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课
 第十二课

                    基督與信徒的關係

〈請細讀約翰福音第十二 1-11〉



本章從 1節至 11節,是基督與信徒的關係。

從 12節至 19節,是基督與猶太人的關係。

從 20節至 36節,是基督與世界的關係。本課以第一方面為限。

1節:「逾越節前六日」。約翰寫本福音,開始的時間是「六日」〈參看一 29,35,43二

1〉。神創造世界的時間是六日。神的兒子完成救贖的計劃也是在第六日,真是奇妙極了。

這伯大尼的晚餐,是基督與門徒的團契。





2節:「有人在那裏給耶穌預備筵席。」這筵席象徵基督徒與主的關係,席間人物表明基督

徒三方面的生活。

(一) 拉撒路,死而復活~~新生命的表現。

(二) 馬大,伺候~~殷勤服事主。

(三) 馬利亞,奉上香膏~~感恩、奉獻、敬拜。凡為信徒者,都當有新生的樣式:服事、感

恩、奉獻、敬拜等表現。因為神要這樣的人敬拜他(約四 23,24)。



3節:「馬利亞就拿著一斤極貴的真哪噠香膏,抹耶穌的腳」。馬可說:這香膏是盛在玉瓶

裏,裝得嚴密,封得堅固,用時先打破玉瓶,然後香膏才能流出來〈可十四 3〉。這裏有很

好的屬靈教訓。信徒若愛惜自己,不願捨己,不願破碎,基督的香氣就不能流露出來〈林後

二14,l5〉。真哪噠香膏,雖然寶貴,一瓶香膏一斤重,但如果玉瓶不打碎,怎能使滿屋生

香?又怎能膏主,得主的稱讚? 神的豐富恩典,基督的寶貴香氣,神的榮耀,基督的生命

豈能在信徒身上彰顯?信徒看自己是可愛的玉瓶, 但為著奉獻給主,就非破碎不可了。外



肉體的榮美,是阻擋內在生命發展的因素。神不是不復興我們,不是不使用我們。神工作的

難 題,不是別的,乃是我們的「老我」。所以主說:一粒麥子落在地,欲求生命先要死(

約十二 24)。何為死?死就是硬殼破碎之謂。簡言之:舊的生命死去,新的生命才能發育

二 24)。何為死?死就是硬殼破碎之謂。簡言之:舊的生命死去,新的生命才能發育滋長。



打破玉瓶象徵與主同死,是神祝福的由來。大麥餅若不擘碎〈約六 11,14;可六 41,44〉

,五千饑腸焉得一飽。寶貴玉瓶若不打碎,滿屋賓客何處尋香?最可惜的是,信徒以為主看

重玉瓶,只將自己的天才獻給主用,卻不知主要的不是「古董」,乃是香膏。所以一切屬乎

肉體的口才、智慧、勢力、都不能得主的祝福。願我們效法馬利亞的決心,打破玉瓶。因為

奉獻的意義,就是「打碎」,就是捨己。正如主說:「愛惜自己生命的,就失喪生命。在這

世上恨惡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25節〉。



「愛惜自己」〈25節〉,就不能得到基督的豐盛生命。譬如掃羅,因為愛惜上好的牛羊,不

遵行神的命令,結果失去王位,身敗名裂〈撒上十五 11- 23〉。譬如:雅各卻與掃羅正相

反,按天然的生命是最壞的人,但經過神一再的對付、破碎、拆毀,結果雅各變成以色列〈

得勝的意思〉。從此我們知道,主帶領信徒所走的是十字架的道路。是作王的道路〈提後二

12;啟廿 4〉,也是得勝的道路〈林後二 14〉。

保羅說:「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裏。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是出於神,不是由於我們」〈

林後四 7〉。神寶貴的生命,和莫大的能力,往往因著我們的瓦器不肯破碎而被阻擋,以致

神得不著榮耀,人也得不著祝福。所以信徒要想得到更豐盛的生命,更豐盛的能力,其秘訣

豈不過是破碎自己,傾倒自己而已。主對信徒造就的工作,就是先拆毀而後建造。但是神一

動手,我們就發怨言,那曉得神使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羅八 28)?信徒

每日所遭遇的難處,是最寶貝的功課。因遭遇著困難,才能學習依靠神。所以越有難處,越

祈禱神;越多需要神,就越曉得神的旨意。因此,神利用種種的不如意,對付我們的肉體,

摒除我們的驕傲、自恃、固執、妒忌、脾氣、以及我們的壞習慣,好讓我們內在基督的生命

,有似香膏的香氣得以流露無疑,使全教會得到益處。



5節:「這香膏為甚麼不買三十兩銀子賙濟窮人呢?」說這話的是跟主受業三年之久的使徒

,加略人猶大。這人富有商業常識,對這香膏的估價很準確,雖深知香膏行情,可是從未買

過。有些人按名是跟過耶穌的,對真理也好像很內行,卻是道地的門外漢,與耶穌沒有發生

生命關係。口雖承認耶穌,心卻遠離祂,不肯付出信心的代價換取真理,一直作猶大式的信

徒。雖然奉主的名傳道,奉主的名趕鬼,但主明明對這樣的人說:「我從來不認識你們,你

們這些作惡的人,離開我去罷」〈太七 22,23〉。



「賙濟窮人」是一個很好聽的口號。社會上有些人掛著這種金字招牌,志在從中謀利,猶大

就是其中的一份子,並非掛念窮人,祇想中飽私囊而已。但是有經驗的人如見其肺腑,所以

對這種假仁假義的作風,瞞不了作者約翰,他以率直的口氣說:「因他是個賊」。

唉!跟過耶穌三年之久的使徒猶大,聽主的教訓,見主的神蹟,耳濡目染,最低起碼做個榮

神益人的信徒,誰知他竟利令智昏,瞎眼硬心。不認識耶穌的為人,以致起了不信的惡心,

不肯悔改,仍願「依然故我」。賊心賊行,鬼頭鬼腦,外面披著羊皮,裏面卻是殘暴的狼。

難怪這香膏的銀子騙不到手,頓時起了找機會賣耶穌的意念〈太廿六 16〉。俗話說:「銀

白心肝烏」,正是猶大的寫照。結果大償心願,與祭司長交易成功。以三十塊錢將他的愛師

~~神的兒子,交於仇敵之手,釘在十字架上。這等見利忘義,真是令人痛心刺骨!總而言之

,猶大「喪盡天良」,無法無天,不仁不義。為魔鬼所驅使,出賣人格,出賣靈魂,作那「

遺臭萬年」的勾當。由猶大看來,人心的險惡,真是達於極點!茲將伯大尼的馬利亞和加略

人猶大,真假門徒的比較列表如下。請學者自己檢討,你是屬於那一種:



一個以頭髮擦耶穌的腳。        一個以暗號親耶穌的嘴。

一個用卅兩銀事奉耶穌。        一個貪卅兩銀出賣耶穌。

一個打破玉瓶流出香膏。        一個打破肚腹流出腸子。

一個愛主樂意事神。          一個做賊專門肥己。

一個留芳百世。            一個遺臭萬年。

一個在耶穌身上作件美事。       一個被撤但迷心「為虎作倀」。

一個真心愛主。            一個假意濟窮。

一個主說人人要記念她的行為。     一個主說那人不生在世上倒好。

一個得上好的福份。          一個去自己的地方。

一個是光明之子。           一個是滅亡之子。

一個信主得神的救恩。         一個跟主慕世俗的榮華。

一個是屬基督。            一個是屬魔鬼。

一個得主的祝福。           一個受主的咒誼。

一個動機求永生。           一個動機在今生。

一個打破玉瓶膏耶穌的腳。       一個拋銀於聖殿吊自己的頸。

一個作愛主的榜樣。          一個為賣主的鑑戒。

猶大的事參考下列經文:

〈太廿七 3-5;約六 70;十二 5-6;十七 12;太廿六14-16,47-50;可十四 10,11

;約十三 2〉。

馬利亞的事參考下列經文:

〈路十 38-42;約十一 13,29-32;十三 1,3,7;可十四 3-9;太廿六 6-1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华圣网整理制作: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