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课

第四十三课

上一篇   下一篇

保罗在犹太公会前申诉

经文:徒二十二:30 - 二十三:11

主旨:保罗在犹太公会前申诉。

1。我们在上一课看到保罗怎样在暴动群众前为自己辩护。虽然我一直说他是为自己辩护,他真的是为自己辩护,说自己是无辜的吗?他在申辩时把自己的归主过程讲述,是为了要“昭雪冤情”吗?其实都不是。我请大家注意这一节经文:“当夜,主站在保罗旁边,说:‘放心吧!你怎样在耶路撒冷为我作见证,也必怎样在罗马为我作见证。’”(徒二十三:11)看到吗?保罗不是为自己辩护,保罗在暴民前,在公会前,在巡抚前,在亚基帕王前,在罗马法庭,在该撒面前,他都是在为主作见证!盼望听的人,不管是犹太人,外邦人,平民大众,达官贵人,都能认识主耶稣基督,得到救恩。我希望弟兄姐妹能紧紧抓住这个要点,继续地查考“捆绑之页”。

2。徒二十二:30  “30第二天,千夫长为要知道犹太人控告保罗的实情,便解开他,吩咐祭司长和全公会的人都聚集,将保罗带下来,叫他站在他们面前。”

 “千夫长为要知道犹太人控告保罗的实情。。”-- 这个千夫长是克劳第吕西亚(Claudius Lysias)(徒二十三:26)。现在离开主耶稣钉十字架的事件相隔将近三十年,人事全非,这些驻扎在耶路撒冷的罗马兵团已不是当年的兵团,所以千夫长对保罗所说的“主”(徒二十二:8),“义者”(徒二十二:14),“道”(徒二十二:4)之类的词只是一知半解,我们不用希奇。

“吩咐祭司长和全公会的人都聚集,将保罗带下来,叫他站在他们面前。”-- 千夫长安排保罗到犹太公会面前受审,是为了了解犹太人控告保罗的实情。从过去主耶稣,彼得和约翰在公会前的受审,我们知道这是一个很不公正的法庭。在公会里,以前还有尼哥底母为耶稣作辩护(约七:51);现在保罗在公会里一个朋友都没有,唯一的“朋友”可能就是千夫长,因为只有他才致力挽救保罗免于暴民的伤害。

3。徒二十三:1 - 5  “1保罗定睛看着公会的人,说:‘弟兄们,我在上帝面前行事为人都是凭着良心,直到今日。’2大祭司亚拿尼亚就吩咐旁边站着的人打他的咀。3保罗对他说:‘你这粉饰的墙,上帝要打你!你坐堂为的是按律法审问我,你竟违背律法,吩咐人打我吗?’4站在旁边的人说:‘你辱骂上帝的大祭司吗?’5保罗说:‘弟兄们,我不晓得他是大祭司。经上记着说:不可毁谤你百姓的官长。’”

当时的大祭司是亚拿尼亚(Ananias),是以馋嘴、偷盗、贪婪为人所公知。在公元47年,他被希律王(King of Chalcis, 是 44年死去的亚基帕王的兄弟,第二十四课)任命为大祭司直到59年。在52年,他被押送到罗马受审,罪名是挑拨犹大的动乱,后被判无罪释放,这时(57/58年)他拥有很大的权势。在66年,他被犹太奋锐党人刺杀身亡。作为大祭司,他一定是撒都该人。

“弟兄们,我在上帝面前行事为人都是凭着良心,直到今日。’-- 这简短有力的“开场白”等于是一把利剑直刺公会的成员。保罗称呼他们为“弟兄”,而不是“长老们或长官们”,意思是自己和他们是同等的;说自己“在上帝面前行事为人都是凭着良心,直到今日”,等于说自己没有犯罪,因为保罗深信自己是上帝所拣选,到外邦人中间传福音,行事为人没有违背律法。

“大祭司亚拿尼亚就吩咐旁边站着的人打他的咀。”-- 亚拿尼亚是个卑鄙小人,他怎么能够容忍这样的“开场白”,他恼羞成怒,命人打保罗的嘴。这样做是违背律法的,因为律法说:“打一个以色列人的面颊便等于打击上帝的荣耀。”

“你这粉饰的墙,上帝要打你!你坐堂为的是按律法审问我,你竟违背律法,吩咐人打我吗?站在旁边的人说:‘你辱骂上帝的大祭司吗?’保罗说:‘弟兄们,我不晓得他是大祭司。经上记着说:不可毁谤你百姓的官长。’”-- 有的解经家说,保罗不认识亚拿尼亚,才会责骂他,因为按律法,对大祭司出恶言是犯罪的行为。当他知道后,就马上道歉,不是为了他反对大祭司的不公义道歉,而是为他所用的方法道歉。

4。徒二十三:6 - 10  “6保罗看出大众一半是撒都该人,一半是法利赛人,就在公会中大声说:‘弟兄们,我是法利赛人,也是法利赛人的子孙。我现在受审问,是为盼望死人复活。’7说了这话,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就争论起来,会众分为两党。8因为撒都该人说没有复活,也没有天使和鬼魂;法利赛人却说两样都有,9于是大大地喧嚷起来。有几个法利赛党的文士站起来争辩说:‘我们看不出这人有什么恶处,倘若有鬼魂或是天使对他说过话,怎么样呢?’10那时大起争吵,千夫长恐怕保罗被他们扯碎了,就吩咐兵丁下去,把他从众人当中抢出来,带进营楼去。”

什么是撒都该人(Sadducees)?什么是法利赛人(Pharisees)?

《证主圣经手册》提供了以下的资料:

法利赛人:严究宗教纯正的人。这党派源出主前二世纪的西哈典人(Hasidim),意思是忠于上帝之子,着重管理宗教上的事,而非政治上的事。他们最注重与最喜欢的就是遵守律法的每一细节(包括古人的遗传)。大部分的文士都属于这党派。他们与别人分隔开来,以免被污染,譬如,他们不与别人用膳,因为恐怕未经十分之一奉献给上帝。这种隔离形成一种“我比你圣洁”的态度,以致“法利赛人”成为现在斥骂人的贬词。他们的狂傲、以及把遵守仪节看得比爱心、怜悯还重要的条文主义,使他们与耶稣冲突。主耶稣不是质疑他们信仰的纯正,而是反对他们维护信仰时骄傲与缺乏爱心的方式。法利赛教派人数不多,约6000人,但他们的影响力却很大。主后70年,耶路撒冷被毁,法利赛教派奠定了犹太教发展的原则,使百姓继续着重个人的虔敬,严谨的道德标准与法利赛人著称的条文主义。他们极受群众的敬重和支持。

撒都该人:这是耶稣在世时,另一主要的教派,不过他们的影响力已经减弱。他们大多来自富有的地主阶级,因为早些时候诡智地运用政治上的优势,获得显赫的政治地位。耶稣之时,他们在公会里与法利赛人仍占大约相等的席位;许多祭司长都是撒都该人。他们的宗教立场极度保守,除了摩西五经,一切的启示概不承认,所以法利赛人提倡的有关永生、复活、有天使和魔鬼的信仰,都被他们否定。但这身为贵族的少数人并不受群众的支持。

“保罗看出大众一半是撒都该人,一半是法利赛人,就在公会中大声说:‘弟兄们,我是法利赛人,也是法利赛人的子孙。我现在受审问,是为盼望死人复活。’说了这话,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就争论起来,会众分为两党。”-- 我们要怎样解释保罗的这项“分化策略”?有的人认为保罗采取这样的分化行动,目的是攻击公会,想给自己找寻一条脱身之路。也许是,主耶稣不是也告诉门徒,“我差你们去,如同羊进入狼群;所以你们要灵巧像蛇,驯良像鸽子。你们要防备人;因为他们要把你们交给公会,也要在会堂里鞭打你们,并且你们要为我的缘故被送到诸侯君王面前,对他们和外邦人作见证。”(太十:16 - 18)保罗若采取分化行动以保自身的安全是没有错的,但我觉得他是借用这个机会,提出“死人复活”的道理,目的是为主作见证,要赢回这些弟兄。你认为这样说有道理吗?_____________

“于是大大地喧嚷起来。有几个法利赛党的文士站起来争辩说:‘我们看不出这人有什么恶处,倘若有鬼魂或是天使对他说过话,怎么样呢?’”-- 箴言十六:7 说:“人所行的,若蒙耶和华喜悦,耶和华也使他的仇敌与他和好。”当然我不是说法利赛人站在保罗的一边,乃是说发生的一切都有上帝的美意。

“那时大起争吵,千夫长恐怕保罗被他们扯碎了,就吩咐兵丁下去,把他从众人当中抢出来,带进营楼去。”-- 千夫长成为保罗的救星。

5。徒二十三:11  “11当夜,主站在保罗旁边说:‘放心吧!你怎样在耶路撒冷为我作见证,也必怎样在罗马为我作见证。’”

每当保罗在最艰难的时刻,主耶稣都会及时出现,在异象中安慰他,鼓励他,给他应许的确据,使他不至灰心丧胆。过去在哥林多是这样(徒十八:9 - 10),现在是这样,以后在往罗马的船上也是这样(徒二十七:24)。你经历过主耶稣给你这样的保证吗?__________

我们在下文马上看到这个应许如何得到应验。

默想:

主耶稣一而再地在异象中应许保罗,叫他放心,他会和保罗同在。如果你从来都没有从主那里获得这样的应许和保证,不要以为希奇。上帝作工不是一成不变的,他在每个人身上都有不同的工作方法。

宣教之父克里威廉(William Carey,1761 - 1834)在印度把圣经翻译成三十几种印度语言的伟大工作,莫怪有人称说:“克里威廉把圣经译尽了印度的语言。”但你知道吗,1812年的一场大火,在一夜之间把他多年翻译的成果尽成泡影,叫他伤心欲绝。那场大火把全屋焚成数壁空墙,所烧去的翻译稿件,无法计算其价值。许多方言的铅字,包括新铸成的淡米尔文(Tamil)和中文的铅字,也被烧去。当克里威廉知悉时,他这样说:“多年的劳苦在一夜中尽成泡影。上帝的道路何其难测!近来我尽力改善一切,不免有些自夸。今日主已使我降卑,叫我更单纯地仰望他。”

火灾的消息传开后,印度各地的弟兄姐妹都起来支援翻译的工作,捐款、印刷器材等,纷纷送达。几个月后,圣经的翻译和印刷又在开始,到了1812年底,他们又已经铸成了中文铅字。英国的差传机构也被这场火灾唤醒。许多教会,不分宗派,都加入支援这个事工。两个月内,就收到五万美元的捐款,奉献的款项仍不绝于途。

帝就是这样奇妙,在保罗身上,他这样作工;在克里威廉身上,他那样作工。在你身上,他又另有作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