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段 楼上的谈话 14章至17章 |
耶穌知道他的死期已將臨到,把「最後」要說的話說清楚。在這離別的談話中,目的是要安慰已跟從了他許久的門徒,說明他的離去是對他們有好處的。耶穌的離去並不是說就此和門徒隔絕;門徒會繼續的與耶穌在一起,但是衪卻以另外一個形式和他們在一起 - 聖靈保惠師必會與他們在一起。
可以肯定這一篇談話是接續第十三章在那施聖餐的房子裡所說。符類福音專注記錄耶穌所施的晚餐,並沒有記錄這次離別的談話。
第十四至十七章的談話是回答彼得的問題:主往那裡去?(約13:36)。耶穌的回答可分為以下的段落:
14:1-11 往父那裡去。
14:12-14 門徒將繼續耶穌的工作。
14:15-17 保惠師會幫助他們。
14:18-24 父與子都要住在他們裡面。
14:25-31 說這番話是要使們徒不膽怯。
第十五章是要回答13:35,說明怎樣「彼此相愛」的意思。藉著:
15:1-17 葡萄樹和枝子的比喻。
15:18-16:15 這樣作見證甚至受到逼迫。
16:16-33 是要回答13:33所說的「等不多時的時候」。
第十七章是耶穌分離的禱告。是要回答13:31所說人子要得榮耀的事。注意這幾章中有三段耶穌對保惠師的談論:14:16-17,26;15:26;16:5-15。
約14:1-11
「心裡不要憂愁」是因為門徒已知道耶穌就將快離開他們。耶穌的回答是要求門徒對他和父有「信」心。「信」(“信靠”believe in)是約翰常用的字眼(約1:12),意思是信靠。這裡是指信靠耶穌與父上帝的關係,並衪兒子的工作。
「父的家里,有許多住處...」指天堂。當時猶太人認為天堂就是上帝的住家,有許多的房子。(約2:16 也指明聖殿也是上帝的住家)。
「就必再來」也可見耶穌預言他的再來是因為他的離去。「接去」可指末世基督再來時的情況。
「那條道路...我就是道路...」耶穌申明他就是那「道路」。可見「道路」在這裡是指去天堂的方法/途徑。耶穌到天堂的方法是因著他的順服以致於死和復活。因此,門徒也要如此走這條「道路」才可以到天堂去。
「真理,生命」相信耶穌是上帝所差派的兒子,就是這真理。因著相信和接納耶穌基督因此與上帝有親密的關係,這關係不會因死亡而停止,就是生命。真理和生命是約翰福音書的重要觀念(生命,在第一至十二章出現32次,在十三至廿一章4次; 真理,在第一至十二章出現13次,在十三至廿一章有12次)。約10:1有「我是門」,太7:13有進入「窄門」得生命。
「沒有人能到...」由此可見基督教的獨一性和排他性。歷來教會堅持耶穌基督這樣說而把所的宗教排斥於外。
約14:8-11:
「腓力」(約1:43;6:6;12:21)他的要求(信心的要求)是要「看見」才「知足」。耶穌的回答指明他的一生就是父上帝的啟示;沒有其他的方式可以更完整的得到這樣的啟示。這樣的啟示的基礎是在於耶穌「在父裡面,父在我[耶穌]裡面」。
腓力這位使徒曾多次出現在這福音書,耶穌曾試驗他的信心(約6:6)。
約14:12-14:
特別提起門徒的事奉工作。「更大的事」並不是指更好,而是指所達到的範圍更廣闊,有意說明在各地建教會的事奉。門徒的事奉是因為耶穌要往父那里去。耶穌也有意指出門徒的事奉是要奉耶穌的名來禱告支持。當然門徒是向父上帝祈求。
約14:15-17:
「保惠師」(Paraclete),原意是「在旁指導的」。這保惠師也是「真理的靈」(約15:26;16:13;約一4:6)。一般上,這字有兩個用法:一. 勸勉的意思:含有先知的勸勉的意義(徒2:40;林前14:3)。二. 安慰的意思(賽40:1;太5:4;路2:25)。
這聖靈是「不[可]見」的,但可以「認識」,也「住」在人裡面。
「世人」或「世界」,指不信的/抵檔神的世界,這些人不能接受這聖靈。
約14:18-24 :
「世人不再見我」是耶穌被釘埋葬。「你們卻看見我」是指耶穌的復活和顯現給門徒。約14:20說明了聖父,聖子,和門徒之間的密切關係:以住在各人心裡的形式出現。可見這樣的形式要有聖靈(靈體)的形狀來達到。
「命令」(見約13:34)遵守耶穌的命令的人才算是愛耶穌的人。同樣的,父和耶穌也愛這樣的人。
「猶大」只在路6:16;徒1:13中出現。馬太和馬可卻以達太(可3:18;太10:3)這名字來稱呼。
「為什麼向我們顯現」相信是指「同住」的顯現,並不是復活身體的顯現。
約14:25-31
「這些話對你們說」(約15:11;16:1,25,33)當然是指最後一個晚餐時所說耶穌要受難與復活的事。保惠師或聖靈的工作是「指教...想起我對你門所說的一切話」,是指這聖靈幫助門徒去理解耶穌生前所說的話的意義。
「我留下平安」猶太人離別時都互祝說平安(Shalom)。這「平安」不是世界的人所可以賜的。相信是指保惠師的安慰。
「還要到你們這裡來」指耶穌的復活或是指耶穌在末日的到來。相信是指後者。
「父是比我大」並不因此說耶穌基督是一位“小/次等”的神;而是在工作上的比較指耶穌要被差派來完成父的旨意。
「世界的王」是指撒旦。「毫無所有」原文是沒有控制的力量。
約15:1-17 葡萄樹與枝子的比喻。
這比喻多少與保羅在羅馬書11:17-24所描述的一樣。舊約背景有賽5:1-5。舊約中有多處提起說以色列是葡萄樹。或者說,從這比喻中,我們見到耶穌所說的「彼此相愛」的教導在此顯明:就如枝子和樹一樣。
「我是」如約6:35;10:7,11;14:6, 耶穌以比喻中的主要徵象來代表自己。也把父上帝比喻為「栽種的人」。比喻目的是說明栽種的人是有權柄或也懂得把不好的枝子去掉,把好的枝留住,以致有更多的果子得收獲。
「已經乾淨了」很明顯的,是神的「道」作了這潔淨(修理人心)的工作。
結果子的條件也提出來:就是枝子要連與樹上,也就是說門徒要在耶穌裡面。
在約15:7,更加的指明何謂是常在耶穌裡面:就是耶穌的「話常在你們[門徒]」裡面。(參約14:11,20,23)
「扔在火里燒」不可說是受永遠的審判,而只是說明枝子無用處,被當材燒。
約15:9,比喻的談論也在此停止,而繼續以「愛」來接續約15:4的討論。在耶穌的「愛」裡,就是遵守耶穌的「命令」(誡命約13:34)。(參約14:15,21)
「這些事」是耶穌受難與復活的事(約14:25;16:1,4,7,12,25)。
「喜樂」是因為耶穌的復活(約16:20-22)。
「為朋友捨命」在當時被認為最偉大的愛的表現,也証明捨命的那個人才是真朋友。(保羅曾經提起說耶穌為罪人捨命比這行為更大,羅5:7)。要成為耶穌的真正朋友就是遵守他的誡命。既為朋友就不是僕人。真朋友也真知道或「已經都告訴」別人來分享。
「是我揀選了你們」說明可以作為耶穌的朋友是完全出於耶穌自己的揀選。
約15:18-27:門徒與世人的關係
說明門徒要受到逼迫。門徒也要繼續耶穌的工作(作見証)。符類福音相似的談論有太10:17-42: 關於受差遣和受到逼迫的事。
門徒被世人憎「恨」的原因是因為他們不屬於這世界。不屬於這世界是因為門徒已被耶穌從世界裡揀選/分別出來了。
「僕人不能大於主人」的意思是說門徒也不能避免主人所遭受的事(太10:24)。
「因我的名」而受逼迫。也就是他們不認識這「名」的意義。有許多記錄証明初早期教會的信徒是因「耶穌的名」而遭受到逼迫。耶穌「行的事」也是父上帝的工作。世人也看見這些事是神蹟,但卻不接納,甚至「也恨惡了」。然後引用舊約的話來支持這樣的逼迫。引用不知來自那裡,最接近的經文是詩35:19;69:4。
門徒就是要在這樣的世界處境中來作見証,但是卻有真理的聖靈來幫助他們作見証。
約15:26-27 清楚說明「保惠師」就是「真理的聖靈」(約16:13)。
約16:1-4a「我將這些事告訢」(約14:25)是指約15:20所說逼迫的事。門徒受逼迫的原因也曾經在約15:21-25解釋。受逼迫的結果在這裡也指出來:跌倒、趕出會堂、殺害你們。
「趕出會堂」就是與被本族的人趕出宗會,或繼絕關係,是當時猶太人中在倫理道德方面最嚴重的審判。另一方面,猶太人這樣作認為是在事奉神。耶穌也再次講明門徒受逼迫的原因。
約16:4b-15 保惠師的工作
「這些事」當然是指約16:1-2所說跌倒,趕出會堂,殺你們。
「現今我往...」可見這一番說的起因是因為耶穌要離開他們到父那裡去。
「我若去就差他來」從積極的角度來看,耶穌離去而差派聖靈來是「有益的」。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並不是說耶穌不離去聖靈就不會來,只是說如果耶穌不離去,聖靈不會完全的來到門徒身上。
「他既來了」是指聖靈來到門徒當中。
「為罪, 為義,為審判」這三個觀念都是指同一件事:為罪是使人知覺有罪或是因為不信耶穌,為義是因為被判為無罪或說耶穌往父那裡去完成了救贖罪人的工作,為審判是因為罪人都要受審判或說撒旦(世界的王,代表罪首)要受審判。這是保惠師的第一個工作。
第二個聖靈的工作是引導門徒明白真理。聖靈在這里被稱為「真理的靈」,是因為他的工作而這樣稱呼。可見聖靈會代替耶穌的工作來引導門徒「進入真理」。當然,聖靈也如耶穌一般是「把他所聽見的」或所知道的事,從父上帝那裡交給耶穌的,告訴門徒。(參約8:26-28,38,40,42;12:49;14:10)。聖靈引導人的事可參考詩25:5;143:10。
「將來的事」是指末世的事。聖靈還要來榮耀耶穌;也就是耶穌基督所作的工作。
約16:16-24
把憂愁變喜樂「等不多時」忽然間,耶穌換了話題。但是詳細的看上下文,在約14:19;16:5-6可有提起這樣的事。是指耶穌將要受死。
「再等不多時」應該是指耶穌將要復活。(參約14:19) 因此,門徒會憂愁,就如一位婦人在生產前,原因是耶穌會被釘在十架上。那時「世人倒要喜樂」。當耶穌復活時這些憂愁立刻會變為喜樂。這喜樂是永遠的,也沒有人可以奪去。
「到那日」(約14:20),是指耶穌復活的時間,也是末世成立及開始的日子。
「因耶穌的名」可見在末世門徒要奉耶穌的名來向神禱告祈求。「就必得著」是因為門徒與耶穌的關係。
門徒們的「喜樂」也因為禱告祈求而得著更加滿足。當然,是奉耶穌的名才可以得著,這也証實了復活的耶穌(喜樂的來源)是真的。
約16:25-33「用比喻」和「明明」對比,說明比喻是比較是不明顯的教導。
「我並不對你們說,我要為你們祈求」為了清楚說明耶穌並不是一位代求人或中間人,而是說門徒的禱告是直接進到父上帝那裡,因為耶穌在父裡面。(參約12:11-14)門徒可以直接到父面前是因為父本身愛他們。這愛的基礎是門徒愛耶穌也信耶穌。
約16:29 指明門徒忽然領悟了耶穌的談話,或是明白了耶穌這整個晚上的談話。
「知道...因此我們信」可見這兩件事之密切關係:信心是因知道(認識信靠)耶穌而來。
「時候將到」是指耶穌受難的時間到了,也就是被捉去的時間就來到。
「你們要分散」是引用亞13:7,說明牧人被擊打的時候,羊就分散(參太26:31;可14:27)。這証明門徒這樣作使到耶穌獨自一人去完成神的旨意。
離別的禱告 (約17:1-26)
根據符類福音書,耶穌與門徒到客西馬尼去禱告(路22:39;太26:36;可14:32)。這在約翰福音書中「離別的禱告」卻放在耶穌去客西馬尼園之前。這禱告有以下的形式:
(一) 為神旨意的成全來禱告(約17:1-5)。
(二) 為門徒禱告,以致他們得保守並繼續耶穌的工作(約17:6-19)。
(三) 為教會的合一禱告(約17:20-26)。
因這禱告像一種“代禱”式的禱告(intercession),因此也被稱為“大祭司式的禱告”(Highpriestly Prayer)。
約17:1-5:
「耶穌說了這些話」是整個在最後晚餐時的談話。
「舉目望天」是猶太人禱告的動作和態度。
「時候到了」(約12:23,27;13:1;16:32)是指上帝旨意成就的時間(或說耶穌得榮耀的時間),耶穌作這禱告是多麼的迫切。可見耶穌得榮耀(被釘十架)也是父上帝得榮耀。
「賜給他」提出來將發生的事不只是關於耶穌一個人,而是關係到整個人類的救贖工作。
「永生」是約翰常用來代替「神的國」的用詞(約3:3,15)。這永生是由「認識你獨一的真神,並且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對猶太人來說,「認識」含有信靠的意思,並不像希臘人所指知識上的認識。約17:25 再次提起這樣的認識。
「榮耀你...你所托付我的事,我已成全了」可見耶穌被差來的工作有兩方面:他在地上的傳道工作,和以死來榮耀上帝。
「世界以先」引用箴8:23。約17:24 說明聖父和聖子的先存性。
約17:6-19:
耶穌說出他所受托付的事是什麼;要將父的名顯明給他們,並遵守上帝的道。「遵守神的道」也是成為門徒的記號。
「不為世人祈求」並不是說耶穌不關心世界上的其他人,而是禱告是特別為這一班門徒得蒙保守來祈求;都是因為「從今以後,我不在世上,他們卻在世上」。可見們徒要負起耶穌在地上的工作,耶穌也為著們徒所要遭遇到的危險來禱告。
「因我的名保守他們」對猶太人或基督徒來說,神的名或主耶穌的名就是權威和力量。
「滅亡之子」有兩個解釋:一.相信是指撒旦(帖後2:3)。二.相信是指猶大,因為他出賣耶穌的行為。對其他的門徒,約翰以一個對比來形容他們不會滅亡或失去,這也應驗了詩41:9的預言。
「世界又恨他們」對約翰來說,「世界」多是指不認識神的人群,見約1:9-11;約一4:5,因為世界是屬於「那惡者」的(約一2:14-15)。
「成聖」就是聖潔。成聖是以真理來達成,換句話說,就是藉著神的道。
「差他們」說明門徒要繼續耶穌所受差派的工作。
「自己分別為聖」在舊約是指一個人作潔淨禮(出19:22)。這裡指耶穌自己獻上為潔淨人的罪的祭。
約17:20-26:這一段是為信徒或教會的合一而禱告。
「因他們的話信我的人」清楚指明門徒要把耶穌的信息傳開,也帶領許多人信。更重要的是這些信徒之間的合一。
接下來幾節,耶穌指出那合一的基礎:教會的合一要反映耶穌和父上帝之間的合一。這方法是:父在耶穌裡面,耶穌在父裡面,門徒要在耶穌裡面,耶穌也要在門徒裡面。(參約14:20) 但是要維持這合一的方法卻是「使你所愛我的愛在他們裡面」(第26節)。
「叫世人可以信」(參約13:35)說明合一不只可以引人信主,也說明一個分裂的教會會使世人不相信耶穌。
結論:這談話是耶穌在最後一個晚上與門徒的講話。也只有約翰記錄下來。見到約翰所收集的資料是要表明耶穌將要離開門徒,但是衪要回來,不是以一個人子的身份回來(像馬可福音所表達的),而是以靈的(保惠師)的身份立刻回來與門徒同在。再次的說明約翰有意指教當時的信徒他們有聖靈同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