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讲
 第三十一讲

◆ 主题:罗马书十1-8
◆ 内容:
  今天在节目中所要跟你分享的主题是:罗马书十1-8。

上帝的主权
  上回在节目中特别谈到上帝的主权和人的责任问题,上帝若要行使他的主权人是无法抗拒的,但上帝又尊重人回应的自由不愿免强人接受他的救恩,因此上帝的主权和人的责任看起来似乎是矛盾的,事实上却是反映出上帝对人的宽容与慈爱。使徒保罗以窑匠与器皿的比喻,说明造物主与受造物之间的主从关系(罗九20),进一步说明上帝的主权与世人的关系。按着人的本体来说,人只不过是尘土,然而上帝却使人有份於他自己的形象,使人成为有灵的活人。这整个过程就是一个恩典,也从而强调上帝对他手所创造的有至高的拣选主权(罗九19-29),换句话说上帝在你我身上有绝对的主权,他要我们活着我们就可以活着,他要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我们就得离开这个世界,上帝有掌管一切生命的主权,「耶和华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 ,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创世记二章7节)。

  上帝运用至高的主权,创造出有灵、可以行使自由意志的人。人的无知、人的不顺服,绝不能动摇上帝的信实,人更不能去指责上帝是否公平。因着上帝公义、信实、慈爱、圣洁的属性,我们要向他发出赞美与敬拜,这也是人之所以被造的原因,人的被造最主要的目的是要荣耀上帝。但在罗马书里面我们却看见世人的堕落,无论是外邦人或上帝的选民犹太人都落在罪恶之中,这是罗马书第一章和第二章所谈到的,罗马书第叁章:普世皆需因信称义的救恩,罗马书第四章∶因信称义的榜样,罗马书第五章∶因信称义的福气,罗马书第六章:成圣生活的挑战,罗马书第七章∶成圣生活的冲突,罗马书第八章∶成圣生活的得胜,罗马书第九、十章∶上帝信实的拣选与心意,主要是谈论以色列的被弃与外邦人的被选,保罗不仅看重上帝的主权,他也看重人的责任问题:人必须对福音有所回应,人需要明白福音(十5-13节)、传扬福音(十14-15节)、以信心作出回应(十16-21节),罗马书第十一章∶上帝信实的成就,罗马书第十二章以後∶基督徒生活的实践。因此我们说罗马书第十二章以前是谈到神学性的论述,第十二章以後是伦理性的论述。

以色列不得救的四大原因
  进到罗马书第十章第一节我们就看见保罗的情绪又再次因着他自己的同胞而受到搅动,他说:「弟兄们,我心 所愿的,向神所求的,是要以色列人得救。」,保罗再次表达他深切期盼以色列人能够得救的心愿,但是为什麽他的同胞以色列人到今天仍然尚未得救呢?保罗提出有四方面的原因:

  1.因为他们只有热心而无真知识:「我可以证明他们向上帝有热心,但不是按着真知识。」(罗10:2),以色列人对上帝有宗教的热心、有宗教的知识(因此严守律法)、有民族性的热心(因此寻求在政治上复兴以色列国),但是都没有用对方法。就像保罗以前自己也曾经逼迫基督徒,还以为是在事奉上帝,若没有使徒行传第九章大马色路上的经历,恐怕他还没有跳出原本的宗教模式。当然不是每一个人都经历到如同保罗的特殊经历,但是上帝对待人总有他的办法,让人可以听见福音,让人对他有所回应。

  保罗说以色列人事奉上帝不是按着「真知识」,什麽叫做「真知识」呢?真知识就是对上帝的心意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比方在旧约圣经上帝已经启示许多先知说将来有一位弥赛亚要来拯救上帝的百姓,脱离罪恶,但是以色列人在读这些经文的时候,却认为上帝所赐给的弥赛亚应当是军事性的弥赛亚、政治性的弥赛亚、复仇性的弥赛亚,所以他们看到耶稣来到他们中间传福音,他只是一个木匠、他没有社会地位、他好像只是一个慈善家、最後还被人钉死在十字架上,这样耶稣怎麽会是他们所认为的弥赛亚呢?他们无法充分认知上帝的心意,虽然他们对旧约很熟悉,但却读不出上帝的心意,不能体会上帝救赎世人的计画,因此能够明白上帝心意的事,叫做「真知识」。

  其实从以色列人的问题,也反映今天一些基督徒的现象,在教会有些基督徒表面上看起来也很热心,他积极参与教会活动、也会奉献,但有可能他的热心反而带来教会的伤害与不和谐,因为有的人坚持自己的意见去做事,有的人照自己的喜好去事奉,不管别人的感受。有的人辖制弟兄姊妹在信仰上带来很大的不自由,我们曾收到一些听众朋友的来信就谈到这一方面的问题,我想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於对上帝的话语没有充分的认知,对上帝在教会的旨意没有充分的体会。教会要合一福音才能广传,这是上帝的心意教会必须明白,这是最重要的。

  历史常常是一面镜子:从历史上我们看见以色列人不知道耶稣原来就是他们期盼很久的弥赛亚,同样从教会的历史上我们也会看见有些教会不知道合一是教会最重要的见证。我们常因受洗的方式不同就不能合一、领圣餐的方式不同就不能合一、崇拜的方式不同就不能合一,称呼上帝的名称不同就不能合一。有人说要用「上帝」才对,也有人说要用「神」来称呼才对,因此中文圣经就有两种版本,一种叫做「上帝版」,另一种叫做「神版」。,其实细心的听众朋友可以发现我就这个词都通用的,在节目中我会用「上帝」也会用「神」来称呼,因为我们认为这样比较自由,而这也不违背圣经的真理,因此称呼上帝的名称不同也不能造成教会不能合一的原因,不然我们就是以传统的习惯和模式凌驾在上帝真正的心意之上了。如果教会不能体会上帝的心意,就像以色列人不能体会上帝的心意,以他们旧有的宗教模式、习惯模式、传统模式、甚至神学模式来取代上帝真正的心意一样!

接下来我们要思想以色列人不得救的第二个原因--
  2.因为不知道上帝的义,想要立自己的义,就不服上帝的义了(v.3)。「不服」的意思就是不愿意降服、不愿意顺服,就是不愿意把自己放在上帝的命令和上帝的权柄下,走上帝要他们走的路,那为什麽会有这样的结果呢?保罗说:因为他们不知道上帝的义,想要立自己的义,「上帝的义」在罗马书有两种涵义,一种是指上帝本身的公义,另一种是指上帝所赐给人的义。上帝本身的公义是上帝的属性,上帝赐给人的义是上帝给人的地位,这两种义不同,不能混淆。一种是上帝的属性,一种是人的地位,是上帝白白给人的礼物,这个礼物就是因着我们信耶稣是救主,上帝就宣告我们称义。好像一个人获得法官宣告无罪当庭开释一样,这是上帝的恩典。然而这恩典以色列人却不能体会,他们想要靠自己的努力、功劳,靠守律法的教条、守古人的遗传来达到上帝所要求人公义的行为,以为这样就能够满足上帝公义的要求,这一种叫做「立自己的义」。可惜这种义只是一个理想、一种人的骄傲,人除非承认自己的无能,才能倚靠上帝的大能,但是人如果认为自己还有行善的能力,当然就无法看见上帝为人所预备的救恩,因为圣经启示人的义就像什麽呢?「我们都像不洁净的人;所有的义都像污秽的衣服。我们都像叶子渐渐枯乾;我们的罪孽好像风把我们吹去。」(赛64:6)

  想要倚靠自己的义不单是犹太人的问题,也是今天基督徒要面对的问题,因为人都有一种想要立自己为义的倾向。十六世纪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为何要进行宗教改革?因为当时候的教会有一种观念,认为人要先做好自己的那一份好行为,上帝才会将他的恩典给人,如此一来许多人想尽办法要攻克己身,用禁欲的方法、用鞭打自己的方法、用各种苦修的方法,企图行善,以善功、告解和忏悔来获得上帝的恩典。马丁路德就曾在这个错误的观念下挣扎了许久,内心一直受到良心的控诉,因为他的良心告诉他,他的好行为无法满足上帝的公义,他仍是个罪人。直到有一天圣灵光照他的内心,使他看见「义人得生是因着信」,这才是上帝的恩典,这才是蒙恩的途径。我们只要接受耶稣的救恩就可以被称为义了,从此以後他的信仰才获得了真正的解脱。上帝不要我们成为守律法主义的基督徒,好像我们信了耶稣还不够我们还要加上自己的努力才能得救、才能讨上帝的喜悦一样。我们得救是靠恩典,我们得胜也是靠恩典。

再来我们要思想罗马书第十章所提到以色列人不得救的第叁个原因--
  3.因为拒绝基督就是律法的总结,使凡信他的人都得着义(v.4)。律法的总结(终点站)就是基督:tevlo" novmou cristoV"(Christ is the end of the law.),「总结」:又可以翻译为「应验」、「目标」、「结束」、「完成」。耶稣说:「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太五17),主耶稣要来成全律法的要求和满足。旧约的律法有它阶段性的任务,旧约律法有叁类:礼仪的律法、民事的律法、伦理的律法,这叁种目前只有伦理的律法还适用。就像十诫,礼仪的律法就像各种献祭的仪式,各种祭物,和会幕的样式都是一些预表。这些预表不是实体而是影子,真正的实体就是耶稣。旧约的大祭司就是预表新约那位永远长存的大祭司主耶稣,旧约的律法只是启蒙的老师,等时候满足,那个带来更完全生命的救主来到,旧约的某些律法就必须停止它的作用。比方说各种饮食的规矩和割礼,现在基督徒不需要遵守这些旧约的饮食规定,特别是受割礼,为什麽?因为新约圣经告诉我们内心的割礼比外表的割礼更重要。内心的割礼就是真正的重生。民事的律法现在也不用了,比方说在出埃及记廿二各种赔偿的条例,现在就已经不用了。因为那是针对当时候的犹太人所设的条例,当然它的精神还在:那个律法的精神就是出於「爱人如己」。

  从第四节这一节经文我们知道单单有热心却没有知识是非常危险的,就像这里说的以色列人一样,居然因为没有正确的认识而失去救恩。摩西传达律法的义说:「所以,你们要守我的律例典章;人若遵行,就必因此活着,我是耶和华。」(利十八5,罗马书十5),活着是指得永生,但问题是人不可能完全遵守律法而得永生所以我们需要有信心,人既然不能『遵守』,人就只能『相信』,相信上帝为你预备的。最後我们要思想罗马书第十章所提到以色列人不得救的第四个原因--

  4.因为不接受从信道而来的义:罗十6-8:「惟有出於信心的义如此说:『你不要心 说:谁要升到天上去呢?(就是要领下基督来;)谁要下到阴间去呢?就是要领基督从死 上来。』他到底怎麽说呢?他说:这道离你不远,正在你口 ,在你心 。就是我们所传信主的道。」,出於信心的义就是--

  不是靠自己的努力去寻找,「谁要升到天上去」引自申命记叁十章12节,圣经学者Cranfield指出犹太人的拉比使用这句话就是表示「无法办到的事」。「出於信心的义」的道理不是如同「上穷碧落下黄泉」这般遥远、难行。我们不用到天上去找寻它──因为基督已经降世为人了,他已经预备好了救恩;也不用到阴间去寻觅它──因基督已从死 复活。上帝叫耶稣从天上下来,道成肉身,为你遵行律法上的每一个字,他完全顺服、顺服到死;上帝又行大能,让耶稣从死里复活,从地里升上来。上帝有大爱,叫耶稣来到人间完成了救恩,这道对人所要求的,只是心口一致的信从。神的道不是远在天边的,而是近在眼前的,就在我们心里,就是我们所传信主的道。参照申卅14:「这话(道)却离你甚近,就在你口中,在你心里,使你可以遵行。」


中华圣网整理制作:著作权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