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
一二3 “一斤”即十二安士(0.7公升)。“真哪噠”。一種貴價的香膏,用印度北部的一種香草制成。馬利亞扮演奴隸的角色,因為奴隸通常為主人作腳部護理。
一二5 “三十兩銀子”即三百得拿利,約等於一個農民一年才能賺到的錢。
一二6 “帶錢囊”。猶大顯然是門徒中的司庫,雖然約翰在回憶往事,但也認清猶大是一個不誠實的人。“錢囊”可指“小錢箱”。
一二7 馬利亞為耶穌膏抹是為祂的安葬做準備(到時香料就用得上了)。
一二13 有關“和散那”的意思,參看馬太福音二十一章9節的腳註。
一二14,15 “如經上所記的說”。經上指撒迦利亞書九章9節。
一二16 “這話是指他寫的”。即寫在希伯來文聖經裏;基督死後,祂的門徒仔細地在當中查找。
一二20 這些“希利尼人”受到猶太教的吸引,在他們的會堂裏敬拜神,也守節期,但他們不是歸信猶太教的人。
一二23 “時候到了”。在祂的傳道工作裏,祂一直為這時候而作工;那就是指祂受死和復活的時候。這是祂傳道工作高潮的開始。
一二28 “父啊,願你榮耀你的名”。這也應當是我們的態度,尤其是在艱難的时候。
一二31 “這世界受審判”。人受譴責的理由是拒絕十字架,這也是人受審判的原因;十字架也是最終得勝撒但的根據。
一二32 在十字架上“被舉起來”。“就要吸引萬人”。祂拯救的恩典是希臘人(如在場的希臘人;20節)和猶太人都可得到的。
一二34 他們不能想象屬天的人子竟會被舉起和受死。
一二37~50 這段概括耶穌基督公開傳道的工作,又解釋祂遭拒絕的原因,而這種拒絕就等同於拒絕神。
一二38~41 經文引述以賽亞書六章10節和五十三章1節。以賽亞所看見的榮光是“他”(耶穌)的榮光。那就是說,耶穌是神(耶和華)。
一二47 “不審判”。參看第九章39節的腳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