仪节都是生动的感恩,为上帝所赐的水而感谢。又为雨水作出有动作的祈祷。同时纪念他们在旷野流浪时从盘石中流出的水。最后一天仪式更加动人,他们环绕祭坛七次,以纪念当年环绕耶利哥城七次,使城墙倒塌而占领该城。──《每日研经丛书》

 

【约七46有人说他具有最坚强的人格(第46节)。那些被派去捉他而空手回来的长官说从没有人像他那样说话。杜吉特(Julian Duguid)讲到他怎样有一次与格林菲尔爵士同乘大西洋邮船的事。他说格林菲尔爵士进入一间房的时候,你虽然背向着他,你仍然会知道他在那里,因为有一种活力的波浪由他散发出来。我们想到这个加利利的木匠,怎样面对当地最高权力的人士反而支配了他们,以至受审问的不是他而是他们。我们不得不承认他最低限度是历史上一个卓越的人物。从基督那里涌流出一股力量,使那些被派去捉拿侚的人困惑地空手退回来。──《每日研经丛书》

 

122 加利利到底有没有出过什么先知(约七52)】

答:犹太人的官尼哥底母(三1,七50),为耶稣曾想祭司长和法利赛人辨证的时候,他们用藐视的口吻问尼哥底母说:「你也是出于加利利么?你且去查考,就可知道加利利没有出过先知。」意思是说,加利利既没有出国过现在,就更是不能出弥赛亚的,认为耶稣本是出于伯利恒,不是出于加利利,其实圣经明明记载,祂是加利利拿撒勒的先知耶稣(太廿一1146,参约四19,六14,七40,九17),在旧约中的約拿(拿一1),他是加利利的迦特西弗人(王下十四25),与耶稣在世时的拿撒勒很近,可知約拿也是出于加利利的先知。其他如拿鸿,系伊勒哥斯人(鸿一1),据学者耶柔米(Jerome)和一些考古家的证明,其地在加利利的一个小村,靠近迦伯农意即「拿鸿之村」(太四13,路四31),拿鸿可能住在迦伯农,或是此城的创建人,因此而命名为拿鸿之村,所以拿鸿也是出自加利利的先知。另外有人以为何西亚,以利亞也是出于加利利人,如此看来,这一班祭司长和法利赛人,他们轻看加利利,说「加利利没有出过先知。」实为自欺欺人之谈呢!——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108.祭司长和法利客人对尼哥底母质问说:“你且去查考,就可知道加利利没有出过先知”。到底加利利有没有出过先知呢?(约七章52节)】

    这些人藐视那稣,视他为加利利人,其实那稣不是出于加利利,乃是生于犹太地的伯利恒。

    至于加利利,古时曾出过数位先知:

    一、約拿很清楚地是加利利地区的先知,約拿是加利利的迦特希弗人,该地与那稣时代的拿撒勒相近,可见約拿是出自加利利的先知。

    二、那鸿也非常可能是加利利出的先知。那鸿自述为“伊勒歌斯”人。据拉丁学者耶柔米的见解,“伊勒歌斯”是在加利利。还有,“迦百农”一名原文是“迦百那鸿”(CAPERNAUM)意即“那鸿之村”,可能“迦百农”是那鸿先知的老家,或该村是由那鸿创建而得名,不论如何,那鸿是出于加利利。

    三、何西阿也可能是出于加利利,因为他是北国的先知,在他的著作中对于加利利地区的古代城市均甚熟悉,甚至北方的利巴嫩均曾描述,可见他生长于北国无疑。

    四、伟大的先知以利亞是在基列寄居的提斯比人,该区也是在北方。犹太历史家谓提斯比在基列地区之内。一说提斯比在北方拿弗他利境,即那稣时代的加利利境内。

    五、以利沙也是加利利地区的先知,他是北国的“亞伯米何拉”人,该地在约但河西,近伯善地区(王上四章12节,十九章16节)。

    由此可见,这些气势凌人的祭司长和法利赛人,并不熟悉圣经。――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住棚节】

出埃及──作客的人生;进入迦南──过教会生活

   一、照神的时候行事

         1.上去过节

         2.你们的时候常是方便的

         3.我的时候还没有到

   二、众人为祂议论纷纷

         1.耶稣的教训

         2.耶稣从那里来

         3.耶稣要往那里去

   三、流出活水的江河来

         1.信的人都可以

         2.任何地方都可以

         3.任何时候都可以

── Chih-Hsin ChangAn Outline of The New Testament

 


中华圣网整理制作: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