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第一课

上一篇   下一篇

引言

经文:徒一:8

主旨:认识本书的背景、作者、受信人、内容、简纲、文体、读《使徒行传》须知等事项。

1。谁是使徒?使徒和门徒有什么不同?“使徒”的原文是 apostolos。若把这个字拆开,字首是 apo,意思是“离开某地,再前往某地”;字干是 stello,意思是“派遣”。两个字合在一起就是“奉差遣前往某地的人”。在希腊文里,这个字的重点并不是放在“被差遣的人”,而是在这人与“信息”的关系。我们只要看保罗在罗马书一章一节,提到自己蒙召作使徒时,他加插了一句注解,说:“特派传上帝福音”,可见“使徒”这个字的重点是强调“传福音”这个信息,多过“被差遣的人”。“门徒”的原文是 mathetes,不单是一个学生,而且是追随老师,遵守他的教导。(约八:31)耶稣的门徒很多,但以后多有退去,不再和他同行,因为觉得耶稣的话难懂。(约六:66)

    有多少个使徒?福音书告诉我们,主耶稣从门徒当中拣选了十二个使徒(太十:1 - 4,可三:13 - 19,路六:12 - 16)以后因加略人犹大出卖耶稣,上吊惨死,门徒就摇签另选马提亚代替。(徒一:26)也有人说,保罗才是真正的使徒,因为他是奉召作使徒,“不是由于人,也不是借着人,乃是借着耶稣基督,与叫他从死里复活的上帝。”(加一:1)要是按徒一:21 - 22给“使徒”下的定义:他必须是“主耶稣在我们中间始终出入的时候,就是从约翰施洗起,直到主离开我们被接上升的日子为止。。。与我们同作耶稣复活的见证。”保罗明显不被包括在内。但从新约里保罗书信的众多,实在很难否认说他不是使徒。当然广义的说,一些门徒也被称为使徒,如巴拿巴(徒十四:14)。不过,狭义地说,使徒只有十二个,教会是“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稣自己为房角石。。”(弗二:20),所以“使徒”被赋予了特殊的权柄,不是一般门徒可以比拟的。

2。书卷名:原书卷可能没有标题,因为古卷所采用的标题林林总总,有的单单一个 Praxeis (英文是 Acts,即行传),有的是 Praxeis apostolon (英文是 The Acts of the Apostles,即使徒行传),有的是 Praxeis ton hagion apostolon (英文是 The Acts of the Holy Apostles,即圣使徒行传)。现在的标题大概是沿用拉丁语武加大版本(Vulgate)圣经的标题,Actus Apostolorum。

3。作者:书中没有告诉我们作者是谁,但内证和外证都显示路加医生是这本书卷的作者,他也是《路加福音》的作者。按圣经学者的说法,极有可能路加的原意是将两书合写成一卷,但由于篇幅过长,唯有把它分割成两卷。当时的书卷一般上的长度最多是35英尺,《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各长31英尺和32英尺,是新约圣经最长的书卷。

4。写作日期:约主后 63年。

5。写作地点:罗马,但可能有的是抄自传道旅途上的日志。

6。写作对象:提阿非罗(徒一:1)

7。写作背景

四福音书都以耶稣的复活或升天终场,只有《路加福音》有续集。从路加福音书和使徒行传的序言,我们可以肯定,路加写作的目的是为了一名叫提阿非罗的人能更认识耶稣的生平和早期教会的事迹。究竟路加是在什么背景底下写给提阿非罗,我们不但没有任何历史考据,连“提阿非罗”是什么人我们也一无所知。但由于他的写作,整个基督教因此蒙福,得知教会是怎样在耶稣复活升天后建立起来;教会虽经内忧外患,却在圣灵的引导下,从耶路撒冷,不断的扩张,直到罗马。

路加是新约的著作者当中唯一的外邦人,但他却是最有资格书写初期教会的历史。为什么呢?路加是一个医生(西四:14),圣经没有告诉我们他是怎样信主的,他的名字出现在西四:14,提后四:11,和门24。在徒十六:10 我们才第一次看到路加参与了保罗第二次的传道旅程,书中用“我们。。”,表示路加也在队伍里。从那时开始,我们可以说,路加是保罗的同工,并且是患难之交,当保罗在罗马面临死刑审判时,他还在保罗身边伺候。(提后四:11)所以,他对保罗的一生可说是知之详尽,《使徒行传》从第八章开始至书尾所记载有关保罗的事迹,由路加来写,可说当之无愧。至于《使徒行传》的前八章和《路加福音》有关基督耶稣的生平事迹,毫无疑问都是路加医生“从起头都详细考察,。。按着次序写。。”的。(路一:3)路加不是史学家,他查考的可信性有多少?蓝赛爵士(Sir William Ramsay)被人视为世间最伟大的一位考古学家。他对路加写作历史的能力甚为佩服,他说:

“路加是位第一流的史学家,他所写的资料不但真实可靠,他也拥有史学家应有的历史感。他把注意力集中在控制历史演进的一些理想和计划上,又能适当处理每一件重要的历史事迹。他能掌握住重要的事件,据实长谈,对不足轻重的史迹,他则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有些则完全删除不记。总之,路加的名字应与世间伟大的史学家同列。”(请参考《石头还在呼喊》(新约篇)的《路加 - 第一流的史学家》)

怀疑派的专家学者总是从《使徒行传》的记载“鸡蛋里挑骨头”,特别是那些用字在其他史书找不到的,或因路加一些记载与犹太史学家约瑟夫(Josephus) 有异,如徒五:36 ,他们就说路加的记载不真确。但“石头还在呼喊”,到今天,还没有任何人在《使徒行传》里找到错误的地方。

也有学者认为路加是为了调解保罗和彼得两派门徒之间,对福音究竟是给犹太人还是外邦人的争执才写的。连蓝赛爵士都放弃这种论调,我们又何必浪费时间来讨论这个问题。

8。内容:

《使徒行传》是《耶稣传》的续集。《使徒行传》以耶稣的应许圣灵要降临在门徒身上和他的升天作开场白。紧接着,圣灵就在五旬节降临,他是《使徒行传》的导演。门徒被圣灵充满,大得能力为主作见证,有三千和五千人悔改信主,基督教会就在耶路撒冷建立起来。从第一章至第十二章,彼得是主角,他被称为向犹太人传福音的使者。当教会受犹太公会的逼迫,司提反殉道后,驱使门徒四散在犹太及撒马利亚各处去传道,引领犹太人归主。从第八章至第十二章,记载了几个分水岭:保罗归主、彼得传福音给哥尼流一家、耶路撒冷大公会议。从第十三章开始,保罗是主角,他是向外邦人传福音的使者,他作了三次传道的旅程,在各地建立教会,将福音传遍整个小亚细亚。最后,由于受犹太人的逼迫,要上诉该撒,他来到罗马,全书以他在罗马“。。 放胆传讲上帝国的道,将主耶稣基督的事教导人,并没有人禁止”作收场,把初期教会在公元30年至60年这三十年间,使徒如何履行耶稣基督所颁布的大使命记述的颇为详尽。

9。简纲:

按端纳(C.H.Turner)指出,路加是在《大使命》这个大前提下,把初期教会的发展历史分成六个阶段,每段都有一个结尾作为进展报告。

A。徒一:1 - 六:7 描述耶路撒冷教会的情况。结束句是:“上帝的道兴旺起来;在耶路撒冷门徒数目加增的甚多,也有许多祭司信从了这道。”

B。徒六:8 - 九:31  记述自耶路撒冷到撒马利亚,教会被建立起来的经过。结束句是:“那时犹太、加利利、撒马利亚各处的教会都得平安,被建立;凡事敬畏主,蒙圣灵的安慰,人数就增多了。”

C。徒九:32 - 十二:24  记载有关彼得带领哥尼流一家归主的事迹。结束句是:“上帝的道日见兴旺,越发广传。”

D。徒十二:25 - 十六:5  记述保罗向外邦人传福音的宣教旅程。结束句是:“于是众教会信心越发坚固,人数天天家增。”

E。徒十六:6 - 十九:20  记述教会伸展到欧洲和保罗在外邦人的大城市如哥林多与以弗所等地的工作。结束句是:“主的道大大兴旺,而且得胜。。”

F。徒十九:21 - 二十八:31  记述保罗将福音带到罗马的过程。结束句是:“放胆传讲上帝国的道,将主耶稣基督的事教导人,并没有人禁止。”

10。文体、语言和风格:

这书属于历史叙述文体。路加是在圣灵的引导下,筛选历史资料,经过编修和诠释,把初期教会的发展很真确地记录下来。

《使徒行传》与《路加福音》在文笔上极为相似,这是许多学者认为两本书卷都是出自同一个人的原因之一。路加写得一手细腻的希腊文,比起保罗绝对不遑多让。圣经学者都认为,路加写这两本书的最大特色是:他会根据内容而变更他的文笔。譬如,在《路加福音》,他刻意模仿《七十士译本》的希腊文笔,叫犹太人读起来,有他们熟悉的圣经版本的“宗教味道”。在《使徒行传》的“犹太”部分,他的文笔是希伯来式的希腊文(Hebraism),如 it came to pass that(路五:12) ..In those days(徒六:1)....and behold!(路五:12)...但在保罗宣教的“外邦人”部分,从十三章开始,他的希腊文可以媲美当时的任何希腊文作家,古典风格较浓厚,字里行间反映一位有学识的罗马人的文笔。他这种精通“双语”是从何而来?从西四:11,14,我们可以肯定路加不是犹太人,但从徒二十:5,6,又似乎暗示他是犹太人。总之,按传统的说法,他若是安提阿土生的,就极可能是一个精通希伯来文和希腊文的叙利亚人。

11。读《使徒行传》须知:

我在《释经学原理》第九章(下)这样说:

使徒行传是叙述文体。。。。很多人把使徒行传的记载当作是今日教会应当遵循的榜样;我们不时听到这种口号“回到新约教会”,究竟我们对使徒行传的记载采取怎么样的态度呢?这里有几项建议:

A。除非圣经明确地告诉我们什么是一定要做的,那些通过叙述文体告诉我们的东西不应成为我们的规范。这是很有理由的。一般上,教义的命题分为三种:(A)有关基督徒神学的(信徒相信的)。(B)有关基督徒道德的(信徒该行的)。(C)有关基督徒经验的(信徒所做的)。在这三种命题中,我们还可以将它区分为两个层面:一是首要的,圣经明确地教导,如上帝是独一的、上帝是爱、世人都犯了罪、基督的神性等命题;另一层面是次要的(并不是不重要),是从首要的引伸出来,如基督的神性和人性怎样同时存在。我们特别要注意的是,那些从叙述文体的先例引伸出来成为规范的东西都是属于上述的第三种,也是属于次要的。譬如,基督徒要继续虔守圣餐是首要的命题,是基督亲自教导的,书信和使徒行传都有记载。但虔守圣餐的次数是属于次要的,是按照传统和先例实行,圣经没有明文规定。同样的道理,洗礼是首要的,洗礼的方式是次要的。

B。历史上的先例要成为我们的规范,除非作者叙述这个先例的原意是真的要给后人树立一个规范譬如,徒六:1 - 7 有关教会拣选执事的事情,路加记载这件事的目的何在?这要仔细研究使徒行传的结构形式和文脉才能知晓。我们明白这不是容易定夺的问题,我们最好还是看圣经别处有没有类似的教导才来定夺。

C。我们最好不要采用对比(analogy)的原则,把历史上的先例当作是权威,要今天的教会也照章实行。譬如,因为耶稣是圣灵感孕生的,而他要在受洗的时候领受圣灵的大能才开始事奉,我们重生之后,也需要受圣灵的浸(the baptism in the Holy Spirit) 才能得力。这种采用对比的原则建立教义是很危险的,难道耶稣被钉十字架,受死埋葬,三天后复活也成为我们的规范?

D。虽然作者在叙述中没有给后人树立规范的原意,使徒行传仍然有说明一些教义的价值和有时设立一些典范的作用。其实,新约里偶然也有应用旧约一些叙述问题来警戒后人,如林前十:1 - 13 保罗怎样引用出埃及的故事作为鉴戒,可二:23 - 28 耶稣怎样引用大卫吃陈设饼的故事为门徒在安息日的行动辩护。我们都没有上帝这种解经的权柄,但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的,历史的先例虽然可以为今天的行动辩护,但它并没有成为我们的规范。譬如,今天我们不用吃陈设饼,或在安息日掐麦穗以证明安息日是为人而设的。这里我要提出一个警告,若你想用先例来为自己今日的行动辩护,你还是要在圣经的别处经文找到相似的教导才行。譬如,耶稣洁净圣殿,并不等于你也可以动义愤洁净宗教场所。说方言不能单单根据使徒行传的叙述,也要看林前十二至十四章怎样的教导才行。

除了以上这些原则,我还要提醒大家:

A。第二章的圣灵降临在五旬节,还会有吗?这次圣灵的降临是应验基督应许门徒,说在他离开后,要差遣圣灵到他们那里来。这是一次历史事件,不是教义,教导我们信主后也要等候“圣灵的洗”(徒一:5)。还有“圣灵的洗”吗?当圣灵充满的时候,必定伴随着说“方言”或“乡谈”吗?(徒二:6)既然《使徒行传》的圣灵也是今天运行在地上的圣灵,有谁敢断言说没有呢?若是有,这也是圣灵随己意分给个人的,我们不用强求。(林前十二:11)那些视历史事件为教义的,也应当注意《使徒行传》所记载的另一类事件,如第五章的亚拿尼亚和撒非拉因欺哄圣灵上帝而仆倒断气。难道这也是今天的教义?

B。《使徒行传》里的使徒到处行神迹奇事,医病赶鬼,以证明耶稣是基督。今天,我们是否也要如此行?福音派时常引用林前十三:10 “等那完全的来到,这有限的必归于无有了。”说神迹奇事已停止。谁说的才是正确呢?说上帝已经不再行神迹奇事,实在是胆大包天;说上帝随时随地,等候他们差使,按他们的祷告医病赶鬼,并有个人和经济的祝福追随和临到信的人身上,简直是一套一厢情愿,以人为本,利用上帝的狂妄心态。我要在课程里跟大家解说清楚,以免大家曲解经文,利用经文,让别人牵着鼻子走。

默想:

林前十:1 - 11 “。。我们的祖宗从前都在云下。。这些事都是我们的鉴戒。。他们遭遇这些事都要作为鉴戒,并且写在经上,正是警戒我们这末世的人。”旧约的历史事件本来是用来警戒我们,叫我们不要重蹈覆辙。若要在这些事件上建立教义,必须三思而行。

同样的道理,新约的历史书《使徒行传》记述的是使徒教会怎样履行主耶稣颁下的宣教使命。他们所经历的若没有其他书信所阐释的真理作后盾,我们只能说他们经历的只是圣灵在他们身上的个别作为,以成就上帝的旨意。这些作为可能在历史上重演,也可能不重演,我们不能把它们当作是规范。正如我们身上的不治之症,因上帝的怜悯,获得奇迹般地医治,并不表示别人身上的同一病症,也一定会获得医治。难道上帝的旨意在每个人的身上都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