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发生在丕息狄雅的安提约基雅的事,也于此处发生了:保禄和巴尔纳伯毫无恐惧地说话,这是受到圣神鼓励所表现的真正宗徒的特性。这种自信的态度对听众的皈依有强大的影响力,但这并非人的自然天赋。保禄指出天主将此赐给信任天主的宣讲者,特别是他们感到最危弱、准备最不充分的时候(见得前2和格后2:10)。
14.8一旦出了讲希腊语的依科尼雍城,传教者便得不到任何帮助了。第一个困难是语言障碍,其次便是传统宗教的压力。有时候我们认为,在有宗教的地方传授信仰会容易些,因为人们对神明有一定的信念。但事实并非如此。有宗教便意味着屈服于与此宗教紧密相连的风俗习惯和社会传统的极权统治。人们被禁锢在一个体制中,处在与他们的神明互为利益的关系中,所以让他们想像一个自由人在与天主的关系中,该如何反应都是不可能的。当今社会中的不信教者反倒没有过多的偏见和疑惑。
保禄……看见他有信心,能得痊愈:这个人的信仰肯定还未达到认识耶稣是基督、天主之子这个层次,但福音书中记载了许多被耶稣治愈的人,他们的信仰程度也很浅。天主并不只是呼召神学家,即使他们为教会所需要;其他“卑微者”应该感到自己也是教会的实体。
人群因奇迹而震惊,但很清楚,他们并不理解。他们想还以谢恩,如他们经常所做的那样,因为天主又一次施了恩慈,但保禄并非为此而来。所有的事情和依科尼雍及安提约基雅发生的一样:帝国每一个城市中的犹太人的存在以及他们团体间的密切交流使那些在耶路撒冷的中央权威深感头疼,如临大敌。于是犹太人开始迫害基督徒团体,并刺激罗马政权反对他们,直到公元66-67年的犹太战争使他们自己的国家沦为废墟。吕斯特拉的困境实际上帮助保禄确立了他的目标:他不会再去那些使他演讲困难,不被理解和不受欢迎的省份了。从现在起,他要去处于大十字路口的城市、去港口传播福音,至于在内省的福音传播则留给其他人去完成。
14.21德尔贝划下了传教远征的句号。保禄和巴尔纳伯循着来的路回去了。他们造访了所有大陆上的团体。然后,他们驶向安提约基雅,没再回到塞浦路斯。
当时的教会并没有教区、神职人员、制度或书籍。宗徒们必须以一种能使教会持续下去的方式来组织它。正如犹太人的团体有长老(或司铎)为领导人,基督信徒也以长老为他们的领导和主持圣祭的人(见13:1注解)。聚会时大家互相分享灵修心得(见格前12-14章)。犹太人团体有一本圣经,就是旧约。教会的先知(宗13:1)从这本书发现了已有宣布基督的征兆。所以有时候,外来的宗徒或先知们去拜访犹太团体。因此我们便能理解:如果传教行动未能培养组织成人团体,未能有他们自己的领袖,未能让其成员积极参与,那么这项行动就没达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