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
三.以色列人在離棄中的安慰(一一1-36)
第十一章提到以色列人被離棄,保羅提出兩個問題,就是神是否完全放棄以色列人?神是否永遠放棄以色列人?要明白這兩個問題,必須有背景資料。第十一章的背景,有助我們明白。我們會討論在神計劃裏的以色列人,看以色列人的過去、現在和將來。由亞伯拉罕開始,然後看大衛與神所立的約,接着看新約,然後看新約聖經裏的應許。
1. 並非完全被棄絕(1-10)
首先我們看神給亞伯拉罕的應許,神告訴亞伯拉罕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神應許使他成為大國。不錯,以色列曾經是個很強大、奇妙的民族,今天她不算是一個強大的民族,以色列今天的人口也比不上香港,香港的人口比整個巴勒斯坦地還多,而且巴勒斯坦地人口大部分是阿拉伯人,所以以色列人算不上是一個大國。但是有一天她會成為世上的大國,神給亞伯拉罕的第一個應許是叫他的後裔成為大國。
第二是神要賜福給亞伯拉罕,特別指亞伯拉罕本人受得着神的祝福。他確實是被神祝福了,他成為富有的,也有權勢,他擁有私人的軍隊。他是那般的偉大,當時的王也要與他立約。他有一位美麗的妻子,有一個兒子以撒。神很祝福亞伯拉罕。
第三,神說:“你的名要為大。”世界上有三個宗教可追溯至亞伯拉罕:猶太教和回教(但回教看重以實馬利,回教徒也視亞伯拉罕為他們的先祖),我們基督徒也看亞伯拉罕為我們的先祖,我們稱他為父,不是因為他是我們肉身的先祖,而是因為我們跟隨他信心的腳蹤和榜樣。聖經提到作誰的兒子,就與他相似。我們被稱為亞伯拉罕的子孫,但我們是否猶太人呢?當然不是,我們被稱為亞伯拉罕的子孫,因為我們有與他一樣的信心。
第四,神告訴他會成為萬族的祝福,神說:“世上萬族都因你得福。”借着亞伯拉罕的後裔耶穌基督,我們都得到這祝福,不單是指現在,將來在神的國度裏,世人都因基督蒙福。神特別說祂必祝福那些祝福亞伯拉罕的人,當我們祝福以色列人的時候,我們也必得到祝福。記下這原則,千萬不要反對猶太人,也不要用他們來開玩笑,不要說他們有大鼻子,對他們應該有恩慈;即使他們不信主,我們也應以恩慈對待他們。
留意“……祝福你的”是眾數,然後變成單數,就是在“咒詛你的”。為什麼神將前一句的眾數變成後一句的單數呢?因為神願意祝福,祂非常慷慨,很想祝福人,衪想將祝福賜給每一個人。但你若咒詛猶太人,神會逐一找出來。咒詛是很奇怪的事,但神仍會逐一過問。如果你反對猶太人的話,你便會有很大的危險。
這一切是神賜給亞伯拉罕的,問題是這些應許有沒有條件?留意神叫亞伯拉罕離開本地本族父家,然後說祂要祝福他。這就是所說的條件了。亞伯拉罕完成了這些條件,確實離開了自己父家和家鄉,到了神指示他要去的地方。所以這是一個條件,或許說他完成這個條件後,神就將這些應許賜給亞伯拉罕。但這裏沒有提到地業的應許,只是告訴亞伯拉罕所要到的地方。創世記十五章8節便不同,在給予應許後,神告訴亞伯拉罕要將這地賜給他。神說:“要將這地賜給你為業。”
亞伯拉罕有沒有得到這地呢?沒有,他唯一在世上得到的是一塊墳地,就是麥比拉洞。他買下那地作為他妻子的墓地,是在希伯崙附近,今天這洞仍在,我到過那裏多次。對亞伯拉罕來說,這就是他唯一的土地,神說:“我要將這地賜給你為業。”
在創世記第十三章,我們看到神給亞伯拉罕的應許。情況很有趣,亞伯拉罕帶着侄兒羅得一起到迦南地,他們二人都富有起來,有很多的牛羊,以致他們不能同居一處,他們的僕人開始互有衝突。亞伯拉罕來到那裏,讓羅得選擇他喜歡的地方,他自己就要了剩下的地方。我就不會這樣做,我會說:“我是叔父,你是侄人,我是領導者,我要先作選擇。”但亞伯拉罕的態度不是這樣,羅得看那塊地好象所多瑪和蛾摩拉,也好象埃及那樣美麗。埃及的土地有尼羅河的澆灌,所多瑪和蛾摩拉附近的土地也有好的澆灌,所以他便選擇了那地。於是羅得便遷離亞伯拉罕,他離開後,神對亞伯拉罕說:“你舉目向東西南北觀看,凡你所看見的一切地。”希伯崙是一片高地,他站在那裏可以看得很遠,神告訴他要將那地賜給他和他的後裔。很有意思,但他還未擁有任何土地,也沒有得到這些地作為他和他後裔的產業。留意有關主耶穌復活的經文,主說:“我是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當主提到這真理時,意思是亞伯拉罕必須先復活才得進入那地,否則他不能得到這地。神應許給亞伯拉罕和他的後裔很大片的土地。祂沒有確實說明有多大,只是說他眼所能看見的地。同時神也告訴他會有很多的後裔,就如地上的塵土那麼多,有數不盡的後裔。
創世記第十五章,我們再一次看到神應許亞伯拉罕的後裔會非常多,就如天上的星一樣。當然這是誇張的說法,如果是真的話,這個地球也不能容納那麼多人。有一部基督徒製作的太空人電影,說天上星星的數目就如地上塵土那樣多。無可否認,神的應許是亞伯拉罕會得到很多的後裔。
亞伯拉罕被稱為義。“亞伯拉罕信神,這就算是他的義”。創世記十七章1至8節和11節記載,亞伯拉罕當時九十九歲了,想象一下,那時候神告訴他第二年他會有一個兒子。這是不可思議的,他九十九歲高齡,仍然沒有兒子。經文首先提到神與亞伯拉罕立約,這應許是在約裏的,
創世記十五章18節提到神與亞伯拉罕第一次立約,而當中發生了一件事,神吩咐他將一些牲口帶來,將牠們分成兩半,有兩排牲口的屍體對放在地上。正常來說,立約時,雙方會一起走過這些屍體,這行動代表雙方同時立一個約。但這些切開了的屍體有什麼作用?意思是願意付出生活來守約。亞伯拉罕將這些動物殺了,並切開兩半,分別將兩半放在兩邊,然後他睡着了。他在何時睡着了?他睡着時,看見一個異象,有一個燒着的火爐,在這兩排動物死屍中經過。亞伯拉罕沒有從這些屍體中走過,這燒着的火爐代表神經過了這些動物的屍體。所以這約是單方面的約,這約是因一方面成全的,不是一個雙方同時立的約,不需要兩方面去守這約。這約不是靠神和亞伯拉罕兩方一同去守,完全是由神完成的,不是因為亞伯拉罕的順服。無論怎樣,神也會成全這約,所以只有神經過那些動物的屍體。這裏也提到神賜給亞伯拉罕的地的範圍:“我已賜給你的後裔從埃及河……。”這“埃及河”不是指尼羅河,在迦薩以南大概六十五公里有一條河,就是埃及河,大概在以色列地下埃及的角落,這地一直向北伸延到伯拉大河。但以色列人從未擁有過那麼大幅的土地,這應許仍未實現。
創世記第十七章記載,這約有一個記號,就是割禮。我主持婚禮的時候,會對新郎和新娘說盟誓:“你願意娶這位女子……。”“你願意嫁給這位男子……。”婚禮其中一環是雙方交換戒指。同樣,神吩咐亞伯拉罕行割禮,直到今天,每一個猶太人的嬰孩也受割禮。猶太人要這樣,表示這是一個立約的記號,表明他們是亞伯拉罕的後裔,他們期待神的應許應驗。
我們看到應許是一層層的。首先在創世記第十二章,神給予亞伯拉罕應許;在第十三章有多一層約的內容;在第十五章再多一層;第十七章提到割禮的記號,又再多一層;最後在第二十二章,就是亞伯拉罕信心的高峰。他將以撒獻上是家傳戶曉的。在事情完結後,神對他說話:“我便指着自己起誓說……”此前沒有聽到神這樣說話,不錯,此前也有約,但這裏的約是特別以神的起誓確認。神再一次確認祂給亞伯拉罕的應許。堅韌的木材可以製成木板,木板堅硬因為內裏是一層層的木。神給亞伯拉罕的應許也是一樣,是不能打破的。這些應許成為聖經歷史以後的骨幹,如果你不熟悉這些應許,便不能明白聖經。
舊約有好幾個不同的約,有亞伯拉罕的約,挪亞的約等等,但這約特別提到,有以後經文的解釋。神給亞伯拉罕的這約是永遠的約,這約又與迦南地有關。在創世記第二十二章,亞伯拉罕獻上兒子以撒,預表將來父神將基督交在十字架上為我們獻上。
大衛之約記載在撒母耳記下第七章。大衛決意要為神建殿,他覺得自己住在華美的宮殿,但神的殿卻是簡陋的會幕。這會幕建成時是在主前一千四百年,大衛生於主前一千年,即會幕建成四百年後。那只是一個帳幕,經過四百年,必定已經殘破。大衛覺得自己住在宮殿,而神留在帳幕裏,這是不對的,便對神說想為祂建殿。他問先知拿單應否這樣作,拿單說這是好主意,但神告訴拿單這不是祂的計劃,因為大衛的雙手沾滿了血,神便表示要他兒子為祂建殿,但神也將應許賜給大衛。
撒母耳記下七章9節說:“我必使你得大名。”以色列都知道大衛這名字,他實在是一個很偉大的君王。在以色列人的歷史裏,最威榮的時代是大衛和所羅門作王的時代。今天猶太人仍然懷念大衛時代的光輝,我們基督徒也研讀大衛的生平,他實在有一個大名。
在撒母耳記下七章10至11節,神應許大衛,百姓會有和平的生活:“我必為我民以色列莤定一個地方裁培他們,使他們住自己的地方不遷移。”今天我們可否說以色列民是很和平呢?只要放眼看看,便發覺他們的地方有很多動亂,他們周圍也有很多敵人。在以色列人的歷史裏,只有在大衛的時代是和平的;即使在大衛的時代,也有敵人入侵,詩篇常提到他因為神的名受苦,所以這應許仍未應驗。希伯來書第四章說神將要賜下平安,如果約書亞已將這安息、平安賜給以色列人,大衛便不會提到另一個安息。即使在大衛的時代,以色列仍未有真正的和平、安息。所以希伯來書四章9節說有另一個安息為神的子民存留,這安息及和平的應許仍然未應驗。
第一個給大衛的應許是得大名,第二個是以色列國享平安。在撒母耳記下七章16節,神說要為大衛建立一個永遠的國,大衛的王朝是不斷的延續下去。大衛的族譜一直到耶穌基督,而基督是永遠的,所以大衛的國也是個永遠的國。這裏提到永遠的王位,現在永遠的王位仍未存在,今天基督不是坐在大衛的王位上。有神學家認為基督現今在父神的右邊,這就是大衛的寶座。但這是說不通的。因為大衛的寶座是在地上,經文提到永遠的國度,這永遠的國度在耶穌基督再來時實現。這些應許在歷代志下第六章有總結,提到神給大衛的一切應許,會不斷有後裔坐在以色列的國位上。這要在將來才應驗。歷代志下七章18節說:“我就必堅固你的國位,正如我你與父大衛所立的約,說:‘你的子孫必不斷人作以色列的王。’”這就是指耶穌基督,但這仍要在將來才應驗。
最後看詩篇第八十九篇,有否唱過詩歌:“我要唱耶和華的大慈愛……”神的慈愛是指什麼?我們時常說神的慈愛,我們有居所,有健康、飲食、赦罪的恩典,當然這些是神的慈愛。但這些都不是詩篇第八十九篇所說的,神的慈愛完全關於大衛之約。撒母耳記下並沒有說是一個約,只是神應許大衛,但詩篇第八十九篇清楚指明這是一個約。第3節:“我與我所揀選的人立了約,向我的僕人大衛起了誓。”神與大衛立了一分合同,第34節至36節提到“我必不背棄我的約”。神不會背棄祂的約;“也不改變我口中所出的。”神曾經起誓,神指着自己的聖潔起誓,所以祂必不背約。“他的寶座在我面前”,但不是指天上的,而是指在地上的寶座,存到永遠。我們看過這兩個約了,亞伯拉罕之約和大衛之約。大衛之約建基於亞伯拉罕之約上,有了亞伯拉罕之約,才有大衛之約,所以這兩個約是以色列人歷史的根基,但這兩個約在歷史裏還未應驗,是仍有待將來應驗的約。第三個約也是非常重要的,這就是新約,記載在耶利米書第三十一章,其它經文也有提到這新約,以西結書稱這約為永約。這新約有幾點內容。第一提到以色列家和猶大家,這約不是和外邦人立的,而是和以色列民族立的。
第二,這約不象從前借着摩西所立的約。摩西在西乃山與神立的約是一個雙方面要守的約,那約說若百姓順服神,便會得到約上的祝福。但新約不是這樣,完全是由神成全的,這對向猶太人傳福音非常重要。猶太人以為摩西的約是永約,你可以問一個猶太人說:“你若認為摩西的約是永遠的約,為何耶利米書要提到新約呢?”摩西的約不可能是永遠的,所以這新約不象摩西時代所立的約。第三,神說會將祂的約寫在百姓心上,這是指神的靈住在人裏面。他們會重
生,“律法放在人的心裏”意思是聖靈的內住。第四說到以色列人會敬拜主神,不再拜別神。最後提到以色列民要作神的子民。
羅馬書第十一章是這樣開始的:“神棄絕了他的百姓嗎?”以色列人仍是屬神的,但他們不能被稱為神的子民,就是真正敬拜神的民。他們蒙受特別的恩典,全以色列民都可以認識神,各人不再教導自己的鄰舍去認識神的律法;全以色列人可以認識基督,最後祂要赦免他們一切的罪孽,不再記念他們的罪惡。這是赦罪的恩典。每一個約,亞伯拉罕之約、大衛之約或新約,都提到一些應許將會顯在以色列人身上。但基本上這些應許是因為有這些約。神給亞伯拉罕的應許,大衛之約、新約,與新約的應許有什麼關係呢?這些應許是給以色列人的,耶穌基督來到世上,但他們卻拒絕祂。
以色列人有機會得到這些應許,但是他們拒絕了。使徒行傳三章19至20節記載,彼得在五旬節後講道,對猶太人說要悔改歸正,歸向神。目的有兩個,首先是他們的罪得以塗抹。這是以色列人的一個機會,如果他們願意悔改,他們的罪便得以塗抹。第二個目的是:“那安舒的日子就必從主面前來到,主也必差遣所預定給你們的基督耶穌降臨。”“安舒的日子”與耶穌基督的再來有密切的關係,即是說安舒的日子來到以色列人中間,那就是主耶穌基督再來的時候。以色列人全家悔改,彌賽亞便要來到,國度來臨。
留意國度的來臨是因為以色列人悔改,福音書上已提到。馬太福音三章2節說“要悔改”因為“天國近了”,很快便會來臨,“斧子已經放在樹根上”了。有人認為施洗約翰想錯了,然而馬太福音四章17節記述主耶穌基督傳道的信息也是一樣。祂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以色列人並沒有悔改,甚至相反地,他們將耶穌基督釘在十字架上。聖經常用婚禮來象征國度,而耶穌的第一個神蹟是在迦拿的婚宴行的,預表國度的喜樂。
馬太福音第二十二章有一個比喻,一個王為他兒子預備婚宴。這王很明顯比作天父,兒子就是彌賽亞。經文說一切已準備好,各樣都齊備,但無人願意來。那些被邀請的賓客也沒有來,這是指以色列人,他們完全不留意,不注重這個婚宴,甚至他們將王所差來的仇人殺了。神會怎麼辦呢?祂會毀滅那些兇手,燒毀他們的城,這是指耶路撒冷城的毀滅。接着王叫僕人邀請一切可以來的人,在這世代的外邦人,甚至任何人也可以來。神的國度已經準備來臨,但以色列人拒絕。神的國原來是為以色列人預備,但他們拒絕,他們因為拒絕彌賽亞以致得不到這國。
因為以色列人拒絕,所以這國度的祝福便臨到教會。馬太福音第二十一章的一個比喻說,一個人有一個葡萄園,葡萄園代表這國度的祝福。他將葡萄園租給園戶,就是以色列人,當收割的時候,主人差派僕人到葡萄園裏,僕人指舊約的先知。但園戶殺死他們,那園主打發更多的人去,園戶同樣惡待他們,後來園主打發自己的兒子去,心想他們必尊敬他的兒子。但園戶看到他後便商議:“這是承受產業的。來吧!我們殺他,佔他的產業!”園主來的時候要怎樣處置這些園戶呢?第43節,主耶穌說:“神的國必從你們奪去,賜給那能結子的百姓。”於是國度的祝福便從以色列人中取去,賜了給教會。
國度的祝福其實仍屬將來,我們將進入將來的國度,成為國度的繼承人。但在這時候,信徒同得這赦罪的恩典,神也將新約裏的其它祝福賜給我們,又有許多祝福在天上為我們存留。原先要給以色列人的祝福,現在給了教會,這是非常奇妙的,也就是羅馬書第十一章的基礎。
使徒行傳有一個重點,就是過渡,因為是從猶太人轉到外邦人。在保羅的第一次傳道旅程,他對猶太人表示:“我們先向你們猶太人傳福音,但你們拒絕了,我們便轉向外邦人。”使徒行傳十八章6節記載相同的情況。保羅向猶太人傳福音,但是他們拒絕了,所以他說要轉向外邦人。來到使徒行傳的結尾,那時保羅正在羅馬,保羅對猶太人傳福音,與他們辯論後,保羅說要轉向外邦人,由猶太人轉向外邦人,將這福音賜給我們。猶太人拒絕彌賽亞,將祂釘在十字架上,神因此轉向我們外邦人,意思是否神放棄以色列人呢?不是,神仍在尋找以色列人,祝福是給以色列人,但他們拒絕,於是國度的祝福便臨到教會,但在將來,神再一次賜福給以色列民。“以色列全家得救”,但這“全家”並不是每個以色列人。例如有經文提到城裏所有人也出去看耶穌,但並不是指每一個人。以色列大部分人會得救,神會除去雅各家的一切罪惡。
在馬太福音二十三章39節,耶穌基督將近結束傳道的時候,以色列人拒絕祂,並要將祂釘在十字架上。祂說:“你們不得再見我,直等……。”以色列人的盼望就在“直等”這詞裏,有一天以色列人會這樣說:“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那時他們轉向耶穌基督,並說這話。但這是在將來,可以看撒迦利亞書十二章10節,和其它內容相近的經文。
以色列人會否說:“我們已經拒絕了彌賽亞,所以我們遇到很多厄運。我想我們轉向耶穌基督也是一件好事。”這不是他們的態度,而是主使到這事發生,將懇求的靈澆灌他們。以色列人不會轉向尋求神,除非神在他們身上動工,成就這事。
羅馬書清楚說沒有一個人尋求神,一個也沒有。神會澆灌大衛家和賜以色列人一個懇求的靈,他們便轉向基督,為祂悲哀。以賽亞書第五十三章的預言是以色列人將來會說的話。當他們悔改時,便會說:“我們以為他是被神苦待、擊打,又以為耶穌基督罪有應得。但我們錯了,他是為我們的罪孽壓傷,我們的刑罰落在他身上。但誰會相信我們所說的呢?”
神將來要拯救以色列人。撒迦和亞書第十四章是提到很多奇妙的事,神會在以色列人最大的危難時拯救他們,祂拯救以色列人後,便成為全地的王。撒迦利書十四章10至11節提到了,將有人居住在耶路撒冷,不會再有咒詛,可安然居住了。何等的完美,每一個鍋也歸耶和華為聖(12節),每一件物件也奉獻給神。即使是廚房裏的鑊和鍋,一切的東西也分別為聖歸給神。
哈該書二章7節:“我必震動萬國。”大災難期間有很大的地震,萬國的珍寶也會運來,萬民之首是以色列,世界的首都是耶路撒冷,一切的財富也運到耶路撒冷。耶路撒冷會得到更多的財富,聖殿會很宏偉。
我有一個猶太人的鄰居,他不是基督徒,他已經聽過福音很多次了。他需要認識主,是一個很好的鄰居。千萬不要反對猶太人,要愛他們。我們外邦人有激發猶太人發奮的責任。
我們來看第十一章,首先以色列人不是完全被棄絕,也不是最終被棄絕。在第一及二章,保羅指出世人都是失喪的,無論是猶太人或是外邦人。那麼作猶太人有什麼好處?神將祂的聖言交託了猶太人。神的聖言就是舊約裏的應許和諸約。神給了以色列人應許,但這些應許仍未實現,若這些應許是不會實現的,神就不誠信了。神沒有棄絕祂的百姓,猶太人仍是神揀選的百姓。在神學上,有人提出一個所謂“取代”的神學理論,其實這是一個古舊的說法。理論是這樣的:在舊約裏神賜了很多應許給猶太人,但因為他們拒絕接受基督為他們的彌賽亞,所以他們得不到這些應許,今天教會便取代了猶太人,教會便被稱為“新以色列人”。這就是所謂“取代”了,神已經放棄以色列人,將這恩典賜給外邦人了。但此說不通,因為雖然猶太人拒絕基督,但保羅仍然稱猶太人為神的子民,所以保羅提出問題:神有沒有棄絕祂的百姓呢?但保羅給了一個肯定的答案。
第一,斷乎沒有,意思是否定一個錯誤的結論,前提雖然正確,但神棄絕了祂的百姓的結論卻錯誤。
第二是保羅自己,他說我們怎可以說神放棄了猶太人,因為他本身也是一個猶太人,而且得救了。留意保羅說他的身分是亞伯拉罕的後裔,他是一個以色列人,即是雅各的後裔。他屬於便雅憫支派的,他引以為榮,以色列第一個王掃羅也是出自便雅憫支派。這證明神並沒有棄絕猶太人。
第三,神預先知道以色列人,預先知道在原文是一個很重要的字詞,意思是神對以色列人有很大的關注和憐愛,也即是揀選的意思,有些譯本甚至譯成“揀選”。因為神揀選以色列人,所以祂不會棄絕他們。
第四是原文所表達的教義,整段經文說明一點,就是一直以來,神在以色列人當中有余民。其實在以色列的歷史裏,他們大部分不相信神,但在每一個世代,總有一小撮猶太人信靠神。為了說明這一點,保羅便提到以利亞的事。事情記在列王紀上第十八和十九章,以利亞被耶洗別追殺,一直走到西乃山附近,他回答神整個以色中就只剩下他一人事奉神。但神說祂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參看:王上一九10,14,18)。
保羅想證明即使以色列人在極大的背道下,仍然有一小撮人信靠神,而在保羅的時代也一樣。第5節說:“如今也是這樣,照着揀選的恩典,還有所留的余數。”這是神的揀選,所以有余數,神本來不須為以色列存留余民,但留下小撮人,是要證明神恩典的揀選。一切不在乎行為,完全是出於神的恩典。余民的存留回答了神有否棄絕以色列人的問題。哪其它大部分的以色列人又怎樣呢?他們有什麼下場?神在他們身上有什麼計劃?
第7至10節提到結果。第7節說他們頑梗不化,以色列人所求的,並沒有得着。神揀選了一小部分的以色列人,“其余的就成了頑梗不化的”。很可惜以色列人以行為去求取救恩。保羅解釋大部分的猶太人是頑梗不化,好象一個硬塊。不是神令他們頑梗不化,所以他們不相信神;而是因為他們不相信神,所以神令他們的心頑梗不化。這是神對他們的不信的審判。保羅要作證明,所用的全是經文,一次又一次他引用聖經的經文。如果他用經驗來證明,那就是他的經驗了,簡單來說,這裏指出以色列人一直以來在拒絕神。
第8節:“如經上所記:‘神給他們昏迷的心,眼睛不能看見,耳朵不能聽見,直到今日。’”(參看:賽二九10;申一九4)保羅提出這點,是因為他們不信,所以神給他們昏迷的心。我稱這些為“屬靈的昏迷”,他們好象睡着了一樣,在靈裏面他們不清醒。神叫他們瞎眼,雖然讀神的話、卻不明白裏面的意思。祂叫他們聾了,就算大聲講述神的話,他們也聽不見。這證明神給他們的硬心。
第9至10節引用大衛的話(參看:詩六九22,23),大衛提到他的敵人:“願他們的筵席變為網羅。”筵席是享受祝福的時候,桌上有各樣的佳餚美食,席上有好的相交,家人聚首一堂。但大衛說願他們的祝福反成為他們的絆腳石;本是祝福,卻變成絆腳石。接着大衛說願他們眼睛昏蒙,常彎下腰。祝福變成審判。以色列人得到很多的祝福和應許,但因為他們沒有接受彌賽亞,於是這些祝福成為咒詛,全都因他們拒絕了基督。
2. 並非最終被棄絕(11-32)
以色列人是否永遠失腳呢?他們失腳,是否就是全然跌倒呢?第一,“斷乎不是!”正確的前提是以色列人失腳,但錯誤的結論是他們跌倒了便爬不了起來。
第二,以色列人的跌倒使救恩臨到外邦人。使徒行傳十三章46節提到保羅與巴拿巴的第一次傳道旅程,他們在猶太人的會堂講福音,來聽道的人聽得很興奮,所以在下一個安息的便差不多高棚滿座,整個城的人也來聽道。當時會堂裏的猶太人拉比非常妒忌,硬駁保羅所說的。因為猶太人的不信,便令外邦人有機會聽到福音,這原則多次在使徒行傳裏提出。保羅對猶太人這樣說:“你們的罪歸到你們自己頭上,……從今以後,我要往外邦人那裏去。”(徒一八6)來到使徒行傳二十八章28節,在羅馬的猶太人拒絕福音,所以保羅轉向外邦人。約翰福音一章11節:“他來到自己的地方。”希臘文原文特別提到耶穌來到屬於自己的地方,來到自己的人當中,自己的家鄉裏,一個屬於自己的環境。但是他們不願意接侍祂,且拒絕祂。但凡接待祂的,無論是猶太人或是外邦人,就可以得着這救恩。
原來外邦人得救是為要激發以色列人發奮,猶太人應該看到基督徒的愛心、喜樂和誠實,但猶太人的想法相反。你曾經嘗試向猶太人傳福音嗎?但很多時他們會說:“你是否想我成為基督徒?為什麼你們基督徒不象基督徒的呢?你看他們曾經怎樣對待我們?”這是真的,在歷史裏,所謂的教會曾逼迫猶太人,所以猶太人對基督徒會有很多懷疑。聖經說我們應該激勵他們發奮,但可惜很多時候我們只是激怒了他們。本來我們的得救是應該激發他們羨慕救恩的。
第四,這是有盼望的時刻。保羅說以色列人拒絕接受基督,反而為外邦人帶來了很大的祝福。可以想:如果猶太人接受基督,那會帶來多大的祝福給萬民呢?
第12節:“若他們的過失,為天下的富足,他們的缺乏,為外邦人的富足,何況他們的豐滿呢?”“豐滿”是指預言的應驗。保羅期待以色列人轉向神,好帶來大祝福。但同時,保羅又很愉快地說他要向外邦人傳福音。為什麼這樣呢?或許有人會問保羅重視猶太人,那麼外邦人又如何?保羅補充說,他也愛外邦人,為服事外邦人感到榮幸。
第14節再次提到激發這主題,希望有猶太人得救。在第15節,保羅的辯論方式是從一個小的層面進到一個大的層面,和第12節的一樣。
我們有幾方面的結論。第一,不信會將人的眼睛蒙敝,當人不接受真理時,會對真理有頑梗的態度。當我與太太在達拉斯神學院時,我們住在宿舍三樓,那時沒有空調設備,夏天非常炎熱,所以當我們睡覺時,會打開所有窗戶的。離我們一條街有一間消防局。我們睡着時,有時候聽到消防車出勤時的警號聲,會被嚇醒,過後我們習慣了,可以睡到天明。但有一天晚上,我們對面街發生了火災,很多消防車來到,人人在大聲叫喚,車輛也在響號,非常嘈吵。但我們仍然熟睡,第二天起床才知道曾有火警發生。同樣地,當人不斷地拒絕真理的時候,也會進入這樣的狀況。不信令我們對真理麻木,這可以從以色列人身上看到。
第二,祝福可以成為咒詛,所以要留意自己如何使用祝福,不要覺得神給你的祝福是理所當然的。第一個離開神的先兆是當你對一切神的恩典看為理所當然,不懂得感恩。要為神所賜的恩典常常感恩。
第三,神憎恨那些恨猶太人的人。我們不應恨猶太人,也不應取笑他們;應該愛他們,同情他們,讓他們在我們身上看到主耶穌基督的愛,應該激發他們。所以保羅說這是有盼望的時刻。
保羅再給外邦人勸誡,第一是新麵的例子,說到初熟果子的條例。從民數記第十五章知道。猶太人的收成有大麥和小麥,大麥比小麥早磨成麵粉,製成麵團。這由初熟麥子製成的麵團是獻給神的,代表整個收成屬於神,新麵代表全團奉獻給神(羅一一16)。
所提到的比喻是什麼意思?就是指以色列人的列祖,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如果幾位列祖分別為聖,所有的以色列人也要分別為聖。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是初熟的果子,我們外邦人必須謹記,整個以色列民族是被分別為聖的。
第二個是接枝的比喻。第16節:“……樹根若是聖潔,樹枝也就聖潔了。”樹根是指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樹枝是指以色列人。保羅說,如果有幾根枝子被折下來,所指的是以色列人因為不信,所以被折下來。外邦人就好象野橄欖一樣,我們不是原來的枝子,但我們被接到原來那棵樹上,便得到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祝福。
但是我們是以色列人嗎?當然不是。原來的枝子才是以色列人,但野枝子是外邦人,所以保羅仍將以色列和外邦分別。樹根就是亞伯拉罕、以撒、雅各和雅各的眾子,然後有樹幹,還有樹枝就是以色列人,上面有以色列的國族。原來的枝子被折下來,我們是野橄欖枝子被接上樹幹,借此有分於以色列人的祝福。我們敬拜的是一個猶太人的主耶穌,舊約聖經已是猶太人的聖經,差不多新約聖經每一個作者也是猶太人。我們得到了很多猶太人從神而來之應許的祝福。但這些祝福來自一個源頭,是那樹根,就是神賜給亞伯拉罕、以撒、雅各和雅各眾子的應許。
我們不要自傲。在十九世紀末期,以色列人的葡萄園遭遇天災,全部葡萄樹被毀。於是法國的農夫到了美國加州,在那裏取了很多不同種類的葡萄樹,移植到法國的葡萄園裏。他們將法國的葡萄樹枝接在美國加州的葡萄樹根上。法國人常以他們的葡萄園和葡萄酒引以自豪,但不要太驕傲,那些葡萄樹根是來自加州的。這就是保羅的意思。
不是你托着根,而是根托着你。不錯我們是從以色列人得到祝福;並不是我們使他們有祝福,而是以色列人列祖的祝福臨到我們。在第19至24節,保羅嘗試澄清一點,我們必須謹慎,這段經文常被人誤解,教導人說救恩可以失去。人被拯救,但又被折下來,這是錯誤,因為經文不是說這方面,而是說猶太人和外邦人的民族。猶太人這民族被折下來,以致外邦人可以被接上去,但外邦人不可驕傲,神能將原來的枝子折下來,也可以把接上去的枝子折下,這就是保羅的意思。不能說神是為了外邦人的緣故將猶太人折下來;因為他們不信,所以才被折下來。
保羅指出神也可以將外邦人所得的祝福取去。第21至22節說“神既不愛惜原來的枝子,也必不愛惜你。可見神的恩慈和嚴厲,向那跌倒的人是嚴厲,向你是恩慈的;只要你長久在他的恩慈裏,不然,你也要被砍下來。”神能再一次使猶太人得到衪的祝福。
第23至24節:“而且他們若不是長久不信,仍要被接上,因為神能夠把他們從新接上。你是從那天生的野橄欖上砍下來的,尚且逆着性得接在好橄欖上,何況這本樹的枝子,要接在本樹上呢!”哪一樣最自然,是將原來的樹枝接回樹幹上,還是將野樹枝接上去呢?當然是前者容易和自然了。保羅先澄清這一點,接着帶出猶太人得救的應許。
在第25至32節很重要,如果我們要明白以色列人的將來。首先要知道他們的現狀。第24節說將原來的枝子接上去樹幹,比野枝子接上去更容易。第25節的開首說“因為”,這是解釋第24節,就是關於原來的枝子和野枝子。
保羅想他們知道一個奧秘,新約裏的“奧秘”不是一些神怪的事,又或是古怪詭異的東西。這是一個專有名詞,也是一個神學名詞,指一個從沒有被顯靈的秘密。但當神啟示出來後,這奧秘便不難明白了。以色列人的硬心了,舊約時已經提到以色列人有硬心,這不是一個新道理。以色列人的硬心要等到外邦人的數目添滿了,這就是那奧秘。
以色列人有幾分是硬心的,但當中仍有余民得救。這是一個時間的標記,時間線的起點是主耶穌的死和復活,然後是教會的時代。我們活在教會的時代,接着的預言就是被提了(參看:帖前四;林前一五)。被提後有大災難,有七年非常苦難的時期,但主再來時,災難便結束。祂會將一切敵人毀滅,又審判惡人,就是那些在主耶穌再來時仍然生存的惡人,然後主耶穌管治全地一千年,那就是千禧年了。最後是一個新天新地,就是永恆的新天新地。
外邦人數目的添滿與外邦人的日期,是不同的。外邦人數目的添滿是指整個教會時代裏所有得救的外邦人都已得救了。神有一個數目,就是得救的外邦人。當最後一個被揀選的外邦人得救後,被提便出現。
外邦人的日子在路加福音二十一章24節提到:“耶路撒冷要被外邦人踐踏,直到外邦人的日期滿了。”外邦人的日期始於主前606年,當尼布甲尼撒王奪取耶路撒冷城的時候。外邦人的日期滿足就是主再來的時候。在這段時間裏,耶路撒冷一直受外邦人控制。你會問:“哪今天又如何?猶太人不是在管治耶路撒冷嗎?”不錯,有短暫的時間猶太人完全控制耶路撒冷,但這外邦人的日期仍未完結,撒迦利亞書第十四章提到主再來前,耶路撒冷被佔領。外邦人佔領耶路撒冷時,在城中姦淫擄掠,那時仍是外邦人的日期。經文又預言主耶穌基督會在橄欖山上再臨,就結束這外邦人的日期。神會在這七年大災難時期特別在猶太人中間工作。在這段期間,猶太人開始歸信基督。
耶利米書三十章7節提到“雅各遭難的時候”,就是指這災難期了。神會拯救以色列人脫離這雅各的災難,但這段時期被稱為雅各遭難的時候。保羅提到現在這時代,會等到外邦人的數目添滿了。他們會得救,主再來時,祂會特別關心猶太人。那時祂會將原來的枝子再次接在樹上;保羅所提出的“硬心的時期”,就是現在的情況。
第26節:“……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先前討論過“取代”的神學理論說教會是新的以色列人,他們將這節經文解釋為全教會得救。這說法不通。第25節:“以色列人有幾分是硬心的。”經文裏的以色列人是指什麼人?是指以色列人。第26節提到以色列全家,所指是同一群人,不是指教會。在新約裏,以色列這個名字出現了六十五次。這六十五次的以色列是指什麼?就是以色列了,以色列就是指以色列人。保羅是說以色列整個民族會歸信基督。
他再一次證明,不是憑着經驗,而是用經文來證明。舊約的預言說神要除掉雅各家的一切邪惡。神說這是祂與他們所立的約,這他們是指誰?就是指猶太人。他引述了幾段經文(賽五九20,21;詩一四7;耶三一33,34;賽二七9)。還有很多的經文提到這方面(參看:亞一二10)。以色列人現在有硬心,但將來他們大部分人會得救。
總結就是第28至32節。在第28節保羅說,一方面猶太人確是福音的敵人,因為一直以來他們抗拒福音,但另一方面,他們仍是神所愛的。為什麼他們被神所愛?因為他們的列祖,那樹枝就是亞伯拉罕、以撒、雅各和雅各的十二個兒子,因為這緣故,神仍愛枝子。
第29節是結論的第二部分,神不能食言,神給猶太人的恩典是選召和眾多的預言,還有約,神不能背信。神選召猶太人作祂特別的子民,神不能放棄祂的應許。
第30節提到現在的情況,我們是因為他們的不順服,所以得到憐恤。第31節提到將來,象保羅從前提過的,因為他們的不順服,我們便得到憐恤。第32節是高潮,外邦人和猶太人同是不順服的,所以神將恩典賜給每一個人,這是何等的偉大的道理,何等偉大的智慧!
3. 頌歌(33-36)
在第33至36節,保羅頌讚神兩方面。第一是神的智慧。他從那裏看到神的智慧?祂因猶太人的不信,將祝福帶給外邦人,這是何等高超的智慧。因為猶太人的不信,神就轉向拯救外邦人。保羅引述以賽亞書四十章13至14節說:“誰知道主的心。”
有沒有人教過神當如何做呢?沒有人作過祂的謀士,祂是那麼聰明、有智慧的。一方面保羅頌讚神的智慧,第二方面頌讚神的豐盛。有沒有人曾經借貸給神?你有沒有借過東西給神,以致祂欠你一些東西?一切好的事物都是來自神,其實是我們欠了神。既然神創造萬物,我們便欠了祂。在啟示錄四章11節,我們可以看見天上的景象,所有天上的萬物也來讚美神。他們為何讚美神?因為祂創造了萬物;單單因為神造了我們,我們便已經欠了祂很多,所以這頌歌是頌讚神的智慧和豐盛。
結論是我們絕對不能有憎恨猶太人的思想,就連拿他們來開玩笑也不可,因為這是反對猶太人的行為。第二,歷史有一個目標,我們不是隨着時間飄流無定。神有一個計劃,就是借着以色列人彰顯祂的榮耀。神也要在時間上彰顯祂的榮耀,借以色列人將榮耀歸給祂。
第三,神的恩典是給我們每一個人,不單給猶太人。第四,神不是欠了我們任何東西,其實是我們欠了神一切。我們的錢是屬於祂的,我們的身體也是祂的,我們的配偶屬於祂,我們的兒女屬於祂;一切的才幹、恩賜也屬於他。每一件你所擁有的好事物也是神的恩賜,我們欠了神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