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处为家道处家
将神的道给他讲解更加详细(徒一八:26)
职业有时会影响从业者的性型。帐棚不能耐久,住帐棚的人不会久居一地。制造帐棚的人,也不会把挪移帐棚看成十分困难。到了第一世纪的时候,农耕社会已经大部取代了游牧生活,帐棚大致只限于征战的用途,制造帐蓬成了军需工业。也许,是这个原因,使亚居拉,百基拉夫妇,习惯于到处为家。
使徒保罗是另一个到处为家的人,为传道随遇而安。当他从雅典到了哥林多,遇见罗马新来的亚居拉和他妻子百基拉,由于该撒革老丢驱逐犹太人,夫妇来到哥林多。保罗受过正式的拉比教育,他有制帐棚的技艺,可能是由于生活的需要,他有一段时间,就投奔了他们,同住作工。在安息日,保罗就进会堂去,"劝化犹太人和希利尼人”。(徒一八:1-4)
后来西拉和提摩太从马其顿来,带著教会的供应,保罗得以专心致志于宣道事奉,"向犹太人人证明耶稣是基督。”因此,也招致抗拒,反对。由于增加了两个同工,或是不想给亚居拉夫妇带来更多麻烦,或是由于战略上的需要,保罗决定移居到一个靠近会堂的家庭。结果是工作更加有效,管理犹太会堂的,和许多哥林多人都信了主;在另一方面,也受到很大的阻力和反对,以至主在夜间异象中向他说话:"不要怕,只管讲,不要闭口;有我与你同在,必没有人下手害你,因为在这城里我有许多的百姓。”(徒一八:5-10)可以见到环境凶险可
怕,这样的安慰鼓励才有其必要。
保罗"在那里住了一年零六个月,将神的道教训他们”。时间不算长,但足够造就百基拉和亚居拉,使他们在主的道上有了根基,而且坚固长进。以至保罗挪移帐棚,向前作更多征服的时候,夫妇二人没有安土重迁的心意,拔起根来,欣然与他同行。保罗往耶路撒冷去,他们就留在以弗所,照管教会。他们对主的道有深的了解,当那"有学问的,最能讲解圣经”的亚波罗来讲道,"只是单晓得约翰的洗礼”,显然的,他只信有神,不足称为基督教。这对夫妇并没有当众反对指责,却用爱心接他到家里,有机会和他详谈,"将神的道给他讲解更加详细”(徒一八:11,18-27)。
可见他们不是自以为是,而是对圣道有高深了解,有分辨能力,在那家里,可以寻得道。他们所到之处都带著道,真是到处为家道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