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内部的人事纷争
1。俗语说:“十个人十个样。”所以我说,有人的地方就一定有人事纷争,你大概不会提出异议吧。教会的人是上帝从四面八方召来的,没有人事纷争才真怪呢。有人以为教会是个天堂,等到进来后,发现那里的人争争吵吵,大失所望而离去。弟兄姐妹可以拂袖离去,教会的长执领袖和牧师传道能够吗?很多时候,他们才是“罪魁祸首”,把教会搞的乌烟瘴气。在许多诚心事奉上帝的人当中,有的舍己背十字架,把当跑的路跑尽了;有的在跑的过程里,变得八面玲珑,学得那么圆滑,没有一点棱角。当使徒时代的教会人数激增的时候,作为领袖的,碰上人事纷争,他们要怎样处理呢?这是我们今天的功课。
2。在工商机构里,由于人事关系错综复杂,所以企业管理非常强调以和为贵,以免因内部的人事纷争,损害到企业的发展。什么是“和”?“和”不是表面上的一团和气,而是要沟通、需要时要“直陈逆耳忠言”、要“据理力争”,力求意见达到共识的“真和”。在《论语.子路》中,孔子对“和”作了最佳的解释,他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是:君子与人意见调和但不与人苟同;小人屈从人意,却不能做到真正平和。孔子把“和”跟“同”作为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严格地加以区分,他赞同“和”,反对“同”。让我引用《左传.昭公二十年》记载的一则故事帮助大家明白“和”与“同”的差异:
齐景公有一个大臣,叫梁丘据,他对齐景公几乎言听计从,十分驯服。于是齐景公问晏子:“梁丘据与我算是“和”吗?”晏子说:“。。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是如是。。。”“以水济水”是以水来煮水,这是“同”,但这样的食物,谁能食之?“琴瑟之专壹”是指只用一种乐器、一种音色、这是“同”,但这样的音乐,谁能听之?按晏子的说法,菜肴要加上醋、酱、盐各种调味品,和水一起煮鱼肉,配合得当,“食之”才“平其心”,这样的配合才是“和”。音乐也是一样,“八音克谐”,以八种不同的乐器,不同的音色协调配合,才能奏出悦耳动听的音乐,这才是真“和”。
换句话说,“和”是不同事物的相辅相成,是多样性的统一。表现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是有原则的和睦相处。对无关原则的小事,讲求协调、重视和睦;对事关原则性的大问题,就要坚守原则,不应苟同,要“直陈逆耳忠言”、“据理力争”。“同”是相同事物的叠加,只掩盖事物之间的差异。当表现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是唯唯诺诺、无原则的苟同,甚至同流合污。不要以为孔子只会谈“以和为贵”,其实在必要时,孔子也会“争”。他说:“勇者不惧”,又说:“杀身成仁”。意思是:为了真理,就算粉身碎骨,都要据理力争,不能屈服。
处理教会人际关系的时候,我们强调的也是“和谐”不是“苟同”。碰到人事纠纷等问题,大家就要在共同的价值观念、异象、目标底下,通过磋商、协调、沟通等途径,达到“求大同,存小异”的和谐地步。不要为了息事宁人,将原则置于一旁,以为这样就是“用爱心互相包容,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弗四:2 - 3)若为了达致和谐,教会领袖和牧师传道变得八面玲珑,学得那么圆滑,没有一点棱角,这不是一桩好事,其实是悲哀,因为他们为人处事毫无原则,如乐器失去“音色”。
教会有时也要学会“争”。犹 3 说:“要为从前一次交付圣徒的真道,竭力地争辩。”异端学说是毒瘤,若让传讲异端的人进来而坐视不理的话,它扩散的非常迅速,只要那么一丁点儿,就能瘫痪整个教会,置人于死地。所以我们一定要像刮毒那样,把它刮出来,还要刮得彻底才行。
3。徒六:1 “1那时,门徒增多,有说希利尼话(希腊话)的犹太人向希伯来人发怨言,因为在天天的供给上忽略了他们的寡妇。”
“说希利尼话(希腊话)的犹太人”是什么人?这是那些过去被掳、散居在各地的犹太人,经过多年在外寄居,对犹太的传统并不执著,又拥抱希腊文化和思想,被视为自由派的犹太人,居比路的巴拿巴就是一例(徒四:36)。希伯来人则是在巴勒斯坦久居的犹太人,他们说古代传下来的亚兰语(亚兰语和希伯来语都用同一组字母),以不与外族人 掺杂为荣,他们也鄙视说希腊话的犹太人。
“有说希利尼话(希腊话)的犹太人向希伯来人发怨言,因为在天天的供给上忽略了他们的寡妇。”-- 教会人数激增,过的又是共产生活,又没有组织架构,迟早定会出现摩擦、冲突。这里记载的,当然不是第一起纷争事件,路加特别挑出它,可能是因为它的解决方案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发怨言”,原文是 gogguzo,保罗和彼得都教我们不要发怨言(腓二:14,彼前四:9),以色列人就是因为在旷野发怨言而遭灭命。(林前十:10)犹太人的圣殿有把平日收集的一部分奉献作为救济寡妇和孤儿之用。现在那些归信耶稣基督的寡妇大概已经得不到这样的救济,改由教会来承当。可能救济的重担落入希伯来人的信徒身上,他们可能有意无意之间,忽略了说希腊话的犹太人的寡妇。遇到这样的问题时,说希腊话的犹太人应该怎样做呢?看来当时的教会并没有什么投诉的渠道可以遵循。在这样的情况下,“发怨言”对吗?向上帝发怨言肯定是大罪,向人发怨言又如何?陶恕(Torrey)说:“有一些罪是最能伤害心灵、破坏见证的,发怨言是其中的表表者。一颗抱怨的心是从不缺乏理由的,喜欢抱怨的人永远有足够的原因叫自己不快乐,而发怨言的对象可以是任何东西。”所以,寡妇被忽略只是一个导火线,若要发怨言,说希腊话的犹太人不愁在教会里找不到东西来“怨”。所以,若问题处理不当,小事可能变成大事,大事变得不可收拾,教会天天就会争争吵吵,失去了见证。
4。徒六:2 - 7 “2十二使徒叫众门徒来,对他们说:‘我们撇下上帝的道去管理饭食,原是不合宜的。3所以,弟兄们,当从你们中间选出七个有好名声、被圣灵充满、智慧充足的人,我们就派他们管理这事。4但我们要专心以祈祷传道为事。’5大众都喜悦这话,就拣选了司提反,乃是大有信心、圣灵充满的人;又拣选腓利、伯罗哥罗、尼迦挪、提门、巴米拿,并进犹太教的安提阿人尼哥拉,6叫他们站在使徒面前。使徒祷告了,就按手在他们头上。7上帝的道兴旺起来。在耶路撒冷门徒数目加增的甚多,也有许多祭司信从了这道。”
“我们撇下上帝的道去管理饭食,原是不合宜的。”-- 是因为使徒管理饭食不妥,导致说希腊话的犹太人的寡妇的需要被忽略了?还是因为有发怨言的事,有人建议他们亲自管理饭食,不要假手于人?我们不知道。我见过牧师独揽大权,包办教会大小事情,坐在每一个大小的会议,搞得连主日的讲章都没有时间预备。在得知有人发怨言后,我们不知道使徒们有没有先坐下来讨论如何解决争端。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没有和教会众门徒事先讨论,就叫了他们来,说:“我们撇下上帝的道去管理饭食,原是不合宜的。”这是一个有关原则的问题,使徒们认为传讲上帝的道和祈祷比任何其他的事情更应优先处理,所以这不是一个“和”或“同”的问题,乃是一件需要“争”的事。就算众门徒中有提出异议,他们也事在必行,义无反顾。这是圣灵对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都应当听!
“当从你们中间选出七个有好名声、被圣灵充满、智慧充足的人,我们就派他们管理这事。”-- 我不是说传讲上帝的道和祈祷比其他事情重要,我是说“应优先处理”。管理饭食不是不重要,我们只要看“管理”这个字就明白。第二节的“管理”,原文是 diakoneo 和第四节的 “祈祷传道为事”的“事”,原文是 diakonia,是源于同一字根,都是事奉的意思。新约里多次提到的“执事”也是源自同一字根。有解经家说,这七个被选立的人就是新约教会的第一班执事。总之,管理饭食并不是低下的工作。但对于使徒们,他们认为应优先处理传讲上帝的道和祈祷,把管理饭食的工作交给别人。交给谁呢?这是“和”的问题。使徒认为这些人应当具备的条件是:“有好名声、被圣灵充满、智慧充足”。管饭食要有智慧,这是一定的。但何以要有好名声,要被圣灵充满呢?“好名声”的原文是 marturoumenous,是见证的意思,也就是要有好见证,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被圣灵充满”是事奉上帝的人必要具备的条件,不管是做哪一种工作。唯有一个生命被圣灵管制的人才能在教会中服事人。我时常说,教会里的问题人物,不是那些没有参与事工的人,乃是那些热心服事,但生命却没有受圣灵管制的人。你同意我的看法吗?_____________
拣选的工作是“和”的工作。经过磋商讨论,大家同意七个人选,就是司提反(Stephen)、腓利(Philip)、伯罗哥罗(Prochorus)、尼迦挪(Nicanor)、提门(Timon)、巴米拿(Parmenas),并进犹太教的安提阿人尼哥拉(Nicolas)。司提反特别被挑出来,说是“大有信心、圣灵充满的人”,因为他是下文的主角。腓利有别于“使徒的腓力”,他被人称为“宣教的腓利”,是下文第八章的主角。七个人都有希腊的名字,所以一定是说希腊话的犹太人,不是说亚兰语的土生犹太人。既然问题是出在讲希腊话的犹太人,就由他们自己的人来化解,这是很有智慧的做法。
“使徒祷告了,就按手在他们头上。”-- 拣选是众人的责任,但仍要得到使徒的认可。这是《使徒行传》第一次提到按手之礼,很可能是效法主耶稣给病人按手(如太九:18,可五:23,路四:40)和祝福(可十:16)的行动。保罗在书信中有提到按手给人恩赐(提后一:6),和叫人不要急促替人行按手之礼(提前五:22)。由于“按手”总是和“祷告”相连,是上帝垂听祷告,通过按手之礼,成就他的旨意。我们不要视按手有任何神奇的作为,毕竟这只是一个外表的礼仪。
“上帝的道兴旺起来。在耶路撒冷门徒数目加增的甚多,也有许多祭司信从了这道。”-- 教会把一个危机化为契机,一方面有了一个雏形的组织架构,化解人际间的紧张关系,另一方面,使徒们可以专心传道祷告。路加在这里又作了一次小总结。现在连犹太祭司也归向耶稣基督,这是传福音中不小的突破。
5。徒六:8 - 15 “8司提反满得恩惠能力,在民间行了大奇事和神迹。9当时有称利百地拿会堂的几个人,并有古利奈、亚历山太、基利家、亚西亚各处会堂的几个人,都起来和司提反辩论。10司提反是以智慧和圣灵说话,众人敌挡不住,11就买出人来说:‘我们听见他说谤渎摩西和上帝的话。’12他们又耸动了百姓、长老并文士,就忽然来捉拿他,把他带到公会去,13设下假见证说:‘这个人说话不住地糟践圣所和律法,14我们曾听见他说,这拿撒勒人耶稣要毁坏此地,也要改变摩西所交给我们的规条。’15在公会里坐着的人都定睛看他,见他的面貌好象天使的面貌。”
从这里开始至第八章,镜头从使徒转移到管理饭食的其中两个人,就是司提反和腓利。查考这两章后,大家会注意到这些所谓管理饭食的人,跟现在教会一般的执事(deacon)有很大差别。他们除了管理饭食外,还出外传福音、行神迹奇事。。今天的教会执事是否被太多的事务纠缠,不能效法司提反呢?还是传福音已经不是执事的差事?____________________
“司提反满得恩惠能力,在民间行了大奇事和神迹。”-- 前几章给我们的印象,似乎只有使徒才有那种能力,奉耶稣基督的名行神迹奇事,以见证耶稣就是基督。现在我们看到那些协助使徒处理教会事务的领袖也具有同样的能力。我们是否因此就可以下结论说,现在的信徒都具有这样的能力,行神迹奇事呢?
“当时有称利百地拿会堂的几个人,并有古利奈、亚历山太、基利家、亚西亚各处会堂的几个人,都起来和司提反辩论。”-- 利百地拿(Libertines)是犹太人,本来是罗马人的奴隶,后来被释放,聚居在耶路撒冷。由于人数众多,就设立自己的犹太会堂。他们联合其他四个在耶路撒冷的犹太会堂的人,就是古利奈(Cyrenians)、亚历山太(Alexandrians)、基利家(Cilicia)、亚西亚(Asia),跟司提反辩论。辩论什么?一定是有关耶稣是不是基督,或耶稣是否复活了的事。
“司提反是以智慧和圣灵说话,众人敌挡不住。”-- 下一章我们就有机会看到司提反是怎样以智慧和圣灵说话了。
“众人敌挡不住,就买出人来说:‘我们听见他说谤渎摩西和上帝的话。’他们又耸动了百姓、长老并文士,就忽然来捉拿他,把他带到公会去,设下假见证说:‘这个人说话不住地糟践圣所和律法,我们曾听见他说,这拿撒勒人耶稣要毁坏此地,也要改变摩西所交给我们的规条。’”-- 这样的情节大家是否似曾相识呢?是的,这几乎是犹太人指控耶稣的翻版。(可十四:57 - 58,十五:29)这正应验了耶稣说的,“仆人不能大于主人,他们若逼迫了我,也要逼迫你们。”(约十五:20)从控状看来,司提反是被法利赛人指控,跟彼得和约翰被撒都该人审讯不同。
“在公会里坐着的人都定睛看他,见他的面貌好象天使的面貌。”-- 一个与主有亲密灵交的人,他的面貌必然像天使的面貌。摩西从圣山下来时就是一例。(出三十四:29 - 35)以前有人见到慕安德烈(Andrew Murray)后,说:“。。他(慕安德烈)安静地说:‘让我们一起祷告。’这个祷告带给我们的祝福历久不衰。在会见他之前,我们只知道他是一位声誉响遍全球的属灵作家,是南非最受爱戴的传道人;在这祷告之后,我们知道我们是遇见一位神人。” -- 巴洛(Walter Barlow)
下一课,我要和大家查考司提反在公会前传讲的那篇感人肺腑的讲章。
教会最近发生的一次危机是什么?是如何得到解决?请你在课堂上和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