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 為他人不求自己的益處
1 我們堅固的人應該擔代不堅固人的軟弱,不求自己的喜悅。 2 我們各人務要叫鄰舍喜悅,使他得益處,建立德行。 3 因為基督也不求自己的喜悅,如經上所記:「辱罵你人的辱罵都落在我身上。」 4 從前所寫的聖經都是為教訓我們寫的,叫我們因聖經所生的忍耐和安慰可以得著盼望。 5 但願賜忍耐安慰的神叫你們彼此同心,效法基督耶穌, 6 一心一口榮耀神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 7 所以,你們要彼此接納,如同基督接納你們一樣,使榮耀歸與神。 8 我說,基督是為神真理作了受割禮人的執事,要證實所應許列祖的話, 9 並叫外邦人因他的憐憫榮耀神。如經上所記:因此,我要在外邦中稱讚你,歌頌你的名; 10 又說:你們外邦人當與主的百姓一同歡樂; 11 又說:外邦啊,你們當讚美主!萬民哪,你們都當頌讚他! 12 又有以賽亞說:將來有耶西的根,就是那興起來要治理外邦的;外邦人要仰望他。 13 但願使人有盼望的神,因信將諸般的喜樂、平安充滿你們的心,使你們藉著聖靈的能力大有盼望。 14 弟兄們,我自己也深信你們是滿有良善,充足了諸般的知識,也能彼此勸戒。 十五章1 - 14 節: 弟兄們的合一
這一段還是前一章勸勉話語的繼續。我們從十六:17及十四章所論及的日子與喫肉的事上,很可以猜想到保羅或者由一方面或另一方面得知某些在羅馬的猶太首領,已經議決要勸勉外邦的基督徒遵守猶太人生活的習慣律例。
2 節: 保羅反對我們一心去討人的喜悅,凡事逢迎(參加10),但是如果為了別人的益處,我們也應該放下一些個人的利益,我們不應該以個人信念作為對肢體冷漠的藉口。
4 節: 聖經知識影響我們對現在和將來的態度,我們對神過去的作為瞭解得越多,就越有信心面對未來的日子。我們必須努力研讀聖經,增加我們對神的信心,知道祂的旨意對我們是最好的。
5 節: 接受基督在我們生命每個方面的主權,表示我們要從祂的價值觀和祂的角度來看事物。就好像我們接納耶穌基督對聖經的權威、對天國的性質、對復活的看法等一樣,我們也要用祂的愛去對待其他的基督徒(有合一的心)。只要我們的信心不斷增長,更深入地認識耶穌,就越有能力去每天保持愛裡的合一。(有關基督的態度,請參腓2章。)
12 節: "耶西的根"是指基督是耶西的子孫,耶西是大衛的父親(參撒上11)。
十五章15 - 33節: 保羅訪問羅馬的計劃
15 但我稍微放膽寫信給你們,是要提醒你們的記性,特因神所給我的恩典, 16 使我為外邦人作基督耶穌的僕役,作神福音的祭司,叫所獻上的外邦人,因著聖靈成為聖潔,可蒙悅納。 17 所以論到神的事,我在基督耶穌裡有可誇的。 18 除了基督藉我做的那些事,我什麼都不敢提,只提他藉我言語作為,用神蹟奇事的能力,並聖靈的能力,使外邦人順服; 19 甚至我從耶路撒冷,直轉到以利哩古,到處傳了基督的福音。 20 我立了志向,不在基督的名被稱過的地方傳福音,免得建造在別人的根基上。 21 就如經上所記:未曾聞知他信息的,將要看見;未曾聽過的,將要明白。 22 我因多次被攔阻,總不得到你們那裡去。 23 但如今,在這裡再沒有可傳的地方,而且這好幾年,我切心想望到士班雅去的時候,可以到你們那裡, 24 盼望從你們那裡經過,得見你們,先與你們彼此交往,心裡稍微滿足,然後蒙你們送行。 25 但現在,我往耶路撒冷去供給聖徒。 26 因為馬其頓和亞該亞人樂意湊出捐項給耶路撒冷聖徒中的窮人。 27 這固然是他們樂意的,其實也算是所欠的債;因外邦人既然在他們屬靈的好處上有分,就當把養身之物供給他們。 28 等我辦完了這事,把這善果向他們交付明白,我就要路過你們那裡,往士班雅去。 29 我也曉得去的時候,必帶著基督豐盛的恩典而去。 30 弟兄們,我藉著我們主耶穌基督,又藉著聖靈的愛,勸你們與我一同竭力,為我祈求神, 31 叫我脫離在猶太不順從的人,也叫我為耶路撒冷所辦的捐項可蒙聖徒悅納, 32 並叫我順著神的旨意,歡歡喜喜的到你們那裡,與你們同得安息。 33 願賜平安的神常和你們眾人同在。阿們! 17 節: 保羅並沒有以他自己的成就誇口,卻只誇耀神在他身上所做成的事。以神的工作為榮耀,不但不是罪,反而是值得景仰的。假如你不能確定自己引以為傲的是出於自私還是出於神,那就可以這樣問一下自己:"我對神透過別人成就的大事是否引以為榮,就像神透過我成就的一樣?"
19 節: 以利哩古是當時羅馬帝國的領土,在意大利跟希臘之間的亞得里亞海之上,位於現在的南斯拉夫境內(參1章地圖)。
20 - 22 節: 保羅很早就希望拜訪羅馬教會,由於一直以來他都聽到羅馬教會的好消息,得知該地教會發展良好,覺得不需要急於前往,於是多次拖延了行程。他覺得那些還沒有聽聞福音的地方更需要他前去幫助。
23 - 24 節: "在這裡……"是指保羅在哥林多城已經完成了他的工作。羅馬書很可能就是在哥林多寫成的。保羅在亞該亞省的三個月行程中(參徒20:3),大部分時間都留在哥林多城裡。他相信自己已經完成了神要他做的事情,因此盼望去新的地方傳福音--羅馬以西的西班牙。保羅最後到達羅馬的時候,竟然是一個階下囚(參徒28章)。但是教會的傳統都說保羅曾經一度獲釋,他就是趁那個機會去西班牙傳福音。這次旅程並沒有記載在使徒行傳中。
27 節: 這些外邦人已經接受了從耶路撒冷來的福音(屬靈的好處),他們當然也希望對耶路撒冷信徒提供一些經濟上的幫助(物質的福氣)。
28 節: 保羅計劃去西班牙,因為那裡是當時文明世界的最西端。同時,在西班牙也有很多偉大的思想家和具有影響力的領袖,如盧肯、馬休爾、哈德良等,他們都是羅馬人所熟悉的。可能保羅想藉著這種氣氛使基督教的信仰更快速地傳開。
30 節: 我們常常把祈禱視為得著安慰、回應和向神祈求的機會,但是保羅在這裡要求信徒藉著祈禱跟他一起竭力掙扎。祈禱是信徒的一件重要兵器,當我們為別人代禱的時候,也是跟他一起抵擋撒但。你的祈禱反映出這方面的迫切沒有呢?
30 - 32 節: 保羅當時正在往耶路撒冷途中,知道自己會在猶太地遭遇患難。沿途的教會都勉強挽留他,勸他不要上耶路撒冷去,只是他視死而歸,不肯聽從(徒廿:22-24,廿一:1-14)。結果,他在耶路撒冷被捕,輾轉解赴羅馬,間接完或了往羅馬的心願;不過,是身上帶著鎖練去的(徒廿八:11-16)。
中华圣网整理制作:著作权原作者所有