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
二.解釋以色列人被棄絕(一○1-21)
第九章強調神的揀選,第十章強調人的責任。猶太人自己要付責任。保羅解釋到底猶太人作了什麼錯事,有兩點,第一是他們不明白救恩是白白得着的,第二是他們不明白救恩的普世性。這兩點就是造成猶太人跌倒的原因了。第九章說他們跌倒,第十章解釋他們為何跌倒。
1. 他們不明白救恩不是靠行律法(1-11)
第1節:“弟兄們,我心裏所願的,向神所求的,是要以色列人得救。”保羅實在真心的關心猶太人。第九和第十章的開首很相似。在第九章,保羅非常關心猶太人,他對他們十分有感情,又為他們傷痛。第十章也有差不多的表示。為何保羅那麼關心猶太人?因為他們時常逼迫他,使徒行傳記載保羅受盡很多的逼迫,在每一個城市他也被人拒絕和逼迫,而且絕大部分是來自猶太人;只有在兩處地方是來自外邦人,一是腓立比,另一處是以弗所。
保羅被外邦人逼迫的原因是他令他們受到經濟上的損失。但是來自猶太人的逼迫更加嚴厲,他們用石頭打保羅,想殺死他。他們非常痛恨保羅,但保羅卻反過來,時常讚賞他們。馬太福音五章40至45節要求我們愛仇敵,為逼迫我們的人禱告,這樣便可以作天父的兒子。但我們能夠作天父的兒子不是因為我們重生得救嗎?約翰福音一章12節說:“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賜他們權柄作神的兒女。”我們要明白當聖經提到兒子時,意思是好象那人的性格。當然我們成為神的兒女是因為我們重生得救,得救之後會繼續成長,以致更加象主。留意聖經怎樣用“兒子”這名稱。
我最喜歡的其中一個聖經人物就是巴拿巴。如果我可以選擇成為聖經中的一個人物,我會選擇巴拿巴。巴拿巴是他的別名,意思就是勸慰子,他真正的名字是約瑟。為什麼他叫作勸慰子呢?因為他常鼓勵人。記得雅各和約翰的別名嗎?就是雷子。為什麼他們被稱為雷子呢?因為他們的性格象雷一般。
當我們為那些逼迫我們的人禱告時,便會好象神那樣。當神祝福人的時候,衪沒有分門別類,這就是普及的恩典。祂叫太陽照好人,也照歹人;祂降雨給義人,也降雨給不義的人。這就是保羅對猶太人的態度。雖然猶太人攻擊、逼迫他,但他為他們禱告。經文中有幾個教訓是我們能夠應用在生活上的。
第一,我們應當為未得救的人禱告。有人說在聖經裏找不到要我們為未得救的人禱告的經文。這是真的,的確沒有任何經文教我們為一個未得救的人的得救而禱告。但這裏是一個榜樣,保羅為以色列人禱告、祈求他們得救。
第二,我們應當為以色列人禱告,又為他們的得救而禱告。彼得後書第三章告訴我們,要切望神的日子快快來到。其中一個方法是為以色列人的得救禱告,神的國必須在以色列人得救後才來臨。縱使全世界也歸向神,但若然以色列人還未曾得救,神的國也不會降臨。
第三,耶穌基督事工的目標是人,祂不是針對政府,也不是關乎社會上的改革運動,而是關心個別人的得救的問題。
我們看到保羅關心猶太人,接着保羅說出以色列人失敗的原因。第一,雖然他們有熱心,但是沒真知識,第2節:“我可以證明他們向神有熱心,但不是按着真知識。”留意我們必須有正確的資料,否則便帶來錯的後果,錯誤的信仰內容會帶來錯誤的行為。
何西阿書四章6節說:“我的民因無知識而滅亡。”因為以色列人棄絕對神的知識,所以神也棄絕他們。這提醒我們要不斷的努力研讀神的話,知識極之重要;但如果有熱心卻沒有真知識,是非常危險。就象一列高能量的火車一般,性能很好,速度很高,但卻容易出軌。這是非常危險的,會造成嚴重的意外。這就是有能力而沒有知識的後果了。
猶太人對神非常熱心,特別在於安息日,直至今天也是一樣。他們追求他們自己的義,卻不曉得神的義。人的義是說要做什麼,而神的義是一分禮物、一個恩賜。人的義的意思是指行為,指一個人怎樣做好人;但是神的義卻是神送給我們的一分禮物,是一個恩賜。人的義是建基在行為上,要不斷地做好的行為;但神的義卻是建基於信心上,你信靠神,神的義便賜給你。人的義強調自我,不停地強調“我這樣做……”、“我做得到……”;神的義集中在主耶穌基督的身上,是祂為我完成這義。人的義是因為律法;神的義是恩典。人的義和神的義是完全相反的。不能說我們靠行為得到一些義,將這些義堆積後,再加上神的義;而是將人的義全部撇棄,然後神就給予祂的義。
猶太人失敗是因為他們不曉得神的義,且想要立自己的義。
猶太人另一個失敗的原因是他們拒絕基督。這就是第4節所說的,猶太人不服從神的義,因為基督就是律法的總結,使凡信祂的也得着義。關於這律法的總結,很多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基督是律法的中心,意思是我們今天仍要繼續遵行律法。
美國德薩斯州有一句俚語:“這頭狗不行,不會捕獵的!”此語正好描述這個看法。保羅的意思是基督使律法完結。律法是在十字架的那邊,恩典是在十字架的這邊;律法不能穿過十字架,但基督使整個律法系統完結了。猶太人完全不明白這道理,他們拒絕神的義,因為他們拒絕了基督。
第5節:“摩西寫着說:‘人若行那出於律法的義,就必因此活着。’”這個原則在舊約裏不斷重複出現,要求人遵行律法(利一八5;尼九2;結二○11,13,21)。在希臘文的原文聖經裏,這裏的排句方法也是強調遵行。第6至8節說明我們不在律法之下,保羅說信心的途徑不是靠人的行為(參看:申三○12-14)。
留意申命記第三十章的經文,摩西已經到了他生命之盡頭,他準備離世了,第二代的以色列人已經興起。他再一次將律法告訴百姓,解釋律法,說他們不需要要走到天上將律法帶下來,也不需走到深海或陰間取來律法。律法已經在此,律法已經給了他們,在他們的口中,在他們的心裏,不用其它的方法得到。
第6節:“惟有出於信心的義如此說……。”保羅想指出一個基本的原則,就是猶太人不需要另外做任何事,律法已經得到了。同樣地,我們不用另外做任何事以得到這信心。我們不需要到天上將基督帶下來,我們也不能下到陰間將基督從死裏領出來。現在向你們所傳的道離你們不遠,這是關於信心的道,律法和信心是完全相對的。
猶太人沒有做任何事便得到律法,世人也不用作任何事便可以得到這信心的道。這道已經在此了,在這方面,律法和信心是相似的。你不需要到處去找基督,因為關於信心這真理的信息已經在此了。正如摩西從前怎樣將律法傳給猶太人,今天保羅也照樣將信心的信息傳給人。保羅說:“惟有出於信心義如此說。”“如此”的意思是好象,這就是保羅的重點了。
第9至10節:“你若口裏以耶穌為聖,心裏信神叫他從死裏復活,就必得救。因為人心裏相信,就可以稱義;口裏承認,就可以得救。”第一,我們要用口承認。到底我們要承認什麼呢?就是要承認耶穌是主。是否指耶穌是我們的主人呢?不單是這樣,我們要承認耶穌就是耶和華。
這一點非常重要。今天有一個異端名叫耶和華見證人,他們在世界各地也有分會,他們說:“我們所相信的是舊約裏的耶和華,耶穌並不是耶和華,真神是耶和華,耶穌只是一個比耶和華小的神。”但這是說不通的,因為經文說我們要口裏認耶穌為主,這個“主”字相等於舊約裏的耶和華。我們怎樣知道“主”就是指舊約裏的耶和華呢?腓立比書第二章說每一個人都要向耶穌屈膝,承認耶穌基督為主。“稱耶穌基督為主”這句話來自舊約。
以賽亞書四十五章23節說:“我指着自己起誓,我口所出的話是憑公義,並不反回;萬膝必向我跪拜,萬口必憑我起誓。”“萬膝必向我跪拜,萬口必憑我起誓。”與腓立比書是相同的一個句。你若是基督徒,你必須承認耶穌基督是神,得救的第一步是承認耶穌基督是主。耶穌就是那位完完全全的耶和華。問題來了:我們是對那一個人承認耶穌基督是主呢?有人提議,如果要成為基督徒的話;便必須向另一個人承認。但是假設有一天你孤獨的在一個荒島上,而你不是基督徒,有一個瓶子乘着海浪飄到岸邊,裏面有一條子,原來是一張福音單張,你看了這單張後便決定信主。但如果你要告訴別人你是基督徒才得救的話,沒有人在這荒島上,哪你會否得救呢?
這說法不是經文的重點。經文指出你要向父神承認基督是主,這與腓立比書第二章所提到的完全一樣。“萬膝必向主跪拜,萬口要承認。”得救的第一步是來到主基督面前說:“我承認你是主。”
第9節下:“……心裏信神叫他從死裏復活……”經文不是要我們心裏信主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死了,因為主耶穌基督的復活已經包含十字架的工作,證明祂在十字架上所作的。當父神叫耶穌基督從死裏復活的時候,祂在十字架上所作的已經滿足了神的心意,所以我們不是單單相信主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為我們的罪而死,否則祂便仍是死在十字架上的了。耶穌基督不單在十字架上死,而且從死裏復活了。
第9節的結構是“口裏認”,然後是“心裏信”;第10節首先是“心裏相信”,然後是“口裏承認”;結構是:承認、相信,相信、承認。這種寫法名為“交叉法”。第一點是承認,第二點是相信,第三再次是“相信”,第四點是承認。這四點形成了一個交叉,所以稱為“交叉法”。重點是“心裏相信”,不錯口裏承認是重要的,但最重要的就是相信,最後以口裏承認為總結。
第9和第10節有雙重重點。第一個重點是主耶穌到底是誰?祂是主。第二個重點是祂為我們成就了什麼?你若否認耶穌基督的身分,你便不能成為基督徒;你若否認祂從死裏復活,就不能成為基督徒。可惜有些人真的不相信耶穌基督的復活,但卻自稱是基督徒。
多年前復活節期間,我應邀到達拉斯市的一間電視台參加一個關於主耶穌基督復活的辯論會。對方是一間宗派神學院的教授,但不是達拉斯神學院的教師。他是一位有名的學者,但他卻否認耶穌基督的復活。一個在神學院裏教書的人竟然否認耶穌的復活。
在討論當中他提出了一點:“我相信假若史博士活在耶穌復活的時候,他會帶電視台的攝影隊到耶穌的墳墓裏。”然後他再說:“若是我的話,我便會帶他們去看早期的教徒怎樣生活。”我便回應說:“我真會帶攝影隊去看耶穌的墳墓,因為這是天使生過的地方,天使說,耶穌已經不在這裏,已經升天了。但要找尋當時的信徒團體是不可能的,因為那時沒有人相信耶穌復活了。”那位主持人問我說:“你認為這位學者是否基督徒呢?”我說:“神自會作出判斷。”哥林多前書第十五章說,否認耶穌基督復活的人不可能是基督徒。福音的信息是,一個人得救是因為承認耶穌基督是主,心裏相信神叫耶穌基督從死裏復活,就必得救。
2. 他們不明白救恩的普世性(12-21)
第12節:“猶太人和希利尼人並沒有分別,因為眾人同有一位主;他也厚待一切來告他的人。”那麼,是否神離棄了猶太人而轉向外邦人呢?不錯,猶太人是被離棄了,因為他們不明白救恩的普世性。這裏說無論是猶太人和希利尼人也沒有分別,與第三章22節所用的語法一樣,但意思分別很大。第三章22節指出希利尼人和猶太人也沒有分別,因為都是失喪的;而這裏指出希利尼人和猶太人也沒有分別,所強調的是他們都要因信主而得救,而且對所有受造物也只有這個規定。
如果有任何人能認識律法,就只有猶太人。每個安息日,猶太人也這樣說,即使在今天的每一個會堂裏,猶太人也會引述申命記六章4至5節說:“以色列啊,你要聽,耶和華我們神是獨一的主。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神。”留意這裏的邏輯。如果只有一位神、一位主,祂要求的是我們完全獻給祂。如果有五個神的話,我們可以將我們的忠誠和愛分成五分。既然只有一位主,祂要求我們完全專一的愛。既然只有一位神,祂就是所有受造物的神,並不是中國人有一位神,猶太人有另一位神。所有受造物只有一位神。既然只有一位神,救恩也就只有一個了。
提摩太前書二章5節說:“……只有一位神,在神和人中間,只有一位中保。”既然只有一位神,也只有一個恩典賜給眾人,所以“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了。無論誰求告主的名,是猶太人或是外邦人,任何相信祂的人也不會羞愧。
保羅開始時提到福音是普世性的,神的恩典是賜給所有人,接着保羅為這個普世性的福音辯護。第13節引述約珥書二章32節。約珥預言將來有一天太陽會昏暗,世上會發生非常可怕的災難,非常駭人的生命損失,幾乎可以說是人間變成地獄。但約珥預言說,在危急的時候,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若這話對於將來的災難是真實的話,對於今天也是真實的了。
第14節開始詳細解釋,留意第14和15節的事件次序:第14節的第一點是求告,就是求告神;第二點是信靠神。如果他們未曾求告神又怎能相信呢?第三點就是聽見,他們怎麼可以相信一個未曾聽見的神呢?最後有傳道者,若是沒有他們,人怎可以聽見呢?保羅的解釋是從結論說起因的。福音的傳開是一個相反的方向,先由傳道者開始,有聽見的人、有信道的人,然後有人求告主名。這就是事情的次序了。
信心有三個步驟,你必須有這三個步驟才會有信心。第一是資料,你不能相信一些你不認識的東西。第二是理智上的認知,你會說這是對的。第三便是憑信靠的心去求告神。第15節下:“……如經上所記:‘報福音,傳喜信的人,他們的腳蹤何等佳美。’”(參看:賽五二7)以賽亞提到一個人宣告神的國度來臨,這是一個好的信息,福音的好信息就象神的國來臨的信息一樣。
以色列人不順服這普世性的福音,而保羅解釋其中三個論點。他答了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如果福音是普世性的話,為什麼不是所有猶太人都相信?不是所有猶太人也聽見這福音,保羅在第16節下回答說:“因為以賽亞說:‘主啊,我們所傳的有誰信?’”保羅的解釋就是他們選擇不相信。這是以賽亞書五十三章1節的預言。
以賽亞在耶穌基督出生前六百年預言了祂被釘十字架,這是正確的,但以賽亞書這章經文的意義更深遠,也預言將來以色列人的悔改。以賽亞說將來有一天猶太人會悔改,他們會回看這十字架,說:“我們以為他受神的鞭打、責打是因為他的罪。當祂死在十字架上的時候,我們以為祂是罪有應得的,但其實祂是為我們的罪孽受壓傷,祂是為我們的緣故被神責打。”這就是以色列人的悔改了。第17節是一個結論:“……信道是從聽道來的、聽道是從基督的話來的。”信心常因繫着一個信息,這信息來自神的話。有人會問:“我的信心可以怎樣成長?”若我們要信心成長,我們必須有一個信息,因為我們的信心不能在一個空間裏,是要有相信的對象,就是神的話聖經了。你想你的信心加增嗎?就要讀神的話了。
第18節:“但我說,人沒有聽見嗎?”如果福音是普世性的話,為何人沒有聽見呢?答案是:“既然聽見了,‘他們的聲音傳遍天下,他們的言語傳到地極。’”保羅說明普世的人也聽見福音的信息,引述的經文是詩篇十九篇4節,那裏提到他們的聲音傳遍天下。“他們”是指什麼?就是被造的世界。有人未曾看見過星星嗎?是否每一個人也看見過太陽呢?這就是經文的意思。每一個人也看見過日、月和星,所以這信息已經傳遍整個世界,神的啟示已借着自然界傳遍天下。但他們沒有對這啟示有任何回應。如果福音是普世性的話,為何不是所有猶太人也有回應呢?因為他們選揀不回應。如果福音是普世性的話,為何不是所有人也聽過呢?但他們全部聽到創造的信息。
第19節:“以色列人不知道嗎?”然後經文提出了答案,就是以色列人常表現不信的態度,保羅引用三段經文來證明這一點。第一是申命記三十二章21節,就是第19節下:“……先有摩西說:‘我要用那不成子民的,惹動你們的憤恨;我要用那無知的民觸動你們的怒氣。’”摩西在他生命快要完結的時候說了這話,在他的生平,他不斷面對以色列人的不信。以色列人的不信是否在摩西去世後便停止呢?不是,摩西指出他們會不斷地不相信神,所以經文提到要“惹動你們的憤恨”。
第二段引述的經文是以賽亞書六十五章1節,就是第20節所說的:“又有以賽亞放膽說:‘沒有尋找我的,我叫他們遇見;沒有訪問我的,所向他們顯現。’”這裏的意思是外邦人尋求主,他們找到了;但猶太人就連尋求也不會,這就指出猶太人的不信是沒有借口的。如果外邦人能找到神,為什麼猶太人找不到?
第三段經文是以賽亞書六十五章2節,就是第21節所說的:“至於以色列人,他說:‘我整天伸手招呼那悖逆頂嘴的百姓。’”以色列人不信,是悖逆頂嘴的,神說祂整天伸出手來,招呼他們。可能你伸出雙手幾分鍾便要垂下,但試想神是整天伸出雙手招呼以色列人,這是神的忍耐。以色列人不回應神,因為他們叛逆頑固。
我們以四個應用作結,第一神的恩典是給予每一個人,無論是猶太人或外邦人,美國人、印度人或是中國人。
第二,你與我有責任將福音傳給他人。如果沒有傳道的人,人們怎能聽見?人不能相信一些不認識、不明白的東西,失喪的人不知道這福音,我們有責任將福音傳給他們。
第三,如果拒絕相信神。外邦人和猶太人就同樣有罪,我說一句很嚴肅的話,人可以用真誠的無知作自辯,但是故意忽略信息不是自辯的理由。猶太人不是沒有機會聽見神的信息,只是他們拒絕了,外邦人也一樣。如果他們不停的聽見而又拒絕的話,他們的結局與猶太人一樣。
最後一個結論是福音很簡單,人怎樣才可以得救呢?就是求告主的名,很多人不大認識神學,但是他們可以求告主名,有時他們甚至不明白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為他們的罪死,只知道耶穌基督會拯救他們。他們說:“主耶穌,救我。”他們便得救了。“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這就是重點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