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更多的医治与教导 9章至10章 |
九1-41 医治生来瞎眼的人 9:1-41
九1-12 与瞎子的相遇 耶稣在八章12节及九章5节分别宣告祂就是世界的光使本章与第八章有紧密的联系。约翰记载了耶稣使瞎子重见光明的例子,让我们真实地体会耶稣就是光。其他福音书均有记载耶稣医治瞎子的事迹,但是约翰却着重记载医治瞎子之后所引起的议论,其重点就是要我们更加认识耶稣。
单从此段经文,我们不知道此事在何时发生,估计应在住棚节和修殿节之间(参十22)。
9:1-12
第1节 第1节有一个生来是瞎眼的人,引起耶稣、门徒和法利赛人之间的讨论,这个特别的情况使人把‘罪’和‘苦难’的问题连在一起来研究。门徒假设是他本身或是他的父母犯了罪,他才会生来瞎眼的,当代的神学理论也有类似的见解,部分拉比便曾教导这可能是人出生前所犯的罪的结果。耶稣没有直接回答‘是谁犯了罪?’这个问题,却集中讨论荣耀神。神可透过人的苦难显出祂的作为来,这已是基督徒面对困难时所认同的,但这并不是容易理解的观念。医治生来瞎眼的人使我们认识神无论在肉身上或在属灵上,均可照亮人的生命。 9:1
第4节 第4节耶稣并不是要让门徒医治那位瞎子,而是呼召他们与祂一起同工,趁着白日,为神作工。‘白日’与‘黑夜’所阐释的是象征意义,有些人认为是用来比喻犹太人的不信加剧;也有人认为是代表耶稣的工作快要结束了,相信后者的解释较为合理。 9:4
第5节 第5节耶稣所指的是祂在地上的生活。马可福音七章33节及八章23节也有耶稣用唾沬来治瞎眼的记载,只不过那两处都是把唾沫直接涂在病人的眼睛上,而在这里则用唾沬和了泥才抹在眼睛上。当时代的人均认为唾液对眼病有医治的功能,耶稣便用众人认许的方法,但是并没有附加任何迷信的意味,而事实上那瞎子是按着耶稣的吩咐到西罗亚池去洗,他才得医治的。我们不知道为何约翰特别注明西罗亚是奉差遣的意思,或许是要配合耶稣奉差遣者的角色,或许是为了方便希腊文读者,而把希伯来文的意思也写出来(参一42)。 9:5
第7节 第7节耶稣并不是立即把瞎子治好,这或许是要试验瞎子的信心。 9:7
第8-12节 第8-12节约翰把瞎子与邻居之间的交谈描写得非常生动,清楚地道出瞎子以往的生活,他自己对耶稣肤浅的认识和他确实得蒙医治的过程。 9:8-12
九13-34 法利赛人对医治事件的看法 9:13-34
第13节 第13节我们不知道是谁把瞎子带到法利赛人面前,这可能是他的邻居或是那些与耶稣为敌的人。 9:13
第14节 第14节约翰告诉我们耶稣是在安息日医治瞎子的,反对耶稣的都是那些严守律法的。虽然是出于怜悯而用唾沫和泥来医治瞎子,但只是‘和泥’这个动作,便足够法利赛人指控耶稣,所以他们极之渴望知道耶稣是用甚么方法去医治瞎子的。 9:14
第16节 第16节法利赛人像邻居一般,对耶稣的身分起了争议。有的认为耶稣不守安息日,祂不是从神来的;也有的因看见耶稣在瞎子身所行的神迹,知道罪人不能作神迹而确定其他法利赛人的判断是错误的。 9:16
第17节 第17节瞎子在这里认为耶稣是先知,看出他对耶稣比以前(参11节)有进一步的认识。 9:17
第18-23节 第18-23节记载了不肯相信的人的冥顽不灵。犹太人不信那人的话,也不相信他生来就是瞎眼的。要那人的父母作证他是否生来瞎眼,并不是为了公平公正的查出证据,而是为了证明证实耶稣没有医治他。父母可以证实他们的儿子是生来瞎眼的,但他们却没有办法去解释这个神迹。第21节‘他已经成了人,你们问他罢,他自己必能说。’这句话反映出瞎子的父母害怕被法利赛人驱逐出会堂,而让儿子自行作供,这也是十分合理的做法。第22节‘若有认耶稣是基督的,要把他赶出会堂’有些学者认为耶稣在世上的时候,犹太会堂的人应没有禁止别人称耶稣为基督。但当时极有可能有很多传言,指耶稣就是他们所等待的弥赛亚,惜人们要很久以后才知道这个事实。 9:18-23
第24节‘你该将荣耀归给神’ 第24节‘你该将荣耀归给神’法利赛人并不是呼吁那从前是瞎眼的人要赞美神的荣耀,这只是犹太人惯常用的誓词,要作供词的人说真话。‘这人是个罪人’犹太人认为耶稣触犯了安息日的规定,指证祂有罪。 9:24
第25节 第25节但那人依据他亲身的经历。他不知道如何判断耶稣是否罪人,但他可以十分肯定的是耶稣已经医治了他。 9:25
第26节 第26节法利赛人转而追问耶稣医治他的方法事实是不容否认的,但规条则可改变。 9:26
第27节 第27节从前瞎眼的人感到十分气愤,作了一个十分具讽刺意味的回应。他认为法利赛人如此逼切地要知道耶稣医治的方法,是为了要成为耶稣的门徒。 9:27
第28节 第28节他们就嘲笑他,还自称为‘摩西的门徒’。这是一个比较罕见的描述,由此可看出他们看重摩西过于耶稣,这也是长久以来犹太教和基督教的争议所在。他们不愿意追寻耶稣从哪里来,也不愿承认任何有关祂的见证(29节)。即使是最权威的个人经验,也不足以令他们相信。
显然的,所有有关神迹医治的辩论都值得我们留意思考。而耶稣时代的法利赛人所用的辩论方式和现今一些医学权威所用的方式很相似。
9:28
第30-33节 第30-33节那人的回答越来越尖锐化。他的说法无法解释耶稣从哪里来。所以,他采取了以下的一些步骤来说明他的经验:他的眼睛获得医治;他认为神只垂听那些遵行祂旨意的人,而非罪人;既然他是如此坚信医治是源于神,医治他的人必定不是罪人;生来就瞎眼的人得看见,是史无前例的;因此,医治他的人必定是从神而来的。 9:30-33
第34节 第34节惯于神学思考的犹太人终于发现他们根本无法反驳他的陈述;他们便狠狠地骂了他一顿,然后把他赶走,或许还将他逐出公会。他们指责他是全然生在罪孽中,也就是指他因犯罪而生来就是瞎眼。他们针对他之前的境况,而不为他得医治而感到喜乐。 9:34
九35-41 耶稣谈论灵性上的昏瞎 在此段叙述结束部分记述了那人和耶稣的对话,耶稣藉此带出信心的宣告,把本章推向高潮。耶稣主动寻找那人,然后立即向他发出信心的挑战,这也是约翰记载神迹的主要目的。耶稣用的是‘人子’的自称(新国际译本;和合本译为‘神的儿子’)。本书其他地方也记载了人对人子的信心(参三14-15)。我们不知道约翰使用此称号的意义,但是肯定的是那人不明白这称号的意义。 9:35-41
第36节 第36节他的回答显示他从前没有见过耶稣。耶稣表示祂就是人子的时候,那人就立刻信了,可见他心中已经有了信心的种子。事实上,整件事的记述呈现了一个逐渐明白以致相信的过程。‘主啊,我信!’可能并不能代表他已对耶稣有完全认识,‘主’可能是对耶稣礼貌的尊称而已。但是与信心并列的时候,则指向他对耶稣有更深的认识。从他对耶稣的敬拜就更加证实了这点。乍看之下,第39节似乎和三章17节是对立的,但是既然第38节论的是审判,那么我们就应当晓得,审判虽然不是耶稣来的主要目的,却是耶稣降生所带来的结果。耶稣的来临把人带到信心的关键时刻。在被医治的瞎子身上,这关键导致被赶出公会。他敬拜耶稣的动作更是他信心的决定性时刻。 9:36
第39节‘叫不能看见的,可以看见,能看见的,反瞎了眼’ 第39节‘叫不能看见的,可以看见,能看见的,反瞎了眼’这种相对的命题,是约翰福音的特色之一。‘看见’在此具有多重意义。瞎眼的人得着肉身和灵性上的视力。而法利赛人眼睛没瞎便自以为属灵的眼睛也没有瞎,但是他们对耶稣的态度却显示了他们实在是瞎了。就是在这样意味之下,耶稣的降临也同时带来了审判。第40-41节约翰特别提及法利赛人对耶稣缺乏理解。‘难道我们也瞎了眼吗?’突显了他们对耶稣的不信。耶稣的回答,‘你们若瞎了眼’,可以有两种解释:一为‘如果你们真知道自己眼瞎’,意指属灵方面,那么他们必然盼望他们的心眼得开。‘就没有罪了’表示他们会对耶稣的救赎敞开、接纳。这样的解释比较‘若你们真的瞎眼就没有罪,因为你们看不见’来得合理。耶稣的意思是硬着心蒙蔽心眼是有罪的,这罪就是拒绝神所差来的使者。约翰深深认为这是当代读者所面对的挑战,当然也是我们今天所面对的挑战。 9:39
十1-18 耶稣是好牧人 此段记述中的牧人比喻是以寓意(allegory)的体裁写成的,在几方面有属灵教导。虽然和符类福音的记载类似,这里却是更加详细。我们不用过于仔细地去研究细节。 10:1-18
第1-6节 第1-6节此段的重点教导就是如何辨别真牧人和假牧人。牧人的图画是旧约常见的(参耶二十三;结三十四;亚九)。此处的思想受以西结书三十四章的影响最大,该段旧约经文对以色列的牧人大加鞭挞。也许约翰有意联系第九章的主题和牧人的比喻,因而在第1节使用了‘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的字句,指出法利赛人作为恶劣的牧人(从他们对待那生来就瞎眼之人的态度可见)和好牧人的对比。东方人的羊圈只有一个出入口,若只有一群羊,那么牧人便会守在羊圈门口;若有数群羊,那么便会由一位看门的人看守着羊圈的门口。而看门的人必定认识牧人,贼不得不从别处才可进入羊圈。这里并没有区别贼和强盗,‘看门的’也没有带着特别意义,他只是比喻里头让牧人进入羊圈的细节描绘。这里的重点是羊和牧人的关系。第4节好真牧人不单认识他的羊,也能够叫出它们的名字,并且带它们到青草地去。第5节明显的,羊和陌生人肯定没有这种关系。听的人却不明白这比喻背后的真理。 10:1-6
第7-10节 第7-10节比喻的意象又改变了,在此耶稣将自己比喻为‘羊的门’。祂宣告只有祂才能够让人进入羊圈。第8节在解释上有困难,因为如果说在耶稣之前来的人都是贼或强盗,那就明显地抹煞了旧约的记载。有些手抄本因此省略了‘在我以先来’的字句,但是它们显然是原稿的字句。最合理的解释应该是,若有人在耶稣以先来,又自称是唯一的道路,那么这人就是假的,也就是指历史上曾出现不少自称为弥赛亚的人,这就与法利赛人所宣称的同样不可信。第9节耶稣更详细地解释祂的宣告,更应许救恩和生命的喂养。
第10节‘救恩’和‘生命的喂养’便是丰盛生命的内涵。好牧人和假牧人是有显着分别的。耶稣带来生命,假牧人则带来死亡。耶稣带来的丰盛生命是约翰福音的主题之一。
10:7-10
第11-18节 第11-18节另外一个对比则是好牧人和雇工的分别。牧人的首要素质在于他肯为羊舍命。耶稣应许人丰盛生命,现在祂谈到牺牲自己的生命。表面看来这似乎是对羊群不利,但是耶稣却指向更加深刻的属灵真理。第11节祂要人们留意如此心甘情愿的牺牲将为羊群带来好处。牧人的死是一种牺牲。第12节情愿牺牲的牧人和逃跑的雇工突现了耶稣牺牲的真实意义。第13节雇工没有顾念羊的爱心。第14-18节解释了耶稣在第11节所说的话。它强调牧人对羊群的认识,就像父与子之间的认识一样(14-15节),在世上没有比这更亲密的关系,而雇工是毫无地位的。约翰已在3至5节里简单阐述过这种亲密的关系。
第16节引进了另一个思路:不同羊圈里的羊(‘另外有羊’)是指外邦人。虽然有不同的羊圈,羊却同属一群,且只有一位牧人。这话见证神的子民虽然有多元种族,但是都在基督里合而为一。第17节‘我父爱我’是因为子是好牧羊(接上一节),也可因子把命舍去。但是,我们不能误以为父的爱建基于子的行动,父的爱乃是藉着子的行动彰显出来。第17节的下半句显示,耶稣的牺牲舍命并不是终结,复活才是使命的结果,不但强调耶稣甘愿舍命,也彰显出祂生命内涵的权柄。
10:11-18
十19-21 群众对好牧人教导的回应 ‘犹太人’可能包括了群众和官长。犹太人因耶稣的话而起纷争的例子,可以在七章43节及九章16节看见。耶稣再次被辱骂为被鬼附着的人,这与七章20节及八章48节所描述的情况相似。当时的人喜欢把被鬼附着的和疯了的连上紧密的关系。他们看见耶稣治愈了瞎子,也听过祂智慧教导仍不明白,所以才得出这样的见解。 10:19-21
十22-42 修殿节时的对话 约翰把节日和事件适当地联系在一起。修殿节首先是于主前164年由犹大马加比(Judas Maccabeus)所设立,由于当时圣殿受到安提阿古伊彼芬尼(Antiochus Epiphanes)所破坏,犹大马加比洁净圣殿后重新献上给神。 10:22-42
第22节‘是冬天的时候’ 第22节‘是冬天的时候’说明为何耶稣在殿里所罗门的廊下行走。 10:22
第24节‘你叫我们犹疑不定到几时呢?’ 第24节‘你叫我们犹疑不定到几时呢?’似乎说明犹太人虽然困惑,却并非完全敌对耶稣。耶稣指出祂已透过公开的教导和所行的一切事告诉他们,但他们拒绝相信耶稣所行的神迹。耶稣再次提到牧人的比喻来提醒犹太人,指出他们若真是祂的羊就必已听了祂的话。 10:24
第28节 第28节祂再一次说明祂和羊群的特殊关系,这些羊群得以进入了永生。‘谁也不能从我手里把他们夺去’耶稣也给予他们宝贵的应许。对于那些熟悉羊群面临危险的人,就能够体会这保证的绝对性。 10:28
第29节 第29节天父的作为进一步增强了这保证。 10:29
第30节‘我与父原为一’ 第30节‘我与父原为一’:在耶稣的使命里,父与子的关系是何等密切,因此他们在身分上虽然是分开的,却牵涉了二者于本质上原为一的真理。如此的理解就完全符合了本书一章1节的话了。 10:30
第31节 第31节敌对耶稣的人决定采取实际的行动──拿石头打祂,来取代言语上的交锋。 10:31
第32-33节 第32-33节然而,耶稣继续逼问他们的动机,而他们则继续指控耶稣说‘僭妄的话’。他们认为耶稣只是人,但是耶稣的作为却显示祂远超凡人,因此他们的错谬是显而易见的。敌对耶稣的人也在五章18节曾作类似的指控。按着律法的要求(参利二十四16),犯了亵渎罪的人是必须用石头打死的。耶稣在第34节援引律法,由于祂引用诗篇八十二篇6节,因此提及了犹太人圣经的3个部分。在这诗篇里,究竟神是向谁说话呢?关于此说有数种解释:那些失败的以色列领袖;在列国中滥用职权的天使;颁布律法时的以色列人。无论我们采取哪一个解释,这些被称为‘神’的,实际上是逊于父所差的那位神的儿子。因此,耶稣是神的儿子,人怎能控告祂亵渎罪呢? 10:32-33
第35节 第35节‘经上的话是不能废的’,祂所用的字是单数的,同时是特指所引用的那段经文,然而解释整体的经文时,它的原则仍然是一样的。 10:35
第36节‘分别为圣’ 第36节‘分别为圣’是旧约常用来形容某人受委担任特别职务(参十七19类似的用法)。 10:36
第37-38节 第37-38节耶稣向犹太人谈论了祂的工作和信心。耶稣一直倚靠天父作工,因此祂可以呼吁人们相信祂。耶稣所作的工作,正是人们可以藉以知道祂和天父之关系的途径。相信耶稣的话远胜于只是相信祂所行的神迹。神迹的神学意义是要让人明白耶稣和天父的关系。理解这意义的人就不会像犹太人般因耶稣于第30节所说的话而跌倒了。耶稣强调不能把天父或耶稣的作为分割来看。
耶稣回到施洗约翰施洗的地方可能具有象征意义。祂公开的传道事工已经接近尾声。
10:37-38
第41-42节 第41-42节重复了约翰曾为耶稣所做的见证,且强调耶稣的事工较约翰的事工更为重要。约但河外有许多人相信耶稣,与耶路撒冷的冷淡反应,形成了强烈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